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短文集中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生命的韵律操
我们要从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开始训练自己:专心做一件事。
吃饭就诚恳的吃饭;工作就专心工作;睡觉就放心睡觉;拥抱你的父母,就诚心拥抱你的父母;拥抱你的妻子儿女,就专心拥抱你的妻子儿女;把你整个身心投入,身、心、事三者百分之百合一,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由于我们惯于身、心、事分裂的生活,所以任何事情都做不好,而且做得很累。因为还没有做事情就想到很累,还没开始动手就先产生烦恼,担心事情那么多那么杂,担心种种困难,越想越累,光是想像就先累死了。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保持身、心、事合一状态,很认真、很专心的,就不容易疲累,而且工作会变成生命的韵律操,也让身心得到滋润与舒畅的享受。


说话的艺术
信佛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讲话的方式,要学习说话的艺术。所谓说话的艺术,包括注意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有时嘴巴没开口,心里却还是不断在讲话,一直在碎碎念。
一个人如果老是说:我不行!我不能!我不会!我不.....,那么你的前途必定「无亮」。要能常常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行!我能!我会!我愿意!只要我有恒心,我就可以做到!只要我学习,我就可以学会!
不可以成天叹气抱怨:哎呀!我的嘴巴太大!眼睛太小!身高太矮!整天怨天怨地,这就是「毁说」,这样摧毁自己,一定会生病,也会倒楣。要经常用「赞说」来鼓励自己、赞美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建立信心。你们有没有赞美过自己?


空与不空
六祖坛经说,学佛有两个层次:「先分别一切法,然后不作分别想」。
修学是有次第的,世间法是善恶分明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一定是从分别善恶、肯定因果业报开始,然后才能进入无分别的境界。
当你已经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往往会执着有个实实在在的善,实实在在的恶,又执着有个实实在在能行善的我,有个被我做了的善行...。这份执着是障道因缘,让你永远不能转凡成圣,顶多是世间一个老好人而已,根本无法明心见性。
从分别法修到某个层次的时候,你会发现能修的我和所修的善,如幻如化,没有实体。换句话说,最高境界时,心中根本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但是,他不会造恶,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到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很多信佛学佛的人,往往误以为马马虎虎就是无分别,动不动就以「不要执着」「不要有分别心」作为懈怠放逸的借口。错啦!人生不能马马虎虎!你要很认真的处理你的家庭、事业、感情,对于一切义务责任都要认真负责,有担当,清清楚楚。直到转凡成圣的那一刹那,障碍清除了,法就可以放下了。
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叫作诸法皆空。但是,诸法有它的形态作用,则是千差万别,是非善恶、因果业报丝毫没有差错。
千万不要误解佛法,以为佛法的空是断灭空——什么都没有。其实,因果业报是丝毫不会有差错的,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你的一举手一投足,所讲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发出的每一个念头,都功不唐捐,都一定会产生作用


他力与自力
修学佛法的过程里,必须善用两种力量:他力与自力。
参访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依照善知识的教导,精进用功,这是属于外缘的部份,是依靠他力而助成善根。
所谓「自助而后人助」,表面上看来,是得到佛菩萨或外力的摄持,其实是透过自己对正法的正见及实践,而增长善根、成就道业。所以,实际上是自己加持自己。
也就是说,除了依赖师长善友的提携,更要自己栽培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贵人。


生命的座标
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生命的座标是--上求佛道(智慧),下化众生(慈悲)。
这个世间,我们所汲汲营营追求的一切,最后仍会远离我们而去,所谓三寸息在千般用,一息不来万事休。基于无常法,当世间的一切人事物,让你追求到的时候,也要同时承受失去的苦恼。
那么,人生的价值何在?成佛才能让我们的生命自在!信佛学佛的人,要修智慧、修福德,以成佛作为生命的座标,这叫菩提心,也就是觉悟的心、慈悲的心。
智慧、福德,是生命当中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但是,它必须靠家庭、事业来助成,以之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佛道。有了菩提心,不论受到任何打击,我们都能承受。


五蕴我执
〜成〜 【业识】
观照五蕴《我》的不可得,从不断的舍离→我执←中,让心量逐渐的宽广,多为别人的利益打算,不要只顾自己的私益好处。
我们要知道宇宙存在的一切都是一个集合名词(靠众缘的聚合而成),它不是单一性、独立性的,正如人的存在也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和合而成。人们却把这些五蕴暂时的假和合,当成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佛经上称之为『我执』、『阿赖耶识』、『业识』,当建立起「我」的存在时,接着就希望让「我」的享受是越多越好,就成了「境界爱」。接着希望自我的永恒相续,名之为「后有爱」,有了后有的自体爱,众生就开始造业,对喜爱的事物就深深的追求它、执着它,若得不到时就开始产生瞋恨心,就破坏它,毁灭它,如此就造恶业、受轮回。所以众生痛苦的根源即在于「我执」──由于我们对五蕴的看不破,内心执有一个真实的「我」,以致天天为「我」而奔忙,为「我」的家庭,为「我」的事业,为「我」的幸福而忙碌,都是为了「我」而受苦受难。
在佛经里记载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独子出外经商,由于缺乏经验,所有钱财都赔光了,身上又无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只好沦落乞丐。一路行乞,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却因营养不良又受到风寒而病倒路中。幸好被熟识的人发现,转告他的父母,才把他救回来,延请大夫救治,可是试了很多药,病情却毫无起色。焦急的父母就跪在神殿前祈祷:「真能的天神啊!请怜悯我的儿子吧!他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只要能让他身体康复,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沉默的天神终于开口:「你只要杀死一个人来际拜我,就能如你愿。」这对夫妇于是变卖家产,并且卖身为奴而累积一笔钱财,向一户穷人家买了一个孩子,把他带到天神前杀死际拜。结果不但儿子没救活,又白白赔了一条性命。这位穷人家的孩子,因有卖身奉养父母的孝心,在临死前念了一声「南无佛」死后就投生到忉利天,享受六十小劫的寿命。而这对夫妇却因杀生害命,死后堕地狱受苦。
以上的故事即告诉我们,众生的无知与愚痴,不但求寿无寿,更因而造业受苦。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仍是逃不出为「我」家的香火问题,才产生杀人的业因。所以无论是打着为国为家的旗帜,仍离不开为「我」的利益在打算,为自身的衣食住行在穷忙、在造业。所以这部经在开头就教导我们修道最直接的方法──观照五蕴(我)的不可得,从不断的舍离『我执』中,让心量逐渐的宽广,能多为别人的利益打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私益好处。


止观双运的技巧
「止」「观」要能够互相搭配。譬如,我们开了一艘船,航行在大海当中,遇到暴风雨的时候,最好抛下锚、固定这艘船,暂时停驶(止),等暴风雨过了,再把锚拉起来,继续往前航行(观)。
修行也是一样,由于我们的心一直很散乱(遇到狂风暴雨),所以必须先修「止」(抛下锚),把重心放在呼吸(让船固定下来) 。心息相依了,心静下来了(风平浪静),这个时候,就开始(观〕 生理变化(开船了)。
一个部位一个部位,从头、颈部、肩膀、背部,或者腹部、手、脚顺序,轮流去观察它的感受。对每一吋肌肉做定点式的观察,观察肌肉是酸、是痛、是麻、是痒、是绷紧的、或是松弛的,每一吋肌肉感受都会不同。
最初,我们只能感觉到比较粗的感受,譬如酸、痛、麻、痒。当你发现这些感受的时候,要「相应不理」, 虽然发现了,但是不处理、不反应。我知道酸,你酸你的,知道痛,你痛你的、知道麻,你麻你的,不管它!不要起贪瞋痴反应。
经过这么一观察,心乱了,产生浮躁的感觉,坐立不安,这个时候,你要回到「止」的阶段,再度注意呼吸,就像遇到暴风雨时,要抛锚啊,把锚抛下去,将船固定。心息相依,风平浪静了,又开始观察感受。
最初我们只能够发现粗的感受,酸、痛、麻、痒,慢慢、慢慢,粗的感受就会变成细的感受,稍微有点怎么样,马上就能察觉。但是,千万不要做反应:啊!这里很痒,抓一抓,喔!这里酸,揉一揉。这一反应,完了!心就乱了!
感受来了,相应不理,知道、但是不处理。这样,慢慢养成习惯,从粗的感受,到细的感受,最后,连五脏六腑所传送的生理信号,也能察觉出来。五脏六腑,不断的传送波动,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产生,这是比较细微的部分。心静下来时,这些细微的感受,你也能够察觉出来,这是观的工夫。
止观要双运,当你观的时候,心乱了,就回到止,注意呼吸,注意呼吸,等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开始注意生理上所发生的现象、生理上的感受。
感受,是我们内心的表现,是有意识与无意识、表层意识与深层意识之间的桥梁。人的意识,表层意识只占百分之五,还有百分之九十五属于深层的意识,也是不断的产生感受,所以,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这百分之九十五的、潜在的贪瞋痴的种子,会一个一个的再浮现上来― ― 从潜在意识浮出表层意识,所以,会让你很难受。
譬如,你的心稍微静下来时,你会想,我今天念佛念得这么虔诚,我诵经诵了这么多遍,我做了许多善事,佛怎么不现身给我看呢,佛怎么不放光加持我呢,佛怎么不让我开悟呢。请问,这是什么在反应?贪爱的心― ― 贪爱的种子起现行了!我希望它静,它偏偏不静,所以,越坐就越烦了。你贪静、贪感应,贪佛菩萨来帮你加持,贪大开圆觉、大开智慧,贪神通,无所不贪,心攀缘境界,当然坐不住。
有时候,忽然间焦躁不安,一直想发脾气,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过去某某人恩将仇报,那样那样折磨我,那个人几十年前骂我一句很难听的话,某某人过去曾经在大众面前羞辱我,一想到那些,赫!咬牙切齿!这是瞋恨的种子现前了。
在这个紧要关头,你只是静静的观察:喔!无量劫来的贪瞋痴的种子浮现了!
贪瞋痴种子浮现的时候,会让你坐不住。我的经验里面是这样子的。你这么坐坐坐,忽然间,全身很不舒服,有时好像万箭穿心,有时又好像整个身体变成粉了,有时整个头晕掉了。
奇奇怪怪的感受,会因个人而不同。但是,不要去把它们作搭配,不要搭配这个是什么种子、产生什么现行、产生什么感受,只是了解:自己现在是贪的种子在出现?瞋的种子在出现?无明种子在出现?
因为,诸行无常,所以,它不断的产生、不断的变化、然后消灭。
我只是「相应不理」― 只是站在生命的原点(归零),看着它产生、变化、消灭。
我只要把这个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不反应它。它产生,我知道,但是不理,它变化,我知道,它消灭,我知道,它又产生,我知道,它又变化,我知道,它又消灭,我知道。我只是知道它产生、变化、消灭的过程,但是,我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