法尊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十菩提心法云地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月称论师造论;法尊法师译讲, 十地从于十方佛,得妙灌顶智增上,佛子任运澍法雨,生长众善如大云。
此释法云地名也。法即佛法大法,能作世出世间利益,如云能降大雨,润泽世间,满众生愿。从十方佛得妙灌顶者,谓十地菩萨,入灌顶三摩地,坐宝莲花座上,其花大如不可说微尘世界,菩萨身量与座相等。一一花叶上,各有菩萨眷属围绕。十方诸佛,从眉间白毫,各各放光,集菩萨顶。菩萨得灌顶已,即成与佛同等之报身。此灌顶名妙智灌顶,此地亦名灌顶地也。智增上者,谓二谛悉能通达也。胜义智见诸法空相,唯是一相。世俗智见无量差别相。共相为一相,故易知;差别相无量,故难知。十地菩萨,证真之智与佛相等。说法度生之世俗智亦与佛等。故曰智增上也。唯不能双照二谛故不如佛。

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
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后际。
智能起入百三昧,能动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
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现百身,
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
此三颂说初地菩萨十二类功德也。菩萨功德,实有无量,于一刹那能任运成就者,约要言之,有十二种。一、于一刹那,见百世界佛。二、能同时亲近承事百佛,得佛加持,亦自知我得加持。三、以自福德力,能任运住寿经百劫,若以法力加持尚不止此。四、以宿命通能知过去百劫之事,以天眼通,能知未来百劫之事。五、一刹那中,能出入百三摩地。六、百亿日月为世界,菩萨同时能震动百世界。七、同时能放光照百世界。八、以神通力,能同时教化百有情,各为应机说法。九、能一时游百佛土。十、能同时思择百种法门,自能通达,亦能开示令他通达。十一、自能现身到百世界。十二、一一身有百菩萨眷属围绕。此皆就任运成就之功德而言,数止于一百,若力励加行时,功德尚不止此也。

如极喜地诸功德,如是住于无垢地,
当得功德各千种,余五菩萨得百千。
得百俱胝千俱胝,次得百千俱胝量,
后得俱胝那由他,百转千转诸功德。
住不动地无分别,证得量等百千转,
三千大千佛世界,极微尘数诸功德。
菩萨住于善慧地,证得前说诸功德,
量等百万阿僧祇,大千世界微尘数。
此二地至九地之十二类功德也。此十二类功德,皆同初地,而数量广狭不同。如初地一时见百佛,二地一时见千佛,皆以数为差别也。二地之数为千。余五谓三至七地。三地数为百千,即十万。四地得百俱胝,俱胝为千千,即百万。五地得千俱胝。六地得百千俱胝。七地得百千俱胝那由他。八地于无分别智得自在,得百千佛世界微尘数功德。九地得百万阿僧祗世界微尘数,阿僧祇为六十大数之一,义为无数。

且说于此第十地,所得一切诸功德,
量等超过言说境,非言说境微尘数。
此十地所得功德数量。且说者,不止此德尚有下颂所述功德也。不可说不可说转,是六十大数中最后一数。超过言说境,非言说境,皆不可说义。

一一毛孔皆能现,无量诸佛与菩萨,
如是刹那刹那顷,亦现天人阿修罗。
此显十地菩萨一一毛孔各有如是功德,不唯自现无量身,亦现诸佛菩萨身。且刹那刹那,各现入胎、出世、出家、成道、说法、度生等无量不同之相。且亦现天人修罗等六趣之相,如观音三十二应身,随众生机,而为示现。


释佛地诸颂
如净虚空月光照,生十力地复勤行,
于色界顶证静位,众德究竟无与等。
此下显佛果功德,此正证佛果也。上二句显成佛因,谓三大阿僧祇劫,福智二资粮圆满之十地菩萨,智光彻见诸法,所知障最极微细,如净空月,无纤毫云翳。十力谓佛果,十地为成佛亲因,故名生十力地。于此再精进,即成佛果。成佛之处,要在色界最高处摩醯首罗天,十地菩萨即是摩醯首罗天王。于彼天入金刚喻三昧,断尽所知障而成佛。此与小乘所说不同。小乘说佛证道,定在南赡部洲菩提树下等,乃指化身佛示现成道而言。大乘所说,就报身佛言也。证静位者,谓证佛果位。静者,谓不起作意,任运度生,不思惟分别,此是应度此不应度,此时应度此时不应度,自能应机施化也。众德究竟者,谓一切功德圆满。无与等者,谓唯佛与佛,乃可相比,余无能及也。

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
是故正智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
此显刹那顿成佛果也。器喻世俗谛,空喻胜义谛。世俗谛中蕴界处等,虽有千差万别,而胜义谛之无我性无有差别。犹之瓶盆桌椅等物虽异,而彼诸物之空,无有差别。正智,谓正见法性无有颠倒之智慧。以诸法无我性唯是一味,故佛位微妙之一切种智,于一刹那能通达宇宙万有之真理。所知即宇宙万法也。所谓成佛能顿成者,即指与十地菩萨齐等之有情而言也。

若静是实慧不转,不转而知亦非理。
不知宁知成相违,无知者谁为他说?
此外人难佛证静也。静即寂灭性,谓诸法实理,寂静离言,无生无相,不可思议。既离言思,智应不于上转。转者生也,谓智应不能于彼生起。若智不缘彼而生,又能知彼,则不应理。不知与知相违,不知云何能知?尚不能知,无有知者,云何而为众生宣说诸法真理耶?

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
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谛说为知。
此答慧可于静转也。静即不生。不生是诸法真理,慧即见其不生。此佛慧即缘彼诸法真理而证真实义。如眼识缘青色境,有青色相现,即说彼知青色。此应成派许佛智亦有影相,唯非同凡夫境界。凡夫所现影相,执为所缘法真相。佛智影相,与诸法实相无异,不执为实,是其不同。然胜义谛中,无能知所知对立之相,故亦不可说知不知。要于名言谛中,方可安立为知也。

百福所感受用身,化身虚空及余物,
彼力发音说法性,世间由此亦了真。
此答有能说者也。经云:曼殊师利应知,不生不灭即如来增语。法身既以法性为体,故不能以言说宣示众生。然由三大阿僧祇劫六度万行所感之受用身,及所示现之化身,能为众生宣说法性。乃至佛力加持虚空亦能发音说法,如常啼菩萨,志诚求大般若,感得虚空发音,为示方所。加持余物亦能说法,如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但令机感相投,尽虚空皆是善知识,以佛充满法界故。以是之故,法身虽离言说,众生由报身等发音,亦可了知法性。

如具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
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
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此显不加功用自能利生之理。如勇健陶师,经久极力旋转机轮,后虽放舍不用力旋转,不作功用,然以前力所引势力,机轮自能旋转,仍为制瓶之因。众生善根,喻如制瓶之泥。佛往昔度生大愿,与三大阿僧祇劫精进修行之福德力,喻如陶师经久旋转机轮之力。证法性身,最极寂静,不作功用,如陶师放舍机轮,不复用力旋转。不作功用自能任运度生,喻如机轮放舍之后,自能旋转制瓶也。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此显报身为能证也。佛智如火,尽焚一切戏论分别影相。证法身时,能证之智,与所证之境合一。所证之境,既寂静离言,生灭俱不可说,能证之智亦复如是。既境智俱寂,云何于名言谛中,安立为证法身?故唯依报身,安立为证,以报身始有色相,可以诠说故。

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
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此答云何利生之难也。此身虽无分别,不作功用,然能随机说法利益众生。如三十三天如意树,亦如龙王顶之摩尼珠,随众生福业所感,令五欲所需,随意自至。彼树与珠,亦不作功用,自有如是之力。如是佛身亦不作功用,恒常利生,尽生死际。然此身非凡夫所能见,如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一须弥尚非肉眼所见,一海边际尚非肉眼可得,如是佛之身相,凡夫云何可见。若报身佛为众生说法,恐众生闻之,将如大风振耳,无从辨其语义矣。是故唯见道之菩萨乃见,非凡夫见。

能仁于一等流身,同时现诸本生事,
自生虽已久迁灭,仍了无杂现一切。
此下九颂显等流身功德。等流身为报身示现与地上菩萨及声闻说法之身,又不同于八相示现之化身,乃报身功德之所等流,故曰等流身。佛于一等流身,同时可现往昔一切生中之事,往昔之生虽久已迁灭,然由果追因,因力存在,因位之力,俱可于果位表现,如华严经广说。

何佛何刹能仁相,诸佛身行威力等,
声闻僧量如何行,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如何闻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于一身中能普现。
此释一身现诸本生事,举一作布施为喻也。谓作此布施,于何佛世,在何国土,彼佛身相光明种姓云何,修何种行,具何威力,声闻弟子若干,各修何行,菩萨弟子若干,身相若何,演说何等之法,谓三乘一乘等差别;自身若何,或生富贵家,或生贫贱家,乃至或生鹿象等畜生中;以何因缘而得闻法,所修何行,以何物施,施与何人,经几何时,于一身中,皆能普现。

如是持戒修忍进,禅定智慧昔诸生,
彼等无余一切行,于一毛孔皆能现。
此例余五度,及余诸行,如修布施,皆能显现。不唯于一身中显现,于一毛孔亦能显现。

诸佛过去及未来,现在尽于虚空际,
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
彼初发心至菩提,一切诸行如己行,
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
此显三世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一切诸行,亦如己行,能于一毛孔中同时顿现,以了知诸法如幻之理故。

如是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一切行,
及余一切异生位,一毛孔中皆顿现。
此显不唯能现三世诸佛之本身事,乃至一切菩萨独觉声闻异生之事,亦能顿现。

此清净行随欲转,尽空世界现一尘,
一尘遍于无边界,世界不细尘不粗。
此显空间大小无碍。如此诸佛菩萨所行六波罗密等清净功德,皆能不作功用,任运显现,自在无碍,能令尽空世界现一尘中,亦能令一微尘遍无边世界。此华严十玄门大小相容一多互摄之理也。

佛无分别尽来际,一一刹那现众行,
尽赡部洲一切尘,犹不能及彼行数。
此显时间三世无碍。能以尽未来际众行,于一刹那同时显现。乃至尽未来际,示现无碍也。

处非处智力,如是业报智,
知种种胜解,种种界智力,
知根胜劣智,及知遍趣行,
静虑解脱定,等至等智力,
宿住随念智,如是死生智,
诸漏尽智力,是谓十种力。
此总标十力也。十力具足成就,即是佛果,此即以十力显示佛果也。
彼法定从此因生,知者说此为彼处,
违上非处无边境,智无碍著说名力。
此别释处非处智力也。处即因义。彼法从此生,或从此得,即说此为彼法之因。若布施为大富多财之因,修三学断烦恼是得解脱之因,佛为现量证知者,即说为处。若彼法不从此法生,不从此法得,如作恶而求人天乐,外道苦行而求解脱,彼因不能得此果,即说彼为非处。是处非处,于无边处智无碍著,皆悉能知,乃名为力。此处非处智力为总,余九为别。

爱与非爱违上相,尽业及彼种种果,
智力无碍别别转,遍三世境是为力。
此别释业异熟智力也。爱业谓感乐果之业。非爱谓感苦果之业。违上谓杂业,非纯善业亦非纯恶业也。尽业谓断尽生死之无漏业,业果深细,久远之业,虽大阿罗汉,亦难彻见,唯佛悉见无碍。

贪等生力之所发,有劣中胜种种欲。
余法所覆诸胜解,智遍三世名为力。
此别释种种胜解智力也。众生由贪等善不善心所之力,发为种种不同之意乐胜解,各有劣中胜三等差别。此各各不同之胜解,表现于外,则人人能见,然有时为他所映蔽覆藏,则唯佛智始能见矣。

诸佛善巧界差别,眼等本性说名界,
正等觉智无边际,遍诸界别说名力。
此别释种种界智力也。界谓本性,眼等本性空无我性,说名为界。又界谓种姓,空宗谓众生同一种姓究竟成佛,唯识则谓有五种种姓差别。佛智于无边际众生界姓,悉能了知。

遍计等利说名胜,处中钝下说名劣,
眼等互生皆了达,种智无碍说名力。
此别释根胜劣智力也。根具说有二十二根,谓眼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苦等五受根、信等五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也。根有利中钝三等,利者名胜,中钝名劣。二十二根摄一切杂染清净之根。众生之根,若胜若劣,佛悉了知。

有行趣佛有行趣,独觉声闻二菩提、
天人鬼畜地狱等,智无障碍说为力。
此别释遍趣行智力也。趣谓趣向,行谓所行之道。或修大乘行趣佛道,或修二乘独觉声闻道,或修五戒十善人天道,或作十恶五逆而趣三涂恶道。佛悉了知无碍。

无边世界行者别,静虑解脱奢摩他,
及九等至诸差别,智无障碍说名力。
此别释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也。行者谓修禅定者。所有修诸禅定之因及方便,各各行者所修,佛悉了知。

过去从痴住三有,自他一一有情生,
尽情无边并因处,彼彼智慧说名力。
此别释宿命智力也。痴谓无明。从无始来,由无明流转生死,自他一一有情,族姓、寿命受用眷属作业、无边有情、过去所经,皆悉了知。

尽虚空际世界中,一一有情死生时,
于彼多境智遍转,清净无碍说名力。
此别释死生智力也。此即天眼通,能知未来多生之事,尽未来际。

诸佛一切种智力,速断烦恼及习气,
弟子等慧灭烦恼,于彼无碍智名力。
此别释漏尽智力也。能断烦恼得解脱,亦能知已断烦恼得解脱,名漏尽智力。小乘能断烦恼,而不能断习气;且只能自知漏尽,不知他人漏尽。大乘断烦恼,习气亦断;且能知他人,何处何时以何因缘,而得漏尽,智无障碍。

妙翅飞还非空尽,由自力尽而回转,
佛德无边若虚空,弟子菩萨莫能宣。
如我于佛众功德,岂能了知而赞言,
然由龙猛已宣说,故我无疑述少分。
上以十力总赞佛功德已,此二颂佛之功德无穷,赞莫能尽。佛从初发心,即为利益无边众生,三大阿僧祇劫积集无边福智资粮,乃至十地得无边佛妙智灌顶之三摩地,如是功德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唯诸菩萨不能宣说,即佛自宣说,尽未来际,亦不能尽。如大鹏鸟,破空飞去,有时飞还,乃力尽而还,非已到虚空边际而折还也。如是诸佛菩萨,说佛功德,虽有时止息,亦非佛之功德有尽。我者,月称菩萨自称。如我有漏凡夫,佛之功德,非我境界,岂能了知,实无由赞扬。然由龙树菩萨所造宝鬘论法界赞等,略窥少分,故敢称述也。

甚深谓空性,余德即广大,
了知深广理,当得此功德。
此结出佛功德也。佛之功德,谓由福智二种资粮圆满成就。智谓通达甚深空性之慧,福谓除慧以外其余一切广大功德,从修布施等因,乃至成就十力等果,皆摄于此。此甚深广大二种般若,即是大乘,若能了知修证,即可成就如佛之功德。

佛得不动身,化重来三有,
示天降出胎,菩提转静轮,
世有种种行,为多爱索缚,
佛以大悲心,咸导至涅槃。
此颂化身功德也。此二颂藏文原是一颂,以文多句长,今译为二颂。不动身谓法身及报身。以色界天身,一般众生无由接近,故重现化身,重来三有,示现从兜率陀天,下降王宫,入胎出胎,中间学习书数,逾城出家,雪山苦行,示同凡夫,及诸外道。后更弃舍苦行,受牧女乳糜,浴尼连河,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转大法轮。所以示同凡夫者,令众生知佛与常人无异,自信亦可成佛故。示同外道者,令知无义苦行,不能解脱生死故。静轮者,谓此法轮,能息众生烦恼最寂静故。世间众生,以有贪嗔等种种烦恼,为贪五欲等,不求胜果,如被绳索结缚,不得出离。佛以大悲,示受生死,欲导彼等,咸至涅槃也。

离知真实义,余无除众垢,
诸法真实义,无变异差别。
此证真实慧,亦非有别异。
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
此显佛唯说一乘法也。离知真实义,无余方便,能除烦恼众垢,故除显真实义外,无别佛法。然诸法真实义,唯是一味,不以异时异地,而有变异差别。由所证义无别故。能证之慧亦无差别。故佛说法,究竟唯有一乘,说三乘者,是方便说,如‘法华’药草、化城、穷子等喻所显。

众生有五浊,能生诸过失,
故世间不入,甚深佛行境。
然由佛善逝,具智悲方便,
昔曾发誓愿,度尽诸有情。
此显大悲不舍众生故方便说法也。众生由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之所染污,谤法造罪堕落颠倒,故不能信解悟入甚深真义佛所行境。然佛由昔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宏愿,不能以众生不解遂方便弃舍众生,故仍各应根机方便说法也。

以是如智者,导众赴宝洲,
为除众疲乏,化作可爱城。
佛令诸弟子,念趣寂灭乐,
心修远离已,次乃说一乘。
此即引‘法华’化城喻也。
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尘数,
佛证菩提劫亦尔,然此秘密未尝说。
直至虚空未变坏,世间未证最寂灭,
慧母所生悲乳育,佛岂入于寂灭处?
此二颂显佛身不灭也。初颂示释迦牟尼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十方世界佛所行境,世界之数已不可知,况于将此无边世界碎为微尘之数。佛证菩提以来,所经劫数,亦复如是,然此秘密,未尝宣说。唯于宝积经中父子相见会中,有怀疑佛之国土,何故如此秽恶不净,佛言过去无数劫有因陀罗王佛,国土一切庄严,胜于极乐世界。最后谓:彼佛为谁?众莫能答。时文殊菩萨,从东方不动世界佛会中,一弹指顷,从彼处没,于此间出,谓彼佛即释迦世尊。故佛成佛之时,距今若干时劫,实非凡夫能测。而自今以后,尽未来际,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佛之悲愿乃尽。若众生一人未证最寂灭果,佛亦不入涅槃。以佛为慧母所生,大悲乳母之所育,决不弃有情趣寂灭也。

世间由痴啖毒食,如佛哀愍彼众生,
子毒母痛亦不及,以是胜依不入灭。
此喻显大悲之痛切也。如幼子无知食毒,慈母所有痛苦忧恼;佛见众生由无明痴覆,啖五欲毒食,哀愍痛切,犹有过之。故众生无明未尽,佛决不忍入涅槃。胜依者,谓佛为众生最胜依怙也。

由诸不智人,执有事无事,
当受生死位,爱离怨会苦,
并得罪恶趣,故世成悲境,
大悲遮心灭,故佛不涅槃。
此二颂显大悲不入灭之理,此在藏文,亦是一颂,每句各十五字。世间众生,由无知故,于缘生法执为实有,堕在常边;于因果等,拨为断无,堕在断边。由堕常故,流转生死,受一切苦;由堕断故,造诸罪业,入于恶趣。故一切世间,无非佛所悲念之境。由大悲力所遮止故,佛心无由入于寂灭,故不涅槃也。


结义
月称胜苾刍,广集中论义。
如圣教教授,宣说此论义。
如离于本论,余论无此法,
智者定当知,此义非余有。
此总结造论所依也。谓我今造此论,依于中论,然非唯依文句,乃依义理。且依宝积、华严、法华等圣教,及师长教授,乃造此论。其所诠之义,谓由大悲心无二慧乃至十力佛果皆是也。本论指中论,余论指唯识宗以下之论。此一颂正对清辨派而言。彼谓经部胜义有,即是中观世俗谛。故此云:除中论以外,余唯识以下诸宗,无此真空之法。故智者当知,此空宗教义,非余部所有也。

由怖龙猛慧海色,众生弃此贤善宗,
开彼颂蕾拘摩陀,望月称者心愿满。
此显造论所为也。龙猛空慧,如海甚深。海深则蔚蓝之色亦深,众生见而生怖。众生不达龙猛空慧甚深之境,亦见而生怖,遂弃此中观贤善之宗。彼颂指中论颂。拘摩陀,花名,色白,入夜始开。中论喻如花蕾,此入中论,喻如明月,月出则拘摩陀开也。我今开演中论之义,为于望我开显者,令其愿满也。

前说深可怖,多闻亦难解,
唯诸宿习者,乃能善通达。
由见臆造宗,如说有我教,
故离此宗外,莫乐他宗论。
此显此宗教义甚深,唯具宿根乃能通达也。此在藏文,亦为一颂。前说空理甚深可怖,虽多闻如世亲陈那亦难了解。(世亲陈那是否真不解,另一问题。)唯诸宿习般若具善根者,方能通达。见诸宗臆造之说,不遵佛说,其所说之义,与外道所执有我之教相似,故舍此宗外,于他宗皆不爱乐也。

我释龙猛宗,获福遍十方,
惑染意蓝空,皎洁若秋星。
或如心蛇顶,所有摩尼珠。
愿普世有情,证真速成佛。
此总结回向也。谓自身虽是凡夫,意为众惑所染如虚空黝暗蓝色。此福虽微,如星光细小,然亦为众生之所瞻望。又此心虽为三毒所集,有如毒蛇。然此造论福,亦可利益众生,如毒蛇顶之摩尼珠,亦为众生所宝也。今以释龙猛论之福,回施有情,普愿众生,速证真实,速成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