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第四十五次修学 师父:大家修学过弥陀要解、圆觉经,应该逐渐知道佛法的道理、佛法是什么东西 。不要像一些人,盲修瞎练,其实不知佛法,假说自己学问高。现在修学几 部经,我想大家逐渐逐渐入佛法了。各位要知道,你不知佛法的时候,你不 要认为你念佛,其实没念佛。很多古德讲,净土法门大慈大悲,非常方便, 可是真正往生的,寥寥无几。这么方便的法门都这个样,何况其它甚深法门 ?

希望大家要逐渐逐渐真正入佛法,佛法不是学问啊!真正认识佛法以后,要 真正起修行。不管修什么法门,它根本是在清净自心。清净自心它不起贪瞋 痴,增进道德,这样才是修习佛法,绝对不是空谈理论。你要是慢慢会入清 净心,不生贪瞋痴,你会得益处。

你们天天起贪瞋痴,天天心不清净,怎么能得佛法益处?那等于是缘木求鱼 。所以千经万论不离清净一心啊!这个话谁说的呢?不是我说的,六祖永明 大师说的。你们不会清净心,妄起贪瞋痴,背道而驰。

唉!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嘛!清净心植众德本嘛!清净心是众德之本,都不 外乎清净心。你如果真的修到天天心清净,也知道如何念佛,知道如何修行 ,有很多不思议境界。你们现在不会知道的,不真正起修,天天随着生死流 转,你怎么会知道呢?希望大家至诚恳切,认真地修练自己的道心,修清净 心,莫生贪瞋痴。要知道今生出家,实在难得,不要袈裟下失掉人身。出家 能听闻正法更是难得,可不要听闻正法,如过耳不闻,那就很可惜了。两眼 一闭的时候,没有客气的,你造什么业,随什么业走,那毫不打折扣。

希望大家千万提高警觉!你睁着两只眼,你强我胜,那都是假的,到最后都 是一律看待。千万不要到那一天,哭天无路,哭地无门啊!现在看经文。

净诸业障章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 诸大众得未曾有。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 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 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说是语已。五体 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师父:我们知道「一切如来因地行相」,因地是菩萨地,一切如来都从这个因地修 行而来的。谁知道如来因地修行是什么?如来因地行相是什么?谁知道?慧 平讲是什么?(答:菩萨的六度万行。)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二十五 种方便,这是因地行相嘛!你说的对是对,不过含糊笼统。

「见调御历恒沙劫」,调御是佛,调御丈夫嘛!经历恒沙劫,恒河沙劫那 么长的时间,勤苦修行,修行什么?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二十五种定 轮。

「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一切功用犹如一念,就是佛一念不动。好 比念佛法门,一念念到底,一声佛号念到底,叫做一念。虽然修行恒河沙劫 ,犹如一念,一念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了。

「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现在修学经 文了,以上我们都不管它。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 我等开悟法性。」什么是法性?我找个人问,慧庶你告诉我什么是法性?

庶师:自性清净。

师父:慧策!

策师:实相。 

师父:慧洵!

洵师:圆觉。

师父:慧陌!

陌师:自性清净心。

师父:慧观!

观师:跟他一样。

师父:慧悦!

悦师:无性。

师父:法性者,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一切法因缘而起,随缘嘛!一切法随缘者, 无性。无性要是定无性,落入断灭空,无性能随缘;要是落入随缘,定性有 。一切法随缘而有,而不常;一切法性空,而不断。这就是一切法性。随缘 无性叫心真如门,无性随缘叫心生灭门,一切法不外乎这样。所以佛说,一 切法以无性为性嘛!

「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说是语已。五体投地。」这段文连贯下面 的回答啊!「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将来眼」,末法时期众生叫将来, 眼是法眼,知道佛法。眼有五种,盲而不见,众生之眼;法眼,是菩萨之眼 ;佛眼,是佛之眼;慧眼是二乘之眼;天眼,凡圣都有。

这是净诸业障菩萨问的,以下佛答的。我们要记住他提出的问题,看佛怎么 答。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 末世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

这也是方便,为什么?凡是世俗谛皆是方便,第一义谛无修无证,凡是修证 都是方便。下面开始修学经文了。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 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 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由此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我们修学到这个地方。大家初看经文,茫无头绪,你经过修学就慢慢入了, 可以体会出我们修学经法的功德。不要说各位茫无头绪,不知头绪,无量无 边众生也不知头绪。希望大家经过修学,知道以后,把此法告诉其它众生。

你们现在开始,看到经文,要用心地入啊!不要茫茫然:「你读经文随你读 ,你能发表,我不能发表,我是凡夫,我睡我大觉。」那就辜负你人身了! 此身一失百千万劫难以恢复。谁讲?

悦师:为什么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不能断烦恼?因为众生他 不能会入法性。法性,我们知道它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这是一切法的法 性。众生不会其法性的缘故,「妄认四颠倒为实我体」,本来这个法是无性 随缘的万法而已,我们执着四颠倒,四颠倒我是想成地水火风,认为实在有 我的身。因此「便生憎爱二境」,执着有我,对我所产生憎爱二心。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地水火风五阴身本来是无性随缘,缘起的空性之法 ,我们执着这身体为我身,就是虚妄的,又从一切环境起憎爱二心,又重执 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二妄相依就是本来没有实在我,又依我起憎 爱,二妄相依生起虚妄造业。由于妄业的缘故,「妄见流转」,还认为实在 于生死当中流转。对自己的生死流转产生厌离,不知道这是虚妄法。再由虚 妄当中另取涅盘,妄见涅盘。假如当下能会入法性,缘起本身是无性的,我 们执着五阴身也是无性随缘的万法缘起而已,本没有实在体性,这样当下就 是涅盘。如果你要另取一个涅盘,要厌离这个生死,这样就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什么是无始?我们一点点地先解开,谁讲?

策师:「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就是一切众生一念妄动,妄见生死,起心动念就是 生死。妄动一念,又住着我人众寿相,就是住着四相起颠倒。起颠倒都是由 我起众惑,所以妄认四大为实我体,如慧悦师所讲的,妄认地水火风为实在 的我体,其实这四大是因缘而有的。「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憎爱二境就是 憎爱二心,因为众生于憎起瞋恚心,于爱起染着心。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本来这四大本虚妄的,没有实在的,因为众生落入 遍计执很厉害了,而且又贪爱我,因为贪爱我而造一切恶业。「二妄相依」 ,因为有憎爱二心,所以沦落生死,妄见六道,本来没有六道轮回。因为有 憎爱二心,有这种业就受生,所以有这样妄业的缘故,流浪生死,六道轮回 。

「厌流转者」,在这里可以讲指二乘人。二乘人厌离生死,知道一切法都是 缘起,但是他没有究竟,妄见有涅盘可得。所以二乘人也没有见法性。「由 此不能入清净觉」,由此不能和圆觉妙性相应。

师父:现在大家一点点慢慢分析开了。「无始」,虚妄无始。不要认为无始有开始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错误观念。一切法毕竟空,那有始那有终呢?没有始 没有终,那有生那有灭呢?要是认为无始劫来是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你的错 ,又落入生死了,那是妄想。

再看,「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什么道理?谁讲?

秀师:「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认为四大都是实在的 我。「由此便生憎爱二境」,由于实在的我体又产生憎爱。「于虚妄体重执 虚妄」,虚妄体就是人我执,重执虚妄就是法我执。「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在虚妄体上又虚妄执着,头上安头。「有妄业妄见流转」,就是凡夫。「 厌流转者妄见涅盘」,就是二乘人,二乘人已经破人我执,但是还有法我执 。他知道流转六道,他讨厌流转,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法也是不可得的,所以 他会入有余涅盘。这样都是执着有,所以不能入清净圆觉海。

师父:这里面有我、我所,他底下讲的都是我、我所,慢慢地入!谁讲?

闻师:净诸业障菩萨请如来世尊,为我们广说,让我们开悟法性。「善男子。一切 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就是前面经文所讲的,妄认四 大为自身相,也就是慧秀师所讲的,生出两种执,法我执、人我执,也就是 迷于二谛之理。因为我们知道,法性可以从两种名相来解释,一是真谛,二 是俗谛。事实上是以随缘故无性,无性而成随缘。既然无性能随缘,随缘起 的诸法,都是无性,都是无相的。无相的法都是随缘而成,所以相即无相, 不能落入相边;无相即相,不能落入无相边。这种法,非有非空,而当下妙 有就是真空,这种法你不能起心动念,一生心动念,从依他起落入遍计执。

所以从无始劫来,法本不生,可是我们众生不会,迷理无明。就是我们众生 的所知障,取相,取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就是从依他起落 入遍计执,如此便生「憎爱二境」落入烦恼障,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 相依生妄业道」,二妄就是惑,惑生业,「有妄业故妄见流转」,我们都在 四大假合的因缘法里面,认为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在十二 因缘流转里面,无我无法无人,只是惑业苦而已。 其实流转是虚妄的,是「妄见流转」, 所以我们众生认为实有生死。我们 不会谛理的缘故,要求入涅盘,所以厌流转者,不能从生灭当下会它的体本 无生,所以有厌流转者。厌流转的缘故,所以「妄见涅盘」,因为他有生死 涅盘的迷惑。「由此不能入清净觉」,也就是佛陀开示我们法性根本的地方 ,因为前面讲说「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我讲的很没有层次,只 是和大家共勉。 

师父:这个「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大家不知道吧!慧闻提出来了,它 怎么染污呢?回答说他根本没有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始是虚妄的 ,对不对?一念妄心无始,对不对?解释是妄想执着我人众生寿命,就是这 么染污,虚妄染污,实在没有染污。染污它不秽,不染污它不净,觉性本来 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嘛!

大家再看,都要了解,它一开始就讲妄。众生从无始来,就是妄念刚一起, 起无初相,没有开始的时候,要是认为有开始,就是有初相,初始之相,那 就不对了。从无始来一念妄念起,妄想执着我,这个人、众生、寿命好象是 我所吧?好象这儿讲到「我」,人、众生、寿者好象都是「我所」,大家看 一看,道理是不是这个样子?五阴法讲色受想行识,你们都讲四颠倒为体, 地水火风是色,受想行识,这个识叫心王,受想行是心所,和这个意思差不 多的。谁讲?

妄心起就是能所分别,能所是虚妄的,怎么是虚妄的?没有能所,佛说能所 是空的。我过去时常和大家讲,大家不用心啊!假如能所是有法的话,讲不 通!先有能,先有所,能所一起有,都讲不通,因为什么?对能而立所,要 是没有能怎么立所呢?对所而立能,没有所没有能啊!好比说,对丈夫才叫 妻子,对妻子才叫丈夫。要是人没结婚,也不叫丈夫,也不叫妻子。这么说 起来,我们就知道,能所是空的。因为先有能,不对所怎么有能?先有所, 不对能怎么有所?如果能所一起有,不必相对待就有了,怎么会有能所?佛 说能所者,是空义。所以心经才说五阴皆空。谁发表?

悦师:刚才讲「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以前有人问师父,蚯蚓断成两截,佛性在头 呢?还是在尾边?师父说,先问你到底有没有蚯蚓?这是当下让他会归法性 。在众生叫佛性,在一切法叫法性,这种法性是不生不灭的。蚯蚓是缘起生 灭现象,好比我们妄认有实我体,认为实在有我。这我本来毕竟空,你还对 我所产生爱憎,所以说「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你还认为实在有蚯蚓,还问 蚯蚓的佛性在头、在尾,就好比我们认为虚妄的我,还在我所产生爱憎,所 以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因二妄相依生妄业道,妄见流转,妄取涅盘,这样不能入清净觉。他不知道 缘起生灭,他不会把蚯蚓会归自己的法性。他如果知道生灭必有不生不灭, 就能更深一层会到无生灭的法性,才是自己的本性,这样才是清净觉性。

师父:大家要知道深入法性,不入法性有很多邪说。譬如有人说,刚才慧悦也说过 ,蚯蚓断成两边都活,佛性在那一边?佛对这个问题不答,你虚妄说嘛!十 四难佛不答,这个在大智度论就说过,为什么佛不答?根本无道理嘛!不回 答。最近还有居士问我,说妇人怀胎,命终往生否?我问你们,他既然怀胎 往生,婴儿活不活?有谁知道这个道理?这个都是虚妄问啊!佛呵责非为正 问,虚妄说嘛!婴儿、妇人,是不是都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有自性没有? 没有自性,那有婴儿、妇人。佛说过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以我就问他,居士你拿什么法来问我,既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拿 什么法来问我?这都是颠倒执着啊!所以蚯蚓断成两边,佛性在那一端?我 们先问,蚯蚓有没有?因缘生法,没有嘛!皆是空的,你怎么问我呢?所以 佛遇到这种问题,连答都不答。所以大家要知道,深入佛性,他一问就问这 个「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讲吧!

闻师:师父提到这个,我有点感慨!因为虽然是修学圆觉经,可是觉得自己在生活 上一直没有办法证到实德。可是我知道,如果因为没有证到实德,就舍弃这 个不求的话,永远都在颠倒之中。所以虽然还没有到增进道德的地步,可是 我舍不得放下这个,为什么?因为这是成佛的根基。

这里提到「妄想执有我人众生」,事实上如果从无生去破尽,我没有这个能 力。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体会没有一法不是缘起法。有一次和慧观师回去他 俗家,处理丧事回来,师父问一句话:「慧观师的祖父死掉了吗?」我吓一 跳!我们常常取相,妄想执着,却常常向别人劝说,事实上并不如实体会妄 想和取相的涵义,所谓妄想就是颠倒,就是你取相,在生活中取相。

譬如说师父讲言语相,哦!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小孩子。事实上你一认为有 一妇人、小孩子,这就是取相,取相本身就是颠倒。缘生无性这种道理,只 是在言语相去体会而已,真正在生活上没有办法衔接,是因为我们本身迷惑 在言语相里面,这是在日常最容易跌倒的地方。一句好话来的时候,我们会 心动;一句不好话来,我们就取相,这样就是颠倒,这样体会比较实际。人 家讲你不好,脸马上拉下来,认为实在有,人家赞叹你的时候就开心。这种 就是妄想,无始劫来根本轮回之处,我们很少从这里用功,所以现在道理虽 然懂得很多,却没有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增进道德。可是这是正见的建立,我 一直舍不得不去学习它。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着。」妄想就是取相,事实上我们每天 都在言语相打转,在心缘相上打转,求经法也在经法上执着,因为执着起种 种的烦恼。所以妄想执有,你一念动就是我相,我相建立起来就是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所以后面就讲,什么是妄想?就是颠倒。这种颠倒用佛纲讲 ,就是身受心法,也可讲是五阴法。事实上,我们就是在五阴法颠倒执着。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憎爱二境就是所。你放在憎爱境一定有能,所以能 所是相依无性,互相缘藉。以互相缘借故,当体就是无性,如果无法一念不 生的时候,那我们就在念佛时,让它溶化。可是我们不晓得到底那时能够溶 化,这也是我们用功之处。戒体上讲到重缘,是指后面那个念头生,就是犯 戒,这就是我们用功不用功的问题,已经不是道理的问题了。所以「于虚妄 体」,我们烦恼所依就是虚妄之体,没有所谓的烦恼,也没有所谓的惑、业 。可是我们无量劫来,就认为我们有烦恼,有业,这是我,这是我所,所以 重执虚妄。无始劫来未闻如来正法,所以常轮转六道,重执虚妄。

「二妄相依」,就是能所相依,能所就是我们众生的分别心,分别心一念妄 动就执着取相。取相才叫妄动,你取相就是轮回的根本,取相原因是无始劫 来不闻正法,不入正法,不明佛的二谛,所以才妄落业道。虚妄的造作,虚 妄的贪瞋痴,像刚才师父讲的,在道德上没有办法增进。所以有妄业,身口 意业的造作,譬如我们到外面去办事情,你就认为这个事情是很实在的,不 出能所,不知所知烦恼,所以妄见流转。我们总认为生灭里面,就是生死凡 夫。我们以不会法性的缘故,所以厌流转,不能当下会入自性清净心。

本来佛开的方便法门,归元无二路,就是要会入我们的自性清净心。而我们 妄见涅盘,常常要舍离一切的常住事,不敢担当,要躲起来。涅盘是不生不 灭,我们要取一个清净心,离生灭要会清净,是缘木求鱼,不可能的。「由 此不能入清净觉」,为什么说有能有所,不能入清净觉?我们知道,大道不 远,随缘而常无性,不碍诸法;无性而常随缘,不碍清净。讲到这里,很感 谢常住给我们这个法。

师父:慧闻提出来,妄认四颠倒,他提出来身受心法。待会我们查注疏,就知道到 底怎么说。

大家要深入法性,其实你是迷惑,不能怪人。人家说,一条蚯蚓断成两边, 佛性在那一端?你就迷惑了。其实很简单,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就是 那个解释。好比说,我这串念珠,我截成两个,是不是变成两串念珠啊?你 一定想,一串念珠把它截成两个,一定是两串念珠。那我问你,念珠有没有 啊?要深入觉性才知道。念珠本来没有的,怎么会有一个或两个?它本来没 有,毕竟空的,非一非异,非来非去,非生非灭,非常非断啊!谁再讲?

观师:刚刚慧闻师提到那个问题,我们在下面还有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往生 ?往生怎么看出来?如果是我们回答,怎么答都不圆融;师父回答,什么问 题都是从二谛回答,也就是说师父的生活就是二谛的生活。以前师父跟我们 讲,我们念佛,念佛就是我们的生活,念阿弥陀佛已经变成我们的生命。我 们也可以讲,二谛就是师父的生命,所以我们很有福报,能够和师父一起来 修学,一起生活。譬如说生病,师父也在生病,而且师父为众生受苦的病比 我们更苦,可是师父说可以身受心不受。因为师父已经会到法性,所以可以 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觉得苦。

我想讲的是「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轮回 ?就是妄想执着,有我、我所,就会一直造业,轮转不停。所以念佛要从无 我契入。师父在佛七讲话讲到,我们起妄想造业,一定会受苦报,所以叫我 们不要打妄想。可是我们不打妄想,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提起佛号。这妄想 就是因为我的缘故,佛号是仗佛力的缘故,所以我们遇到病缘的时候,就要 靠佛力加被,才能够有福报和师父学习正法,带业往生。

师父:我和大家讲,「妄想执我」,我没有,妄想执我、人、众生、寿者,也没有 。外道执着有,他立二十五冥谛,他说有我叫神我。简单说,我所,人众生 寿命,就是我所,就是色受想行识,外道执着。我们学佛,深入二谛,要知 道他的错误地方。没有我,也没有五阴,由于因缘起,才有五阴和我的分别 。可是我和五阴皆是因缘生法,皆无自性,就是空的。要知道这样,这样才 入觉性。我们刚才一开始我就问了,清净觉性是什么性啊?就是这个道理。 讲吧!

甫师:净诸业障菩萨提出的问题:「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 不入。」后面佛回答,众生一念不觉,起妄想执着我,对待于我所起憎爱心 ,因憎爱心妄执造业,然后妄见流转。我想到有一次有人打佛七出来请问师 父,为什么佛七期间可以一直念佛,可是回去以后佛号提不起来?师父回答 ,这是业力。确实,我们都是被业力所转,为什么被业力所转?因为妄想心 。其实业障是自己虚妄起的,比如我们在打佛七时,也是用这个心念佛,平 常也可以用这个心念佛。为什么平时不能念佛?因为陷入妄想里面,被自己 的业所转。

这里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虚妄随业流转,其实本性清净。为什么虚妄流转? 因为对缘起虚妄执着,不能会其法性。

师父:慧甫提出业,业是虚妄的,虚妄而有的。业虚妄而有,为什么众生堕入六道 轮回,受苦报,受乐报呢?那也是虚妄的,怎么虚妄的?因缘而生。不相信 我们看,假使业不是虚妄的,一定有业,就讲不通了。如果业一定有的话, 你不造业也受报,是不是?换句话说,你不杀人也要偿命,你不行善也应该 生天,你不念佛也得往生,因为什么?业一定有的嘛!业是随缘而生的,所 以它是虚妄的。不但业如此,烦恼也如此,烦恼、业要是了解以后,就脱离 苦道了,所以惑业苦三虚妄流转。

憎爱二心,心是由我、我所而生的,我对我所,这我所并不是人众生寿者, 他是总说啊!详细分别,无量无边。顺我者,就产生贪爱;违背我者,就发 生憎恨,都是虚妄生。大家想想,你是不是天天都在虚妄中生活,我们大家 都在虚妄中生活,你不是憎恨,就是贪爱,都是虚妄,所以你怎么能见觉性 呢?好了!现在时间到了,查注疏。查到注疏,写在黑板上。

确实要注重实德,真要是有修行有实德的话,冥冥中佛力加被。……要是有 间隔,先有我,后有我所,那不对了,不对我所怎么有我?没有间隔。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五上‧七)「此正答染污所以也」,所 以是原因。「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等者。正出所云。妄认四大为 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也。由诸众生最初不觉迷本法身故。」最初一 念不觉就是无始。「妄认五蕴幻妄身心。为实我体。故名我相。计我展转趣 于余趣。故名人相。计我盛哀(衰)苦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计有一期命 根不断。为寿者相。以不达无我。执妄为真。故云颠倒。」一切法无我,执 妄为真故为颠倒。

「然执虚妄为我。已是颠倒。」没有我,执着有我,已经是颠倒。「且于此 妄我。起憎爱之心。故云重执虚妄。」起憎爱心,他解释是无我而执我,第 一重颠倒,从我上更起憎爱二心,叫虚妄加虚妄。「此起惑也」,惑还有一 个名词,就是烦恼,迷惑就是烦恼。「心境二妄相依造种种业」,他讲二妄 ,我们修学没讲到。心和境虚妄相依,心就是我,也叫心。境就是我所,也 叫心所,二妄相依造种种业。以我我所故,造种种业,以心心所故,造种种 业,「故云生妄业道」。

「此造业也。故有妄业。」惑业苦,看出没有?憨山大师解释出来,这段文 讲出惑业苦三,前面提出惑,造种种业就是业。「必受苦报流转生死」,这 是苦,「此苦果也」。他是由惑业苦三解释的。「惑业苦三。皆因妄认我执 。以取三界轮回。故云流转。此分段生死也。……」这是分段生死。惑业苦 三有两种人,那两种呢?惑业苦有变易死,惑是无明,业是行,苦是识名色 六入触受。分段死,也是惑业苦,惑是爱取,业是有,苦是生老死。

「然此四相。有迷识迷智粗细之分。」他说有迷识迷智之分,「粗者迷识。 乃凡夫妄认五蕴为我。妄生憎爱。……」这是迷识。「细者迷智。乃一切圣 贤。妄有证得。能所未忘。……」这是指二乘了,对不对?「妄有证得」, 证法,证菩提,得果位,小乘有四得四向,初果向、初果,一向一得,二果 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这叫八圣贤。

「此中粗细二种我执。正属俱生。」憨山大师说这是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很 细,俱生我执再浅的有分别我执,分别我执小菩萨就断了。阿罗汉断俱生我 执、分别我执,一旦到登地菩萨,断俱生法执。「此经众生意该九界。此中 先举凡夫之四相。」他说这个经里面,他所谓的众生啊!该九界,包含九界 。九界是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地狱、饿鬼、 畜生界──九界。从菩萨一直到地狱饿鬼畜生,九界包含。

「此中先举凡夫之四相」,先举凡夫的四相,「以显三乘之四相」,这是两 重颠倒。「以凡夫四相由憎爱而有。三乘四相由证取而有。」他们也是颠倒 ,虽然凡夫是颠倒,他们也是颠倒。没有涅盘嘛!他认为有涅盘可得,所以 是增上慢人。「以证取发于爱根种子故。凡圣双举。」这是凡夫、圣人双举 。今天大家修学的,没修学得很杰出。

(太虚大师全书‧二一七三‧二)「四相均是颠倒之见」,我人众寿相皆是 颠倒之见,我相者无我,人相者无人,众生相寿者相,无众生无寿者,所以 一切法随缘无性,随缘有四相,四相随缘皆无自性。

「今不知颠倒而认为实我」,这个人他的意思是说,四颠倒之见,我人众寿 四相都是颠倒之见,他认为四颠倒就是我人众寿相。「以执有我体之故,是 以顺我者爱。」解释得很好。「违我者憎,故云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我体是 虚妄,……于虚妄之我体上更加虚妄之憎爱。」这两位大师都说,由虚妄我 执有憎爱,叫虚妄加虚妄。「是于虚妄体重执虚妄。如是固执实我而起憎爱 ;因有憎爱而更执实有我体,故云二妄相依。」我是虚妄的,憎爱也是虚妄 的,因为憎爱而有我,因为我而有憎爱,这二者相待,所以才二妄相依。

「妄体妄境相依,则生种种造作之妄业,而妄招善恶之六道。是以有妄业之 凡夫,则妄见六道之流转生死;厌流转之二乘小圣。」你们大家也都讲过了 ,一个是指凡夫,一个是指二乘,二乘是小圣。「妄见了生死之涅盘」,其 实没有生死,没有涅盘。你们时常讲,生死即涅盘,什么道理?涅盘随缘现 生死,生死无性即涅盘,还是不出二谛嘛!「见有涅盘,仍由我证,我相宛 在。」见有涅盘,就是我相,有我相自然就有人、众生、寿者相。「故名妄 也。盖二乘见有涅盘,即是法爱,亦即迷智之我相。」「迷智之我相」,什 么是迷智啊?迷智是不破无明。这两位大师解释都很好!

看看人家,衡量自己,自己想到了没有?自己办到这个地步了没有?以人家 印证自己。这两位讲的都很好!修学到此地。

■第四十六次修学

师父:大家学佛不求名相,求法。外道都知道,有一仙人指头一指,石头可以变成 黄金,外道不要。仙人说,你怎么不要黄金啊?外道说,我不要黄金,我要 你的指头。外道都这样,何况佛道?

大家修学经法,一定使自己道德增进,领导众生,度化众生,仅凭嘴巴说, 不行的!要靠真正的实德。希望我们逐渐逐渐地增进实德,作人天师表。 入经法,我和你们讲过,全凭谛理,谛理是你的性。要是入谛理以后,叫销 归自性。戒律是行,戒律所说的都是世俗谛说,最后也入第一义谛,要不然 就是遍计执。希望大家各自努力,熏修自己,在实德方面渐渐地入理。我们 净苑修行以持戒念佛为主。现在看经文,上一次我讲话太多,影响大家发挥 ,还是尽量由大家发挥,能发挥得出来,很好!发挥不出来的,也跟大家一 起修学。

我讲太多不好,打闲岔,障碍大家。虽然我把道理讲出来了,反而没有用, 这个法要从你性上出。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 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 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师父:修学到这一段文。「非觉违拒诸能入者」,相信你们一看经文就迷迷糊糊, 经过修学就慢慢入了。看不懂的,更要精进,赶紧跟上。别人精进,你如果 不精进的话,慢慢地就落后了。只要你突破这一关,那顺水推舟。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我先帮大家的忙,觉是什么呢?圆成实性、无上道 、中道义、清净心,这个觉没有能所吧?懂了吧?

我和大家讲,觉就是你的性,心是名字,不是性。唯有觉,唯有知,才是真 正本性。我们所说的心,不过仅仅是假名。为什么觉和知不是心呢?觉和知 是用啊!用全归体,名不归体。

悦师:自性清净的觉性并不是能违拒诸能入者,为什么?因为「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而是在你认为有能入的话,这就落入能入所入,有能入、所入,就不是 真正的觉性,就不是自性清净心。就好比说般若无知才一切知,般若有知的 话就不能一切知了。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动念我们把它会是缘起,息念就是你认 为有个无性,你落入缘起,或是你落入息念有个涅盘,都不是清净觉性。因 为清净觉性本来是无性随缘,既然无性随缘,你怎么可以执着在随缘边呢? 这种清净觉本来是随缘无性,你怎么可以执着在无性边呢?如果落入随缘或 是无性,都是迷闷。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因为你一念妄动,认为有一个主宰的我。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 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遇到爱我的人,我就随顺 他生贪爱心;遇到不喜欢的,就起憎怨心。「由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 皆不成就。」憎爱二心滋养无明的缘故,所以纵然相续不断的求道也不成就 。

师父:要抓住要点,好象一开始「非觉违拒诸能入者」,这里面说出有能入、所入 来对不对?要是有能入就非觉悟,以下这段文好象都不离能所吧?慧策讲!

策师:这段文是接上面来的。上文讲「二妄相依」,有这种迷惑就不能入清净觉。 下面讲「非觉违拒诸能入者」,这种觉它本来就横遍竖穷,遍满十方,本来 就没有能入、所入,遍一切时,一切处。若有能入、所入,就违背觉性,所 以「非觉入故」。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动念是凡夫,住着一切法实在有。息念是二乘, 知道一切法是缘起,偏空。「皆归迷闷」,没有究竟,都是不能和清净觉相 应。「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众生为什么不能和清净觉性 相应呢?因为有根本无明、迷理无明,住着一切法实在有,凡夫住着一切法 实在有,二乘住着一切法空,所以与清净平等觉性不能相应。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就是说一切众生没有智慧,他不知道一切法都是无 性,无性能随缘,随缘成就一切法,一切法都没有自己的自性。这样没有智 慧的缘故,「身心等性。皆是无明。」正因为住着实在有、实在空,有所得 心,所以身心都是无明。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师父!「不自断命」,要怎么讲?

师父:这个人啊!自己要是能断自己的命,好比有第二个头,这个头砍掉那个头, 好象有能有所嘛!人有两个头,断那个头的人命,有能有所。人只有一个头 ,怎么有能有所呢?

策师:谢谢师父!「有爱我者我与随顺」,这是众生的执着,众生落入生死,因为 有憎爱二心。爱我的,就起贪心。「非随顺者。便生憎怨。」就起憎恨心。 由憎爱二心,所以是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是长养无明,无明就是生死的 根本,一念不觉叫无明。「相续求道皆不成就」,若有无明,不知道一切法 无自性,相续求道就不得成就。

师父:慧策不错!他会到动念是凡夫,息念是二乘,这是他的见地。他又引前段文 ,前段文你看,「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好象我就是能吧?人众生 寿命是不是所啊?根据上文来的。引申涵义,我们就知道,有能、有所皆是 无明啊!对不对?谁讲?

你要突破这一关啊!从谛理突破,突破以后就知道,哦!原来如此啊!

乘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非觉就是迷,迷缘起无性,无 性本来就是无能无所。清净觉性本来是平等如如不动,分别就是迷,众生都 是迷,依他起落入遍计执,所以落入生死。其实法本来清净,有能有所就是 有对待。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起心动念都是违背法体,因此流转,所 以能所不是我们的清净觉性,因为清净觉性本来是平等不动的。「何以故。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无始不是说很久以前,因为法本来清净的, 现前一念本来清净、平等如如不动的。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因为众生落入有我相,于依 他起执着有我,有我就有我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能会 归圆成实性,起贪瞋痴。「身心等性」,本来是清净平等的,因为无明,所 以起妄想烦恼不能入清净觉性。这是法说,以下举譬喻说。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 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事实上,贪瞋痴也是无自性 ,只是迷惑而已。顺境时,我们会起执着,逆境时会起瞋心,憎爱二心一起 ,不是我们的清净觉性。事实上,心佛众生没有差别,只是迷惑而已,这样 憎爱二心就是假名无明,假名贪瞋痴。如果落入有所得心,就不清净,以有 所得心求佛道,就不能和觉性随顺,所以皆不得成就。

师父:这个「非觉违拒诸能入者」,大家不要把「非觉」两个字,解释非觉就是不 觉,不是的。这个觉性平等清净,前面不是讲了,觉性清净平等不动吗?这 样他不分能所,没有能所了。所以并不是觉性违拒能入。要是违拒能入,就 有能有所。好比一个人自己能断命,自己要是有两个头,用这个头砍那个头 ,有能有所了。他只有一个头啊!不分能所。所以有能入就有所入嘛!这都 不是觉入,不是清净平等觉性入。谁讲?

闻师:前面那段,净诸业障菩萨请问如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这是 一点。第二点,如来开示,众生妄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讲到我执,因为有我 执的缘故,就有人众生寿者的分别,落入有能有所,所以起憎爱二心。其实 佛陀开示的这段话,是开悟法性,开悟法性也就是开悟一真法界,或是说圆 觉妙心。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这一段我们把它扣上前文,事 实上这段文是开悟众生清净的圆觉自性,也就是一真法界性。众生的心性事 实上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我们清净的圆觉自性也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 。随缘无性,随缘不可得;无性随缘,无性不可得。

「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众生因为不入二谛理,才会迷闷,以迷闷的缘 故,不能入净圆觉法性。所谓动念是不知道随缘无性,于缘起边起遍计执; 息念是二乘会到缘起无性,可是不知道无性不可得,不会一真法界性的缘故 。不会一真法界性,就落入能所,这能所有好几种讲法,众生妄认四大为自 身相的我,及迷于众生、人、寿者的我所,产生憎爱二心。

事实上,不离一真法界性,所以说「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我们知道自性清 净心非有非无,不是有法,也不是无法,你在里面生心动念的话,就失去这 清净义。

后面接着讲,「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如果从上面讲下来,不会一真法界性 ,动念息念皆归迷闷,迷闷就是不识二谛义,所以在里面有取有舍。因为不 知依他起无性的缘故,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所以说「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 宰」,由无明就有我相,由我才立所,有取有舍皆归迷闷。

下面讲「一切众生生无慧目」,不知一真法界性本自清净平等。「身心等性 。皆是无明。」为什么?身心本身当下就是一真法界性,因为它是缘起之法 ,可是我们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这时候身心等性皆 是无明。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有我就有人随顺、 不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产生憎爱二心,都是长养无明,相续求 道皆不成就。

师父:慧闻他会到一真法界性,这是他的见地。一真法界性有能有所没有?没有能 ,没有所。「譬如有人不自断命」,他这是譬喻,人要是把头砍下来就死了 ,这是一个啊!他没有能,没有所啊!除非长第二个头,把第二个头砍下来 ,第一个头还活着。他没有能,没有所嘛!所断就是能断,能断就是所断, 无能无所。

动念、息念,动念就是有能动、所动,息念是有能息、所息,「皆归迷闷」 ,都是迷惑不解。迷闷是迷惑不解的意思。「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 己主宰。」看它的前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我们修学过就知道,我是能,人众生寿命是所,都是为自己主宰,所以一 念我心起就是无明。怎么知道?佛不是说过,一切法无我嘛!谁讲?

融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觉性本是随缘无性,本是清净平等,本是如如。「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圆觉性没有能所,如果有诸能入或非觉入,都不对。 「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如果有动念、息念,都不会圆觉性,因为他不 会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所以有动念、息念。「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 为己主宰。」这是法说。一切众生都是有我,有人、众生、寿命,所以不会 随缘无性、无性随缘的圆觉性。

一切众生为什么叫众生呢?因为「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下面 譬喻说。「譬如有人不自断命」,师父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就是说,如果有 断命,就是有能有所。所以下面讲「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 怨。」落入无明。这些都是「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落 入有能有所,不会圆成实性。

师父:「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念不觉叫本起无明,一念不觉,分别能 所叫本起无明,对不对?「一切众生生无慧目」,有能有所了,什么叫慧目 ?不见一切法叫慧目,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不见一切法,叫慧目。慧 目是入空理,要是见有为法、无为法,那叫天眼了。

「身心等性」,你们都讲过了,我不再讲了。都误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 影为自心相,四大为自身相,有能有所;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有能有所,那 都是无明啊!所以才「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有能杀的、所杀的分别,你杀 了张三,你还活着,一个人怎么能杀死自己还活着呢?无能无所。它这个不 自断命,很费解,要会入无能无所。人自断命啊!如果你以为自己自杀叫自 断命,那不是的!自己自杀,无能无所,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它 这个比喻很巧妙。两种中道,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俗谛中道。能 断就是所断,就没有能断;所断就是能断,就没有所断,真谛中道。大家看 不懂,你于能所而起分别。谁讲?有一点明白你就讲,有好处,你要是不讲 ,它只入一分,一晃眼就忘了。你讲出来,它入七八分。 

观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不是清净觉违拒能修学入清净觉者。因为「有诸能 入非觉入故」,假如有能入就不是清净觉,意思就是说,没有能入所入,这 样才是入清净觉。「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所以起心动念或息念都 是迷闷。因为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息念。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我们主要就是因为有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就是前面讲的,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我就是能,人 众生寿者就是所,意思就是说有能有所,所以我们才会「归于迷闷」。「一 切众生生无慧目」,一切众生没有慧眼,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我, 没有慧目就有所得、有我。「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假如有所得、有我的 话,我们身心就不空,就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意思是说譬如有 人没有办法自己断自己的命,因为自己断命以后,自己也命绝。断人家的命 的话,有能断、所断才叫断命。意思是说,能断、所断同一个人,所以「有 人不自断命」,没有自断命的人。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因为有所得、有 我的缘故,假如有爱我者,就和他随顺,起贪着。「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对没有随顺我的人,就起憎恶。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就知道,有爱我者,我 们就和他结清净缘,不要贪着,当作善知识的因缘来念佛,帮我们往生。假 如不随顺我们的人,我们不要起憎恶的心,想他是我们的善知识现前,让我 们好好念佛,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念佛,才有这样的业障,所以要非常地感激 。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以憎爱心要来成就佛道,皆无 法成就,所以我们不要起憎爱心,要以无所得、无我来念佛。

师父:「非觉违拒诸能入者」,大家还不懂,此法清净平等不动。我过去不是和大 家讲过了吗?你未成佛时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它不是非觉违拒诸能入 者吗?你未成佛时本是佛,成佛以后还是佛,不动啊!所以海水起浪,千重 浪、万重浪还是水啊!慧经讲!

经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我想是当初译者的文字有点重 覆了,如果我们能反过来看,文句可能通顺一点。「违拒诸能入者即是非觉 」,和下一句意思有点相同。如果有能有所,就是非觉,这里所讲的觉是圆 成实性,实相法。「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这一句在反扣前文。 依天台来讲,动念就是观,息念就是止,就是有所止,有所观,有所得,想 要放下,这些总归都是无明。

下面解释。「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因为无始劫来,众生 因为无明的缘故,本来真本具、妄本空,众生不觉,所以「一切众生生无慧 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众生为什么会无明?因为他没有悟到身心的慧 目,没有悟到自己的清净心,不见法性。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这一句好象不能够……

师父:不自断命,张三断李四的命,李四断张三的命,有能有所。要是自断命的话 ,能断就是所断,所断就是能断,就没有能断,没有所断。

经师:这句话可以体会出来,是说众生的慧命本来无能无所的,可是我们都把它会 成有所得,有能有所,所以不能入清净的法性。「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 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我们迷于无明,所以起憎爱二心,顺我则喜 ,逆我则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因为众生具无明,想要真正求 这个法,怎么能成就呢?

师父:大家知道,憎爱二心是生死根啊!所以你们大家,我看出来,皆有憎爱二心 。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啊!「有爱我者我与随顺」,发生感情了;「非随 顺者。便生憎怨。」感情不和了,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不是圣者之流。所 以才说「道人无亲,以法为亲」啊! 

觉师:「非觉违拒诸能入者」,觉可以说是一心,一心出二门,就是真如门、生灭 门,真如是体,生灭是用。「有诸能入非觉入故」,他认为实有体,有能入 就有取相,他不知体即虚妄,认为实有体,这样就不能入一心。「是故动念 及与息念皆归迷闷」,认为实有,所以有动念、息念,动念是指凡夫众生, 息念是指二乘,都是虚妄执着。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因为众生于一心中虚妄执着有体 有用,体用实有,所以不能会入一心。「一切众生生无慧目」,因为一切众 生不能深深入理,不能了达,所以「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认为实有,就 是无明。好比「有人不自断命」,他不知体即是用,用即是体。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所以要知道,众生都是我执,爱我者我 与随顺,不顺我心的,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以憎爱二心再增 长无明,就是再熏习无明。「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以这种心要想成就佛道 是不可能的。

师父:「一切众生生无慧目」,慧眼所见,一切诸法以无性为性,所以不见有为, 不见无为,不见一切法。众生以能所性相为性,地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 暖性,风是动性,都无慧目,无能无所是什么?清净平等是,于一切人、一 切事清净平等。所以古德说,老僧学佛数十年,没学到别的法,只学到一法 ,不用心机,用心机就有能有所。这老祖师真要学到不用心机,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清净平等就是清净觉。你们大家是不是天天用心机啊?用心机 一定有能有所,远离清净心。我忘了是那位老祖师说的,老僧学佛数十年, 没学别的法,就学到一法,不用心机就是了。那不得了了!比较起来,我们 天天用心机,那怎么是学佛呢?谁还讲?

憎爱二心是生死根本啊!就是这么来的。憎爱二心皆是养无明。「相续求道 皆不成就」,相续是心王、心所相续不断。你这么求道,有能求有所求,不 得成就。一念清净平等不动,就是了。好!最后一个发言。

甫师:上一段是讲惑业苦,这一段是解释惑。这里是因为净诸业障菩萨问「若此觉 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我们知道迷和觉是不二的,本来一切法无性,就 是实相、中道,众生迷惑,所以佛才方便开示。觉,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本来 清净,可是我们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能够成为业障 。所以说「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觉心本来清净,我们自己起妄念,还 要起息妄的心,这都是迷惑。而妄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无始无明作主宰 。

下面说「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身 心世界皆是妄见,因为一切法本来清净。不自断命是譬喻不是有能动念的, 有所动的念,无能无所,只是因为我们执着,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有爱憎 的境,起爱憎的心,更增长无明。以这种迷惑心相续求道当然不成就,因为 它是与道相违背的。

师父:慧甫提出来,他回复到前文,我们看前文就了解了。净诸业障菩萨问「若此 觉心本自清净。因何染污。」佛回答,第一个我们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妄想有我。无始来一念妄心动,先产生我,然后由我才产生人、众生、寿 者,是不是?这就是染污了。再往下分析,有我人众生寿者,是分别能所, 有能所就有染污了,不能入清净平等觉。由能所再分别,有憎爱二心,它不 能入清净平等觉。所以这段文,我们最后把它归到修行方面,如果你要想修 行佛法得成就者,第一个不生憎爱二心。再往细的讲,不分别能所,就是人 我是非皆不分别。

再往细的讲,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入清净平等觉了。最后讲,我念不生 。由粗到细,大家应该了解这段经文了吧?这是答复菩萨所问的,本自清净 ,为什么还有染污呢?就是这么染污。你先产生妄念,一念妄心动,接着产 生我念。愈来愈深,有我念,我为能,产生所,就是人众生寿者,愈来愈深 了。分别能所,人我是非,由于这个分别,产生憎爱二心,愈来愈深。憎爱 二心再往下追求,产生贪瞋痴,贪瞋痴生十恶业,十恶业入生死,不得出离 。 

大家应该了解了吧?你要想了生死,怎么了法?先断十恶业,微细处断贪瞋 痴。再微细,不起憎爱二心,对一切人事都不用心机。再一步,不分别人我 是非、能所,不取我人众寿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起我,不起我念, 不执着我,天天清净了,妄心不动,不叫无始无明起。

你们现在了解这段文了,你在没修学以前,你看这段文,迷迷糊糊。修学以 后才知道,这对修行有大帮助啊!大家就知道了,不要起憎爱心,不要动人 我是非心,不生能所,不取着我人众寿相,不起我念,妄心不动,欸!这是 清净平等觉,对不对啊?入这个法有很多修行法,禅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密 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律宗也是入这个东西。当然我们以念佛方便,也是入这 个东西。

修行要不用心机,用心机迟早要用到自己身上。这有一句笑话说:「木匠戴 枷啊!自作自受。」木枷就是木匠做的嘛!像那老祖师讲的,不用心机,这 是最方便的路线,这是谁都能做到的。坏就坏在谁都不做,你们不做的原因 ,不外乎憎爱二心,顺自己的则爱,不顺自己的,就瞋恨,对不对?那都是 从人我是非分别来的嘛!不出我人众寿相,讲得究竟,不出一个「我」字, 再讲微细的,都是妄念动啊!这个法本来是清净平等的,妄念动,无明起。 知道这个道理以后,赶紧地用心修行,以后学不用心机。如果你用心机,有 一句话,聪明还被聪明误啊!

你用心机,你能用啊!所受的,还是你自己。你们想一想,阎罗王大殿业镜 台前都是用心机的人,你不用心机就不到他那里去了。有个广老的弟子和我 讲,台湾有一个住山的法师,他没有神通,也没有特别的能力,他有一个什 么特点呢?蜻蜓飞过来,他说:「欸!来来!」欸!那个蜻蜓就站在手指尖 了,他就问他:「你是不是有神通啊?」他说:「那儿的话?我不过是不害 一切众生,习惯了,来来,它就来了。」改天你们试一试,蚊子咬你的时候 ,你不打牠。慢慢地,牠不怕你。你们现在是蚊子一靠到,就赶紧飞了。

修学过以后多少明白一点了吧!没修学以前简直是入于迷闷啊!修学经法的 时候,有一点点了解,赶紧讲出来。因为什么原因?你不讲,了不起只在意 根,它有一种隐没作用,很快隐没。你讲出来,用意根、舌根、耳根,甚而 言之,其它诸根皆用,种入深;讲熟以后,种入更深;初讲的时候,种入不 太深。不相信,你们试一试,大家第一次发言,或第二次发言,自己怎么讲 ,自己不知道,有这种感觉没有?所以说种入不深。你讲熟以后,我要怎么 讲就怎么讲,所以种得深。你们不讲啊!永远不会讲,唯识作用就是这个作 用。你们不肯用它,把它埋没了。 

你不相信,我们看,这个小孩子看他没有什么维持生活的能力,弱得很,可 是等到他爸爸妈妈死掉了,他自己就挺出来。你不相信观察,他有这个能力 ,他不用它就埋没了。爸爸妈妈去世了,一逼,所有能力发挥出来,不相信 ,你们观察。你们依赖心!现在有什么缺点,仰仗我、仰仗慧修帮你们解决 。等到你自己挺出来的时候,就能办!你们相信吧?依赖心理太重。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五‧一九四上‧一七)「先总明四相。妄想即指 六七二识。……」这个人偏向唯识说法,四相就是我人众寿相。「妄想即指 六七二识」,第六识和第七识。不错,经上说出来了,第一个,一念妄心动 先起我念,我念是什么?第七末那识,接着再来的是什么?分别了,分别能 所、我人众寿,那就是第六意识分别了,第八识不分别,第七识也不分别, 第六识分别了。我们引证楞伽经,相名妄想,相是外面的境──所,名是心 ,要再总说起来,相、名皆是所,由「我」来分别。这个分别,不要问,还 是第六识,可是它离不开第八识,你们知道不知道?妄想离不开第八识,第 八识以外没有法。怎么知道呢?相是相分,第八识以自己见分执着相分,我 是见分,相分、见分皆是第八识。这在唯识宗古德就说出有三分有四分,后 来护法菩萨在相分、见分、自证分(第八识自证分嘛!)之外,又另立证自 证分。所以「妄想即指六七二识」,不错!楞伽经讲相名妄想,六七识,真 智如如,会归自性。

「由诸众生认此四种颠倒我相以为实体。由执我故。便于已(己)生爱。于 他生憎。顺我者爱。逆我者憎。且四大五蕴本无有我。今执为我已是虚妄。 」这个人讲出重点了。「今于虚妄我体复起爱憎。则是妄上加妄惑中添惑。 由此二妄相依遂兴妄业。」前面是业、惑,后面可能是苦,惑业苦三嘛!「 既造妄业妄有果报轮转生死」,讲出来了!这个人对唯识很通达。「至于厌 生死而欣灭道者则妄见涅盘」,这好象是上次修学的部分。

「由此我相不除欣厌未尽。所以不能入清净觉。非是清净觉心拒人而不容入 也。」这才是这段文啊!清净觉心它没有能所嘛!「但是求入之人不由觉路 而入故不能入耳。是故动念者堕于生死故不入。息念者守乎涅盘故不入。且 动念者不入固矣。」一定不入,动念有能所,一定不入。「何故息念者亦不 得入。良以无明有二。一根本。二枝叶。」根本无明是指那一个无明讲?无 明行;枝叶无明指那一个讲?爱取有。他都是根据唯识讲。

「二乘但断枝叶无明。尚有根本无明为已(己)主宰故也。……」二乘断枝 叶无明断什么?断分段死。分段死仅仅断爱取有生老死,不破无明,我不是 和你们讲过了吗?所以他断枝叶无明,不断根本无明。

「岂知此无明者即是众生生死根本。但修行人不肯命根下手。」修行人不肯 命根下手,好象漏了字吧?(答:不肯从命根下手。)「譬如有人不肯自断 其命处处护惜」,这是他的见地。人不自断其命,他说是护惜,所以不肯自 断其命。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而爱之」,这明明说出来,并不是爱自己啊! 「而爱之」,爱其它人。所以我们参考,他解释说「于己生爱」,可以那么 说。「有逆我者便相违拂以憎之。由此憎爱二心长养根本无明不觉不知。故 二乘者虽名息念」你们谁说出来息念是二乘,他也是这个说法,「而无明未 断……」。

「不但凡夫小乘在四相中。即三贤十圣未断生相无明已前皆四相中摄。除佛 一人四相方尽。」三贤十圣是指菩萨位,三贤是住行向三位叫三贤,十圣是 初地到十地。唯识宗说,初地到十地,初地以上就破无明,十地还有一分生 相无明。他这是引证唯识宗的说法。一分生相无明断尽,转身成佛。根据唯 识宗这个说法,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要不然他不能下生人间,降生 人间成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五下‧一三)「此正答不能入觉之所以 也。由上所说妄执我故。染污真性。」下文顺这个路解释,第一个原因妄执 有我,由我产生我人众寿相。「由此不能入清净觉。盖非觉性违拒不容入也 。」觉性清净平等,不是它违拒不容入,它无能无所嘛!「以执我能入觉故 。云有诸能入。非觉入觉耳。」有能入、所入觉性就不入,觉性无能无所嘛 !你把能入当作我,所入当作觉,那就有能入所入了嘛!那不是清净觉性。

「若以觉入觉。则如空合空。」憨山大师讲得很好!它是一个法嘛!这就说 出不是断灭了。你要是说能入觉,你是以觉入觉,以空入空。「又何拒之有 」,它是一真法界嘛!那有违拒?有违拒,那就分别能所了。「以我执未忘 故。凡夫动念二乘息念皆归迷闷。」

「此征释迷闷之根本也。本起无明。谓最初一念不觉生相无明也。」憨山大 师说出来了,最初一念不觉就叫发业无明,也叫根本无明,这就是生相无明 。一开始,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始,它初开始。初开始,没有生相,没有 初相,你执着虚妄有生相,有初相。「法身无我。由一念无明。迷本法身。 成陀那识。」阿陀那识,就是执着了。「为我相根本」,执着为我相根本。 「自此皆是无明用事。故云为已(己)主宰。我者主宰义。」所以第一念产 生我相啊!主宰。「谓从无始至今。一向皆是无明主宰。是为我相。自等觉 已还。未破生相无明。」憨山大师说的,生相无明从等觉已还,等觉是十地 ,其实密宗讲,十地就是佛,不立等觉。其它各宗立等觉,十地以后是等觉 。「异熟未空。皆属我相。……」异熟识未空,异熟识是世俗谛,虚妄的。 不要执着异熟识有,要是定有的话,它不是异熟识了,异熟识有变,决定有 性它怎么会变?决定无性它更不变了。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此重释无始无明至今难断之所以也」,无始无明 就是十二因缘里面无明行的无明,无明行也不是开始根本无始无明,初一开 始叫生相无明。「谓全体无明。变成五蕴身心。然此根本无明。非根本智照 不能破。」根本智是什么智?根本智是无分别智,实智。「以诸众生从来未 逢知识开发慧眼照破」,慧眼是根本智,不见一切法嘛!见一切法是法眼。 「岂有无明能断无明之理耶」,无明怎么能断呢?你要是得根本智就知道, 原来无无明也无无明尽。「故云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所以憨山大师讲的有 特别的地方,无能无所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怎么有能断、所断呢?要是 一个人有能断,有所断,那一个人断两个人头两条命嘛!那不对的。

古德注疏,有高有下,你们现在看不出来,凡有注疏都是对的,看不出来。 久久用功才能看出高下来。

■第四十七次修学

师父:圆觉经的文很深啊!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 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 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师父:先看我相。这四相,我和大家讲,大家不入二谛的话,你根本不知道它讲什 么东西,大家要知道我们修学的根本。这段文你看了,可能是迷迷糊糊,不 知所云。修学以后,你就知道它讲什么东西了。不入谛理,天大的学问都不 知道,世间圣人都不知道。

「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 这个「忘」字应该读「ㄨㄤˊ」。「四支弦缓摄养乖方」,下面是另一段, 另一个意思。「微加针艾」,「四支弦缓摄养乖方」是「微加针艾」的副词 ,大家要搞清楚。形容名词的叫形容词,形容动词的叫副词。

闻师:「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谓众生心所证,应该说是有所 得心,他不懂得随缘无性,无性随缘,也就是不懂一真法界性。因为有我证 者,有我相的缘故,不能入圆觉。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 。」前面有讲到动念和息念,这里譬喻什么是我相,这是缘起边讲的。因为 一真法界性不假缘起,没有办法体会到无性。「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 」, 这里用譬喻来讲,「百骸调适」这是形容词,「忽忘我身」就是息念 。忘了我,就是「息念」的缘故,事实上,我们知道忘我就是因为有我。「 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这是动念的缘故,这是颠倒的执着 ,因为在一真法界之中,息念和生心动念都是有我的关系,都是违乎法性的 。

「是故证取方现我体」,一真法界当中有所证,有所得,这时候都是有我相 ,所以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我相是因为有所得的缘故,有我相不能入清净涅盘。 

师父:慧闻提出来了,「皆是我相」是有所得心,这是要点。四相皆是有所得。这 个我相,我提醒大家,一切法有我没有我?你往这里会。讲吧!

悦师:「众生心所证者」,就是你心认为有所取证的话,那就是有所得、有我相。 怎么样心所取证,它下面就作个譬喻:「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你 认为没有我,我空了,还是我相,或者你认为「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 即知有我」,这好象讲身体不舒服,才认为有我。这样不管有我、无我,都 叫有所取证,「是故证取方现我体」。「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 是我相」,我们知道一切法……

师父:大家注意到一点,这个我是由身来的,大家看中论就知道了。什么人破我见 呢?初果,破三种,身见戒取疑,身见就是我见。这身是五阴,外道执着我 是神我,他在五阴之外有神我,这是不对的。五阴身以外要是有神我,那神 我因何而知?五阴也非神我,神我不生不灭,五阴生灭,皆不对。所以佛说 一切法无我。谁再讲?

「百骸调适忽忘我身」,没有病的时候,不计着有我,这就说明他从五阴身 心当中体会有我。五阴身心有我,不对啊!我是不生不灭,五阴身心身坏命 终,我去投生,我不灭。五阴要是灭,是败坏法。

「四支弦缓摄养乖方」,是形容「微加针艾」,针艾就是针灸,因为灸是用 艾草灸嘛!谁讲?

其实这个法毕竟空,无修无证。要是有我的话,怎么成佛啊?现在我是众生 ,一定有我的话,那一定是众生,众生不能成佛。如果还能成佛,众生无我 。……它的涵义,也叫一乘,也叫一心,也叫无上菩提,也叫中道,也叫第 一义谛,也叫毕竟空,也叫毕竟净。这是涅盘经说的。

「众生心所证者」,众生心是什么心啊?一心分二门,大乘起信论说,心真 如门,还有一个叫心生灭门。众生心是生灭门所生的,生灭门要是不证,不 执着,是什么东西啊?就从依他起入圆成实。一执着就是什么?遍计执。既 然这么说的话,众生心就是遍计执吧?谁讲?

悦师:我再重讲。「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什么叫我相呢?众 生心有所取证者叫我相,因为我们知道,众生计着有个五阴身,在五阴身计 着有我。

下面是佛的譬喻,「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本来五阴身缘起无自性 ,不可得,你还在五阴身计着调适,身体很舒服,就认为证到我没有了,我 真空了,所以心所取证。「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五阴身 本来是没有的,在五阴身当中计着我不舒服。「摄养乖方」,然后去针灸, 针灸有痛或麻麻的感受,哦!我认为有我了。这样都是一种取证,不管你取 证有我,还是取证无我,「方现我体」,这样都是所谓「心所证者」,都是 有能证的我与所证的法。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你认为证到如 来的毕竟清净觉,那种涅盘也是我相。

师父:我提醒大家,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 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它这个话本来应该这么讲,「譬如有人百骸调 适」,这是一个意思。下面应该是「微加针艾则知有我」,「百骸调适忽忘 我身微加针艾则知有我」,他的意思是这样。「四支弦缓摄养乖方」是形容 「微加针艾」,所以它是副词,你直接会是这么会:「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微 加针艾则知有我」。

你没有病痛的时候,没想起我来;有病痛了,欸!就知道有我了。所以「四 支弦缓摄养乖方」是副词。讲吧!

明师:净诸业障菩萨问世尊,为什么很多众生经历恒河沙劫,勤苦境界,而不能入 圆觉境界?原因就是佛所说的,因为有妄想及我人众寿相。这里说「云何我 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是说他执取有所证的相貌。云何为我?就是执着 一切法自性为我。一切法本来不可得,可是众生认为有可证的法可得,所以 不能究竟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这是讲到二乘人认为我是五阴和 合而成,所以我是空,还是有五阴和合。「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 有我」,二乘虽然知道我是由五阴和合而成,可是还执着有一个五阴,所以 他还有一个法我执。「是故证取方现我体」,认为有一个涅盘可得,所以方 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他认为有一个 清净的涅盘可证,乃至有身心可解脱,就是我相。其实一切法都无自性。

师父:慧明提出有两点,第一点他提出我,为什么有我呢?他执着法有自性。第二 点他提出凡夫二乘的分别。这个我,无我是大乘说,和小乘不同。我举个例 子,小乘人说无我,譬如我这个身生病了,我不要生病,它要生病,我作不 了主。因为我作不了主的关系,无我,这是小乘说。他这个说法不究竟,为 什么不究竟?他说无我,我身生老病死苦集灭道,我不作主,就知道五阴身 里没有我,我不作主。我要是作主的话,我应该叫它病,它就病;不叫它病 它就不病。它要病,我作不了主,所以这个无我,可是还是有法啊!这就是 小乘的有法无我宗。

大乘人的无我就不同了,他无自性才无我,法皆缘起,无有自性。无有自性 ,此法就空,那有我呢?空也无自性,所以空也无我,有无我,空无我,所 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乘初入的时候,就这么入 。讲吧!

闻师:「善男子。云何我相。」其实我相是因缘所生法,既然因缘所生法,所以无 取无证,无生就没有我相可得。忘我也是我相,知道有我,也是我相,这都 是不会因缘所生法。不会因缘所生法,就不会世俗谛,不得世俗谛的缘故, 不得第一义谛。所以他在修行证道的时候,就是一种罣碍,因为不了解一切 法无性的缘故。

下面是约譬喻来讲,就是说忘我是属于我相。众生如果心有证,是落能所, 就像我见一样落在遍计执,迷于缘起的假名。如果在遍计所执中翻然知道, ……「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金刚经有一句话,若有 人谓得须陀洹果、阿那含果,乃至如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得故,都 是违于法性。

师父:「云何我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不对啊?「谓诸众生心所证者」,有 所证就有能证,一切法,因缘法,怎么有能证所证?凡所有相为什么都是虚 妄的?凡所有相不是一真法界,有分别,有能证所证,不是一真法界,有分 别。那都是二法,所以佛说过,一法是佛说,二法是魔说。

本来无我,你非要执着这边没有我,那边有我,那就错了。「百骸调适」无 我,「微加针艾」有我。那么说,百骸调适就没有我,微加针艾应该有我, 那就错了,一切法无我。这个「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微加针艾则知有我 」,它是一种影射的说法。影射就是一般众生心执五阴身心为我。外道就这 么分别了,他说五阴身心以外有神我,那五阴以外有神我,神我以外有五阴 。换句话说,神我不是五阴,五阴不是神我。那么分别来说的话,五阴造罪 ,我不受报,五阴去受报去。五阴念佛,我不往生,五阴去往生去。五阴修 佛道,我不成佛,五阴成佛去。所以五阴以外有神我,不对!

如果你执着五阴就是神我,神我就是五阴,也不对啊!刚才说过,这个我不 生不灭,五阴有生有灭,要是我是五阴生灭的话,没有六道轮回了。人道一 死,我就灭了,谁去受六道轮回去?谁去成佛?这就是所谓的二边见。讲吧 !

甫师:刚才大家都讲得很清楚了,我是想到,一切法无我,是要告诉我们不是有所 证的才无我,本来就是无我。所以假如有人认为有我、无我,都是有所得, 都是我相。

师父:我坐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不执着有我。有人骂我一句,我马上强烈地有我了 ,执着有我了。你们看我很舒服,安安静静地,不知道有我;有人打我一下 ,就知道有我了。这就是那个「百骸调适」,很好的时候,不知道有我;「 微加针艾」,一被针灸,就知道有我了。这个不对啊!如果我安安静静地, 不知道有我;有人骂我了,我就知道有我,那这个我应该从骂产生啊!既然 骂产生我的话,我在骂上啊!

大家想通这个道理了吧?如果我平平安安地不知道有我,别人打我了,才知 道有我,那这个我好象在打产生的,要是打生我,打就是我。打就是我,那 不对了,我打我嘛!「百骸调适」的时候,不知道有我;「微加针艾」的时 候,才知道有我,那好象这个我是从针艾产生的。如果从针艾产生,应该铁 针和艾草就是我啊!要不然它怎么能生我呢?谁还要发挥?总而言之,要你 会一切法无我,千万不要执着:「这里没有我,我在何处呢?」那你就糟糕 了,法无自性,那有我?

既然一切法无我,那有能证、所证?没有能所,那有分别?没有分别,那有 相?一切诸法分别,仅仅分别名相就是了。谁讲?

庶师:这里所谓的我相,如果从前面连贯到这边,以四颠倒为实我体,就是以地水 火风为实我体。这边讲我相,是不是指众生从无始来根深蒂固,执着实在有 一个我的情况?另外以六根攀缘六尘来讲,你一一住着,会感受到一一都是 我相的成份。所以这边提出「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你不住着的时 候,可能没有感受到我相的存在,「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当你有 所住着的时候,我相又会浮现出来。

所以「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以有我之 心,也就是妄想之心,你想要求一个清净涅盘,还是一个我相。如果会到实 际生活,我们的心性本像是流水一样,可长可短,可方可圆,不能住着在一 个定点上。这个地方不行,我们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去,一定不能住着,一住 着的话,还是不清净。

师父:慧庶讲四颠倒,地水火风为我,这是四种颠倒。四大皆空,五阴无常,那里 是我啊?这段文很重要啊!你如果能彻底会到,有很大的受用,我讲一讲。

「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微加针艾则知有我」,不假针艾不知道有我,所 以我讲过,我们不可能说,我是从针艾产生的。本来无我,既然你会到无我 ,谁受到针艾?既然不受针艾,谁受生?谁受老?谁受病?谁受死?谁受爱 别离?谁受怨憎会?谁受五阴?谁受求不得?是不是大受用了?生死,谁生 死啊?大家总认为我生死吧?一切法无我,生死是谁啊?如果有人能证到的 话,能获得解脱。

所以这句话,大家迷惑就迷惑在「四支弦缓摄养乖方」,把它摆开,不管它 。直接会就是「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微加针艾则知有我」,就是这个道理。慧 明你不是要讲吗?

明师:「善男子。云何我相。」我相就是执着相,众生心所执着的就是我相。「譬 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这是后页所讲的「以己微证为自清净」,就是 他稍微证到我是很清净的,也就是二乘人证到人我空,可是不能得究竟解脱 。「四支弦缓摄养乖方」,这是说调适没有方法,要用药针灸医治,针艾就 是譬喻法,佛所说的法,「则知有我」,虽然他证到人空,可是他还有法可 得,所以他法未空。

「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所以他证取的时候,这个我就产生了。后面有讲到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末法的众生分别法, 虽然精进的修行,可是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这是说,你认 为一切法可得可证的话,这都是执著名相。

师父:谁讲?大家应该知道,我相是执着。

闻师:凡是落在生灭中执着,都是我相。我们知道,生灭都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众生执着生灭,都是颠倒。「二妄相依」,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凡是落在生灭中,都是我相,遍计所执都是我相 。事实上,一切法本来不可得。

师父:一切法本来不可得,为什么有众生老病死呢?谁会到?

悦师:因为有我相。 

师父:为什么有我相呢?(答:众生虚妄。)为什么有众生呢?谁知道这个原因啊 ?唉呀!迷惑迷惑!不知缘起嘛!无性随缘有万法,这个没有妨碍啊!为什 么没有妨碍?万法缘起还是无性,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谁知道?分别能所 、执着证取,是不是?那就落入什么了?(答:遍计执。)

你们突破这一关啊!好比说,由暗入明,了然万物。如果你不能突破这一关 啊!愈积多生多劫,不能突破。那好比由暗入暗,没有出头之日。你不懂, 就是不懂,所以你不要说有什么巧门可以让你懂的,没有的。万生万劫,你 不懂,还在生死之中。不假佛力,那得超生呢?

空师:我有问题想请问师父。「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我觉得这是不是指 凡夫?凡夫在舍受中就不觉得有我;「微加针艾则知有我」,在苦受中才知 有我,就是他有所执取。

师父:可以这么说,这是你的见地,不错!

空师:师父!在大圆满觉中了了知无所知,了了见无所见,那么有所知有所觉就是 遍计执。这个我,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 明。」就是根本无明。

师父:对的,你要是知道了了知无所知,了了见无所见,那会到真正法性了。有所 知有所见,它一定有四相──我人众寿。

空师:那下面「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本来清 净涅盘是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没有法可以生,没有法可以灭,清净寂 静。他有所证的话,就是有能证取的我,有所证取的空,就是二法,就是对 待。而佛法是不二法门,所以这是根本的我相无明。

师父:对的!涅盘不生不灭,他证入的时候,不是有生有灭吗?证入第一剎那就生 了,第二剎那就灭了,这是生灭。楞严经也说过,知见立知,知见是你的性 。再另立知,无明本。僧肇大师也说过「般若无知」,就是知而无知,无知 而知。如果你了了知,有所知,那糟糕了!了了见,有所见,那都是遍计执 。如果了了知,无所知;了了见,无所见,那叫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

大家各自努力,突破这一关,你如果不突破,等到两眼一闭就来不及了。如 果突破这一关,就算你不求往生,到那一道都是聪明的众生,它不舍离嘛! 生生世世它不舍离你,直到你成佛,除非你再被五阴所迷。 

如果有人知道这个法了,他要是能断除淫欲,得清净梵行,直到成佛。他可 以从初果、二果、三果,一直上去。大家有没有人讲的啊?

观师:这边提到我相,就是众生心所证者,众生心是生灭心,这个心不是佛心,有 能证所证。「百骸调适忽忘我身」,身体调适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等到「 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有病的时候,才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证 取的时候,才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我们不要以众 生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这都是我相。刚才师父提到二谛, 从缘起来看,我相不可得,因为缘起是无自性的。我们很有福报,像师父让 我们这么讲,也是没有我相,我们非常感激佛菩萨能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师父 。

师父:你们大家不懂的,出于一个毛病,永明大师说过的那句话一点不错。「义不 在文」,理不是文啊!「文以显理」,这个文字显这个理就是了,为什么执 文为理呢?你们都是执文为理,障住了。好吧!快吃饭了,大家查注疏吧!

你们从小到现在执文为理,甚而言之,无量劫来,执文为理。你不知道,文 不是理啊!如果执着它为理,叫什么?戏论!你们都被障住了。查到注疏上 来写。

……同时进一步要不执理为理,如果你入名相出名相,不执文为理;入理出 理,不执理为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往生得上品生。查到注疏的,上来 写!

佛说过,我百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以付嘱汝等 。佛就是以这个法付嘱菩萨,这个法不付嘱二乘,二乘不能承当。如果你能 承当的话,那叫承当如来家业。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 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要发这个心啊!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 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你可不要不解如来真实义,那就白费了!

悦师:怎么样是执理为理?

师父:执理为理是大乘执着,不要拘泥不落窠臼,了了知,无所知;了了知,有所 知,就糟糕了。了了见,无所见;了了见,有所见,就糟糕了。怎么不执理 为理呢?第一义是理吧?第一义以俗谛为理,俗谛以第一义为理,第一义有 自性没有自性啊?可得不可得?不执理为理。俗谛有自性没自性?无自性, 不执俗谛为俗谛,这样才二谛融通三昧印。

悦师:以前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法?他自然就讲出来,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不是 不执着理了?

师父:不错!这个人接近,他在什么地位?什么果位?我们还是凡夫,不知道。这 个有千差万别,譬如老祖师都可以不执理为理,可是他有高低差别,那就千 差万别。云在青天水在瓶,毫无执着,不错了!可是他本人证到什么地步? 我们不知道。比如说,「雁过长空,影落寒潭」,不执理为理啊!可是说这 个话的人,他证到什么果位,不清楚了。永嘉大师也证到,六祖也证到,永 嘉大师是不是和六祖相同了?我们根本不知道。甚而言之,初地菩萨不知二 地菩萨之事。

不执名相,运用自如,要是根据楞严经讲的,不执着理的,可以算他是圆通 ,二十五圆通都是这样的。这里就分别出阿难在楞严经里是高是低了,其实 讲,阿难是不是执著名相啊?他低了。可是阿难低是不错,我们比阿难低上 千万亿倍啊!我们还不知道啊!阿难名相说得对嘛!执取名相,皆是我见。

藏通别圆,藏教就是这样,他认为佛得到这个究竟道理要三大阿僧祇劫。圆 教就知道,无量阿僧祇劫,甚而言之,一念就得到,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嘛 !

我们平时听说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那是藏教说, 藏教人认为佛是这样。你看无量寿经就知道了,佛色具无量相,相具无量好 。

观师:讲到我相,有一句话我看得很欢喜,就是在师父着疏一百一十七页:「凡有 所得皆是我相」,这也是很受用。假如我们无所得,这样念佛的话,就可以 往生。 

师父:慧闻、慧悦第一个就提出来了,他们也说无所得。实在我和大家讲,我没有 自私心,现在我领导你们大家修学的,比我注疏本还高。所以我不叫你们看 注疏,怕障住你们。实在和大家讲,我领导大家修学,我也进步啊!哈!

你们大家不用功,不知道精进,愚痴、懈怠、懒惰,我现在可以和大家讲, 我比注疏圆觉经那个阶段,又有点进步了。因为我们凡夫嘛!什么人就满足 了呢?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有人认为佛还有进步,那错了!他无上正等正觉 嘛!

修学圆觉经、华严经,毫无保留地领导大家修学,你能得几分就得几分,我 一点自私都没有。

你们看注疏,看注疏障住你,你永不得利,那完蛋了。入理以后,如果有机 缘,众生请问,可以和他说,不忘度众生。佛说过嘛!菩萨有二法,魔不能 害,一切魔不能害。一是观一切法空,第二个是不舍众生,一切魔不能害。 要不然的话,很危险!很容易被魔所害,什么原因呢?魔在你的心里面!太 危险了。

实在说起来,大家天天修佛道、念佛,若一念不正,为魔作使。一念正,佛 在舍;一念不正,魔在堂。佛与魔不是别的法啊!皆是你的心。

我们都很占便宜啊!有一法,一切白衣不得,我们丢掉这个法宝的话,完蛋 了。那一法我们得到,他们没有得到呢?戒体。你如果不破戒,迟早你会得 到这个法,因为什么?戒生定,定生慧。大家都有戒定慧,如果你不小心把 这个功德失掉了,好象渡海,浮囊破掉了,那就完蛋了。得到这个法的,就 叫见性啊!还没得这个法,赶紧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你硬是 突不破,没有办法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六下‧九)「此正示我相之体也。…… 指无始无明。为己主宰。是为我体。」无始无明就是生相无明,刚一开始生 相无明。「是则四相单约生相无明」,无始无明也叫根本无明,也叫生相无 明,也叫迷理无明。「今以观照研穷对待未忘」,因为观照研其极穷之理, 对待之心未忘。「展转有四。原非粗细之分也。何以明之。谓妙性圆明本无 能所。」妙性圆明没有能所,妙性圆明就是一真法界。「良由最初一念障此 妙性。失其本明。故名无明。」他是从根本无明来说,大家记住,这都是名 相啊!十地菩萨有一分生相无明,生相无明是什么?根本无明。「自尔以来 。一向皆是无明为己主宰。而为我体。」执着于我,认为我体。「今以始觉 观照。欲证圆觉。未能圆合。中间。皆因根本无明而为障碍。故对待未忘。 即此所对所证者。乃是无明。非觉性也。」觉性圆明没有分别。「故云心所 证者乃我相也……谓众生向以无明用事不知有我任运而已故。如人调适忘身 。今以观照研穷方显无明之体故。」

「微加针艾则知有我」,他用观照功夫,才知道无明之体,我是无明之体。 「如人针艾知有我身也。以观心所取证者。乃是无明非觉性也。故云取证方 现我体。」观心所证者也是无明,非是觉性,觉性是一真法界,无能证所证 。「前佛明言。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有很多名字:无始无明、根本无明、 生相无明、迷理无明……都是一个东西。「为己主宰。乃的指」,这个「的 」是的的确确的。「根本无明为我。岂可以粗惑目之耶。」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此结指我相根本也。意谓不独三贤十圣 之所证者为我。」他也说是三贤十圣,三贤十圣是菩萨位,小乘是三贤四圣 ,四圣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四圣。三贤,总相念、别相念、四加 行为三贤。大乘的三贤是住位、行位、向位。十圣是初地到十地。「之所证 者为我」,有所证者是我相。「乃至证于如来究竟涅盘。若一念证性未忘。 乃生相无明未破。」有所证皆是生相无明。「正是我相根本。云门云。」云 门祖师说过,「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边。若法执不忘。己见犹存。亦 是病。……」法身不可得嘛!诸佛法身非是身。

「然我法二执。总属一我。」我法二执,我是人我执,法是法我执,都是出 于我。「谓我之我。我之法。」我之我是人我执,我之法是法我执。「然俱 生法执。正是我所执之法故。」俱生我执,我执有两执:分别我执、俱生我 执,地上菩萨分断俱生我执,这是谁讲的?大家看华严宗有一个续法大师, 他作贤首五教仪,上面讲得很清楚。

「法亦名我。以异熟未空故。」异熟是异熟识。「但约证取为我耳」,异熟 识未空,异熟于什么时候空呢?金刚道后异熟空,金刚道后是什么呢?等觉 菩萨,等觉以后转身成佛了,才没有异熟识。「此经不同诸说。以四相总属 一我。故云皆是我相。」四相皆是有我。

下面我们修学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我执。四相当中我相为我,人、 众生、寿者为我所,皆出于我。今天修学到此地!

■第四十八次修学

师父:现在我们修学圆觉经这种方式,你们大家领导不起来,我很希望有人能领导 起来,我好休息。 

现在我们修学经法,产生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弥陀要解,可以参考资料 。一种方式是继续华严,修学这个圆觉经,是学人家禅宗所说的──全凭各 人悟性用功。

凡夫于一切有法,堕入生死,他不会空义。空义是什么?大家知道吧?有谁 知道?空义是第一义,一切有是缘起的──世俗谛。所以我们现在利用二谛 ,要深入二谛,你们深入二谛,也可领导。

二谛,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无而不无,不无而无。二谛是什么?二谛是各 位的性。唉!我很希望早一天,你们有人能深入谛理,能够领导起来,好替 替我。

这个法,二谛是什么呢?二谛是佛啊!第一义谛是佛法身,世俗谛是佛报化 二身。所以我们用二谛修学,实在是一切推崇于佛啊!希望大家能够赶上来 ,有人能替替我。

现在看圆觉经。所以我再三号召大家,不准看资料,你偷看资料,你害自己 。你用自己的悟性,有几分功夫,用几分功夫,你有进步。你如果投机取巧 看资料,那完了,永无出头之日。不但看资料都不行,不可落于名相,此法 一定要入名相出名相,入理出理。落入名相的,六祖时代有神会,他落入名 相。六祖说,你不过是知解之徒。不落名相,入谛理,可以达到圆教地步, 一解一切解,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 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 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今天修学人相,上个礼拜修学我相。有上个礼拜修 学基础,大家就容易懂了。这四相都是有所得心。人相是有所得,相本是无 嘛!有所得于相,皆是虚妄法。「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大家往这儿理会啊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你们或者不清楚,「我者」是我所啊!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是我所。

悦师:我看这段文前面很像是讲入流亡所的情形。「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 心悟证者。」既然有心悟证者,既有所证者,必有能证,就落于能所。就不 是入流亡所,所谓入流亡所就是入法性流,也就是入一真法界、入大圆觉。 一真法界、大圆觉、法性,那有我人众寿相?「悟有我者」,如果悟有我者 ,就是你悟有我证的我所。「认我」的我,就是你认为有可悟的我,就不复 认我,这个我,可能就是入法性流,真正常住真心的我。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所悟的境也不是圆觉,也不是常住真心,也不是我 们常说的一心。「悟亦如是」,能悟也一样,也是非我,因为你有能悟必有 所悟,还是有能所。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乃至你认为你悟到没有能所,没有能证、 所证,也是人相。为什么?因为一真法界那有一个能超过能证、所证?应该 无能证、所证也无住,才能真正入流亡所。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其心乃至圆悟涅盘,就是以能入 之心,乃至所悟之境,「俱是我者」,还是落于能所,还是我相。

「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乃至心稍微存有我已经竭尽了能所,这样 的念头,还是人相,还不是真正入流亡所。

师父:慧悦给大家先开路了。里头有「备殚证理」,备是具足的意思,完全的意思 。「殚」是尽的意思。就算你完全证一切理法,皆是我相,皆是人相。

慧悦一开始用二谛圆融解释,离能离所,大家很投入了。

「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我们把它这个文字改一改。云何人相? 谓众生分别心,所悟、所证者,这个叫人相。怎么叫人相呢?谓诸众生分别 心,所悟、所证者,叫人相,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这句话它总说了,你如果 了解这句话,下面不过是它解释就是了。圆觉经四相很深,不过大家看般若 经,金刚般若解释,文就浅显了。谁还讲?

入理以后就容易了,如果没有开头就没有第二步。

明师:「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这是总说,说明它的总相。众 生的心有个能悟,有个所悟,有个能证,有个所证,这就是人相。一切法不 可得,你有能悟、所悟、能证、所证,都是落入遍计执。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执着认为有个我可以悟,这个我就是禅宗 讲的本来面目。禅宗说要恢复本来面目,就是要开悟,你有个我可以开悟, 一开头就失去本来面目了。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既然所悟的不是我,能悟的也是如此啊!「悟已超 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上个礼拜那段文是约证来讲,这个人相是讲「悟」 ,这都是人相。

「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你的心乃至让你悟到涅盘之理、法性,可 是你执着有个法可以悟的话,这个是我,「心存少悟」,心如果有一点点能 悟、所悟,「备殚证理」,这都是人相。

师父:慧明也提出来,说这个「悟有我者不复认我」,他提出来「不复认我」这个 「我」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一切法无我啊!法性啊!法性圆明体 啊!「悟有我者」,悟有我所就是了,「不复认我」法性了。他的意见是这 样。讲吧!

闻师:这段文是净诸业障菩萨请问的,佛是从事上讲这段文。「善男子。云何人相 。谓诸众生心悟证者。」我们知道「悟」和「证」字,师父常常开示我们, 实相本无文字,可是藉由文字来显示实相,因为如果没有名相,就没有办法 带众生会入甚深的圆觉之理。「谓诸众生心悟证者」,事实上,在胜义谛中 本无悟与不悟,我们知道,众生有分别心认为有所悟,有所证,事实上是迷 惑缘起。迷惑缘起单就一句话讲,就是执着法是有的,在修学时就认为有所 证、有所得。为什么有所得?因为有所住,住于相,有相一定有名,有悟有 证,这就是有所分别。事实上,都落入众生的遍计执性,简单讲「悟有我者 」,是悟有我证我所的意思,事实上他已经落入有法里面,落于有所得心。 「不复认我」,这时你没办法开悟的,因为什么?一切法无生,无生法不可 悟也不可证,你会入无生的道理,你放下有所得心,假名叫开悟,假名叫证 者。如果你会入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缘生都是依他而有,既然依他而有,本 身就是无生,无生之法不可取证。

你体会缘生就是无性,无性就是缘生,二谛就融通,这时候就是如如的理。 你用如如的智慧来会入如如的理,假名叫开悟,或叫证入这个法。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也是这个意思。「所悟非我」,以二谛来 讲,悟有我者是迷于世俗谛,落入遍计执。「不复认我」,不会第一义的缘 故,所以「所悟非我」,因为第一义里没有我、我所,一切法本无生故。「 悟亦如是」,有我所,悟也如是,皆是落于有法。龙树菩萨说过一句话,若 人见般若,是人被法缚;若人不见般若,也是被法缚,都是落于有所得心的 缘故。也是迷于缘起的缘故,乃至「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稍落遍 计执,稍落有法都是属于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记 得一句话:「到底悟的是谁?」如果有人从这边追究下去会有个毛病,因为 心里有个想要悟──这个悟者是谁。你一直追究下来,就落入无尽过,没有 达到究竟的答案。世间法也是一样,你总是要找到最后一个我,找到一个答 案,这个答案就是有所得。如果悟是无我,就落于无因过。这两种都是违于 二谛,我们知道无性能随缘,随缘而无性。如果你要找一个悟者,或没有一 个悟者,这本身都是错误的。「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如果在言语 相上绕的时候,本身就落在遍计执里。

师父:这个能所啊!害人不浅。能所是有相法,有相法非是实相,实相无相,无相 无能无所。我参杂一点浅显的和大家修学,大家才有味道。现在一般人提观 想,他完全有我人众寿相的观想,「你可以修观啊!可以观想,观佛啊!观 菩萨啊!」这是取相。我今天告诉大家,什么是观想?观想是令你的清净心 一丝妄想不起,叫观想。要有妄想起的话,赶紧放下!我们念佛法门就是念 佛,一点妄想没有,叫观想。不是取着于相叫观想,一般人都是取相为观想 ,那正好颠倒说。大家要起观想的时候,你这么用功,静坐闭目善思惟,假 使有一丝妄想起,赶紧念佛号,这就是观想。妄想是什么妄想?皆取相来的 ,相是虚妄的,所以这个想是妄想。

现在末法时期,有很多人教人取妄想相,害人不浅啊!所以你们和人家说法 ,千万不要教人取相观想,那害众生。一丝妄想不起,怎么观想法呢?没有 我人众寿相,没有贪瞋痴,没有三心,那就是大观想了。

佛本是无,清净则有,清净就是一丝一毫妄想没有,那就是佛,那就是佛的 法身。久久这么用功,自起报化作用。

你们每个人都提出来,不要着于能所。「悟有我者」,悟有我所,「不复认 我」,慧明提出这个「我」应该是本来面目。所悟非本来面目,「所悟非我 」;「悟亦如是」,能悟也非本来面目。大家继续发挥!

你们要知道,无量劫修行这个法,才成佛啊!这个法就是你们时常提到,观 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就是那个意思了。有很多迷惑人,修观音 法门教人听声音,既不离能,也不离所,那怎么会自性呢?慧明提出本来面 目,和那自性有什么关系?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悟有我 者」就是悟有我所;不复认自性,「不复认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啊? 大家各人发挥自己的。

策师:「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因为一切法本来寂静不可得,众生因为心存有悟者 ,有悟就有我。本来法是寂静清净,没有能所,他堕入生死,堕入人相,有 人相就有我相,我相就有一切法。佛就说「悟有我者不复认我」,真的悟到 法身,法身它是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清净,那就是我,不复更有一个我 ,「不复认我」。这个我就是颠倒了,「所悟非我」,所悟就不是法身了, 能悟所悟都是落入遍计执,落入生死。再讲「悟已超过一切证者」,认为证 到很高的境界,那也是我相。因为法身本来没有四相,本来寂静。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这也可以讲二乘证入涅盘,有有 余涅盘可得,也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乃至一点点契入,还是全 部证入,都是有人相。

师父:这里面有个字,大家看一看,「悟已超过一切证者」,应该「悟己」还是「 悟已」?按照书上这个字应该是「己」。我们动动脑筋,这个字是「己」? 是「已」啊?大家说应该是「己」?应该是「已」?如果是「己」的话,容 易讲了。「悟己」,自己是我相,是能啊!「超过一切证者」,一切证者是 所啊!大家说,这个应该是「已」?应该是「己」啊?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 来解这个问题。「己」的话,悟己超过一切所证,都是人相。假定啊!取相 是能所,能所是取相,取相皆是人相。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分别心,所悟所 证者,取相!是不是?能所。

「善男子。悟有我者。」这个「悟有我者」,我们假定是「悟有我所」,我 者就是我所。「不复认我」,不复认法性,不复认本来面目,你们也都说了 。

「所悟非我」,非本来面目,所悟的非本来面目。「悟亦如是」,能悟的也 非本来面目。「悟己超过一切证者」,己是能,一切证者是理,是境,是所 嘛!这个也是能所,这「悉为人相」,都是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俱是我所。其心是能悟,「圆悟 涅盘」,涅盘是所悟,这个都是我者,都是我所。大家仔细会会这个意思, 是不是这个样。「心存少悟」,就是能所,存少悟就是能悟、所悟嘛!「备 殚证理」,完全证悟入到涅盘理,皆是人相。这段文是不是这样子?大家发 挥!

甫师:这边是说所证的境不可得。「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这 句话是总说,什么叫做人相?众生认为心所悟证的相,都落入人相。如果认 为有所证,都是增上慢人,因为一切法本来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既然性相常 住,有能证所证就是有所得心,这样就是人相,有所对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假如有悟我所,就是所证的,就是违背实 相的道理,因为实相法没有对待。「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所悟、能悟都不 是实相。「悟己超过一切证者」,悟到自己是超过所证的,这样也是落入人 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 理皆名人相。」其 实心性本来就是缘起无性,无性缘起,如果自己认为会到了圆悟涅盘,就是 落入有法。「心存少悟」,所证的阶段,都是名相,有所取相,皆是人相。

师父:大家知道,我不知道各位得益不得益?我和大家一起修学,如果我写那本圆 觉经啊!修学过以后再写,可能说得更明白一点。因为大家的智慧,培养了 我。这个法小乘人会不到,大乘始教──相宗、空宗也会不到,按照华严家 判的,终教、顿教、圆教可能会到了,它是性宗。刚才慧明提出本来面目, 就是性。

闻师:师父!我要讲最后一句。「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今天我们提到的 重点是无能无所,我们可以从俗谛销融到第一义谛,从相会入性,事实上都 是遣相会入性。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缘起不异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不 异缘起,能所当下就是无性义,即能所而非能所,并不是离能所的缘起而有 甚深的第一义谛。

般若经讲,法法不相知,因为法法都是无能所,法法都是缘起。因为如果有 知就有能知、所知,落入能所,就法法相知。因为能见,就有所见,所以二 谛不能融通,不是昧于缘起,就是昧于真谛,因为有所执着的缘故。无有一 法至一法,没有一法从现在到未来,或过去到现在,没有这种情形。事实上 ,不能从缘起会到甚深的第一义谛,这也是我们众生可怜愍的地方,因为法 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清净自在。我们众生无始劫来无明不能会到如如之理,所 谓如如理要无分别的如如智才能契入,契合如如理就是圆满法身,圆满法身 除惑、断集,修边讲叫圆满报身。为什么法法皆如如理?因为法法都是实相 的缘故,当下就是缘起,缘起就是诸法,诸法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诸法。 

师父讲法华经,就是讲实相诸法,诸法实相,可是我觉得就是这句话最受用 了。因为我们常常想找甚深的道理,这样就有能证、所证,也就是我们常常 离开日用诸法想要会到甚深的第一义,那是缘木求鱼。你离开现前的一念心 ,现前的种种缘起,那里有第一义谛可得?也就是能所宛然,事实上能所也 就是第一义谛,师父常告诉我们的,实相诸法,诸法实相,所以没有一法能 到一法,没有能证与所证,能证所证本身就是第一义。华严宗说一即一切, 在这个法里你没有办法去分别,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因为一无性能入 一切,一切无性不碍一。你讲一,讲一切,它都是无性,无性故圆融,无性 故互夺互成,相摄相入,因为不二的缘故,无分别的缘故。不二、无分别, 事实上不二就是不碍一切差别,无分别就是不碍一切的分别,也就是缘起就 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诸法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诸法。二谛就是一谛,无 相的缘故,所谓无相,就是缘起不可得,性空不可得,可是当下不碍缘起, 不碍性空,这样就是一真法界义。

我们迷惑的缘故,求证此法,假如悟此道理,当下就是,这叫破无明证法性 。天台圆教宗,一开始就圆具三观,法甚深微妙就是这样。佛在法华经破有 法,事实上,我们知道他不是破有法,法本来无生无不生,本来不可得,不 可破。破众生颠倒的执见,能所之见,分别之心,众生取相心,落入名相, 名相是我们众生在缘起所执着的。「心存少悟」,就是不悟实相,不能真正 悟到不生不灭的我,因为我是不生不灭的。「备殚证理」,这都是名相,有 这种见的缘故,不能入大圆觉。

师父:慧闻提出实相第一义谛了,他把能所会入二谛,我分别和大家讲。实相,永 明大师说过,实相即是汝心,实相就是你的心,不须远求。永明大师有几部 著作,宗镜录、万善同归、唯心诀,你看一看,你一定得受用。虽谈名相, 离一切名相。这三部书在藏经里都有。

能所依二谛边出,这能所有八句啊!能因所而立,没有所就没有能;所因能 而立,没有能就没有所。这大家了解吧!这个大前提知道以后,它出八句, 第一个四句,既然是能依所,所依能,就非能一句,非所一句;因为什么非 能呢?能依所嘛!无所就无能嘛!所以非能,非所。就是说离能离所,既然 是离能离所,当然是离也能也所了。离能就是离非所,离所就是离非能,所 以他离非能非所,简别凡情,这叫离一切法。离一切法,有一部经都讲这个 重点,楞严经,离一切法。你看楞严经所说的,离一切法,简凡情,简别凡 情。离能就是所,离所就是能,既然离能就是所,离所就是能,那当然是也 能也所。也能就是非所,也所就是非能,当然它就是非能非所。所以又出四 句,说能一切能,说所一切所,说亦能亦所,一切亦能亦所,说非能非所, 一切非能非所。这大家都知道了,这出中道义了。一切亦能亦所,俗谛中道 ;一切非能非所,真谛中道。这叫即一切法,显正义,显佛法正义。有一部 经重点就说到这个地方了,大家说那一部经啊?谁知道那一部经说即一切法 ?就是圆觉经。

说离四句也好,即四句也好,皆是二谛。离四句,所以说出佛法身,不生不 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即四句出佛报化二身,即四句就是离四句,离四 句就是即四句,无念不碍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念。真谛中道就是 俗谛中道,如果偏一边,偏真谛,那是断边;偏俗谛,是常边,不是中道, 所以才说出离二边是中道义。这段文很深!没人讲的,大家查注疏,查到注 疏上来写。

佛会这个法,小乘人说三大阿僧祇劫──藏教人,大乘人说是无量劫。可是 无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所以一念当中可以成佛,超过无量劫。 因为什么?一剎那是无量劫,无量劫是一剎那嘛!小乘人──声闻、缘觉二 乘人不会这个佛法,什么道理呢?他执着三大阿僧祇劫成正等正觉,堕入增 上慢了。希望大家各自精进,深入佛法。经律论是一体的,你如果深入此法 以后,就是往生了。千万不要说,我们念佛求往生好了,不要管这一套,那 你错了。一真法界那有这些分别呢?往生是入一真法界,阿弥陀佛是法界藏 身嘛!

如果你不入此法,也有一个办法──信,绝对相信。如果说,我求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不学这个佛法,那完蛋了!你丧失信了,信愿行皆不得,不得往 生了。你不懂,可以的,绝对相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就是一真法界性了。 千万不要生分别心,我看不懂这个经,我求往生,不学这个经法,那糟糕了 !等于说,我想不饿,我就不吃饭,那一辈子不能不饿。

这个法就是阿弥陀,知道吧?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俗谛,无量寿是真谛 。千万相信,不可起一语毁谤。往生三种因里,大家记得吧?读诵大乘啊! 佛说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这是二谛方便说就是了。

要知道这个法有两种因,一个是你的善根,一个是你的精进力。你这一秒钟 以前的,皆是善根,你早晨要是虔诚地念佛、拜佛修善根,说不定今天修圆 觉经它就发芽了。如果你不修善根,叫坏善根。

这个注疏经啊!我也告诉大家,如果从性上出的东西,你不忘,久久不忘。 如果真正彻底从性上出,证到叫陀罗尼,不但今生不忘,世世不忘。参考资 料,参考过以后,他就忘记了。讲的不是他的话,他都不知道。性出的,就 不同了,他不忘,所以初初叫三昧,久后叫陀罗尼,不忘不失嘛!

参考资料,得不到三昧,得不到陀罗尼。仅仅拾人牙慧,你抄我的,我抄你 的,愈抄愈少,第一个人写了十分,他抄了八分,第三个人再抄第二个人的 ,抄了六分,愈抄愈少。要是性里发出来的呢?得三昧陀罗尼的,愈说愈多 。佛说一句,菩萨可以说,声闻可以说,弟子可以说,化人可以说,天人可 以说,愈说愈多,这才有发挥。这样才有发明发现啊!

希望你们各自用功,千万不要埋没自己。如果你钻到文字堆里去,古人叫钻 纸棺材。好!我们看看这个人的。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五五上‧七)「云何人相」,「学习既遣 」,遣是遣除。「证理犹存。故前者字正名人相。」前者字正名人相。「不 复认我。岂作证心。若存了悟。同前非也。」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圆悟是能。涅盘是所。」他提出能所了 。「殚尽也。既入地位。」殚是尽,入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到 十地。「除尽证理之执。少存能尽之悟。故成人相。」后段文解释得好,入 地以后,少存能尽之悟,也是人相,还有所证嘛!这个道理,就是此法圆融 ,离能离所,自性具备嘛!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重点落在能所上面,你如 果是有能有所,不会自己的本性。所以说,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首先提出 来,入流亡所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七下‧九)「此示人相也。谓前所证者 是我。则不复认我。若存我能悟之心。」他也是讲能所,能悟之心,悟是所 悟。「即为人相。以约对我为人。非他人也。」对我为人就是能所,大家懂 这个道理吧?所依能而立,我是能,人是我所啊!我是我,人众生寿者皆是 我所,就是我、我所,心心所就是了。

「此示人相也。谓纵然悟得涅盘是我不自证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 能悟之心皆是人相,纵然悟到涅盘是我,应该涅盘是我所啊!我入涅盘嘛! 涅盘是所入,我是能入。「不自证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这个能悟 之心,分别能所、人我,也是人相。这个理讲得很深,大家要深深体会。

「殚尽也。谓了悟涅盘极尽之理为我。若存丝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这 段文很深,真要是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要大家的悟性去用功夫。你有你的 悟性,你用功去吧! 

大家要知道,楞严经讲离一切法,好象是重于真谛中道;圆觉经讲即一切法 ,重于俗谛中道。可是要知道,俗谛中道不离真谛中道。

■第四十九次修学

师父:这段文很微细,注疏家都是用猜的,自古来都是猜佛意旨。吉藏大师说,经 家都是猜佛意旨。这段文很微细,你要是直接解文字,解不通,大家要多费 一点脑筋。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 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 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这段文很微细,大家要多费点脑筋,圆觉经论四相很微细。「自证悟所不及 者」,和后面讲的「而我人相所不及者」,是什么东西呢?所不及是什么? 这不可能直解,依文解义。 

我们修学也是用猜的,各注疏家在此地都是用猜的。不要说近代的法师们, 古德也是用猜的。什么是我人所不及者?这段文意我们看,他说「非我非彼 」,就是非我非人啊!「证悟所不及」,证是我相,悟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大家能够深解佛意的话,可以算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 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也猜一猜! 四相当中,甭说憨山大 师,历代古德都是用猜的。唉!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要说我们距离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距离这个法都远得很,不念佛求往生,那得解脱?有没有敢 讲一讲的?

由这小小的经文我们知道,佛的智慧那可思议?精进佛道,拿藏教讲,三大 阿僧祇劫才能到佛地。

能所二法,还不离二谛,大家仅仅知道皮皮毛毛,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那 皮皮毛毛的。这也是二谛,二谛深到微妙处,不要说我们,大菩萨有所不知 。

我、我所,我们知道,我相是我,人相是我所,又叫心心所。这个我、我所 ,也有一点点差别,心心所也有一点点差别。举个例子,比方我和慧悦讲话 ,房间这么多人,我和慧悦讲话,慧悦现前,现前对境叫人相,我和慧悦讲 话,你们大众皆是不现前对境。再举个例子,台湾在我讲起来,现前对境; 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一切世界各国不现前也有对,那都是众生相。再比 方,我们大众都在一个房间里,现前对境;你们是我的人相,我是能,你们 是所,台湾两千万人他们都是不现前对境,是不是众生相?我们用猜的,不 敢决定说,我们不知道佛的意思。

现前对境和不现前对境是什么法啊?不现前对境是独影境,现前对境是带质 境,带质境是带前五识,往上带第七第八识;独影境是独独第六意识。众生 相只在第六意识,如果是与前五识俱,人现前,高雄的众生,我们意识也对 他,可是前五识不对,所以这个众生相很微细。

我们这么讲也是猜,不知道佛的意思,不要说我们,一切菩萨皆是猜佛意旨 ,因为什么用猜呢?佛说过嘛!我的智慧不可思议。除非倒驾慈航的人── 法身大士,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文殊师利菩萨──龙种上尊王佛, 他知道。谁再猜一猜?

悦师:我猜看看。刚才师父有讲到,自证是我相,悟是人相,众生相是撇开我相和 人相。师父又提到带质境、独影境,独影境不是现前,也就是我们第六意识 所对。这里所谓的众生相,可能是指虽然破了我相,可是它还有微细的法执 。所以这里讲「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不是我相、人 相所能会到的,不是第六意识所对,前五识谢落影像的法尘。 

最后讲到,「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存有所了就是讲第六意识,它 还存有谢落影像的独影境。所以「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 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非我就不是我相,非彼就不是人相。「云何非 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 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最后结论,「但诸众 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你有所证、所悟皆是我相人相,可是它这个众生相 是我人相所不及的法尘,你认为心还是法尘,这样叫众生相。

师父:我们再进一步地猜。这个「我人所不及者存有所了」,我人──能所,能所 是相对待而立的,对我而有人,对人而有我,是不是?就是说,对能而有所 ,对所而有能。这么说起来,对所而有能,对能而有所,那么换句话说,没 有所,对能才有所嘛!对所而有能,就没有能啊!因为这个能是对所而立的 嘛!这么说起来,就入第一义了。对我而有人,对人而有我,对能而有所, 对所而有能──空义,真谛。

这里面大家都知道,出中道义,真谛中道。可是不能说没有我,没有人,明 明对人而有我,对我而有人,俗谛中道,这就是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还是 不出二谛。

既然是这么说起来,法是毕竟空的,那都是假的,所以「我人所不及者」。 这么讲起来,众生相,无我无众生。佛说过嘛!楞伽经说过,无佛无众生, 说众生相,是不是落入遍计执了?众生相是不是遍计执?大家靠悟性各人用 功,精进清净心,才能入。你稍微打妄想,十万亿佛土。谁的心最清净,谁 得益处,你稍一动妄念,离于佛道十万亿佛土外。

甫师:师父很慈悲让我们能够尽量发挥。「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 悟所不及者。」下面就是解释「心自证悟」,后面再讲「所不及者」。心自 证悟它譬喻好比有人说我是众生,心自证悟就是我证入什么,这样就是能所 相,我人相。「说众生者非我非彼」,能证入的话一定不是我相、人相,如 果说我相、人相就是有所取相,就是定法,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 它说,「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既然 说是众生,就不是我不是彼,也就是说,你说证入,这个证入就不是有能证 入与所证入的法,有证入就是我人相。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有所证、有所悟,都是我人。但 是如果认为所证所悟是我人,在我人以外还有所证,也就是「我人相所不及 者」。「存有所了」,也就是说,有一个非我非人,就是众生相。

师父:大家注意到!「云何非我我是众生」,我是由众生、非众生而立,既然非众 生而立,非我了,「则非是我」。「云何非彼」,非彼是非人,「我是众生 」,非彼这个人是众生,他是对我而立,所以说非彼我。如果是我,不对彼 有我,不对。要是彼,不对我有彼,也不对,相因待而成立。龙树菩萨作一 部中论,就是依此法而已,因待而立都是依他起,依他起皆是空,第一义谛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佛法。我和大家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大家轻视 :「不过如此就是!」不是这样的,十地菩萨也有所不究竟,经过两大阿僧 祇劫也不究竟,究竟的唯佛一人。

所以这段文,「云何非我我是众生」,所以非我,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 众生」,我是众生,则非彼我,这就是我和众生对待而立的,很明显了。慧 明讲吧!

明师:「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我、人、众、寿四 相里,有一个渐次,人相的境界高于我相,众生相比我人深入一点,所以是 「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 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我们凡夫听到「我是众生」,就认为有我有众生 ,可是这里讲出来,其实是非我、非众生。为什么非我呢?「我是众生则非 是我」,我是众生,我就隐,我隐全成众生,所以非我。「云何非彼」?因 为我是众生的缘故,我刚才说我全成众生,众生也是我所成的,所以众生隐 。我既然是非我,众生也就是非众生。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若诸众生执着有能证、所悟,都 是我相、人相。「我人相所不及者」,你存着有所了、所悟,就是众生相, 这破得更微细。

师父:大家逐渐逐渐地探讨它,了解到一点点。众生相好象是破我相人相,前面说 过我相、人相,我相是能,人相是所,破能所,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众生相 是菩萨,非我非彼,所以这我们就知道了,和佛金刚般若所说的离四相,完 全符合,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如果你认为有我相人相众生 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段文似乎比我相、人相更微细,什么原因呢?我相是破能,人相是破所, 这个众生相是能所双破。

大家千万不要打妄想,你心要是一打妄想,根本此法不入。你如果抖擞精神 ,入一寸一分,那就得受用。

闻师:「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这里是用心和境来讲。前面讲云何众生相 ,我先把众生相作一个总说,我们知道众生相广说,遍虚空尽法界都叫做众 生相,那也就是众生心所对之境。略说一个微尘许法都是众生相,也就是所 谓的境。事实上,我们知道这就是法界一大缘起,谈到众生相就是缘起边, 可是谈到缘起边,也暗指着第一义空,因为缘起无性即是第一义谛。 

心事实上是不可得,心是对境而立的,为什么叫众生心?众生心取相,取境 界相。证和悟是所证,以能证悟入所证,以所证悟入能证,互为一体。互为 一体当下就是毕竟空。如果众生心取相,认为有证有悟,事实上是「所不及 者」,你没有办法体会第一义谛,不会如幻的缘起,也就是不会毕竟空义。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既 然对能立所,能不可得;对所立能,所不可得,能所不可得,就是不住着义 ,就是第一义谛。能依所成,所依能立,事实上是讲缘起如幻的。如幻义和 第一义谛当中,就是甚深微妙,无量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缘起法。也就是我们 众生心不论在俗谛中道,还是真谛中道,有所证悟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心境 俱泯的时候。所以作一个譬喻「作如是言我是众生」,这时候是能所俱立, 这能所本身是如幻的缘起,应该会到能所本来是一真法界。

所以「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因为即能所而非能所,能所宛然而能 所不可得。刚才师父也有讲到,这是讲如幻的缘起,如幻缘起当下就是毕竟 空义。「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因为我是对人而说的,我就不可得;对我说 人,我也不可得,说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这讲到能所相对而起,就是甚深缘起如幻 的。「但诸众生了证了悟」,我们众生心不晓得如幻依他而有的,缘起幻化 ,稍落「存有所了」,就是众生相。我们知道众因缘生是无相无生,幻化不 实,当下就是毕竟空义,所以「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就是第一义谛,也是 讲俗谛中道义。「存有所了」,就是众生相,众生相是不是可以讲是六尘缘 影心呢?

师父:「存有所了」,我们猜可能就是独影境。慧闻提到「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这一句我本来不想谈,恐怕大家脑筋转不过去,回头讲一讲。唯识宗根 据这个立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就是我,相分就是法 ,四相当中就是我、人、众生、寿者。成唯识论一开头就说于假说我法,我 相、人相是假的,我法皆是假的,如果你执着我法是真的话,就是遍计执。 有人只立二分,有人立三分。为什么见分、相分,我、我所皆是假,因为它 从自证分出。既然从自证分出,不是没有,虚妄的。有人立三分,自证分立 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众生心,只说出一半,第八识叫自证分,由第八识变成 见分为我,变成相分为法。

这个不完全,这么说起来还是落入有法。所以十大论师,有一位护法菩萨立 四分,四分一立才圆满。自证分以上还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第九庵摩 罗识,第九庵摩罗识就是空。他说众生心第八识就是假,这才二谛融通。第 九庵摩罗识它是依假而立,第八识虽然是假,依毕竟空而立,依第九庵摩罗 识而立。于空说假,于假说空,于空说假,佛说的,于空说无量嘛!于假说 空,佛说于无量说空。一旦护法菩萨四分一出,唯识宗才圆满。要是仅仅说 到自证分,第八识,落入无尽过。相分、见分从第八识而出,第八识从那里 出?如果第八识有出处,它出处从那儿出?就无尽了。如果你说第八识没有 出处,落入无因过。一旦护法出来立证自证分,也有人难问,证自证分从那 儿出来?如果证自证分还有出处,无尽了。如果证自证分没有出处,无因。 所以你护法还是落入二过。护法就说了,说证自证分因自证分而立,自证分 因证自证分而立,它不落无因,也不落无尽过。

这个众生心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第八识染分,叫自证分。众生心里才产生见 分、相分,见分为我,相分为法。我们认为护法菩萨很可能合乎天亲菩萨的 本意,四分一立,就圆融了。你学唯识,学到证自证分才入二谛融通三昧印 。还有谁讲?

琛师:「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这里的众生相暂时把它定为法执。「谓诸众生心 自证悟所不及者」,这里的众生是指二乘,二乘心没有破除到法执。「善男 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这个「有 人」是指前面的「诸众生心」的二乘人,二乘人说「我是众生」。这里的众 生是对我来讲的法,这里的众生可以解成五蕴,就是二乘说我是五蕴。

「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二乘所说众生的五蕴,这个五蕴不是我, 也不是人。「云何非我」,为什么五蕴不是我呢?「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我是五蕴,我全是五蕴,当然不是我了。「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为什么五蕴不是人呢?因为我要是五蕴的话,「非彼我故」。非彼「我」是 形容上面的「我」字,我是众生的话,「非彼故」就可以了。我是众生,就 没有所谓的人,全部都是五蕴。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二乘人了悟了证只到我人的阶段 而已,只破人我执。「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存有所了就 是前面所讨论过的,众生相是能,我人相是所,二乘人执着五蕴是我,所以 五蕴是构成我人的法。存有所了,就是存有法执,所以叫众生相。

师父:慧琛会到众生相是五阴,有这个意思,鸠摩罗什翻译五阴为五众。这也有道 理,反正我们大家都是猜的。还有一点我提供大家,根据这个道理,外道立 二十五冥谛,佛说四相是破二十五冥谛,四相皆空嘛!根据我相,外道立神 我,根据人、众生、寿者,立其它二十四谛,二十五冥谛大家查字典就查到 了。好!大家查注疏看看人家怎么讲,我们猜了半天。

刚才护法菩萨说的四分,二十五谛皆破,如果半头唯识那成了修二十五谛了 ,天亲菩萨不是说于假说我法吗?前面神我就是我,后面二十四谛就是法, 这些都是假的。所以唯识宗唯有护法四分一立,才分明。现在查注疏,查到 注疏就上来写。

学二谛,和大家讲,我知道了当然也希望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说 智谕就只知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他不知道佛无量阿僧祇劫就是求这个法 。这是谤法人,八大宗都是根据这个法,你不探讨它的究竟处,怎么能得无 上菩提?

若干年以来,我感觉很寂寞,因为这个法当中只有我一个投入,其它没有一 个人跟上来,这是所谓分道扬镳。查到注疏上来写。等觉菩萨还没圆满,等 觉下生人间成妙觉,在菩提树下此法才圆满,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那才圆满。 当然我们差得太多了。千万不可谤法,你不见性就算了,不可谤法。

执着于八识落入我,落入见分,执着有心所,落入相分,皆是假的,不入自 证分。有人入了自证分,还要再入证自证分,二谛才融通。如果仅仅入自证 分,叫半头唯识。如果你们学唯识的,相分、见分都不知道,那别讲了。

大家继续精进努力,到什么时候才不失掉呢?得陀罗尼,生生世世不失;你 如果没得陀罗尼,转眼就忘。真正了解到一点点法的话,你想想就好了,世 间一切名利如同水沫一样,一点价值没有了。争世间名利享受,争那一点水 沫,唉!众生可怜愍。

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参考,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果你起我慢心,障信又 障智。我慢心略说有两种,广说有七种、八种,一种是直接的,「啊!他讲 的不对,我说的才对。」还有一种卑下慢,「他说的高妙,可是他高妙是他 的,和我没有关系。」也不入,你等到来生,一过人身,后悔已迟。好象有 一种人一样,「他高妙干什么呢 ?我就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卑下慢。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法,十地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除,十地菩萨经过三大 阿僧祇劫。菩萨不顾身命,千生万劫访师求道,求什么?求这个法。求到此 法,要感恩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七下‧一七)「善男子。云何众生相。 」「此示众生相也。谓觉前证悟。二皆是妄。」证悟我人皆是虚妄,般若经 讲过嘛!无我相、无人相。「即此觉了之心名众生相」,还存觉了之心,叫 众生相。那我们看,觉了之心是能一定有有所得,那才叫众生相。「以此觉 了之心。非证悟之可及者。以见有证悟之可离故。名众生相。」法本是空, 不可即,也不可离,你要是说「有证悟可离」,那一定有证有悟。因为什么 呢?有证悟可离,证悟是所离,我是能离。 

「善男子。譬如有人。」「此借明众生相也。以凡夫之众生相。乃计我所感 苦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这就是慧琛所说的五阴法。「苦乐变异相续」 是什么?五受阴,凡夫叫受阴,如果不受,它变成五法,五法缘起,缘起性 空。它一受,有过错了。「苦乐变异相续」,五阴变异相续,我不相续,佛 性不相续,佛性不断不常嘛!相续法有二过,一过是无因,一过是无尽。明 白一点讲,不是堕断边,就是堕常边,大家清楚了,相续,你们认为法界相 续不是堕断边,就是堕常边,前面灭,后面起,是不是?前面灭,后面生, 才相续。前面灭了,后面怎么生?断了。前面不灭,后面生,那还是前面啊 !常。所以说堕断、常二边。

相续是什么?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缘生无自性,还是不断不常嘛!「今圣 人。但以了悟证取。两忘能所。」他从能所方面说。「只存能了之心」,有 能了一定有所了,能了之心讲起来就是独影境,独影境一定有境,没有境它 不起嘛!所以独影境根据前五识的脱落影像。「为众生相」,憨山大师认为 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以不属能所故」,我们不可取相,这可能要检讨了, 不属能所怎么叫能呢?虚妄有的,遍计执假有。众生相有能了之心吗?大家 仔细检讨。「借世人彼此之语。以喻明之。谓言我是众生故。非我非彼。」 这是憨山大师的见地。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此正示其相。谓了前证悟二皆不及。只 此了心不忘。为众生相耳。」这是憨山大师他的见地,我们看古德注疏,不 只憨山大师一个人,多半用猜的,大家不妨参考。

我们今天到此地为止。现在注疏书,我参考什么资料什么资料,参考谁的着 作谁的著作,这个地方参考不到的,没有的,是不是?你参考谁的注疏?

■第五十次修学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 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 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师父:我们修学到此地。「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这里头好象又有能所吧?照好象是能照吧?清净觉好象是所照吧?「所了者 」,有所了就有能了。「众生心」是不是分别心?「照」是不是我相?它是 能嘛!「清净觉」所照,好象是人相、众生相?「所了者」是所吧?圆觉经 说的是实相,所以深。「照清净觉」好象有能照之智、所了之境,「所了者 」是六尘缘影心啊!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分别吧!这四相简别凡外、二乘、权 乘菩萨,凡夫所说的当然不是,外道更不是,二乘也不到这个地步,权乘菩 萨也不到这个地步。权乘菩萨是什么?华严宗判为大乘始教。终教沾到一点 边了,他会到事不碍理,理不碍事。圆顿才达到事事无碍。

悦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众生因取相才有分 别心,寿命相就是众生所起的一念微细分别心,「觉所了者」,他自己觉得 自己清净,这也是落入能所。

后面有讲一个譬喻,「一切业智所不自见」,业不自见业,智也不自见智, 好比我们常讲的,眼不见眼,这个法本来是毕竟清净的,不可得。也犹如命 根,上次我们有讲到「不自断命」,怎么能自己再断自己的头呢?

「善男子。若心照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你心照就是一 个能觉,一切觉者就是所觉,这样都不离尘垢。

「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冰既然已经融化了, 就没有另外有一个冰能「知销者」,这样也是落能所,冰销了就没有冰了 ,你还执着「知销者」,「知销者」就是寿命相,这样就是「存我觉我 亦复如是」。

举个例子说,有人说,我刚才空了,或者说,我刚才入定了,那样师父一定 会跟他讲,是谁入定了?他一定会讲,是我入定了,这比我相还微细的念头 ,叫寿命相。其实我们念佛当下就是无念,也没有所谓的无念,即事就是理 。因为他自己认为「心照清净」,又认为「觉所觉者」,觉得很清净的念头 ,都是寿命相。

师父:「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清净觉是境,是不是?众生心是能照。清净不可 照,清净无分别,能觉、所了,都是能所,是不是?

「存我觉我」,存我是能觉之我,觉我是所觉之所。这是二谛,无性随缘就 有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随缘无性,那有分别?无性随缘,众生心分别照 清净觉所了者。这是大乘起信论说的心生灭门,是不是?

「一切业智」,业智是什么呢?(答:第六意识。)待会儿我们查注疏,看 人家的注疏怎么讲。第八叫业识,识是了别,八个识都有了别作用,唯有第 六意识最强。第八阿赖耶它了别作用是染分、净分,第七末那它也了别,它 的了别就是我、我所。不晓得人家注疏家是否根据唯识家解释?我们不知道 。 

经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 如命根。」因为众生取相,所以堕入生死法。「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众生以能照的心了知这个法,觉是了知,觉了这个尘法,以能照的心照 这个法。前面有讲到,众生落入遍计执当中,不能了知性空法,所以下面讲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因为不会实相法。如果法有分别,有能有所,和实 相法是违背的,「犹如命根」。不晓得这个命根指的是什么?不过和寿命相 有关系。因为我们众生所现就是以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而念念生灭,就 现寿命相。而在生灭的背后,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体性存在,就因为我们众生 不了,执着遍计执,执着寿命,所以堕入生死。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我们众生以能照的心来见这个法 ,皆为尘垢,尘垢是一种障碍。「觉所觉者不离尘故」,能觉所觉不离尘垢 ,尘当下就有能觉、所觉,我们应该会到这个法的本性是无性的。所以后面 举一个例子讲,「如汤销无别有」,汤结成冰,冰和汤本身是无二的, 并不是离开汤别有冰,也不是说离开冰别有汤,因为它的性是一的。就像海 水起万重波浪,万重波浪归之于海水,所以后面讲「知销者。存我觉我亦 复如是。」我们如果能会到能照的我,所照的法,其实是缘起的,性空的, 慢慢地我们也可以知道寿命相是不可得的。 

师父:业智是第六意识,凡夫八识是一个。「一切业智」,他讲「一切」,当然不 是讲一个业智。「所不自见」,因为什么不自见呢?一切业智是不是都是因 缘生?它自己自性无性,不能自见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尽量发挥!假 如你有一点点理解,赶紧讲!讲了以后,深种你第八识。如果你了解一点点 ,不肯讲,马上就忘记了。

闻师:「云何寿命相」,前面到此地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其实都 讲同样一个道理,只是更深一层来探讨这个道理。本来是圆觉妙性,众生不 会此义,所以劳佛为我们讲四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众生的 心都是分别,这个分别,识是分别,广讲就是八识。如果约前面讲,五根是 对境,第六识是起分别心,第七识是我执,第八识是含藏。事实上,五六七 八都是随缘无性的。「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心是属于能照,所照 是讲境,就出来境智一对。「觉所了者」,有能了、所了,就是六尘缘影心 ,众生执着六尘缘影心。第八识含藏种子识,事实上是随缘义。「一切业智 所不自见」,一切诸法都是随缘而现,当体就是无性。「犹如命根」,为什 么犹如命根?本身无性常随缘的缘故,随缘就成为根身器界,事实上根身器 界本是一真,我们在如幻如化的万象当中,却认为有能照所照,本身就错误 。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尘垢就是你不能会归于自性清净心,不能 销归圆觉自性。「觉所觉者」,因为落入分别,能觉、所觉就是分别,在一 真法界当中落入能所,不离尘垢。「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 亦复如是。」为什么讲「如汤销」呢?前面讲,心照清净就是无相,会到 诸法随缘常无性,这样才叫心照清净,这样所照就清净,能就无所依,所以 说「如汤销」,你心照清净,事实上就是不可得,就无所。既然无有所就 无有能,「无别有」,冰是所照之境,无别有所了的冰,所以无别有冰就 是无所照。「知销者」,应该加两个字「亦无知销者」,也没有一个能 知道清净,能所销归无性,因为是相依而成的。所以说,你有存我、觉我, 都是错误的。圆觉经讲这四相,主要是说众生心就是落入分别心的缘故,所 以无量劫来勤苦修行,不能入圆觉。

师父:「犹如命根」,我好象记得命根有三法──识一个,暖一个,一期寿命一个 ,这就是命根。你们不知道「如汤销」,这个汤就是水啊!热水称为汤, 汤就是热水,冷水叫水。「如汤销」,如热水销冰,冰和水没有差别,如 果分别有水有冰,那还不究竟。这个汤就是水,不是菜汤的汤。讲吧!

明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我们知道这段文连 接上面众生相来的,众生相能了我相、人相,了我执和些许的法执。他「觉 所了」,法执有灭少分,可是他还执着有我了法执的那个法,其实圆觉自性 本来无性,不是定法,它是循诸性起,它是无取无证的。但在实相法里,实 在没有菩萨和众生,为什么?因为菩萨和众生是幻化的,幻化灭的话,就没 有取证。就好比空中花,本来没有空中花,你眼睛好了,而不是说空中花灭 了,所以说无取证者。就好比眼根不自见,它看不见自己的眼,如果眼根看 得见自己的眼,那就不是眼根了。

其实一切法的法性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产生不平等?因为众生迷倒,所以在 用功当中显出种种的差别相。第一种我相,存有能证的我执;在人相,存有 能悟的能,也是我执;在众生相,存有法执;在这寿命相中,存有觉的碍, 所以说「谓诸众生心照清净」,就是有一个清净的法可以照,其实清净本不 可照,清净有多名,实相、佛性、第一义,都是无性的。

「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好比眼根不自见。「犹如命根」,前面 有解释,就好比有人「自断其头」,把自己的头砍断了,头已经断了,就没 有一个能断头的人。就像你用自己的爱心灭掉种种诸爱,爱已经断灭了,就 没有能灭爱的人。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你如果心存有能照一切觉者,本 来觉是清净,觉了一切法都是清净平等。可是你还有一个能觉、所觉,都是 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刚才师父讲的 ,热汤销化冰,冰已经融化了,就没有冰外一个冰来知道这个冰被融化掉。

「存我觉我」,存我是上面所讲的众生相,觉我是寿命相,都是不实在的, 「亦复如是」。

师父:「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这个众生心啊!能照,它和所照的清净境 ,是不是都是自性啊?所以,觉所了者是不是觉自性啊?

闻师:法华经讲诸法实相,诸法就是实相的话,以我们众生心来体会,我记得师父 常提醒我们,是从修边来讲,早上起来就要念佛。我不晓得为什么早上起来 要念佛,可是还是要念佛,只是道理不晓得。因为早上起床心比较清净,那 时候的生灭心、六尘缘影心还没有在心里烦动,第一剎那是清净的。可是这 时候如果体会到什么叫能所,一早起来,一看到你的床铺,哦!那就是我, 这就是能,有能的话,就有所分别之境。我们真的是很少从日常生活下功夫 ,因为这就是随缘,你能看到的都是随缘而有的,随缘当下就是无性。

我们很少从这个地方销归自性,因为那时候还不是对人我是非,也不是对顺 境逆境,很单纯,我们都没办法销归自性,何况是对现前的境?这时候一睁 开眼睛就落入能所,落入分别,这就是这里讲的寿命相。

最近在看《性缘问题之申论》,有一句话看起来很平淡,可是有最深刻的道 理:「不入谛理都叫外道。」不入谛理,一种是在文字上不解,一种是在修 行不会入。外道和佛道的差别,外道迷因缘为自性,落入能所,就是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道的特色是什么?知道自性是因缘,诸法就是无 相。

所以「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你一生分别,不管你是什么境 界,这里讲的境界比较高。「心照清净」,你心很清楚,这样就落入能所, 也不过六尘缘影心而已。「一切业智所不自见」,我们不晓得随缘无性,无 性随缘,法法无性,你那里有一个法能知一个法呢?「犹如命根」,众生落 入遍计所执,我们执着识、四大等等。

下面讲破斥的情形。「若心照见一切觉者」,一切的境界,都是所谓的尘垢 。尘垢是什么?就是染心之法,覆盖你的真心,不能让你直入佛道,在实相 诸法里,不如实知,不如实见。「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有能有所,简单讲 就是分别,一念心动就不是。我们众生都落在里面,所以六道轮回,在法身 里常六道。 

「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我是把它加一个字「无」知销者。凡所 有落入遍计执者,都不外一个我。因为不会甚深义理的关系,所以在随缘无 性,无性随缘法中,认为有我,因为我才建立我所。所以佛特别在四相当中 开示我们,如果在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法中落入遍计执,就不能入圆觉。

师父:讲吧!

修师:这个寿命相好象是讲生灭相。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因为破无明,寿命无量; 可是我们就是被无明所障,寿命有量,所以它这边好象是讲生灭相。「谓诸 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觉所就是境,了者就是能,能所不离生灭。「一 切业智所不自见」,一切无明业智不能见,因为要以般若智慧来破无明才能 契入一真法界。而以无明业智当然不能见,妄上加妄,所以不能见。犹如命 根,让我们相续不断,这样就是迷于生灭相。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众生心如果有能照所照,「觉」 是了知,这样都是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也是能所,不离生灭,所 以都是尘垢。「如汤销无别有」,用热水销冰,冰已经融化,成水就没 有冰。「知销者」,就是我相未除,如果知道冰还没销,我是能销的汤, 它是所销的冰,就是能所,我相没有除,这样就是生灭。「存我觉我亦复如 是」,我相没有除,无明没有破,所以不能脱离生死。

师父:四相──我人众寿,皆有生灭,换句话说,慧修讲的生灭相,不错!寿者相 ,命者相,就是生灭,我人众皆有生灭。大家试着用二谛会一会,你如果从 二谛,世俗谛入第一义谛,对了。这叫什么?圆成实,是不是?你要是从世 俗谛执着它为实在有,错了!那叫什么?遍计执。我们试着用二谛来会通。 「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这是不是都是世俗谛啊?你如果执着它为实有,落 入遍计执;如果落入遍计执,就是执着一切业智实有,所以不自见。业是造 作、分别嘛!还是生灭,它不自见,自性不生不灭。命根也是业智所起的, 也是世俗谛,也不自见,没有所谓命根。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这好象还是世俗谛边说的吧!有能有所嘛!你如果 认为实有,「皆为尘垢」,六尘皆是尘垢,皆是生灭。「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有能觉、所觉,觉所觉,还是生灭,不入圆成实,不会自性嘛!「如汤 销」,热水销化冰,入自性的话,没有冰,没有热水,是不是?「无别有 」,并不是另外有六尘,六根六尘皆是自性,无性为性。「知销者」, 如果以自己的根知道尘,还存着我、我所,就是存我、觉我,那还是不会入 圆成实性,「亦复如是」。这个文很深!我们修学到此地。

我告诉大家,这四相我们仔细看它的文,你们回去用心,它一定不离一个原 则──空,你仔细看四相,第二个不离假,世俗谛是假,第一义谛是空。无 相,一定是无相,我虽然没深深看它的文,你们回去仔细深入研究研究!不 可得,一定是不可得。无所有,没有定法,一定是这样。不分能所,能所是 空义嘛!你仔细研究透彻,你就知道注疏家对不对,你可以分别出来了。他 是小乘根机、大乘根机,你也可以知道,外道说得错,你也知道。只要离开 原则皆不对,大家试一试,看一看!注疏家的老祖师在这个原则上有深有浅 。你们学久以后,这部经拿在你眼前,是真经,是伪经,你也可以知道。

你不相信看一看,先讲空,「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是不是都是能 所相待而立,空的。「众生心照清净」,能觉所觉,皆归无相,你要是会到 这里,就入圆成实了。「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不但无相,没有决定法 ,因为什么?能待所而立,所待能而立,皆是不可得。你再看看,「一切业 智所不自见」,不自见,有所得,不自见皆是有相,就是不空,就是有决定 法。要是自性不见自性,会入自性无性,又入空,空、无相、无所有、不可 得、无决定,一定是这个原则。

你们要是会入自性的话,也是无相,空。初入这个法有三种三昧──空、无 相、无愿,所以三三昧是涅盘门嘛!你不相信,仔细分析四相,都是一个原 则,如果注疏家离开这个原则,他讲的有问题了。不可执着定法,我们修学 过了,你们回去把四相翻开仔细看,我、人、众、寿,一定是这样。查注疏 !

明师:华严经有一句话,一切法各不相知,好比眼不见眼,因为法性是平等的。如 果这里的「一切业智」解释成一切法,因为一切法法性平等,所以各不相知 ,可以不可以这样讲?

师父: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怎么见呢?法不见法嘛!法不见法就是般若,般若无 知。僧肇大师说般若无知,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要是法见法,一定有此 法,有彼法,它「如汤销」嘛!

明师:因为同一水性,汤是液体,冰是固体,虽然现的相是不一样,可是它同一水 性。好比法虽现种种差别相,可是它是同一无性的。

师父:你们不相信,你们看一看,「如汤销」,一定不离原则──空、无相、无 始、无生、无决定、不可得,一定不离这个原则。掌握这个原则,再看黑板 他们解释的,谁解释得深,谁解释得浅,谁解释错了,你也知道。

这个法空,是不是?所以你要是掌握这个原则,你可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 想。谁查到注疏来写啊!

你们掌握这个原则,不会再瞎子摸象了。其实你要是没得这个原则的时候, 不要说修学圆觉经,听经法皆是一个法。

真法、假法皆无始,真如无始,无明无始。真如怎么无始呢?真如之性即是 无性啊!无性怎么有始?无明,听熟了听惯了,无始无明,要是有始的话, 怎么叫无明?无明虚妄,有开始它有根据了,怎么叫无明?那是真实。谈到 真实,真要是真实,无自性,才叫真实。

末法时期,有两种法可以灭法,不知不觉中可以灭法,一种法──邪说,乱 真,灭佛法。第二种法,伪经,你们要记住,千万不要轻易翻印经,要印这 部经,要考虑清楚,是不是真正佛经?要是伪经印出来愈多的话,以假乱真 ,真法要灭。

释迦牟尼佛的法眼看灭了,靠谁去呢?希望大家在经法上下功夫,那才能在 末法时期作中流砥柱啊!长江中流有一座山叫砥柱山,大家都称赞它叫中流 砥柱。希望每一个人都发心作中流砥柱。 

佛经一定有讲事,你看到事相一定要会到理,才能掌握住。如果这段经文讲 事不入理,和理违背,这是外道说,不是真的佛经。你仔细看就知道了,佛 经不外乎理事两方面,所以才是二谛,你仔细留神!

譬如我们看一看。「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皆是事 。你看这段文的时候,要入理,才不失佛法;执着其相,遍计执。「三昧正 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皆是事相。「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 等本际。」身心寂灭就是理了,「平等本际」就是理了。「圆满十方」就是 事。「不二随顺」,又是理了。你看它总是不出二谛,出没二谛。「于不二 境」是理,是不是?「现诸净土」是事,还是二谛,不讲第一义谛,就讲世 谛。「与大菩萨」以下都是事。「皆入三昧」,事相嘛!「同住如来平等法 会」,又是理了。不是讲事,就是讲理,你仔细留神!一切经皆是如此。

「阿弥陀佛彼国庄严」,事相是理,无量,它是理啊!「光明」,事相;无 量,它又是理。你看看!佛所说的经,不外乎这两个东西,你看一切经就会 到,你就不迷惑了,就入了。佛以二谛说法,你执着事相,就落入遍计执。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八上‧一七)「此示寿命相也。谓前能 了之心。为众生相。今观智增明。照此了心。亦不可得。唯一清净觉体所谓 觉心源故。名究竟觉。到此境智俱泯。」境是外境,智是内智,皆没有,众 生心所了境皆没有。「一切俱离」,我们说不外乎一个原则──空、无相, 一切俱离;无始,一切俱离;无生,一切俱离;无有定法,一切俱离,对不 对?无所有不可得,一切俱离。要仔细会,才能会到一切俱离。

「谓以即心之智。还照寂灭之体。」这个说法,怎么解释?我和大家讲过了 ,以无住心照无相法。「境智一如」,一如有两种说法,都是中道。境和智 ,也智也境入什么中道?(答:俗谛中道。)非智非境入什么中道?(答: 真谛中道。)欸!他一定入这两种。「如眼不见眼。故云一切业知所不自见 。以返妄归真。」妄是空,真是本具,妄本空真本具嘛!「至法身极则处。 但守住寂灭。不能转位回机。」转位回机就是度化众生的意思。「所谓抱守 竿头静沉死水宗门。名为尊贵堕。」小乘人。「即此堕处」,这就是堕落之 处。「不能超越故。犹如命根。为寿命相。……」解释得很好。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此直示妄源也。」妄心的根本 源处。「一切觉者。前三相也。谓心照清净。觉前三相。皆为尘垢。」我相 、人相、众生相皆为尘垢。「即此觉心亦未离尘」,这个觉心为什么不离尘 呢?有谁知道?这个觉心就是六尘缘影,真正大觉,无性。「然以真照妄。 妄即是真。」这个人解释得很好,真照妄,能照及所照皆是自性,自性无性 嘛!「故如汤销即是汤」,好象热水销冰,冰就是热水。「今存我觉我 。则如知。以不能自遣。」我、觉我,都是自性,本无分别。知道是冰 ,分别是冰,还是不能自遣。「如不自断命。所以为寿者相也。」这个人解 释得很好。

(圆觉经亲闻记‧一七五‧八‧谛闲大师)「此段细之极矣。觉得证是我相 。悟是人相。了是众生相。殊不知此一觉字。仍然是病。此觉是第八识之业 智。」第八识也叫业识,也叫业智,第八识有很多名字,业智、业识,还有 一个名字叫本识,都是第八识。「所谓微细分别。虽八识亦不能自见。譬如 命根。谁能自见。必至等觉地后。用金刚智。断生相无明。方能破尽我相。 」这个人用唯识解释,等觉、金刚智破无明,叫金刚道后异熟空,那叫异熟 识。

「所谓金刚道后异熟空。亦名如来藏如实空义。」如来藏,终教义,还不够 顿教、圆教。「此虽大菩萨境界。然凡夫不可不知。知此用功时方可无病。 总之。无论功夫如何深。境界如何好。皆不可执取。」不可执取就是不可取 相。「执取即是我相。即存一不可执取之心。亦是我相。切记切记。」就算 你存一个不执取的心,也是我相,那叫龙树菩萨说的,此人执无相相。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此章精义。在离相显性。……」离相就是无 相,无相不可离,这步还不究竟。六祖坛经,离相应该怎样?于相离相,不 可执着离开相而取无相,于相离相。于相离相,就是显性。「四相有粗有细 。众生迷识四相不空。则不能出世。圣人迷智四相不空。」小乘圣人、大执 之人,也是迷相之人。无我人众生相,一定没有我人众生相,执着了。于我 相离我相,于众生相离众生相,那才对。「则不能证无上法王之果。必四相 空而后法性显。然空粗相易。而空细相难。」所以,执一切法空,这是粗相 离,空也空,那就深得很了。

「此全就功用上说。必须破无明后方空。若我根尚在。余三相亦在。」我人 众寿相,以我相为本,如果破了我相,其余的一切相没有了。「即为尘劳垢 污。圆觉妙性。不得清净矣。」这圆觉妙性不能清净了。「照见一切觉者句 。谓用功人正在定中。自必发起智照工夫。有境界当前也。」境界,一切觉 者就是离这个境界。「照是能见。一切觉是所见。」能所分了。「觉所觉者 句。前一觉字指能见之智。即后一照相。此觉是觉照之觉。与圆觉之觉字不 同。所觉者即前三相。」我人众寿,「我人众」前三相都是所觉。「谓此自 心中之觉照。能觉我相是证。能觉人相是悟。能觉众生相是了。是第四相为 能觉。前三相为所觉也。然尚有觉在。则能所未泯。境智不空。……处处对 立。总是迷智忘境。能染污清净心。故云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我刚才和 大家讲空、无相、无始、无生、无决定、无所得,我们采取一个,看上面人 讲的怎样?先采取无相,好不好?

「谓前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今观智增明。照了此心。亦不可得。唯一清净 觉体。」大家会一会,是不是无相的道理?是不是空的道理?是不是无始? 无生的道理?你不相信,你看一看,就看出他讲的对不对?他讲得深?讲得 浅?他有时解释这个道理,说的话没抓到痒处。「所谓觉心源故」,心源是 无相、空啊!不可得啊!无始、无生啊!这是无生法忍啊!什么是无相?实 相无相。「故名究竟觉。到此境智俱泯。」境智俱泯,我和大家讲有二种说 法,你用空可以会到,境智俱泯是不是?境智俱泯是不是无相?是不是无始 ?是不是无生?你会一会,如果他讲的离这个原则,这个人讲的有问题。他 讲这个道理,讲对了,他讲对是讲对,讲深讲浅,你也可以分别了。「一切 俱离」,一切俱离你用空会,能会到它,是不是?可是一切俱离你用能离、 所离,会不到。用无相会一切俱离,一切无相,无相也无相,空也空。「谓 以即心之智。还照寂灭之体。」这就是无住心契无相法,当然也空,也无相 啊!也是不可得啊!也是无始、无生啊!不离原则。如果讲离这个原则,这 个人不对。这个原则讲对,讲明白不明白,就有差别了。

「境智一如。如眼不见眼。故云一切业知所不自见。」一切业智就是一切业 识。讲起来一切业识是第八识,那么慧修提出来是第六识,也对啊!没有第 八识那有第六识?没有第六识那有第八识?八个识是一个识。「以返妄归真 。至法身极则处。但守住寂灭。不能转位回机。」法身极则处,不可执着空 、无相、无愿、无所有、不可得、无始、无生,都是一个法。可是如果你但 守住寂灭,不能转位回机度化众生,这就不对了。守住寂灭就有相,守住寂 灭就不空,守住寂灭就有所得,守住寂灭有始有生,对不对?这个一定不对 ,所谓「抱守竿头」,不对!所以禅宗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不落影 像。「静沉死水」,这不用看文了,都不对。

所以大家回去你仔细再用这个法,看它四相,一定不出这个原则,不离空、 无相、无愿、无所有、不可得、无始、无生、无决定,一定不离这个原则。 我说这个是什么法?这个法叫实相,叫中道,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休息 了! 

■第五十一次修学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师父:「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看到这里, 大家不要误会说,它不是有为一定是无为,不是那个意思。无为对有为而立 ,有为不成就,无为也不成就。非有为,非无为,名为实相。这个道理,大 家想一想就知道,如果有无为,无为既然是有了,那就是有为啊!有无为, 无为是有为。

「终不能成一切圣果」,这个圣果是指什么?禅宗说这个例子叫一丝不挂, 一尘不染,六祖说它「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境界了。金刚经说,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实在说凡所有相就是无为,不是另有一个无为,如果有无为, 那就有一个无为相,不对的。大家要深入佛法!这个地步,就是云在青天水 在瓶。破三关,破初参,破重关,破最后牢关,就是找它。你要是真知道这 个法以后,才知道过去都说求佛法,原来求的是生死,不是佛法。要下手对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我请问大家何谓了四相?何谓不了四相?讲吧!

策师:「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为什么?末法众生住着一切法实在有,不 了知四相皆是因缘法,这四相皆是虚妄法。虚妄法本来就不实在的,众生取 相,所以落入四相,落入生死,落入自性有,不知道一切法无性。「虽经多 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取相修行所以获得三界有漏果报,「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这里的圣果就是指四圣道以上,因为小乘已经破我,初果已经破我 。这里可以讲是凡夫,凡夫住着,不能成就一切圣道。「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因为这个法本来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众生没有会到,在正法里面也是不 能与这个法相应,所以变成末法。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小乘还有一个我去取涅盘的法,因为这个 法是无取无舍,所以没有证也没有悟,无证而证。「名成就故」,他认为我 证涅盘就成就了,其实也没究竟。所以说「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 成就」,其实一切法本来没有自性,一切法本来无我,把这种无我的法颠倒 变成有为,终不能成就清净平等觉。

师父:「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前面讲了四相,有能所还不了,你从这里贯通下面 。你认为一切我为涅盘,一切我是我、我所啊!还是落入能所,「有证有悟 」是不是都是能所啊?这是不是都是有为啊?「了四相者」,有四相不是遍 计执吗?如果了四相,是不是会到能所皆空啊?毕竟空建立一切法,空义为 菩提,空义为涅盘。

「认一切我为涅盘」,不是认为有吗?有证有悟,还是有啊!有法皆是怎样 ?谁讲?

经师:「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这段在讲什么是正法末世。我们众生的心因为 无明的缘故,所以起种种的颠倒,遍计执认为外境实在有,所以不了解空相 的原理,不知道缘起法,认为实在有,认为有人众生寿者相。所以「虽经多 劫勤苦修道」,虽然生生世世修三十七道品,但还是有为法。因为他的心住 着遍计执当中,所以所起的法也是生灭法。既是生灭法,当然不能会到无性 的道理。在金刚经里有提到,能够见相非相,即为见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是说什么叫相,什么叫无相的原因,也就是说什么才是真正的无为法, 所以要会到相是空的,是缘起的,是无性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正法。如果不 能了解相是空性,叫「正法末世」,所以「终不能成一切圣果」。终不能成 就一切圣果,小乘可以讲从初果到四果,大乘有三贤四加行、菩萨位。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因为他认一切我为涅 盘故,执着我、我所,执着法是实有的,有能证的我,有所证的法,可以得 到成就,这样就不能了解法的空性。下面举例。「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因 为我们不能守住六根门头,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自家 的功德法财都被劫尽了,「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师父:「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我们假定了四相是知道依他起,空,入圆成实;不 了四相是他认为能所是实有,就是遍计执,入遍计执叫有为,那是「正法末 世」。讲吧!

闻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 这是说不能成就一切圣果,是因为不了四相的缘故。我们知道一切的佛法方 便有多门,可是归元无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谈到法性的问题,法性以无 性为性,无性能成就一切法的法相。无性能随缘成就四相,四相简单说就是 能所,既然随缘而成的,它当体不离无性之体。我们众生不了四相本来是妙 圆觉心,一真法界性,于随缘中不会法性,落入遍计执,执着有法。有法不 外二法,二法就是能所,能所就是分别心。

如何能会到法性?这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一切法的法性不可见,虽然不 可见,它却不离开随缘起一切法。我们也常常听师父讲缘起,从缘起中离遍 计所执,即入圆成实性。所以说「众生不了四相」,不了随缘不失性的四相 ,本来就是圆成实性的。你如果落于有为,或者落入无为,因为有为是对无 为而立的,都是不了四相。落入能,落入所,即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入一真 法界性,不入无性之法。「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还是落在生灭里 面,简单讲还是落入遍计所执。「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因为这部经是圆觉 经,它讲菩萨法,可是它的层面是不是包括声闻、缘觉法,我就不清楚。「 是故名为正法末世」,法华经讲性相常住,本来就是正法,因为众生迷于一 真法界性,所以叫末法。所谓末法就是落于分别,落入能所。在佛门讲藏通 别圆,通教是般若法,般若法有个特色,下能通藏教,上能通别圆。般若法 讲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蜜,从这个地方讲也可以讲很多,方便有多门 ,归元无二路,同是会法性的缘故。怎么会入法性呢?不是说有个法让你会 ,就在当体缘起法里面,离开遍计所执,就能入圆成实性。事实上,入而无 入,你把迷惑的观念遣除而已。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这是落入分别,有我就有所证的涅盘,「 有证有悟」,有能证有所证,有能悟就有所悟,有能了就有所了,在毕竟空 中,在缘起法中,不一不异中,众生取相的缘故,所以勤苦修行不能成就。

下面譬喻,「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就是认妄为真,妄本无性,妄本依他而 有,依他即是缘成,因为无性的缘故,所以认妄为真。认妄就是执着,颠倒 执着。事实上,它本来像虚空的华的一样,一切的法相是幻化的,我们认为 它实在有的,落入遍计执所以叫贼。贼夺我们众生的功德法财,我们虽然修 行佛道,但落入遍计执,叫「正法末世」,所以讲「以贼为子」。「其家财 宝终不成就」,终不成就是说,你怎么样勤苦的修行,假种种的方便,都不 能开显自己的自性清净,所以终不成就。

师父:我们已经探讨过四相,皆是能所,我人众寿皆是能所。我们先看一看,能所 是不是实有法?能待所而立,对不对?没有所就没有能,所待能而立,没有 能也就没有所。那么假定它有,假定它有有三种情形,一个先有能,一个先 有所,一个是能所俱有。先有能就没有所,不待所怎么有能?第一个不对了 。先有所,就没有能,不待能怎么有所?第二个也不对。第三个,假定能所 同时都有,既然都有了,为什么相待呢?既然能所是依他起的,依他起是空 的,什么是依他起呢?中论所说的,因缘所生法,就是依他起吧?我说就是 空啊!讲吧!

悦师:佛告诉我们这四相,就是要让我们悟入诸法实相,会到诸法实相就是告诉我 们这一切相都是缘起的,我们知道缘起都是依他而有,必非自性有,是圆成 实性,这样就会入实相。佛告诉我们四相就是要令我们会入诸法实相,而众 生不了诸法实相,种种取相,所以多劫勤苦修道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总是落 入有为法。因为他执着缘起实在有,不能会入圆成实,所以「但名有为」, 所谓有为是落入遍计执。「是故名为正法末世」,本来一切法是诸法实相, 可是你不会,落入遍计执,所以是正法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所谓四相,是你落入有我相,所以才会有 我所,才有我人众寿相,一切执着相全部起。你落入我才落入涅盘,就是落 我所,皆不会诸法实相。「有证有悟」,有证有悟才认为这是你的成就,这 就是落入遍计执。

下面譬喻,「以贼为子」,认为缘起实在有叫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 就」,你的自性清净心终不能圆现出来,终不能会其诸法实相。

师父:慧悦终于说出诸法实相的道理来了,大家要切实精进,要不然你会落伍了。 什么是诸法实相?因缘所生法,是诸法;我说就是空,就是实相。依他起就 是诸法,圆成实就是实相,那我们就知道,「不能成就一切圣果」,难道声 闻乘成就实相了吗?实相得无生法忍啊!一切贤圣好象是十地菩萨吧!十地 才证入实相啊!初地证一分啊!我们说「闻法即悟无生忍」,那是地上菩萨 啊!四五六地法身菩萨,初二三地还不能马上见佛。好象「一切圣果」是指 十地讲吧?大家各自用功!各自精进!如果有人入了,不久见高低来。

甫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刚刚慧悦师说,佛讲四相就是要我们会入实相。其 实过错不在四相,前面讲四相主要不是要说我人众寿相的过错,而是要我们 于我人众寿相离遍计执心,于相离相才是对的,这样才是真正会入实相。因 为实相不是离开一切相有实相,实相就是一切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 主要是「不了」的缘故,所以成有为法,不能成就圣果,不能证到无生法, 实相法。实相没有离开一切法,性相常住,只是众生不会的缘故,所以背道 而驰,正法就变成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我所心,就是取相心,于一切相取相的 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认为有证悟叫做成就,这样就违背。下面譬 喻,「譬如有人以贼为子」,认为他得到的法,已经成就了,这样就不能成 就。真正的法要无所得,就如佛在金刚经讲的,于法无所得,才是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师父:我们可以看出来,「名为正法末世」,什么是正法?诸法实相,你们也讲过 ,这是正法,法界缘起,这是正法。那我们再引申涵义讲起来,三乘非正法 ,一乘才是正法,所以法华经开三显一。为什么三乘非是正法?唯有一佛乘 ,无二亦无三。我们就知道「正法末世」并不是指声闻法末世,是一佛乘末 世。 

明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这是讲末世众生不了我人众寿相,不了实相法,认 为一切法实在有。所以虽然经过多劫勤苦修道,因为他背道而驰,再怎么修 道也没有办法达到真实目的,所以但名有为。金刚经讲「一切贤圣但以无为 法而有差别」,有为法就是外道,不能成就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正法没有末世,诸佛出不出世,法尔常如是。为什么会有末世?因为众生根 机羸弱有差别,才有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六祖坛经里有描述,神秀大师讲「身是菩 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六祖大师说这首偈没 有见性,所以六祖又写「菩提本无树」。神秀大师认为「身是菩提树」,就 是他认我是涅盘;六祖大师知道一切法是不可得,是无所有,所以菩提本无 树。「有证有悟名成就故」,神秀大师认为有个能证的悟,所以不能会入正 法。「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好比有人认为有为法实在有的。「其家财宝终 不成就」,财宝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不能圆满菩提。

师父:慧明提到六祖和神秀,现在大家应该了解,六祖、神秀差别的高低了吧?一 切法因缘生,毕竟空,一切法依他起、无所有。「身是菩提树」,那有身、 那有菩提?他还是落入有法。「心如明镜台」,那有心、那有明镜?「时时 勤拂拭」,毕竟空你拂拭什么东西?「勿使惹尘埃」,毕竟空你惹什么尘埃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和六祖的差别来了。

闻师:正法就是实相,实相无相。如果以第一义谛讲,正法轮不可说不可道,离一 切的言语思虑,心行处灭。为什么不可说?因为本来常住的缘故,三宝是常 住的,正法也是常住的。常住的法,佛不出世,众生不能了知。正法要流布 ,要假世俗谛,佛也是从世俗谛来流布正法。假世俗谛一定假言教,众生因 为落入言语取相,所以成为末法。譬如说,实相无相,众生落入无相,也是 不对。我们知道诸法实相,你落入诸法或实相,都是不会一真的缘故,不会 毕竟空的缘故。所以正法末世也是,因为我们众生心会缘起法有种种的差别 ,究竟会入正法就是会入一真法界性,就是会入我们的圆成实性,会入法性 ,会入我们的一心。

师父:慧闻会到诸法实相,实相诸法。不可着边,着边叫什么?断边。所以般若发 挥,佛说不可得义,这个很好。相不可得,相即无相;无相不可得,无相即 相。一切法皆不可得,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所生法不可得,空也 不可得,才构成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假定了四相,就叫因缘所生法就是空,能 所即是空义。不了四相呢?他认为能所实有。我们从这里看,「虽经多劫勤 苦修道但名有为」,诸法实相,诸法不可得,非无为不可得;实相诸法,实 相也不可得,非有为也不可得。「终不能成一切圣果」,一切圣果我们假定 是了实相的人,地上菩萨。「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不会诸法实相,不会法 界缘起,是正法末世。

「认一切我为涅盘故」,要注意到一切我略说有四种:我人众寿,要是总说 起来有二种──我、法二种。唯识宗不是说,于假说我法吗?它认为一切我 就包含了我、我所──涅盘义,我得我所即得涅盘,所以下面「有证有悟名 成就故」,我证到法,我悟到法,名为成就,那还是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还不到六祖那个阶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不到那个境界。

你执着一切法有,「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它不是正法,不是无上菩提,你 误认为正法。「其家财宝终不成就」,这比现在末法时期执着心法为正法, 那还好得多呢!现在查注疏。讲吧!

明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我想到经上有一句话 ,末世众生亿万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世众生为什么亿 万人修行,罕一得道?因为他不了四相,不了实相法,住着有相。为什么唯 依念佛得度生死呢?因为念佛就是实相,你念佛当下不住,譬如师父讲过, 你如果念「南」住于南,就不会有「无」,念无就不住「阿」,住「弥」就 不会有「陀」,住于陀就不会有「佛」 ,念佛当下就是实相,就是无所住 。所以末法亿万人修行,只有念佛得度生死,因为念佛就是实相,只有依于 实相法才能成就菩提。

师父:好!慧明讲到这个地方了,唯有念佛得度者,什么原因呢?唯有一佛乘嘛! 不过现在的人喜欢咬文嚼字,执著名相,这句话他问,它究竟出处在何处? 还执着名字相,你们查一查在什么经说这句话?这个我们知道一定没有错。

对正法要起信啊!我想啊!假使我当初会到缘起法,大家真正相信的话,可 能现在有人和我一样。可是你们不相信,反而诽谤我,说:「智谕不知道其 它法,就知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以大家仅仅在名相上会,仅仅追求 名相,落入遍计执;名相会入理,就入圆成实。

学佛入名相,出名相;入理,出理。有人说:「智谕法师胡说八道啊!」你 们再不起信,不久以后,你们当中就分出高低差别来了。法性各人都有啊! 不论学识,学识愈高的,反而愈糟糕。怎么的?所知障障住嘛!不入嘛!所 以你必须把这些打倒得干干净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才能入。禅宗到这 个地步,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往那儿找?

我记得慧闻当初讲一个故事,一个人修道,师父告诉他:「你要修道,要听 我的话,你抓一个树枝。」树枝下面一个大坑,他师父叫他放左手,他放左 手,再叫他放右手,他不放了,掉下去怎么办?他师父说:「要听我的话。 」他心里一想:死了算了,又放右手,开悟得解脱了。所以说,学识愈高的 ,不肯放,他不但左手不肯放,两只手都不肯放,怎么能够得道呢?他不知 道要想学佛法,一切法不约束,他会不到这个意思。你们当中一定有人障住 ,不是被烦恼障障住,就是被所知障障住。烦恼障在事相方面放不下,所知 障在理方面放不下。放不下怎么能得道呢?所以印光大师讲,放下!放下!

从那里下手?第一个持戒,保证你得定,有定以后逐渐开慧。开慧以后知道 ,它绝对不是你思议来的,它既不是第六识,也不是第七识,也不是第八识 ,所以禅宗说离心意识参嘛!你说它有嘛!等若虚空;你说它无嘛!横遍竖 穷。这点小小道理你都达不到,你想你还能了生死吗?干脆老老实实念阿弥 陀佛。

为什么古人开悟的很多呢?现代人怎么愈来愈少?现代人愈来愈聪明,知识 愈来愈高,愈糟糕。 

(卍续一五‧圆觉经略疏卷下之二‧一六三上‧五)「但名有为」,「由前 四相皆有取证。既将此心修行则行行皆带能所。」宗密大师提出来,皆是有 能有所。「故不成圣。正同华严。多劫六度不名菩萨。」六度怎么还不名菩 萨呢?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六度是三乘,三乘是什么?声闻乘、缘觉乘 、菩萨乘啊!所以他是指一佛乘讲。

「正法末世」,「正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时修则皆证。末世之时人多 取相。」这个讲得清楚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有相,不取无相,不 取诸法以后才是实相。「今既取证相则正法亦同末世」,他的重点是在取证 之相,有证有悟。「若遇此教了达病源。则虽末世还同正法。……」这个说 法很好,了达实相,虽然末世也是正法。

「良由认我以为涅盘故。虽多劫勤修终无所益。如认梦身以为自己。」梦身 就是假的,梦中见有,醒来就无嘛!「勤为家业种种疲劳。终无一事益于资 产。」你没写完嘛!谁写的?(答:没地方写了。)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五‧一九七下‧七)「此明四相若存不成圣果也 」,他说有四相不成圣果,有四相,落入有法。「圣果二存若概论。单断人 我执不断法我执证二乘果。双伏我法二执证三贤果。双断分别我法二执。名 断人相而证初地果。双断俱生我法二执。名断众生相而证八地果。若断生相 无明。名断寿命相证菩提果。若不了四相。虽多劫勤修即有所得。但名有为 增上善果。……」这个人解释的路线根据华严宗,华严宗在什么地方有这个 判教,清朝续法法师,他作了一部华严五教仪,谈到这个法。「若克定论。 唯是十地已上菩萨为圣果。二乘三贤皆是有为法中所收。」他这个指出来了 ,他的见地是十地,我们的意思呢?初地以上就初证圣果。

融师:师父!宗密大师的后面一段写出来了。

师父:我没力气了,你写那么多干什么呢?(卍续一五‧圆觉经略疏卷下之二‧一 六三上‧一四)「譬如有人以贼为子」,「贼若在外犹可堤防。养之为儿。 如何捡慎。又知贼是贼。贼无能为。认之为儿。宁免破败。以喻六根取境犹 可制御。藏识妄我难以辨明。故如来藏中。功德之宝念念衰耗。由此贫穷难 集福智。」这没什么可解释的。

经师:我刚才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于什么是证果。初地菩萨已经会到诸法实相 ,是不是他已经证到少分的圣果呢?

师父:实相有相没相? 

经师:无相。

师父:那是叫证。

经师:他已经证果,但是还没完全证到,他是少分证到。

师父:那是世俗谛说。我问你,本来无一物,有证果没有?所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 法而有分别,分别无为法。

经师:这样判位,所谓圣果是初地以上。

师父:他了解这个道理,初地了解一分,并不是有所得。要是有所得,般若讲过, 一切法无所得,如果他有所得,那般若讲错。他了解一分无所得,就入一分 实相;十地了解十分无所得,入十分实相,所以并不是有所得义。你要是说 有证,有证是有相法,你知道实相无相,怎么会有证呢?不证一切法,即证 实相。有能有所非实相。

明师:我记得在华严经十地品提到,阿罗汉也得八地菩萨的无分别智,他们两者之 间有什么差别?

师父:无分别智在六地就得,阿罗汉得的无分别智不是六地,六地是真空义,阿罗 汉得的是偏空义,它不同的。有的人说初地是初果,好象四果是四地,那不 一样,那比较来的。八地是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入有余涅盘。阿罗汉不可能 等于八地,八地是无功用道的菩萨,叫阿鞞跋致。要是阿罗汉等于八地,那 阿罗汉就是阿鞞跋致。阿罗汉得无分别智,是不错,仅得总相智,偏空了, 不入假。你不要说八地,六地究竟空,七地方便假,入假就是十地,叫出空 入假。出空入假──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叫后得智。那么比照,我们 就知道,阿罗汉等于八地的话,那很难讲。

你想一想,一切文找不出这个根据。初住到十回向,一个大阿僧祇劫,初地 到七地,第二个阿僧祇劫,八地到十地,第三个阿僧祇劫。阿罗汉好象没经 过这些吧?我记得好象四劫到十六小劫成阿罗汉。这么讲起来,不可能等于 八地,八地进入第三阿僧祇劫,我不晓得你看那里的经文了,或许是方便比 照,他不可能相等。

初地以上,分证成佛,那初地以上分证成佛,如果阿罗汉等于八地,那不应 该佛在大涅盘经说,阿罗汉不见佛性。初地分证成佛,证佛性啊!怎么不见 呢?大般涅盘经讲得很清楚,阿罗汉、辟支佛不见佛性,阿罗汉不见佛性得 声闻道,辟支佛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十住菩萨见佛性不了了,十住就是十 地,初地到十地,唯有佛见佛性了了。我们不懂得为什么阿罗汉等于八地菩 萨。

明师:经文不是说阿罗汉等于八地,它是说阿罗汉也得八地的无分别智。

师父:总而言之,绝对不等于。声闻乘就等于八地,那有这个道理? 

■第五十二次修学

师父:大家要开见地!要有功勋,各宗都是一样。因为开见地是见道位,有功勋是 修道位,由见道而修道,由修道而到无学位,那才是真正的学佛呢!大家不 知道开见地,只知道搜集一肚子垃圾,结果没有用!

我们这么修学,就是求使大家开见地,要是圆满成功叫见性。有个要领,不 是在求做一个文字匠啊!你想神会当初说的不离文字,六祖说他知解之徒。 看经文!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盘。伏我爱根为涅盘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 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 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 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识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修学到这里。以文字显三昧,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你这样才是如如文字修。 你仅仅知道这个资料,有什么用呢?命终阎王老爷现前,唉!你知道点文字 资料,根本没有用啊!有用的是见地、功勋。见地简单说叫如实知,功勋叫 如实修。要如实知、如实修,如果不如实知、不如实修,那叫名字念佛,空 有名字。末法时期念佛人千千万,能往生的寥寥无几,就是不如实修。

大家看一看!「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上面讲「 认一切我为涅盘」,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盘」,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有能所相?

「有我爱者」,好象能爱吧?「亦爱涅盘」,好象所爱吧?有能爱、所爱, 是不是「认一切我为涅盘」?

大家要知道,六祖不认识字,一部经也不懂,他能解答一切经。读得太多的 话,知见立知,叫所知障。读经,读一本经要是有见地,有一点见地,就脱 离所知障。

甫师:这段文是讲因为有我,由于我取着于相,所以有见,因为我见生一切见。这 里就是讲见有生死要厌离,有涅盘要取证,落入能所。其实法本来不可得, 真本具,妄本空,生死本来如幻,那有生死可以厌离;涅盘,一切法本来清 净,那有涅盘可得?所以这里是因为我见,生出涅盘见和生死见,要证涅盘 ,要厌生死。所以师父常和我们说,佛出现于世,不是要度众生离生死入涅 盘,而是要离生死、涅盘二见。

这里在讲,因为有爱取的心,所以爱着涅盘。其实是伏我爱根才是涅盘相, 他不知道,「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就有「憎我」,也就是分别心,对生死 起厌离心,不知道爱着心才是真正的生死。这样起厌离生死的心,这种分别 心就不能解脱。下面讲不解脱的原因。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末世众生要修佛道,但是自己得少为足,证得一点清净 ,他认为是得证,其实他是没有尽我相的根本。怎么讲呢?「若复有人赞叹 彼法即生欢喜」,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他还未尽我相,假如有人赞叹他:「 你很清净,很好啊!」他就会起欢喜心,他就想,我可以度化众生,他认为 有众生可度,有菩提可成,还是能所心。「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 因为有爱着心就会有憎恨心,这都是我相所出,「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 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我们无量劫来都以我执心坚固执持。「伏藏识」 ,因为没有断我执的根苗,所以「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一段是讲没有断 除我相的根本。

师父:「有我爱者」好象是能吧?「亦爱涅盘」好象是所吧?这是讲能爱所爱吧? 下面讲「伏我爱根」,「有憎我者」也是一样。要是讲有爱我者,当然有憎 我者,憎爱二心是生死根。圆觉经是了义经,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有我爱者亦爱涅盘」,这好象是能所一对吧?前面讲能爱,后面讲所爱。 下面讲「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好象还是能所一对,能所我们知道是空的。 中论说得很明白,二谛皆是空的,才入中道义。还有一句话「不知爱者真生 死故」,这是什么意思?上面所讲的「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大家理会,因 为憎恨生死由于爱着涅盘来的。讲吧!

策师:「有我爱者亦爱涅盘」,爱涅盘就是有取舍的心,因为什么?因为一切恶都 是从我起来的,我是生死的根本,还有我要取涅盘的心,更是生死。什么是 涅盘相呢?知道一切法寂静,没有我,才叫涅盘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生死本来是无性。「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执着一切法实有,才会起 爱着心,有爱涅盘,这种爱就是生死的根本。有憎爱二心,所以不离开生死 ,就不能得到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末世众生虽然修菩 提道,发心要修行,但是以有所得心,一点点清净就以为得到法。「犹未能 尽我相根本」,我相就是落入定法,因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性,知道一 切法无我才能与清净觉相应。不知道一切法无我,就会生憎爱心,别人赞叹 你,就生欢喜心;人家毁谤你,有一个我被人家毁谤,就起瞋恚心。这些过 患都从那里来的呢?都从我相,不知道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 性,就是颠倒。颠倒就是我相坚固执持,从无量劫来在意识里面,已经很坚 固了,所以令六根不能清净,「游戏诸根」,所以生死不断。

师父:「有我爱者亦爱涅盘」,我们假定,有我爱是能,能爱一定有所爱,所爱是 涅盘。他不知道,伏我爱根才是真正的涅盘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它 下面那句「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好象很特别是不是?不是,他不知道爱涅 盘才有生死,憎恨生死就是爱涅盘,所以它才说「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 生死名不解脱。」

经师:这段文接连上一段文,它讲出能所非究竟法的原因,就是它不能成就圣果, 名为正法末世,所以能所是一种非法。「有我爱者亦爱涅盘」,有能爱之我 ,也有所爱的法,就是涅盘相。「伏我爱根为涅盘相」,以爱根要证涅盘相 ,当下就不能清净,不能了知真实法,这里说出我和我所的相待法。「有憎 我者亦憎生死」,有能憎的我,你起厌离的心,想要厌离生死,有一个我和 厌离的法,这样也是能所。「不知爱者真生死故」,不知爱根本身就是生死 根,如果想要真正了脱生死,离开生死求涅盘,这样「名不解脱」,不能解 脱。

下文解释为什么他对这种法不能得解脱的相。龙树菩萨说,若人见般若,是 人被法缚;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若人见般若,是人得解脱;若不见般 若,是亦得解脱。在这四句话里,他就点出我们众生的执着,所以有些人被 法缚,如果他不执着,当下就能见到般若法,就能得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众生修习菩提道,以自己证到一点点为清净法,「未能 尽我相根本」,他自己本身还有我相、我见,所以当然不能了解清净法。后 文讲到贪着的相,「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 者便生瞋恨。」如果心随境转,计着在法上,对外境不能如实知法空性,被 法转。最主要是我相的存在,还有执着的心理,落入欢喜心和瞋恚心。「则 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最后讲到我相是生死流,我 相含藏在第八识,由于第七识的执着,由第八识反熏第六识,第六识又种入 第八识,这种生死根一直在反熏当中,使我们不能了知这种清净法,所以没 有办法断我相,没有办法真正证到圣果。

师父:「伏我爱根」,大家知道什么是爱根?谁知道?慧观讲!

观师:淫欲是爱根。

师父:那不都是境吗?爱根是我啊!上文不是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一切我为涅盘 相」,要是没有我那有爱根?讲吧!

悦师:小乘会到一切法无我,大乘会到一切法无自性。这里他认为有我爱者,他不 会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性,所以他落入能爱;亦爱涅盘,落入所爱,皆是 遍计所执。不知「伏我爱根为涅盘相」,不知道我执才是真正生死的根源, 如果你伏了我爱才是真正的涅盘相。他不知道一切法无性,所以产生爱憎,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法无性那有生灭相?生灭相皆是有取着,有爱、有 憎。「不知爱者真生死故」,不知道这个我是真生死,这个爱涅盘的我才是 真生死。「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为什么他不解脱呢?因为他认为有生死有 涅盘,所以不会其法性,不能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以己微证就是有能,「为自清净」还是有微细的我相。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 我相坚固执持」,人家赞叹就生欢喜,人家毁谤就生瞋恨,这都是我相坚固 执持。「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我相坚固是七识,潜伏藏识是八识 ,「游戏诸根」是在六识。「曾不间断」,我执──七识曾不间断。

师父:慧悦提出大乘、小乘的分别来了,小乘人分别苦空无我,一切法苦空无我。 大乘知道一切法无性为性,大乘又知道一切法空不可得,这是小乘大乘的分 别。苦空无我也无性,大乘人知道,小乘人仅仅知道一切法苦空无我,大乘 人知道苦空无我不可得,小乘人认为一切法苦空无我,大家要知道这个分别 。所以小乘人不知道,他没有开大乘见地,没见性嘛!

「伏藏识」,潜伏在第八阿赖耶藏识,又第七末那执着为我,出现六根门 头。如果不执着我的话,你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得大 解脱。六祖不是说过吗?六识出于六根,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由于有我就 不行了,产生憎爱,处处罣碍。如果把它断了的话,那叫一丝不挂,一尘不 染。谁再讲?最后一个讲,因为我们今天上大供。

明师:「有我爱者亦爱涅盘。伏我爱根为涅盘相。」我爱是我执,如果执着我,也 会执着涅盘。什么是涅盘相呢?真正的涅盘相是断除我执,小乘人不入涅盘 ,他只入有余涅盘。所以真正断除我执,才能证入无余涅盘。「有憎我者亦 憎生死」,小乘厌离有我,对身起厌离心,因为他厌恶这个我,厌恶生死, 才想赶快取涅盘。「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不了解爱者 是真生死,在涅盘外别立一个生死,认为生死以外有涅盘,涅盘以外有生死 ,名不解脱。因为生死无性,当下即涅盘,涅盘不可得,如果你执着涅盘, 反而流落生死。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 」末法众生修习佛道,以稍微有一点点的证道,他就执着所证到的,这样就 不能尽我相的根本,因为他还有我可以证。就好象有人修禅,他心比较清净 一点,他就说我开悟了。其实他没有开悟,真正的开悟是见到一切法不可得 ,就是禅宗常讲的,见到本来面目,所以我不可得。他既然有一个我可以开 悟,可见他一定没有开悟。「犹未能尽我相根本」,不能除尽我相的根本。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如果有人赞叹他的法,就起欢喜 心想要度他。如果有诽谤他的法,就生瞋恨心,他执着那个法。「则知我相 坚固执持」,我们知道第七识是我执识,潜伏藏识是第八识,「游戏诸根曾 不间断」,游戏六根门头。

师父:你刚才讲「伏我爱根」才证入无余涅盘,是不是?有无余涅盘可入没有?明 明告诉你「伏我爱根」为涅盘相嘛!你还说再证入无余涅盘,没有无余涅盘 嘛!有无余涅盘可证入,还是有涅盘可爱啊!还是我相啊!对不对?哈!所 以了义经不准你那么说。这就是所谓「当下就是」。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个我有两种,一个有间断,一个无间断,无间断 在第七识,有间断在第六意识。你不相信,第六识看见你、看见他,当看见 他的时候,看见你的见间断了,可是第七识不间断。所以它「曾不间断」, 因为它潜伏在第八识,藏识就是第八识。第七末那执着藏识的见分为我。

讲到这里顺便和大家讲,第七末那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自证分在第八识 ,可是它执着为我,第六识执着第八识的相分为法。见分、相分出于自证分 ,说到自证分,还不入二谛,不究竟。护法菩萨又立证自证分,就是二谛, 自证分是无性随缘,就圆融了;证自证分就是随缘无性,所以不落无尽过, 不落无因过。查到的来写啊!

所以大家不要再迷惑了,你入二谛以后,洞达一切佛法。所以洞达二谛叫了 义,叫二谛融通。

你看经文要注意到,「有我爱者亦爱涅盘」,并不是没有我爱,并不是没有 涅盘,那是断灭了。因为我爱和涅盘是依他而起的,是空义。明白一点,无 性随缘,就有我爱、涅盘;随缘无性,我爱、涅盘就空的。「有憎我者亦憎 生死」,不是说没有憎我、没有生死。没有生死,为什么佛叫众生了生死? 因为憎我和生死是依他而起,随缘无性嘛!无性随缘就有我,所以才有苦集 二谛嘛!要是真正没有我,没有生死,何必讲苦谛集谛?要是没有我没有涅 盘,何必讲灭谛、道谛?那是随缘无性,无性随缘的东西,所以大家要会到 此地,才叫二谛融通三昧印啊!

大家知道,自证分是什么东西?无性随缘叫自证分,见分、相分皆是假的, 怎么都是假的呢?唯识讲过嘛!于假说我法,我是见分,法是相分。证自证 分随缘无性。这两个东西,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两个不一不异。如果你见 到此地,见到中道义,见到实相无相。如果仅仅见到生死、涅盘,皆不入, 那是小乘。

你知道念佛往生了生死,你知道此法,至诚心、恳切心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 ,在凡圣同居土里面,甚而言之,在下品下生。如果见地高的话,最高就到 上品上生。如果你都不见,误执着,把非法说成法,法说非法,那就不是了 。所以六祖永明大师说,十人九错路,佛给我们传留净土法门,要是至诚恳 切念阿弥陀佛就没有过了。

为什么说你们找一切资料皆不是佛法呢?皆以有所得心,你们看一切经、一 切注疏,皆以有所得心,他讲的不会错,你学错了,有所得心看一切经,若 人见般若,是人被法缚;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为什么?他以有所得心 。要是无所得心,一切资料皆是佛法,若人见般若,是人得解脱;若不见般 若,是亦得解脱。大乘讲无性,讲不可得;小乘才讲苦空无我,有所得心。 若以有所得心说大乘法,那叫大执,大乘执着,所以叫大乘始教,叫权乘菩 萨。

我问大家一句话,大乘讲无所得,什么叫无所得?有谁知道?我和你们讲过 了,什么叫无所得?清净心植众德本,清净心一切无所得,无所得于有,无 所得于空,一切法无所得。所以说,清净心如果会到了,就见性了。少分会 到一点清净心,叫开见地,论的是见地、功勋,不论其它的学识。清净心是 不是无我啊?清净心是不是无我也无?清净心是不是无法?无法也无,那才 真正了义。

你们仅仅重于资料的人要提高警觉,你虽然看资料,不见得懂,迷迷糊糊不 知道说的什么意思。有一天你真正懂了,还是一样落入所知障。怎么不落所 知障呢?入名相,出名相;入法,出法。

这个道理很浅显,讲起来和你们吃饭一样。怎么和你们吃饭一样?你们吃饭 是不是都消化掉?如果你们吃饭不消化,这个人一定生病,那就糟糕了。所 以入了名相,消化掉;入理以后,也消化掉。如果你吃了一碗饭它不消化, 你非生病不可。(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九下‧五)「所以认我 妨道者。以我为爱憎之根本故也。」我是爱憎根本,伏我爱根,就是伏我憎 根,所以爱根是我啊!所以破了我以后,成佛。我有那两种呢?人我、法我 ,于假说我法,人我、法我皆是假的。「谓凡执我者必爱我。今以我爱而求 涅盘。则涅盘但资爱根。……」资是资助,求涅盘是助长我爱根。「凡不顺 我爱者。必起憎心。以有憎我者。亦憎生死。然此憎心。本从爱起。」憎生 死之心,就是爱涅盘心的延伸,要是没有爱涅盘的心,怎么憎生死呢?所以 它这段文,上面讲爱涅盘,下面就讲憎生死,就是这个道理,有爱涅盘就是 憎生死。「不知此爱真生死本故。今修行人。不知断己爱根。而别憎生死。 迷之甚也。」要断除爱根,除我才是真正修行的道理。知道这个道理的,叫 见道位,你这么修,叫修道位,叫功勋。学佛的人要是仅仅知道资料,又没 有见地,又没有功勋,白费!「故不解脱。然说认我妨道者以爱资爱故也。 ……」

「此以违顺二境。以验我相未忘也。」违顺二境,顺我者就起欢喜心,违我 者就起憎恨心,皆是我相未忘。「言修行人自谓已得涅盘法矣。……」,涅 盘不可得啊!无余涅盘、有余涅盘皆不可得,不得无余涅盘,不得有余涅盘 ,叫不住涅盘,不住有为,不住无为,心无所住嘛!那才叫涅盘。「然涅盘 乃空法也」,讲得很好!涅盘是空法,大家都知道涅盘是不生不灭,空才不 生不灭,没有生灭。「何有喜怒于其间」,空法不可得,那有喜怒?喜怒哀 乐皆是有所得心。「今闻赞诽而生喜怒。即此喜怒。本于我相。」听到称赞 、毁谤起喜怒,这个喜怒就是我相。「非涅盘也。……」不是空相涅盘,不 是无生无灭的涅盘。涅盘有很多法,不可得是涅盘,无所有是涅盘,毕竟空 是涅盘,了义是涅盘,大解脱是涅盘。再讲起来,中道、实相、法界皆是涅 盘。

「以此验知。其人我相坚固执持。以此种子潜伏藏识。遇境击发现行。则游 戏诸根。曾不间断。以此求道。云何而得解脱耶。」这是颠倒想。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五六下‧一四)「夫生死轮回本由憎爱」 ,憎爱二心是生死根。「欲求解脱须尽二源」,要想解脱要尽憎爱这两个根 源。「起憎生死亦是我憎。今爱涅盘还是法爱。弃苦欣乐。憎爱虽殊元是本 习。滞着修道。佛果岂圆。」滞着而起修道,滞是泥滞,好象人走到泥巴地 一样,走不出来。「调伏心源即生死根。因由着处似涅盘相。」执着处似涅 盘相,涅盘是空义嘛!既然是空义,没有涅盘相,伏爱根是涅盘相嘛!「此 乃爱寂憎喧。名不解脱。」

「法者寂灭法也」,怎么知道寂灭法?「二乘之人所证界外别惑故。此征云 。若爱生死许是系缚。今悟涅盘寂灭之法。以何相知非解脱也。」证入涅盘 怎么能说不解脱呢?这是说二乘人,二乘人证有余涅盘为解脱,大乘人以证 无余涅盘为解脱,唯有佛证无住涅盘,不住有为,不住无为。 

「赞喜谤嗔。验我如实。证必无我。以无我故即无嗔喜。如若非真我未尽也 。」这个人讲得对。「赞喜谤嗔」,称赞就喜,人家毁谤就瞋恨。「验我如 实」,验知还有我相。「证必无我」,要是真正亲证此法的话,无我,无我 是空义、不可得义。「以无我故即无嗔喜」,没有我,空我,没有我嗔,没 有我喜。「如若非真我未尽也」,如果证入不真,还是我相未除。好!今天 讲到此地。

■第五十三次修学

师父:不只禅宗说开见地、有功勋,一切各宗都是一样,大家千万不要迷在名相坑 里。你在名相坑里,完全是所知障,所知障就是遍计执。要用它,不被它所 用。

你们看执取名相的人就知道,他看过名相,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不知道它的 意思。有时候用点功夫,真正知道了,你认为好了,其实更糟!所知障。会 法性的人就不同了。所以禅宗老祖师说,什么是学佛法呢?一切佛法不要学 ,就是学佛法,这个很值得我们学习。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 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师父:「不除我相」,如果除我相,无修无证是不是?无修无证本来无我。

明师:「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修道是修佛道,如果 修佛道不除我相,就不能入清净觉,因为执我故。佛伏人我、法我,所以清 净。凡夫有法我、人我,二乘虽然伏人我,可是还有法我存在,所以不能入 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我们知道世间八风是由我而起,如果知道 我空,世间八风当然无动于心,所以说八风吹不动。「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如果有一个我在说法,有一个可度的众生,就是我未断尽,还有我可得。 「众生寿命亦复如是」,众生相、寿命相也是这样子,都是不可得的,都是 空的,所以金刚经讲,度尽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就是这个道理。

师父:你们看这里头,我相讲能所吧?「彼修道者不除我相」,不除能所。「若知 我空无毁我者」,无毁我者就是没有能毁的人、所毁的我。

「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清净觉是什么?不要打瞌睡啊 !清净觉是体啊!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慧分别一切叫用,分别一切,一切 法无自性,所以能成就众生。「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不错,我相 是人我、法我。我相是分别心吧?清净觉不作分别想,是不是?讲吧!

闻师:这里提到修道的问题,及如何入清净心。「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 故不能入清净觉。」清净觉是讲圆觉,也就是一心。修道的人如果不除我相 ,就不能入清净一心,这无分别之体。我们从流转边讲,我相一生,就起憎 爱二心,我相一生就有能证、所证,我相一生就有种种的分别。经上说,我 相一生就有能所,能所不出两种:憎生死、爱涅盘,事实上都是我相,这都 是我们很微细的分别心。

为什么说不除我相不能入清净觉?我们知道,一心之体本无分别,无分别之 体随缘能现万境,我们众生因为迷惑的缘故,不识法体的缘故,所以从相上 起种种执着。修道人如果不能把一切修行法会归于理,就是我相坚固,这我 相就是我心。我心一生就是贪爱心,贪爱心是一种情形;我相一生就是瞋恨 心,瞋恨心也是一种情形。

如果约修道人讲,爱就是爱涅盘,不像一般对是非起烦恼的瞋恚,爱是对法 的爱,对涅盘的爱,不晓得无分别即是一心。我们对随缘起的万法,他认为 是一种生灭现象,他瞋这种生死,约心来讲,瞋这种生灭,所以他要舍这种 生死,趋向涅盘。讲起来,这都是修道人不除我相的缘故,因为我相一生就 是分别念动的时候,于修行上就分别能证、所证,就对能证起爱着。因为能 所都有生灭,在这生灭之境,又起爱着念着,违于自己的境就起瞋心,所以 不能入清净觉。

法本无生,众生于无生法当中妄起能所,妄生分别,总讲就是归于我心的缘 故。这里是讲我相,因为心法不能相离,心法一起就有我相的分别。

「若知我空无毁我者」,如果知道这个我是随缘所现的假相,幻现的,是随 情所安立的,于法体本是湛然无性的,我空就是从缘起会到无性。如果能这 样体会的话,诸法本无生,那有毁我、誉我者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 真正会到缘起法,就能会到无性法;会到无性法,你当下就知道是缘起,这 缘起的诸法就是无性法。无性法不能离开缘起法来讲,约清净心体出两种用 ,一是迷惑,遍计所执;一是觉,觉是于用时向于清净心,向于无所有,不 是有一个清净心的相,就是以无住心向于无所有。无住心就是没有我心的缘 故,所以没有毁我;有, 毁我就有誉我,有种种能所的分别。「有我说法」, 如果不晓得我空,你就认为有一个我在说法,这种就是我执,我相未断故, 我心分别故。圆觉经讲四相,「众生寿命亦复如是」,都是同样这种情形, 修道人不除我相,有分别心的缘故。分别心就是不会诸法缘起的缘故,不会 诸法缘起,就是不会诸法无性,不会无性法就不会缘起法,就昧于缘起。 

师父:慧闻讲出来了,「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我相是总说,我们根据圆觉经,有 我相者不出憎爱二心,有憎爱二心不是清净觉。慧明也讲出来了,第一句不 过总说就是了,后面是解释。「若知我空」,空则无所有。「无毁我者」, 无毁坏我者,这就显示有能有所是吧?我空,没有能毁坏我者,没有我被毁 坏,是不是?唯识的圆成实、依他起,菩萨修此法,依他起就是圆成实,圆 成实随缘就是依他起,依他起无性就是圆成实。这在菩萨修叫做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讲吧!

经师:「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这一段文讲为什么众 生不能入清净觉,原因是由于我相。我们知道,相为见本,所以唯识宗就立 出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由于我相,所以没有办法入清净觉。下 段讲,为什么众生不能除我相的原因,因为不能了达空义。「善男子。若知 我空无毁我者。」如果能知道我缘起无性不可得,何有我在受毁谤呢?「有 我说法我未断故」,如果我们计执有我的存在,因为有我的缘故,所以我们 见一切境的时候,就立一切法,有能说的我,有所说的法,能所未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譬如外道执着我在色中,色在我中,离色有我,即色是我 ,这些都是他执着常见、断见,执着空边、有边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入清 净觉。众生相、寿命相也是一样。

师父:「若知我空」,我空,没能毁谤我者。「有我说法」,假如有我说法,我是 我相,是不是?能说。所说是人相,是不是?后面它讲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众生也是「彼修道者」,众生相也空,「彼修道者不除众生相」,「善男 子。彼修道者不除寿命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也是一个道理。

悦师:前面第一句是总说,就是说不除我相,不能入清净觉。清净觉就是毕竟空, 毕竟空并不是空万法,只要你知道万法缘起无性,即是毕竟空。他不会其清 净觉,在虚妄法中执着虚妄我,在虚妄法中更增虚妄法,所以圆觉经讲,虽 经多劫勤苦修道,终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会到一切法毕竟空,也就是会入清净觉的话,当然 没有一个能毁破我者。如果你还认为有我说法,有一个能说、所说,由于我 未断的缘故,众生相、寿者相,亦复如是。如果你知道我空,众生、寿命也 如同我空的道理一样,这样就能会入清净觉。

师父:这个法啊!大家仔细看。除我人众寿相,不是没有我人众寿相,除我相就是 已经有我相了。你不入二谛,怎么知道这个法?空性随缘就有我人众寿相, 我人众寿相随缘无性,就是空啊!我人众寿相随缘无性,才是那个空啊!如 果离开我人众寿相,随缘无性,他本来就空,断灭空。所以这个法,你要知 道,他如果破了世俗谛,就破胜义谛。千万不要执着有胜义谛破俗谛,不破 !破见不破法。如果说空就破了我人众寿相,没有我人众寿相了,没有我人 众寿相怎么有空呢?因为我人众寿相随缘无性才是空啊!

所以讲到此地,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净土法门圆顿,本来横遍竖穷,无 所有不可得,空,叫你念佛求往生。如果不念佛求往生就空的话,那是断灭 空。念佛求往生,随缘无性,往生实无生,这样才二谛圆融。菩萨一般修这 个法,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就空,随缘就有。不变随缘,空即色;随 缘不变,色即空,你要这样会二谛。如果落入一边,第一义谛破世俗谛,世 俗谛被破了,也破第一义谛。

你说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命者,那么大家是谁啊?你 、我、他这么多人,大众僧是什么东西啊?破了世俗谛,把第一义谛自己破 了。我们大家就在随缘无性里,本无生灭,所谓本无生灭,你未成佛时本是 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因为我们随缘,所以我们才随缘念佛求往生,这叫念 佛三昧。谁还讲?

观师:「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主要在讲要除我相。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这个地方在讲我空,所以在心经有讲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度一切苦 厄。「若知我空」,如果照见我空,人我空、法我空,就无毁我者。假如我 空,无我相就无人相。「有我说法我未断故」,有我说法,我相还没有断。 「众生寿命亦复如是」,所以最根本是我,假如我空,除我相的话,就没有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空就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 够以无所得,无罣碍无有恐怖。菩萨如果会到我空,就能身受心不受。

师父:慧观提到心经,心经是般若。凡夫、外道、二乘,学般若失般若。譬如他提 到五阴皆空,五阴没有,对不对?失掉般若了,他不知道五阴皆空,空即五 阴,这样才二谛融通三昧印啊!你们要打转身,到此地不打转身,就堕入无 为坑。现在我们连着下面那段文修学。

佛不是没说,佛说空即色,空即色,就是空即受想行识,空就是五阴。引证 圆觉经来讲,我人众寿相皆空,空即我人众寿相,这样才会二谛。不入二谛 的话,凡夫、外道、二乘皆不入二谛,学二谛失二谛。如果你入了的话,愈 走愈宽,闻一知十,迟早会大开圆解。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 故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这很容易了解,什么是病啊?执有法、执 能所,是吧?取着于相,是不是?「不除我相」,具足说是不除我人众寿相 ,简单说不除于相。这段文很容易了解,谁讲?

观师:「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我们有所得,所以我 们是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我们虽然是很 精进,可是因为有所得故,所以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前面提 到除我相,这样要实际上会到修行,才能得到受益,除我相就是讲放下有我 的心。

师父:慧观提出来了,有所得,不错!

彰师:清净觉就是实相。

师父:不错!实相无相,不取于相;实相无不相,不取于无相。如果取于相,取于 无相,皆是病。不取于相,相者随缘性空;不取无相,无相无性随缘,就是 有,还是不出二谛。 

明师:「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末世众生有遍计执的 病,譬如凡夫他执着一切法是实有的,佛就为执有的众生说一切法空。可是 他执着空就是法,他不知道空是对有而立,执空就变成病了。「是故名为可 怜愍者」,本来法是用来对治我们众生的执着病,可是众生执着,所以良方 变成毒药了。

「虽勤精进增益诸病」,虽然勤于佛道,可是他不了二谛,所以他增益诸病 ,种种遍计执的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所以不能真正地会入圆成实性 ,遍计执着一切法实有。

师父:慧明提出遍计执,这是唯识家说的。那么讲起来,我们执着有,是遍计执; 执着空,也是遍计执;执着相,遍计执;执着无相,也是遍计执。其实唯识 宗遍计执是从那里出呢?从四分出,四分是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执着见分是我,是遍计执;执着相分是法,是遍计执。知道见分、相分皆 无所有,出于自证分,还不彻底,唯有护法菩萨更立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 是随缘无性,自证分第八识,就是无性随缘。不错,在第八识讲有净分、染 分,四分不过把它说得更明白一点。所以入证自证分以后才叫圆成实,落入 相分、见分,都是遍计执,所以唯识家一开头就讲「于假说我法」,我是见 分,法是相分,皆是假的。谁还讲这段文?最后一个。 

策师:「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末世众生以分别心取我人众寿相,就不能与清净的 法相应,有二法是魔法。末世众生取相的缘故,所以佛说是可怜愍者,因为 一切法本来无相,无不相。虽然勤精进,增长我、我所,增长我知见,增长 一切邪见,所以「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

师父:你们都说出来了,什么是病啊?执着是病,有所得是病,取相是病,遍计执 是病。现在查注疏!

讲起来,与佛同游大寂灭海的人很少。你们要是能破「我」这一关,也可说 是破樊笼上青天,好象鸟一样,出了笼子飞上青天。什么叫病啊?你们大家 讲一讲好不好?(答:取相。)第一个取相,第二个什么病啊?(答:分别 心。)第三个?执着心。再讲?(答:有所得心。)这些除去,就没有病了 。没有病以后,何妨六尘常围绕啊!

如果你能深入这个圆觉经,可能你是上品中人。千万不要起我慢心,卑下慢 ,我只念佛,这个我不学。你往生原因有几个,其中有一项读诵大乘。不要 起卑下慢,自害自,要发菩提心、读诵大乘。虽然不能读诵大乘,你也要不 谤大乘,观经说过了吧?要起信心,不谤大乘。 

圆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 信圆觉,不学圆觉,你不懂不要紧,不得谤,大家注意!如果你修行念佛法 门,又深入大乘,可能是上品中生。你如果上品上生,或是上品中生也是一 样,闻法即得无生忍,可以在十方佛国土示现成佛,以各种身示现佛国度化 众生,那个时候你叫什么?叫倒驾慈航,得无生忍,可以倒驾慈航。唯独在 这一点上,在法上,力争上游,不后于人,那才是大丈夫。

二谛融通,你们不懂它的意思。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二谛融通是不是?色 即空,空即色,二谛融通。还有很多,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二谛融通 。你如果了解到这个地步,叫销归自性。

有人说,我修念佛法门,不学这个。你知道阿弥陀佛是谁啊?圆觉啊!圆觉 就是阿弥陀佛啊!释迦牟尼佛是谁啊?圆觉啊!所以说,在法会时念疏文「 大圆满觉应迹西干」,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三○上‧一三)「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 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此总结执我求道之过也」,因为我人众寿相 皆是我执嘛!「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此以法验病。翻显我相未 忘也。」以法验病,法是什么?人众生寿者为法啊!「翻显」,反过来。「 然涅盘乃空法也」,涅盘是空法,涅盘就是法,涅盘就是病。「若果证涅盘 。则我相必空。」涅盘是叫灭,灭是无所得、无分别、不取于相,那叫涅盘 。「我相若空。则何有赞毁哉。」我相若空的话,那有赞我?那有毁我?「 今因赞毁其法。而生喜怒。」赞毁其法,修什么法门,人家称赞就喜,毁谤 则恼。「正是我相未断」,这是引证上文,他解释经文的时候,上文解释过 ,一定是这个样,引证是解释上文。「若我相未断。则人及众生寿命四相。 居然全在。」我相是能,四相是所。「如此正是众生病根。又岂可为得涅盘 耶。」我们知道,他这段文是根据上文解释来的。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此正示病源也。谓末世修行之人。未 断我相。以认我为法故。」认我所为法。「所说者乃说其我相之病」,所说 的法,是说我相的病啊!「非说涅盘之法也」,涅盘是空义。「故云说病为 法。以此之故。虽精进修行但增益诸病。故不能入清净觉耳。是故名为可怜 愍者。」这段文解释得很正确,你要了解他所说的,看他上文的注疏。

(圆觉经讲义‧二三一‧九‧圆瑛大师)「彼末世修道之者,必要断除我相 。」这没什么解释的。「设若不除我相,有损于道。如前所云:认贼为子, 所有功德法财,终不成就。」这是说有我相是病。「以是之故,不能入清净 觉。」「此蹑」,就是紧跟着上文。「此蹑前不除我相,……当知人、法, 二我皆空。」人法二我皆空,就是唯识宗的见分是人,这个人就是人我,法 是相分,人法皆空就是我法皆空。我们知道我有二种,人我、法我,人我就 是见分,法我就是相分,破了二我就成佛了。「既得二我空故,则赞毁亦空 。」所说道理都是一样,二我皆空,称赞毁谤亦空。「自然不见有毁我者, 亦不见有赞我者。若有我为其说法,便欲济度于他,此正是我相未断。」有 我说法,你就是我相嘛!「若我相未断则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全在,故 云:亦复如是。一斥有我无功竟。」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四相若存,总名为病。」四相──我人众寿相,你 要是有相就是病。「闻赞生喜,而为说法。说自所证,正是我相;说自所悟 ,正是人相。」这是他引证上文,引证经文。「说自所了、所觉,正是众生 、寿命。以病为法,是故名可怜愍。虽历劫精勤精进,而带病修行,但增益 诸病。如称实修行,唯增益实德。」这是一对的,上面说增益诸病,下面说 称实修行,唯增实德。「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 喻我相为本;甘,喻净觉为本;水土,则喻万行。」这是他举喻,没什么解 释的。「此我相为本,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二斥说病无功竟。」

我们看这两个人解释的大同小异。「以认我为法故。所说者乃说其我相之病 。」德清法师他是这么解释的。圆瑛法师解释说,若有我为其说法,就是我 相。因为经上说过,说法者无法可说,经上有一句话,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听而无听,无听而听。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念佛求往生才能明了圆觉经是往生资粮,好的话可以得莲品高增,如果你根 本不明了只修念佛也得往生,了不起下品下生。稍微差一点点,可能就达不 到目的地。

我告诉大家,这个法深如大海,有很大好处,你要想了解什么法,可能不知 道什么原因就遇到了。譬如你想了解什么法,没有办法了解,它自然起一种 无形的感觉,偶然的机缘,你就见这个法,这个不可思议,希望大家千万不 要放弃。

■第五十四次修学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 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 清净觉。」

师父:修学这一段。很久没有修学了,要回想回想。「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 。」四相是什么?我、人、众、寿,如何解释?你知道四相,就知道「以如 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是什么原因了。

修学圆觉经啊!丝毫不能投机取巧,各人要凭真功夫、硬本领,投机取巧办 不到的。没点真才实学,拿不出东西来。你们出去讲经,和人家说法啦!讲 句土话,还可以打马虎眼,马虎过去了,这修学圆觉经,丝毫不能放松。

很多人不知道深入,不知道真理,你学净土法门,有很多人劝你:「你只要 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这错嘛,没错!对嘛,没对!哈!

四相是我人众寿,我们修学过,我们回想回想,它有一个要点,好象是不离 能所。我相是能,人众生寿者是所。「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什么原因呢?好象如来解及所行处是能吧?是能是所?

悦师:「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我 人众寿相不外是我、我所,我、我所都是缘起法,没有自性,也就是无性随 缘而有我人众寿相。他不知道无性随缘,落于实有,才产生遍计执,落于我 人众寿相。众生因为不知道我人众寿相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的道理,所以 纵然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作为自己的修行,以不会法性的缘故,终不能成 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他不知道随缘无性的 法,不能得于有;无性随缘的法,也不能得于不可得,所以不可得应该也不 可得。他还认为有可得,而言得言证,都是不对的。「见胜进者心生嫉」 ,怎么心生嫉呢?就是他还落于我人众寿相,落于能所。经文明确指出,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慧悦破了题了,大家要深入。二谛无性,无所得。都说是怪外道破坏佛法, 不怪佛弟子没入正法啊!如果外道参加我们修学会,恐怕他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怎么能破坏佛法呢?所以精进地深入,如饥如渴,不可等待。我告诉你 ,这条路上很荒凉,如果有人在将入未入之间,魔会杀掉你慧命;既入以后 ,他没办法。佛说过了嘛!我弟子欲得般若的时候,努力精进!在将得未得 之间,被魔所杀;如果得了般若以后,魔没有办法。讲吧!

策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四相皆是虚妄的,遍计执所起。「以如来解及所行 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因为如来解是离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以取 相的法为如来解,作为自己的修行,不能成就,因为佛说我法甚深唯证乃知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二乘取着有涅盘可证,一切法本来毕竟 空,证而无证,无证而证,不能偏有,不能偏空。「见胜进者心生嫉」, 因为众生取相分别,有所得,所以见有精进者就生起嫉心,因为有我爱, 就是有分别心,有我才有人众生寿者相,所以不能入清净觉,其实这些都是 生灭的。

师父:慧策他以相来讲这一段,如果以相来解这一段,就了解胜进者。「胜进者」 ,这个「胜」好象是指胜义谛吧?一切法随缘有,随缘有无自性就是胜进者 。见这种胜进者心生嫉,所以二乘人闻毕竟空如刀割心啊!

彰师:一切本来不生不灭,法无自性故,才能随缘,缘起法因缘和合,知道随缘的 时候就是了四相。四相不了就是有见惑、思惑、无明惑,所以不了,了就是 能随缘。达到无自性故,才能随缘,随缘才能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 为自修行终不成就」,这是说二乘人,因为有无明惑还没有破,不敢化众, 没有随缘的功德。他不知道本来不生不灭,所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 胜进者心生嫉」,因为他没有会到不生不灭的法,所以他心里会有嫉, 起贪瞋痴心。「由彼众生未断我爱」,爱是因为贪心重,所以从第七识思量 ,积集到第八识,因为积集贪瞋痴,所以生嫉,这样不能入清净觉。因为 佛是究竟平等的。

师父:慧彰提出来了,不生不灭,佛说不生不灭是说毕竟空义啊!不是说不生不灭 定有其法,如果这一步错了的话,就糟糕了。大家看,如果毕竟空也有道理 ,相、二谛、毕竟空,都是一个道理。「以如来解及所行处」,这好象是如 来的身口意三业吧?谁讲?

济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众生起遍计执,所以不了四相。慧能大师有一首偈 :「慧能没技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就是破我们众 生着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如来教我们八万四千法 门,有的人在威仪上修,有的人在智慧上修,有的人在多闻上修,因为所行 处都是有能所,所以要成就清净觉,如同煮沙成饭,不能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二乘人以为证到涅盘,其实也没有涅盘, 也没有菩提,本来无一物。「见胜进者心生嫉」,因为着相所以有嫉心 ,有人我是非的区别。「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因为有 我相,所以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大家要知道,圆觉经和六祖慧能大师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慧能大师证的是 顿教,圆觉经是圆教。顿教得真谛中道,随缘无性,一切法随缘无性,顿教 境界,一切法随缘无性就是真谛中道,也是入中道义。圆教,圆觉经是无性 随缘成一切法,真谛、俗谛皆得。好!你讲吧!

翰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末世众生不能了达四相,我人众寿皆是因缘和合的 假相,因缘和合的假相是如幻如化的。既然如幻如化,所以空不可得。「以 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如来解及所行处是落入法我执和人我 执,我们知道法我执是所知障,人我执是烦恼障,以烦恼障、所知障来修行 ,终不能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那就是有一个能得的心和能证的心,落入 能所心。「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我爱是我所心,落入能所和我我所,就不 能入清净觉。

师父:慧翰提到烦恼障和所知障,大家知道,所知障是界内、界外,这烦恼障就是 见思惑。见思惑在界内,破见思惑出三界。所知障是界外见思,三界外的见 思惑,就是所知障。虽然它通界内、界外,界外独存。最后一个人讲!

观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末世众生不了我人众寿四相是无性随缘,他没有会 到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所以纵使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也不能成就, 执相而求,咫尺天涯。「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未证谓 证,就是讲增上慢,有所得故。这跟前面有关系,因为前面不了四相,就会 执着四相,有所得。后面也是以有所得,所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 进者心生嫉」,见胜进者起嫉心,没有起随喜心,假如能够会到四相是 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就会起随喜功德的心。这也是我们修行上要从这里下 功夫的,因为佛就是会起随喜心,譬如结夏圆满七月十五日为什么是佛欢喜 日?因为大家能会到法性,能够成就的话,佛会代替我们欢喜。我们会变成 凡夫,就是我们看到什么事都不欢喜,「见胜进者心生嫉」,所以我们要 改这种习气,要常常起随喜功德。「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未断我爱,因为我相坚固的缘故,所以不能入清净觉 。

师父:慧观也提到四相就是取相,这有道理。不了四相,是取四相──我人众寿相 。「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取如来的心相、行相,取相的缘故不得 成就,不得空义。「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也是取相,小乘不知道 空义,取相,所以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闻说大 乘毕竟空,如刀割心。「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我爱是见分,见分有四种: 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唯识宗说的第七识。「未断我爱」,以第八识的 见分为我相,第八识的相分为法相,相分就是人众生寿者。我们今天因为时 间的关系,现在开始查注疏。

顺便和大家讲,今天我为常住事出去,惠济、慧修和我去,我在这里顺便向 大众僧告假。

顿教比圆教差一点,顿教是会入缘生无性,真谛中道;圆教是不但得真谛中 道,先得真谛中道为根本智,后得俗谛中道为后得智,无性随缘。根本智是 六地以前的菩萨,如果再得后得智,就是七八九十地到等觉菩萨。有些人以 遍计执会六祖的境界,他说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说 的吧?本来没有一点东西嘛!错了!本来无一物,不也是有吗?有「本来无 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无,会入圆教了。本来无一物也无,不是无性随缘起 吗?

彰师:无一物是指无相。

师父:无相就是相,那有无相?要是有无相,龙树说落入无相相。

彰师:无一物是不取相。

师父:不取相是取了无相相。

彰师:能随缘不取相。

师父:不取相,无相也无。 

彰师:无相无不相。

师父:无相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缘起啊!那有无相?没有无相,实相无相无不 相,那才叫实相。如果说真正一切法无相,那还有个无相相啊!

彰师:那就是不取无相。

师父:那就是于真谛中道取遍计执。你既然不取相,怎么会有无相?你说有无相, 一定取了无相相。

彰师:不着的意思。

师父:你还是着啊!你着了毕竟空,着了无相相了。

彰师:无一物就是无性能随缘的意思。

师父:无一物也无,着了无一物,不成了断灭了?无性随缘,怎么会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相呢?无相是说无自性啊!无性能随缘,随缘就是相啊!佛所说法, 相即无相,无相即相,生即无生,无生即生。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不着一边,着一边是断边;再着那边就是常边。你们如果学佛法,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六祖不是这个意思,为破你执有,才说本来无一物。要不然不 是中道义嘛!你们知道这个道理,就真知道如何念佛了。怎么知道念佛呢? 无相就是相,无量寿就是无量光;相就是无相,无量光就是无量寿,这不是 照而寂,寂而照吗?如果你偏于无相,断灭,断边;偏于相,常边。常断二 边,不契中道。禅宗祖师禅,会入真谛中道嘛!

你们被贪瞋痴障住你们的智慧了,你们想,着有相是不是有所得啊?界内见 思。说无相,是不是还是有所得于无相啊?界外见思,所以说这都是所知障 。所知障通界内、界外。希望大家各自努力啊!如果你在此法得到一点点解 ,可以开圆解;如果能够悟到一点点,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那就得果 位了。开圆解的人不了生死,到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可以得果位。

如果我说这个话,你们在座的能有一个、半个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得了。 恐怕大家都是一盆浆糊,糊里胡涂!这无相和空,还有分别,无相空是大乘 义,小乘叫但空,凡夫外道是邪空。但空有过,不得法身,所以出三界。邪 空有过,不离三涂。但空,怎么叫但空?没有功德,他认为一切法确实空了 ,是人我空。他不知道空这个法是出于第八阿赖耶识,所以小乘人只会到第 六意识,不入第八识。邪空是什么?遍计执。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五七下‧一一)「如来解行。离四句。绝 百非。住相而修岂得成就?」这个人说得很正确,离四句绝百非,不得说有 ,不得说无,不得说也有也无,不得说非有非无。如果是取相而修,岂得成 就?「如执醍醐同毒矣」,醍醐是牛奶里头最好的东西了。

「未得于理。未证于智。谓得谓证增上慢人。」法本不可得,他认为有所得 ,法本无证,他认为有证,所以叫增上慢。「若自知不证而言证者。则根本 戒中成妄语罪。」这是大妄语。「夫圣人用心。自他无二。见他胜进法教流 行。念念欢喜。」应该起欢喜心。「必能随顺。验心如此。即证悟不虚矣。 」如果这样,他所证所悟的境界就是真的了。「若自觉已(己)衰他盛则嫉 。已(己)盛他衰则喜。」如果别人比自己强则嫉,自己胜于别人则喜。「 纵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缘。」心之所缘就是心所。「勿错认之谓得谓证 。并由我爱。故成障觉。」这个人讲得很好,讲得很彻底。

(太虚大师全书‧圆觉经略释‧二一八六‧七)「「此再推论不了四相,必 生二谬:一者、窃佛德以为己功。」窃取佛的功德,佛的心行二德,以为己 功。「二者、以少得而起增慢。……」增上慢。「此种人以为经教所载如来 解处,不过如是,今我亦如是修;如来行处不过如是,今我亦如是行,附会 如来之解行,谓是自己之解行境界。不知四相未空,但以分别识心附会言教 。」如来解行是言教,言教就是二谛,不入二谛,执着言教,「终不能成就 清净解行也」。「或有下,即指以少得而起增上慢之人。……由彼众生未断 我爱者。彼指前两种人。」就是窃佛德为己功,以少得而起增慢,这两种人 都是未断我爱。「彼两种人所以有嫉心者,皆因未能断除细相我爱之故。 」这两人都解释得有道理。我们今天到此地,下课!

■第五十五次修学

师父:我们这么修学,逐渐把各位带到另一个层面。如果你不精进,你要落伍,渐 渐要落下来。和赛跑一样,慢慢就落下来了,渐渐地能剩下几个人?不知道 ,希望各自努力!这是你的慧命,你如果放弃它,实在可惜。你努力,跟不 上是一回事,如果甘心放弃,实在可惜!不久大家就可看出来,有的人慢慢 爬上来,有的慢慢落下去,有的慢慢听都听不懂,不要说是修学,他来讲堂 就是打瞌睡,没有别的。希望大家各自精进!你学佛,出家,为的是什么?

(有人跪香!)起来吧!你们再这样拖拖拉拉,我不讲话,叫你跪一个小时 。你们都有表嘛!看时间啊!我都能按时到达,你们不能按时到达?这我就 有点不相信。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 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 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 能入清净觉海。」

师父:今天修学到这里。「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无」当「不要」讲。

大家应该觉悟了,你看经文怎么告诉你。你们要知道,不论你世间学识,只 论见性与否,你们有很多书读得少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读书不够,没有学 问,灰心丧志,这个不论的。如果你能一点通,点点通,天台说一节破,节 节破。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现在的人多令求悟,佛告诉大家「无令」求悟,只 叫它求悟求解的话,「唯益多闻增长我见」,见性之道就是消灭我见。谁讲 ?

秀师:「末世众生希望成道」,就是有所得心,他不从心上下功夫,不晓得心即是 法,法即是心,而心外求法,所以「唯益多闻」,这样只能增长我见。要怎 样求悟呢?「但当精勤降伏烦恼」,从心性上用功来降伏烦恼。「未得令得 」,一切无所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断令断」,断是断有所得心 ,断执着,这样就能「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因为法本不可得,所 有的一切境如幻如梦,不起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就不会起我慢。「彼我 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从自己的心性下功夫,佛说这种人就 能渐次成就,这样就是「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师父:慧秀说「末世众生希望成道」,皆是有所得心,不错!现在的人都是有所得 心求佛道,正是背道而驰。「希望成道」,有所得心,「无令求悟」。现在 的人都是求悟求解,甚而言之,说我开悟了,其实骗人的话,六祖说本来无 一物,不知道你悟的是什么东西。里面有一个「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这是 智德和断德,在究竟果位叫智德,叫未得智德令得。「未断令断」叫断德, 未断的恶法令断。在因地上怎么修呢?未得令得是善法,未断令断是恶法, 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就是智德、断德。谁讲?

闻师:「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事实上就点出来,像师父常开示我们,众 生慧命之所依,是假经教为源本。有一句话,要以什么养慧命?要以法来养 慧命。这个法本来是不可说,虽然遍一切处,不可以言语表示。虽不可言语 表达,以俗谛来表达,用言教来表达,用文字来表达,可是法却非文字,也 非言语,只是用一切文字、言语来诠释这个法而已。我们慧命之所依,就是 假经教为悟入方便。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希望圆满佛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一大圆觉 。「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无令求悟」,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 缘生的,生而无生,无生就是生法。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这个法本来是融 通的,任取一法,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悟的法,一定是 有法。不管你是初初开始学习,还是你已经证到圆觉妙性,事实上都是落入 定法,不能成就佛道。所以「无令求悟」,有一丝一毫的悟,就有能悟、所 悟,有能悟、所悟就乖于一心,乖于无上菩提。所以无令求悟,或「唯益多 闻」,这都是「增长我见」。如果我们以法来养我们的慧命,听见或修习任 何一法,知道能所都是相依而起无性,当下依他起就能会入圆成实。如果一 落有定法执有,就乖于佛道,有任何取证,都是增长我见,不能销归自性, 这是不认识法性的缘故。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刚才师父已经开示我 们是智德、断德。求佛道不外两种,智、断二德,智断二德圆满,就是所谓 佛道。不管智德、断德都不能落有所得心。「但当精勤降伏烦恼」,我们知 道烦恼是虚妄而起的,遍计所执,所以降伏烦恼也是降伏我们众生的遍计所 执性。因为法本无生,无生法中你怎么再起第二重虚妄的烦恼,从遍计所执 惑再生的烦恼是错误的,应该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以始觉合 乎本觉,我们的心就像大圆镜一样,由法性起叫缘起法,这就是始觉,于依 他的法没有遍计所执,当下合于本觉。「未得令得未断令断」,众生不落遍 计所执,就是智德,才能真正如法修行断惑,断惑的缘故就没有苦,所以未 断令断。

「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一切寂灭是讲诸法寂 灭相,就是诸法实相。「对境不生」,对境生是遍计执,不会依他而有,依 他是四谛法,不会四谛就不会第一义谛。所以当我们起烦恼时,就是二谛皆 失。我们如果能对境炼心,就能慢慢销归自性。对境炼心是会到一切法都是 缘起,依他而有,所以就没有能所的分别。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 觉海。」「若于所求」,就是落入定法,不是我们所讲的法,不能养慧命。 「别生憎爱」,生分别心,分别心是取相而有的,取相是众生的迷惑,迷惑 是因为不解第一义谛的缘故,迷惑在事相,「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师父:大家注意,他们讲到那里,你看到那里,要不然你不入,糊里胡涂。「末世 众生希望成道」,道有二种:定道、慧道,定道是断德,慧道是智德,这你 们就了解了。他第一句就讲出来,「无令求悟」,悟是人相。「唯益多闻」 ,取着人相,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人相产生于我相。唯识就讲,我相 是见分,人相是相分。所以才说「但当精勤降伏烦恼」,你慢慢就可以找出 脉络来了。「希望成道」,本来是断德、智德,他相反而求。谁讲?「无令 求悟」以下都是讲四相,我人众寿相。

有些胡涂人总认为多看几本书,就可进入佛道,那是背道而驰的。看经要销 归自性,深入谛理。你如果知道「希望成道」,道有两种:定道、慧道,那 下面就贯通了,要不然你满腔的摸不着边。抓着这一点懂的,下面慢慢就懂 了。谁讲?要讲就讲啊!

甫师:「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师父刚才有开示这个道是定道、 慧道。我们学佛要定慧等持,有慧无定,落入狂慧;有定无慧,落入外道。 这在佛道上相当重要,我们要了生死,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一定要定慧等 持。现在末世众生以有所得心,不知道佛道的真义,他只要求开悟,以有所 得心,只会在解上多下功夫,这样就是狂慧,增长我见,这和生死一点干涉 都没有。如果我相不除,烦恼不灭,等于磨砖要成镜,不可能的事情。

主要我们要降伏烦恼,所谓开悟就是要放下烦恼而已,因为我们自性本来清 净,由于我见才出种种烦恼,所以不能和一切法相应,本来一切法都是一心 能随缘,随缘无性就是一心。如果我们起遍计执,就不能和法相应,因为法 本来就是清净。我们只要精勤不起烦恼,就对了,所以说要「起大勇猛」。 我们知道我们有烦恼,问题是没有勇猛心让烦恼不起来,所以师父开示要起 观照。这观照就是不起烦恼,所以主要是不起烦恼就对了,不是有所取有所 得。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如果我们心清净,就能起一切的功德,一切的烦恼 都不会生,所以说「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一切人我是非都不会生起,本来一切的人我是非就是我们的烦恼心所起的 。若能这样下功夫,才能「渐次成就」,这是修佛道踏实用功的地方。「求 善知识不堕邪见」,真正降伏我慢,这样才是无我的心,才能获得善知识的 护念,不会堕入邪见、狂慧。「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如果我们对佛道有所 得,起憎爱心,当然不能入清净觉海,因为清净觉海没有所求的心。

师父:大家对「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还没有很了解,我举例子。虚空,你怎么得 的虚空?如果你求虚空,这个人是大傻瓜啊!虚空,怎么得的虚空啊?把浮 云扫尽,就是虚空。所以古德讲过,扫尽浮云月自明。断尽烦恼,佛性圆现 。

「起大勇猛」,什么是大勇猛?观照,使你的心始终一片清净,那才叫观照 ,并不是叫你观佛像、观莲华、观佛放光啊!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 保持你的心清净,非要大勇猛,办不到!什么原因?因为众生的心起灭无常 ,好象猕猴一般,它最难降伏了。所以降伏它,要起大精勤。谁讲?

庶师:这一段是佛答净诸业障菩萨的总结,我想这里是佛为末世众生所开出的修持 方法。「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众生希望成道,却不知道反观内心 ,「无令求悟」,不知道万法繁兴,同归一大缘起;缘起无性,当体即空。 因为不知道这谛理,所以不知道从心性下功夫。「唯益多闻」,增长多闻就 是增长我见,我见炽盛,就扰乱我们的清净心。所以「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 大勇猛」,这是一个方法,还有「求善知识不堕邪见」,也是一个重要处。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在佛遗教经有提到,制心一处,无所不办。所以我 们真正有心要出离三界,就是师父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佛法 门来讲,就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把功夫打成一片。这样起大 勇猛心,才能「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 一切寂灭。」这些种种的习气才能断除,这样「佛说是人渐次成就」。

虽然我们有大勇猛的心,还是要求善知识的领导。

师父:不要闭着眼,他讲到那,你看到那,要不然你不入。 

庶师:有善知识的领导,我们才不会堕入邪见,尤其我们末法时期,如果没有善知 识,未得你认为你得,未断你认为你已断,这种种邪见就会产生。「若于所 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总说就是我相不除,以有所求的心来修行 ,种种的憎爱还是会产生,憎爱不除不能入清净觉,自性清净心没有办法显 现。

师父:这个「求善知识」,大家注意到,经文上交代不清楚,这是翻译经的人简略 。「求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什么是恶知识?教人开悟的是恶知识,教 人断烦恼的是善知识,教人离四相的是善知识,所以求这种善知识,才不堕 邪见。讲吧!

策师:「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末世众生虽然希望求佛道,不见法性的缘 故,求开悟。法性本来无性,无性的法不可得,而且没有开悟不开悟,有佛 无佛性相常住,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如标月指。「唯益多闻」,取相 的缘故,就与法性相违背,增长我见,增长分别心,这种分别心就是从我见 出的。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师父常跟我们讲,一念不生就是大精进, 所谓一念不生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烦恼。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是要 降伏烦恼,因为一切烦恼都是从妄想生的。「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顺 法性的,令顺法性,什么叫顺法性?因为法性里面没有贪瞋痴慢,也没有谄 曲嫉,没有一切邪法。「未断令断」,一切逆法性的法,贪瞋痴慢疑谄曲 嫉,这些都是逆法性的法,令这些法不生,就是顺法性。众生为什么成众 生?就是见境生心,我们平常的时候没有起贪瞋痴,见境的时候就起贪瞋痴 。所以顺法性的,能对境不生,不生贪瞋痴慢疑谄曲嫉这些恶法。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实相无相,一切法本来无相,所以彼我恩爱都是因 缘,不可得,都是寂灭相。能够做到这点,就是顺法性,这种顺法性的人,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所谓善知识就是没有贪瞋痴慢疑心 谄曲嫉,就是善知识,没有有所得心,「不堕邪见」,不堕贪瞋痴慢疑。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若于所求,求成就,求无上菩提。若于无上菩提有 所求,「别生憎爱」,因为无上菩提本来离开憎爱二心,如果有憎爱二心, 就产生一切恶法。一切恶法生,就不能与清净觉海相应。

师父:大家注意看经文。这个「贪瞋爱慢谄曲嫉」和下面的「彼我恩爱」,好象 都是我人众寿相吧?你看出来了吧?有我人众寿相,自然有贪瞋爱慢谄曲嫉 ,彼我恩爱,对不对?要深入经文啊!你仔细再深入,「贪瞋爱慢谄曲嫉 对境不生」,这明明说出什么?带质境啊!「彼我恩爱一切寂灭」,这不 是独影境吗?和你们讲过再三,不细心深入经文,还是迷在文字相上。所以 修学经法要如饥如渴,一点也不敢放松,那才能入。谁讲?

观师:「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末世众生希 望成就佛道,师父有提到,就是定道、慧道,和后面的「未得令得未断令断 」有相关。要成就定道、慧道,无令求悟,不可只要求悟,因为求悟是有能 有所,都是有所得心。如果只是一味地求悟,会「唯益多闻增长我见」,多 闻假如不取相,很好!多闻取相,就是障碍,就是增长我见,增长我见就不 成佛道。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这个烦恼其实就是我人众寿相,最根本的 是我相,我相坚固,所以我们要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因为一 切的恶都是从我生的,一切的善都是从无我而生,所以要放下我,就能众善 奉行。「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我们就不会对境起心动念。「彼我 恩爱一切寂灭」,放下我相,彼我恩爱就一切寂灭,独影境就不会取相。「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假如起大勇猛修行,就能得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 见」,善知识给我们很大的恩惠,使我们不堕邪见。善知识是无我,最大的 善知识就是佛。「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假如有我相,有我的心而求,就会 起憎爱,不能入清净觉海。 

师父:「佛说是人渐次成就」,这种修法是渐根人,不是顿根人。顿根人是一悟一 切悟,一解一切解,一证一切证,那是圆教顿根人,圆顿大乘人。这是渐次 成就,渐根人。渐根人是那些人呢?始教、终教,叫渐根人。顿教以上,顿 教、圆教那是顿根人了。「若于所求别生憎爱」,这是总说,别生憎爱就是 生我人众寿四相。现在开始查注疏。

我把这首偈念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剎 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我们这一章修学完毕,现在查注疏。他们讲啊!有高有低你们听不出来,感 觉讲的都差不多,是不是?都说话嘛!在我听,层面不同,有的层面高,有 的层面低。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如虫食木,无心讲出来,可是讲对了,无心 !那个没有用,慢慢修学,就深入你的佛性了。智者大师讲,好比虫子吃木 头一样,也吃出字来了,可是它无心啊!

这个法,你们要是入了以后有好处,有大好处,有什么好处?冥冥中蒙佛菩 萨加被,不知不觉。你入了以后就知道了,有人没有人?没有人,可是就有 力量加被你。云何不求?大愚痴!你们真能久久蒙佛加被,可能你慢慢就脱 凡夫皮了。

大家应该起大警觉心啊!如果你不蒙佛加被的话,唉呀!人身一失万劫不复 ,像凭我们这种材料,能往生啊?佛不垂手接引,怎么能往生啊?一身罪业 !

这样久久修学,大家慢慢可以和古德同堂。你们要是真有进步的人,你也可 以看出注疏家层面不同。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三一上‧八)「此深诫防过也」,防过就 是防求悟、求解。「谓上执病为法之人」,就是以上所说我人众寿相之人, 执病为法。所以智者大师说,以病为药,增病而不医病。现在的人都是以病 为药,病有两种:我执、法执。「所以四相未除者。秪是将心待悟一事。为 病根耳。」为什么求悟是病啊?大家知不知道?心外无法,你听说了吧?一 心生万法,心外无法,难道说心外有悟吗?你将心求理求悟,那不是头上安 头吗?那么说起来,怎么修行呢?明心啊!不求悟,明心啊!心就是悟,悟 就是心啊!将心求悟,不等于将心求心,将悟求悟吗?那是法无分别,大德 自生分别。「苟有待悟之心。则必广求经教。」只在断烦恼、明性,大家听 说明心见性了吧?如果有一个待悟之心,等待觉悟,则必广求经教,从经教 文字相求。

「执相似语」,那都是文字相啊!这「语」是语义啊!佛所说的,有两种语 义,真实语义、方便语义。什么叫语义呢?你们不知道吧?天很热,热是语 义,这热不是我口的音声,如果我口出音声是热,先热我嘴巴,热我舌头, 热我牙齿。也不是黑板写的热,如果它就是那个热的话,那先热粉笔,先热 黑板。它不热,所以这是语义,在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以外。佛有两种 语,真实语、方便语。

「回为已(己)解故」,以为自己解了。「此但只增益多闻。增长我见。非 真修也。末法志道之士。」志道,求道之士,「可不惧哉」?这个人讲得很 好!末法修道,专求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了,所以你们动不动就讲心路 历程、心态,那完全是心缘相,它不是法啊!你心想火,火不会烧你的心啊 !

「此劝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将心待悟。亦不必广求多闻。只当降伏烦恼 。为第一行。」这是佛所教嘛!这个人讲得很对。「亦不可得少为足」,前 面讲凡夫,不必广求多闻;这是讲二乘,小乘得少为足,不究竟。「其未得 涅盘必志得之」,涅盘本不可得,他还想得涅盘。「其于未断烦恼决欲断之 。但历境验心。若贪瞋爱慢一切烦恼对境果然不生否。」这是对境考验自己 ,是不是对境不起这些烦恼?「至若彼我恩爱果然一切寂灭否。如此自验其 心」,以这个讲,我们恳切一点讲,是带质境、独影境验心,自己考验自己 。「即如古德云。学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境界上透得过。便是悟 处。」这个法讲得好啊!

透不过就是生死,佛说过了嘛!佛在大法鼓经说过,众生有「有」,则有苦 乐,无「有」则是涅盘,众生皆落有法嘛!「故佛说此人渐次可以成就。虽 然如是。更要求善知识。决择邪正分明。」所以修禅的人如果悟到这个境界 ,对不对,自己也不知道,求善知识决择,说我悟出这个法来,善知识认可 ,那才对。「亦不堕于邪见。如此修行。方有少分相应耳。」这样才少分相 应,不是顿得究竟果位,「学者可不勉哉」?

「此重勉真修。诫令离过也。谓必如上所说。乃是真修。若舍此外。别起欣 厌取舍憎爱之心。」根据经文上直接讲出来。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下‧六八上‧一二)「此诫以心待悟也」,心本 是悟嘛!心外无法,你那不是心外求法了吗?不对。有人说,六祖说本来无 一物,何处惹尘埃?对的!不可有物。他错了,本来无一物,有没有本来无 一物啊?本来无一物也无一物,那才究竟啊!「凡言悟者。初无实法心路绝 处强名悟耳。」心言是心思、言议,不思议叫路绝。入不思议法,强名叫悟 。「若将心求悟则愈盛于迷」,将心求悟?头上安头嘛!「故诫云无令」, 不可使众生这样求悟,那是害众生嘛!「又缘以心求悟遂于经论言句上解会 」,解会不是实在东西,所以六祖骂神会,不过是个知解之徒,就是这个道 理。神会大师境界也很高,六祖大师说他是知解之徒,没有实在的实学嘛! 「故云唯益多闻」,多闻取相的话,是智障啊!多闻不取相是智母,大家记 住!「殊不知解会分明底正是我人情识」,「分明」就是的的确确的意思。 「故云增长我见。……」

「但当之言与上无令相应」,上面有「无令求悟」,这一正一反,不要叫他 求悟,但当断烦恼,它是相对的。「得未得者决彻大法断未断者直截知见」 ,得未得就是未得令得。这个未得不是有所得,未得令得是圆满未得,究竟 处──得无所得,无所得为得。「决彻大法」,大法是佛法,彻底觉悟大法 。「断未断者直截知见」,断未断者就是未断令断,烦恼没有断的,令断。 断尽烦恼,直接就是正知见。「贪瞋等者对境忘情也」,大家知道,如果以 唯识论的话,忘情有两种,带质境、独影境,前五识同时起的是带质境,第 六意识独起叫独影境。「如此操履岂可便认为道」,操履就是如此修行。贪 瞋等对境一起的话,那怎么就认为是佛道了?「如来方与其进故云渐次成就 。……」「求善知识者商人入海须假导师。学者修行必资善友。」这是举譬 喻说。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反显不生憎爱则入觉也」,如果不生憎爱,就是 如来大圆觉海。如果生憎爱,就不入清净觉。若于所求以下,反显如果不生 憎爱,就是如来大圆觉海。我们今天到此地!

我很恳切告诉大家,佛菩萨就在我们左右,我们心所念,身所行,他都知道 ,很可怕!你们不假修行,不会感觉到,很可怜!我告诉大家,如果你修正 法,心行皆正,佛菩萨会护念你,在不知不觉中护念你。要不然的话,你可 想而知,阎罗王也会护念你。不蒙弥陀接引,怎么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