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hhh9898;网友根据录像整理
第一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我们要来教新的课程,讲题是《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顿悟,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悟到我们清净的本性。若是悟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你就入道了。这个道,道一定要有本性的功夫。简单来说,修行不能以意识心修行,修行一定要用本性修行。虽然师父一直鼓励每一个人要认真念佛,而我们若是能以清净心、本性去念佛,那么一刹那之间,就能完成我们的佛道,一刹那之间,就能完成我们往生净土的资粮。【要门】就是很简单、最重要的,文字很少,很简单,不会啰嗦。入道要门论,【论】就是问答,问答叫做论,一问一答叫做论。卷上。
【慧海禅师著。稽首和南。】
稽,这个不是念ㄐ一,这个念稽(ㄑ一ˇ),跟旗山的旗的音是一样的。稽首和南,和南就是合掌。也就是说顶礼起身之后又合掌,表示很恭敬的意思。我们在看布袋戏的时候,遇到先觉的时候,就会说:稽首、稽首。然后他就会回答你:顿首、顿首。
【十方诸佛。】
因为诸佛有无量无边,所以称为十方。十方诸佛
【诸大菩萨众。】
现在就是要先迎请了。
【弟子今作此论。】
现在我要来作这部《顿悟入道要门论》,作这本论,
【恐不会圣心。】
【不会】就是不能合,符合,就是说我作这部论,恐怕我所说的道理,不能契合圣人的心,不合,不会就是不合,与圣人的心合不起来,不契合,不会圣心。假使说我作这部论,恐怕不合圣人的心。那么
【愿赐忏悔。】
我愿求忏悔。假使我作的这部论,不契合圣人的心,那么我愿意忏悔,让我有机会。【赐】就是慈悲给与机会。愿慈悲赐给我有忏悔的机会。
【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
若是有契合,若是能够契合圣人的心讲出来的道理。圣人讲出来的道理称为圣理。那么全都回施,回向布施称为回施,表示不自私的意思。所做的功德都不自私,回施一切有情,回向布施给一切有情。有情就是指我们众生。简单来说,祖师作这部论,不是为了名、为了利,也不是为了自私,全是为了什么呢?全是为了一切众生,一切有情就是指一切从生。简单来说,祖师大德没有一个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当不起高僧大德,不够资格当高僧大德。悲天悯人,牺牲自我,才够资格做诸佛菩萨、高僧大德。
【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希望一切众生,将来,来世就是将来,都能够成佛作祖。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应该修什么法,才能让我们很快就解脱呢?
【答:唯有顿悟一门。】
只有顿悟一门
【即得解脱。】
修学佛法,你若是会修顿悟一门,在刹那之间与佛性相应,当下你就解脱。
【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
刹那间你就能够去除妄想。
【悟者。悟无所得。】
这句要划红线起来。【顿悟】的意思,要划红线。这句太好了。顿、悟,也就是说你在刹那之间,你就能够去除妄想。悟,悟无所得。无所得的意思就是他并没有得到什么法,无有法可得,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求法者无法可求。简单来说,究竟涅槃无所得。悟到无所得就是一法不立,一法不立就是赤裸裸,一丝不挂,一丝不挂就是一尘不染。其实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都是佛教的名词,只是后人都用来形容为不雅观的意思。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
注意听哦。根本是对枝末讲的。意思是说,凡夫不会修行,都修到枝末上。根本的意思就是说,这样才能彻底的成佛作祖。而我们在修行都是修什么呢?修这个枝末,枝枝末末的,不能成佛。譬如说我们布施,我们就会想要得到别人的回馈。虽然是修善,但是这个不能成佛。或是说念佛,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又执着,就是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修,他虽然有在修行,但是从枝末下手。所谓【根本】是藉着树木,以树木来比喻,树木若是有根,你找到树的根,你就找到一切了。树木若是无根,那么这棵树根本就不能活。修行若是从根本修佛性在刹那之间就能开发出来。第四页。
【云何从根本修?什么是由根本修呢?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
我们怎么知道心是我们的根本呢?修行就是在修心,禅宗说:即心即佛。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
来,划起来,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我们的心若是起心动念出来,那么种种的法就一直产生。心生,有分成微细的生以及粗重的生。微细,譬如说我们的微细无明,由微细无明产生的念头,我们无法觉察,那就要菩萨的境界才能觉察。譬如说我们晚上睡觉时的意识,凡夫是绝对不能了解的,迷迷糊糊的,那么妄想一直出来,我们是无法觉察的,这是微细的东西。那么粗糙的话呢,譬如说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接触外境,你起心动念,你就会增加一层的执着,因为执着,你就会建立一切法。诸佛、诸大菩萨都无有法可立,为什么会立一切法?因为你有执着,不是透过清净心,所以你就法法对立。简单来说,你这个心若是往好的一面想,天底下完全没有什么事,天下本无事。可是你这个心要是往坏的方面想,那么事情就多了。所以心生即种种法生,就是说我们的念头若是加上一层的执着,这个天地万物好像变成很真实性的东西,错认真实性的东西就是因为妄想、因为执着,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那么心灭则种种法灭。如果没有了这些妄想呢?那么就没有种种的法。所以这个法就是建立在执着。所以我们若是达到佛性开发时,我们就了解无有法可生,亦无有法可灭,本自不生,今亦不灭。所以心灭即种种法灭。13:14简单来说,心生与心灭,都是凡夫对立性的形容,在佛性来说,生当下就是无生,灭也无所去。因为本来就没有生灭这种东西。所以
【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这个要划起来。《维摩诘经》说,你若是想往生净土,当净其心。所以我跟诸位讲过许多开示,重复的讲过许多法,跟诸位讲得很清楚。我们现在在生活当中,你要常常这样想:我这个时候若是继续执着,我想往生清净国土就没有希望。因为欲生清净的国土,必须心先清净,而想要心清净,必须先学无所着。譬如说我们遇到任何事情,我们不能忍辱,那么我们临命终时,这些冤亲、鬼神、债主都来,因为你不能忍辱,你临命终时,你会起心动念啊,他现出的境界,无论是要令你生气,或是要迷惑你的,你会控制不住,因为平时忍辱的功夫不够,所以一刹那之间,他就继续去转世了。所以你现在就要这样想:我现在若是控制不住这个念头,我会继续六道轮回,这是很可怕的事。所以宁可欢喜心、忍辱心,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你想做圣人,要先学忍辱,要先学放下。因为我们想进入清净的国土,一定要把自己升华到无相。你要进入清净的国土,要先进入到无相,样样都好,要做到这样,达到空性的境界。而拜神道教的人就没有办法。拜神道教的人,他没有空性的观念,拜神道教的人,他绝对无法完成佛道。以为我度一个人就有多少功德,拉两个人进来,就有多少功德,我缴多少钱,我就能当经理,地狱有除名,天堂有挂名。在我们佛教所说的,这也是对立性、执着的东西。心若是清净,你自自然然就进入清净的国土。就像分班依能力一样,像能力分班一样,这个学生的能力不到这个程度,你自然就不能进入A班,而他若是有能力,你不让他进入A班,也不可能,因为老师很欣赏他。这个资料档案一输进去,只要一瞬间,答案就全出来了,各种水准、阶段,答案就全出来了。各阶层的思想不一样,只要一下子,电脑就处理得清清楚楚了。从我们人一直到佛界,有无量层次众生的境界。唯有一种境界能够完成佛道,能够直接进入佛的境界,就是要无相,无相、无所求,无一法可得,一切法不受。你想进入最高的境界,你不能修无相法的话,那就免谈了。动念即乖,更别说想成佛了。17:47你做一些善事,顶多能上天堂看仙女跳舞而已,像是贵妃醉酒,拿着一支像是卖碗稞的很长的东西,就像仙女一样。我小时候去看电影,看了一部【七仙女】。我上次有跟你们说过,看过之后就很羡慕天堂,因为天上都是美女,那时候也还不懂佛法,现在就算玉皇大帝来向我顶礼:慧律法师,我请你去天堂。黄金铺地要接我去天堂。对不起,那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情愿跪在佛陀面前求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哦,我的要求也不算太多,我就是只求往生。佛陀说:你功行不足,你度的众生太少了,赐你下品下生。也好啦、也好啦,这样就很好了。只要能够往生就好了,不然还想怎么样。我可能是不只这一品啦,真是这样的话,能交代得过去吗?下品下生是五逆十恶罪之人往生的,我又没有造这么严重的罪业,吓死人了。所以说我们人一定要肯定这个观念。因此我们要完成佛道并不是很困难,若是到了天堂想再往生,那就难了。到了天堂说想要修行,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不用说天堂的环境,就说现在的青少年,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只是用几块木板钉成KTV、MTV,就让人流连忘返了,光是一个卡拉OK就迷死了多少年轻人,光是一个舞厅、咖啡厅,就害了多少年轻人死在这个三叉路口上面,他又怎么会想到说:我要修行上天堂呢?不用说天堂那种环境,来说我们现在的人,能够自拔的就没有几个了。像那些赌博的人,你沉迷下去这个赌博,有几个能脱身的?那还不算严重,沉迷在感情上的东西,有几个人能脱离出来?不要说是仙女,仙女是不用排泄的,因为她没有人一般的身体,她有色身,仙女的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是一钱的二百分之一,只有一点点、一点点,只有几铢、几铢,可说是完全没有重量的,以光影现为主啊。那么你想想看天人的美到什么程度,仙女是不会长痘子的,笑死人了,她没有身体,那还会长什么痘子呢?有一次佛陀在讲经,有一个天人来到会场,那些在家人很惊叹,那些证阿罗汉果的比丘都晓得,可是那些没有证果的人,大家就一直盯着她看:哇,这个人怎么这么漂亮,这个天人怎么会这么漂亮?佛陀告诉大家:这是天上已经快往生的老女人,老查某(台语)。也就是说天上已经快往生的老女人,她的美还胜过我们凡间女人几百倍,那么你想想看,这怎么可能受得了?我们在娑婆世间,长满痘子的女人,男人就为之神魂颠倒了,大大小小的痘子布满脸上,长相差强人意的,男人就意乱情迷了,哪还需要讲到天人?到天上是必死无疑的,有哪一个能够修行?那是绝对没办法的。所以一定不能求生天堂,求生天堂还是继续六道轮回,所以要修无相法。修无相法要怎么修呢?你若是功夫到家,当然就来去自如,任运自在。但是功夫不够的话,你就要观照,你看到美女,你内心就想:我这一念一动,继续喜欢她、执着她,就是六道生死,脱离不了,继续六道轮回。看到事情放不下,你自己就想:你就是六道生死的众生,你就无法完成佛道,你现在不能忍辱,那你临命终时冤亲债主现前,你更不能忍辱。他会打你、揍你,会引诱你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这样想:碰到什么事情,我现在不忍辱,临命终怎么办呢?临命终时,刹那间浮现一个念头,嗔恨心一起来,堕三途。所以对现在的念头要好好的控制。下面,所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就是说我们能够控制念头,安住在固定的地方,你什么事情就好办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精神集中。你只要精神集中,愿力强,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所以说,制心一处。你将这个心收摄回来,好好的安住在固定的地方,安住于佛道,无事不办。愿力,有愿必成。
【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这句话太好了!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就是觉悟的人、解脱的人。求心,为什么呢?一切起心动念都由我们的心起,他不必求佛陀。而我们现在是一直求佛:佛陀啊,你要保佑我啊。可是他自己不肯保佑自己。怎么说呢?老是跟左邻右舍吵架,他自己不肯保佑他自己。我们现在一直想求佛陀保佑,但是我们的修养很差啊,走到哪里总是得罪别人,到哪里都有仇人。他也一样在拜佛,但是他不了解:我的心就是佛,我应该反求我自己,我做人的修养要做好,我应该跟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我对人讲话要客气一些,要更有礼貌。这个心若是降伏,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很平凡,这个心就渐渐接近悟,那么这悟,你若是有这种修养,诚于中,形于外,你内心若是虔诚,有慈悲、有智慧,你表现于外在的,就是非常有修养,解脱自在的人。所以你应该求你的心,不求佛。否则我们整天都在拜佛也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啊,为什么?你不肯反求你自己啊。在台北,有一个女众,是个女众哦,她对神佛也分不清楚,但是你若叫她造桥铺路,绝对没有第二句话,神明叫她出多少,她就一定出多少。太子爷下降指示:你要买一张供桌。她马上就把钱拿出来了,但是对父母亲很不孝顺,很不孝。她母亲对她是又气又恨,钱完全由她一手控制,绝对不会给先生多余的钱,先生要跟她拿钱,不必须三百、五百元分次的拿,把钱控制住,控制得死死的。她所到之处,人家都不欢迎,可是她拜神拜得很虔诚,也拜观世音。只知道一直拜、一直拜,可是跟别人都合不来。求心,圣人所求的跟凡夫就不同。愚痴人就不一样了,只求佛不求心,他不知道他的心就是佛,他一直求佛陀保佑他,可是他自己不肯保佑他自己。你既要杀人,也要放火、掳人勒索、抢劫、强暴、欺骗别人,你想想看,像这样子,你求佛陀能够解决事情吗?不求心,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意思。简单来说,圣人求自己不求佛,愚痴人求佛,不求自己的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慧的人,都会注意调伏他这个心,整天都在注意他的起心动念:我这种念头对不对?我有没有伤害到众生?圣人调心,不调他的身。不调身不是说不注重他的身体,其实身体是身安而后道隆,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他的意思就是说,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一天到晚就是练气功,把这个身体调理得红光满面,但是他的心没有调伏,妄想一大堆。所以说智人调心不调身,而愚痴的人是调这个身体不调这个心。这个世间人也是这样,身子弱就开始吃补药,就开始注意身体。身体健康当然是很好,但是不调心。其实也不能说世人只会调身不调心,我们现今的人,若是没有遇到佛法,全世界的人,根本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知道何谓调心。举一个例子来说,你想想看,我们人今天要是没有遇到佛法,他除了唱歌,除了跳舞、吃饭,除了看电视节目,不然就是去一些乐园玩,悟智乐园、亚哥花园、【十族】文化村,就只能四处去走走逛逛,不然你看他还能做什么?他这个身体若是没有到处去逛逛,他会很痛苦,逛久了之后回家又很累,心情依旧不好,会烦闷,情绪是会感染的,就要浪费卫生纸擦眼泪,不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叫他调心,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调伏,所以他就去看一些闹剧,猪哥亮秀啦,不然就是看阳帆男扮女装,或者是看黄牛,都是男扮女装,那真是丑得很彻底。就是看一些表演,不然就不晓得要做什么。看久了之后又觉得很疲乏。所以他们的心就是寄望在这个欲望当中,凡夫的心就是寄望在欲望当中,像我小时候一样。小时候就是到处去看新鲜事,我姊夫有一次要去台北的丽声歌厅,要带我一起去,我就好高兴,因为小孩子爱玩嘛,听到要去就很高兴,可以去歌厅了,可以去歌厅了!我就跟着大人来到歌厅,一张票也不晓得要几十元,那时候一张票不晓得是六十元还是多少,二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不晓得几岁,好像才读小学几年级。我就跟去了,跟着大人到歌厅。到了那里,挤满了好多好多客人,我又很矮,根本看不到我,也不知道方向,然后就跟进去了,进去之后一片黑漆漆的,31:41只看到前方有一座舞台。入座后,椅子后面有一个杯架,还放着一杯茶,比较有钱的人,就坐在楼下前排,比较没有钱的人,像我们这些比较穷的人,只能买后座的票,就坐在后面。那时一张票不知道是几十元。小孩子很好奇,我就开始看了:嗯?那有什么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看到一个个歌星一直上台唱歌嘛,就是谢雷、张琪,不然就是康弘的表演,其他还有眯眯眼阿兰丽,就是唱一些歌曲,就是这样子而已,或者是变一些魔术,变来变去的,都是差不多的节目。看完之后还要一路挤出来,好不容易挤出来之后,突然又觉得肚子饿了,一群人就商量好,相邀去圆环,做什么呢?吃火锅啊,然后再去吃蚵仔煎,结果吃得太饱,拉肚子了。这一天就结束了,内心就开始又感觉到很空虚,很空虚。所以我还是个十岁的孩子时,我就一直在想: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难道这样就是人生吗?难道这个叫做人生吗?一直吃,一直看电影,一直跳舞,有一天也会面临死亡啊,可是一直找不到答案。所以愚人也没有办法说,不得不称呼他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遇到佛法,他没有办法觉悟啊,没有碰到佛法,也一定是跟师父师父一样,不外乎是看看电影,过年的时候就去赌博,不然就是交女朋友,或是拼命读书、或是一直做事业,然后事业愈大业就愈大。就只能这样,然后一直到死。而我何期幸运听到佛法。所以这个调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他只有把这个身体练得很强壮。讲到锻练身体,你们这些女众,千万不要让你的女儿去练健美,那真是不能看,我对这个实在是很讨厌。女人的线条本来是很好看的,她就故意去把肌肉练得硬梆梆的,那真的是……到底是哪一点漂亮?女众有她天生自然的美感,这样不是比较好看吗?偏偏要去把肌肉练得硬梆梆的,伸出一条腿展现肌肉时,我的天啊!这到底是哪一点漂亮?不晓得女人为什么要练健美,要是说男人练健美,那稍微能入眼。而在日本是学相扑,穿着一条吊带裤带,那天我看到报纸上报导,有一个相扑选手这么胖,娶了一个瘦巴巴的妻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日本这一则消息。喔~那要是夜里睡觉时转个身,不小心被他压到了,明天就要马上急救了,明天就要助念了:阿弥陀佛……睡觉翻个身就被他压死了。不晓得为什么要嫁给那么胖的人?那些选手是怎么练的呢?听说一天要吃一大锅饭。我看差不多要用讲堂五十人份的锅子煮一大锅。所以我说我们人若是没有听到佛法,他就会想东想西的,念头就一直转个不停。所以今天不论我们有多贫穷,不论我们的家境有多差,我们今天冷静的来听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一切都很知足,我不缺乏什么。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
我们的罪从哪里来的呢?从起心动念。你今天会杀人、放火,会掳人勒索、会强暴女众、会欺诈、拐骗别人,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你的心先想到这方面的事。我要去欺诈别人,我就是已经先存有这种欺骗人的心,那么才会产生欺诈的行为。所以罪也是由我们的心来的。还从心灭。我们要修行,知道你的罪由心来,你若是无相,妄想顿除,就没有妄想了。
【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所以知道善与恶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产生。
【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
若是不了解这种道理,这样就【虚费功劳】。功劳的意思就是吃苦啦。就是虚费,枉费你在吃苦。这个功劳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功劳,这个功劳就是说你很用功,结果白费,也就是白费修行了。若不达此理就是说,你若是不了解心是解脱的根本。因为你想求解脱,要先了解根本,你若是不了解这个心就是我们的根本,那么你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管你如何用功都是浪费,虚费功劳。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你执着外相。欲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可能,无有是处就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禅门经云:】
下面划起来。
【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这一段要划起来。太好了!这个写得实在太好了!就是说你想修行,对外相求,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外相求?执着于外,名外相求。执着于这个相,他不了解唯心所造,他执着于外在的,希望别人对他好啊,希望我有钱啊,希望我有名,希望别人给我快乐啊,希望释迦牟尼佛给我开示啊。他不懂得自己回光返照,你就是佛啊,你当下就是佛,你有无量的智慧,你为什么不会运用?你不是穷人,你是一个富有的人。我们学佛的人,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佛,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无量智慧的仓库,要将它打开,运用它。每一个人都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你若是于外相求,求就是执着,你若是执着外相,虽然经过累生累劫,那么终不能成,你就不可能成道。哪一种情形叫做外相求呢?注意,有得失的观念、有善恶的观念,注意听,外相求就是二元强烈对立存在,永远牢不可破,叫做外相求。就是说有得失的观念,强烈的善恶观念,强烈的大小,强烈的贫富观念。强烈的二元,执着于强烈的二元观念,不能完成融通理事,不能理事圆融,这叫做外相求。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失去的时候就一直伤心,得到的时候就一直欢喜;那个人比较大,这个人比较小;那个是总统,这个是乞丐。这样就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佛。于内觉观,你在你的念头中,一觉悟,一观察,如一念顷,刹那之间,你马上证得菩提,刹那之间,你马上证悟到我们的本性。底下,第五页第四行下面。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就是说以什么法来修呢?
【答:惟坐禅。】
尤其要注意的,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这个坐跟我们的坐是完全不一样,我们一般所说的是身体的坐,这里的坐禅是内心坚固,没有不定。就是说内心永远在这个真如里面,叫做坐。坐见本性叫做坐。跟我们所说的行住【坐】卧不一样。41:56所以在这里的坐禅,你若是解释说:我有坐在那边参禅。完全错误。坐的意思就是内心有所悟,悟而如如不动,这个叫做真坐,无相叫做真坐,这个要注意。答:惟坐禅。
【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
【要即禅定。】里面的【要】:最重要的就是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
也就是吵杂啦。
【坏其善根。】
坏其本性的这个善根,妄想太多,善根影现不出来。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什么是禅?什么是定?把笔拿起来,要划。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这个跟一般所说的禅定,正好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一般所说的禅定,就是我去打坐,修数息观啊,修不净观啊,慢慢的去除妄想,但是他不是这样说。妄想、妄念不生,这就是叫做禅。坐见本性,这叫做定。所谓坐见本性,不是端坐着见到本性,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坐见本性的意思,也就是悟到本性的意思。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是由身相来解释心的定,由外相坐着不动。这个就是由坐的身相,去形容内心的就是不动的那种情形,而又见到了本性。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是你无妄想的那一念心。
【定者。对境无心。】
面对境界要如何呢?
【八风不动。】
八风的【风】字是一种比喻,会影响你内心里面的定的,统统叫做风。风若是吹来,水就会波动。我们无明的风,境界的风若是吹来,我们的心就会动摇。这个世间的人,没有几个能够冲破这几关。
【八风者。】
是哪八项呢?
【利。】
利就是我们很有钱的时候,或是碰到金钱上的诱惑,那么我们就很难冲破这些东西。事实上也是这样,金钱是世间大众都喜爱的。
【衰。】
这个衰是属于坏的一方面。衰就是对利来说的反面,对利来讲它是反面。像是说没有钱啦。这衰,凡是不好的统统叫做衰,这个衰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来形容。譬如说我们很穷,或是生了很重的病,或是说我们没有地位,我们是人家的婢女,或是说我们很下贱,或是说五官不正。这个都可以称做衰,不好的统统叫做衰。我们人若是无法突破衰的一种自卑,我们就会有严重的自卑感。
【毁。】
就是诽谤。释迦牟尼佛说:当你话讲多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话说少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沉默寡言的时候,人家也要诽谤。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不被诽谤的人。也就是说,被诽谤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因为他有优点,人家才会诽谤他。若是一个住在龙发堂的人,人家也不会去诽谤他是神经病或是什么,他已经得精神病了,要怎么诽谤?要被人诽谤,也要具有相当的条件,差不多是政治人物啦、出名的人啦,而这个世间人、报章杂志,就是对名人很有兴趣,对这些名人很有兴趣。讲到出名,出名到一个程度就是很麻烦。像我那一天去埔里。那天,我们五点半就众这里出发,去过妙莲法师那里,一开始先去参访常禅法师。常禅法师也是非常自在。他正在闭关,还是跟我们拍照,拿糖果请我们吃,送纪念品。常禅法师本来就是非常慈悲。然后去到妙莲法师那里,他大慈大悲,用丛林的规矩,用丛林的规矩迎接法师,用丛林的规矩。常住的人全部集合,向法师顶礼。我是很惭愧,很惭愧,很不敢当。妙莲长老是一位高僧大德,我看他应该有六、七十岁了。妙莲长老非常慈悲,很疼惜后辈之人。常住的人就请我去见长老,我就先去向他顶礼。去的时候常住全部集合,我吓了一大跳,全部集合,所有常住的人都集合起来,然后大众就向我顶礼。实在很不敢当,承受不起,很惭愧。那时候又正是中午很想睡觉,也没有睡觉。他就一直的赞叹。他说:我希望我们山上的人,能够出现一个虚云老和尚、出现一个印光大师。我现在又想到了。我希望我们这里还能够出一个慧律法师。49:06真是惭愧,承蒙长老这样慈悲这么鼓励我、提携我,我们感觉到很温暖,深深感到长老真的很疼惜我们,我们若是不努力,我们对不起长老,这样才对。不是像那个美国老大,一直批评、一直攻击你。哪有人这样子的?要是说这个年轻人做得不好,就私底下叫来身边:某某法师啊,你要怎么样……好好的教导他。他不是,哪有只会一直批评的?所以一个有修行的长老,他绝对是为了整个佛教,他没有对立法。这是最基本上的修持。若要佛法兴盛,就要僧赞僧。我若是赞叹常禅法师,他就赞叹我。我说:常禅法师,你还欠我一场梁皇宝忏。他说:我记得,我记得啊。我出关之后就马上去拜,拜梁皇宝忏。他现在好像变得比较瘦了一些,不过我看他也没有比较瘦,他进关房后反而胖了一些。我们两人出门坐计程车,人家还说我们是兄弟。跟常禅法师出门,人家还说我们两人是兄弟。我是比较丑,他是比较庄严啦,我算是沾他的光。所以说这个毁,这个不好啦,对佛教总是不好的啦。而这个
【誉。】
赞叹这种东西,是比较荣誉,对这个荣耀。这个誉跟称有一点不一样。这个誉是属于一种内在的一种荣誉心,属于一种像是比较要面子的,荣誉、自尊的意思。
【称】
是属于开口的赞叹,这个不太一样。有的人说这个誉跟称一样,我说这不一样。誉,我们要有名誉、要有荣誉,就表示说他的自尊,很爱惜自己,但是自尊心愈强的人,愈经不起人家的伤害。而称呢?就是开口赞叹别人,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称赞如来。一般人就是会动,你一称赞他,他就增长我慢。
【讥。】
就是耻笑。譬如说我们的五官不正,别人就耻笑我们,或是因为我们的学业,我们的家境,别人就讥笑我们,讥毁。在我一生当中,我最痛恨这种人。瞧不起人家的人,这是我一生所不耻的人。在我的感觉中,我认为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就算再没用的人,只要他不违法,只要他不造成社会国家的动乱,能够安分守己,我都认为值得赞叹。若是整天都在讥笑、轻视别人,这是我所不耻的。简单讲就是不要伤害众生的自尊心,讲话尽量随喜,不要耻笑人家,不要耻笑别人。【讥】简单来说,永远不见众生的缺点,我们若是见到众生的缺点,我们就会耻笑对方,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道业。
【苦。】
想忍耐得过这一项就比较困难了。这个世间的人,能忍耐苦就比较困难了。譬如说他病苦,他就会怨叹,或是说遭遇到艰难的困境。有一次我跟一位居士去看一个很可怜的人,真是足以道尽嫁人的痛苦。这件个案是一位小姐,人是瘦瘦的,不管租到哪里,没多久就被赶走,因为没有钱,没有钱付房租啊,完全是靠救济度日。这位小姐本来是有份工作,结果一条腿被车子撞断了,出车祸把腿撞断了,又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在我的印象当中,妹妹才读小学一年级。出车祸把腿撞断了,根本不能走路,要靠拐杖才能走路,双腿都肿了起来,我去看她时,双腿都肿起来了,肿胀得很厉害,变成了残废,被撞得很严重。脚伤是一直肿胀不退,又没有钱吃药。我去看她的时候,门一打开,家中就传来一阵臭味。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就算是猪在住,可能也还没这么可怜。她也没办法站起来,脚根本不能动,想站起来的话,就得慢慢的靠拐杖撑起来。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她的儿子才小学三年级。或许会问:她先生呢?她先生一开始还很好,后来也变心了,每天就是一直打她,打到她受不了只能躲开,也也只能躲着先生。后来她先生在外面有了女人,两人老是打架,打到最后她不得不离开,也没有办法离婚,就只能离家让先生找不到。本来是独自抚养这两个小孩,后来很不幸出了车祸,腿被撞断之后,一、二年都无法赚钱,穷到什么都没有了。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窝在这里?她说:不然我能怎么办?不然师父你告诉我,我能怎么办?你告诉我。我看她家里地上摆满了整堆的药草,也不知道是谁割来给她的,一屋子都是药草。我说:你敷药草有效吗?她说:没办法,我没有钱啊。要是青草让有卖剩的,我就拜托店家,施舍剩余的药给我敷脚,不然也没钱买药。我问她:那孩子的情形呢?两个孩子的情形,老师有来家里看过,连老师也难过得流泪,老师答应要帮助孩子完成小学学业,小学的注册费比较省。我问:那读国中时怎么办?她说:等读国中的时候再想办法,不然能怎么办?想看病没钱,孩子读书也没注册费,租房子欠房租,房东又要赶她走。她说:我有时候真想去死,不过又想到这两个孩子没有人照顾,要是又回去跟先生一起住,她先生又会每天打她。她先生现在也不知去向,已经离开好几年了。我们人若是到这种痛苦、绝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到底你嫁人是想依靠丈夫,或是丈夫要依靠你,都还是个未知数。她的脚肿得非常严重,我叫她掀起来让我看看,掀到能掀的地方就没再往上掀了啦。那条腿实在是肿得很厉害,根本不能走路了。讲到一半时,她刚好想上厕所,那时候也没别人能帮她,我就扶着她去厕所,没办法啊,扶她坐好之后我才退出来。我要离开的时候拿了一些钱给她,我拿了一万元给她,她一直哭,哭了好久好久。我说: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点钱,这一万元你收下来,可以帮孩子买几件新衣。那时候正好快过年了,快过年的时候。我打听到这个消息,亲自去看她,她就是这样一直哭,令人很心酸。所以我们人若是不能知足,我常常说,我们人若是不知足,来看看这些可怜的人,我们就会很知足。也没有房子,丈夫又离开了,自己的腿又断了,孩子读书又没有钱,房东又一直赶她搬家,流落街头又天寒地冻的,完全绝望。我问她:你现在靠什么生活?她说:我只有靠投稿生活。靠投稿维持生活。她会写文章,写一些文章,她的文字不错,写了一些文章投稿,报社就寄来几千元稿费给她做生活费用。我问她:这样够家用吗?要先算好,要省着用啊,今天只可以用三十、五十元,要是菜市场摊贩有卖不完的菜,就去拜托人家送给我,然后叫我的孩子去捡,去菜市场捡菜回来。跟菜市场的伯父、伯母拜托:你卖不完的菜或是烂菜可不可以送给我?就是去捡菜市场的烂菜回来吃。人若是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要怎么办?你们曾想过这个问题吗?所以我常常说:在这个世间不要瞧不起别人,有时候要是换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就不是这样讲的。我们人若是轻视别人,是我这一生最讨厌的人。你为什么瞧不起人家?她的情形就是这样,我把一万元拿给她之后,她牵着师父的手,一直哭,哭了好久好久,我也不好意思把手抽回来,就让她一直握着我的手,没办法啊。平时要摸到我这只手是很不简单的,她牵着我,我就让她一直握着手,她是一直的哭,我是想她哭得这么伤心,把手抽回来很没礼貌,手就让她一直握着,她非常感动,很感动。我就拿念珠给她念佛,拿念珠给她念佛,她看到我拿念珠在念佛0:26她说:师父,要怎样才能脱离苦海?我告诉她:要念佛、要念佛。她说:好,我一定照做,一定照你的意思去念佛。我们人的苦,说真的,没有几个人能体会,那是因为我们人还没有吃过很多苦,我们今天一直觉得抱怨,一直觉得不高兴、不满足,那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生活太快乐了,现在稍微接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你去看看师父今天举的例子,你去看看,腿断了连吃药的钱都没有,还得去捡青草店的剩药来敷脚,吃饭也没有钱买菜,要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削掉的烂菜,不然你能怎么办?你不知足,你觉得委屈,你觉得自己很委屈,你自己觉得别人都欺负我,或是自己觉得:我不应该这么苦命。不要这样想,你冷静。所以说我们很富有,是因为我们不是很多钱,而是因为我们要求得很少。你要想一想,你冷静的想想,这么可怜的人,她还是一样过日子啊,那么我们今天还有时间来拜佛、听经闻法,三餐能过得去。够了,这样应该要很知足了。这个苦,遇到的人,一般没有几个能冲破的。
【乐。】
就比较有办法了,但是乐时就迷了,容易迷失。
【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你若是面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风都吹不动你,能够定下来,很痛苦时,你也不会怨叹;很快乐时,你也不会迷失。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这个戒是包括一切定与慧的意思。众生若是受佛的戒,当然定与慧就存在。若是有佛的智慧、有佛的定、有佛的戒,这就入诸佛位。
【得如是者。即名解脱。】
解脱,这就是解脱的人。所以戒者解脱心。解脱之心叫做戒,能得自在叫做戒,不是外表。受佛之戒,心得自在,纵横无阻,无障无碍,这就是真正持戒之人,即名解脱,
【亦名达彼岸。】
达彼岸就是了脱生死的彼岸。
【超六度。】
超六度,也就是完成了这个布施、持戒、忍辱……般若,这六度。
【越三界。】
跳出六道轮回。是
【大力菩萨。】
你是很有力量的人。是
【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因为你不受一切影响,你永远是这样。
【问:心住何处即住?】
我们的心到底要放在哪里安住呢?
拿笔划起来,下面这一句要划两条红线,划三条红线也不要紧,因为所有的修行就是在这一句话。
【答:住无住处即住。】
住,第一个【住】字叫做安住。安住于无所住之处,就是于此安住下来,就是安住于心无所着。那个无所着,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这句话要注意听。住于无所住处,这样就让心安住下来。我们一般所说的安住,是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定点。没有,没有定点。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住于无所着之处,这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
【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
不住一切处。注意。一切处就是时间跟空间的交会,叫做一切处。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环境,你完全无所着。
【即是住无住处。云何是不住一切处?】
什么情形叫做不住一切处呢?什么情形叫做不安住于一切处呢?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
不要认为我在做善,别人在造恶。我们就想:他负他的因果,跟我们的因果没有关系。不要执着善,也不要执着对方是恶。下面。
【有无】
这是对立的名词。不要执着世间所有的形相,也不要执着一切无的东西。你说:我修行已经修到无相了。你又执着一个无相,还是变成有。或是说我身上没有钱,我一直告诉人家:我没有钱,我很可怜。这样你也是执着无。执着无,也同样是一种执着。
【内外】也不住。
内就是内心的起心动念。【外】就是能让我们安住的外境。内是指心,外是指境,简单来说就是心、境不着。【内】就是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一切念无所着。
【中间。】
中间是实无中间可言,方便说称为中间。没有实在的中间这个名词,因为有左右两边,才有所谓的中间。
【不住空。亦不住不空。】
不执着一切法是空。因为当相即道,事相不坏理体。这个空就是属于理,不安住于空理当中。也不住不空。不空就是事相。也不要执着这个外在的事相,不空就是事相。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也不要执着理,也不要执着这个外在的事相的不空的东西。所以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
【不住定。亦不住不定。】
如果我们在修行,修到某一个阶段,我们觉得心很清凉,很安祥,我们就起一个欢喜心:我已经修得很不错,我现在的心很定了。那也是一种执着,也不能住,就是不能执着于一个定。你执着定,就是认为自己很有修行,修到很有心得,感觉心可以定,已经不受到影响了,连那个念头也不可以有。连认为我修行已经得定的念头也不能有。也不住不定,就是一直执着不定。譬如说我们的心散乱,也就一直执着,一直恨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没用?我为什么不能定下来?我为什么不能定下来?那个也是痛苦。所以不住不定,连那个不定也不要执着。
【即是不住一切处。】
下面划起来。
【只(上面竹下面固)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
答案就是在这里。就是这个【不住】两字,这就是我们安住的地方,答案就在这里。而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痛苦?你就是有住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孩子读书的成绩差,你就一直希望孩子功课好,可是孩子不听我们的话。有住啊,住于孩子身上。你有住,你就有烦恼。今天你有很多钱,你就会想:我现在很有钱,大家见到我都尊重得像老大,要尊重我三分。有住,住于自己有钱。我今天很有自卑感:我长得这么丑,幸好文殊讲堂还肯让我来,幸好师父不会瞧不起我。有住,住于什么?住于自卑感啊。或是认为自己很厉害,叱咤风云,不可一世,总是瞧不起别人,有住,住于骄傲啊。我们人若是有住,骄就随之产生,应该无所住,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就无所住。我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优点,无所住。人家说:法师你很了不起。没有,你比较了不起,大家都很了不起。所以这个不住一切处就是住处。所以我告诉诸位,想要修行,只有两句话而已,两句话而已。若是真的想修行,一句就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应该安住的地方。
【得如是者。】
你若是能做到这样。
【即名无住心也。】
这就是无住。那么【无住心者是佛心。】
要划起来。你若是想了解佛的心,就是一切无所着,放得下,而且是真正放得下的人,真正放得下的人,这才是了不起。
第二集
【问:】
我们这个无住心、佛心,
【其心似何物?】
是什么东西呢?
【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
没有去也没有来。所以这个不去不来意思就是说,他走到任何一处,都安住于当处。因为任何一个时间、空间他都放得下,所以他就没有所谓去跟来的观念,因为当相即空,当相即道,自体本空。既空,空走到哪里也是空。你不可能把台北的空,拿到高雄的空这它就不空。内心空性的东西,你走到全世界,到哪里都是空性的东西。空没有所谓的移来移去的东西。空的东西,不会有从这边的空移到高雄的空,移到台北的空,全部一样。在座诸位,你若是用一个货柜,装货物的货柜。在座诸位,用一个货柜,里面都不要装东西,只装进虚空,也就是货柜里空无一物,然后一路运送到台北,你把货柜打开,你有看到虚空跑出来吗?有没有?没有啊。可是你确确实实从高雄把一个虚空装进货柜,照理说高雄的虚空会缺一角。若是有形的东西就会缺一角,但是虚空是无形的东西。这样一路运送到台北,然后把货柜门打开,你在高雄看到人家在装货柜时,门一关起来,高雄的虚空也没有缺一角。然后车子一直开一直开,国语说:一直驶一直驶,驶到台北去,把它打开,你有看到虚空跑出来吗?有看到虚空从货柜中跑出来吗?那么虚空有来有去吗?不来不去。对啊,用货柜来比喻最恰当了。本来就不来也不去,不来不去。我从前的时候,就是没有这种观念。没有这种观念就会很痛苦。我有一次跟师妈去找我大姊,两个人就从新营,好像又是隆田,还是从林凤营,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还没有出家。两人去搭火车。因为师妈说要省钱,我说:好啊。我们就去搭每站停靠的慢车。于是从七点多开始,我仍然记得,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坐上火车,坐到下午五点多才到达,正好足足坐了十几个小时,十个钟头。我们若是没有空性的思想会很痛苦,每站都停,每一站都停靠,就像吕明祚讲的:坐得久又便宜。那实在是,让你坐得久又很便宜,那实在是很痛苦,不是像所形容得那么好,坐得久又便宜,那是要坐很长的时间的,坐了十几个小时。而我们若是没有空性的思想就会很痛苦,只能一直等一直等,又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学佛就是有这种好处,心不会空虚,坐再久也没有关系,我正好能念更多佛号。所以学佛能够改变我们的个性。3:57所以以往我们在开车,若是碰到红绿灯就猛按喇叭,佛教徒就不会这样子,佛教徒若是遇上塞车,正好念佛,正好念大悲咒,也不会急躁。所以我们佛教徒都会瞻前顾后。有一次高速公路塞车,塞了很长的一排车队塞车等候的时候一久,跟我同车的人就开始抱怨了,我那时候已经出家了。同车的人一直抱怨:哎呀,叫你不要上高速公路。他就开始在骂司机了,你偏偏要开上来,你看现在塞车塞成这样。叫你提早出发,你就不肯。我说:你这样讲就不对了,要是提早出发,前面发生车祸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一辆车了,他已经很厉害了,算到不会撞车,只是塞车而已,塞车总比出车祸好吧。他说:对哦,没有错。塞车有什么关系,塞车顶多是尿急不方便而已。像在高速公路上,在高速公路上塞车,塞车是很无可奈何的事。我告诉你,到了那时也顾不得威仪了,没办法,那真的是憋得受不了,我就一路走到高速公路下。出家人的袈裟又很长,我还是慢慢的把它撩起来。高速公路上塞车的人又多,众目睽睽之下,没办法,尿不出来,因为我不曾在高速公路下小便,所以就要靠吹口哨了。没办法,那实在是塞在太久了。但是我能够回光返照啊,我回光返照这样想:今天遇上塞车没关系,总比发生车祸幸运吧,这样就万无一失了。所以说好坏、解脱,全在于我们的一念而已。因此我们也不要怨叹,不要发牢骚,所以这样也很不错,坐得久又没有发生车祸,这样也很不错,因此心情就比较轻松了。所以说不去不来。
【非垢非净。】
空性的东西,也没有污秽,也没有清净的东西。清净是相对于污秽来说的。譬如说自来水是清净的,厕所的排泄物是污秽的。但是若再以蒸馏水来比较,蒸馏水是清净的,自来水就是污浊的。若是再对虚空来说,蒸馏水有形相,这也是不清净的,而虚空就是清净的。所以垢、净是对立的东西。再来
【不生不灭。】
我们的本性不生亦不灭。
【湛然。】
这个【湛】就是光明晃耀叫做湛。有光明显赫叫做湛。这个【湛】就是放大光明的意思。湛然简单来说,就是智慧无量。这个念:湛(ㄓㄢˋ),不念:湛(ㄓㄢ),应该念:妙湛(ㄓㄢˋ)总持不动尊,不是念:妙湛(ㄓㄢ)总持不动尊。湛然就是所谓光明晃耀,智慧无量。
【常寂。】
就是说智慧无量,但是心安住于清净的空性中。
【此是本心形相也。】
这个心现在就是在我们的身中。
【亦是本身。】所以当下这一念悟了,【本身者即佛身也。】
就是佛的身相,即心即佛嘛。心就是我们的身体。好了,今天就到这个地方。所以《顿悟入道要门论》,【论】就是一问一答,我们讲到这里,都是问答,问答的形态。好,下课,明天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八页。
【问:身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答:见无如许种见。】
见,无如,没有像这么多,如许种见。麦克风调整一下,这个声音太大了一点,稍微小一点点,稍微有一点回音。说:见无如许种见。见,没有分这么多种见。
【问: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
那么要用什么来见呢?能见的是什么呢?
【答:是自性见。】
这段要注意听。我们现在就是用意识在见,因为习惯用意识见,分别心、执着心,由无始劫以来,都是用这种心在见。所以在眼睛来说,变成眼识;在耳根来说,称为耳识。我们就是运用妄想心所变现出来的见。那么我们现在是用什么见呢?见实在是没有这么多种,实在是自性自有见,所以答:是自性见。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性自然有这种妙有的见的能力。但是它是透过清净心、平等心的见。所以我们形容本性没有分别心,并不是说什么都不清楚。所谓无分别,就是说它虽然分别,但是不做分别想。本性它自性就有那种能力。这个自性见,就是它本来就有那种能力,见的能力。譬如说,开悟的人眼睛这样看,跟无开悟的人眼睛这样看,都是一样,都知道一切境界,同样是六根、六尘、六识的名相。但是凡夫的眼睛看出去的东西,他增加、覆盖一层无明,覆盖一层执着,覆盖一层分别。明心见性的人也同样这样见,碗就是碗,碗公就是碗公,电风扇就是电风扇。同样是这样看,但是他以清净心看,清净心就是一合相,就是事理圆融,看一切事相完全无碍。开悟的人也同样这样见,而不是凡夫说这个叫做碗,开悟的人说这个叫做碗公,那差别就很大了。开悟的人来看,说是男众,没有开悟的人来看,说这是女众,那么事情就严重了。完全一样,大彻大悟的人看这个世间,跟凡夫看这个世间,完全一样。你说这支麦克风是麦克风,开悟的人也同样说这是麦克风。你用意识心见,他用本性见。但是在唯识学来说,性识周遍法界。本性跟意识同时存在在一念之间,而周遍法界。意思就是说,法界都是我们本性的东西。简单来说,我们的妄想、无明,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不论你转生到任何一处,只要有无明盖覆,你照常无法解脱。叫做性识周遍法界。如水与波,本性就如同水,意识心就如同波,波浪。心若是不受无明的风吹动,如水清映像,照天照地。我们的心若是受到无明的风吹动,我们控制不了,那么波浪就一直生起,而波浪不能离开水,所以我们的意识的当下,这个妄想若是顿除,其实是不能除,也不能断。无明不能除,也不能断,讲断跟除是不得已的,讲断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断无明,无明你怎么断呢?对不对?要转识成智,要转,要转,而那个转也是多余的,本来就无生的东西,你要转什么?所以说,答:是自性见。你用意识心看,也是见;你用本性去看,也是同样见啊,完全相同。所以有一个出家人来,他对禅很有兴趣,对净土也很有意愿,很欣赏净土,赞叹佛的慈悲、愿力,也很想要了解禅的道理,但是对于本性他始终是听不懂。有一天他就来问师父:请问法师,本性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告诉他:你现在说话的这个就是,你现在说话的就是。他就是没有悟,他认为本性好像是离开这个身体而存在,好像跟这个身体、说话、眼睛,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以为本性是一种跟我们截然不同的东西。开悟的人一定是跟我们不一样,他就是要问出本性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他不知道本性现在就是在作用,你只要不分别、无住,这种东西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可是你一直要找本性,就是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永远找不到本性。本性就是当下这一念的东西。你说当下也不对,也是多余的,因为也没有当下这种东西,因为清净心的东西,你要说当下,这只是一种形容而已,因为清净心的东西,保持这个清净心,时间、空间一切都瓦解,它当下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而这个世间人,他不了解本性,他硬要把本性搞成一种东西,这个变成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就是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有见,有那个能力,但是我们强迫自己那个能力,变成怎么样子?本来它就是很清净的东西,我们硬要把它加上一层能力,这个能力就变成起心动念的无明,叫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有清净心,当下这一念,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但是我们硬要将清净心,用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观念来猜测,说本性是什么东西。结果本来自然影现的东西,却变成勉强,勉强的这一念,就称为无明,用现在的名词简单来说,就是自作聪明。它本来就是无分别,清清净净、平等,可是我们自作聪明,动一个念头,想要将本性影现出来,愈动念是离得愈远,愈动念是离得愈远。放下就是,放下这种东西就是。而我们世间人不了解本性的东西,硬是要把清净的本性,一直要把它拿出一种形相出来,一定要用有形相的东西来安立。他想:我一定要了解本性。愈想了解就愈偏离,本性不须要了解。无形、无大无小、清净心、智慧心,这一念即是,无分别心、无执着心,这一念放下,当下就是。所以我告诉诸位,开悟的人大彻大悟,跟没有开悟的人,完全是同样的一个人,都一样。但是开悟之人的心境就不同了,同样是一个人是指外表,开悟的人他充满了欢喜心,他真正找到他本来的面目,他不会再为了生死、生老病死烦恼,他当下这一念就是涅槃,他当下就是圆成佛道,不历僧只获法身,他不必经过无量阿僧只劫,他本来面目就是这一念。你说念也不对,因为本性不能说有念,你说无念也不对,因为本性本来就有妙用。所以没有开悟的跟开悟的人,外表看起来都一样,你吃饭,他也吃饭,你休息,他也休息,但是他是圆成佛道的觉者,是圣者,他所影现出来的,都是安祥、自在、解脱、慈悲喜舍,二十四小时中充满了智慧。凡夫他也是这样,所见的都相同,但是他充满了贪心、嫉妒、分别,强迫自己去接受某一种观念,用这种观念,透过这种错误的妄想观念,硬将这个世间定一个标准,因为标准产生,他就有无量无边的法,对立的法就一直产生。我执、法执就会一直产生。所以我们的清净心、自性,本来就有见的能力,你注意听。(举起一个木块)这个有声音吗?这个没有声音。桌上有声音吗?桌上没有声音。你再注意听。(木块拍向桌子,发出【啪】的一声)这个有声音,这个有声音,声音自然产生,又自然消灭,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它自然有听的能力,不管是有声来,耳朵也有听的能力,声音消灭,没有因缘会合的声音产生。(木块往桌上一拍发出【啪】的一声)现在听到有声,声歇听到无声,它同样有听的能力,不会因为有声、无声,而影响到本性的听。我们今天所谓的听,譬如说这个人耳聋,这是因为耳根坏了,我们所发出的意识作用,只是藉着耳根显现而已,我们现在所谓的神经系统不是耳识。就算证得阿罗汉果,也还不能了解根与识,何况是本性。所以说听的能力,不管有声、无声,它都在听。就算全世界都没有因缘会合的声尘,它的能力照常一直存在。简单来说,本性在六根触六尘中,六根的能力一直在作用,它从来不停止。眼睛现在在看,你们现在在看外境,眼睛睁开时,它有能力见,眼睛闭上时,它也一样见,它见到什么?它见到眼前一片漆黑。它这个能力不减。只是说藉着眼根来了解外境,就算眼根坏了,本性也不会坏。你去问眼睛失明的人,你问他:你见到什么?他一定告诉你:我【见】到眼前一片黑暗。一片黑暗也是所见到的东西。今天我们是藉着光线才看到外境。所以光线使我们产生明与暗的对立性关系。明暗是代谢这词,这是生灭,但是见性永远在作用,光线只是帮助,帮助你看到东西而已,光线并不会影响本性,有光线、无光线眼睛都能见,或是看到黑暗,不然就是看到境界。所以我们现在说有看见、没看见,只是变成世间的名词。我们现在说有看见,就是有光线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就说有看见,对不对?而我们会说没有看见,就是因为灯光熄灭了,一片黑漆漆,只能用摸索的,所以我们就说没看见。这是世间自古至今,没有开悟的人所说的话,明心见性就不一样。明心见性的人,光亮时他看到一切境界,灯光全部熄灭后,他也能看见,见到什么?他见到黑漆漆的一片,见性一直作用,照常一直作用。所以物有来去,光有明暗,本性不明不暗,一直妙有,一直作用。有一次一个禅师要考他的徒弟,两人就一路走着,跟徒弟走啊走。这个师父就在想,要如何教化徒弟,才能使他开悟。刚好看到前面有一群鸭子,师父捡起石头,就往那一群鸭子丢过去,鸭子会飞啊,用石头一丢,鸭子就飞走了。徒弟对师父说:师父,鸭子都飞走了。师父突然捏住他的鼻子:是你的心飞走了,怎么会是鸭子飞走了呢?被这样一捏痛就开悟了,原来鸭子飞走是生灭,从这里去到那里,而你的本性是不动的东西,没有来跟去,鸭子飞走,自是鸭子飞走,对你的本性来说,物的生灭,不干碍你本性的东西,你本性的清净心照常一直作用。你说来去,那是世间安立的名词。被这样一捏之下大彻大悟。原来我们说来跟去,是意识心在分别,不来不去,原来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眼睛看到的东西,不管来去,本性完全如如不动。境界、明暗、善恶,这个都是代谢之词,生灭无常的名词。所以说,答:是自性见。自性见,本性就有能力可以见。
【何以故?】
为什么呢?
【为自性本来清净。】
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
【湛然空寂。】
把笔拿起来,空寂就是无生,湛然就是清净心、智慧心,光明无量影现出来。虽然影现出来,但是当下就无生。这个空寂就是无量的欢喜心,一切境界对他都没有作用,他完全放得下,他完成自觉的功夫,他的心犹如虚空包容一切,所以无论如何变动,天地万物如何变迁,他当下这一念就是不生不灭。那么他的心就非常寂静,寂静到无量的妙有现前,他的心非常安静,就算外境如何吵杂,他的心就是非常的清净。
【即于空寂体中。】
空寂就是无一切语言,无一切思想,无一切意识分别,无一切执着,完成了觉性,无量无边的虚空当中,充满了智慧心。这个智慧心是有妙用的。所以空寂体中,这个空寂就是破一切相以后的寂静,这个本体当中【能生此见】。就像水面,水面平静无波时,完全不被风吹动,你看水光,光明晃耀,光芒闪烁,水面平静时,它不受影响,人一走近水面,水就能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完全不受影响,因为他悟到不生不灭,能所双亡的时候,能观照的心,当下五蕴皆空,智慧心就产生了。接触外境,了知这是缘起法,是不值得我们执着的东西,他当下就悟到五蕴皆空,四大皆空,空性当中,他的意识心、分别全部停止,那一刹那之间,无明断尽,妄想顿除时,那时就像水不起波浪,那么心光立刻就现前了。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立刻就现前了。智慧现前之后,体相用一体具足。所以在空寂体中能生此见,为什么?自性本来就有能力可见,自性本来就有见,而见见从来不分别。
【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
意思就是说,我们清净的本性,就是无形相、不可得的东西,那么要用什么东西来见呢?
【答:喻如明镜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镜无心故。】
意思就是说,这个镜子,它虽然无一切相,能见一切相,为什么呢?这个明镜无心,镜子里空无一物,但是它能照天照地,它不必假借镜中的任何东西,才能够照天照地。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他恢复了本来面目,他自然在无心当中,他当下就是智慧心,他就能见一切法。用镜子来比喻是不对的,因为镜子是物质的东西,镜子是有能所的东西,镜子还有一个镜台、镜面,还有反射的光线。用镜子来做比喻,这是很勉强的事,这是不得已的事。说有一面镜子在这里,照着天地万物。这样说还是有能所,这是物质上的东西,在不得已要做比喻之下,才会用镜子来形容,照理说这是不可以。但是不可以,又没有比这种东西更好的比喻,因为智慧心是无形相、无长短、无色彩,青黄赤白都说不上的东西,智慧心即是。所以明镜当中虽然无相,但是能见一切相,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所以明镜无心。
【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
【我所】就是对【我】讲的,【我】就有【我所】,我所拥有的外在,这个念头就没有。我们的妄想心若不生,就是我执破除了。因为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为了我,所以这个我所也就灭了。妄心没有,【我】就没有,我相就破除。我相破除时,我所也就不存在。有我就有我所,这个【我所】就是我所爱的东西。譬如说:这是我的东西,我爱我的东西,我有一个【我】的存在,那就对于我所有的东西,统统认为是我的。所以这个我所,也就是所执着的外境之心,自性就消灭。
【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所以【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法句经》说:于毕竟空,毕竟空就是一尘不染,空到没有办法形容的空,极限了。极限也是对立的,对有限来讲,就讲极限,也不对,连极限也没有。所以用一个【毕竟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清清净净,犹如虚空,这就叫做毕竟空。只有用这种东西来形容而已。炽然建立,炽然建立就是说,在清净的本性当中。【炽然】表示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含糊,很明显的。这个【炽然】本来是在形容火在烧那个烈,或者是形容这个光明,在这里形容智慧,在毕竟空性的当中,这个大智慧就可以立一切法,不坏一切法,存在一切法。简单来说,诸佛菩萨证悟到毕竟空,他拥有一切法,一切法都无碍。炽然建立,为什么?他有正知正见,他已经大彻大悟,所有的语言都通过本性,所有的思想都通过本性,所有的行为都通过本性。你想想看,于本性当中,就是完成了自觉,自觉就是完成了理。那么他理彻,面对一切事相时,他当然就无碍,一切事相当下就是空性,就是理,一切理就运用在事相当中。因为每一个事相,当下就是空性,每一个空性,刹那之间就是不生不灭,就是完成觉悟的佛道,用这种清净圆满的本性,运用于世间的一切事相,立一切法,一切法完全无碍,是善知识。是善知识还是指自己的本性,每一个人都是善知识,每一个人都是佛。也可以说,他若是悟到这种东西的人,悟到本性的人,这就是我们一生当中所要依靠的善知识,也可以这样说。但是这没有那么简单,要这个世间人修善,要叫他布施、点灯,出一千八百元,这很简单,要叫他布施十万,这了很简单,要叫他拜佛,也很简单,只要认真一点的拜就做得到了。要叫他听经闻法也很简单,但是要悟到本性,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千百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人,听是很注意听啦,知道要听,可是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还是要讲,还是一定要讲啊。根机利的人就稍微有点消息,根机钝的人就做个参考,只能做个参考,因为没办法啊。有的人能悟,有的人不能悟。就像在开车,有的人看到红灯,他自然就会停车,有的人看到红灯,只是参考而已,他还是照样往前开,灯号只是做个参考而已。所以说:讲还是要讲啦,这里面的人,包括法师,若是有一个人悟到师父所说的,那么我死都没有白费了,这个法就能够传下去了,一个就够了,一个。简单来说,楼上楼下全部的人,差不多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一个就够了,有一个人悟到,这个法就不会断。但是要悟到这个,又不是很简单的事。但是若要说很难,也不困难,因为他开始一直在思惟本性的东西了,可是思惟又不对,不思惟,又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干脆去吃小白兔,大难。因为思惟也不对,不思惟也不对,干脆去吃包子,大难!所以修行就是很困难,可是说起来也是很简单,我已经讲得很详细了,能悟的人,一句话就大彻大悟了。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这要如何解释呢?【云何】就是要怎么解释呢?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就是如何解释呢?
【答:】站在什么角度下,才说【不可见者】。就是说我们的本性,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无形的。
【为自性体无形。不可得故。】
所以我们一直要说,我们的本性是什么东西,早就已经告诉你了,本性不是什么东西,你偏偏一直要说它是什么东西。或是说,不然随便举一物来形容,能言说的又不是,不说,你又不明白,说了又不是,那么该怎么办呢?只有说不可得、无形相的东西。
【是名不可见也。然见不可得者。】
见不可得者就是说,我们的【体寂湛然】。我们的本性寂静。【湛然】就是充满了光明与智慧,它当下就【无有去来】。在世间,确确实实有去,确确实实有来。因为你有能所,有我执的东西,所以你安排了对立性的观念,因此定位在自我,你定位在这个自我,无量无边的几度空间,你就建立出来。所以我们的本性是体寂湛然,实在是无有去来,但是【不离世流】。【世流】就是世间的语言、名词,世间所运用的。我们虽然是悟到本性,但是也没有影响。【不离】就是不离世间法。世流,【世】是生灭的意思,还是离不开这个生灭的世俗谛。意思就是说,世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他无碍。明心见性的人,你怎么对他,他都无碍,所以不离世流。
【世流不能流。】
这个生灭法实实在在是不能流,它是不会跟着漂走,它不是跟着生灭法,只是说为了圆成佛道,所以他证悟到自性毕竟空的觉悟,但是不能离开这个世间。但是在这个世间,不能淹没这个本性,不能埋没它。这个【流】就是说不能把这个本性冲走,不可能使他迷惑,他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悟到空性的人,走到哪里都无碍。所以说有什么人使我们痛苦,什么人使我们迷惑,或是金钱,或是女色,或是一些相片,或是什么影像,这都是我们自己没有定力。大彻大悟,一切无碍,他看到什么都一样,完全一样,因为一切法无相嘛。我们说某个人是世间最丑陋的人,在明心见性的人来看,都认为他很好看。你长得再丑,明心见性的人看起来都很漂亮,因为都是空的东西,到那个时候就无美丑了,无贫富、无高下、无善无恶、无大无小,但是大小、善恶都清清楚楚。
【坦然自在。】
坦然就是率直、不扭曲,通达我们的清净心,坦然自在。
【即是了了见也。无有知者。】
何谓无有知呢?
【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
什么情形叫做【无不知者】?
【于无分别体中。】
第十页,
【具有恒沙之用。】
恒沙就是无量无边的简写,具有无量无边之妙用,喻为恒沙。恒沙的妙用,这个【恒沙】就是无量无边的妙用。
【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
任何事情都清清楚楚。
【是名无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无知。】
我们心中本有的般若,也就是我们的智慧心,它是无知,无知就是无世间的分别心的那种无知。这个无知就等于破除世间的妄想的意思。【无】应该讲破除,【知】就是世间的知见,破除了世间的知见,那么本性就【无事不知】。那么你清净心现前,它就无事不知。所以般若无知,无知是破一切法,无事不知就是立一切法。破立同时,完成了中道。
【般若无见。无事不见。】
般若无见,无众生分别心之见,无众生执着心之见,无众生透过无明之见。有什么见呢?有无事不见之妙用。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何者是不见有无?】
什么情形是不见有,也不见无呢?
【答:证得清净心时。即名有。】
我们已经证得清净心时。
【于中不生得清净心想。】
你证得清净心,不能有清净心的想法。说我有清净心。
【即名不见有也。】
所以不见有也不见无。下面。
【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
得想,就是说你得到了。这个【想】如果把解释作【到】,就很容易了解。当你得到了无生无住的境界,你不能做无生无住的境界的这种执着、这种想法。所以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不能做无生无住的想法。
【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
明心见性的人不见有,有的一切相,当下皆空。不见无,一切相亦无所着,更没有无所着的观念。
【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刚才师父已经解释过了。【知见】,要注意听,知见就是本来清净的本性就有见的能力,有知的能力,自然就有见的能力。知见就是说不假任何造作,本来体就有这种能力,而立知就是妄想再加上去。立知,知见立知,知见就是头,立知就是再加一个头。46:02简单来说,强迫自己的本性就变成无明,本性自然有那种能力,不需要你任何的造作,不假任何造作,一切法无生,无生当中之体,自有清净妙用。所以知见,看到东西,当下这一念即是,不需再增加任何东西。所以知见立知。知见,清净的本性自有知、自有见,再加上一个【立】字,【立】再安排于上面,再安插上一个知,知见还加一个知就错,本性的知见本来就是清净的,不必再加上任何东西,即无明本。我们众生就是这样,于清净的本性当中,知见当中,再安上自己的知,所以这就是无明本,所以世间人就算读到博士,他都无法跟大彻大悟的法师相比。为什么?世间人就算读到博士,他还是活得很痛苦,因为他所学的是世间的经验,他所学的东西是世间的学问,他就是知见立知。清净的本性无所不知,但是他藉着后天的经验,却来抬高自己,认为他是博士,或者自认为是很伟大的超级博士,本性本来无所不见,但是因为他藉着后天的学习,来安排自己的知见,变成一种迷惑。我这样解释你若是还不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譬如说这个镜面,这个镜子本来就是很干净的东西,可是你自作聪明,认为这面镜子不干净,我就拿块抹布一起擦拭它,愈擦是愈混浊,愈不清楚。镜子本来是清清净净的,可是你自作聪明,拿块布一起擦拭。我们现在就是自作聪明,本性本来就有这种能力,可是我们自作聪明,一直在想:本性是什么东西?我想要去了解它,它是什么东西。再加上一个【知】,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就是无明的根本。所以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知见就是本性本来具足一切见,而当下就无见一切法,因为他有智慧心,能破一切事相,当下就是空性。知见本来就拥有智慧。【无见】就是他能破一切法,不执着、不来不去,当下斯即涅槃。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不生不灭的涅槃。
【亦名解脱。】
这就是解脱。所以书读得再多的人,也比不过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读过无量无边学问的人,修到超博士,整天还是活得痛苦万分,都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儿孙,都是一样。不然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宁可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修行人,不要做一个佛教学者。不要说:我只想研究经典。而不肯实实在在的,真正去彻悟、证悟实际的境界,那么我们就没有定力。没有定力,我们烦恼就仍然存在。我们的烦恼既然存在,就会造口业、告身业、造意业,一直的连续,他就不能解脱,所以学者不能解脱。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告诉我们,学者不能解脱。要学佛,学佛的自在,学佛的解脱,学佛的清净,学佛的智慧,而不要只说佛学。研究佛学是很好,不过还要加上【学佛】那就更好了。所以世间人的智慧,是无法跟善知识、法师、大彻大悟的人相比,绝对无法比较,不能相提并论。这个世间的所谓学者,他只是能了解某一方面的东西,你要叫他大彻悟,没有办法。像我们有一个教授,他是基督教徒,他信基督教,也是信得很迷,他也不欣赏我学佛,他对佛教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但是因为他教我的课,有九个学分都掌握在他手中,有三科份量很重的课程,我要是得罪他,很快就会被当到一科不剩,很快就会被当二分之一,那就要被退学了。没办法。三科份量重的学分都掌握在他手中。他的嘴巴常常不是很干净,经常骂出家人。我还是在家人时,我就很维护出家人的形象。我就告诉他,这个出家非将相所能比,出家是政府官员,或是国家的将相、将官所不能比的,出家乃大丈夫的行为。结果被他骂了。他骂了一句:将相本无种,和尚更无种。可是我不敢跟他辩论啊,跟他辩论会全被当掉。所以从此之后我就不跟他说话了,因为他对宗教有很强烈的执着,你当到教授,烦恼还是很重,还是一样。当到什么呢?当教授,教授,读成重音变成狗舍(台语),狗舍就是钉给狗住的房子,做狗舍。所以我们人,不管你读多少书都一样,只要没有接触佛法,想要彻彻底底解脱,绝对不可能,这种oportunity,机率,这种概率,equal
zero,等于零。但是碰到佛法,又能悟到本性,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只有好好的念佛,但是这个法一定要说,不说不行,本性的东西不说,你没办法修行,会一直烦恼,你一天到晚分别、执着、有所住、有所着,你光是烦这个世间,你就不用修行了。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修行,一刹那之间就完成了觉悟。六祖去参议五祖,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祖晚上把窗户关起来,以袈裟遮围,为他说法,这要是世间人看到了,准会想:嗯?这不晓得是在搞什么花样?所以祖师大德有时候在做什么事情,不必让徒弟知道,不需要让徒弟知道。因为徒弟的根机不够,只是徒增诽谤而已。祖师做祖师的工作,凡夫做凡夫的工作。六祖去到五祖之室,只是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在槽厂里面,负责捣米、踏碓,舂椿这个米八个月,他也不曾见到五祖,很少有机会,他又不识字,六祖叫做卢行者,也不识字,从来未曾到过堂前。你想想看,只是在初见面时,见五祖第一次面时,五祖问他:你来这里求什么?他说:我一切都无所求,惟求成佛作祖。五祖问:你从哪里来?六祖说:我从广东那边来。五祖刺探他:那里都是一些野蛮人、獦獠。六祖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没有南北之别。五祖大惊!你看六祖一去,就稍微有消息了,八个月当中,都不曾见过五祖,到最后作出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就已经有消息了,已经悟到了。后来夜里入室让五祖印证,前后总共才跟五祖见过两次面,见两次面需要花上几分钟?你说修行很难,其实很简单,悟到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清清楚楚,晚上睡觉就很好入眠了,安祥。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大彻大悟之人,站着也好、躺着也好、走路也好、开车也好,不论他在任何一处,地下室也好、八楼也好、台湾也好、美国也好,都充满了欢喜心,非常有欢喜心,因为他无障无碍、无来无去,他的来去只是身体的行住坐卧。所以说:若说如来有来去,即不解佛所说义;若说如来有行住坐卧,有来有去,即不解佛所说义。意思就是说,你若是说佛有来有去,你就不了解佛是什么意思,佛本来就是无来无去的东西。就是这样,并不困难。所以说: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涅槃,亦名解脱。因为怕你不了解,下面又说得更清楚了。
【问:云何是无所见?】
来,把笔拿起来,下面这一句就比较容易了解了,这一句就不困难了,要开始划了。
【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
拿笔划起来,色像:一切境界。色像就是一切外境。你若是看到男子、女人,以及一切外境,都不起爱想,爱就是要占为己有,57:42占有欲。你既然有爱,你就会很吃力了,你就会嫉妒。你爱你的男朋友,你的男朋友不能跟其他女朋友说几句话,你就马上会嫉妒,会排斥;你的老婆跟别的男人说几句话,那就不得了了。这个爱是很厉害的,见到金钱也爱,见到名也爱,见到男女也爱,这个爱就是生死、生灭了,爱不到就恨,憎就是恨。于中,于一切境界,都不能起爱与恨的念头(【于中不起爱憎。】)。
【与不见等。】
【不见】就是也不可以否认有这种境界。这个【不见】也不能说见,也不能说不见。你若是见到一切色像,而不分别。与不见,【不见】就是说故意不看它,否认这个境界的存在,叫做不见。问你:你有没有见到男女?我没有看见。这样也是一种执着。因为男女确确实实现在你眼前,只要你保持清净心,不要动念,把爱与恨放下。可是谈何容易啊,谈何容易啊!那几天我接到一封信,内容是有一个少女爱上人家的丈夫,爱上有一个有妇之夫。当然我是不会说出她的名字,这是举一个例子,因为全台湾省那么多人,也不可能知道是谁,所以这不是造口业,只是举个例子。她也知道对方有老婆了,她也知道啊,但是她的心地非常善良。这个男人来找这个少女,这个少女一直劝告他:你要好好的照顾家庭,才能减轻我的罪恶感。我跟你来往,我觉得有罪恶感。因为你是有妻室的人,你是有妻室的人,我跟你在一起,我这样做不对,你要对你老婆更好,这样我的良心才能安。你看这么有良心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最好是整个人都占为己有了,一般都是逮到机会就得寸进尺了,一般人占有欲都很强,都是这样的,你看她的心地有多善良。我接到这封信实在很感动,世间有这种小老婆实在很不简单。她知道跟有妇之夫在一起是不对的。这个男人来找她,她又鼓励她这个男朋友要更疼爱他老婆,还叫他要好好的照顾家庭,这样才能减轻她的罪恶感。最后她又说了一句话,但是她就是断不了,她就是没办法,就像要斩断牛筋一样,拚命锯,拚命锯,可是就是锯不断,没办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你看这个爱的根有多难断。没有办法啦,始终就是无能为力。爱情里的漩涡,有谁能够躲过,可怜。她也明明知道他有老婆,也知道他有家庭了,可是就是束手无策,问师父该怎么办,问师父要按怎?(台语谐音)那封信我叫法性师回,我有没有看到?你有没有给人家回信啊?是你回信的吗?法观回信的。你是怎么写的?可别叫人家去自杀。信件老师这些徒弟在回的,我也没再看回信的内容,来信时我有看一下,也不知道回信是怎么写的,要是接到回信跑去跳楼,那就惨了。不知道回信是怎么写的,我也不管红尘俗事。你要是看布袋戏,那些先觉都拿着一支拂尘说:贫道不管红尘俗事。然后拿拂尘一挥。而且是拿着白色的拂尘,清闲的站在云端上。所以说这个爱憎,这实在是很难很难。所以彩云飞的歌词里说:不知道为了什么,我心中充满了忧愁。都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一直产生。无始劫以来,就有这种很强的意念。因此在座诸位,我们要把爱、恨升华成慈悲,我们爱一个人,我们真正爱一个人,就一定要令这个人解脱,才是真正的爱。可是这个世间的人,我爱你,就是抱在一起猛亲嘴。这根本就没有用,亲到牙齿掉光了也不能解脱。两个人一直粘在一起也没有用,亲到脸颊烂了也没有作用。世间人是我爱你我就是要让你死,最好是占为己有,都是这样,没办法。所以在座诸位,听完这些笑话,你还是要冷静,一定冷静,你还想继续生死吗?,你想要继续生死吗?要,那就没话说,你尽量的爱、尽量的恨,到最后,所以哲学家说: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这讲得太棒了。爱与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我问你:你想了脱生死吗?我想了生死。那么爱恨全部放下,很简单,就像我老人家一样,我也不会去恨任何人,我爱一切众生,都是为了救他们,慈悲,大慈大悲。客家话说:大慈大悲观世音。客家人的腔调。客语大慈大悲是这样讲的啊:大慈大悲。不然你们问詹师姐,看是不是这样说。爱恨交织,与不见等。
【即是无所见也。】
爱恨放下,与不见,也不要否认它,当下就是无所见。十一页第三行底下。
【问:对一切色像时。即名为见。】
面对外在的像是,即名见。
【不对色像时。】
不对境界时,
【亦名见否?】
这样也叫做见吗?
【答:见。】
还是有见。
【问:对物时从有见。】
我面对外境的时候,从有见,从这个有的地方,有东西当然可以见的意思。对物时从有见。也就是说,你面对这个境界,当然是有东西你才见得到。若是
【不对物时。云何有见?】
怎么有见呢?没有东西时,你能见到什么呢?他现在就产生怀疑了。
【答:今言见者。不论对物与不对物。】
同样是有见,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见性常故。】
我们的见性,见的本性。本性自有见,永远存在。意思就是外境的有无,跟见性没有关系。有没有东西,它都永远能见。如果说有东西,我们才能见,那么东西若是移开,这个见就跟着跑开了,那么没有东西时,不就没有见了吗?所以不管眼前是有东西,或是没有东西,都能够见。以见性常故。
【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
就是外境。境,境界,外境自有去来。【自】就是不关我们心的问题,这个境它自己来、自己去,其实是起心动念的问题。
【见性无来去也。】
我们若是悟到本性无有来去,那么日子就很轻松了。为什么呢?没有来去,就没有得失,凡事放得下,他也不会跟人家计较。十二页
【诸根亦尔。】
也是一样,诸根也是一样。意思就是说,以眼根这个见,来做比喻、做代表,耳、鼻、舌、身、意,都是一样,都是同这个例子。所以诸根亦尔,意思就是说,诸根面对这个境界,这个物的时候,自有来去。诸根的诸根性,眼有见,有见性嘛,耳有闻,有闻性嘛,鼻有嗅,有嗅性嘛,性都是平等,性都是平等的东西。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
你正在看东西时,看见当中,这个见里面是不是有东西呢?
【答:见中不立物。】
不安插任何东西,不立物,见中没有东西。见中就是清清净净,本性的东西,不立一切物。
【问:正见无物时。】
你在见,而没有东西时。
【见中有无物否?】
是不是在见当中,没有东西时,那么见中是不是存在一个【没有东西】的念头?
【答:见中不立无物。】
这个自性当中,也不会说:这里没有东西。不去立一个【无物】,不去立一个无物,也变成有物了。见,即事即理,即一切事相、物的东西,当下即是的东西,【无】时,他也不会特别存在一个没有的观念,【有】时,他也不执着一个有的东西。所以说,不管有没有东西,这个见一直在作用,妙有一直现前。所以说见不立无物,见性当中,也没有安排一个无物的东西。
第三集
【问:有声时即有闻。】
前面是说到眼睛,现在要说到耳根,有声时即有闻。有声音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声音。
【无声时还得闻否?】
没有声音时,我们是不是还能闻呢?
【答:亦闻。问:有声时从有闻。】
确实有这种声音才听得到。
【无声时云何得闻?答: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常故。】
这个闻的能力,听闻的能力,这个性还是存在的。只要你没有分别心,以清净心去闻,就完全正确了,这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所以我们若是听到好听的、赞叹的声音,我们也如如不动;听到难听的是非,我们也如如不动,就是这样。以闻性闻,外境就没有作用。世间如何来去、伤害、诽谤、赞叹,都没有作用,因为毕竟空故,一切缘起无自性,毕竟空故。所以说圣人没有烦恼,他确实没有烦恼,他只是怜愍众生的无知而已。众生一直造业,在圣人来说,只会怜愍他,你一直叫他停止,不要造业。1:39他还是一直造作,没办法,因为他的烦恼重,忍不住,他会牢骚、抱怨,他控制不住,不知足,所以他觉得自己很委屈。所以他的烦恼很重,一直爆发出来。圣人就不一样了,于毕竟空性当中,他无一切法。眼,眼睛看是用本性看,无分别、无执着;耳朵听,用本性听,他无分别、无执着,没有一法能障碍他。既然没有一法能障碍他,内心无烦恼,既然无烦恼,他又怎么会牢骚,他又怎么会抱怨呢?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他非常有慈悲心,他无时不在怜愍众生。不论众生如何伤害他,他都能宽恕众生。明心见性的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很有欢喜心,非常欢喜。因为世间的一切财物、外境、名利,都比不上一个大彻大悟,我们本来本性的东西,本性具足无量的慈悲心,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财富,因为他有智慧,他非常的知足。知足就是世间最了不起的财富,明心见性的人得到了。而我们没有。眼睛用本性看,他怎么会有烦恼,他看什么都一样,耳朵用本性听,完全没有差别,再难听的声音都一样,所以说闻性常故。
【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
有境界来,他也闻,无境界,他也闻。意思就是说,不会因为有境界、无境界的这种生灭法,来影响我们的闻性。
【问:如是闻者是谁?】
是什么人在听呢?
【答:是自性闻。】
我们的本性就有这种听闻的能力。
【亦名知者闻。】
把笔拿起来。【知】的旁边写:就是不迷,就是悟。亦名觉悟的人,这个觉悟的清净心在闻。这个【知】不是知道哦,这是悟道的人。他说,答:是自性闻,亦名知者闻。这个【知者】就是清清楚楚悟到的人在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是运用不出来。所以无可奈何时,只有念念念念观照,这也是不得已,只有这样子而已,不然也没办法。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这是问顿悟法门的宗、旨、体、用。
【答:无念为宗。】
什么叫做无念为宗呢?
【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把这个划起来,这就是最重要的地方,否则你很难了解顿悟法门的道理。以什么为宗?它的宗就是无念。无念为其宗,妄心不起,这就是它的旨。这个【旨】是要,最重要叫做旨。这个宗跟旨不太一样,【宗】就是说它所崇尚的一个目标是什么,顿悟法门就是要让你无念,这个为最重要的目标。什么叫:妄心不起为旨?这个旨就是它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所以【宗】是目标,妄心不起,是它的重要的地方,学习这个顿悟法门的旨是什么呢?就是不要让妄心起来。以清净心为体,以智慧为作用。清净心就是智慧,智慧当下就是清净心。
【问:既言无念为宗。】
也就是目标。
【未审无念者无何念?】
【未审】就是不了解,【审】就是明白,未审就是不明白,不明白无念是什么无念呢?是无什么念呢?你讲无念,那到底是无何念?你说无念,是无何念呢?无什么念呢?
【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
这一句很重要。我们一般说无念,以为是什么都没有,不对。因为本性自有念,但是要正念,所以我们说无念是无邪念。把笔拿起来,所谓邪念,凡是凡夫统统叫做邪,就算是善,这个邪,包括善念也是邪,凡是执的东西,统统叫做邪。今天你盖医院、布施、造桥铺路,在世间人来说,这叫做善心,若是在本性,这叫做邪。凡是不能究竟超越三界,不能解决生死的东西,都叫做邪,虽然在世间来说,你是做大善事,但是这只是人天福报而已。所以无邪念的意义是非常广泛,凡是不见性的,统统叫做邪念,包括善都是邪。非无正念,透过本性出来的就是正念,透过平等心、清净心、无所住心出来的称为正念。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
下面就解释得理清楚了。
【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
念这世间,以为是真实的,念无就是说什么都没有。执着有、执着无,这都称为邪念。
【不念有无。即名正念。】
注意听,不念有无,就是不落两边,底下统统一样。不落两边叫做正念。师父刚才就告诉诸位,正念就是透过本性,才能叫做正念。
【念善念恶。名为邪念。】
你看看。念善,这个【念】就是执着你在行善,也是一种障碍,念善、念恶也是邪念。可是这个世间人他就不了解了,念善不是很好嘛,世间人会疑惑:奇怪,佛教怎么会这么说?要是不懂佛法的人会有疑惑:奇怪,连念善也是邪?你说念恶是邪念,这是正确,念善也叫做邪念?佛教都乱写。他就是不了解。念善、念恶,这也是二元对立,二性法。二性,两种性质,善性、恶性对立,也是邪念。10:05
【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破除了对立,又完成了圆融,就是叫做正念。
【乃至苦乐生灭。】
这都是对立的东西。苦对乐来说,乐对苦来说,生对灭来说,灭对生来说。【取舍】此是一对,【冤亲】此是一对,【憎爱】此亦是一对,【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不念苦乐等。】)
【即名正念。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菩提就是觉悟,秒秒觉悟,每一秒都与觉悟相应。唯念菩提,就是你第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觉悟的念头,彻底的毕竟空,空性才能叫做觉悟。
【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你为什么说只念菩提呢?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
这也是假名施设,假设的名字,【实不可得】。实实在在不可得。
【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
菩提是不可得的。
【即无有念。】
下面划起来。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
划到这里。再念一遍。只个无念,就是这个【无念】,这两个字,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就是一切处无心,即是无所念。
【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
只如上说如许,有这么多种无念者。
【皆是随事方便。】
像刚才所说的,有这么多无念,都是随着事相而设,因为事相是对立的。
【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知一切处无心。】
你只要了解,于一切处无心,不要分别、执着、起心动念,
【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你得到无念,你自然就解脱。所以我告诉诸位,你什么时候能解脱呢?一切放下。所以第十五页第一行,你若是想更了解无念,你在旁边写四个字,你就开悟了:一切放下。就是这样,很简单就解决了,就能清清楚楚。无念,若是要具体去做,就是一切放下。换句话说,放不下的人,你就是在生死六道中继续轮回,念佛也不能得定,看也看不开,到处都有障碍,滞碍不通。大彻大悟的人,你就阻碍不了他,他一念回光返照就是本来面目,你再怎么糟蹋他,他也无所谓。
【问:云何行佛行?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不行一切行,要注意哦。不行一切行,不是指很懒惰,整天坐着不做一切事情,叫做不行一切行,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虽行一切,而不执着一切。这句话是这个意思。不行一切行就是说,虽行一切行,而不执着一切行。所以不行那个【行】就是不执着一切行。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不行一切行,把那个行改成不执,这个【行】改成【执】,不执着一切行,即名佛行。
【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
大律卷,大律就是《摩诃僧只律》。
【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圣行。】
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把笔拿起来,把这个【行】的旁边用个括弧:就是不同。同,大同世界的【同】。众生不行。这个【不】底下加一个【能】,不能,那么意思就很清楚了。15:49一切圣人不同于众生行,就是跟众生所做的不一样,众生是到处对立、善恶、是非、有无,还有刚才我们所说的爱憎,有二性啊。圣人就不同了,圣人是同一体,无二无别,一切处无心,不一样。所以不行于众生行,就是不同于众生的造作。那么众生是不能行如是圣行,没有办法,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能行如是圣行,这样就很清楚了。
【问:云何是正见?】
什么是正知正见呢?
【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问:云何名见无所见?答:见一切色时。】
就是境界,见一切境界,【不起染着】。
【不染着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
所以你不要听一些修行人在吹牛,说他看到鬼了啦,见到佛了啦,佛陀晚上都来为他说法,说他是童子、菩萨再来的,说他是摩诃迦叶,他是古佛再来的。若是开口闭口就说他是哪尊佛再来的,你看看这一句:见无一切见,无所得。所以若是一直称赞自己的人,你就要注意了,不论你是修密宗也好,不论你是修禅宗也好,不论你是修净土宗也好,你都要有禅的正见的功夫。正见,什么叫做正见?见一切色像时,都无所见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吹嘘了,不会自称有多么厉害,又是多么了不起,因为无所见嘛。而你既然一直称赞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就是有所见,那么离佛道就很远很远了。所以我们人若是有正知正见,你就算亲近任何人,要去参访哪一间道场,完全无碍。现代人在参访道场就不是这样参了。一车子的人老远跑来,然后吃一餐,吃完之后又急急忙忙的,好像在赶鸭子一样,来了之后又匆匆的离开,坐上游览车就开始睡觉。参访回来后问他:你今天有什么感想啊?文殊讲堂的菜真好吃。一般的参访都是这样。你自己想想看,你对本性的东西完全不了解,对教理不了解,想参访不要紧,可是你不受益啊。参访是为了印证我们的心,现在参访却变成比较,变成落入是非了,到处去参参参……参到最后,变成评论哪间道场的好坏,完全不论自己的好坏了。所以参访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参访到善知识,一刹那之间即道,参访错误,就变成造业了。有时在参访的时候,他来到这间道场,刚好看到出家人的过失,他不知道这个出家人是示现的菩萨,就变成造业了。有一次,有一只狗一直要去舔广钦老和尚,老和尚坐着也懒得理会,他坐着时很少在动,那只狗一直走过来,一直想靠过来,老和尚于是一挥手作势要赶它,刚好被旁边一个小姐看到了,还跑来告诉我:老和尚真不慈悲,连一只狗也要赶。这实在是……连赶只狗也有事。连赶只狗也不行,因为那只狗一直要来舔他,老和尚就出声赶他,众生认为这样就不行了。众生认为高僧大德就是像后面这尊佛像,端坐着不动,闭着眼睛,任凭狗儿咬他、啃他都不要紧,口水流满整条裤管了,也不能赶他,也不能出任何声响,什么动作都不行,以为所有修行就是像这样,众生认为高僧大德就是要这样,连赶只狗也不行。众生的观念就是这样,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若是来参访、来参观时,有时候参访到正面的就没事,参访到负面的就吃力了,因为他看不清楚真相。下面,所以
【更无别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
爱与恨的心。
【即名有所见。】
你若是看到一切境界,你产生爱与恨的心,那么这就是有所见。
【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
你看,讲得非常清楚。你若是有所见,就是落入二元,爱性、恨性,二性当中,你二性不空,那么你有所见,这就是众生眼,更无别眼。
【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问:即言以智为用者。】
即言,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智慧为作用者。
【云何为智?】
所以【即言】在旁边写字: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智慧当作作用。那么什么是智慧呢?若是只说即言,我们有可能看不懂什么叫做即言,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智慧为作用,那么什么是智慧呢?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是名为智。】
划起来。你学佛一定要了解重心点是什么东西,二性就是没有善性、恶性,没有爱跟恨性,没有大跟小、贫跟富,叫做二性空,二性就是对立性,即是解脱。若是了解二性,无善无恶、无正无邪,一切正邪、善恶都是空性,即是解脱,那么一切世间就无碍了。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是名为智。
【亦名了邪正。】
了邪正就是彻底的了解,彻底的悟道,彻底的破除邪跟正的观念,亦名了邪正,就是破除一切的邪跟正,统统没有。
【亦名识体用。】
也可以说了解体与用的作用,也了解邪与正。破除了二性以后,什么邪念,什么是正念。这个邪跟正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对立的,那么一种是把它安排在本性的正,而把一切的二性叫做邪。以世间人来讲,是邪念跟正念,以本性来讲,只要不是本性的统统叫做邪,所以亦名了邪正。也可以说落二性叫做邪,不落二性叫做正。亦名识体用,这个【识】不是意识,是彻底的了解体跟用的作用。
【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既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更不生疑,不怀疑,这就是作用。
【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不生善恶。不生爱憎。名二性空。】
下面这一段刚好要讲到六波罗蜜,那又是另外一段,这个讲下去,又是另外一段,另外一段比较长,我们已经讲了一个半钟头,差不多一个钟头再四十分钟,稍微可以休息一下了,所以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必太快,不然本来就听不懂了,要是讲得很快,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请翻开十七页,第一行第六个字。
【问:此门从何而入。】
也就是顿悟入道要门这一门,应该从何处进入呢?
【答:从檀波罗蜜入。】
【檀】就是布施,布施波罗蜜入。也就是说,你若是要修顿悟法门,要从布施波罗蜜入。
【问:佛说六波罗蜜是菩萨行。何故独说檀波罗蜜。】
【何故】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你独说,独独提倡布施波罗蜜呢?佛所说的是六波罗蜜,你为什么只说布施波罗蜜呢?
【云何具足而得入也?】
为何说即能具足而入门呢?答:不了解佛法的人,或是愚痴、迷惑的人(【答:迷人不解五度皆因檀度生。】)五度就是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后面的五度,就是除了布施以外的五度,其他都是因为第一布施度而产生。这个【度】就是横越生死的意思,超载烦恼的生死河,叫做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愚痴的人不了解,六度的后五度,都是因为布施这一度而产生,你只要,【但】就是你只要,你只要修布施波罗蜜这一度(【但修檀度。】)
【即六度悉皆具足。】
也就是六度只要修一度,你就能六度具足。
【问:何因缘故名为檀度?】
什么东西叫做布施之度呢?檀度就是布施。
【答:檀者。名为布施。】
檀者,名叫做布施。
【问:布施何物?】
我们应该布施什么东西呢?
【答:布施却二性。】
却,却就是除、放下、放弃。这个【却】有几种意思,就是除掉、破除。两种二性就是二元对立,叫做二性。【却】就是放下,布施、放下,能够放下二元的对立,能够破除二性、两种性,这世间都是对立的东西。二性就是凡是世间的对立,统统叫做二性。
【问:云何是二性?】
我们布施,就是布施内心的烦恼,放下我们内心善与恶的观念(【答:布施却善恶性。】)。有人说,布施是放下恶的观念,这是正确,云何连善的念头也要放下呢?法师,一般都说要提起善的念头,要断恶修善,怎么现在说连善的念头也要放下呢?你若是执着我们在行善,这也是生死法。执着我们在布施,那么有一天,人家若是对我们稍微没有礼貌时,你就会认为:我有布施啊,我来这个道场布施,师父都没有招待我。还有一种希望回馈的心,这样还是一种执着。所以说我们施舍、行布施,不能有施舍的观念,这才是真正清净的三轮体空的布施。因此我们布施是要布施什么呢?不是说只有布施外在的金钱,布施简单来说,就是全盘放下你内心的烦恼,真正的布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布施,就是布施、放下你内心全部的一切烦恼,才是叫做真布施之人,善恶放下。
【布施却有无性。】
【有】就是我们对世间一切虚妄的执着。无呢?就是一切未现前的事物,这个无不是空。譬如说我没有车,我自己觉得很有自卑感,这就是无的观念。别人很有钱,可是我很贫穷,这就是无的观念。我有钱,这就是有的观念,所以无不是空的观念,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布施是连世间的有相、无相都要放下。再来。
【爱憎性。】
【爱】就是我们执着四周围的事物,名啊、利啊、色啊、朋友、兄弟姊妹、夫妻,这,
个爱,爱的底下一定是多一个【情】字,情的底下一定加一个【执】,情执。所以对这个爱,我们都不善于控制变成升华,如果我们的爱变成对方的负担,那么这个就变成一种不善于运用这个爱的人。夫妻互相关心,若是关心到让对方受不了,那么你的慈悲、爱心,就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爱他,真正的爱,就是要无相的慈悲,才是真正的爱。憎就是恨,因爱生恨者比比皆是,这个世间一定脱离不了这两个字,不是爱就是恨。你注意听这个世间的歌曲,差不多都是讲爱与恨,自古至今所形容的,都差不多是这两个字居多。因此要放下爱,放下憎,也就是恨,憎就是恨的意思。再来,放下
【空不空性。】
现在有些人有在修行了,对空性比较了解了,他认为:我在修空性的思想、无相的思想。连这个空也不可以有,修空性的人,当下放下就是,不能说:我现在在放下。那么那个空的念头,也是变成【有】的执着。不空性就是指妙有,我们现在在修行的当下,认为:我有妙有。执着这个境界,也是阻碍,那么也变成了一种对立的。【定】也不能执着。【不定性】也不能执着。认为我在修定,动一个念头,认为我有定,就变成停顿在那里。动一个念头:我不定。那么修行永远不能成功。放下
【净不净性。】
净与不净之性,这也是对立的东西。十八页
【一切悉皆施却。】
一切都要放下,所以在这个地方要讲施的话,要讲一切统统放下。所以布施就是放下的意思,布施就是放下的意思。一句佛法,就能够让我们很轻松。
【即得二性空。】
就是没有这个二元的对立,二性空。
【若得二性空时。】
就是说达到,二元对立都完成了空性,放下对立性的东西。
【亦不得作二性空想。】
也不能认为:我已经完成放下的念头。这样又是执着。
【亦不得作念有施想。】
也不能作我有在布施的思想,就是认为:我有在放下。
【即是真行檀波罗蜜。名万缘俱绝。】
缘就是条件所生,叫做缘。一切天地万物,都是缘生缘灭所造成的。那么到了此时,既然完全放下善恶、憎爱、空不空、定不定、净不净,那么万缘就没有作用了。
【万缘俱绝者。】
俱绝,全部都是空,放下了。
【即一切法性空是也。】
一切法的本性,本来就是缘起性空也。
【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
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凡夫执着的心,不是无圣人之心,要听清楚。圣人就是有清净心、菩提心、慈悲心,所以这很容易让人误会,说:一切处无心,那岂不是跟死人一样,跟石头、草木一样了?38:17不是。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凡夫执着之心,但是有圣人清净觉悟之心,因为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有念。有什么念呢?有清净心之念,虽是清净心,也是无念。所以
【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
那么就很清凉了。修行若是光修无有一相可得,那就很轻松了。我也常常告诉诸位,我们修净土的人,对禅宗的佛的心地功夫若是不懂,我也常常告诉诸位,我就要看看你有多么会修行?就算让你搞三十年,搞六十年,也无法成就。所以禅宗说了一句话很有道理,禅宗说了一句话:有人修无量阿僧祗劫,到今天还不能成道,何以故?他着相而修故,于尘沙劫,不能归成正果。就是说你若是修执着行,你经过无量阿僧祗劫,你还在六道轮回,因为这不是成佛的因啊。若修无相法,于一念觉观,即成正觉。若修无相法,你若是修一切都是空性的东西,缘起无所着,统统放得下,包括我们的生命都可以牺牲,于一念觉观,即成正觉,一刹那之间,马上成就正等正觉,你就是佛。会修的人就在一念之间,不会修的人就要历经无量劫。我们现在在讲经都是讲什么呢?讲净土,讲念佛法门,这是对,认真用功是对,可是有些人还是没办法,照样生气,还是放不下。因此对于无相修行,你若是不能彻彻底底的去做,别说是三十年了,就算三百年、三百万劫,你照常不能成佛,因为那不是成佛的因。成佛的因一定要无相。无相,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什么呢?就是人人都好,不会有妨碍,不曾伤害别人,处处宽恕别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对别人的缺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非听而不闻,都无所谓,都不会有妨碍,也就是无关紧要。禅宗有一种修行法:即今把它当作死尸看。现在就把它当作尸体看待。所以禅宗有一个参禅的话题。参,拖着死尸的是谁?拖这个死尸的人是谁?拖,就是整天拖这个尸体,是什么人在拖这个尸体呢?因为到最后也要死啊,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尸体。所以禅宗教你,你想了解你本来的面目,你就要参,参拖着死尸的人是谁?实在是没有这个人。缘生缘灭,细胞天天在变化。所以经上说:不历僧祗获法身。不历僧祗,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于一念觉观就是佛。成道,大彻大悟的人,他的生活就是什么呢?事相当下就是放下,他不必离开事相。本性的东西不隔一张纸,不隔毫端,连零点一的隔阂都没有,那就称为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理事圆融,一切事相如何变化,他内在的智慧无量,圆融无碍,怎么样都不要紧,它是圆的东西。无相也不能说是圆,那只是一种形容。他的心如虚空,不论外境如何变化,千变万化的人生中,他完全不会变化,都同样是如此。你想想看,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当下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涅槃,所以当相即道,色相当下就是我们的佛性,清清楚楚,现在就清清楚楚,现在在说法的这个就是。吃饭时,你若是在吃饭,那个正在吃饭的就是,就是你本来的面目。所以禅宗说,我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睡觉时不好好睡觉,何以故?都在打妄想,打妄想。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你看,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相。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有】的观念令我们痛苦,我有钱、我有名、我有成就、我很了不起,都是【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很厉害了,会障碍你。
【何以故?为自性空故。】
我们现在了解无相可得,为什么?为自性故。为什么?缘起自性本空,因为它是条件所组成,条件所组成的法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所以这一句要划起来。所以【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所以你们常常要请师父开示,祖师已经对你说得很清楚了,如何一针见血,马上明心见性,即见佛道,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了,为什么你们还不能了解,何劳我老人家重复的宣说呢?你说修行很难,我告诉你,修行很简单,很简单,完全不费吹灰之力,马上证果,马上就得以归成正果,不用吹灰之力,马上就让我们得到如来的本来面目。你不相信的话,你下次试试看,你若是无法达到无相,你先沉默,你看到任何千变万化的事情,你先冷静,你现在先学师父的这个方法。我告诉你,你现在很不满,非常生气,你就是留到明天再说。好,我学师父,我无法达到无相,我现在很生气,但是我等到明天再说,明天一觉醒来,气就消了,这样再来讨论,就能解决事情。你无法达到无相,但是你沉默,你先学:先睡一觉,明天我再来跟你讨论。这样火气就不会那么大啦,要慢慢的学。不过有些人业障重就没办法,始终就是有障碍,怎么解也解不开,他道理都知道,全都知道。师父,录音带我也有在听,我买了好几万,都有在听啊,道理都知道,当下就是,可是当下就是生气啊。没办法,突破不了,就是在那里钻牛角尖,那种情形就是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那种叛逆、那种我相,现在了解空相的道理了,很想突破,却突破不了,一直挣扎,这就是习气。习气就是顺从我相,因为有我相,从前一直照顾这个我,反对我们的人,我们就认为他是敌人。所以因为我相、我执,他无量劫以来都是这样,一下子要叫他无相,他忍受不了,他就会挣扎,习气太重了,习气太重就先学沉默。若是沉默还是无法降伏,内心蠢蠢欲动,一直想爆发出来,沉默还是无法降伏时,还有一个办法,这是唯一的办法。像我一开始修行的时候,因为我脾气很差,哪有像现在这样,个性这么好,我现在的脾气算是不错了,我从前是怎么修的呢?我从前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脾气很差,没办法,我是凡夫俗子,前世没有修行,今生又没有修行,所以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若是看到这个人就很气,我就向后转,不看他、不问他、不管他死,你怎么烂都没有关系,我就是不闻不问,总是不要正面起冲突。就是这三种办法。第一、为了照顾自己清净的念头,最好是别遇到冤亲债主,若是实在忍耐不了,就离得远一点,不要看他,不要拿放大镜看他。第二就是沉默,尽量不要伤害到他。修到现在,我已经了解当下都是空性的东西。从前会一直生气,气一个月,都不跟对方说话,我也是很有个性的人哦,不愿意跟对方说话,然后就烦恼一星期。现在就不需要了,不用气上一星期了,现在是大声嚷嚷生个气,等一下过了三分钟之后,就没有什么事了,知道这都是虚妄的东西,都是习气、习气,惭愧、惭愧,去拜八十八佛,把功德回向给你。还是会生气,没办法,对啊,没办法,但是烦恼的时间一直缩短,我们自己就知道我们的心境是什么。这个方法非常好。所以实相者,就是如来妙色身相。
【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拜托你这一句划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说这八个字: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你若是问:佛陀的境界是什么?佛陀就是能够离相,离开相的执着。现前所见的一切相,六根、六尘、六识,他知道这都是虚妄的东西。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问:佛说六波罗蜜。今云何说一即能具足?】49:49
佛所说的是六波罗蜜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愿说一具六法之因。答:思益经云:纲明尊谓梵天言: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檀波罗蜜。即是布施。】
注意听哦。所以我们人在布施、放生,都是放外在之物,我们人在放生都是这样,收钱、收钱,然后买些动物放生,但是烦恼还在啊。放生真正的定义是什么呢?将内心的烦恼完全放下。我们内心的烦恼若是没有放下,就没有真实的生命。从前有一位八十四岁的老阿公,因为他八十岁才开始学佛,边走路时还咳嗽。人家问他:阿公你今年几岁呀?我今年四岁。哎哟,须发斑白的人,怎么说今年才四岁呢?他说:不是,因为八十岁以前,我没有听过佛法,没有真正的生命。我现在听到佛法了,我才知道我白费了八十年,我现在才四岁。为什么才四岁呢?学佛四年,所以才四岁。没有学佛,就不了解真实的生命。你的烦恼不除,你做外在的放生,也是有功德,但是不够大。放掉,放掉。我们人这个布施,若是由外面来说,悭贪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就是这个【贪】字,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困扰。过去有一个村庄,有一个员外家里很有钱,学问也很不错,但是全县的人都知道,都知道他很吝啬,而且又常常欺负老百姓。也相当有学问,学问还算不错,52:34但是布施之道做得很差,他常常偷抓人家的鸡,常常偷人家的东西。因为他很有势力,别人都拿他没办法,对他莫可奈何,他老是喜欢考别人,表示自己很有学问,譬如他常说:来,我问你,上面一个石头,下面是水,这个字要怎么读?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水?不会读。他就往人家的头上一敲:怎么不会读?这个字就叫做咚,石头丢进水中就会咚一声。哦,原来是这样啊。这都是他自己发明的,自作聪明。然后又发明了另一个字,也是他自己发明的,他又写了一个石字,右边一个犬。他又问:左边一个石头,旁边一个犬字,这个字要怎么读?人家说:这个字我也不会念,中国字也没有这个字啊。他说:这个字叫做吠,狗若是被石头丢中就会吠。然后他就觉得洋洋得意。这个消息就一直传,传到县府,这个县老爷也是很有学问的人,县老爷知道他欺压、鱼肉乡民。县老爷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然后就换县老爷出面了,这件事情也闹得很大,闹到县老爷那里去了,县老爷说:让我亲自出马。于是就专程去找他了,来到村庄要找这个员外。他虽然有钱,但是大家都讨厌他,又很吝啬,偷人家的钱,偷人家的鸡,全村的人都拿他没办法,你没证据也无法办他,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他偷的。县老爷去到他家时,他听到县老爷来了,就从里面急忙的出来,就开始迎接县老爷了。县老爷知道他很有学问,县老爷就问他:我请问你,上面一个石头,下面写一个水,这个字要怎么读?他听了很高兴,这就是我常常考别人的嘛,这个字就读作咚嘛。他就告诉县老爷:这个字就读作咚嘛。县老爷说:对,对。县老爷又问他:左边一个石头,右边一个犬,这个字该怎么读呢?他听了更高兴,他说:这个字就读作吠。县老爷点点头,确定他认识这两个字了。第三个字就换县老爷考他了:若是上面一个竹,下面一块肉,这个字要怎么读?结果他答不出来,县老爷马上下令:来人啊,押起来,打他四十个大板。打完之后皮开肉绽,痛得他凄惨哀号。这就是打他偷东西、欺压、欺负百姓的罪,狠狠的打了他一顿。县老爷问他:你会不会读,这个字该怎么读?他说:我确实不会读,县老爷,这个字该怎么读?县老爷说:你不是很有学问吗?员外说:请你教教我。县老爷说:这个字叫做杖。杖你四十大板的【杖】,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嚣张。所以县府比他更厉害,发明一个字,让他摸不着头绪,先打他一顿,才告诉他那个字叫做【杖】。所以以后你们就知道了。所以说我们人这个施舍,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若是不好好的修,想施舍就没办法。所以檀波罗蜜,这就是布施。下面说
【于诸法无所起,名尸波罗蜜。】
于诸法无所起,无所起心动念,对一切境界,完全不起心、不动念,名尸波罗蜜,
【即是持戒。于诸法无所念。名羼提波罗蜜。】
对一切法无所念,这个【念】就是无所执着,也可以说是无所违背,名叫做羼提,
【即是忍辱。】
我们的忍辱,都是一直起心动念的忍,结果恨就愈来愈深、愈来愈重。于诸法无所念,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完全不怨叹,完全与空性相应,这样才叫做真正的忍辱。我们若是有念,有一个忍辱的念头,那么我们还不是真正的忍辱,我们还认为:我在忍辱。那么还不能达到忍辱的波罗蜜。
【于诸法离相。名毗离耶波罗蜜。即是精进。】
于诸法离相,于一切法都离相。离一切相,这才是真正在精进。因此我也告诉诸位,我们知道要念《弥陀经》、《地藏经》、《金刚经》、《药师经》,我们知道要诵经,名叫做精进,不过我们这个【着】没有没有放下,不是真精进之人,不是真正在精进的人。真正在精进的人,他处理事情全都无所谓,什么都好,很好商量,样样都没关系,愈好商量的人,那就是真正在精进,愈难商量的人,那就不是真正在精进,还是有障碍,还是滞碍不通。内心无一切相,样样都很好说话。于诸法离相,名毗离耶波罗蜜,即是精进。
【于诸法无所住。名禅波罗蜜。即是禅定。于诸法无戏论。名般若波罗蜜。】
注意哦,在这里要很注意。这个【戏论】不是讲笑话那种戏论,也不是说开玩笑叫做戏论,这个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这样。凡是不与般若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相应的法,统统叫做戏论,这要很注意。于诸法无戏论,就是说凡是一切法,不与般若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相应,统统叫做戏论。因为没有意义,不能成就佛道,究竟解脱,这都叫做戏论。不是指平常开开玩笑,讲讲笑话,那个不是叫做戏论,不是这样。无意义的语言,不能成就佛道的,叫做戏论。二十页,名般若波罗蜜,
【即是智慧。是名六法。今更名六法不异。】
现在改成六法,六种法没有什么不同。把笔拿起来。【一舍。】在旁边写个:布施。【舍】就是布施。【二无起。】就是不起念头,就是持戒。你不起念头就是持戒。【三无念。】无念就是忍辱。第一、舍。我们所说的布施,六度的第一度。第二、无起。就是持戒。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持戒之人。所以我们若是能够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真正在修行。因此我们要常常说我们没有修行,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平凡。不过有时候我们谦虚,也要遇到契合的人才能了解,要是遇到对方也是无明很重的,那还是无法接受。有一次有人去跟美国老大说我很凶,又是如何如何差劲,我就去跟他见面。我第一句话就告诉他,我是没有叫他美国老大啦。我告诉他,我虽然没有修行,我本来想告诉他,我虽然没有修行,但是也没这么差劲,不会做得这么糟。我才开始讲第一句话而已哦,我跟他说:我虽然没有修行……他一句话就打断你:没有人说你有修行。竟然有老法师说话是这样子的口气,一句话就打断你:没有人说你有修行。是啊,我是说我没有修行没有错啊。他一句话就打断你:没有人说你有修行!所以我内心顿时很震撼:八十几岁的老法师,烦恼还是这么重,你也应该先听人家把话说完,看人家在说什么东西,要说些什么事情。我倒是认为世间都是一种宣传,书上把他形容得是多么不可思议,他出生时有什么光,像我跟他见过面的人,只要一次我就晓得了,有没有境界,一看就晓得了。若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人,就像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东西,如如不动,你就会大慈大悲,你的心地所散发出来的,没有对立的东西,那么众生就会很尊重我们。所以标榜持戒,还要有心地功夫,你持戒,若是没有心地功夫,你还是一种执着,他这种执着很严重。因为他日中一食,若是徒弟胃不好,不持午,就骂人家破戒。有一次,某一间道场落成,美国某一间道场落成,那一天有很多众生都去观礼,有很多众生去,去到那里以后,他也没有准备东西给人家吃,人又很多,因为落成时很多人都去观礼,美国的道场又是地广人稀,位于空旷之处,在这种空旷之处,你没有准备斋饭给人家吃,外面也买不到东西,因为过了中午一、两点,大家的肚子都很饿了,他待在里面也不出来。有人就去问他:师父师父,大家都在问,怎么没有准备吃的?他是饿鬼啊,他是饿鬼,是为法而来的,还是为食而来的?意思就是说,你是为法而来,还是为吃饭而来的。然后就开始骂人了。你冷静的想想看,凡夫俗子,不是圣人,佛法是不离世间法的,你一下子就要叫他为法而来、无相,这个世间人怎么有办法呢?美国的道场位于空旷之处,是没办法买到东西的,那根本是找不到地方可以吃饭的。所以这个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是认为世间都是靠一种宣传,要是看书上对他描述的,那就不得了了,简直跟佛一样了,他现在培养徒弟到了什么程度呢?培养到他的徒弟若是讲到他师父,就是只有他师父对而已。我很不希望讲堂的这些在家菩萨,或是这些出家人,不论佛教哪一位法师,有没有用,会不会弘法,我们都要平等尊重他三分,不能说:我师父最有修行,我师父最会讲经。这种话不能说,没有人教你这种说法,再没有用的出家人,他还是有一个长处,至少他剃度出家了。我不希望你因为崇拜慧律法师,到处树立敌人。这个不是我所希望的,对不对?没有人教你这样做啊。但是他就不同了,他的徒弟一开口,就只有他师父是对的而已。所以说你若是想亲近出家人的话,亲近的师父都是对立性的观念,那就不得了了,到处树立敌人。他夸下海口:我要铲除台湾省两个败类,一个是星云,一个慧律。你想想看,我们两个是败类啦,那还得了,这怎么得了呢?所以这就是说明,在座诸位,佛教若是这样搞下去,一定会很凄惨,绝对会完蛋,渐渐就衰微了。我也常常说,信徒在护持他,护持得好像有点发狂一样,发狂了,他师父讲的永远对,别人讲的都不对。你应该看他有没有依法,对不对?他如不如法?只要你依法来说,这样才对。每一个法师只要他依法嘛。所以说:依法不依人嘛。你师父有修行,那我们很赞叹,但是不能说你师父讲的才对,别的法师讲的都不对,那么佛教成何体统,这样怎么行呢?所以我告诉诸位,无起,持戒是不能看表面的,你不要看他日中一食,就以为他是大修行人,那要是蛇过冬眠时,一次要四个月,一百二十天都不吃饭,你能比得上他吗?蛇可以一百二十天不进食。持戒这个无起,我们内心里面无是无非、无善无恶,这才是一个真正持戒之人。你光是一直看这个表面上,那个不准。你也不要看他那个宣传怎么样,靠他那个噱头,他是怎么样,他一出生就佛光普照,人就是很奇怪,一定要把他形容得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要是我,我就不会这样,我问师妈:我出生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光?怎么会没有光,七点多时生产,太阳都出来了怎么会没有光?对啦,这样也是很光明啦,太阳都出来了嘛。我很不不希望,我这个人很讨厌讲那个什么神通啦,讲那个什么很感应啦,很讨厌人家讲那种他出生时有多伟大的瑞相,讲得天花乱坠。我觉得我们亲近这些高僧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广化法师、忏公、或是广钦老和尚,也不曾看到他们在讲神通,或是讲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他也是吃三餐,跟平常人一样,完全一样,让你看起来完全一样,他们也没有在标榜什么什么,完全没有,对不对?持戒,现在就是因为讲到持戒,内心无相是名真持戒人,大慈大悲。连慈悲都做不到,还讲持戒?笑死人了。第三、无念,无念就是忍辱。我们要忍耐,这是世间人所说的,其实用忍辱这个名词,可以说是无忍可忍,因为无念,不起心动念。【四离相。】这才是真正的精进。那么简单来说,你今天一切的用功、念佛,你都要离相,离世间的虚妄之相。
第四集
【五无住。】无住就是禅定。无所住,心无所住,这才是真正有定的人,不是整天都在打坐。六祖就说得很清楚了:原是臭骨头,何必立功过。无住就是心无所着,这才是真正有定的人,不是说我们坐在那里参参参……以为这样就能成佛。那么残障的人不能站立,只好整天坐着,他的双脚不能站立,他只好整天坐着,可是坐那么久,为什么都不能成佛呢?成佛不是光靠盘起双腿坐禅,若是断腿的人,要怎么盘腿呢?或是下半身全无,全都锯掉的人也是有啊,对不对?那么他要如何禅坐呢?所以成佛作祖不一定要盘腿坐禅,心无所住才是禅定。
【六无戏论。】
这就是般若。
【如是六法。随事方便。】
随着外在事相的方便。
【假立名字。至于妙理。无二无别。但知一舍。即一切舍。】
所以意思就是说,名词虽然不同,譬如:舍、无起、无念、离相、无住、无戏论,名字不同,但是妙理皆同,但知一个舍,舍就是无起,舍就是无念,舍就是离相,舍就是无住,舍就是无戏论。你只要了解一个舍,即一切舍。
【无起。即一切无起。迷途不契。】
不契就是不相应,迷的人不相应。
【悉谓有差。】
他就会说六度有差别。迷的人他不相应,他就会说六度有差别。
【愚者滞其法数之中。】
愚痴的人,【滞】就是有碍,不通叫做滞。停顿在法数当中。法数就是数目当中,一、二、三、四、五、六嘛。
【即长轮生死。】
其实论理是一而已,真理、妙理是一,若是事相安排,则有无量无边。所以停顿在法数当中,你就是长轮生死。所以【告汝学人。】若是想学道的人,你只要修这个施舍的【舍】,就是檀,【但修檀之法】。你只要修这个舍,就是一切法不受,一切法不受,连舍的观念都没有。
【即万法周圆。】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学佛哪有什么困难,说实在的,真的很简单,说实在的,真的很简单,你不要一直说很难:师父,修行很难。真奇怪,我一直告诉你很简单,你偏偏一直要说很难,真奇怪,你为什么要跟我唱反调?要说:很简单。就像日本人讲的:非常谢谢,很简单、很简单。每天就反复的说:很简单,放下。日本人是很有这种精神,就算老板、总经理打他几个耳光,员工还是很有礼貌的说:感谢。一直感谢他的老板,无论被打了几个耳光,还是很感谢老板,一定会跟你说:对不起。就是一直跟你道歉。现在我们就要把这种口号运用出来:学佛很简单。诸佛菩萨所说的,就是一个【舍】字,舍得清清净净。怎么会很困难呢?不然就老是生气,一直气愤。像今天这位菩萨,七十五岁的这位菩萨,马上要赶回台北去,他的儿子是个超博士,去钓鱼的时候,被掀起的海浪冲到海里,结果被淹死了。儿子五十几岁,他七十五岁,儿子还是个超博士。所谓超博士,我们现在的学历就是这样,小学、国中、高中,大学叫做学士,再来就是硕士,再来就是博士,再来就是超博士,知道吗?超博士就是博士以后再修三年、二年,叫做超博士。结果受到狂风巨浪冲击,当场死亡。他的大儿子在台大,第二个儿子也在台大,第三个儿子在建国中学,生的儿子都这么会读书,吓死人了。现在儿子死了,谈起来就哭。刚才在流通处的时候,我一直安慰她,不过还是没办法。所以他七十几岁了,他没有学佛,承受不了,那种情执,这么杰出的一个儿子,读到超博士,可是五十几岁就被水淹死了。他一想到就非常痛苦。要是我,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我今天学佛了,我就不会。要是我儿子被水淹死了,也只能说:不然能怎么办?我叫他不要去钓鱼,他偏偏要去。结果被海龙王选去当女婿了。超博士,海龙王又是最喜欢的。不然能怎么办呢?所以我就告诉她,你无法挽回的事情,你只有承认,要直接接受它,不然你也无可奈何。你今天哭得伤心欲绝,你儿子也不能起死回生了。所以我告诉她:要赶紧写下去超度,我们这里有点灯消灾,也有设这个灵堂拔度亡灵。她说:有,我有替他超度。这样做就对了。我们这里全年当中,消灾、拔度全年都有。那么消灾拔度时要会念,法观你要会念,要这样念:愿以此功德,消灾参加点灯者,消灾参加亡灵拔度者。就是本讲堂所超度的,要这样念,一念就全部包括在内。所以说设这个灵堂,也能够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即万法周圆,
【况于五法。岂不具耶?】
何况于五法,就是其他的五度,又怎么会不具足呢?
【问:三学等用。何者是三学?云何是等用?答:三学者。戒定慧是也。问:其义云何是戒定慧?】
答,你看禅宗所回答的,跟一般宗派答的就是不同,一般所答的持戒就是身不要杀生、偷盗、邪淫,口不要妄语、两舌、绮语,意不要贪、嗔、痴,一般都是以这样叫做持戒。你看禅宗祖师在解释持戒,跟一般的说法完全不同,你注意看底下所写的,什么叫做持戒。
【答:清净无染是戒。】
你看看,这实在是太好了。这本《顿悟入道要门论》看了实在非常清凉,清净无染,这才是真正在持戒。下面
【知心不动。】
知道我们这个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
【对境寂然是定。】
面对一切境界,他都一样,完全清清净净。【寂然】就是不动,叫做寂然,很安静的意思,不喧哗,不会烦躁,很安祥。面对一切境界,还是那么的安祥,这就是真正的定。
【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
你若是知道心不动,知道不动就好了,不要想:我的心不动。又起心动念,想控制我的心不动,多一个念头,作不生不动想,不要产生不动的想法。
【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
就是说加一个清净的执着,又变成不清净,知见又立知嘛。所以知心清净时,不能生清净想,不行。
【乃至善恶皆能分别。】
善恶皆能分别。
【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
这个要划起来。于当中无污染,能够得到自在,你就是有智慧。
【若知戒定慧体。俱不可得时。即无分别。即同一体。】
戒就是定,定就是慧,一体三面。所以
【是名三学等用。】
二十一页倒数第二行下面倒数第五个字。
【问:若心住净时。不是着净否?】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若是执着在清净时,这样是不是执着清净呢?
【答:得住净时。不作住净想。是不着净。问:心住空时。不是着空否?答:若作空想。】
若是作空的想法,说:我在修空、空观。
【即名着空。】
这就是执着空。所以修空的人与空相应,他没有空的思想,不会多一个念头:我现在在修空。这样又变不空了。
【问:若心得住无住处时。不是着无所处否?答:但作空想。即无有着处。】
你若是作空的想法,你就无有着处。
【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
你若是要了了识无所住心时。
【正坐之时。】
正于端坐的时候。
【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你只要不想一切物。
【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
过去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记忆,记忆力。过去不论是愉快、不愉快的事,过去都已经过去了,讨论那个已经没有用了。过去心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过去的事,你现在再怎么想它,再怎么回忆,都无法挽回了。可是我们人都是这样,感情太过丰富了。要是翻开相片,看到过去的情景,眼泪就不停的流,坐在那里,想着他过去是受了多少的委屈,都是这样。所以对于过去的事,若是有大智慧的人,当下这一念,他就能解脱。过去有一个寡妇,这个寡妇对先生的感情还是很重,学佛已经好几年了,还是放不开,她经常会唱首歌。那一次我去她家,她不晓得我已经到了,她在二楼,我刚好到了楼下。我就听到她在楼唱:我君离开数千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唱的,老是在唱这首歌,意思就是很难过。我上楼时就说:怎么不念佛,变成在唱这首歌了,13:43真糟糕。没办法,虽然也已经在这佛了。所以我常常说,学佛的人是千百种,你是学解脱,或是学执着的东西。丈夫死了就死了嘛。没办法,因为两人的感情太好了。还有些人喜欢唱【旧情绵绵】,总是放不下。所以过去心不可得。我们人若是了解这种东西,一切恩怨、爱恨,当下都是无的东西,莫让伤心的事再涌这个心头,因为那都是不可得的东西。
【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
未来的事尚未到来,你也不必求、不必去想。像我们本来请了一个小姐要来上班,可是她又跑来告诉师父:师父,这里又没有剃度女众,我要是来这里上班,老了以后怎么办?她现在就开始在担心以后的事了,现在还这么年轻,现在才二十几岁而已,就杞人忧天的想到年老以后的事,你能不能活到三、五年后,还是个未知数,她现在就开始在想:老了之后怎么办?一下子就开始操心老了以后的事,却不能好好把握现在的时间修行,都是这样。也没有出家,也没有出嫁,她就开始在想了:不知道要怎么过日子。没有人可以安慰她。所以这些女众真是很难搞定,又怕出家、又怕在家,又怕独自一个人,没有伴,没有人能安慰她。你嫁人,是他来安慰你,或是你安慰他,这还是个未知数。我举一个例子给你们听,我那时候去教专科学校,有一个学生,她就是有这种观念。我那时候还未出家,她都称我林老师。她说:老师老师,我要是没有出家,也没有嫁人,以后怎么办呢?我说:将来的事情你也不知道,不可知啊。她就真的决定结婚了,后来她就不出家了,那时我已经坚持要出家了,我大学二年级,我就知道我一定会走出家这条路,因为我会害怕结婚,我要是看到女众这么可爱,我会怕,太可爱了,老是闹个不停,一点小事就可以闹上老半天,你也拿她没办法,无理取闹,就是闹得你没完没了。然后她就结婚了。她结婚两年六个月,刚好满两年半,她先生出车祸,受到严重撞击,到现在还昏迷不醒。真的,有人可以照顾了,到现在还在照顾他,还在照顾啊,take
care of,take care of就是照顾,take care叫做珍重的意思,到底是You take care of
him,还是He take care of you,can not
decide,还不晓得,不能做决定,到底是你照顾他,还是他照顾你,这还不知道,知不知道(广东话)?广东话都这么说:知不知道?老是想嫁人,希望有个人安慰你,我都不需要,我自我安慰我自己,有空我就自己摸摸胸脯,安慰我自己,谁能够安慰你?有谁能够了解我,我还年轻,只有佛陀了解我的心。不需要操这个心啦,杞人忧天的一直在想将来该怎么办。我告诉你,很简单,将来佛教一直发展,我们若是真正在佛教里修一、二十年,我们已经有正知正见,等我们老了以后,像在妙莲法师那里,举办大法会时人很多,我们就去帮忙捡菜啊,老菩萨就可以去帮忙捡菜,寺院办法会时,我们就去厨房捡菜,多少帮忙做一些工作。不然也有一些清修的道场,我们就存一些钱给寺院的住持:我供养这二十万,你给我一间房间住,让我住到百年之后,也是可以啊。因为你有正知正见,又能帮助寺务。但是你不要等到视力模糊了才想去,你要尽早,趁眼睛明亮,戴上眼镜还看得清楚时,差不多五十五岁、六十岁的年纪,视力还不错时,就赶紧去寺庙找一个安单的地方,你是在担心什么?怕没有地方去。像我要出家的时候,我也没在想:我将来要怎么办,我要怎么办?不必担这个心,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事情还未到来,何必杞人忧天担心成这样,你要是活到八十岁才往生,你在五十年前,就提早担心以后的事,脑袋坏掉了?没有人是这样操心的啦,吓死了,五十年以后的事情,五十年以前就挂在心头开始操心,哪有人这样子的,对不对?所以说,未来的事莫愿莫求。
【未来心自绝。】
就没有这种观念。
【即名无未来事。19:53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着。】
很重要,拜托你们划起来。现在的事已经现在,于一切事,你只要无着,也就是你只要了解无着。
【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在心自绝。】
这个现在心最重要,但知无着,你只要不执着一切事,那么现在心自绝,
【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
过去、现在、未来都无。
【亦名无三世也。心若去时。即莫随去。】
就是说心若是起心动念时,你不要跟着它去,这个起心动念的去的念头,起来的这个念头,
【去心自绝。】
起心动念,心若起去时。你的心若是要行动,要起来了,起心动念时,你不要随着它去。观空,当下清净心就现前。去心自绝,也没有起心动念这种东西。
【若住时亦莫随住。】
你若是住时,不要随着住。不要说:我现在在住。又变成一种执着。21:18
【住心自绝。】
我安住的时候,无所着的时候,不要随着住在那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若是安住的时候,也不要随着安住,产生一念执着,这个安住的心自然就没有了,执着的心自然就没有了。
【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
要划起来,就是住无住处。修行就是这样,就是说若是想修行,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你就是安住在无所执着的地方,令它畅通无阻,就像大便能畅通一样。哲学家说:你要快乐,第一个,你大便要通。这句话很有道理哦,这句话很有道理。粪便若是不通,肚子就会胀起来,你若是想快乐,第一,大便要通,排泄要很通畅,体内就不会阻塞,或者有便秘,使力拉也拉不出来。
【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
你若是了了,也就是清清楚楚。你清清楚楚自知,住在住的时候,安住于住的时候。
【只物住。亦无住处。】
就是说东西放在那里,但是你的心不住,亦无住处,就是它没有固定之处,所以他的心无所着,一切都是空性的东西,这不是真实的东西。只物住,只是这个东西安住在这里,心无所住。东西放这里就放这里,你的心不要跟着执着,意思就是这样。亦无住处。所以
【亦无无住处也。】
也不能说没有一个住处,因为在这里,确实有一个安住的地方,你也不能说没有,不可以否认说,它没有一个安住的地方。意思就是说,安住于无住的地方,却又不能否认它。也就是说,它安住在这个地方,但是你不要执着它有一个安住的地方,但是也不要否认它没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就是一个无住。
【若是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
就像水沟畅通了。我们若是了了,清清楚楚,不住一切处。
【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这一句太棒了。你若是清清楚楚,了解心不执着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你想想看,一个人若是到这种程度,你看他会有哪件事不快乐。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哥哥混黑道,我们一直劝告他,自己心里会很难过,世间人都会觉得很痛心。劝告哥哥,哥哥也不肯听,师父讲的:心不住一切处。我已经尽心了,我做妹妹的人已经尽心了。或是自己的侄子很不中用,劝导他也不听,我做姑姑的人,我也已经尽力了。或是自己的父亲,或是自己的女儿,我叫你不要跟那些流氓在一起,她却硬是要去,那也没办法了。所以说,尽人力以后,一切不执着。我已经尽力了,一切不执着。我做师父的人也是这样,我已经尽我的力量,叫你们要亲近善知识,叫你们不要离开讲堂,叫你们要共集一处,要好好修行。但是这不是师父的问题,受了两三句是非一挑拨就离开了,人家来说:师父,他已经离开了。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尽心尽力讲经给你们听了,我也是叫你要不离善知识,不离道场,我也是都讲得很清楚了:不传是非。好好的对三宝有信心,好好的念佛,25:30你要受人影响,我有什么办法。你要回去,我也不可能把你拖回来,因为我已经尽力了。为什么?不住一切处嘛,对不对?这是世间正常的道理,一切法无常,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其实本来就是无来也无去的东西。即名了了见本心,这就是本来面目。所以你若是用本性修行,你看有多轻松,回到家里,你不可能与父母亲不合,夫妻不可能不合,因为了了见本心啊。见本心就譬如先生若是不学佛,我无所着,不然能怎么办?我已经尽力了。妻子若是不学佛,不听做先生的劝告,不然能怎么办?可是我们人就是不懂,不懂本性的东西,我就是硬要叫他来学佛,可是他不肯啊,硬碰硬之下就起冲突了,就开始家庭革命,闹得鸡飞狗跳了。我就不会这样,我很自在,我自出家以后,我就了解,我不会一直说:爸爸,你怎么不来学佛?你是当师爷的人呢。我不会这样。我也不会叫师妈来学佛。人家说:你不是要度她吗?没有,我随缘。说真的,直到我出家七、八年之后,我家人当中还没有几个在学佛,我家人学佛,差不多是这三、四年当中,才开始学佛,因为我这个人的心很自在,我顾我的生死,我不是自私,因为缘尚未成熟啊。到现在人家在花莲一直赞叹,师爷在花莲,现在大家开始晓得了:他就是慧律法师的父亲。已经开始晓得了。他一开始持大悲咒,他几十年来的皮肤病,师父的父亲,几十年来的皮肤病总是医不好,看过多少医生,就是治不好,结果自己念大悲咒,念到都痊愈了。现在不必我劝他了,自己念大悲咒得到感应,皮肤病都痊愈了。现在早晚都持往生咒,就是要拼往生。师爷的根机比师妈更利,因为他受过教育,他一下子就有办法。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所以说一刹那之间,学佛就是一刹那之间而已。现在是非常精进,但是因为他很少在听经闻法,28:05但是还是有在听录音带,他的习气较重。烟也戒了、赌也戒了、色也戒了,所有坏习惯都改掉了,我按月寄钱给他,两万两万寄给他,寄这两万去,是要给他很大的鼓励,意思就是叫他要念佛。他常常说:唉呀,我也没尽到什么责任,我要是死了以后,叫政府简单的用具棺材装进去火化就好了,我就留个几万元处理后事。我说:笑死人了,一个法师的父亲,后事办得这么草率,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是他自己有自卑感,世间再不孝的人,也不会做这种事情。所以他念佛已经念到自己有感应了,这不用我再说了。所以说:了了见本心,所以用本性修行,碰到任何一件事,就算天大地大的事,也没有什么事,随缘,你要学佛就来学嘛,你不学佛也只能随缘,不然能怎么办?不然我要按怎呢(台语谐音)?你说啊,你不学佛我能怎么办?把你打死吗?所以那就很轻松了。但是我们要有机会给他,要给他机会,要买录音带给他听,我有机会给你,其余的就要看你自己了。就像一只牛不肯吃草,你硬是压住他的头,要压着他喝水,根本不可能的事。要是我,我常常说我很自在,你要不要学佛,不是我的问题,是我自己生死的问题,你要自己负责。
【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上竹下固)不住一切处心者。】
就是只是这个不住一切处这个心。不住就是不执着,于一切处不执着,【即是佛心】。这句话你要好好的听,也就是同于: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佛就是就算一切天大地大的事发生,不论丈夫、妻子、子孙、一切财物完全无所着,那么你看佛的心有多快乐。你由这句话,你就能体会。一个人到了连生命都可以牺牲、奉献,完全无所着,你想想看,他把生命都交出来了,那么这个人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因为他不怕死啊。世间最快乐的人,就是他不怕死,因为他对死亡已经清楚了。这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无所着的心,
【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
色就是一切内外,烦恼、外境,色性空就是表示一切法皆是空性,一切法。这个色性空不只是说外境,凡是一切由色法衍生出来的色、受、想、行、识,统统都是空性,都是空性。
【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
经典说:证得无生法忍时,你若是尚未得到这种心,也就是解脱心、菩提心、无生心、色性空,这就是无生法忍。
【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功成自会。】
你的功力若是到这种程度,你自然就能够了解。
【所言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
你要怎样才能体会呢?一切处无心,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体会,这就是能够契合。
【言无心者。无假不真也。】
什么叫做无心呢?无假不真,所有假相当下就是真的。意思就是说,你对一切事相完全放得下,不与人斗争、不与人计较,对一切是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假不真,所有虚妄的东西,外相虚妄的东西,当下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就是变成真的,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何谓假呢?
【假者爱憎心是也。真者无爱憎心是也。】
所以说,你若是一切都放得下,无心,爱恨都放得下,一切都变成本性的东西,无爱憎心,就是本来的面目。
【但无爱憎心。】
你只要没有恨心,以及占有的执着心。
【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那有什么困难?
【问:为只坐用。】
意思是说,只有坐禅时有这种心,那么行走时,是不是也能够运用呢?
【行时亦得为用否?】
我们学禅的人,学解脱自在的人,坐禅时有这种解脱的思想、觉悟的心,那么行走时怎么办呢?
【答: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乃至行住坐卧。所造运为。】
所有一切的造作,叫做所造运为。就是所有一切的造作,一切三业造作。
【一切时中。常用无间。即名常住也。】
一切法无心。用无所生心,清净心,一切造作都无间断。运用无间断,名叫做常住。
【问:方广经云:】
方广是指大乘的经典,一切大乘经典叫做方广。这个不是说有一本经叫做方广经,不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凡是大乘经典,统统叫做方广,既遍十方又广,无量无边叫做广。所以凡是讲遍十方的道理,内容很广泛的,统统叫做方广经。那么方广叫做大乘经典的别名。大乘经典说到:
【五种法身。】
哪五种法身呢?
【一实相法身。】
实相就是无相。
【二功德法身。】
修无量功德的法身。
【三法性法身。】
就是无一切相。
【四应化法身。】
就是方便度众生。
【五虚空法身。】
这是一种比喻。下面说
【于自己身何者是?】
我们自己的身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有什么法身呢?五种法身,你了解是什么法身呢?对自己的身何者是?
【答: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
实相就是知,知道我们有一颗清净的心,这个是不可磨灭的。不坏的意思就是说,修到最后可以显示出来,你除不掉的。譬如说,可以坏的叫做无明,不可坏的,就是我们真实的本性。所以说知心不坏,这是实相法身。
【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
这是第二种法身。知心,了解这个心包含天地万物,即是功德法身。第三、
【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
了解我们的心,当下就无心,无形相的东西,即是法性法身。第四,
【随根应说。】
随根就是根机。这个【根】不是六根,这个【根】就是众生,随着众生而感应的说法,视众生的根机,
【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
了解我们的心是无形不可得,
【是虚空法身。若了此义者。】
了解这个道理,二十六页,
【即知无证也。】
无所证也,没有一个真正证得的东西,因为本来就是空。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
无有可证,本来就无,
【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
所以很简单,你若是常常听到人家在讲经说法时,赞叹自己有多么厉害,这还是落入一个邪见的有。有一个人去参访广钦老和尚,一个平凡的人。他去找广钦老和尚,看完回来后竟然告诉我:师父,我去看广钦老和尚,都一样啊,没什么特别的嘛,就是经常坐在那里。我问他:不然你想看的广钦老和尚,你觉得要哪一点不同,你才认为他是广钦老和尚?我以为去的时候,可以看到他展现很厉害的神通,结果什么也没看到,跟平常人完全一样。他的看法就是高僧大德会耍把戏给他看,才称为高僧大德。结果没有,就是经常坐在那里,跟平常人完全一样。所以他不能了解,因为凡夫嘛,38:55以为成佛作祖跟我们人不一样,其实完全一样。这就是邪见,认为有得有证。
【增上慢人也。】
增上慢就是说得相似法以为证悟,叫做增上慢,他虽然非常精进,但是所得到的法,他不是真正的悟,相似而已,叫做增上慢。
【名为外道。何以故?维摩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
你得到什么?
【何所证?】
你是证到什么呢?
【辩乃得如是。】
你的辩才才能如此的了不起啊。【辩】就是你的辩才,【乃】就是才能。你的辩才才能够得到这么了不起的口才呢?舍利弗问天女:你是得到什么、证得什么,你的辩才才会这么了不起,辩乃得如是,你的辩才才会如此无碍呢?
【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
我无得无证,无所得亦无所证。
【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
增上慢就是自认为有所得,有所得就是顶堕,堕入自己认为了不起的地方,叫做顶堕。增上慢人。
【问:经云:等觉妙觉。云何是等觉?云何是妙觉?答:即色即空。名为等觉。】
已经知这个色法与空不异,色法当下就是空,名为等觉。
【二性空故。】
就是色跟空性同时都是空,
【名为妙觉。又云: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也。】
无觉就是说,不能说我有一个觉悟,因为觉是本有的东西,他本来就有这种能力,本来就有菩提心的觉性,所以说无觉,不能说我在觉。也不能说无无觉,也不能说一个无觉,认为一个无觉才能成佛,落入一个无觉,那又变成观念了。所以说无觉就是空性,当下就是圆满了菩提。也不能说有一个无觉的观念:我就是因为无觉,所以我成佛。这样也不能成佛。连那个无觉都不可以。譬如说:我没有修行,所以我能成佛作祖。无修行,因为无行,不执着修行,所以无行。说:我没有修行。连这个无修行的念头都不能执着,我就是因为无修行。连这个无修行都要去掉。所以无无觉,也不能有一个无觉的观念,名叫做妙觉。
【问:等觉与妙觉为别为不别?】
等觉与妙觉,有什么分别或不别呢?
【答:为随事方便。假立二名。本体是一。无二无别。乃至一切法皆然也。问:金刚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答:般若体。】
我们本性的这个般若体
【毕竟清净。】
智慧心就是嘛。
【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
恒沙就是无量无边。无法可说,当体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足恒河沙妙用。
【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
轻贱,也就是被人瞧不起。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义云何?答:只如有人未遇大善知识。】
就像一个人尚未遇到大善知识时,
【唯造恶业。清净本心被三毒无明所覆。不能显了。故云:应堕恶道也。以今世人轻贱者。】被糟蹋【即是今日发心求佛道。为无明灭尽。三毒不生。即本心明朗。更无乱念。】所以【诸恶永灭。故以今世人轻贱也。】
被人谩骂。因此别人若是骂我们、瞧不起我们,诽谤我们,就是替我们消灾,就是这个意思,替我们消灾。今天我们若是被人骂了,我们就想:一大早就有人替我消灾了。也就是一大早就被骂的意思,一大早就有人替我消灾了。晚上被骂的话就说:昨晚我先生替我消灾。听不懂的人还问:你先生真厉害,还会念经?对啊,只不过他念的经跟佛的不同。骂了一整晚,像极了女人的性格,骂了一整晚,唠唠叨叨的。有些男人很像女人的性格,我很不欣赏这种人,唠唠叨叨的。男人若是带有这种毛病,那就完蛋了。男人不像男人,一般是女人才会唠唠叨叨的,女众的本来面目就是唠唠叨叨的,怎么连男人也学女人唠唠叨叨的,整晚唠唠叨叨的,要是碰到我,准会被我揍。Dynasty王朝(台语揍的谐音),准会被我揍,我很讨厌那种有女人性格的男人。
【无明灭尽。乱念不生。】
动乱的念头就不生,
【自然解脱。故云:当得菩提。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
【隔】就是来生,不是后世。所以说:当得菩提,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也不是说所谓的来生,当下这一念就是。因此佛法并不困难像这些文字并不是很难,只是有些人学佛还不是很深入,对无觉、无无觉,会有一点搞乱了,若是目标、方向肯定了,那么就很简单,你说修行很困难,并不困难,说实在的很简单,并不困难。那么在座诸位,今天已经九点半了,受八关斋戒的人照常禁语,照常用功,拜佛、念佛。要参加点灯的人,要参加拔度的人,就去写名字。再来,要参加印经典的人,要参加印经典的,可以交给卢素梅小姐,钱放在我这里可以做功德,才不会被偷了,这样才乖。今天就讲到九点半,明天就从二十九页开始,二十九页的第三行开始。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不要被偷了,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十九页,前面第二行最后一个字。
【又云:如来五眼者何?】
我们经常在说的五眼。
【答:见色清净。名为肉眼。】
见色清净,也就是见到一切色法,当下就是清净心。第二,
【见体清净。名为天眼。】
见体,所以色法之体是自性空,心法之体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见体清净,表示所谓六根完全通达。见体,名为天眼。第三,
【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
就是说面对一切境界现前时,乃至一切善、恶,【悉能】就是一切全部都能微细的分别,虽然分别,但是也是本性在分别,所谓无分别心,是没有凡夫的执着、分别的意思。本性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本来就有分别的能力,于其当中,无所染着。总而言之就是无所住、无所执着的观念。于中自在,这个自在就是能通,叫做自在。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我们碰到一件事情,我们想不开,就是不自在,我们执着一件事情,心里就很痛苦。自在若是用一句很贴切的现在人的话,就是说完全没有压力,他不会制造压力出来,若是要用世间的名词来说,就是完全没有压力,佛就是完全没有压迫自己。而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遇到事情他就有着,着就有一种压迫力,因为转这个本性变成污染的意识,而这个意识,把我们的和谐的本性,切割成无量的分裂,意识就是一种分裂的状态。所以我们人或多或少有一种精神分裂症,早上讲的话,下午就否认了,下午讲的话,明天就否认了,我们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精神分裂,所以我们骂别人精神病,其实我们也有,只是我们比较轻微而已。论世间正常的人,只有佛陀才是正常的人,佛陀才是完全正常的人。无论你怎么糟蹋佛陀,他都是一笑置之,因为毕竟空,他无所着。可是我们人就不正常,之所以会不正常,就是因为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就会让我们产生压力,会给我们压力,有压迫感,这个压迫感就像被石头压住一样,你问他什么原因,他也不知道。你问他:你为什么痛苦呢?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无缘无故就会痛苦。所以我们习惯于无量劫以来,无明、我执、法执的观念,无始劫以来,已经都习惯了。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原因,自己就会莫名其妙的哭,没有任何的原因,自己就会发脾气,没有任何原因,我们自己就会很痛苦,不知道如何是好?开悟的圣者就不会这样,开悟的圣者他不会说今天情绪很低潮,也不会说今天情绪很高潮,高兴得难以控制。我们人的高低潮是很强烈的。譬如说我们从前读大学时,我们的物理老师在出题目时,都会出考古题,考古题就是前几届考的,他都会重复考,重复考的时候,因为物理学的范围很广,他都会重复,我们就去收集考古题,看他前几年出什么题目,因为他有这个习惯。有一次人家告诉我这个消息,因为我很认真在研究佛法,没有时间看书,干脆就去看考古题。看考古题的时候,才只有看五题而已,因为没有时间啊。考试时,本来都会分一张考试卷,大学在考试都是出三题、五题,一题是二十分,一题不会答,就要被扣二十分了,没有在出是非、选择、连连看的,没有出那种类型的题目。读大学在考试时,都是出个三题、五题,就是总分一百分了,考试时题目先发下来,然后再发考试卷。题目发下来的时候,我一看,四题都一样,跟考古题完全相同,一模一样,我高兴得楞住了,后来发现:怎么没发考试卷,怎么没有发考试卷呢?结果人家考试卷已经传到后面去了,我高兴得连考试卷都忘了拿,我正在讶异:咦?怎么没有发考试卷?教授说:你有病。说我有病,因为正高兴着题目都一样,出五题,有四题一样,顿时就傻眼了,还在奇怪:怎么没有考试卷,只有题目而已?所以我们人情绪的高低潮就是这样,忘记了,高兴得忘记了。于其中,我们若是很高兴时,就不能自在。所以如果你为了春天百花开而雀跃不已,你就会为了冬天的秋风扫落叶而痛苦不堪,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为了你的容貌而高兴雀跃不已,你有一天就会为了人老珠黄而痛苦不堪。同样的道理,这是一定的。我们人若是藉着钱快乐,他就会因为钱痛苦,藉着名快乐,就会因为名,惹上杀身之祸。就像竞选一样,报纸上也有报道,为了竞选,蔡庆源被开枪警告。所以说我们人无法自在,于中自在,大彻大悟的人,对名利、什么男女、感情、这个世间的一切事情,都跟没事情发生一样,不来不去,没有事,毕竟空。我感受到这个无生的时候,我一直赞叹:佛陀实在是太厉害了!最近一年我一直每一次内心都有一种呐喊、呼唤,一种赞叹佛陀,我根本无法形容。这无上甚深微妙法,为什么佛陀能够悟到这种不生不灭的本体,因为我们有感受到无生的气息,我就能了解,佛陀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间里面,他能够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像我们现在,你们有没有感受我不知道,我就开始有感受这个无生的东西,没有事情,一切都没有事,没有发生过任何事。过去事已经过去,未来事不可知,现在每一个动点都在变化,根本不值得执着。无生,当下就是自性空的东西。内心里面一直很赞叹佛陀,为什么这么无上微妙的佛法,这个法只有佛陀能够去体悟呢?今天我们若是没有听到这个佛法,也是很悲哀。所以我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们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当下就是,于中自在,纵横自得,从前所过的日子就不一样了,以前的修行就不一样了。所以今天普门杂志传真给我,他这几天要来访问我四十岁的心情。法师,你四十岁的心情是什么?你二十岁的心情,三十岁的心情,四十岁的心情是什么?我二十岁的心情,正在找修行的方向,我三十岁的修行,都是用意识心在修行,等到四十岁的今天,我发现我完全没有在修行。所以他就问:请法师用最简单的句子,描述你四十岁以来的心情。我就告诉他们,我就作一首诗句,我也会作诗哦,那是他们要我作的,我就作了一首:行住坐卧日日忙(每天都在忙碌),毕竟空性不必慌(毕竟空性,你慌也没有用),若问四十心情意(就是这个心情是什么感受),请听恒河无生曲。很满意。请听恒河无生曲,那就是我的心情,一切法无生,本来就没有任何事。可是我们人就硬要逼死自己,没事偏偏搞成有事,然后就变得很严重了。若是大彻大悟之人,完全没有事,天底下都没有事,再大的事也一样没事。所以于中自在,这才叫做慧眼。
【见无所见。名为法眼。】
见无所见,见性一直产生妙有,虽见到一切相,无所见,等于什么现象都不能困扰他。见无所见,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看到,不是这个意思,见性一散发出来的妙有,虽见到一切相,但是等于无所见一样,无所见就等于空。所以见无所见,就是说见性一直发挥出来,等于平等的心性,开展出来的时候,跟无所见一样,就是等于没有执着,见无所见,虽见一切法,而无所执着一切法,所以见无所见,名为法眼。再来最后,离两边,到最后一定离两边。
【无见无无见。】
无见就是不见一切法,不立一切法,一切法毕竟空,无见。一个人修行修到一切法毕竟空,有哪一样障碍得了他?有哪一样会令他痛苦?哪一样东西值得他痛苦?就算你如何赞叹,他也完全没有感觉,他只会说你有修养啊,对不对?所以说他今天问我一个问题:法师,你以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行人,寂寂就是默默无闻的修行人,突然窜红变成大法师,你如何在名利供养当中不被迷失,我写了一句:一切法不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一直要说迷失什么,对不对?本来就一切法不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一个法师的成就,也要感恩无量无边的众生,虽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体可得,根本就没有众生可得,也没有诸佛可得,佛跟众生也是对立性安排的名词,哪里有迷的东西呢?一做大法师,就被名闻利养迷惑了,那称什么大法师呢?这个【大】就是绝对,对不对?一切法不受。我告诉他们:将所有的功德,归究给台湾的高僧大德、一切护法居士们,一切法不受。单独一个人怎么可能成就呢?《华严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十方三世一切佛,我因感恩无量无边众生,所以常在秽土示现,以有众生故,所以一切诸佛而得成。因为有众生,诸佛才能成,没有众生磨练,佛就无法生。同样的,因为有众生,你才能够做大法师,这怎么会是我们的功劳呢?这根本不是我们的嘛,是所有一切众生的功劳,连迷都没有,这个名词都没有。无见无无见,无见,一切法没有执着,等于没有看到一样。那么无无见,连这个无见,也没有所谓的无见,不能说我没有看见,叫做修行,说我没有修行,叫做修行,常常说:我没有修行,我没有修行。这也是一种执着。所以无见就是破除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叫做无见。无无见,连那个不可得的,也不可以执着。
【名为佛眼。】
简单讲就是离两边。
【又云:大乘。最上乘。其义云何?】
【义】就是道理,要怎么解释呢?
【答:大乘者是菩萨乘。】
大乘就是菩萨,【菩萨】照理说应该称为【菩提萨埵】。菩提萨埵,这才叫做真正完整的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菩萨菩萨。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所惯用的名词,所以称为:菩萨、菩萨。所以佛法最先传来中国,我们法师要回去中国大陆讲经弘法,这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历史相同,文化相同,那么语言相同、风俗相同、信仰也相同,所以台湾的法师若是学成就了,要回中国大陆传——不是传宗接代,讲太快了——传法,就要回去我们自己的国土,中国大陆,真的啊。你要是去美国弘法,你就吃力了。譬如到美国要拜梁皇宝忏,那你就完了,美国人几时听过什么是梁皇宝忏?Master
what is
梁皇宝忏?你就得解释:梁皇宝忏就是因为梁武帝怎么样……然后他又会问你一句:什么是梁武帝?每一句都要解释。所以希望我这些徒弟学成之后,能回大陆弘法,我已经老了,我没办法了,我不能坐飞机,我也没办法,大陆没什么厕所可以方便。我把你们栽培成就之后,你们回大陆弘法,要把法传出去,要传出去。所以目标要放在中国大陆,这是佛教的大市场,大的市场,希望这些法师要学得有志气一点,不要像师父这么没志气,威镇台湾这一个角落而已,你们去大陆发挥,一个人分配一省,让你们去度众生,三十几个人,正好一人度一省。所以说我们是中国人,要度自己的同胞,比较得心应手,历史相同,你现在回去大陆,你讲国语大家都听得懂,你到美国弘法,完全听不懂,历史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度自己的中国,我们的目标还是放在中国大陆。大陆的北京佛教会,要请我去演讲,上海玉佛寺、厦门的佛学院,全部都在听师父的录音带,不过大陆现在的因缘尚未具足,要做菩萨实在是不简单,说真的,很不简单,要牺牲自己。所以菩萨这个名词,在我们中国一听就知道了,对其历史由来,全都能了解,菩萨乘。
【最上乘者是佛乘。又问:云何修而得此乘?答:修菩萨乘者。即是大乘。证菩萨乘。更不起观。】
更不起观,就是没有所谓能观跟所观。更不起观简单讲,就是没有能所,更不起观,连能观的那个观都没有,说我们能观照的心,所观照的境界,那么我们能观照的心,当下就是无生,那就更不起观了,连观都没有,本来就无生。清净的菩提自性,是本来具足的东西,哪里有能观、所观这种东西呢?更不起观。
【至无修处。】
无修处就是不能从后天再学习了,已经恢复到本来的面目了,到无修的地方。所以你若是常常看到外面的人,自己赞叹自己很有修行,那就是有修处,那还是个凡夫,至无修处是一个圣者。
【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最上乘。即是佛乘也。问:涅槃云:定多慧少。】
定较多,智慧较少,
【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
也就是均衡,
【即名解脱。其义如何?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说。】
这个写得太好了,这个要划起来。这一段是真的没有话讲。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清清楚楚。众生对于善恶,也分得清清楚楚,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那么我们人要避开爱憎,不可能。圣者就不一样了,圣人爱、恨全部没有。不随所染是定。那一天电视上在报导,连我自己看了,都替那个女孩羞愧得无地自容。那就是有个单位在台中举办抛绣球,希望恢复传统的抛绣球活动,于是请了一些女众要去抛绣球,然后一些男众就在台下准备接绣球,不过不是接到就要结婚,只是说做一个朋友,要依照这个传统,抛这个绣球。其中有一个很丑的女孩,长得很丑、很丑,丑得很彻底,她就把绣球抛出去,抛绣球,结果那粒绣球一直飞……最后掉到地上,都没有人去动它,连看都不看一眼。我要是那个女众,我一定赶紧跑下台,真丢脸,可见她长得有多么丑,是公认的丑,才没有一个人要接,那就是丑得很彻底了,所以绣球一抛出去,也没有人去捡,就任它掉在地上,也没有人去捡。又碰上雨天,地上湿答答的,又有积水。所以想知道容貌美丑,一上台就马上知道了,听说要是轮到稍具姿色的来抛绣球,台下的人就抢成一团,把一粒绣球都抢破了。其实又不是说抢到绣球就可以娶回家当老婆。所以我们人这个爱憎,实在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这个爱跟憎实在是很厉害。女众若是爱上一个男众时,旁边若是有另外的女众要接近这个男众,这个女众就想尽办法要让她死。自古以来,皇宫里这种事情发生最多。皇帝若是爱上一个爱妃,另外那些爱妃就不会善罢甘休,想尽办法就是要让她死,想尽办法要除掉她。过去看歌仔戏,或是布袋戏,或是电影时,一定是这样演的。这个爱恨是很厉害的,非常的厉害。抛绣球没人捡,真丢脸。那一天我看了颇有感触:不要举办这种这种活动,是不是就不会去伤到人家的心了,对不对?不晓得办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要是我不经意从现场走过去,那粒绣球抛下来,刚好被我接到,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我凑巧走过去,不小心接到了,大家一定起哄:慧律法师也来捡绣球。我马上再把它丢上去,笑死人了。我没去抛绣球就很不错了,哪还轮到你抛绣球给我接,少臭美了。你多少的价码?笑死人了。我觉得那真是很丢脸的事,不知道抛那个有什么意义?你冷静的想想看,我们的人生有多无聊,抛那个做什么?脸都丢光了,那么丑也来抛绣球,已经一年多了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人有多丑,你看那有多严重。已经一年多了,还记得没人要接她的绣球,你看有多严重,回家后一定痛哭流涕,真的。不随所染是定。这个世间爱恨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即是定慧等用说。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
就是我们不说话时,无言无说,我们说是定。
【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得名定否?能够说是定吗?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
为什么呢(【何以故?】)?因为用定性。注意,这个定性就是绝对空,2:33毕竟空性,它不管你行住坐卧,你证得毕竟空性时,哪有管你行住坐卧、一切现象现前,不会论这些。所以
【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
你说话时也是定。
【即言说分别亦定。】
有一次,佛陀当时在世时,有一个比丘,他生生世世以来,这个比丘都会讲一些一般所谓的黄色笑话,不是很清净。这个比丘的僧团就很不高兴,对他非常的不满。这个消息就一直传到佛陀耳边,佛陀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他完全没有这种心理,他会说出这些话,只是因为他宿世的习气而已。3:33所以我们要做到心完全的定,如佛一般,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习气覆障着我们。所以我们有一些话,是无意识状态讲出来的。譬如会说:这个人讲话不是很文雅。因为他前世讲话就不是很文雅,不是今生才开始这样。所以有一种情形,是习气使然说出来的,所以用定性说话时,分别、说不说,都是在定中,有一种是还未达到毕竟空,仍然跟习气在挣扎。
【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
什么叫做以空心呢?空心观色就是说,悟到缘起叫做空心。因为他悟到缘起性空。观色,观色就是观这个缘起。那么简单来说,若以空性的心,观照缘起的时候,4:30那么观照缘起,当下也就是空。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以毕竟空的心,来观照这个缘起法,缘起法就是色法,缘起法也是空。
【若不观色。】
若是不观这个色法。
【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如。亦复如是。】为什么(【何以故?】)?【为自性空。】
他既然证得自性空,六根、六尘、六识,一切意识,当下就是本来面目,当相即道,纵横十方,自在无碍,为自性空。
【即于一切处悉空。】
一切处悉空,那么就无善恶、诽谤、赞叹、大小、贫富,那么定不定的观念全部都没有,即一切处悉空。下面那几句话,你要注意听。
【空即无着。】
这一句简单来说就是,你若是自性空,空一切法,你的心地到哪里都无所着,你也不会说这个朋友比较好,那个朋友比较不好,统统好。意见与我们不合的,保持一个距离,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这样就相安无事了。你注意看,有几个修行人,甚至受过菩萨戒的人,他在修行,每天拜佛、念佛、早课晚课,你看他非常精进,可是他不能无所着啊,他在团体当中,恩恩怨怨、意见分裂、斗争,他放不下。你说他在修行,他是很精进,但是也可以说他根本没有在修行,没有进步嘛,不能用无相的修行法修行。不能用无相,那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既然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就不能成佛。空就是无着,
【无着即是等用。】
无着即是等用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对一切事情无所着,放得下,这就是等用,一切皆平等,等用就是平等用,定就是慧,慧就是定,等用。
【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7:31
我们众生因为无法开发自性空的东西,无始劫以来,他的感情很重,无始劫以来,烦恼、分别心重、习气重,所以他若是遇到境界引诱时,就起现行了,等于说这个是烈火,那个是干柴,火、柴一碰到,境界马上就现前,烦恼就一直鼓动起来,圣者他不会,他如同枯木死灰,他已经将烦恼断尽,再多境界现前,对他都没有作用。所以说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完全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摆不平它,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你今天遇到一切境界,你都对自己说一句话:都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解脱,因为我们内心有无量的烦恼,而我们突破不了,老是因为我们被无明盖覆,今天不是境界给我们烦恼,也不是别人使我们烦恼,也不是金钱给我们烦恼,统统不是,全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着,滞碍不通。别人如何能让我们痛苦呢?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呢?啊?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你就是拿刀要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有办法。今天换成有人拿刀要杀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害怕、会恐惧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还没有解决生死,我们没有能力。你若是拿一把刀子杀佛陀,佛陀怎么会恐怖呢?他神通自在,应用毕竟空,他已经大彻大悟,完成觉悟的佛道,他完成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定力、神通,你拿刀杀他根本没有用,一点作用都没有,无有恐惧就无有颠倒。我们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颠倒。那么你想想看,什么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冷静的想想看,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给自己烦恼,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因为我们喜欢制造痛苦嘛。所以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菩萨就是用平等空法,一直到究竟成佛。
【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脱也。】
定与慧若是平等,你就得到解脱。
【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
【惺惺】就是在清醒的时候,让你觉悟,让你得到解答,断除疑惑。譬如明镜,这个就是镜子啦,明镜就是镜子。
【譬如明镜照像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
也是不动。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明镜用无情明照。】
无情就是无所执着的比喻。因为镜子无所执着,所以它一直在照。
【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
你来则不拒,去则不留,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来就是胡人来胡人现,胡人就是我们以前称蛮荒之地的胡来胡现,一个古,再一个月。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汉人的【汉】,汉来汉现。表示说你只要不执着,保持这一念清净心完全空性,毕竟空,就像镜子一样,无情明照就是它不执着。镜子也不会说照到贵妃时,一照之后,因为太漂亮了,杨贵妃的影像就留在镜面上,而我们很丑,换我们去照镜子时,因为杨贵妃的影像留在里面,我们就照不清楚了。镜子不会这样,它不会这样,不论任何人去照镜子,美女来照,照完之后影像就消失,它也不会留你。就算再丑的人来照,或是青面獠牙的人来照,它也是一样这样照啊,你对着镜子,它都一样的照。你也照、他也照,你来,它不拒,去,它不留。用镜子来比喻,就是因为镜子不执着。可是我们人不一样,所以因为我们不能清净,我们执着,执着就如同蒙上一层乌云。譬如说我们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沾染上爱情的执着,那么今天他说什么全部对。明明是她这个男朋友不对,譬如说他开车开得很急、很快,明明是她男朋友不对,差一点撞到别人,她还是会骂对方:你这个死鬼,开车子时眼睛也不看。其实是她男朋友车速太快,差点撞到人家。我们人若是蒙上一层执着、感情,那就完蛋了,扭曲、变形,完全不是本来的面目了,因为你太爱他了,爱到已经将他美化,美满化:我这个男朋友实在不得了,或是说:我这个女朋友有多漂亮。所以因为你不能接受,其他人批评他的缺点,因此你都是用感情在判断事情,所以这个叫做意识心。你只要动到一个念头,你的定跟慧完全失去,不客观,你完全不客观。所以我们人要做到无情,像镜子照物时一样,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也是不动啊。
【何以故?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
无情之中,你若是在不执着当中,当下就是清净心,没有所谓动,也没有所谓不动。
【又如日光照世之时。】
照我们这个世间时。
【其光动否?】
光也没有在动。
【不也。】
若是不照时,你没有看到光时,是否动也?(【若不照时动否?】)
【不也。何以故?为光无情。】
它根本不动,它始终是这样照着。
【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
就是用无所执着的心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用无所执着,【光照】就是清净心、智慧心、空性心,所以不动。
【不照亦不动。】
照亦是不动。所以
【照者是慧。不动者是定。】
【照】就是我们的智慧,【不动】就是我们的定。
【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
三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故云:定慧等用。】
三菩提就是佛,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三菩提。所以说定慧等用。定慧,其实定跟慧只是同一个体而已,慧是体嘛,定是用嘛,毕竟空性里面,没有所谓的定跟慧,平等嘛。
【即是解脱也。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
要划起来,我们对本性的东西,都不了解,以为无凡情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感情。没有,佛菩萨是最有感情的。注意听,无凡情,就是没有凡夫执着的感情,不是没有圣人的感情。圣人的感情就是什么?就是慈悲、智慧、菩提、喜舍,感情它不是什么罪过的东西,感情透过空性,就变成大慈大悲,你要讲感情,对,释迦牟尼佛最有感情。若是简单来说,出家人最懂得感情,知道吗?世间人他的感情就是占有嘛。我爱你,就是要爱到让你死。为什么?我一直占有你,一直增加你的负担,整天就是紧迫盯人,因为对方长得太漂亮了。我看那些电影,我们人那种可怕,看这个录影带就能了解。它里面的剧情是这样写的,一个男主角,他很有侠义之情,在路上看到有个人没命的跑,原来是被人家追杀,他就把这个人救回来,从枪战当中把他救回来。救回来之后,因为这个人受重伤,血淋淋的,被追杀,又受重伤。于是替他处理好伤口之后,让让他在家里休养。把这个人带回家里之后,因为男主角经常不在家,他不在家时,就拜托妻子照顾这个人。他的妻子很漂亮,非常漂亮。妻子也很照顾他,天天细心的照顾他……日久就生情了。这是很厉害的,照理说一个救命的恩人,他也知道她是恩人的老婆,还是发生感情了。若是遇到这种事情,我告诉你,要是我,譬如说我的老婆很漂亮,这是假设,电影情节就是这样演的。我在外面救了他,我不可能把他带回家里,我老婆这么漂亮,怎么可能把他带回家里?我会把他送到医院,让护士去照顾他,爱上护士的话,也不是我老婆,那就无所谓,不可能把他带回家里,不可能,娶到漂亮老婆,免谈。因为这种事情有可能会再发生。众生嘛,我告诉你,这就是众生。我讲这个,实在是很老实的话,事实上就是这种情形,事实上就是这样。他傻呼呼的把这个人救回家里,不能这样做,不能这样。你想想看。所以心理学家说了一句话:情欲非理性所能克制。这是很厉害的,这句话是真正良心的话。他说:我们人男女的欲望,不是说你发一个理性,说我想要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有时候不小心,不知道为什么就爱上他,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什么理性,也没有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这个就叫做凡夫,凡夫。而且这种东西不是只有一两个,遍全世界的人,就是这一关冲不破,有凡夫之情啊。所以凡夫就是不相处便罢,日久一定生情。很奇怪哦,很奇怪。美国有一个十七岁的小姐,不是十七岁,好像是读大二,大二差不多是twenty-one
years old,差不多二十岁、二十一岁。她碰上一个八十四岁的牧师,八十四岁哦,eighty-four years
old,那是已经称为老人了,不要叫老猴,叫老猴很难听。已经是称为老人了,算是年纪一大把了,他还是个牧师,很疼爱这个女孩,很疼她,八十几岁了,这女孩还是真的嫁给他了。她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爱上一个牧师,八十几岁的牧师。论年纪,当她的曾祖父都不为过了,要是把那个男的拉开,换我替代上去也比他强,可是她偏偏就爱上那个老牧师,你绞尽脑汁就是想不通。可是这又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替代的。感情这种东西,所以才告诉你,这个世间就是这样,你能用什么真理来解释呢?所以我在保护这些徒弟,保护得非常严,什么事情让师父来处理就好了,你安心的修行。你只要是凡夫,你若是承认你是凡夫,你就要听师父的话,你听懂了吗?你若是承认你是凡夫你就要听师父的话,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谈,因为我录影带看太多了,看到都会怕了。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没有什么理由,对不对?没有什么理由。还有一部片子是这样演的,她先生非常相信这个妻子,他这个妻子,每天正常的上班、下班,每一次人家要是告诉他:你妻子有可能红杏出墙了。他就绝对不相信,为什么他不相信呢?因为我太太天天准时回家,按时上下班。告诉他多少遍,他就是不相信,他一直认为别人在破坏他们夫妻的感情,而他的妻子也知道,也知道自己不对,他的妻子爱上公司的经理,经理对她特别好,非常慈悲,她先生也对她非常好。照理说这已经是非常圆满的家庭了,但是因为在公司里,每天见面,经理也对她非常好,于是日久就生情了。她这个妻子也知道,自己很对不起她先生,她也多次的痛苦、挣扎、哭泣,也跟这位经理讲得很清楚:我是有夫之妇,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对不起我的先生,我先生也是很好。这个男的也对她很好,他说:我也知道我们两人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也应该成全你。两人都懂得这些人情义理,可是两人还是继续联络,就是无法斩断情丝,两人都希望对方幸福,两人的心情都一样。她先生也很相信他这个妻子,然后剧情就这样一直演下去。所以讲到这个凡情,就是束手无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就是只有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没有答案,看遍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答案,没有办法。所以若是说,今天我们是走在家这一条路,你想想看,你有多会防范,你有多会紧迫盯人?要是我,都不需要紧迫盯人,太太不能去上班,你乖乖待在家里,负责生小孩就行了,你都不用去上班,这种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吗?不可能。不然以后出门就要带绿帽子,当龟儿子了。凡情嘛,这就是我要告诉诸位的。今天举这么多例子,就是要说,凡夫绝对没办法,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凡夫之情。非圣人之情,圣人的情就不一样,他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他无所着,甚至你要自己奉献出去,他连碰都不要碰你,为什么?他是圣人嘛。
【问:云何是凡情?云何是圣情?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
若起二性,起这个对立的二元论,那就是凡夫之情。
【二性空故。即是圣情。】
他没有那种对立的东西。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
经典说:言语道断。言语道断就是说这个语言不能讲。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我们所讲的不可议,然后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不可思议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句话就是我们所讲的这样子。言语语道断就是这个真理不是用语言可以讲的。心行处灭,你心想要去思维这个圣人的境界,那没有地方可以思惟。心行处灭,你的心,意识形态里面当下除掉,它的道理怎么样呢?其义如何?
【答:以言显义。】
用语言来彰显道理,得到道理后,就不用语言了(【得义言绝。】)。言绝就是不用到这个语言。譬如说我要去文殊讲堂,譬如说你在火车站,你问人家:我要去文殊讲堂,我应该怎么走呢?人家就指引你怎么走,用这个语言形容:你经过二圣路,到一心路的交叉口,在那里就可以看到一块招牌。按照对方所讲的,就找到文殊讲堂。指引他之后,也许他真的找到了。所以语言虽然是假的,但是可以让你得到真的,所以语言它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它能让你悟入这个中道的道理、佛的道理,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共聚一堂来听经闻法,无非就是要开采、开发出我们每一个人本性清净的智慧,所以有很多人,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来感谢师父:我今天非常感谢师父,为我开智慧。我说:你这样讲就错了,你本身就是佛,不是我开你的智慧,只是因为你接受我的道理,你自己开发你本来的面目,你就是佛啊,你何必感谢我呢?你就是佛啊,你的本性就具足一切,神通妙用自在,这跟师父没有关系,人家把这个功德归向给师父,全部一切法不受,这样我就不会我慢,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你本来是佛,是你自己要来学佛的,不是我拜托你来的。所以【义即是空】。道理就是空,当下就是空,你拿不出来啊,道理你拿不出来,所能显示的,只有用语言、文字、音声。
【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
道就是绝言,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能感受。你说师父今天,我曾经告诉诸位,我感受到无生的气息,这只是一个语言,但是我是什么心境,你根本就不知道,对不对?你怎么知道我现在在感受什么呢?讲不出来啊,但是不得不讲啊。
【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
得义,得到这个真理,是实际,就是不虚伪,那就是完成了毕竟空的道理。实际简单讲,就是绝对的实相,实相的道理,更不起观,
【不起观故。即是无生。】
因为用语言不能言说,心行处灭,以意识不能猜测,谓得义实际,真正得到真理的实际,实际的道理就是实相。更不起观,你根本就不用起观,既不起观,你能观的东西没有了,能观照的心都没有,当下你就是无生。
【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
一切境界,色性就是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空。菩萨、在座诸位,一个人修行修到当下他所见的一切境界都是空的东西,你想想看,他还需要烦恼什么呢?菩萨,你们若是还不放下,只是痛苦自己。听这么多经典,今天应该是大彻大悟的时候了,你们云何还在分别性当中执着,云何还在世间的假相中,在浮华不实的世间里,你还一直认定,有真正的感情,有真正的名利呢?有真正的这个世间呢?世间本来就是不可得的世间。你读到博士、硕士有什么用?拿到超博士有什么用?你拥有无量无边的财富有什么用呢?你告诉我。色性空,一切法到最后,也不必等到最后,当下就是无常。
【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
万缘俱绝就是既然一切境界都是空性的东西。万缘,天底下一切现前的事物,完全无碍,一看就知道法法都是虚妄,一切法都可免,一切法都可以避免,就像没有一样。譬如一下子是有人要娶妻,送喜帖,高高兴兴来迎娶,30:22一下子是有人要出嫁,办得很热闹、很丰盛,客人很多,一下子散掉,什么都没有,对不对?
【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你的心就不会分别,你就不会执着。
【问:如如者云何?】
什么叫做如如呢?
【答:如如是不动义。】
不动的意思。
【心真如故。】
心真如,真就不是假,那就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动,就是因为空性,悟到空性的真,而不动的心叫做真如。心真如,
【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
过去诸佛就是保持这个如如不动的清净心。
【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
行什么行呢?行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无一尘可染,当下即空,破除一切相,无所住,离一切相,亦是行此行,
【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
在座诸位,法师、居士,你说解脱很难,你看,一念之间就是本来面目。所以我跟诸位说,我们硬是要自己逼死自己,就是这样,硬要把自己置在一个很痛苦的绝望里面,其实没有所谓的绝望。因为什么?因为你有所希望,所以有所绝望,因为你的希望的起点,就是绝望的开始。如果你对任何事情不抱任何希望,你只尽你的心力,尽人力,听天命,你并不祈望将来有所成就,任何的事情,你就是尽心尽力去做。所以普门杂志今天问我一个问题,他问我:当初你出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没有,我不曾这么想过。哪有什么成就不成就的东西?我跟他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像树木,你只要认真的栽种,认真的照顾它,这棵树若是长得枝叶茂盛,它的树荫自然就遍覆得广。这个叫做修行没有什么诀窍,老实、不夸张、谦虚、智慧、守规矩,就是这样子。我今天种树,一起照顾它,我很认真的照顾它,除这个杂草、施肥,一直照顾它,帮它浇水,这个树干愈来愈大,它将来往下扎根,往上就结果,你不怕没有水果吃。我当时要出家时,我哪有在想:我将来有什么大的成就,能够替众生服务什么,我没有这样想。我只是说,出家第一个,要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因为我的学历够,我的文学造诣相当不错,我在建国中学,国文都是第一名,作文都是第一名,所以我的文学造诣很不错。而且考国文,或者只要是背的,地理、历史,每次都是九十九分、九十八分,没有低于九十五分以下的,所以我对背书很有一套,建国中学的物理学,它的物理学、化学、英文又强,很强,建国中学的人考台湾大学,不是一班只考上一、两个,都是整班全上的。你若是读建国中学,你问人家:你们班考上几个?会被人家笑死,哪有人这样问的?都是问:你们班几个没上?哪有人在问你们班考上几个的?没有人这样问的。喂,你们班考上几个?笑死人,在建国中学哪有人问:你们班考上几个?大家都是才子。所以说我们有先天性的条件。藉着世间的学问来看这个藏经,我只有一个观念,我要通达大藏经,我要大彻大悟,我只有这个观念。那么你想想,假设说我尽心尽力的修行,通达大藏经,能够悟道,你何必担心没有众生可度呢?所以刚刚出家的僧众,今天普门杂志这样问:你对这个戒疤未干的出家僧众,是不是要讲几句话警惕他们?戒疤未干就是所燃的三点戒疤都尚未脱落,你有什么话要警惕他们的吗?我只有告诉他们一句话:不要离师父太早,不要提早离开师门,愈早出去,愈早凄惨,愈晚出去,愈晚凄惨,要是不出去,他就永远不会凄惨。有师父照顾你,怎么会很凄惨呢?就是这样。因此我没有说,我要怎么样子的希望,我盼望未来。我们每一天,都是在希望、盼望、失望、绝望当中恶性循环,一直在恶性循环,一定的。每天都在希望,你每天都有得到东西嘛,然后就很高兴,你达到你的希望了,可是你每天又有失望,因为你又失去了某些。但是得跟失,这个是世间的真理,一定会发生的啦,这个世间一定会发生这种得失的东西啊。也许你现在拥有男女朋友、感情,但是你要觉醒,有一天你一定要失去的。当你得到的时候,无所挂碍,失去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痛苦。所以十方三世佛,都是这样修行,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心。
【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
诸佛也是这样。
【至于弥勒亦如也。】
弥勒佛亦如。那个【如】不是台语无理取闹的意思,你可要搞清楚,【如】就是不动的意思。
【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
本性都是如如不动。
【何以故?为佛性不断。】
为什么?什么叫做佛性不断呢?佛性不断,就是因为它有妙有,所以不是断灭。佛性具足无量的智慧、清净心、菩提心,所以佛性不能断,断的话就变成怎么样子?顽空了。因为佛性不断,
【有性故也。】
有什么?有清净的本性故。清净的本性又什么都没有,但是它又有具足一切的智慧。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三十五页。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即色即空就是色法,当下就是一切空,凡夫一念能转,当下就是圣人,是顿悟否?
【答:是。】
这样就叫做顿悟,完全以当下这一念为主。
【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答:心有染即色。】
这个色,色法在另外一个角度讲,有碍叫做色,会障碍的叫做色法。在另外一个角度讲,不只是说指境界,心有染就会有障碍,简单来说,【色】就是障碍的意思。心有染就有障碍,心无染,一切法即空(【心无染即空】)。
【心有染即凡。心无当即圣。】
所以都在于加上一个有染、无染,【染】就是执着,有执着就有障碍,你的心若是不执着,当下就是空,心若是执着,你就是凡夫,心若是不执着,就是圣人。
【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这一段很难了解,初学的人听起来会很吃力,但是还是要解释。师父解释一下。又说:真空妙有故即色。什么叫做真空妙有故呢?真空就是毕竟空性当中不坏缘起,妙有就是不坏这个缘起,这就是所谓的色法。换句话说,透过空性的能力,建立在空性能力的透视,而使这个色法没有障碍化。所以他的解释就是说,真空妙有故即色,真空的毕竟空,毕竟空性里面,所幻化,不坏这个缘起的假有,所以叫做色。简单来说,这个色就是没有障碍的色法。前面有说到:真空妙有即色法。色不可得故即空,一切色法因为缘起,因为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就是没有永久性的东西,当然就不可得,所以当然它当下就是空,现在说空者,现在所谓空,空是什么意思呢?是色性自空,色性自空就是色法本来就是缘起法,它没有一个真实的色性,叫做色性自空。所以你要在【色性自空】做注解的话,应该解释说:没有一个真正的色法,因为色法是缘起,所以色性自空,色法的缘起法,当下就是空性,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再说一遍,是色性自空,就是缘起当下即是空,非色灭空,这个不是色法灭空。在座诸位,什么叫做非色灭空呢?注意听这个观念,譬如说这是一个色法,这个杯子是一个色法,这是一个空性,这是一个虚空,把这个杯子由右边移到左边,这个叫做用色来灭空,互相对立,占有它的位置,叫做色灭空,这个色法会取代空。因为这叫做对立的东西,你要注意听,不然你会听不懂。这是一个色法,那么以对立的观念,色法来灭掉、代替这个空、虚空,叫做以色来灭空,现在不是以色来灭空,是非色灭空,现在说色,就是空性自色,就是说这个色法,当下不移动,当下就是缘起无自性的空,不管你移到哪里,当下它就是空。也就是说,不是用色跟空互相对立,来显示这个色法。所以现在说,色者,是空性自色,就是缘起空性,当下所幻化出来的色法,所以非色能色,意思就是不是色法本身有那个能力,显出这个色法,非色能色,色法本身必须借重着空性,它才叫做色。色法,再讲一遍,色法的本身,要借重缘起性空的空性,才能显示说它是色法,色法不能独立的说它是色法,如果色法自己本身就是色法,这样就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叫做自性见,自性见就是无穷的过患。色法能够产生一切的色法的话,那么色法就一直产生连锁的色法,变成无穷的过患。意思就是说,色法不能真正的显示自己的色法,而是透过缘起性空,建立的缘起,才能用色法来显示这个色法。那么这一段,我再为诸位解释一下,又说:真空妙有故即色,就是说透过毕竟空,不坏缘起的妙有当中,这就叫做色法。色不可得故,就是空。因为色法是一切法不可得的东西,当下就是缘起性空,所以当下就是空,现在说空者,是色性自空,就是说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缘起性空,非色灭空,不是用这个色取代了空,而是色当体即空,而不是用这个色来除掉空,来显示色,不需要这样子,色本身就是空。所以现在说色法,是空性自色,何谓空性自色呢?就是因为空性的缘起,来显示出色法,藉着空性自色,由空性自色,它有色法缘起的本质,非色能色,并不是色法自己能够显示色法,也就是说色法要透过缘起性空,色法才有意义才能存在,而不是色法能够显示出色法,如果没有透过空性的缘起,色法没有意义。这样了解意思了吗?听懂了吗?还是去买泡面来吃吧,听不懂。所以不容易,听得懂就开悟了,其实也不难,听不懂也没办法了。
【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46:46
什么是尽?什么是无尽呢?
【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
【漏】就是烦恼,种种的烦恼都灭尽了。
【无尽者。】
就是妙有。
【于无生体中。】
我们当下就有无生的体。
【具恒沙妙用。】
什么叫做恒沙妙用呢?无量无边叫做恒沙,奥妙之用,智慧心就是。
【随事应现。】
随着现实外在的事相,来应现出我们本性的东西。
【悉皆具足。】
所以悟到本性,就是已经度完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我们内心所生起的无量无边的烦恼,完全没有了,度尽众生了。我们今天若是成佛,就是度尽众生了,完成度众生的任务。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不再产生烦恼了。所以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每天在念,也不知道在念什么,一直念,每天都在念放蒙山,只是嘴上这样念念……说他精进是很精进,每天都在诵经,说他精进也不算精进,因为不了解什么意思,不能悟入,悟道的人就无生,达到无生,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所以随事应现,悉皆具足。
【于本体中亦无损减。】
对我们的本性来说,也没有减少,
【是名无尽。】
无尽就是妙有,
【即是尽无尽法门也。问:尽与无尽。为一为别?】
是统一的东西,还是不同呢?
【答:体是一。说即有别。】
体是一,说即有别,若是言说就有差别。48:59
【问:体既是一。云何说别?答:一者是说之体。说是体之用。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
本体是一样的。举一个比喻来说。
【喻如天上一日。】
太阳只有一个。
【一置种种盆器盛水。】
在器具里装水。用脸盆、水缸、水桶、铅桶,跟我家从前一样。我家从前专门住那种自动化的房子。我家住的是自动化的房子,也就是所谓违章建筑,梁柱都不敢打得太深,都是简单的插在地上而已,警察若是来取缔时,就赶紧拆掉。那地方是台北垃圾场附近有名的屠宰场,是流氓最多、黑道最多的地方,赌场也最多。我们那边的小孩都在做什么呢?扛棺材、打麻将、扫地、杀猪公、做泥水工、拿出殡的旗子、做道士,那些女孩子因为没有人教,就跑去赚那种钱,大大小小都在赌博,大人小孩都在赌博,大大小小全赌在一块了。所以说环境一变,就完全不同了,本性是相同,不过长期薰习后就有差别了。所以我们家是违章建筑,从前民国四、五十年的时候,五十年左右,都可以随意搭建、加盖,要是碰到下雨天时,雨天时,屋里就到处漏水,从前都用沥青布,哪有瓦片可以盖屋顶?没有!铺上沥青布,然后上面再压砖头,间隔排得很紧密,木材也要绑得牢固一些。等到雨天时,就要开始接漏水了,脸盆、水桶、尿桶全都出动了。从前的房子里是没有厕所的,哪有什么厕所?!从前也没听过自动化厕所,没有。从前若是要撒一泡尿,要走很远很远,因为当时还没有卫浴设备,都是用木板钉一间简陋厕所,用木板钉一钉而已。这种用木板钉成的厕所,粪便积存久了之后,都有粪虫在吃大便,在里面拉屎的时候,往底下一看,哇,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常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看到那些烘虫,你就快昏倒了,没办法,那实在是太多了。虽然常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发愿归发愿,看到那么多众生,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蚊子又满天飞,厕所里又很臭,完全没有冲洗,味道是臭气冲天,又不敢关门,关起来的话会呛死人,所以要先把门打开,头伸出去吸一口气,再把门关起来,赶紧用力的拉,受不了时再开门吸一口气,然后再继续拉。我跟,
你们讲,你们还不相信,不然待会儿你们问师妈就知道了,事实就是这样。厕所里简单的钉着两片踏板,踩在两片木板上,还会摇摇晃晃的,用力拉屎时,木板就跟着摇晃,要是不小心踩断木板,就掉进粪坑里了。下大雨时,屋里就一直漏水,下大雨时就是这样,到处摆着桶子准备接漏水,结果受到台风侵袭,葛乐礼台风一来,发生八七水灾,被冲得全部倒塌了。可怜,穷人是非常可怜的。小时候也不可能想到,这个小孩将来的不动产有好几亿,不可能,连想都没想过这种事。所以因为我是穷人家出身的,所以我从来不会瞧不起别人,我从来不会瞧不起穷人,我自己从小就很穷困艰苦,怎么可能瞧不起别人呢?所以从穷人家出身还是有好处,我的心很平等,富贵贫贱都一样,因此讲到盆器盛水,我的印象很深刻。
【一一器中皆有于日。】
不论大盆、小盆中,皆有太阳。
【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
统统圆满,与天上的太阳都没有差别。
【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
圆形器具里有映现出太阳,四方形器具里也现出太阳,三角形器具里也浮现太阳,为随器,随这个器具立名。
【即有差别。所以有别。】
所以讲到插花,我读逢甲大学的时候,我去学插花,真的啊。色彩愈鲜艳的,要放最底下,花朵愈大的,要放底下,愈高的位置,要插愈小的花朵,角度三十度、六十度、七十五度,颜色深的要在底下,颜色浅的要在上面,盆器大小、高低,插法就有差别。我也略懂一二,因为我有学过,不跟你们讲,也没人知道。因为我要是说我学过插花,我就要来帮忙插花,那就麻烦了,干脆就说我不会。但是不是学得很专精,只是大概知道理念是什么。后来我学佛之后,我就想:花朵插在什么位置,大小盆还不是都一样,就简单的插一插,反正都一样是花。在雷音寺时,我有一招最厉害的插花方法,我去买一个小颗的椰子,让它长出叶子,一个月加一次水,只要不枯死就好了,然后就摆在那里。人家若是问:法师,寺里怎么没有插花啊?有啊,在那里啊,也不用去理会它,那棵椰子叶一放就是一个月,只要加水就行了,结果盆器里滋生登革热病媒蚊,因为没有清洗,也没有换水,结果你知道男众的道场有多么不可思议吗?花瓶里的水一倒出来,竟然臭得没有人敢闻,男众的懒,那真的是不可思、不可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男众道场是很懒很懒的,花瓶里的水从不曾更换,又碰上我这个懒住持,放在那里也无碍。被我插到的花也算很倒霉,没办法,算它倒霉。所以我就有一种观念:你插一盆漂亮的花摆在那里,有一天它也是会枯萎,干脆买个椰子让它长叶子,一个月浇一次水就OK了,然后又去买什么呢?买万年青。万年青买来之后,整把放进花瓶里,等它长得跟观世音菩萨像一样高了,再拿下来剪一剪,拿下来修修剪剪,把多余的叶子拔掉一些,然后再插回花瓶里,都不用去管它。讲真的,插花还是要有耐性。所以讲到随器立名,不管插什么盆器,大盆、小盆,其实还是我们的心比较重要,所以有别,我们的心有别。
【故云:体同。说即有别。所现诸日悉皆圆满。于上本日。亦无损减。故云:无尽也。问: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把笔拿起来,这个善法是指清净心。要注意,那个不是世间的善。不善不生,就是说那个恶不生。善法不灭就是指清净的善法不灭,那就是清净心。这要特别的注意。
【问:何者善?何者不善?答:不善者是染漏心。】
【染】就是情执,【漏】就是烦恼。有情执、有烦恼的心,叫做不善。所以在座诸位,世间人说:我爱你。那个【爱】字就是感情,他不是要令你解脱的,所以我爱你就是染漏心、不善心。要说我要救你,我要救你,才是真正的爱你。不能救你的法身慧命,只是爱这个肉体,整天抱在一起有什么用呢?抱到最后,有一天他还是要死啊,一样会死去啊。抱到一半时,他也得上厕所,他就会说:我要拉屎,你等一下。还是一样啊,有漏。你要救他,就要救他的清净法身,你不要只救他的肉体,那是没有用的,要救他的清净法身。
【善法者是无染漏心。】
善法,无污染、无烦恼。
【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
无污染、无漏、无烦恼,这就是不善不生。
【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
清净还加一个圆,就是圆满,完成了圆满。湛然常寂。
【毕竟不迁。】
【迁】就是移动,不动的意思叫做不迁。毕竟不动,
【是名善法不灭也。】
三十八页。
【此即是不生不灭。问:菩萨戒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这是《菩萨戒经》里面这样说,众生若是受佛陀的戒律,这就是入诸佛位,那么此位与佛陀的大觉相同,真是诸佛子,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其义云何?答:佛戒者。清净心是也。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
要划起来。什么是真正的佛戒?清净心是也。你若是整天都说:我持戒、你破戒。那你也有问题。整天都显示说,我自己在持戒,或者是显示自己持戒,认为别人统统不持戒,这样就吃力了。所以有一次,那个美国老大讲了一句话:台湾都没有真正的出家人,因为台湾的出家人都没有在持戒。他讲这一句话之后,全台湾省的出家人都很反感,全部反感,真的,我没有骗你,这句话我绝对没有妄语,绝对没有妄语,这是他讲出来的话。他说:台湾没有真正的出家人。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出家人都在美国,而且只在他那一间道场。你想想看,哪有人这样子的?清净心即是戒,你有没有持戒,从外表怎么看得出来呢?你自称你持戒,但是你临命终不自在。禅宗的祖师一天吃五、六餐,外加吃点心,甚至一天供应七餐。你去打禅七时就是这样,早上吃早餐,九点多吃点心,中午又吃午斋,四点时又吃点心,五点多时再吃一次,晚上又让你吃一餐,你去打禅七就知道,一天吃六、七餐,包括你肚子饿时就供应茶点。那些禅师临命终时,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你讲你持戒律,你临命终那么自在吗?广钦老和尚有在标榜他持戒律吗?他要回去时,时间一到就往生了。持戒,什么叫戒?所以我才说:不要常常说自己在持戒,不要常说我是持戒的人。笑死人了。你没有完成清净心以前,你整天讲别人的过失,你想想看,哪里有清净心可言?很简单,你骂人家破戒,你自己认为清净,那么清净、染污,这也是二元对立,你也是落入二元对立的东西。自己清净自己知道,但是不能攻击别人,那就完成清净的道路了,这才是真正了不起。你一直说别人恶,他是恶法,你是正法,你有看到人家讲经说法是什么情形?你有没有了解人家是不是依法在说呢?反倒是我看到他做过的《六祖坛经》。我跟他见面时,我跟他说:老法师,你那个《六祖坛经》怎么那么多错误?我说:你这个骗初机的人还可以,要是稍微有一点佛学基础的就知道:《六祖坛经》怎么错得这么离谱啊?把那个朝代不同的人都搞在一起,差了两三百年啊。连历史都没有念过。还有《大乘起信论》的注解,我看了一看,很多都是错误啊。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那是我徒弟写的。你徒弟写的,那为什么用你的名字?而他的徒弟对他是崇拜得不得了,根本就是错误百出,不对的地方太多了。很悲哀。所以我们人就是盲目。为什么我不用现代人的注解,用的都是大彻大悟之人所作的,但是这一本没有注解,这一本,整部大藏经里都没有注解,这本就要靠自己悟了,你看我一个字都没写,这一本不用注解,注解就在脑海里。所以说我们人,我们人是很盲目的。他一开始来时,台湾很欢迎,到最后反感。我们出家人,包括在家,就是要这样,什么叫做真正持戒?口业清净,清净心。我们有没有修行,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攻击别人。你想想看,伤害佛教的那一个法师,对我们佛教有什么益处,对不对?是不是?就算我被打跨了,我真的没有修行,被打跨了,消失于这个佛教,在佛教界消失,对佛教有什么帮助呢?一点帮忙也没有嘛。伤害慧律法师,跟伤害整个佛教是同样的意思,没有什么益处,没有什么好处嘛。到处的标榜他是持戒律的,日中一食,又不倒单。真正修行人不是这样子的,你去看看人家那个禅宗的祖师语录,或是他们修禅宗的人,禅七开示,虚云老和尚的法语,他绝对没有说骂人或是呵叱,他顶多是呵叱你没有修行,他绝对不做人身攻击,绝对没有这样的,我们看过虚云老和尚开示,来果禅师语录,哪一个高僧大德,大彻大悟的圣者,会去看他人的过失?绝对没有。他哪里有对立性的东西?自称为是禅师,或是大修行人,他的心一定很清净的,心很清净就没有对立,说别人恶,自己是好。所以星云大师讲了一句话,在谈话的时候,提到某某人,大师就说:他啊,跟他意见不相同的就是魔。跟他看法不同的,他就把人家说对方是魔。而现在佛教都印他的书,印了他很多的书。其实里面很多错误,没有人知道,只有我们这种内行人知道。要是有一天他的徒弟说:不然你指出来。你叫他来,我马上指给他看,错误百出,就是这样子。不是深入大藏经的人,通达这个经典,是看不出来的,不晓得,一下子没有办法发现。竟然是他的徒弟作的,太不可思议了。佛戒者,清净心即是。因此出家、在家,我们若是要完成佛道,第一个,不可攻击别人。要整个佛教团结,对整个佛教护持,对所有法师都要护持,平等。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无所受,一切法不受。无所受就是一切法不执着,叫做无所受。无所受就是一切法不执着,才名为真正的受佛的戒律。
【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
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就是无所受。
【得成佛道。今时有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
没有什么两样。
【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是悟者。与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觉已。】
这个位子就是跟诸佛一样。
【真是诸佛子。从清净心生智。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真佛子。】
由清净心才能产生智慧。所以清净心就是毕竟空,因为了解空性的东西,他就能纵横无阻,那么就能产生清净心,那么清净心产生智慧心,智清净名为诸佛子,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问:只如佛这与法。为是佛在先?为是法在先?】
到底是佛先或是法先呢?这句话从前有人问过。
【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说?若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后。问:因何佛法先后?】
什么情形是佛先法后?什么情形是法先佛后呢?
【答:若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
为什么呢?因为寂灭法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东西,是佛去发现的,就像是晚上大家都在睡觉,佛则是较早清醒的人,晚上大家都躺下来睡觉,明天就一定有第一个起床的人。意思就是说,长年累月的无明的众生,一定有人先觉悟。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若是晚上大家都躺下来睡觉,明天一定有人比较早起床。那么这就是说,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明当中,一定有人比较早觉悟。所以若根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
【若据文字法。】
文字就是有这个音声、言说、记载,那么
【是佛先法后。】
为什么呢?(【何以故?】)
【一切诸佛。皆因寂灭法而得成佛。】
所以以法为师嘛,用这个法来当作我们自己成就修行的依归,所以依法不依人嘛,寂灭法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用这个涅槃不生不灭法,依这个法去修行而成佛道,
【即是法先佛后。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
诸佛所师就是所依靠的,诸佛所师,所效法、依靠的是什么?就是法,法就是寂灭法。
【得成道已。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
承蒙佛的法教化,修行得成佛道。
【即是佛先法后也。问:云何是说通宗不通?】
【说】就是弘法,就是说通,能弘法,宗就是悟、开悟。什么情形叫做【说】也就是弘法,佛法用说的嘛,【宗】就是心地法门,说通,说是说得通,但是心地法门不通。
【答:言行相违。即是说通宗不通。】
言行相违就是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互相违背,这就叫做说通宗不通。
【问:云何是宗通说亦通?答:言行无差。】
说得到、做得到,
【即是说通宗亦通。】
譬如会教人家:你要宽恕别人。不过自己碰到事情时,你一直不能原谅别人,你嘴上会说,但是做不到。
【问:经云:到不到。不到到之法。云何?答:说到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行到说不到。名为不到到。行说俱到。名为到到。】
看不懂。问:经典说:到不到,不到之法云何?意思就是说,什么叫做到不到,不到到之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经典在说:到达于不究竟的不到的地方,这什么意思?那么不到,却说到的地方,一样不到,同样是不到之法,是什么意思呢?答:说到者,而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说到行不到,就是说得到,但是做不到,名就是到达于不到的地方,只停顿在一个不到的地方。就譬如说你现在要到台北,从高雄要到台北,只到达于不到的地方,到达于不到,就是只到台中,停顿在台中,还没有到台北。行到说不到,你会做,做得很好,但是你没有办法把它表达出来,虽然不错,但是不能圆满,所以名为不到之到,不到之到就是说,【不到到】如果中间把它加一个字,不到【之】到,不到到,中间把它加一个【之】的话,就很容易了解,名叫做不到的东西,因为你行得到没有错啊,你修行很好,但是你没有办法把它表达,说,没有办法弘法。有的人内才很好,不过他无法讲经、不能弘法,4;23所以行到,他做得到,不过无法圆融,没有办法弘法利生,表达他内心的境界,行到说不到,名叫做不到之到,是没有到的那种到,还不是真正到的意思,不到之到就是还不是真正到。譬如说你本来想到台北,现在只到桃园,你已经【到】桃园,也是一个【到】没有错,但是你到于不到,所以说:不到之到,还没有真正到达,行说俱到,名真正的到,到到,就是没有所谓的到了,就是真正到了,真正到达了。
【问:佛法不尽有为。不住有为。】
有为就是有身口意的造作,不住无为,也不执着这个空性的无为。
【何者是不尽有为?何者是不住无为?答:不尽有为者。】
不尽有为,就是不可以否认这个有为法,叫做不尽有为。这句话直接了当,就是不可以否认这个有为法,虽然你悟到圆融的空性毕竟空,但是不可以坏这个事相,有为就是事相。不尽有为,就是不可以破除、否认这个事相上的外在。
【从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等正觉。】
到最后双林,这是佛入涅槃的地方。
【后至双林入般涅槃。】
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大涅槃。
【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
不能免,悉皆不舍,不可以、不可以避免。降生、投胎,住胎、降生,出家、成道、转法轮,最后入涅槃,八相成道都不可以避免,悉皆不舍,不可以免,不可以没有。
【即是不尽有为也。】
不可以否认这个有为的重要。为什么呢?要是释迦牟尼佛一出生时就说:我是佛、我是佛。这样就大乱了,天下就大乱了,这样每个人一出生时都可以自称是佛了,现在的邪魔外道就是这样,都自称是菩萨再来的,这些邪魔外道就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成道,他就是示现给你看。你看,佛陀要成道,他照常要吃苦。他能当国王,但是他放弃,放弃他的爱妃、他的儿子罗睺罗,出门修行,决定去修行。去修行时吃了多少的苦,在菩提树下独自跟魔军作战,魔化作魔女要来引诱他,要让他破戒,也引诱不了他。毒箭射来时自然落地,全部折断。魔百般的一直要破坏他,他完全如如不动,做这般的示现,那么往后的人要修行,他就不敢直接说:我就是佛。为什么?释迦牟尼要成佛是吃尽苦头的啊。知道吗?释迦牟尼佛是演一部戏给你看,他知道将来的人要拍电影啊,所以他先演一出戏给你看,我就是经过这些阶段,体悟到生老病死,我一定要经过出家,我要经过种种的痛苦,让你了解,而不是来到世间就直接讲:我就是佛。哪像现在的人,妖言惑众自称为佛,他有像释迦牟尼佛这样苦行,大彻大悟吗?对不对?没有啊。这样就能够分辨真伪了。因此佛陀实在很伟大。不尽有为,不可以把这个事相的外表,示现成佛,这个不可以避免。如果没有经过这样子,台湾就大乱了,只要说了大家就相信。释迦牟尼佛说他是佛,那我也是佛,我慧律也是慧律佛,都一样。你呢,你也是佛。人人都可以胡说八道了,对不对?因为都不需要经过这些阶段了,吃苦、生老病死、挣扎、成道、弘法全都省略了,所以佛很厉害,佛是最佳的演员,堪得奥斯卡金像奖。今天张曼玉得到最佳的女主角,张曼玉,不得了了,现在是红透半边天,不是叶子媚,张曼玉封后,今天才刚宣布。但是那也是无常法,没有什么用,请我去拍一部片子还差不多,我也不知道要演什么角色,不晓得是要演配角或是主角。当主角嘛,身高又不够,当配角的话,演起来又不像,演童星又太老了,没有一个角色适合我。
【不住无为者。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
意思就是说,虽然修无念,没有说:我证到无念。连那个执也没有。
【虽修空。不以空为证。虽修菩提涅槃无相无作。】
虽修菩提就是觉悟,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无相就是空,无作就是无求、无所求,虽然修觉性,不生不灭,无相、空性、无作,也就是一切法无所求,但是
【不以无相无作为证。】
也没有说:我自己证到了无相无作。他不执着这个东西。若是说:我无相了。那还是有一个无相,那还是执。
【即是不住无为也。】
不住无为也。这本《顿悟入道要门论》,能够运用的话,那真正是快乐无量无边。祖师大德讲的话都是单刀直入。说真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享受就是听经,你们有没有发现到这个?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享受,不是吃火锅哦,而是听经闻法,于我心有戚戚焉,一直法喜,一直欢喜……原来人生就是这样,原来宇宙就是这样,原来这个世间就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悟?为什么还不能悟呢?所以学道啊,学无老少,达者为师,什么人来学都不管,学无老少,不分年老或年轻,谁通达,谁就是师父,哪个人通达,哪个人先开悟,那个人就是法师。明天共修,你们要带《印光大师精华录》来。我们已经讲了四十页了,因为我不喜欢拖泥带水,所以今天讲了十几页,十二页。那么下个礼拜天,我们再来继续讲《顿悟入道要门论》,我们这个《维摩诘经》、《圆觉经》,要参加印经典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帮忙。再来就是那个《楞严经》,那个《楞严经》我们一部加上那个表解,一部收两百元,我们把《楞严经》这个法一直宣扬出去,一直流通出去,佛教今日的兴盛,实在是不可思议,盛唐时代也不过如此啊。所以我们今天很高兴,生长在一个佛法大盛兴盛的日子里面,我们应该帮忙助印这个经典,一直扩散出去。我们可能还要花个百万以上印经典,我们光是《楞严经》就印了五千部,表解五千部,《维摩诘经》五千部,《圆觉经》五千部,这都已经印好了,已经都送来了,《维摩诘经》已经印好准备流通了,这个《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可能是一个月,一个月以内一定讲得完,八堂课嘛,八堂课一定讲得完,八次,不是八堂课,八次课,八次一定讲得完。所以印经典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你们随时都可以随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的尼佛14:00
第四十一页,倒数第一行,前面算来第五个字。
【问:为有地狱。为无地狱?答:亦有亦无。问:云何亦有亦无?答:为随心所造一切恶业。即有地狱。若心无染。自性空故。即无地狱。】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用譬喻来解释就很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今天有没有人间呢?说到地狱,因为大家没有见到,是曾经去过,但是现在没有看见,大家都曾经去过,现在不用地狱来比喻,以现在的阳间来比喻,我们这个人生,你看是有或无呢?在凡夫俗子来说,这事实上就是有的东西,清清楚楚啊,为何说我们这个阳间是无呢?事实上就是有啊。这就是因为我们的业、我们的意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执着,执着之后,本来是虚妄的东西,就变成真的了,变成真实的了。但是若是一个开悟的圣者,你就拿他没办法,他来去自如,你完全拿他没办法。过去有一位高僧大德,他修行修到大彻大悟,已经大彻大悟了,有一次皇帝要礼请他,因为皇帝对他很欣赏,但是这个皇帝的德行并不是很好,他的德行非常差,因为他的德行很差,大家都远离他,每个人都对他没有好感,对他有一种很恶劣的印象,加上他又鱼肉人民,抽这个重税,所以圣贤之士都远离这个皇帝。皇上为了挽回他的名誉,便想拜访一些高僧大德,然后他就去请教人家,哪个出家人的德行最好,准备请他到皇宫内来应供。到处打听之下,打听到这位大彻大悟的高僧,于是颁布诏书,带着皇帝的命令去迎请了,看到皇帝的命令来到时,要是世间人就不得了了,一定是很高兴,可是这位高僧大德看过之后便放在一旁,他说:我身体虚弱,不便进宫。第一封诏书。第二封诏书来时又拒绝了,第三封诏书来时,他照常不去。皇帝就很愤怒了,决定派一个大将前往,我今天要去请这位高僧,你领土我的旨去请他,我赐给你尚方宝剑,你去请他,要是请不来,当场就斩首,一定要这个高僧死,他若是不来就马上处斩,也不必带他回来见皇帝了。大臣便急忙上路,快马加鞭的拿着诏令赶去了。去到高僧那里时,他的徒弟说:哦,你来了。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要来?我师父说的,说你们今天会到。你师父在哪里?我师父已经走了。去哪里了?已经解脱了。到了禅堂一看,这位高僧端坐着不动,已经坐化了。对他莫可奈何,就是拿他没有办法,他已经修到你用任何手段都拿他没办法了,坐化了。徒弟说:我师父已经交代好了,你一进门,他就坐化了。这个大臣不相信,于是带他到禅堂看个究竟,果真面貌如生,坐化了。这个世间,你说真的就是真的,说它是假的就是假的。凡夫看这个世间,样样都是真的,因为挣脱不了,对什么事就是拼命的执着。这不是在这里讲讲道理,就有办法解决的,我们人的症结,心灵的症结,不是说我今天告诉你很多道理,你就打得开,这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人的嫉妒、贪婪、嗔恨心、恶业,恶业充斥,成习惯性了,被恶习成性占据了,所以想解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所以这就变成真实的世间,像是真有人在赞叹我,像是真的有人在诽谤我,像是有可恶的人,像是有好人,像是有官府,有这个社会,有这个家庭,有夫妻,样样都像是真实的,但是事实上,过去心从过去到今天,你留下什么,未来,未来还没有到,你今天,刹那之间不住,这个世间有哪一样是真实的呢?所以我们若是问:有没有地狱?用人间来比喻就很清楚了。你说到底有没有人间呢?凡夫说有啊,圣人呢?对圣人来说,有无都无所谓,有是假的,没有也是假的,都无所谓,看你从哪个角度说都没关系,所以你说有没有地狱?有啊。先不说有没有地狱,光是说心情打不开,自己气得捶胸顿足,你就等于在地狱里了,那就是牢狱了。我们人都认为说,监狱里的犯人才是失去自由,他犯法了,监狱里的犯人才算失去自由,若是那些闭关的高僧大德又怎么说呢?每位高僧大德都曾经闭过关,像我过去在雷音寺的时候,长达一年半,差不多十八个月都没有外出,禁足,半闭关的性质,禁足,自己贴一张单子:慧律法师从民国几年几月几日起禁足。【禁足】两个字还写得特别大,释广化,不能出去,就在那里面,十八个月都没有外出。有啦,人不舒服时去看个病。那么高僧大德在闭关时,他的日子要怎么过呢?地狱的意思不是这么狭义,我们大家都是犯人,每一个人都是犯人,为什么说是犯人呢?被烦恼所束缚,全世界没有一个自由的人,没有一个真正自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恶业,每一个人的烦恼都很重,所以我们都关在烦恼里面,我们都关在烦恼的牢狱里面。在座诸位,我们大家现在都在坐牢。知道吗?我们现在都在坐牢。感情看不开,我很爱他,他却不爱我,被关在情里面;我很爱钱,被关在钱的监狱里面,被关在钱的监狱里面;我爱名,整天追求名,关在名的牢狱里面。都是这样。娶到贤妻,比什么事都高兴,整天就是守着他的妻子,关在他妻子的范围里面,妻子设一个监狱让他坐牢。哪个人不是在坐牢?人人都在坐牢,哪个人不是这样?女人爱漂亮,希望容貌漂亮,就被关在容貌的牢狱里面。对不对?我们人看这个世间,样样都像是有,其实都是唯心所造。因此大家都关在牢狱里,不是堕入地狱才会受苦,我们现在就正在受苦。下面,为随心所造一切恶业,即有地狱。你的心若是造恶,地狱就现前,也就是你的烦恼若是不断,我们的烦恼若是不断,一直造作十恶业,地狱就现前了。若心无染,自性空故,即无地狱,我们的心若是没有污染。自性本来就是空,当下就没有地狱。这句话实在是确确实实。所以心净则佛土净。我们的心若是清净,那么就没有地狱。所以你现在问:有没有地狱?有没有人间?师父刚才说那个故事,就是要让你了解,到底有没有人间,人间对他没有妨碍,没有作用,他随时都可以解脱,这个人间对他来说,有或无都没有作用,他随时都可以解脱,得大自在。所以解脱的人,就没有地狱,没有解脱的人就有,唯心所造。
【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
是不是有佛性呢?
【答:亦有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复在何处?答:亦同入。】
我们有佛性,也是跟我们同入地狱。
【问:既同入。正入时。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众生同入。是众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
为何我们这个佛性不受苦呢?(【因何不受?】)
【答:众生者。是有相。】
有相的东西,
【有相者。即有成坏。】
成坏就是四相的简写,成、住、坏、空,凡所有相都是生灭法,都是有成有坏,但是
【佛性者。是无相。无相者。即是空性也。】
因此我们修行,若是想成佛作祖,我们修行,若是不想成佛作祖就没有话说,若是想修成这个佛性,成佛作祖,就要修无相法。无相,就是永远不执着,永远没有高低上下,如同虚空一样,充满着智慧。
【是故真空之性。无有坏者。】
我们的本性是真空,是无有坏者。
【喻如有人于空积薪。】
积薪这个【薪】就是薪柴,25:34我们所谓的薪柴,薪就是一种木柴,燃火的木柴。积薪,就像我们堆积木柴,把它一直往上叠起来。
【薪自受坏。】
点一把火使它燃烧,烧到最后,木柴全烧尽了,薪自受坏,木柴到最后全烧光了。
【空不受坏也。】
虚空绝对不会受影响,不会说薪柴烧完之后,虚空就破了一个洞,不会这样。
【空喻佛性。】
空比喻为佛性。
【薪喻众生。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
这句话就很管用了,如果说我们今天不起一念,不起一念,毕竟空,空一切法,无相、无作、不起心、不动念、无压力,那么今天我们所住的这个世间,对我们完全没有作用。烦恼的众生,这个色身变成一种负担,有智慧的,开采这个佛性的圣者,这个色身变成无量的妙用,他应该如何利益众生,他就会去做,所以说首先就是理念要正确,理念要清楚,理念要正确。学佛第一步,就是要正知正见。若是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就被他人所转了。以师父的立场来说,我的观念:哪一种情形能使佛教兴盛呢?弘法利生。在这个世间,唯有弘法利生,才能使佛教兴盛、大兴,我有这个肯定的理念,靠这个愿力支持着,发菩提心,27:36我每一天都祈祷,我一定要使佛教兴盛,再来就不重要了。外面的人赞叹我,我要讲经弘法,佛教才能兴盛,我一样要做啊,你诽谤我,我一样要讲经说法。为什么?这样佛教才能兴盛啊。不受影响,这样你的理念才正确。我们的理念正确,我们的愿力支配这个因缘,学佛第一件事,要学不被他人所转,成佛作祖就不困难。如果说你的理念,你的理念不正确,情绪很容易受到干扰,那就是对空性的思想不了解,对彻底的毕竟空的空性不了解,因为不了解,你才会这样。譬如说师父今天要开这个素食超市,或者是要做这个一切佛教的这些百货,我的观念就是佛教要这样做,推广文化,你就是要这样做,推广素食,让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利益,你讲什么统统没有关系,理念要正确。不是为我个人,一切为佛教,无所不做。所以因为我们人的知见不同,差距也不同,眼光、远见也不一样。当时我要装设电梯,人家就说:出家人装设什么电梯?修苦行都来不及了。今天若是没有装设这部电梯,那就凄惨了,举办一次拜三千佛法会,光是搬蒲团就会累死人了,幸好有这部电梯。我坚持要做,他就一直告诉我:不行,叫我不要做,我说一定要做,装这部电梯不是让我坐的,这部电梯的用途不是这样。你想想一个人要搬几块蒲团,得从一楼到七楼来回爬楼梯,还没搬完就累倒在地了。我坚持要做,他就诽谤,说我浪费。我说:不要紧。你讲什么都没有关系。今天要是没有装设那部电梯,那些老弱残兵就惨了,爬上七楼时就昏倒了。接下来我说:整栋都要安装冷气。他说:没见过大殿在装冷气的,哪间寺庙那么好命,修行还有冷气可以吹?正好考验大家的耐力。我说:话不是这样讲,有些人的身体会发出这个阵阵的香味,四、五百人在共修。我说:现在事情还没发生,我们就应该未雨绸缪了,而不是事到临头,一阵阵的汗臭味飘出来了,那时候才想要装冷气,已经无从装起了,因为你没有管线,你没有那个管道啊。要装设冷气,人家反对,你想想看。到今天我们在共修,六楼、七楼那么多人受八关斋戒,有些人拜得满头大汗,你说要是没有冷气,真的受得了吗?冷气不是要让你享受的,是要让你调节你身体的温度,使你能够更加的精进,他们却都往享受的方面想。我说:要是装来我慧律法师睡觉时独自享受,用几百吨的冷气准会冷死,变成冰棒了。你要考虑人家是在做什么事情,人家发心是什么,不是你想像的这样子啊,也一样反对。现在我要铺地砖,打算铺大理石。他就说:不需要啦,经费已经不够了,还铺这种东西,拜佛的地方,简单就行了。我说:不行,极乐世界黄金铺地,我还没有那么奢侈,我只不过用大理石铺地而已,为了供养佛陀,不要紧,我辛苦一点,我去化缘也没关系。结果现在完成后,大家看到都赞叹:师父,这个大理石铺得很漂亮。我告诉你,我们人就是墨守成规。我们人,你有智慧、你有远见,你看得到佛教将来的趋势,这才是厉害的人。要跨出佛教的创新,他一定要面对这个冲击。我今天说要开超市,人家就诽谤:出家人做生意,你脑袋坏掉了。他就是不知道那个是整合佛教的力量,他根本就不懂人家在做什么。你讲没有关系,日久便分晓,没关系。从前我一开始做水陆时,我用电视打广告,人家就说:慧律法师真学杂费,还用电视广告。结果现在呢,诽谤归诽谤,结果现在佛教的节目、佛教的活动,都用电视广告,那就是学我们的。我从前讲经的时候,讲得很风趣,讲得很幽默,humor,很幽默。人家就说:讲经这么没有威仪。结果现在所有法师都学这种方式。人就是这样,当你要跨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一定有阻力,时间一久,人家就能认同:这个法师实在很伟大,脑筋真的非常好,智慧真的很高,他能够有远见。你想想看,佛教将来会蓬勃发展,人口众多,吃素的人很多,而我们佛教的资金都外流,都被一贯道的赚走,可以这样说,你不整合这个资金,你要等待什么时候?佛教将来走的路线,一定是独立自主,一定要走向独立自主,就是自己要有生产路线,不必靠别人,否则每一个信徒会很痛苦,现在的佛教徒很可怜,也很痛苦,因为一年、一个月当中,有的人会接到十几张邀请帖,不晓得到底去哪一间道场?今天接到要拜梁皇忏,明天接到水陆法会,后天接到佛七,没多久又接到地藏法会,接帖子接到都怕了。因此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要以空一切法。空一切法就是说,你的胸量放得很大,放下,你不用怕别人诽谤,该做的你就去做,但是你做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为众生、为佛教,不是为个人,你就尽力去做,纵然失败了,也非常有价值。今天我若是说把整排店面都买下来,开到倒闭,我也甘愿,要我去死也没关系,死了反倒清闲。我拿讲堂去抵押,抵押还不出钱被查封了,顶多就是不要讲经,因为你们不支持我啊,查封了也好,我正好可以休息。这间讲堂可以贷款五千万,想借到一亿都行,我拿这间讲堂去借钱,借不到钱就让它查封,没办法,你们不支持我。大家都不用听经了,各人走各人的路。还没有那么凄惨啦,很多人都准备要标会了:师父,不要紧,我标会来借你。好,真的,我听了很欢喜。佛教的事你不做,你要做什么事呢?虽然一百万、二百万借给师父,没有利息可拿,不过你有功德,能做功德,对不对?就是这样子。该做的就是要做,不要受人家影响。学佛也是这样,要记住:你今天,你今天来学佛,你闻到正法,你有一个好的道场,你就不要受人家影响,我就是坚持到底,至死不变,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那么你已经往生一半了。如如不动,你说什么都没有作用,我就是一定听师父的话、听佛的话,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对了。就像师父这样。今天那一个团体来到这里,任何一部游览车来到这里,花莲、台东、中和、永和、台北、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欧洲、澳洲来到这里,第一句话就说:【师父,你的录音带不得了。】36:08我听了之后很安慰。大陆、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在听录音带?不知道啊。你没办法去统计啊,根本无法统计。譬如在新加坡,录音带一出来,copy出来,摆出来马上卖完,没办法,来不及制作,一出来就卖完了,一出来就卖完了。从前我去演讲的时候,新加坡只有七万佛教徒,现在是七十万,增加十倍。分身千百亿释迦牟尼佛,非常惊人,佛教一直兴盛起来……我们的人生就有意义。为什么?师父今天就是一个看法,坚持到底。虽然说这是老生常谈,这就是要告诉诸位,你们一定要坚持到底,用空性的思想,不要受到任何人的影响,要坚持你的理念,学佛第一步就成功一半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你坚持到底,你的学佛已经完成了一半。下面,空性喻佛性,薪喻众生,所以同入而不同受,所以说:喻如有人于空积薪,薪自受坏,空不受坏。【空】就比喻为我们的佛性,【薪】就比喻迷惑的众生。所以众生若是入地狱,虽然入地狱,但是佛性不受影响,同入而不同受。
【问: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几个识共成一智?几个识独成一智?】
有几个识共成一智?有几个识独成一个智呢?
【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成所作智。】
我们一般是说,眼、耳、鼻、舌、身都是意识的分别,五识之【识】就是说有一种分别、一种执着,我法二执正因为有识。识,这个识会使我们迷惑。沉迷于某一种东西叫做识。譬如说:这很有趣、很有趣(心识台语谐音),觉得有趣(台语)就是心识的作用,心意识上的执着叫做心识。眼、耳、鼻、舌、身,此五识共成成所作智。成所作简单来说,就是一切所作皆成。今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所造作的都是分别,所造作的都是痛苦,所造作的都是分别、执着、恶业。那么佛转这五识变成什么?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是一切所作皆成,眼耳鼻舌身,专门用来度众生,专门利益众生。第六是意识,一般是称为分别心,我们第六意识是分别心。
【第六是意识独成妙观察智。】
若是变成佛的智慧透露出来,叫做妙观察。而我们现在不善于观察。我们的第六意识,都能分别、扭曲、丑化,落入一种主观意识状态,对错也搞不清楚状况,道听途说。我们没有妙观察。妙观察就是透过本性,它用不可思议的智慧来分别世间。简单来说,妙观察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名叫做妙观察,大用现前,名叫做妙观察。我们人的第六意识,完全是分别心。现在佛不是,佛叫做大用现前,他虽分别,但是透过本性的分别,所以就变成妙观察。什么叫做妙观察呢?就是任何一件事情,他透过不可思议的智慧,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智慧,观察呢?透过不可思议的智慧,透视一切法。可是我们没办法,我们透不过去,我们穿不透烦恼,我们别说是观察了,就是连平常的了解,都没有那个能力,对一件事情稍微透视都没有办法,卡死在这个不妙的地方。
【第七意独成平等性智。】
第七意识叫做我法二执意识,我执、法执都是因为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永远执着第八意识,带个有色眼镜,看这个人生跟宇宙。第七意识独成平等性智。因为我们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就是从第七意识而来,从第七意识而来。因为有第七意识,所以有我相就不平等,我们人若是有我相就不平等,既然要平等,就要无我相,所以第七意识就是我执、法执的根本。我执就是将自己当作世间最厉害的人,把自己抬得很高,当然很自然的就形成不平等。譬如我们今天,我们国家争自由、争平等,没有所谓的自由,没有所谓的平等。在这个世间也是一样,国与国之争,社会与社会之争,家庭与家庭之争,个人与个人之争,就是因为有我相,就是因为他不能完成这个平等性智。所以我们说:我们要争自由、争平等,但是没有所谓的平等,哪有什么平等?世间有哪一种是平等的东西?中国人去到日本,不一定平等啊。讲真的啊,你去到日本,日本人不一定瞧得起你台湾人,我们台湾人去到非洲,我们台湾人也会瞧不起非洲人,都一样。有钱人怎么可能瞧得起穷人呢?不可能,我们怎么会有平等呢?二十四小时,时时都不平等。宗教也不平等,不是只有佛教,佛教为什么不平等?人为的因素不平等,不是真理不平等,佛教也有不平等,是因为人为因素,因为我们的我执、法执尚未破除,所以这些出家人,或是这些在家人,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不是佛的问题,不是佛讲的真理有问题,若说高僧大德完成了平等,那么就是不平等。所以其他的宗教就更不用谈,上帝爱世人,就是不会爱佛教徒,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他就不会爱佛教徒,因为你不信他啊,不信他不能得永生啊,不能平等。信阿拉得永生,你不信回教,那也不平等。释迦牟尼佛他就平等,他讲的法都是平等,信佛叫做有缘,没有信佛,那叫做没有缘份,没有所谓的利害关系。你有信佛教,这叫做有缘,你不信佛教,这叫做无缘,有缘无缘,这没有利害关系、没有仇视,所以佛所讲的道理,是世界上最平等的东西,那么要成平等性智,没有达到八地菩萨以上就无法证得,八地菩萨以上转相分,九地菩萨转见分,十地菩萨转自证分。再讲一遍,八地菩萨转相分,九地菩萨转见分,十地菩萨转自证分,等觉转最后的根本无明,44:40所以要转成平等性智,这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平时若是能做到,不会奉承有钱人,不会瞧不起穷人,不会羡慕大成就的人,不会轻视没有成就,最没有用的人,你能做到最基本上的这个,已经不得了了。要是我,不是完成了平等性智,因为我是穷人家出身的,我是不够资格瞧不起别人,所以我一定要平等。我过去很穷,是穷到人见人怕的,以前是非常可怜的。从前读大学时,一天只能花二十元,早餐吃一粒馒头,喝一杯豆浆两元,吃一粒馒头两元。我还记得,午餐只能吃七元,一元白饭、两元花生、两元空心菜、一块豆腐两元,三种菜各两元,加一碗饭,而且只能吃半碗饭,还不敢吃一碗,加起来七元。晚餐距离隔天的时间较长,要用掉九元。九加七加四元,等于二十元,一天只吃二十元,所以这个身体是因为挨饿,饿成这么矮小的,有可能就是经济状况差造成的,说真的啊,不然我的手也算很长,我的脚掌也很大,腿骨也很粗,照理说我应该很高大才对,可是以前常挨饿、吃不饱,长期挨饿造成的。我是因为很穷,穷得不敢瞧不起别人,所以我要是看到谁轻视别人,我就很生气,包括清道夫,包括倒馊水的人,包括清扫厕所的水肥公司的人来,我都是对他们很恭敬,那些清理粪便的人来,我就是想:这个世间若是没有这些清理粪便的人,众生只会排泄,不想清理,幸好有这些愿意打扫厕所的人,不然面对这么臭的排泄物,谁愿意做这些工作呢?所以我对他们是非常恭敬,非常恭敬、非常恭敬。我不是说如菩萨完成平等,因为我凭什么看不起人家?我经常这样想:我凭什么瞧不起别人?你慧律法师算老几嘛,对不对?哪有什么成就不成就,没有这样想法,能为众生做什么,这是众生给我这个因缘,这个福报啊,这是我应该感谢众生。你们能来听师父讲经,我也很感谢你们,因为有你们来听经,我讲经才不会无聊,你们要是都不来,我只有讲给桌子听,那就很可怜了,抓几只玩具鸭子摆在桌上,对牛弹琴的说:考试考试考试,结果变成【考鸭】,所以说平等,我们稍微动一个念头,我们冷静,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不够资格瞧不起人家,要记得师父这句话,虽然我们尚未完成佛道,但是已经接近了、接近了。
【第八含藏识独成大圆镜智。】
含藏识的意思就是说含有一切种子,独成大圆镜智。这是一种比喻,意思就是说,我们若是转第八意识,转第八意识所含藏的一切分别心、执着心,把它转变为菩提心,那么就像一面圆镜,大又圆。就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射一切,称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一种比喻。
【问:此四智为别为同?答:体同名别。】48:36
体是相同,体就是我们的本性是完全相同,名则有不同。有一个所谓的高僧大德,写了一本书,我看了也觉得很好笑,也就是那个美国老大所写的。他是写些什么呢?他写我们人死了以后,这个身体会变成一万只蚊子,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人死了以后,这个肉体会变成一万只蚊子。他说出这个理论,写在一本书上,我看了觉得很好笑,为什么一个八十几岁,所谓的高僧大德,会写出这种理论,这也很不可思议,还注解过《华严经》,注解过《楞严经》,竟然写出这种理论。研究过中观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换我问你:我们人死了以后,一个人死了以后,这个身体死了以后,就算真的变成一万只蚊子,要是这一万只蚊子死了五千只,那么灵魂不就只剩一半了?那么我问你;我们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换我问你:每一只蚊子有没有佛性?如果说每一只蚊子有佛性,那么一个人只有一个佛性,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那么变成一万个佛性,变成增加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如果说,一个人死了以后,变成一万只蚊子,现在问你:这一万蚊子有没有佛性。若是说:有。变成万分之一,假使说变成万分之一的佛性,要是变成万分之一的佛性,就永远不能成佛,因为佛性是一啊。他的观念就是这样。人死了以后,变成一万只蚊子。他的意思就是说,经过阎罗王判决后投胎,就变成很多众生。这就是没有学过中观,学过中观的人就不会这样,我们的本性是一,非一非异的东西,真正要论我们这个身体有多少众生,说无量无边也对,为什么呢?譬如说男孩子身上的精虫,因为你没有个别的个体嘛,无量的众生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光是我们人,以男性的精虫来说,他每天制造的精虫就有好几亿,你说精虫有没有佛性?有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它怎么生殖呢?傻瓜,它一定要有生命啊,每一个细胞有没有生命啊?这个细胞没有生命,它怎么能够新陈代谢呢?每一个细胞都有灵性。所以若是真要算起来,也不只一万只蚊子的生命,真要算起来是无量无边,那个细菌、那个细胞,你只要有活动,有新陈代谢,它都有灵性啊,对不对?没有灵性,它怎么能够动呢?所以说我们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是不对的,讲一也不对,讲一万也不对,因为体同名别,体是相同的,名是不一样,名字是不同。我们也是一样,无论是骨头里面的细胞,它也会变化,我们骨头里面的细胞,若是不会变化的话,那么我们的骨头如何愈长愈大呢?对不对?骨骼会慢慢变化,我们的细胞一直在变化啊,所以我跟他说:要是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死了五千只,那么灵魂不就只剩半条?那要怎么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是不是先把一万只蚊子全部打死,然后再结合起来,才变成一条灵魂。所以一个高僧大德写出那个理论,让人看了就很难过,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子的书,还大量的流通,知见完全错误。你有修行没有修行,这不管你,我不管你,但是你讲的法,违背了中观的思想,违背了佛所说的道理,就不行,知见错误。你说我们一个人的灵魂,到底是一或是多?讨论这个都是多余的,你要说一,也行,说你的灵性一个一,也对,你说无量无边也对,为什么?说无量无边,就如同大海水里面的波浪,同样一个大海水,可以起无量无边的波浪,我们今天都是同一个本性,你要说一,我们是同一个本性。你要说无量无边也对,为什么?虽然意识形态全部不一样,但是同在一个大海里面,同在一个佛性里面,平等。讲一也不对,讲一万也不对,非一非异的东西。下面,体同名别。
【问:体既同。云何名别?】
体是相同的,为何说名不同呢?既随事立名。正一体之时。何者是大圆镜智?什么是名字不同?既然随事立名,随着这个事相,而立这个名,那么在正一体的时候,什么是叫做大圆镜智呢?意思就是说,既然随事立名,随着这个事相,而安排这个名相,那么同一体的时候,什么叫做大圆镜智呢?
【答: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
湛然空寂,湛然就是所谓的光明晃耀,叫做湛然。我们的本性光明无量,但是当下就是空,寂静处。圆明,圆满的智慧,光明的本性,永远不动,这就是大圆镜智。
【能对诸尘不起爱憎。】
面对六尘,能够不起这个爱跟恨。
【即是二性空。】
不起这个爱,不起这个恨,就是二性空。
【二性空即平等性智。】
一个人的心中,若是没有爱,没有恨,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洒脱。我们人所有的烦恼就是来自于这两个字,爱包括爱名爱利、男女、母子、父子,所有身上一切的环境,爱。恨,包括一切爱的反面,都叫做恨。诸位你冷静,放下爱、放下恨,是何等自在的一个人,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今天我们若是想完成佛道,爱与恨若是没有放下,你没有办法,爱无自性,恨也是无自性,所以爱,自性本空,恨,自性本来也是空,所以即是二性空。爱无自性,恨也是无自性,二性空就是平等性智。
【能入诸根境界。】
能够入这个诸根的境界。善能分别。
【善能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
不起这个乱想,而得这个自在。
【即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入正受。】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下面说:能入诸根境界,善能分别。善能分别,为什么讲善能分别?我们平常叫做不善分别,我们分别加上执着,叫做不善分别;善分别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也是平等,也是本性。何以故?本性自有分别的能力,叫做善分别。什么叫做善分别?分别而不落入执着,透过智慧的分别,叫做善分别,透过本性,透过理性的分别,叫做善于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不起这个乱想,而得自在,不要起这个动乱,而得自在,就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入正受。今天的重心点,就是要放在【正受】这两个字。什么叫做正受?注意听,一切法不受,叫做正受。这个就是答案。正受,若是用一句很平常的名相来说,就是很正确的感受,没有扭曲别人的意思,没有错觉、没有猜测,透过本性完完整整的智慧,去感受一件事情,而这种感受,是一切法不执着的感受,叫做正受。换句话说,什么叫做凡夫?凡夫就是不正受。为什么叫不正受呢?他透过意识观念,他就用自己的观念判断、批评,透过意识的观念:这个事情可能这样,我看这件事情一定是这样。讲话很肯定的人,往往后悔多于肯定。讲话太肯定,讲话太过肯定,那么他的后悔会超过他的肯定。我们人讲话若是太过肯定,他后悔的机会就愈大。但是信心不叫做太肯定自己。信心不一样哦,信心是:大丈夫舍我其谁。慧律法师你能讲经吗?行!我怎么不会讲经,我绝对有信心。你能使佛教兴旺吗?我绝对能使佛教兴旺。不一样啊。所谓信心,是超过狂妄的一种肯定,那不是骄傲啊,我有这个能力,我绝对有这个能力,这个就是信心,这不一样啊,不一样,这是正受,我很肯定我自己,是因为我确实有这个能力啊,对不对?所以这个又跟那个不正受又不一样。什么叫不正受呢?不正受简单来说,就是意识形态。什么叫意识形态呢?多分别、多执着,不善于分别,没有透过理性,没有透过智慧,没有用本性的东西去感受,不用本性的感受,叫做不正受。用本性去感受一件事情,叫做正受。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无受,都没有不受。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不分别;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不执着。虽感受而无一切受,名正受。若是能够这样,一个人有了正受以后,他就完成了空的思想,他完成了真正丰富的内在,无量无边的智慧。正受就是不着一切,一切法正受,正受就是一切法不受。人家来讲什么,我们有正受,我们有智慧,黏都黏不到啊。师父,我很烦恼。我就跟他讲:我不晓得要烦恼什么。师父,你都不会痛苦吗?我说:我也不知道要痛苦什么,大不了生命结束啊。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生命啊,但是我连生命结束都不恐惧,连要完成我的生命都不恐惧的时候,你想想看,我哪里有不快乐的感觉,哪里有烦恼?我现在一直发大心,我现在一直为佛教,我不为我个人,我汲汲营营的为众生,当我眼睛一闭上的时候,清净的世界马上现前,我要去极乐世界啊。这个世间是因为有众生,才住得有意义,万一没有众生了,我住这个世间也毫无意义了,度到没有众生可度,只剩一些蚂蚁,讲话他也听不懂,那就毫无意义了。因为有众生,所以我住在这个世间才有意义。如果说度众生度到因缘已经尽了,那么我应该回归到我本来的这个世间,那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事情。你想想看,蒋中正那么伟大,我们的总统,老总统那么伟大,他也是要往生啊,罗斯福总统那么伟大,也是要往生啊,还有拿破仑、史达林,哪一个伟人他不往生,他不走?所以你现在要是很怕死,你就这样想:比我们伟大,比我们有钱,比我们富有,比我们厉害千百倍的人,他也是要死啊。所以你想一想:我不死也不行,我也是要死。女众若是怕死的话,你就想:杨贵妃、貂蝉、西施、王昭君,这四大美人都要经过死亡了,唉呀,我们算什么?你打扮起来,能像王昭君那么美吗?有看到哪个番王愿意娶你吗?你打扮之后,非洲的大使来看:嗯,不错。黑人看得起你就算不错了。我们女众若去嫁给黑人,部落的,部落的部落族,回来一定很轰动。你们有没有看过庞克族?庞克族有一次去日本,我看到那个录影带,简直快昏倒了,庞克族全身的那副装扮,整座机场都在看他们三个庞克族,日本人也有庞克族,可是真正的庞克族遇上日本的庞克族,日本的庞克族是模仿的,他是打扮出来的,人家那是真正从非洲来的庞克族,那根本是不能比的。庞克族全身挂满饰物,妆画得分不清是男是女,分不出来。你们有没有见过庞克族?打扮之后若是能嫁给那个,也算不错了,他也算是酋长。你想想看,你为什么要怕死呢?你又不是世间的美人,既不是貂蝉,也不是王昭君,受皇帝的宠爱,恩宠,我们不过是一介一个平凡人,只是说我们看起来还像一个女人,有这个女人的条件而已,也没有什么哪里比较突显啊,没有,可怜。所以你说你怕死,为什么要怕死呢?没有什么好怕的啦,我也常说:佛陀都尚且要入涅槃了,贤人、圣人个个都会往生了,更何况我们呢?笑死人了。我们会老,那算什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死亡,你对死亡认同了、看清楚了,你就会觉得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不要糟蹋生命。所以这个正受很重要,正受就是一切法不受,不分别、不执着,用毕竟空的这个思想,支持你的思想。
【无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
无二相,无二相就是没有对立的二相,没有二元,善恶是二相,爱恨是二相,大小是二相,贫富是二相,那么我们在外围所做的,所面临的一切,都是没有对立,那么这个叫做成所作智。
【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
因为大圆镜智是无相嘛,无相,所以它是法身。
【平等性智独成报身。】
报身就是福跟慧做了很多,修了很多的福,修了很多的智慧,得到本性的智慧,修了很大的福报,福慧具足叫做报身。我们叫做业障身,我们现在叫做业障身。那么平等性智,你若是修平等法,就是最大的福,简单来说,摆平你内在的烦恼,你就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为什么?因为你不会烦恼啊,你不会因为有钱没钱烦恼,你也不会因为大小,你也不会因为善恶烦恼,你又不起心、又不动念,你进入绝对的空性的平等,当然你内心就拥有无量的安详,你没有烦恼,就是最大的福报。所以禅宗常常说:我们内心里面如果不安详,幸福就无从建立。这句话很有道理,内心不安详,幸福就无从建立。现在套用这句来说,内心没有智慧,幸福就不可说,根本就不可能,内心没有智慧的人,你哪里有幸福可谈?夫妻俩很有钱,可是夫妻俩天天吵架。为什么天天吵架?两个人内心都没有智慧啊,两个人内心都不安详啊,一天到晚吵吵闹闹,你想想看,钱很多、也很富有,拥有好几栋楼房,还有轿车,钻石好几克拉,这个都是戴在外表的,可是装饰内在的安详,没有。装饰我们外表的,要很多的财富,装饰我们内在不要,一样就好,两个字:安详。当你内心拥有安详,就是所谓的正受,所有的装饰全部完成,内心里面有安详,无论你是戴耳环,戴脚环、鼻环,戴任何大大小小的首饰都很好看。所以很多人来问师父:师父,你看我这样好不好看?戴这个好看,还是戴那个好看?都好看,因为我心中没有丑陋的东西,不然你告诉我,心性中有所谓丑陋吗?你说来听听看,都好看啊。内心拥有安详,便是幸福。若是说难看,是随着世俗人。像我那天讲到的抛绣球,抛绣球时一丢下去,所有台下几百个人,竟然没有人要捡那粒绣球,那天又碰到下雨天,绣球被淋得湿漉漉的,到底有多丑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我们的丑是经过公认的。那不是只有我讲她丑,那是真的很丑,但是这是随顺世间人而说,若是以毕竟空性来说,就没有所谓美丑,我也不会瞧不起她。所以我们修这个平等,就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报跟智慧。
【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
妙观察是为了度众生,成所作智也是为了度众生,所以他一定要应用在应化身里面,妙观察就是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就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变为成所作智,共成化身。
【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
法身、报身、应身,这三身也是假立名字,意思就是说也是假设的,为什么呢?平等嘛,同一个体性嘛。
【只令未解者看。】
只是令不了解的人看。
【若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
体性无相,从无住本而立。
【从无住本而立。亦无无住本。】
也没有那个所谓无住的本,从无住本而立。无住是我们的根本,修一切法无住,不执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即是无住,修无一切法,也没有无住的观念。
【问:云何是见佛真身?答: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
这句话很重要,不见有无,就是见佛的真身,你要认识佛吗?很简单。在这个世间上,有也不执着,无也不执着。有,你拥有很多,譬如说像师父这样子,我拥有好几十个男众徒弟,拥有百万的徒弟,0:29有,但是不执着,等于没有一样。为什么?眼睛一闭,什么都没有了,短暂,刹那之间变化。无呢?我没有像世间人那么富有,虽然三餐过得去,也没有像世间人这么多,世间人有的,我统统没有,没有,我也不会感到很自卑。所以说拥有你身上一切的东西,你不觉得那是真正的有,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是暂时借我们用一下的,不是我们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那就不是真的有了,无也不必烦恼,因为无的东西正好修行,无反而轻松。我没有男朋友,才不会患得患失,对不对?我没有钱,没有钱,妄想就比较少,虽然穷,日子也是很快活。我没有轿车,没有轿车也能过日子,不会对有产生执着,不会对无产生自卑,自卑感,那么你想了解佛,就是如如不动,安贫乐道,你始终就是如如不动,有也不会感觉有,无也没有自卑感,这样日子就好过了。所以我告诉他,宁可不做生意,就是一定要来听经闻法,他偏偏不肯。听经闻法叫做赚钱,知道吗?赚智慧之财。在座诸位,不论你的事业有多忙碌,不论你从事于哪一种行业,你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听经闻法,能抽出时间来听经闻法的话,只要几句话,就能让我们过得很欢喜。下面,
【问:云何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答:有因无立。无因有显。本不立有。无亦不存。既不存无。有从何得。有之与无。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灭也。但离此二见。即是见佛真身。】
答:有因无立,2:49这个世间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无而立。譬如说:那个人很有钱。就是因为有穷人,才说有富人,对不对?有对立,你就会很痛苦。有的时候,你就很高兴,无的时候,你就很痛苦,有跟无就是对立的东西。你为什么是女众?因为你不是男众。为什么我是男众?因为我不是女众。所以用对方来衬托对方,互相来显示这个相。为什么讲那边?因为不是这边。你为什么是讲这边?因为不是那边。这样说来,就是互相标榜,互相对立,互相衬托的存在。但是因为互相标榜,互相对立,互相显示,所以它没有自性,离开了彼,就没有此,对不对?因为有彼跟此,由彼显示此,由此显示彼嘛,所以说:有因无立。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无的东西而建立。但是我们人就是因为没有透过这一层智慧。在有,就强烈的追求有,在无,就产生了自卑感,就是这样。无因有显,你说无,无就是因为世间有的东西,而显示出来。譬如说空,虚空,说虚空无相,就是因为有土地,有外在形相的东西,而显示虚空,所以无因有显。本不立有,有的东西,当下本就是虚妄。这句话要注意听,本不立有就是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有,因为有本身就是幻化不实在的,是因为缘起无性的,本来就不可以有这个有的观念,无当然就不存在了,因为缘起本来就是性空,有的东西,本来当下就是缘起性空的东西,就是无自性的东西,所以本来就是不立,就是本来就不能说它有,知道吗?本来就不可以说它有,因为有是一个幻化的东西,本来你就不能说它是有的东西。无亦不存,当然无就更不能安立了,无当然就是不能存在。既然不存在一个无,有是怎么立呢?意思就是都是无自性,都是无自性的东西,有从何而立呢?有跟无,相因始有,把笔拿起来。这个因,不是当作因为的因,也可以当作因为的因,但是不能当作是因为的因,相因就是依靠,互相依靠,对衬而起的,相因,互相作为对方的因,无是因为有而存在,有是因为无而存在,这个讲因是对的。但是有依靠着无,无依靠着有,所以它才会产生有无的对立的观念,这样才对。相因始有,就是因为互相依靠,才显示出有跟无的观念,既然互相依靠,既然相因而产生,这个始有就是产生。既然藉相依靠的条件而产生,那么当然这就是生灭法,而本性是不生不灭法,本性当体就是空性的东西,缘起、缘起法,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它就不是生灭法了,虽然它藉着生灭法、一切因缘法而立名,但是它当下就是空性,所以它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有跟无是对立的东西,当然这就是生灭法。只要你离此见,但离此二见,就是见佛真身。为什么要离此无跟有的见呢?因为众生不是执有,就是执无,因为离此二见,就破一切执着。但离此二见,有跟无。我们眼睛所见的,是不是全是有跟无?你注意观察,眼睛见到的,是不是有跟无?耳朵听到的,是不是有跟无?都是这样。普天下之间,你只要会运用这句话,但离此二见,那就什么都解决了,什么都解决了。有,今天你遇上很多麻烦,没有,没有什么麻烦。对不对?没有什么麻烦。有当下就是空的东西。你今天很有钱,也不是真的有钱,你拥有一切,也不是真正拥有一切,都是短暂的,刹那生灭的东西。因为你若是想见到佛性,你就不能执着有跟无。而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会产生强烈的追求欲,就是因为有跟无,我们今天就是落入有跟无,所以才这么吃力!所以你们去逛百货公司,跟我去逛百货公司,心境就不一样了。那天我才去逛百货公司,我也是这样走,走走走……逛超级市场,走上一圈,做市场调查,这样走走走,从头到尾走上一圈,我都没什么特别感觉,完全一样。那是罗马磁砖,那是玻璃,玻璃做得很漂亮,还有茶杯,那些花纹实在是设计得很美,家俱、床铺,为了什么呢?为了吸引众生,所以要这样。要是一个修行人,我那天才去逛大立,大立百货公司,然后又去看大统超市,超级市场,super
market,走走走,要是问我:你有什么感想?没有!都一样。要是有优点就学起来,然后运用在我们这里,因为众生需要嘛,众生需要。眼睛所看出去的,完全一样。禅宗里面说:虽整日吃饭,不着一粒米。虽然整天在吃饭,不执着任何一粒米。就是这样,不着空,也不着有。这个地球洪荒时期的时候,哪有什么百货公司,这个地球还没有创建以前,什么都没有。这个地球怎么创立的呢?这个地球就是由碰撞,科学家说地球怎么创立的呢?就是太阳喷出来的岩浆,在虚空当中一直环绕,一开始时,地球没有这么大,碰撞、碰撞的时候,这个重的金属会往下沉,那么这个轻的金属会往上,所以一直碰撞,碰撞了重金属,它有吸引力,所以一直碰撞,这个地球不是一下子这么大的,不是说太阳喷洒出来的时候,就像地球这么大,不是这样。这个星球就是这样,碰撞,一直碰撞,所以我们看地球的表面,凹凹凸凸,高高低低,山高水深,为什么?因为就是撞击的力量,地层现在还在活动当中,撞击的力量,它愈撞的时候,这个重金属就往下沉,轻的东西往上浮,到最后撞击完的时候,整个地球,全部都是一团火,烧了几亿年以后,几亿年以后停息……停止以后,它会冒那个烟出来,那个烟本身就有水气,你若是注意观察岩石,岩石经过加热以后,就有水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当中就含有H2O,意思就是你把岩石加热,这个水蒸气就跑出来,撞击的时候温度太高,它会散发出这个烟雾出来,所以烟雾就一直凝聚在这个虚空当中。所以地球一开始是一团火,一团火,这个烟一直出来,一直出来的时候,凝聚后的外表,变成浓浓很大很大的云层,形成云层以后,到最后变成水滴,所以我们的水就是从那里来,水就是从岩石来的,虚空当中,岩石本身就含有水气。所以撞击,撞击之后蒸发,蒸发成水气,成水气以后,经过下七十万年,一直下雨、一直下雨,下雨雷击闪电,产生阴阳极,一直下雨,下雨以后,那个世界是一片寂静,没有鸟叫声,没有虫叫声,什么统统没有,完全没有,那个世界就是死气沉沉,一片汪洋,开始它会吸收,它会吸收空气当中的这个水气,吸收空气的氧,一开始我们这个地球没有氧气,那么一开始就是在藻类,藻类会吸取二氧化碳、其他的制造变成氧,我们生命的来源,就是藻类,生命的来源就是藻类,藻类会吸取不是氧的东西,变成一个氧气。所以我们今天呼吸的,就是海底放射出来的O2,氧气一直起来,一直起来……那个这个藻类,一直慢慢慢慢生长,生长到岸边,到岸边以后,它为了适应这个环境,经过几亿年的变化,所以这个藻类慢慢衍生、衍生……它就一直往陆地,往陆地以后,因为没有压力,没有水的压力,开始往上突生、突长,就是突蕨类的,突蕨类的这个植物,植物就一直生长……植物为了保护,所以开始产生鳞片,鳞片保护这个水份,免得被蒸发,13:34这个种子开始一直散播出去。所以这个藻类开始演变陆地,陆地开始慢慢的演变,所以我们的生命就是从水母来的,从藻类来的,从两栖动物来的,我们人类的鼻祖,是从两栖动物演化而来的。这就是讲到我们这个世间的演变,这说来就话长,你们也没有读过物理、化学,听起来好像很有兴趣,不过不晓得在讲什么。不过你若是有一点科学的观念,scientist
idea,这是很好的观念,了解人类是怎么来的。所以这个地球、这个人类也是刹那之间变化,你说有、无,都是一种变化的东西,所以你若是遇到事情很执着的时候,我教你,宇宙这么大,世间这么大,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情看不开,人生苦短,何必呢?对不对?14:38宇宙那么大,这个世间那么大,为什么执着那么一点钱,不拿来借我呢?这个师父真爱钱,讲来讲去就是讲到钱,很抱歉。下面,即是见佛真身,问。快八点四十五了,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再来。
下面,但离此二见,即是见佛真身。
【问:只如有无尚不可交建立。】
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光是讲这个有跟这个无,它本来就不存在,能建立什么东西呢?
【真身复从何而立?】
有跟无这种观念都不存在了,那么真身要从何处建立呢?
【答:为有问故。】
因为你有问。
【若无问时。真身之名亦不可立。】
也没有,也没有,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为什么呢?(【何以故?】)
【譬如明镜。】
譬如说镜子。
【若对物像时即现像。若不对像时。终不见像。】
真身也是这样,如如不动,什么东西来,就映现什么东西,有跟无都是空。
【问:云何是常不离佛?】
哪一种情形是常不离佛呢?我看了整本《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就是下面这二十个字左右,是让我看了非常感动的文字。
【答:心无起灭。对境寂然。一切时中。毕竟空寂。即是常不离佛。】
这个写得实在是太棒太棒了!也没有办法去形容,祖师怎么会这么了不起,写出这种文字出来,每个字我们都看得懂,但是若要我们来排列组合,也无法组合出如此优美的文字,这实在是无法去赞叹祖师大德的了不起!什么时候、哪一种情形,我们才能够不离佛陀,哪一种情形,心中才有佛的意思,哪一种情形,我们没有离开佛陀。心无起灭,心无高亦无下,对境寂然,面对一切境界,都不受影响,完全不受影响,就做得了主了。为什么对境寂然呢?这样妙有才能现前。你若是对境而动,妙有马上失去,因为无明现前嘛。面对一切境界,你只要起心动念,无明马上出来,无明马上出来,妙有就没有,妙有就无,就没有所谓的妙有。你若是对境寂然,清清净净,不受影响,一切时中,毕竟空寂,一切时间究竟空。毕竟空就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叫做毕竟空。连毕竟空的念头都没有,叫做毕竟空。毕竟空寂,即是常不离佛,这才是真正没有离开佛陀。我们每天都离开佛陀,可是我们就是佛。所以夜夜抱佛眠,我们每天都抱着一尊佛入睡,抱哪尊呢?我们就是佛。夜夜抱佛眠,不识佛真面目。我们每天都抱着一尊佛入睡,可是不认识佛是什么,每天要爬起来拜佛,他本来就是佛,佛在拜佛,我们就是佛,佛在拜佛,不识佛陀。我们若是对境寂然,一切时中,毕竟空寂,我们就是佛。
【问:何者是无为法?答:有为是。】
有为是,有为法。有为就是身口意造作,叫做有为。有为,有所造作叫做有为。
【问:今问无为法。因何答有为是?答:有因无立。】
有的东西,是因为无而显示出来。
【无因有显。本不立有。】
连有都不立了。
【无从何生。若论真无为者。即不取有为。亦不取无为。是真无为法也。】
不执着有为法,连无为法都不执着,这才是真正是无为法。
【何以故?经云:若取法相。即着我人。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
我人就是我相及人相。20:02
【是故不应取法。】
不能执着法。
【不应取非法。】
也不能执着非法的东西。
【即是取真法也。】
这段在讲《金刚经》时,我已经解释过了。
【若了此理。即真解脱。即会不二法门。问:何者是中道义?答:边义是。问:今问中道。因何答边义是?】
边义就是说两边,落入两边,空跟有,就不是中道。问:因何。现在是问中道,为何你回答边、边义呢?答:边、两边,空、有。这个空有两边,是因为有中道,才立空有两边(【答:边因中立。】)。中道,因为空跟有这两个边所产生(【中因边生。】),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嘛。众生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又执着有一个中道,当然那就是因为有两边所产生,所以
【本若无边。】
本来就没有什么空跟有对立性的东西,有也不可得,空亦是不可得的东西。
【中从何有?】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八正道是因为有八邪道。如果众生没有邪,哪有什么八正呢?正,是因为邪而立的嘛。所以说,也没有所谓的八正道,也没有所谓的中庸,中从何而有?
【今言中者。因边始有。】
因为有边,空这个边就是两个角度,落入空的这一边,落入有的这一边。简单来说,执着有边、执着无,都是边。因为边,所以才有中道的名词。
【故知中之与边。相因而立。悉是无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也是这样。
【问:何名五阴等?】
什么叫做五阴呢?
【答:】
我们有这个色身,是从何而来的呢?
【对色染色。随色受生。名为色阴。】
对色,色就是境界、外在,这个色不是什么女色的色,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境界。简单来说,你今天面对境界动念,你就必须继续六道轮回,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你如果不想要继续六道轮回,对境不动念,当下就是如如,那么业就对你没有作用,你一样服务众生,你一样生活,但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好坏、是非、善恶、大小,一切法毕竟空,对色无染,生死自然解决。所以我说佛教的思想,实在远远的超过这个儒家的思想。儒家是叫我们非礼勿视,佛教则是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两者的境界就差很多了。对色染色,随色就受生。你对色不动念,生死没有,当下就了。所以你说一个开悟的圣者,面对任何境界都一样。为什么都一样?因为他的心无杂念。有一次有个禅师跟皇帝一起看戏,皇帝就问他:禅师,禅师,这出戏好不好看啊?他说:生死重要,哪有什么心情看戏,好不好看也没什么差别。禅师两眼在看,皇帝也在看,皇帝看得很高兴,禅师也同样在看,皇帝大笑时,禅师也跟着笑。皇帝是在笑那一出歌仔戏,而禅师是在笑皇帝愚痴,手上还拿着一把扇子摇啊摇的。皇帝说:禅师,禅师,你有在看戏吗?他说:我有啊。皇帝问:你都没什么感觉吗?他说:生死重要,我哪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生死重要,他没有感觉到前面在演戏,他就不会被这个境界而染。皇帝说:修行人都是这样的吗?禅师说:不用说是修行人了,一个人若是将生死之事放在心上,他就没有时间享受世间的事了。皇帝问他:你要怎么证明呢?很简单,你明天抓一个死刑犯来,抓一个死刑犯来试试看。皇帝问他:怎么试呢?你叫他头上顶着一盆水,顶着这盆水,绕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走一圈,走完这一圈,若是没有从盆里落下一滴水,你就原谅他,赦免他的死罪。皇帝便答应他:好,我知道怎么做了。你明天看看,试试看。然后就叫来一个死刑犯,走上一圈,水都没有滴出来,东南西北走上一圈,连一滴水也没有落下来。为什么?要是落下一滴水,后面的刽子手立刻就会砍断他的头,他一心只顾这一盆水,只顾这一盆水而已,最后走完一圈,才得以不被判死刑。修行人就是这样,生死的重要,比任何事都重要,那么对一切境界就没有什么感觉,哪像有些人,看录影带还看到感动流泪,这个世间已经是虚妄的了,录影带所演的更没有一样是真的,你也醒一醒,真是奇怪,实在可怜。所以学佛的人很幸运,很幸运,一切法不受,看归看,对他也没什么作用。对色染色,随色就受生,名为色阴。
【为领纳八风。好集邪信。】
八风,领纳八风。你们翻开第六页,第六页第一行。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翻回来,这样你已经了解八风了。好集邪信,注意听。邪信就是不正见,就是错觉,就是扭曲。我们今天就是领受了错误的知见,因为我们有错误的知见,所以用错误的判断,所以将我们清净的本性扭曲掉。清净的本性,本来就有正知正见,他现在好集邪信,因为利、毁、称、讥、苦、乐等等。
【即随领受中生。名为受阴。】
因为你感受错误,不正见就是不正受。师父刚才说过,要正受,也就是一切法不受,名叫做正受。领纳八风叫做邪受。四十九页。
【迷心取想。随想受生。】
为什么随想受生呢?
【名为想阴。】
随想受生就是随想入阴的意思。我举个例子,迷心取想,因为我们的心不能运用真实的智慧,取想,就是一种执着的想像,用自己的观念想像事情。而随想就会入阴,什么叫做随想入阴呢?譬如说我们今天想一想,想想想……无明就生起来了,无明一起,我们就落入我们这个观念里面,卡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譬如说跟人家仇敌啦,以为人家对不起他啦,以为人家不原谅他啦,或者以为人家要伤害他啦,他现在就一直想想……有时候自己很忏悔,有时候又认为别人对不起他,他随想入阴。这个【阴】就像阴天,本性就被盖住了,随想入阴就是进入无明,自己在胡思乱想,想到最后变成什么呢?变成无明。集,然后痛苦,其实没有人给他痛苦。这就是众生相。所有众生都是随想入阴,迷心取想,自己在那边胡思乱想,自己一直想,29:48人家是无心的,他自己就开始胡思乱想,自己一直想,然后痛苦,一直生闷气。男众生气的时候就猛抽烟,一直抽烟,一直抽烟。女众若是生气时,就拿条手帕拼命咬,用力的拧,生气就一直咬手帕,没办法。所以我们人若是没有学佛的话,要多准备几条手帕,所以我出门时一定会带手帕,碰到女众气得直咬手帕时,我就再递上一条让她咬个够。随想入阴,我们人都是这样。这一句就是所有众生挣脱不了的地方,用自己的观念,卡死在自己的念头,不曾想过自己的生死事大,整天都在烦恼别人的事,整天都在烦恼别人是讲我们好话或坏话。就算别人讲我们坏话,我们也不必负因果啊,傻瓜,对不对?就算别人讲我们坏话,我们也不必负因果,而是讲坏话的人负因果啊。听到这样就很欢喜了,没有什么事,世间就没有什么事,本来就没有什么事。而我们就是随想入阴,被盖住了,死在里面,所以我们就会随想受生。下面,
【结集诸行。随行受生。】
诸行就是身口意。结集诸行,我们就是造作身口意业,随这个造作。行就是造作,身口意的造作,随行受生,
【名为行阴。于平等体。妄起分别系着。】
于平等之体,产生妄想。妄起表示说我们不正受,不正受才会妄起,我们正受就无起了。我们今天若是正受,就没有起,为什么?一切法毕竟空的东西,他所有起来的念头,统统是不分别嘛,虽分别,不作分别想。只要妄起、分别、系着,立刻就被束缚了。古人在用字遣词真是单刀直入,太厉害了。单刀直入,妄起、分别、系着,意思就是说,你透过无明,无智慧,妄想一直起来,加上分别,立刻就被束缚了。太厉害了,说这些话,句句都针针见血。我们是不是这样呢?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自己要是一直在生闷气的时候,我们就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就是在着魔了,我这几天为何这么痛苦?心情这么痛苦。谁给你痛苦啊?你为谁而悲哀?没有!都是自己束缚自己。解铃还得系铃人。师父,我好痛苦,请你为我开示几句话。将心来安汝心,觅心了不可得。我为你安心而竟。就是这样。所以妄起就是因为妄想,分别,系着就开始执着。所有的痛苦,都不能离开这六个字。所有的痛苦,一定不会离开妄起、分别、系着。不过知道归知道,却当作耳边风。知道,可是他偏偏不放下,你能奈他何,就是不肯放下。我在这个地方也是用功很久的。我们人的情执确实很痛苦。情执,这个情执没有什么理由。像我从前在交朋友,一碰面就吵架,不见面又很难过,见面就吵,两人实在是合不来,意见总是分歧,一定会争吵起来,见面就吵,没见面时又很痛苦。我们人都活在很矛盾当中,又经常表达错误。你不要打电话给我哦,要不然我让你不好受。可是回家以后,就坐在电话旁边一直等,拼命吃巧克力:怎么还不打来,怎么还不打来?我们人都表达错误,一直不打来、不打来,好不容易电话响了,铃……实在是很高兴,兴奋不已,因为习惯表达,表达又错误,死鬼,我叫你不要打来,你听不懂吗?赌气的挂断,马上又后悔:我为什么讲这句话?我等了几小时,就是等他这一通电话,一接到电话又骂他,挂断电话后又很痛苦,整晚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然后拿起电话想打给他,可是是自己先挂人家的电话,现在想打给他又不好意思,不打给他又很痛苦,彻夜辗转难眠。34:54唉呀。有人说:师父,你好像很有经验。这是事实啊,事实就是这样,这个世间的众生,他就是常常表达错误,他控制不了,控制不了。所以女人讲不要就是要,讲要就是不要,这要分清楚,你要分清楚。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从前研究过心理学,可是我的个性并不喜欢拐弯抹角的,我从前约女朋友时,我问她:你要不要看电影?她跟我说:不要。我也很干脆:再见。可是我转身走不到几步路,她就从后面追上来了:你很不解风情呢,你为什么不求我一下?我说:是你自己讲不要的啊。她说:那又不是讲真的。我说:可是我当你是讲真的啊。下次她就不敢耍花样。你老是讲违心之论,我就把你当真。她要是说:我们分手吧。我也很干脆:再见。一句话就解决了。我这种人能让你表达错误吗?你都要对我表达正确的方向,真正的意思是什么,直接讲清楚,才不会系着。所以我这种人学佛也很方便,不会分别、系着。那一天我回去,回去的时候,知道她已经生两个了,听说生两个小孩了。她来找我,我看到她很感叹:可怜。女人生过两个孩子后,就真的像个欧巴桑了。我回去之后看到她,觉得自己英俊多了,她真的变老了、老化了,女人经不起生几个孩子,完全都变了,脸上都有皱纹了,哪像我皮肤还很光滑,真的差很多。我去照镜子:幸好,真的很庆幸,别人代替我受苦,娶去当老婆了。痛苦,也是吵得天翻地覆,听说意见经常不合,所以说没办法。我们人就是这样,这个执着、情执,就是没有什么理由,明明知道这样很痛苦,还是要在一起,明明是无言的结局,还是想在一起,或者是这个男人没有正当的职业,不过只要他随便讲几句甜言蜜语,女人一样死心塌地。所以我看过一部影片,这个女主角,也不算女主角,算是一个女众,戏里的一个角色。她很爱这个男主角,爱得很深,爱到死去活来的,到处都吃醋,随时都是争风吃醋。这个女主角很爱男主角,她也一直表达说要嫁给他,这个男众也知道,这个男主角也知道。直到有一天,这个女众竟然说出她内心的话,她就说:你难道不能说一句谎话吗?意思就是说,你每次都拒绝我。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不能说一次谎,说你爱我,就算是谎言也不要紧。我听了真是感叹:这些女众实在是很吃力,;连虚情假意的说声我爱你,她也很满足。你看有多吃力,爱得有多凄惨。所以说我们人的这个情执,是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什么理由的,明知是说谎,她也很高兴,很容易受骗。
【随识受生。】
就是我们这个分别。
【名为识阴。故云:五阴。问:经云:二十五有。何者是?答:受后有身是也。后有身者。即六道受生也。为众生现世心迷。】
下面这几个字要划这个红线。
【好结诸业。后即随业受生。】
这向句话你要划两条红线。你今生为什么会六道轮回?来世为什么会六道轮回?好结诸业,你就是喜欢做一些恶业,这个恶业从哪里来?从分别、执着,从情执来。世间上,哪个人才真正对你好呢?我告诉诸位,世间上就是那个要令你解脱生死的人,想尽办法要让你了生死的人,那种人才叫做最好的人。要记住我的话,能够增长你的信心,不会破坏你的清净心,那种人叫做世间最好的人。经典说了一句话:栽培一个人对三宝的信心,要无量的千言,千万亿的好语,好言相劝,也就是说,成就一个人,要经过一千句、一万句的好言。要毁掉一个人,只要一句话,谤三宝,一句话就断慧命了。为什么佛教你,佛说:你宁可去杀鸡、杀牛、杀狗,甚至杀人、放火的罪,都不及诽谤三宝的罪这么重,因为经过无量劫的修行……他今生遇到佛教了,他有机会成佛啊,有机会成佛。你造口业诽谤三宝,一下子就断他的慧命,就完蛋了,远离三宝了。他无量劫来所修的善根,你一句话就把他切断了。完蛋了,断除他的善根,你这个罪不得了啊,所有的罪,都不会比诽谤三宝的罪更重,就是因为这样,知道吗?我们一直栽培他,千句、万句一直劝导他,叫他来拜佛,叫他来念佛,一直栽培他,千万言呢,师父的录音带这样听……听了这么久,你讲一句师父的坏话,立刻就断除他的信心。毁人慧命,一句话,成就众生千万言语,就是这样。为什么说谤三宝的罪这么重,就是因为这样,罪会这么重,就是因为这样。就像我们好不容易,许久才栽培出一棵树,树根已经快扎稳了。举这棵树为例,就表示说信佛已经信了很久了,可是你不是,你一下子就从根部砍断,断了他的善根,从树根砍下,枉费栽培这棵树二、三十年,42:13枉费这些心血,往这棵树一砍,立刻就断了,从根下去,它就断了。要栽培这棵树,要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可是要让这棵树倒下,一瞬间就马上倒了。断人慧命之所以罪那么重,就是这样子。诸位好自为之,好自为之。好结诸业,后即随业受生。所以说出家人有没有修行,跟我们在家人没有关系。我们在家人,我们就认真的做护法。
【故云:后有也。世若有人。】
世间若是有人。
【志修究竟解脱。证无生法忍者。即永离三界。不受后有。不受后有者。即证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
佛的色身。九点半了。明天银行有开门哦,要做什么你们知道吗?我知道,我知道。好了,那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听经闻法,跟诸位宣布一下,如果,如果两个月以内,这个不是说什么不好,两个月以内,师父筹不到三、四千万的话,高雄文殊讲堂的课程要暂停,师父要亲自出去贷款。假使说到四月底,到四月底,没有到四千万左右,师父要出去,我们的高雄课程暂停一个月,我要出去奔波,要去筹钱了。当然你们若是能够帮师父这个忙是很好啦,这个没有什么恶意,因为这个利息太重,我算过了,我们贷款三千万,一个月的利息二十八万,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付一万,一万,一睁开眼睛,就要一万的利息。我不想浪费这个钱,我要想办法。假设在两个月以内不能完成,不能贷款到三、四千万,因为我们现在欠了二千二百万,山上一直在建设,山上正在做土木部分,铺路,现在已经在铺柏油路了,有空的话师父带你们去看看,山上已经建设得很漂亮了,只差没有开始建设。整座山的道路都开辟得很漂亮了,非常平坦。要花五百万,这几天要领五百万,那么就需要二千七百万了,二千七百万,另外还要装潢、超市,钱都还没有来路,45:07所以要贷款到四千万左右,才周转得过来。如果不行,老夫子再渡红尘,再渡红尘,两个月应该不困难,不困难,佛教的事业是大家的,钱可以说不是借我,实际上是借给佛陀,不是借我,实际上是借佛、借给佛陀,我相信高雄人没有问题。像我昨天打电话给林丰枝,他很爽快的就说:师父,我贷款你两百万,二话不说马上借两百万,两百万,我昨天就很好入眠了。铃铃……两百万就来。忏公说要是没钱时,晚上念个咒,念药师咒,钱就来了,我今晚也要来念,南无薄伽伐帝(革+卑)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如秋风扫落叶。我告诉你们,师父若是把那个中心做起来,你看了会吓一跳,整个门面,整个佛教,就算你近视两千度,只要你开车到那里就看到了,近视眼两千度,开车到那里想找文殊讲堂,你都不用怕找不到,你从外面看去,招牌从这一头做到另一头,你看有多大。佛教一定要兴盛,一定要兴盛。等我有一天百年之后,慧律法师要往生了,我也很安慰了,佛教蓬勃发展,我不虚此行,再见了,再见了。因为那些神道教说我是菩萨再来的。神、神明起乩时说的。神起乩时说:慧律法师是西方菩萨再来的。不知道是随口赞叹,还是起乩时乱讲。真的啊。既然是菩萨再来的,就要作佛事,要认真去做,47:07是不是这样啊?我觉得不会很困难,到今天才第二天,已经筹到四百万了,four
hundred万dol
lars,四百万,很快啦,高雄人不会漏气,万一被台北把功德抢走了就不好。昨天我打电话去台北,给台北的信徒,台北的信徒说:师父,你来台北啦,你来就有钱啦。我说:不要啦,不是这样讲,我跟高雄比较有缘啦,很抱歉啦。我只是打电话来台北借钱,人没有要上去啦。所以你们要感谢我,台北的信徒一直叫我去,我也没有去,我没有去。我常常跟他们说,这只是讲讲笑话啦。我说:师父把几亿的财产,人家供养我的哦,要给我吃药、打针、吃补品,要给我吃燕窝、人参的,几亿的财产我都拿出来了,至今大公无私,你只是拿十万元借我也做不到,况且我还会还给你,你胸量这么小吗?你想想看师父的胸量,我拿出几亿的财产,全部没有我个人的,你只是拿十万元来借我也做不到,看来你们的度量比我狭小,比我狭小了些。今天就讲到这里,要借给我的人明天拿来,再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五十页第一行,下面倒数第四个字。
【问:二十五有名。云何分别?】
二十五有就是我们所讲的三界,也可以讲是六道轮回,也可以讲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讲是九有,也可以讲七道轮回,七道轮回是出自《楞严经》,也可以讲是二十五有,三界二十五有。再讲一遍,三界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所度化的净土,所度化的范围,也可以称为四生九有,四生,胎、湿、卵、化,九有,欲界一有,色界四有,无色界四有。也可以进是二十五有,也可以讲是七道轮回,七道轮回出自《楞严经》,多一个仙道。所以二十五有名,云何分别?
【答:本体是一。】
我们的本性是一。
【为随用立名。显二十五有。】
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所以产生三界。在这里讲到二十五有,他只是很简单的解释,实在来说,二十五有就是三界,三界不能离开十恶、十善、五阴51:37所以
【二十五有。十恶、十善、五阴是。】
十加十加五就是二十五。
【问:云何是十恶十善?答: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
杀、盗、淫,杀人放火、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有两种解释,讲话讲得很漂亮,但是又不着实际,很善于言谈,讲话用词用得很美,但是他不着实际,绮语就是赞叹男女的淫欲,言谈当中赞叹男女的欲,这个也叫做绮语,使众生更加的束缚。
【两舌】
两舌就是要使人斗争。
【恶口】
就是骂人。
【乃至贪、嗔】
这是大家都了解的。
【邪见。】
邪见就是一切法最可怕的两个字,邪见会导致断我们的慧命,会使我们的家庭破裂,会使我们的行为懈怠、懒惰。简单来说,夫妻俩本来生活得很好,遇到邪见的人告诉她:你先生要是晚回家,你就跟他大吵大闹。灌输她这种邪见,反正不分青红皂白的,你就是跟他大吵大闹。她想一想:有道理。以后先生晚回家,她就跟他大吵大闹。她本来没有这种观念,却灌输她这种邪见,认为这样就能抓住丈夫的心,所以这就是她不懂。与其让先生怕你,为什么不让先生来爱你呢?你应该要做得更好,做到让人家很爱你。与其让先生怕你,为什么不让先生来爱你呢?为什么你要做到让他怕你呢?怕你又代表什么呢?这个邪见就是很可怕的东西,这是一个例子。两个很好的朋友,刚才是说夫妻,两个很好的朋友,本来是很要好的,别人却灌输他恶的观念,邪见就是最可怕的恶念。告诉他:对待朋友要怎么样呢?这个社会都很现实,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朋友,能利用的时候就利用,没有利用价值时就再见了。灌输这种错误的思想,把儒家的中庸之道,宽恕、互相诚恳的对待,完全抛到九霄云外,所灌输的都是这种邪见的东西。再来,刚才是讲世间人,参禅或是遇到邪见,完蛋了,死路一条,邪见,譬如说,本来你很认真的念佛,念佛念得很用功,已经念到相当有境界了,他突然跟你讲一句:心平何劳持戒,无念就是精进。没有错,理论上是这样讲没有错,但是你做不到啊,于是就开始懒惰了,开始懈怠了,哎呀,师父讲的:不精进就是精进。那个善知识讲的:睡觉就是用功,用功就是该睡就睡。完蛋了,完蛋了,以凡滥圣、以凡滥圣,用凡夫的能力来解释,其实在事相上,我们根本做不到,在本体来说,当然是这样讲没有错,但是事实上,你没有那个能耐啊,以凡滥圣,你怎么可以用凡夫的角度,来说能做到如圣人这般呢?一天到晚就是遇到邪知邪见的人,碰到邪知邪见就完蛋了,断善根了。最可怕的东西就是邪见,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呢?交到坏的朋友,跑到错误的道场,碰到恶的知识,这个统统叫做邪见,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苦口婆心的劝导他,却始终不能回头,永远无法入于正知正见,邪见,也就是遇到恶知识,贪嗔痴还能够慢慢净化,若是遇到邪见,一下子就堕十八层地狱了,错误。邪见就等于一个火箭要发射的时候,你那个电脑打出来,电脑资料错误叫做邪见,你知道吗?你要射出去的时候,仰度多少、高度多少,要摆脱这个大气层,要用多少力量,计算错误,电脑这个第一关就错误了,电脑错误,你就不可能达到你的目标。我们修行人,修行中全盘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现在搞出一个邪见,那什么都免谈,那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
【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
这叫做十恶。邪见就叫做痴的意思。因为愚痴,愚痴没有智慧,你就会产生邪见,那么这就叫做十恶。那么什么叫做十善呢?你若是不行十恶,当然就是十善。
【问:上说无念。尚未尽决。】58:000
还不能了解。
【答: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
师父再跟你们解释一下,再加几个字之后,你就更加清楚了。无念者就是一切处无凡夫执着之念,但是有圣人清净之心,一切处无心,无凡夫分别、执着之心,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不是无圣人清净之心哦。无一切境界,什么叫做无一切境界呢?表示说在任何缘生缘灭所产生的境界中,一切完全无所着,才叫做无一切境界,因为一切境界是本自虚妄的东西,叫做无一切境界。无一切境界不是否认,而是说我们了解它是缘生缘灭,无实体的东西,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什么叫做无余思求呢?就是说你当下这一念,你就完全的进入知足,接受,你接受一切的顺境,接受一切的逆境,你完全没有非份之想。简单来说,就是像佛陀一样的知足,拥有内心里面无所求,无余思求,就是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所求,无所求就进入空性的状态。对诸境色,这个【色】也是形容境界,因为种种的境界叫做色嘛,所以对诸境色,这个【色】也是形容这个境,永无起心动念。因为起心动念就是不实在的东西,所以我们用本性,不起心动念,即是无念。
【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既是邪念。】
什么叫做以念为念呢?你若是拿我们无明所产生的我执、法执,主观的意识,透过分别心、执着心的这种念头,来当作是我们的念头,这就是邪念,愈想就愈偏离。
【非为正念。非以故?经云:若教人大念。名为非念。】
我们人若是教人大念。大大的念就是说:你心里要记住什么。特别的执着某一种东西,叫做大念。就是说:你要专注什么,那还不是本性,名为非念。注意,他这里所讲的非念,就是不与本性相应的念头,统统叫做非念。禅宗的所有言说,句句都是明心见性的话,所以不与本性互相相应的东西,统统叫做非念。本性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宽恕心、忍辱心,一切无所着的心,毕竟空的心、念头,所以教人大念,名为非念。
【有六念名为邪念。】
我们上次说到,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意思就是说,连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含有执着心的东西,都叫做邪念,凡是与本性相应的,都叫做邪念。
【无六念者。即真念。】
就是说你虽然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连这种念头都没有,念而无念,这叫做真念。
【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
所以说: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今天佛为什么能得到清净的色身呢?就是因为他无念,如同虚空这般无念,即大放光明。你说虚空,虚空就是一尘不染。所以我在这个地方这个距离,看过去那边能够清清楚楚,正因为虚空都没有阻碍。我们人内心里面若是澄清,澄清这个清净的念头,我们的念头完全平等,无所分别,无所执着,那么他的本性不受影响,他的无明即断,无明断,本性就现前,本性现前,他的法身、报身、应身就同时具足,所以他显现出来的,称为金色三十二相,所以要修无念法门。因此我们在修行当中,要多在空观里面下手,而且不只是空观,要修毕竟空,毕竟空就是一尘不染,一切法不受,不能只修无念而已,要修到一尘不染,连动到一个念头都不行,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为什么能照无余呢?他没有隔阂嘛。一个人不起心、不动念,湛然空寂,恢复本来的本性,当然他就有无量的智慧与神通,如同佛一般,无量无边的世界,他都清清楚楚。所以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可尽,连佛要来形容,说之犹不尽,就是没有办法形容,何况余乘能知,何况其他人要如何知道呢?
【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
佛藏就是含有一切佛的智慧,亦名法藏,也就是含有一切法。
【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
所以讲来讲去,都是在很简单的道理上打转,都是叫你空,叫你放下,叫你毕竟空,叫你无所住,叫你无念,凡是一切经论,讲到今天,都是讲一个字而已,就是讲【空】,从头到尾都是讲空,不可得、不可得。
【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
由什么出呢?由无念出。
【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
既然无念,要如何立佛知见呢?答:从无念立佛的知见。(【答:从无念立。】)
【何以故?经云:从无住本。】
什么叫做无住为本呢?就是说你修行要下手,要从一切法不执着这个地方下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后来立一切法。无住就是从毕竟空下手,不着一尘,不动一念,从这个地方下手,那么立一切法,就可以建立一切法。意思就是说,这样就不妨碍建立一切法。如果说,你不从无住下功夫,那么你要立一切法,变成一切法全部都是真法,变成一种执着。那么你从无住立本,则不坏一切法,心荡荡然,空无所有,放大你的这个胸量,刹那之间,你就恢复本来的面目。
【立一切法。】
就是在空性里面建立一切的事相。
【又云:喻如明镜。镜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
譬如说我们所用的镜子,镜子当中不着任何一物,但是镜子能映现一切万像,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镜明故。】
【镜明】就是因为很清净,清清楚楚,所以它【能现万像】。【学人】就是学道之人,我们要修行的人。
【为心无染故。】
不要被污染。
【妄念不生。】
我人心灭。毕竟清净。
【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
这一句要划起来。因为心若是清净,你产生的无量知见,也就完全清净,就像一个总开关,一栋房子里面,总开关要是全部打开,任何一盏灯都随点即亮,总开关就是清净心。不要强迫自己执着某一种东西,那是强迫自己去痛苦。再讲一遍,不要强迫自己去执着任何一件事情,就算我们有无明,我们观照的力量若是纯熟,当下我们就能放下。像我以前若是生气,心情往往会恶劣一星期,因为脾气暴躁,还没有学佛,现在仍然会发脾气没有错,但是只要一觉醒来,明天就没有什么事了。我们人若是有学道,当然我们不是圣人,包括我也还是凡夫,但是对于心情的调适就很容易、很快速了。就像清净的镜子照出去,样样都清净。
【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何以知之?】
怎么会知道呢?
【譬如师子兄。初生之时。即真师子。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即修之时。】
你就要了解本性本来的面目,那么你【即入佛位。】你就入佛位。意思就是说,你要先了解佛是什么心,佛就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我们若是用明心见性,用本性去修行,这样才能够成佛作祖。我们用的心,若是用错了,用意识心、执着心,一切贪嗔痴、十恶的心,那么长劫修行也不能成佛,为什么呢?经上说:如是因,得如是果,你非因,当然就是非果了,你用意识心经过尘沙劫的修行,痛苦、重复、执着,终不成道。因此即修之时,即入佛们,为什么?所以即修之时,就是要用佛性,用本性修行,一开始入道,你就要用本性去修行,本性就是什么呢?无是无非,充满了大智慧,充满了菩提心,充满了一切解脱自在的内心,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这就是本性。虽然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也已经接近本性了,随缘放下,可以接近本性,即入佛们,这样就入佛位了。
【如竹春生笋。】
就像竹子到春天时会产生笋子,但是它【不离于春。】春天时才能生长。
【即与母齐。】
这样就能长得跟母笋一样,母笋生出笋子,一样的道理。
【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
因为你的心若是空一切法。
【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
把笔拿起来,【我】人就是我相,人就是人相,我人就是表示四相的代表,所以在这个是简称,永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他说:永绝我人,表示四相的简称,永绝四相,永远摆脱这个《金刚经》所说的四相。
【毕竟空寂。即与佛齐。】
就是平等,当下就进入毕竟空,那么你就与佛平等了,所以说: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很会跟人辩论,不如你能够忍耐。这句话很有学问,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能跟人家辩论,讲得天花乱坠,不如你能够忍耐。可是在这个世间,你就不可能办得到,在这个世间,是很难尽如人意的。我举一个例子给你们听。譬如人家说:师父,我觉得人生的是非很多。我说:哦,我们自己没有是非就好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给他听。我当时出家之后,那时我已经学佛多久了呢?我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佛,直到研究院毕业,总共学佛六年才来出家,所以我对佛教的道理、经典,可说是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才来出家的。出家之后没多久,我出家之后,就去读南普陀佛学院,人家就请我出来讲经。说到讲经,我宿世可能有修福报,我开始讲经,听众就很多,一开始上台讲经,听众就很多。因为在读大学、读研究院的时候,就已经教好几年了,所以我讲经,有我自己的一套办法,所以有很多人来听经。听经的许多听众中,有一些在家的老居士,或是一些出家较久的法师就劝告我:法师啊,你应该去闭关,去山上好好用功,不要这么早就出来讲经,其实我那时已经讲六、七年了。我就说:哦。我也是听进去了,但是我还是继续讲。本来是去高雄佛教堂,一开始是去那里讲经,再来就慢慢从国军英雄馆,到后来场面愈讲愈大,就像赌博是愈赌愈大,场面愈来愈大,听众愈来愈多,这也是宿世都有结缘。接下来一些信徒就传来传去的说:哎呀,那个慧律法师已经被名跟利迷惑了,已经被迷到不知道要去山上修行了。我说:唉,这种观念实在是凡夫之见,我怎么会这样呢?好,既然你这样说了,我就去雷音寺禁足闭关。于是我从南普陀毕业之后,差不多是三年后,我就到了雷音寺,好像是民国七十年,或七十一年时去雷音寺。去了之后,我知道众生刚强难化、难调伏,我就写了一张牌子:禁足。请广化法师贴上封条:禁足。不下山了。因为众生说我被名跟利迷惑了,我就暂时不下山。这样也不行呢,开始禁足后,隔了一阵子,又有人在讲了:那个人怎么当法师?说他几句,就跑到山上不下来了,那个人怎么当法师?说我被批评几句之后,就跑到山上不下来了,还说我:人矮脾气怪。说我人矮小,脾气古怪,喜欢【张龟】。接下来呢,我考虑要下山了,我禁足了一年六个月,差不多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差不多等于闭关一样,在山上看大藏经、用功。再下山之后,下山来时又有人说了:要闭关也闭得久一点,怎么才闭十八个月呢?人家高僧大德一闭关都是好几十年。我就想:好,再上山吧。上山后又贴封条闭关。现在有些人又讲了:那个慧律法师真糟糕,愈修愈退步,佛教我们不要受人影响,既然要度众生,就应该不受别人影响,听人家讲几句话,又跑回山上去了。在雷音寺真是想撞墙自杀,反正怎么做都不对,去山上,说我修小乘不慈悲,下山度众生,说我被名利、被女色迷惑了,杂音一大堆。8:11所以我常常讲一句话,今天这就是我的经验,我已经了解了,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融,知道吗?世间只有圆滑,它没有圆融,你怎么做都不对。还有一个人更有趣:慧律法师,人家高僧大德都差不多七十岁才出来讲经,你应该先去山上修行。我说:七十岁?牙齿都掉光了,讲话已经像这样口齿不清了:为顿除妄想,永绝人我,毕竟空寂。真要命。七十岁要怎么弘法啦,我问你。然后我就去请教大师,星云大师。他说:这样对,年轻人要弘法,体力好、有愿力,这样做很对。连高僧大德的看法,一个个都不相同,都不相同,你能奈他何,你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呢?所以我现在就转个观念,固定我的理想,要如何才能使佛教兴盛?弘法!别人讲什么,我都不听,你叫我闭关,我不闭关,要我出去,我不出去,你讲什么都没关系,我就是这样一直做去,我们用毕竟空,听也不听,我就是做我该做的事。结果我这条路走对了,录音带一直制作,一直制作,作做让流通处的人说:师父你也稍微停一下,录音带已经多到摆不下了,也不晓得要摆哪里。录音带已经多到摆不下了,有好几十部了,我算起来有九十几部,九十几种,将近一百了,现在已经快要破纪录,将近一百部了,就是这样一直做。歌星一年也才出一卷录音带,歌星出专辑,一年才出一卷录音带而已,我一年出了一屋子的录音带,对不对?出了一屋子的录音带。因此这跟学佛一样,幸好我没有听那些是是非非的杂音,放大这个胸量做人,立定脚跟学佛,我就是要弘法,不出所料,佛教大兴,大大的兴盛,不出所料,对不对?不然你们怎么能听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呢?你们现在也还在团团转,对不对?所以讲到学佛,师父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你以心空、顿悟,妄念不生,人我相不管它,用毕竟空,你做你的,你抱定你的理想,你的目标是什么,不要受任何人影响。所以有些人说,像师妈就常常骂我:出家了脾气还是没改。我要是真改了,那就凄惨了,我就是因为这种可爱的个性,今天才稍微有些成就,就因为有这么可爱的的个性。你想想看,我若是一个没有志气的法师,人家说几句话就团团转,今天佛教要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我也常常跟她说:不要认为我这,
样叫做缺点,我认为这是很性格,很有主张的个性啊,你为什么会认为这样不好呢?我认为这很好啊,没有错啊,对不对?不然你想想看,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像女孩子一样扭扭捏捏,我看了也不习惯。所以就是要决定,那么你就与佛平等,跟佛一样,不受影响,照常这样做。
【等无有异。故云:即凡即圣也。】
发你的菩提心,凡夫当下就是圣人。
【修顿悟者。不离此身。】
修这个顿悟法门,不离此身。
【即超三界。经云:不坏世间。而超世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所以【不修顿悟者。犹如野干。】
这个野干很像狐狸,又不是狐狸,那么【随逐师子。】跟在狮子后面。
【经百千劫。终不得成师子。】
意思就是说,这个野干是一种像狐狸的动物,他跟在狮子后面一直跑,经过百千劫,也不能成为狮子,因为他本来就不是狮子啊。意思就是说,你若是用错了心,用妄想心修行,纵然经过长劫的勤苦修行,都无法成佛作祖。要是狮子生下幼狮时,他一出生就是狮儿,他将来一定会做狮子,做狮王,为什么呢?他就是狮子啊。如同以本性为修行的因地心,一定能修到成佛作祖,所以这个用:犹如野干。野干就表示说,不是真正的修行的因。
【又问:真如之性。为实空。为实不空?】
真如本性实在是空,或实在不空呢?
【若言不空。即是有相。若言空者。即是断灭。一切众生。当依何修。而得解脱?答:真如之性。亦空亦不空。】
真如本性,亦空亦不空。为什么呢?(【何以故?】)
我们的【真如妙体。无形无相。不可得也。】
智慧心就是。我们的妙体无形无相,不可得。
【是名亦名。然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即无事不应。】
无事不应就是可以妙用现前,无一事相不能运用。
【是名亦不空。】
所以大彻大悟的人,15:23跟我们一般众生的生活完全一样,妙有现前。
【经云: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
解一,【一】就是指本性。如果你了解本性这个东西,那么一切都跟着来。即千从就是说,你若是了解本性,那么一切事相就完全圆融。我们想要求别人无是非,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求自己没有是非,这就很简单,你们说是不是?要是我们自己没有是非,完成了本性的功夫,那么众生有是有非,就跟我们无关。所以解一即千从,你若是悟到本性,一切千从,一切的事相,都跟着圆融。迷一即万惑,你若是迷了本性。【一】就是本性。即万惑,那么你什么都不行。你用意识心嘛,千千万万的事情都迷惑,你都会迷惑。
【若人守一。万事毕。】
我们人若是守一。这个【守一】就是悟到这个本性。用这个【守】字,是不太恰当的名词,他以为这个本性还有一个守字,其实这个【守一】是说,如果一个人悟到了绝对的本体,万事毕,就是什么都解决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就等于看完了,万事毕。
【是悟道之妙也。】
守一,用平等心,毕竟空、无所住。
【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
一法就是实相。
【云何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
这个不能念:降(ㄐ一ㄤˋ),这个念:降(ㄒ一ㄤˊ)。若不降伏他的心,
【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就是说我们要随文入观,不能执着在文字相之下。云何一法中,而产生种种的见,如此功业,都是由行为本。若不降伏我们的心,而依文取证,无有是处。所以我们不可以依照文字去执着,我们应当依照文字里面的道理,依道理随文入观,去取证。无有是处,若是没有按照这样,你就无法证悟,若是不降伏其心,则难成就。所以这一段,就是非常详细的告诉我们,修行要记得,要修心,才叫做修行,修心才是真正在修行,不是只在事相当中打转。修心,什么叫做修心?内心自在解脱,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光是看外表很精进,这不一定会准。所以说,若不降伏其心,依文取证,你无有是处。你若是没有降伏你的心,只是一直看经典,一直看经典,依照经典做文字解,执着文字,没有这种事情,你不可能成就,还是要降伏其心。意思就是说,修心,不能在文字上打转。
【自诳诳他。】
自己欺骗自己,又欺骗了别人。
【彼此俱坠。】
彼此全部堕落。
【努力努力。细细审之。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得如是者。即入涅槃。】
你们知道我敲三下是什么意思吗?赞赞赞!这实在是太好了,细细审之,只是事来不受,凡是在你四周围发生的事情,都不是真实的。【不受】要注意听哦,不受不是不接受哦,是说保持如如不动,空一切法,无所着、无所住,这叫做不受,不是说人家送礼物来,我把它退回去,师父讲的:一切礼物不受。哪里是这样子的,又误会我的意思了。一切法不受,不是外表上的功夫,是我们内心的功夫,一切法不受,就是放下爱、恨,放下贪、嗔、痴,对一切法,都以欢喜心接受,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不论遇到天大地大的事情,都是这样,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凡夫之心。你若是能得如是者,即入涅槃。赞赞赞!就是这几个字。
【证无生法忍。亦名不二法门。】
这样你就能证得无生法忍,这叫做不二法门。
【亦名无诤。】
什么叫做不二呢?当下就是,叫做不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不二法门。一切善恶,自性本空,当下就是本性,虽求菩提,无菩提可求,这就是本性,就是不二法门,烦恼即是菩提,就是不二法门,亦名无诤。这是我在学佛当中,这两个字让我得到最大的受益,叫做【无诤】,没有是非、斗争之心,这两个字:无诤,是让我学佛很得力的原因,所以我很讨厌若是有徒弟,出家的徒弟,或是在家的徒弟,在我这里搞是非动乱,我非常的讨厌这种人。我们来讲堂是要了生死的,不是要造恶业的。所以无诤是我们学佛的首要,我们常说:忍辱,忍辱是第一道,不过若是能做到无诤,忍辱的功夫便于工作渐渐加深。无诤就是说,什么事都没有关系啦,很好讲话啦,很放得下啦,不置人于死地啦,什么事情也不解释啦,什么事情委屈,也没有关系啦,他也不会去伤害别人,别人伤害他,他也不要紧。无诤就是说他不辩论,他不辩解,他就是默默的做他的事情,欢喜,欢喜,无诤,这个无诤太重要了。佛门无诤,丛林无诤就是福,古代的祖师大德就讲过这句话:丛林无诤就是福。换成现代的话,简而言之,团体无诤就是道。这个团体若是无诤,你才有道可修,这个团体若是整天勾心斗角,角隔(台语谐音)勾心斗角,那么你在这个团体当中怎么修行呢?你还想有什么成就呢?你光是烦就烦死了。对不对?讲堂男众三十几个,我们没有什么诤,到今天我常常问法性师:我们僧团有什么事情没有?报告师父,没有。没有,每一次问他,我就是听到:没有。还有没有要还俗的吗?没有。有没有谁斗争啊?没有。有没有什么事?没有。真是看活(台语谐音)很轻松。要是像这种师父,实在是很好当,没什么好操心的。我问这些女众:这些法师曾经常常下楼来买东西吗?有啊,买些泡面就上楼了。这样就没关系,因为师父也有在吃泡面,这就没关系。你想想看,这个无诤有多重要。讲到无诤,一个团体能够无诤,你看做一个师父的人,他有多安慰,他有多大的欢喜。换个角度来说,我今天要换成是剃度三十几个女众的话哦,依你们看,能够这么平安度日吗?到最后做师父的人,就是被气到没法子了:够了吧,我去死给你们看好不好?我敢相信,我一定会讲这句话。叫别人去买个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这样就没完没了了,她就不爽快了。你每天吩咐这个女众,习惯派她去做事,有一天你不派遣她去,明天她就以为你在生气,她就不爽了。她很不爽,轮到她去厨房煮饭时,就会听到一阵阵声响,一个锅子被炒到快断成两半了。你看我们法觉师在厨房工作,我们也不曾听他发出什么响声,我看法觉师都是安安静静的,她也不会弄得像交响乐一样,不曾听他发出声响,我们从来没听过。我并不是瞧不起女众,事实上你看看,今天你要是剃度四十个女众,你试试看,真的会让你彻夜难眠,因为太可爱了,让我念念不忘。有一位法师,年轻的法师,我叫他不要剃度女众,他还是剃度女众了,剃度了几个呢?才三至四个而已。上回来见我时,脸都绿了,我问他:你是怎么了?哦,我被那些徒弟气得……简直拿她们没办法,奇怪,怎么会这样?他说:奇怪,女众怎么会这样?我早就跟你讲过了,你偏偏不听我的话。他问我:慧律法师,你这里的男众情形如何?哎呀,我这些男众,我每天都赞叹他们:一级棒(日文)。为什么?同样男众师父剃度男众,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好争宠的,而女众就是会争宠,希望得到师父的信任,希望得到师父的疼爱,你要是特别疼某个人,那你就没好日子过了。这并不是每一个女众都有这种情形,但是我所看到的这个道场,或是在家居士的团体,都无法避免,那根本没办法。所以人家说,女众的业障比较重,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告诉你,【无诤】两个字,她就做不到。有一次,我去一间寺院讲经,两个字的,不能讲出名字。那个住持说:慧律法师,你要不要开示一下?28:17我说:好啊。我就讲点开示。我实在是不晓得她们里面的状况,我就讲些开示,因为讲座结束,我就对寺庙里的比丘尼开示。我跟她们说:我们女众气度不要那么狭小……坐在前面的那个当家师马上翻脸,摆着一张臭脸,反正就是很不爽的样子,我实在是不晓得她在想什么,我不知道她们里面有什么纷争,我一直跟她们说:我们修行,第一就是无诤。我们女众的度量要放大一点。讲到好笑的时候,因为我又很喜欢说笑,讲到好笑的地方,大家都在笑,她却都不笑,我一直看她:奇怪,这个人怎么这样子?你想想看,我第一次去比丘尼的道场开示,只是讲这样子而已,她们里面就有意见了,她就笑不出来了。你想想看,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直冒冷汗。所以说,我们女众不要常常怨叹:我们要亲近高僧大德,都不能如愿,不是这样。你想想看,我们男众业障有多重,我们没有福报剃女众。所以这个无诤,是我感触很大很大的,为什么我在这两个字上面一直发挥呢?因为我的感触太大了,我的感触实在是太大了。在我的看法,这根本没什么事,为什么也能闹成这样?我们这一家人,我排行第四,前面三个男孩子都成家了,只有我这个老四没有结婚。在我的看法来说,有时候根本是没有事的,可是还是有许多争执,你想要冷静的过一天轻松的日子,或是说很平静的家庭生活,这样也没办法,一点小事情被他一闹,就变成很大的事情,变成天大地大的事情,无论如何说服、如何劝告,如何的安慰他,总是要经过很大的挣扎、哭泣、冲突,不然就是一边打雷,一边在下雨,打雷的意思,就是男人开始大吼大叫,那一边下雨的意思,就是女人开始哭闹了。男人这边若是大吼大叫,女人那边就开始哭闹,那实在是很难处理,又让你吼不得,不吼她,她又无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处在长期争吵的状况之下。我说夫妻之间像这样,结婚也没什么意思了,要是一间道场像这样,还能奢望好好修行吗?因此我们这个讲堂,我一直告诉诸位:谁是谁非,交给因果。我很不喜欢看到彼此斗争,勾心斗角,这样干脆不要修行了。你有亲眼看到吗?你怎么知道谁对谁错?你有亲眼看到吗?你有亲自去了解吗?况且亲眼看到也不一定会准,亲眼看到的,不一定会准,何况是道听途说呢?只用自己的臆测,你就用你自己的感性,去判断一件事情的对跟错,你又不是包公,这样是很不公平的,这样大家都马上被判死刑。我们做事要深入其境去调查。这就是无诤,无诤就是这样。我在处理比丘当中的斗争,我不会偏袒哪一位法师,我都会先跟他们讲清楚:在这里不论学历高低,来,你对他有什么不满,说出来,而你有什么理由,你也可以解释,你可以解释,他有没有冤枉你,无诤嘛。大家都心服口服,到最后师父裁决:这样是你不对,为什么说你不对?你一个人被十个人怨叹,那就是你有问题。不可能说做人做到让十几个人都对你反感,那就太不可思议了。对不对?无诤。在团体当中,要做到令人心服口服,审判的这个人也要公平,因此我也不希望我们这些女众,在我这个讲堂搞这个是非,拜托。我们这个法师到目前为止,没有,是一个堪称可以自己称赞的僧团,很值得称赞的僧团。
【亦名一行三昧。】
亦名一行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永远如此。一行就是行、住、坐、卧全部无诤。为什么呢?(【何以故?】)
【毕竟清净。】
毕竟清净嘛。
【无我人故。】
无我相、无人相。
【不起爱憎。是二性空。是无所见。即是真如无得之辩。】
这就是真如无得之辩,就是认识它啊。
【此论不传无信。】
这种无上的禅,即心即佛,不传给那些对三宝没有信心的人,为什么呢?他会诽谤啊。
【唯传同见同行。】
只有传给见解相同的人,同样想修行的人。
【当观前人有诚信心。堪任不退者。】
要观察,观察前人,就是说准备要修行的人,来我们面前求法的人,叫做前人。这可不是一贯道所说的前人哦,一贯道常用【前人】这个名词。也不要写错了,写成下贱的贱了,我们贱人这样说。当观前人有诚信心。35:02前人就是前面所谈的,准备要修行的人。他很有诚心,很有信心。堪任不退者,堪任这个不退转。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这种人才能为他说法。
【示之令悟。】
开示令他觉悟。
【吾作此论。为有缘人。非求名利。只如诸佛所说。千经万论。只为众生迷故。心行不同。】
心修行的观感不同。
【随邪应说。即有差别。如论究竟解脱理者。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这个要全部划起来。千经万论,只为众生迷惑,才需要千经万论,心行不同,因为众生心千差万别。随邪应说,随着邪见,所以诸佛菩萨要这样说,随着众生的邪见,为了改变他,所以他应当把他改变,那么这个说就有差别。如果是论究竟解脱的道理,这几个字非常重要:只是事来不受。事来不受,凡是天底下所发生的事,你都当作没有事。师父以前有讲过: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当作不曾发生什么事情,那么恨、爱完全没有作用,只是事来不受,一切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全部没有事。一切处无心,凡是一切时空,时间、空间,全部没有事。永寂如空,毕竟清净,毕竟清净,自然解脱。我们的事情、工作愈多,我们就想:师父慈悲、师父慈悲,给我这个机会。我们要常常这样想:我就是因为有能力,我才要做这许多工作。所以我们压力愈大,我们愈要用欢喜心去接受,就是这样。逆境愈多、诽谤愈多,我们愈要坚持自己的信心,才不会退转。我们应该感恩,感谢那些诽谤的人,感谢给我们逆境的人,感谢给我们痛苦的人,没有这些人,我们便不能成就。就像冬天下雪时,樱花绽放得很漂亮,梅花也是经过寒冷的冬天,愈开愈漂亮。我们人也同样如此。我有一次去阿里山,阿里山的风景真的是漂亮,阿里山上非常寒冷。那时候去嘉义演讲,演讲完之后,我跟他们说:我没去过阿里山,我们去阿里山走一圈。所以我去过阿里山,去看神木,几千年的神木。去阿里山时,看见开满一整片的sukura樱花,非常漂亮的樱花,跟日本的风景一样,阿里山的景色实在是漂亮,在我所走过的观光区里面,就是阿里山最漂亮,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譬如说像是垦丁,看了就让人很感冒,垦丁有什么好看的呢?树木种得参差不齐,也没有好好整理,厕所是臭气冲天的,还要收费,39:02要是政府听到,实在应该赶紧去清理了。然后还有什么观光区呢,阳明山,阳明山哪有什么漂亮的,我看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工开采,那种景色不漂亮。像阿里山那种古木参天,树木高耸挺拔,进入山林里的时候,有一点雾气,再炎热的天气,山上也不会觉得很热。那种风景实在很漂亮。还有阿里山的女孩,个个都很漂亮,脸颊红通通的,像苹果脸一样,她们处在冰天雪地,温度很低的气候中,那些女孩非常漂亮,就像苹果脸,因为寒冷,皮肤都变得白里透红了,那是很漂亮,很漂亮。我那次去也很吃力,因为我喜欢吃筍子,阿里山有出产筍子,我就买了两三瓶筍子回来,还买了咸菜等等,回来之后一吃,腰酸背痛了两三年,酸痛起来真是让人受不了。去阿里山走了一整天,这样走上一圈,实在是非常非常漂亮,没有话讲,有够漂亮,在全台湾省的景观当中,我看差不多属阿里山最漂亮,你说南横公路、纵贯公路,或是雪山,台北的观音山、关渡,各个风景区我都去看过,没有,就是阿里山最漂亮,还去看观日楼,sun
shine,太阳升起来,可是那天去没看到,整片都是云,没看到日出,整座楼只有我们几个人在看,也没看到日出。我们有学佛的人,就是边走边念佛……走完一圈准备回程。这是世间人说有那种好坏的差别,要是我们学佛的人,完全平等,毕竟清净,自然解脱,众生要藉着环境,我们学佛的人不必。
【汝莫求虚名。】
诸位,你认为这一句很容易吗?我告诉你,很困难。哪个人不爱面子?虚名就是说,他可以把他的自尊降到最低点。贪求名的人,他的自尊心一定很强。要是贪求虚名的人,他经不起别人批评,所以我们人能够堪受一年两年的辛苦工作,但是对于这个名,绝对看不开,你在我这里,尽力的帮忙师父,三年五年你做得到,但是有一天,师父要试试你的道业,把你叫来骂上一顿,你就会受不了,受不了,几句话你就受不了了。他的身体可以忍耐三年的劳苦,发心来厨房工作,来帮忙摺单子,有一天我看他根机快成熟了,叫来考验一下:你这样做不对哦。几句话而已,等到明天:怎么没看到某某人啊?umbrella,雨伞叫umbrella我不来了(英文谐音)。可见我们人,你说他不要名吗?他要面子啊,名就是face,要面子啊。所以我们人或许能对钱看得开,或是体力,贡献体力给佛教,这都看得开,你叫他做什么,这都看得开,唯独独名看不开。名就是荣誉心看不开,名。你要看破这个女色还容易哦,还很容易哦,贪名的人,他会掩饰自己的缺点,你指正他,他不有一大堆理由。在座诸位女众,你们被骂时,难道都不曾做过解释吗?总是有一大堆理由:那都是因为怎么样啦……没有办法。所以有的人说:哎呀,汝莫求虚名,师父,这太简单了,我又不竞选立法委员,我又不竞选国大代表,你错了。最难断的就是这个名,也就是面子,自尊、自尊心,最难!
【口说真如。心似猿猴。】
道理大家都会讲,但是心像猿猴。
【即言行相违。】
说的跟做的,互相有差别。
【名为自诳。】
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当堕恶道。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
不要只求一世的虚名快乐,而没有感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有一次,一个大彻大悟的师父,他的徒弟都成熟了,他认为考试的时间到了,这个师父就出一个题目要他们演讲,要徒弟们讲讲看,譬如出【即心即佛】为题,徒弟们就依次的讲,从第一个讲到最后一个。其中有一个徒弟,算是比较鲁钝的人,比较鲁钝,也就是比较不善于表达,但是他确实是真正在修行。他上台也没说什么,因为也不善于表达。之后这个高僧大德就做出评论,他说:你们所有的演讲当中,就是最后一个,也就是最笨的那个人,在临命终时用得着。所有上台的徒弟都很会讲,有的人很善于言词,有的人比较逊色,但是最后一个,那个人比较鲁钝。师父说:那个人虽然笨拙,不过临命终时用得出来。这句话很厉害哦。这个人虽然笨拙,不过他的功夫,在临命终时能用得出来。那么简单来说,在临命终时,功夫能用得出来,这才是真功夫啊。我们在平时,功夫用得出来,这不算厉害。我们在平时,讲得天花乱坠,度了多少众生,在临命终时却用不出来,用不出来啊。那么简而言之就是说,所有的学道,所有的修行,都要在临命终时用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功夫。临命终时需要什么功夫呢?就是老老实实的功夫。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祖师大德总是这么慈悲的呼唤,听听祖师大德慈悲的呼唤,努力努力。下面说:
【众生自度。佛不能度。】
你就算是念佛法门,还是要靠自己的啦,先将你的心清净,佛才能够感应,一样。虽然说念佛法门是靠佛的力量,但是你的清净心也是很重要啊,你也是要靠自己啊。念佛,虔诚的念,念到佛感动,与我们感应道交。所以说:众生自度,佛不能度。这句话你要划起来。那么你就知道,不能老是说:我可以依靠什么人。任何人都无法让我们依靠,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假设说,如果要说一句比较勉强的,那只有僧团,只有团体而已,你说能依靠的,那只有他们做功德,给你超度、拔度,只有这样。那么你所能靠的,就是三宝。所以说:众生自度,佛不能度,意思就是说,修行是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还是要靠自己。没有开悟的人,要急急切切的拿出本性的功夫,佛不能度,还是要靠自己。
【若佛能度众生时。过去诸佛如微尘数。一切众生总应度尽。】
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若是这么厉害,能够度尽一切众生的话,那么我们都不必修行了,只要佛把我们全部集中起来,像提一串菜粽一样,全部送到极乐世界,这样不是更快吗?佛陀您老人家慈悲,干脆不要入涅槃,提着所有众生,把我们全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没办法啊。
【何故我等。至今生死流浪。不得成佛。当知众生自度。】
要靠自己。
【佛不能度。努力努力自修。】
你要认真的自修。
【莫倚他佛力。】
不要靠外在的佛力,还是要靠自己。
【经云:夫求法者。不着佛求。】
不执着佛的求。
【问:于来世中。多有杂学之徒。】
杂学之徒就是说根器不够的,有很烂的,也不是很差,有的根器是很烂的,烂得不得了,他一天到晚争吵,又不好好的修行,又不遵守这里的戒规,多有杂学之徒,杂学。
【云何共住?】
要怎么住在一起呢?
【答:】
五十八页。
【但和其光。不同其业。】
你只要和其光。和其光就是说,跟他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不要共同跟他造业,不同其业。虽然大家都住在一个团体当中,但是有些人造业,有些人做功德。今天我们文殊讲堂也是这样,有的人来到这里,当然大部分的人都是要修行,真正要修行的人,当然是做功德,但是有些人心量不够,喜欢计较,就变成造业了。但和其光,不同其业。
【同处不同住。】
同样处在这个地方,但是不同住,因为心安住的地方不一样,不同住就是心安住的地方不一样,叫做不同住。
【经云:随流而性常也。】
随流就是随缘,随着这个世俗之流,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远清净的。随流,随着世间之流,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久性的。
【只如学道者。自为大事因缘解脱之事。俱勿轻未学。敬学如佛。】
这一句就是在讲修养,讲得非常好。
【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守。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也。】
这段要划三条线,这段是很重要的修养,这里要划三条线,要划三条线,为什么呢?这段就是我们的修养。只如学道,你若是真正想学道,你若是为了大事,大事就是生死,你真正为了生死的因缘,要来我们讲堂修行,你是为了解脱之事而来,千万不要轻视未学,也就是初学,称为未学。要敬学如佛,尊重初学之人如佛一般。不高己德,不要自我赞叹,不要贡高我慢,认为自己很有德行。不疾彼能,也不嫉妒别人比我们厉害,自察于行,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就好了,不举他过,不能检举别人的过失,永远不能检举别人的过失,这样会互相攻击来攻击去。若是僧团就不一样,僧团有错误,要在僧团处理,出家人的事,在家人不能管,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你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那么你就什么都解决了。于一切处,悉无妨碍,怎么会有妨碍呢?你之所以会有妨碍,都是你的心的问题,自然快乐也。要是这几个字你还不会运用,你实在是痴人啊。为何祖师如此苦口婆心,你还不会运用呢?
【重说偈云:忍辱第一道。】
也就是说,修持这个忍辱,这就是我们首要的修养。
【先须除我人。】
要先除去我相、人相。
【事来无所受。】
一切事情来时无所受,都是空法。
【即真菩提身。】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觉性,这才是即真菩提身,就是无相。无所受就是以空、无相、无作、无所住,无所受就是无所住,一切法不执着,不是说一切法不接受哦,不是这个意思哦。这才真正是我们的菩提之身。
【金刚经云:通达无我法者。】
无我、无法者,没有我执、没有法的执着。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又云:不取亦不舍。永断于生死。】
不取亦不舍,这样就能够永断生死。
【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
这才是真正的佛子,这个才是真的诸佛子。
【涅槃经云: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
如来证得不生不灭,所以永断于生死。这个【偈曰:】,这个偈也是写得太棒了!
【我今意况大好。】
这个祖师真的很会说话,意况大好是什么意思呢?我现在心情大好。【意况】就是心情很快活,天天过年,天天快乐,我今意况大好,心情太棒了,因为他已经开悟了,任何事情都障碍不了他,难怪心情大好,哪像我们现在这样,每天心情都很差,绷一个死人的脸一样,像棺材板一样的。
【他人骂时无恼。】
别人骂我们的时候,也不会烦恼。一个人的修养能到这样,也很不简单。他人骂时无恼。别人骂我们的时候,没关系,完全没关系。
【无言不说是非。】
无言就是说没有什么话题的话,我们也不必制造是非来讲,是这个意思。无言不说是非,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可谈,那么我们就不要讲是非来当作话题,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无言不说是非。
【涅槃生死同道。】
涅槃不生不灭,跟生死是同样一个道啊,就是一个心的问题,一个悟道,一个是迷。
【识达自家本宗。】
你若是识自家本宗,你若是了解顿悟这一家。【本宗】就是所谓的即心即佛,当下顿悟无生。
【犹来无有青草。】
没有什么挂碍。所谓青草的意思,就是没有多出来的东西,这个青草就是没有这些杂草。犹来无有青草,什么都没有,顿悟什么都空。
【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
这就是世间人不了解,当下就是佛,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处无心,这个世间人不能了解。因为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世间人是不可能去了悟的,一天到晚就是追求名利,他怎么有悟可谈呢?55:48
【寄言凡夫末代。】
未来学佛的人叫做末代。就是说我要在这里奉劝,这个【寄言】就是奉劝。奉劝这个凡夫,以及末代的修道的人。
【除却心中藁草。】
这个念:藁(ㄏㄠ)。藁草就是杂草,就是比喻心中的烦恼。你要除掉心中的杂草(烦恼)。六十页。
【我今意况大宽。】
禅师讲的话,都像是欢喜得难以形容,我今意况大宽,我现在的心情太爽快了,换句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太爽快了。大宽就是没有事,天底下都没有事。
【不语无事心安。】
不语的话,你就是说不要讲话,也没有什么事情,心也觉得很安祥。几句话就道出那个大彻大悟人的心情,不语无事心安,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什么话可说,也没有什么事,自己也能觉得心很欢喜。
【从容自在解脱。】
从容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逼迫他,叫做从容。你什么事情都对他没有作用,叫做从容。从容就是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事,逼迫他逼迫不得,他不会情绪高低潮嘛,他不会情绪变化,所以从容自在解脱。
【东西去易不难。】
【东西】就是说你这个方向来来去去,你到哪里都没有什么困难,东西去易不难。东西去易,去很简单,很简单,你要到东边去也好,你要去西边也好,很容易,不难,为什么?你已经自在解脱了,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没有差别。
【终日无言寂寞。】
你整天都不说话,寂寞。这个【寂寞】不是无聊的意思,就是绝对空、毕竟空。整天都不说话,安安静静的。
【念念向理思看。】
向这个无生的道理,好好的去观照。思看就是观照,念念要向这个无生的道理,好好去观照哦。
【自然逍遥见道。】
我们今天就是捆绑、不自由,我们今天就是无法逍遥,无法见道。
【生死定不相干。】
生死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我今意况大奇。】
我现在:【意况】就是我的心情,【大奇】就是说,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感到有很不可思议的感觉。【大奇】就是那种感受,非常的不可思议叫做【奇】,我内心里面的心情,感受到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力量,无法言喻的欢喜。
【不向世上侵欺。】
我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去欺骗他人。
【荣华总是虚诳。】
荣华富贵总是虚妄的。
【弊衣(原字看不清楚,59:25)食充饥。】
衣服穿得很差,吃也是粗茶淡饭,能充饥,就没有什么好烦恼的了,随便吃就可以了。
【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
道逢世人,修道的人,修顿悟无生法的人,遇到这个世间人,【懒语】就是不想讲,为什么?因为世人不容易体会到,不易体会,你跟他讲,他反而诽谤你,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世间人都说我有病,怎么老是呆呆的不说话。
【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
外道就是指别人,就是心外求法的外道。【瞪瞪】就是表示说,他感觉很奇怪,他把眼睛张得很大。意思就是说,外道虽然把两个眼睛睁得很大,但是心里完全没有智慧。暗钝就是心里没有智慧、愚痴。但是我心中是明若琉璃。所以这一句少了【但是我】心中是明其若琉璃,只是没有加这三个字而已。外道把眼睛睁得很大,但是内心里面愚痴得不得了,但是我心中明若琉璃。琉璃就是光明透彻,无障无碍,叫做琉璃。琥珀、琉璃。
【默契罗喉密行。】
罗喉就是佛的儿子,佛的儿子出家以后,叫做密行第一,就是说自己秘密的修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心境是什么,默契罗喉密行,就是说他在修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心境,只有佛知道。默契就是说,我们一个禅师,修禅的人,默默的契合,很合罗喉罗的密行,佛的儿子的这种秘密的修行。这个【密行】就是不为人所知,意思就是说他很有修行,但是他不会吹嘘。
【非汝凡夫所知。】
不是你一般凡夫所知。这个就是不可以用凡夫的心,测圣人的量,不是你凡夫所能知道的。凡夫不容易了解。好了,今天这个纸张摺完了吗?还有吗?还有。今天要拜托大家,因为我们要尽快的将纸摺好。法师,你们也是要帮忙,知道吗?那么一楼、二楼的,二楼拿到二楼,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我们要寄出去的单子,拜托你们尽量帮忙摺好。蔡淑芬你负责一下,好不好?或是黄彦铭师姑,你负责一下,二楼负责一下。我们尽快的把这些要寄的资料,将它摺一摺。我看法师休息好了,法师你们比较辛苦,法师休息好了,因为这里有女众,我不希望你们在这边说说笑笑,她们是老虎嘛,你们到楼上去清净自修好了。好,我们今天让法师先休息,在家居士能帮忙的请不要走,我们务必把它做完,好不好?就这样,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六十一页第二行。
【吾恐汝等。】
汝等就是大家。
【不会了真解脱理。再示汝等。】
我再来开示一下。
【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
就是说我们若是得到清净的国土,应当清净我们的心。那么哪一种情形,才能称为净心呢?
【答:以毕竟净为净。问: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
这样听起来,觉得很不容易了解。其实很简单,毕竟净为净,什么叫做毕竟净为净呢?无净无无净。什么叫做无净呢?没有清净的观念,叫做无净。得到无净之时,也不能有无净的观念,所以叫做无净。也不能说有一个无净的观念。所以第二个那个【无无净】就是破除第一个的观念,无无净就是连那个上面所讲的无净都不能有,随立随遣,随时有这种观念,随时就要破除,无一切相。
【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
这就是说,什么叫做无净,以及也没有所谓无净的观念呢?就是什么是无净,也没有所谓的无净的观念呢?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子。
【答:一切处无心是净。】
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切处无心,就是一切处没有凡夫的贪、嗔、痴、慢、疑这些不清净的念头,所以一切处无心,不是无性哦,不是没有我们的本性哦,一切处无心,这个心就是意识的分别与执着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你于一切处,若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没有凡夫的凡夫之心,这就叫做净。你得到清净心之时,不得作净想:我得到清净了。这样又污染了。所以
【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
不能作清净的想法。
【即名无净也。】
即名无净。所以说: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没有那个净,连净的观念都没有。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
就是说没有那个净的观念,连那个没有净的观念也不可以有。
【即是无无净也。】
无无净就是得到无净的观念,而破除这个无净的观念,所以加一个【无】。
【问:修道者。以何为证?】
我们修行人,什么是我们真正要证的东西呢?
【答:毕竟证为证。】
在这里都加一个【毕竟】,【毕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毫无疑问。有些人念佛多年,若是问他:你能不能往生?我还不肯定,我也不晓得,好像行又好像不行。因为他不是毕竟证得的功夫,因此会动摇、怀疑自己,毕竟证得的功夫,他就不会这样,他知道菩提决定不远,他决定成佛,也不会怀疑自己,充满了智慧,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他证得的,与诸佛菩萨无二。答:毕竟证为证。
【问:云何是毕竟证?答:无证无无证。】
也没有所谓一个证,得到无证的观念。连这个无证的观念也不能有,所以无证,确确实实是真正证得了。所以无证就是说,因为毕竟空,所以没有一样所谓叫做证的东西,因为本来就是空性。无证就是无所得,毕竟空,得到无证的功夫,连那个无证,无证就是空性,得到空性的观念,毕竟空的观念,连那个毕竟空的观念都不可以有。所以第二个无无证,第一个【无】当动词,破除、放下,连那个无证都要放下,所以第二个无证,还有无无证,这个第二个【无】字,就是要叫你放下。无证就是空一切法,无无证就是放下空一切法的念头,就是这样子。简单来说,无证就是真正的证到菩提,无有法可得嘛,是不是这样啊?所以第二个无无证,第一个【无】字,无无证,这三个字,第一个字,这个【无】字,解释做放下,连那个无证的观念,统统要放下、要破除,也就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
【是名毕竟证。】
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身口意造作,你若是看到祖师大德在讲话、修行,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今天这些吵杂、争执,都是多余的。欲望的享受或者是追求,这都是多余的。为什么这都是多余的?因为到最后就是没有一切法,变成充满了智慧。智慧是无形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一切法了不可得。
【问:云何是无证?】
什么叫做无证呢?
【云何是无无证?答: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也。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得此无证之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
这段要划起来,这段全部要划起来。
老太婆就不知道在念什么了,每个字看起来都很相似。答:于外,【外】就是指境界。面对境界时不染,不染就是不着,不执着色法。不用讲别的,这个世间人光是讲到,【声】不要讲,声那个声音不要讲。讲这个色法,他就没有办法看破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譬如说他今天很富有,很富有的人,哪个人讲话不夸口呢?譬如说他今天很富有,他来我们讲堂施舍。他来施舍的时候。2:19来到讲堂,譬如说他施舍好几百万,或是千万元,假设说有这种人,你说一个这么有钱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就算师父故意要磨练他,不理他,他受得了吗?他一定受不了,他怎么可能受得了了?你想想看,他一个人施舍这么多钱,来到这里却被冷落。要是彻悟的人不同了:我来这里施舍,我不是施舍给师父,师父对我好坏,这不重要,因为我是佛教徒,我的本性与诸佛相同,我是现在家身,这是护法的工作,这是我应该要做的责任,师父对我好坏,是师父的因果。世间人有这种智慧吗?绝对没有。所以他说:于外不染色,不执着这个色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难很难的,非常困难。光是第一个字,色、声、香、味、触、法的第一个字,他就无法看破了,你要是对他恶脸相向,他出去就到处诽谤你了。所以我们人说要做到不执着,讲实在话,那是非常困难。所以我经常告诉诸位,我们对什么事情,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捂一个耳朵,开一个耳朵,捂这边,开那边,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当作没看见,这样你的日子才会好过,否则日子就很痛苦了。除了色法看不破以外,声音就更不用讲了。音声,什么都昌从音声纷争的。譬如说要出国,邀了一群人去大陆,去到大陆旅游,冬天去还无所谓,要是夏天的时候去,你不完了,你听邱先生他们去大陆之后回来讲的,火车里面四十几度,一进入车厢就像烤炉一样,好像在煎包子一样,四十几度,热得实在是受不了。大陆人贫穷,在火车站随便就能休息。若是台湾人去,就坐比较高级的火车,要是较穷的人,就坐比较差的车厢,躺了一整排人,挤来挤去,像是挤沙丁鱼。你出国后就会想,本来是发一个欢喜心,怎么会坐这种车厢?我也出了很多钱,竟然坐这种车?实际上可能是买不到车票,或者是飞机误点,他就开始牢骚、抱怨,领导的人假使没有学佛,就会开始反驳:你们才缴多少钱,对不对?还想有什么要求呢?本来一整团很欢喜心的出国,一定会有人看法不同,然后就闹得败兴而归。声音,声音,意见特别多,意见特别多。所以人家说:民主就可以容纳更多的音声。我们不用说别的,光是说色法这个境界,外在存在的境界,那就没办法,给你一个脸色,你就受不了了。声音就更不用讲,我们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别人的诽谤,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别人赞叹。赞叹也忍受不了,因为欢喜,太高兴了。诽谤,他也受不了。所以说这是举一个色法跟声法为例,这两种境界,就没有几个人有办法了。譬如妻子忙家事累得半死,先生回家后,要是跟她讲一句:我今生最安慰的事,就是娶到你这个好老婆。累死都心甘情愿,炒起来菜来就更有精神了,她就忍受得了,再辛苦都没关系了。如果说她累得半死,照顾小孩忙了一整天,先生回来又绷着脸不讲话,她正在炒菜:你凶什么?为什么?我要赚钱,又帮你生了三、四个小孩,你都不能体谅我,把公司的压力带回来这个家里。所以讲话的口气就不同了。所以我们用色法跟声音,这两种就可以代表一切法,我们人的争执,差不多都是这两种。因此说学佛的人,要慢慢慢慢的,你自己要起这个观照的功夫,否则想做到不牢骚、不抱怨、不争执,可说是很难很难。于内不起妄念心,对内心里面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你想要内心不起妄念心,有两种角度,两种事情你一定要先做到,你才有办法。第一、接受一切痛苦的境界,用欢喜心去接受,你才能够不起妄想,否则你没办法。你若是想证得于内没有妄想,你就要能够忍耐,先能以欢喜心,接受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当作这叫做报应,因为我前世害过别人,对不起别人,所以他今生对我这样,这是正常的。先要做到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不必去猜忌别人的对跟错,这个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你先要做到这两件事,不要一直去猜测别人:他对他错。不必这样,这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有人说打佛七时有感应:师父,有看到舍利子。那是他家的事,这跟我们没有关系。或是打禅七时,又是如何……他打禅七是他的境界,这跟我们没有关系,与我们的生死了不相关,所以你没有先做到这样,你绝对没办法,要记得。第一点要接受一切痛苦,一切不顺利,对一切境界完全不怨叹,全部没有怨叹,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造下恶因,今天我们自己要承担这个果报,如果我没有造作这种恶因,今天又遇到这种恶报,那么这是对方要承担因果,别人对不起我们,那就没关系。永远不要去猜测别人,这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就是不要怀疑别人。你若是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你想要不起妄念,那么就很简单了。所以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你证得空性,不起妄念,不为外境所迷惑,你已经证得这种功夫,也不能有这种观念,即名无证。空,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得到此无证的功夫,这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有这种功夫,也不得作无证想。像佛就是无证,亦无无证的功夫。所以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没有这种念头。
【问: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就是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佛所说的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叫做法。我们藉着法,是要悟到真理的,云何在文字及音声当中执着呢?所以法尚且应该舍,何况与真理无关的世俗法,非法之法呢?何况是非法呢?
【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
法者是有,那么有这个能令我们觉悟,能启发我们的法。非法是无,所以
【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问:云何得道?答:以毕竟得为得。问:云何是毕竟得?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没有得到与没有没得到的观念,无得才是真得。那么得到了一个真得,还不能有那个真的得到的观念,所以你们要看得懂,很容易。无得,在旁边写:才是真正的得。那么得到了才是真正的得,不能有真得的观念,也就是无无得,也就是无得才是真得,连那个真得的观念都不可以有,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无空无无空,叫做毕竟空。我们说一切法皆是空性,也不能有空性的观念,所以叫做无空。得到无空之时,就是真空,连那个真空的观念也要放下,所以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
因为空是无可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证。
【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不能作空的想,就是这个意思。六十四页。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简单来说,所有的净、不净、无净、无无净,全部要放下,从头讲到尾,就是说连一点观念说:我在修行,我在觉悟,我作空观。统统不行。所以我才说,天台宗的以观照,所观的境,到最后还是不能究竟的解脱,因为你要当下无生,能观也是无生。所观,观照的境界也是无生,这样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这个法,真正的这个佛的究竟涅槃之处。15:07所以虽然修定,也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你若是得到定,或是得到清净,或是得到一切处无心时,你就想:我得到定了,得到清净了,我一切处无心了。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即被系缚。不名解脱。】
这样就是真正被束缚了,不名解脱,这样不是一个解脱之人。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
你若得到如是时,像这种境界时,了了自知得自在,你自己清清楚楚,这样就好了,你即不得将此为证,你不作此想:这就是我证得的东西。没有这种观念。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就是不能落入观念里面。因此我们人,为什么说念佛念到有感应,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了。譬如说我们念佛,念到自己有感应了,就一直嘲笑别人,这样变成一种障碍。所以念佛时,诸佛菩萨为什么不给你很大的感应?反正你诚则灵,灵则通,他若是给你很大的感应,变成障碍、障道,障碍我们的道,因为我们会满足现况,我们会满足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境界,所以会放不下我们好的境界,闻到香味啦,见到佛光啦,就开始一直障碍,一直不能解脱了。所以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这句话的解释不要误会,很多人会误会:那么以后都不必精进了。不是这个意思哦。你要是说:《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讲:起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精进,那么从明天开始都不必修行了,不用起精进心了,大家可以睡个舒服的觉了。祖师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你若是起精进心,动一个念头,我有一个精进的我相,进入执着的观念。要是这样,你又破不了我相了,变成只有我在精进而已,别人都没有在精进。这样会攻击别人,变成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若起一个我相、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正在精进。下面那十个字,就是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所有的核心,就像金刚经里面讲的,《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本《金刚经》都是在讲这一句,而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就是在讲下面这十个字: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这个太棒了。祖师在讲话都是单刀直入,几个字就解决了。意思就是说,你的心不要有虚妄的执着。这个【妄】要注意哦,因为执着成妄,所以你这个【妄】的旁边要写四个字,若能心不妄,妄就是【因执成妄】。我们的妄想心从何而来呢?都是从一个【执】字。若能心不妄,就是不执。我们哪一件事,不是因为执着才变成虚妄?你说这个世间是真是假呢?大家都当作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呢?因为你执着啊,就当作是真的,认为确实有一个世界,确实有我相,确实有人相、有众生相,因为你执着,当然就变成真的了,你就不能随缘,你只要有执,你就不能随缘,而随缘才能够解脱,你既然有执,你就会想要改变缘。你若是因为执着,对于无法改变的,就硬是想改变,就变成伤害彼此,因此这就是很痛苦的事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从何而来呢?都是从这个执着而来。但是我们人明明知道,我们人很奇怪哦,明明知道,偏偏又束手无策,没办法,这是很麻烦的。有一个医生,跟这个护士,这个护士是他聘请来的。这个医生他明明知道这个护士已经结婚了,但是因为这个护士长得很漂亮,每天见面,每天见面,这没有办法,这医生就喜欢她。后来护士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就赶紧辞职,这个医生还是念念不忘。所以医生能够解剖我们人的身躯肉体,但是他的内心没有办法解剖,因为那是无从下手的。所以医生,他说是外科医生可以解剖,法师他也是,也是医生,他也是外科医生,他是专门解剖你的心灵的矛盾的地方。法师也叫做千面男郎,你要说法师是一个化妆师也对,化妆你的内在美。你说法师是一个销售员也对,销售、推销这个佛法,推广。你说法师是总统也对,因为他统理大众。你说法师是一个将军也对,因为他带领你清净的本性,打向烦恼的大军,无敌不克,无紧不摧,攻打。你说法师是一个厨师也对,为什么?他炒出这么美好的真理让你享用,enjoy。这样也对,全部正确。所以法师叫做千面男郎,不是与狼共舞那个狼哦,晚上会吼叫的,那个才是狼。所以修行当中,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个妄既然是因执成妄,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要做就不困难了,你应该用什么功夫呢?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就完全没有事。百不见就是什么都当作没看见,什么都当作没听到,因为有看见、有听到就会执着,现在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到,是非就没有作用,当下他没有虚妄,就不会执着,这样才是真正在精进。上次有一个人来,一个修行人来,他跟我说:慧律法师,我那个师兄真是值得赞叹。我问他:怎么说?我们两个现在住在茅蓬,他真是非常精进。我说:哦,他出家多久了?他说:出家一、两年而已,现在很精进、很有功夫。我说:哦。他说:慧律法师,你怎么老是只答一句【哦】?我跟他讲了一句很玄很玄的话,也不算很玄啦,是很耐人寻味的参禅。我跟他说:修行是盖棺定论。这句话听得懂吗?不是拼这一两年,就叫做有修行,笑死人了,修行叫做盖棺定论。这里面学问很深的。经过一年多之后,那个人又来参访我。我问他:你师兄的情形如何?不讲话。我又问:现在怎么样了?还是不吭声。跑去哪里了?还俗了。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精进,很不得了的人,26:08要小心了。你只要心不妄,叫做真精进。譬如我一个人坐在这里,我这样坐着,我不思空、不思有,不着空、也不着有,我不着一切法,眼睛视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你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纵横自得的人。为什么?我顾我的生死比较重要啊,跟一个整天都在精进的人,拜佛完毕后,就顺便拜是非佛,整天都在讲别人的坏话。你想想看,临命终时,到底是他能往生,还是我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往生呢?他整天都在拜佛啊,整天都在打佛七、打禅七。依你看,我们两个人谁能够了脱生死呢?所以老人家在修行当中,他闭眼坐着就能消灾了,因为他不造生死业,不求大涅槃啊。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对不对?求大涅槃,涅槃不可求,你求什么大涅槃呢?求大涅槃,即着群魔,你马上就着魔了,涅槃不可求,求涅槃是生死业啊,哪有涅槃可求?坐着啊无四谛法、无十二因缘、无六度法,一切法毕竟空,用清净心、智慧心,运用于六根、六尘,放光动地,纵横自在,一切法无心,一切法无念,若于无念当中起大妙有,是本来面目,没有妄啊。那么你想想看,谁才叫做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告诉诸位,不是从外表上看那个修行的,从外表上看不出来。精进无有涯,这才是真正在精进。所以简单来说,换言之,反过来讲,什么叫做真正精进的人?内心无一切妄想就是佛。内心无一切妄想,才是真正在用功的人,若是着相而求,你就无法修行。
【问:云何是中道?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云何是二边?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云何是二边?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有彼有此,就是不离四相,称为彼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彼此的心,就是不离四相。所以对于我们内心的变化,或是身体在变化当中,你要观一切法,都是毕竟空的东西,对于外在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或是对方的一切众生,现在你面前,你内心用透视的光,将他透视过去,他是一个变化的细胞,一个个体,虽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就是没有真实性的东西,所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一种短暂性的东西,既然是短暂性的东西,我不值得替这个东西痛苦,那么彼的心马上就停止,彼心马上停止。因为我们有认定对方是真实体,所以我们才会起烦恼啊,对不对?你就是因为有认定对方是一个真实体,你才会真正起烦恼。你若是透视:连我都不可得了,我这个色身不是真实性的东西,当然对方也是虚妄的,对方既然是虚妄的,在物理学里面讲的,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显现而已,energy=mc2,就是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转换而已,由能量,就是由我们的本性变成意识,一切都是意识的造作,统统在转换而已,没有真实性。所以用佛法来说,一切都是业识转变而已,一切都是我们的业识在鼓动而已,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业,自己的业在鼓动,业力一鼓动时,我的业与共业互相交陈鼓动,因为我们被无始劫以来,习惯性的错觉,所产生的推力,所以变成你不得不接受这个业力,变成一种实在是虚妄的东西,你硬把它当作是真的,在当中辗转、相续不断,无法摆脱出来。所以在物理学里面讲,就是能量的碰撞,当这个能量消失的时候,它的碰撞就会停止。当我们的业力、业识不停止的时候,这个是非就永远不绝,四相就一直产生,一直互相薰习,无边的业识海,转动这个生死轮,无边,无量无边的业识。师父现在正好要开唯识学,正是刚好。无边的业识一直鼓动,你想想看,你从起床到晚上入睡,你哪一件事不是用意识在做事?哪一件事是用本性?我们哪一天过着很快乐的日子?你说来听听看,没有啊,因为业识在鼓动。在物理学讲,这个只是一个能量的碰撞而已,那是一种虚妄的东西。所以第一点你所要做的,要稳住自己,不要稳住自己的这个肉体哦,也不要稳住自己的心,你用空观、无生,直接就进入涅槃,也不能作涅槃的想法,这才是厉害的人。若是要修行,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心境的话,那你就多拜佛嘛、多求忏悔,不然也没办法,因为我所讲的无边无上的觉性之法,就是这样子,你若是不能体会,你就自己多拜佛,我已经将无上的这个宝剑拿给你们了,你们大家心中都有一支智慧之剑,你不会运用,来找我也没有用,我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下面
【云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
被外面的境界所束缚。哪两种呢?被色与声音所缚,名为彼心。因为你首先就有我相、人相,你承认它是一个实在的个体,你不晓得它也是虚妄的个体,短暂的。
【内起妄念。名为此心。】
外缚于色与声音,内缚于妄念,名为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
你若是对外不执着色法,也就是境界,即名无彼心。
【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
内不生就是无生,外不染也是无生,就没有二边,既然没有内跟外,那么中间在哪里呢?譬如说我坐飞机,从高雄飞到台北,你坐在飞机上,你说:飞机飞在虚空的中间。往窗外看去,虚空空无一物,飞行到哪里叫做中间?所以说没有左右两边,当然就没有所谓中间,处处都是中间。你若是坐飞机,飞机正在飞,刚好有另一架飞机飞过去,你说:飞机在我的左边。要是坐那一架飞机的人就说:飞机在我的右边。你就是有左右两边,才有一个中间可说。飞上虚空,哪个地方是中间?没有啊。既然无内无外,中间亦不立。
【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
是令一切众生觉悟解脱,那就是一切觉人,就是一切都觉悟,解脱也。这一切都是万法唯心。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小姐,这部片子是法国片,一个法国的女郎,她出生于皇宫,皇宫里的人平时是不能出去的。皇宫都有打猎的地方,有一次她就去打猎,然后有一个英俊的男主角就出现了,但是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平民。法国有一个规定,皇族不可以与平民结婚。回皇宫之后,她整天都一直在思念这个男主角,皇宫里面吃的是大鱼大肉,又有很多女佣、婢女,女佣叫做婢女没错啊,有这么多人服侍,可是她内心就是一直无法忘掉这个男主角,所以那么好的东西,她就没有办法享受。有一天她就决定出宫,跟那个女佣人交代,又拿了很多钱给女佣人。女佣人跟她说:我本身跟在公主身边这么久了,你不用担心,我会帮助你,皇上要是问起的话,你就怎么跟他讲,随便应付一下。结果她就真的跑出皇宫了,就到处去找。来到一条河边时,这个男主角在河边搭了一间茅蓬,不是在那里静修,是因为很穷,用茅蓬来形容穷困比较适当。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生活,屋里很简陋,也没有什么东西,他只是靠着打猎、捕鱼维生,祖宗的产业就是那块地,他就在那边开垦。结果真的让她找到了。两人相遇后,就在屋里简单的煮些食物,就这样随便的吃了一餐,用柴火烤着食物吃,整个脸沾上了灰烬,两人还是吃得非常高兴,晚上就围着火堆旁谈话。皇宫里绫罗绸缎、婢女,要什么应有尽有,可是她还是不快乐,屋里到处都浮现这个男孩子的身影,那么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心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所以你若是慢慢的看这个电影,或是其他一切事情,我们一切人类的表现,都是我们心境的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
【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
就是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
【二义无别。】
一切处无心,简单来说,你若是能够在这个一切境界里面,保持不起心、不动念,完全清清楚楚,不要多一层的错觉,那就是佛。我们现在就是多一层的错觉,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种观念。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们硬是要把这种不必要的东西、错觉的东西,加上一种错误的观念,扭曲了原态,我们的本性就是看到就是如如不动,清清净净,无论任何一切境界、善恶,我们都是欢喜心接受,本性是这种东西。但是我们不是,我们现在因为不了解本性,所以硬是要把本来的面目把这扭曲掉,因此就一直在生死里面打转。简单来说,一切色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法,任何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本来就没有发生,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一切法不受,这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你硬是要把自己推上生死的边缘,佛也没有办法。
【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
意思就是说,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一切色法,当下就无有法可得,色无法。
【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
这句话要注意听,这句话会误会,我现在读一遍,让你们清楚一点。如果离开了一切人事时地物,而以无心的状态出现,你如果以这种,如果你离开了一切,一切处就是人事时地物,如果你离开了一切处而无心,能够得到涅槃,或是是解脱,或是是涅槃,或者是寂灭,或者是禅定,或者是见性者,非,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意思就是说,想要离开这个烦恼,而能够得到菩提解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若是离一切处,一切处就是,把笔划在底下写几个字:一切处就是烦恼的地方。我们众生能够有烦恼,就是一切处都有烦恼,一切处都有是非,都有斗争,都有分别心,都有执着,所以一切处。你若是想离开一切处,而修无心,那么你不可能得到菩提,所以菩提要在烦恼当中,当下去了悟,不能逃避它。所以说,你若是离一切处无心,你能够得到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绝对不可能。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下面说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这句话再念遍,你就很清楚了,一切处【当下】无心,加两个字的话,你就了解了,你就清清楚楚,一切处当下,你就无一切心,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你不必跑到深山林中,不必跑到人烟绝迹的地方,不必跑到玉山,不必跑到阿里山,不必跑到海底龙王的地方,也不必坐潜水艇,坐潜水艇跑到龙宫修行,都不必。一切处当下无心,统统解决,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神通无量无边,一切佛法统统具足,一点都不缺少。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这就是真正能够解脱,这就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涅槃,这就是真正的寂灭,这就是真正的禅定,乃至六度,都是见性之处。
【何以故?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问:若有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
你只要有修,你就不能成就圆满,所以无有少法,你才能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若是有修一切诸行,具足成就,你就不得授记,所以得授记否?不得。
【问:若以一切法无修。得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
嗯?这就奇怪了。
【问:若恁么时当以何法而得受记?答: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不以有行就是说,不能有一个修行的观念。亦不以无行,也不能说我在修空性。无行就是说,我修空一切行叫做无行,没有修行,叫做无行。那么连这种观念都不可以,那么不以有无的对立的观念,远离了有无的对立的观念,那么你【即得受记。】
【何以故?维摩经云: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一切造作,诸行,就是一切造作的性相都是无常。
【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拿笔划起来,从《维摩经》这里开始划,诸行性相,悉皆无常,《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则没有一个常字。汝但一切处无心,你只要一切处无心,也就无诸行,为什么无诸行呢?无诸行就不造业啊,没有业,你就不会生死啊。亦无无行,也不能有那个我修空性的观念,即无诸行,这样你就一切都没有造作,也没有造作,当下就是空性,也不能有没有造作的观念,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所言一切处无心者。】
无什么心呢?这些话常常在念,不过还是常常放不下,念是有在念啦。
【无憎爱心是。】
不过还是常常有,没办法。所以听经归听经,恨归恨、爱归爱,对这个【着】你就是束手无策,知道归知道,却当作耳边风,不肯放下,也没办法,不放下就会滞碍不通,他就是不肯放下,你能奈他何?所以我只有同情众生,原谅众生,可怜,硬是要造作生死法,他明明知道,这样是生死六道轮回,他也甘愿,做一个情圣。情圣就是明明知道爱情、夫妻或是父母,憎爱是生死轮回之心,还是这样子。有一部电影,我觉得这个演得不错,那是在形容一个母亲,疼爱她的女儿,疼爱得发狂。这部电影是我很久以前看的。这个母亲就去抓邻居的女儿来代替,这部电影是这样演的,这个母亲很有爱心,因为她的女儿早夭,这个女儿很漂亮,她将女儿的尸体装起来,装进一个小小的棺材里,她的女儿已经变成骷髅了,已经死亡很久了,变成骷髅了,里面都结蜘蛛网了。因为她这个执着的心不舍掉,她就用一个棺材把尸体装起来,装起来之后,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因为人家这个政府或者是邻居,都不允许这个棺材、尸体,一直不拿去安葬,她就常常在圣诞节的时候,叮叮当、叮叮当……就举办舞会,请一些小孩子来家里。奇怪的是,之后失踪的都是小女孩,而且都跟她的女儿差不多的年纪,同样的岁数。有一次,这部片子的男主角是一个小男孩,他妹妹就是被这个母亲,也就是另外一个,被丧女的这个母亲抓走了,把小女孩抓来之后,她一直想疼惜小女孩,却把孩子关起来,可是关起来会死啊,她一直不让小女孩出去,就变成囚禁了。她是很疼爱女儿,可是她自己的女儿死了,现在想移情疼爱别人的女儿,想疼别人的女儿,别人怎么可能接受呢?因为她疼爱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关起来,整天让她看个够,也一样端饭、水果给孩子吃,因为是怀念这个女儿之情,一直到了发神经了。你要说她是神经病,她又很有爱心,她这种方法又不为法律所接受,变成掳人勒索,变成绑票了。这个小女孩的哥哥,便想尽办法要救她出来。所以说这部影片,虽然不是大战争的场面,但是他描述我们人的心态,那种病态,这个母亲是很善良的人,到最后被放火,这个哥哥跟妹妹逃出来,放火把她烧死在里面。她是一个很慈悲、很有爱心的人,但是因为她把慈悲、爱心幻化了,把别人的女儿当作是自己的女儿。所以这部影片也是造成很大的轰动,场面当然没有很多演员,但是在导演的拍摄之下,以及写这个剧本的人,也很厉害。所以我们人的爱,跟那个执着不放下,那种日子就跟神经病一样的,跟神经病没有什么两样。我告诉你们,我今天要是没有听到佛法,也是差不多会走神经病这条路,那根本受不了:我这么爱你,为什么你不爱我?为什么你要抛弃我?为什么不肯嫁给我?一定会这样想。我们人的无明一旦生起,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谈,一直想跟她结婚,一直想跟她生儿育女,一直要占有她,强烈的嫉妒,那里面所充满的爱、恨、嫉妒,没有任何的理由,虽然她很不好,但是也不容许任何一个男众插手。我们人就是这样,没有佛法的世界,都是黑暗的人生。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听到佛法,你想想看,既然能够听到佛法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错觉、神经里面,于错误的神经病里面,还在打转呢?像师父刚才讲给你们听的电影剧情,这部片子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了,憎爱心。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爱跟恨都不可得,对不对?所以我们想修行,就要看下面了。
【言憎爱者。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也。】
这段要划起来哦。
【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心也。】
太棒了。这一句就讲得很明显了,意思就是说,你看到一切好坏,跟没有看到都一样,那种心境充满了智慧,你对好坏清清楚楚,但是完全没有障碍,那种心就是我们的本性。不用此心修行,是大痴人啊,要得无上道,根本不可能。所以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恨心。
【无爱者。即名无染心。】
这个要划下来。
【即是色性空也。色性空者。即是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
划到这个地方,太棒了。我们这个慧海大师,实在是不得了,大彻大悟的人,几句话就完全道尽了。你看,无爱,你若是没有爱,那个执着,那个念头,你就没有污染心,你若是没有污染心,色性空就是一切境界统统没有作用。一切境界空者,万缘俱绝,完全无碍。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你想想看,意思就是说,一切境界对你没有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本性,你当下便是解脱。
【汝细看之。】
细看之就是你好好的观照看看,你若是还未清醒,还没有悟到时。
【若未惺惺了时。】
你若是还没有很清楚了解时,
【即须早问。】
你要尽早问。早问,因为师父还在,要赶紧来问。
【勿使空度。】
你不要虚度我们的光阴。
【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脱者。吾即终身为汝受大地狱。】
那么你看他多么有把握。意思就是说,你若是按照我所说的去修行,若是不能解脱者,终身为你受大地狱的痛苦。
【吾若诳汝者。】
我若是欺骗你。
【吾当所生处为师子虎狼所食。汝若不依教。自不勤修。即不知也。】
你就不能解脱、了解。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努力努力。须合知尔。】
须合就是说,你须要好好的去了解。这个【合】只是一种很有礼貌的劝告,【合】就是好好的,你须要好好的去了解它。诸位,我都这样想,譬如说我今天有很好的境界,像这个世间人说的:我娶到了好老婆,或是我嫁了好丈夫,或是现在正在谈恋爱,有个很好的对象,你很强烈的去执着这种东西,或是你拥有很多的财富,你冷静的思考看看:我放下这一些,也就是转个观念,我认真的修空性法,认真的执持这个佛号,求生极乐世界,再过三十年之后,我们就是一个解脱的圣者。在座诸位,千百万亿劫来,我们至今还不能解脱,是什么原因呢?爱与恨,这两个字是修行的癌症、致命伤,今天我们既然知道是这样,知道症结所在了,我们为什么不肯咬紧牙关,忍耐一下我们这些执着,在三十年、四十年后,最迟五十年,或许也不可能活这么久了,我们就要进入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走入解脱的境界了。无量劫来,经过多少地狱的痛苦,变成鸽子被人宰杀,变成鸡、鸟,变成长工受人使唤,变成牛替人犁田,受了这么久的轮回苦,今天我们遇到佛法,就快出头天了,就快出人头地了,为何我们还在男女的感情中执着呢?在座诸位,我们是应该执着金钱、名利、男女的感情,让它误了修行的大事,还是说我们应该放下无量劫以来生死的根本,这个爱跟恨的东西,急急切切的,咬紧牙关忍耐,全部放下,朝着解脱生死的路线走呢?你冷静的思考看看,用这个五十年的时间,三十年的时间,去赌无量万亿劫来的痛苦,这种赌局是值得一搏的,听懂了吗?1:00:15这种赌局是值得一搏的,等于下注一元,搏几百亿的金钱,你无量劫来为什么不能解脱呢?不肯啊!既不做早课,也不做晚课,心地功夫又不够,懒惰、懈怠,明明知道是生死法,又拼命造作生死业,你也拿他没办法。努力努力,须合自知尔。这已经是讲出肺腑之言了,该讲的都讲完了,要不要用功全看你了。听到师父这样说:哎呀,我们为什么为了一个男朋友这么困扰,今天来到这里听经,有的人是第一次来听,太好了,太好了。她的男朋友还很有把握,他想:她去文殊讲堂听经回来,一定还会打电话给我,因为她没有我活不下去。结果来文殊讲堂,听到师父这样讲,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打电话给他了。现在的功夫非同小可,你去死吧,我才不打电话给你,师父讲的,迟早都会死的,这样就解脱了,完全解脱了。所以修行是做不做而已,全看你做不做而已。所以善知识的话听得进去,几句话就解决了。善知识的话若是灌输不进去,我执像钢板,硬梆梆的,打不进去,我相太重,那就没办法了,费尽唇舌也度不了。道理师父已经为你解释得很清楚了,做不做就全看你了。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
诸方,就是四方。
【诸方门人】
也就是四方的修行人。
【参问语录】
来参访慧海大师。
【师讳慧海。】
这就是在介绍他的名字,【讳】就是尊称。他往生以后,人家不敢直接称他的这个名字,所以叫做慧海。
【建州人。姓朱氏。】
跟我们法然师同姓,姓朱,姓朱的都是贤人,你看法然师也很厉害,个子虽然小,禅定功夫很深,不会执着。我觉得矮个子都比高个子厉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好像有一点自夸的意味,高个子也是有很厉害的,不过感觉上,矮个子的往往比较厉害。
【依越州大云寺】
这都是一个地方,建州啦,什么越州啦,这都不用去了解,反正在哪里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地方。
大云寺【智和尚受业。】
这就是他的师父,跟着他修行,所以他的师父叫做智和尚。
【初参马祖。】
他就去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这个马祖不是北港那个妈祖,拜托你要参对,不要拼凑错了,你可不要像某位老人家写书,将两三百年的人全都凑在一块了,听了就想笑。这个马祖是禅宗的祖师。他便来参访马祖。
【祖问:从何处来?】
祖师大德第一句话一定这样问你:你从哪里来?曰,他就这样说。
【曰:越州大云寺来。】
我是从越州大云寺来,由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这个【拟】就是准备。你来这里,你准备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什么事情呢?【拟】就是就是预先计划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来这个地方,你是准备要做什么事呢?
【曰:来求佛法。】
我是来求佛法的。这个祖师,马祖就说了。
【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祖师在讲话都是一针见血。自家宝藏就是说,你自己就有一个清净的本性,你只要回光返照,你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你为什么不照顾自己的本性,把清净的宝藏照顾好呢?你抛家散走做什么呢?离开你的地方,跑到我这个地方,散走做什么呢?我这里一物也无。因为禅宗是毕竟空,当然无求法者,无法可求,说法者无法可说,当然是一物也无,要求什么佛法?你是求什么佛法呢?
【师遂礼拜问曰:】
师就这样问。
【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这个【阿】字就是口头语,没有什么意思。啊,那个慧海自家的宝藏,啊,是哪一个呢?啊,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呢?这个【阿】只是口头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阿】就是等于说我们现在,如果讲一句比较接近的就是说:是谁啊,那个,是谁啊,我慧海自家的宝藏呢?
【祖曰:即今问我者。】
你现在跟我说话的,你就是,你就是。
【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
前后只有两秒钟,开悟,生死解决了,哪像我们搞了一牛车,搞到今天,我讲得口沫横飞,你们还是没有消息。师于言下大悟,只有几句话而已,你看看。师曰:即今问我者是。我现在念一遍给你们听:现在问我的就是,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无欠少,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这样才花三十秒而已,我念一遍,只花二三十秒而已,师于言下大悟。我们也是言下大误,误会的【误】,那差别可就大了,言下大误,听错了。
【识自本心。】
就了解他自己的本心。
【不由知觉。】
不是用意识的感觉。
【踊跃礼谢。】
不是从知觉里面,是从本性悟出来的。踊跃就是很欢喜的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年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
师侍六载,【师】就是慧海禅师,侍奉马祖道一禅师六年,六载就是在马祖道一禅师之处六年。后因受业师年老。翻开前面那一页,受业师,第三行底下,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就是回来照顾这个智和尚,受业师,就是回来越州,就是他师父年老,年纪大了。你想想看,大彻大悟的人,还不忘他师父的恩,哪像现在的徒弟,跟师父大呼小叫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顶嘴,怎么敢跟他师父一支长一支短呢(顶嘴)?现在的徒弟就很难教化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感恩他师父,他师父有没有开悟不管,但是他知道师父年纪大了,又回来照顾他。照顾他。遽然归奉,遽然就是突然,因为突然病了,年纪大了嘛,所以【遽】是突然的意思,很快就回来奉养他的师父,受业师,乃晦迹。【晦】就是藏起来,隐瞒起来。晦,本来是指光线很暗的意思,阴天,或者是初一的月光,【晦】就是暗的意思。【迹】就是掩盖起来。【晦迹】就是不让人家知道,【藏用】就是隐藏起来,外示痴讷,外表示现得很鲁钝,【痴】就是看起来傻愣愣的,【讷】就是不会讲话。看起来傻傻的,不太会讲话,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
【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姪玄晏。】
那么这个【法姪】就是出家人的眷属。譬如说我的师兄,同样是煮云上人剃度的我们师兄弟,我的师兄剃度的徒弟,他就要称我师伯。法姪就是出家的眷属的称呼,就像世俗人所说的侄儿一样,玄晏。窃出就是偷,偷偷的。
【窃出江外呈马祖。】
偷偷的将他的著作拿出来。江外呈这个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看完之后。
【祖览讫。】
看完之后,
【谓众曰:越州有大珠。】
越州这个地方有一颗大珠。
【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
因为他已经大彻大悟了。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大众当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师是姓朱。
【迭相推识。】
【迭】就是互相,迭:互相。【推识】就是说为他人介绍。互相介绍:你应该去那里参访,这位祖师是开悟之人。
【结契来越上。】
结契就是结伴,【契】就是约好。约好了,大家一起来越州参访。
【寻访依附。】
依附就是依止,寻访就是参学,来参学,来访道、访问、参学,依附就是来请教他,依附就是依止他。依止就是停止的【止】。
【是号大珠和尚。师谓学徒曰:】
慧海他就这样说:
【我不会禅。】
我不了解禅。
【并无一法可示于人。】
两个立叫做并。我这里连一个法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开示大家的。
【故不劳汝久立。】
我这个地方无一法可开示你,你不需要站这么久等待。
【且自歇去。】
你自己好好的去休息。
【时学侣渐多。日夜叩激。】
叩激就是求问。
【事不得已。】
这是不得已的,参访的人太多了。
【随问随答。】
随问就随答。
【其辩无碍。】
所以他的辩才就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
【谒】就是参访,就是来拜访。
【曰:疑伸一问。师还对否?】
【疑伸一问】意思就是如果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问你,那么师你是不是还对?你是不是要回答我呢?疑伸一问,师还对否?我现在准备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要回答呢?
【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深潭就是那个潭水很深,潭水很深的时候,月亮在天上,映现出月亮的倒影。你任意撮摩,意思就是说,你任意的撮摩,因为世间总是虚妄的东西。月亮是真实的,投射到这个水里面,变成虚妄的月影,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在虚妄的世间里面,你怎么问都不要紧。意思简单来说,他得到毕竟空的这个观念,你怎么问都没有障碍,深潭里面这个月影,这个潭里面的月影,我们伸手去摸的话,一定摸不到,看是看得见,随便你怎么捉取,任你怎么捞月,统统捞不到。意思就是说,虚妄的人生本来无可得,你怎么问都有办法,你尽管提出问题来。
【问:如何是佛?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清潭对面,非佛而谁?清潭对面,就是讲这句话的人就是佛。那么这句话也可以说,如果有人去清潭面前照射,照射就是说我去看倒影,虽然是虚妄的影像,那个当下就是佛。意思就是虚妄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清潭月影,投射到月的话变成月影,但是如果你到清潭去,对着面照,照着这个清潭的水,那个就是佛。虽是虚妄的东西,本来就是真实,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非佛而谁?那不是佛,又是谁呢?在座听经的诸位,你们现在就是佛,非佛而谁?
【众皆茫然。良久。】
【良久】就是经过一段时间。
【其僧又问:】
他又问。
【师说何法度人?】
你是说什么法度众生呢?
【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我并没有说任何法度众生。说法者无法可说。
【曰:禅师家浑如此。】
修禅的人都是这样子,讲那个话,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禅师家浑如是。这个【浑】就是全部都是这样子,讲的话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浑如是,都是这样子。
【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
大德你是说什么法度人呢?
【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
这部经是谁说的呢?
【此经是阿谁说的?僧抗声。】
抗声就是说不满,不满他的话,因为当然是谁讲的罗。抗声就是说,表示心很不满、不平。抗声,【抗】就是有一点不满。
【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
禅师你真是爱说笑,这本来就是佛讲的啊。
【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
就像六祖讲的:试说看。六祖常常问的那一句话:试说看。你说说看。吃力了,这下子就吃力了。此经什么人说的?你若是如来所说,如来有所说法,这样就是诽谤佛。佛陀说:如来没有说法。这样就不了解佛的意思。要是说这本经不是佛说的,那就完蛋了,因为一切经典都是佛说的,此则是谤经,请大德说说看。
【僧无对。】
无言以对。
【师少顷又问:】
过了一会儿,师又问:
【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德】请你说说看,
【且道阿那个是如来?】
哪个是如来?你说来我听听看,什么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某甲就是自称:我到此时有些迷惑了。
【师曰:从来未悟。】
你根本就不悟,
【说什么却迷。】
你连悟都没有,你说什么迷呢?却什么迷呢?
【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
再次礼拜。
【愿垂开示。】
请你慈悲开示。
【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
如来即是诸法如义,你怎么可以忘记呢?
【曰:是。是诸法如义。】
没有错。
【师曰:】
慧海禅师就说,大珠和尚就说:
【大德。是亦未是。】
大德你说是,实在是不是。
【曰:经文分明。那得未是?】
哪个不是呢?这慧海禅师说,意思就是说,哪个不如呢?大珠和尚就问他:
【师曰:大德如否?】
你如吗?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有没有如如不动啊?
【曰:如。师曰:木石如否?】
那么木柴跟石头是不是也是如如不动呢?
【曰:如。】
对,也是如,也是不动。
【师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
两者有没有相同呢?
【曰:无二。】
不二,都一样。第六页。
【师曰:大德与木石何别?僧无对。】
糟糕,到这里又停下来了。
【乃叹云:此上人者。难为酬对。】
【酬对】就是问答。这个人很难问问题,也很难回答,难为酬对。这个【酬】就是一种回馈给对方叫做酬。你来做工,你一天的报酬多少。【酬】就是说回馈给对方叫做酬。这个人很难应付,没有那么简单,人家是大彻大悟之人,我们能跟人家谈上什么话呢?我告诉你,你跟大彻大悟的人说话,你一定输的,你是绝对讲不赢他的。佛法是圆通的,你怎么讲得过他呢?他怎么讲都对。
【良久却问:如何是大涅槃?师曰:不造生死业。问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
这个要划下来。
【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如何是大涅槃?什么叫做大涅槃?不造生死业。问:什么是生死业?大珠和尚说: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这个世间人会吓一跳:啊?求大涅槃竟然是生死业?意思就是说,你有所求,还执着有一个大涅槃可求,大涅槃就无一法可得,哪有什么可求,求变成执,执就变成生死业,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你还有一个垢净的观念,还有一个垢可舍,还有一个净可取,不能当相即道,不能当下如如,你就不是道,你就是生死业。有得有证就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什么叫做不脱对治门?就是说:哎呀,我的习气不好,我控制一下。对治门就是控制一下,你没有把那个控制,变成一种自然的本性,你就是生死业。本性不能让你控制的。我现在在生气: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一直忍耐。那还是生死业啊,一切法根本无相嘛,连那个忍耐的观念都没有嘛。这个就是本来的东西啊。不脱对治门,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不肯布施,我现在学习布施,我一直布施……我在布施。那么你那个念头,你为了对治这个悭贪,你拼命的布施,那也是生死业啊。菩萨布施一百元,不执着一百元,菩萨布施一百万,他也不执着一百万数量对他也没有什么作用,他根本不要对治,他连得都没有,哪里有施?他连布施的观念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施舍?所以不脱对治门。对治门就是专门对治我们的缺点,你没有摆脱那个控制的念头,那就是生死业。
【曰:云何即得解脱?】
要怎样才能说是解脱呢?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笑死人了。你看禅师在讲话,实在是很厉害!
【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你就按照你的本性,去反应,去反射,一切随缘,你就是无等等,这个就是最高的境界,不假任何造作。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没有人束缚你,你何必求什么解脱呢?你是要绑住什么呢?你要绑住什么东西呢?对不对?云何即得解脱?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是。直用就是用本性的妙用,本性的造作,就是平等法,无等等法,没有一法比这个更了不起。
【僧曰:禅师如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
像和尚你这样的禅师,很了不起,实在是希有,礼谢而去。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问。
【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
即心即佛,那么到底什么人是佛?他说:那么你疑哪个不是佛?你说来我听听看。
【指出看。】
你怀疑哪一个不是佛?你指给我看看,哪个不是佛?
【无对。】
默然不语。所以遇到禅师都要默然,默然也不对,默然也是执着。
【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划起来。通达了本性的道理,你面对一切境界就无障无碍。若是不悟,你就永远偏离。【乖】就是违背,【疏】就是离得太远。好了,我们那个信封到今天还没有做好,还有没有剩下来啊,你们今天帮师父一个忙,不要一直拖啦,拜托。不要一直拖拖拉拉的,这样不好,楼上的人拜托一下,师父请求你们,拜托拜托,我讲经给你们听,你们帮我装信封,拜托。你们法师到楼上去,因为这里有女众,不好。我们还没有到本自无缚,不用见面。我们还没有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还是躲在楼上比较安全,因为你们这些女众太可爱了。这个信封,拜托拜托,最好今天就把它做完,稍微慢一点回去,你们假设说,让你们慈悲喜舍啦,大慈大悲啦,就这样子,希望你们能够帮忙,现在才九点十分,人多一起做才会快,有时候一天才来两三个人帮忙装信封,那就要做很久,那很拖延时间,师父已经讲了一个钟头再四十分钟了,对我的责任应该已经交代得过去了,希望你们从九点十分做,至少也做一小时,蔡淑芬你负责一下,拜托,谢谢大家。若是要借钱给师父的人,下课后拿来我这里交,不要紧,我在这里等钱。好,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卷下第七页,正面算来第四行,《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第七页,前面算来第四行。
【有律师法明。】
我们讲堂也有一位法明师。法明
【谓师曰:】
法明律师就对大珠和尚这样说。
【禅师家多落空。】
意思就是说,参禅的人都落在空虚当中。落空就是不着实际。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却是座主家多落空。】
实在是你们才落入空当中,虚无缥缈的东西。
【法明大惊曰:】
法明大惊这样说。
【何得落空?】
我们怎么会落入空呢?
【师曰:】
你研究戒律的东西,戒律都是写在经典上。
【经论是纸墨文字。】
以前没有打字,以前都是用毛笔。用纸、墨、文字。
【纸墨文字者俱空设。】
空设的意思就是方便而设,这个【空】就是解释做只是方便而设的。为什么说方便而设呢?
【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
意思就是说,于声上,就是说我们讲话,佛讲出来的法,透过文字,将文字写在纸上,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经论,所以经论是纸跟墨、文字所组成的,最初是由佛的音声而来的,所以音声变成有形的东西,那么就是文字,所以说:于声上建立名。【名】就是名相,【句】就是比较长的名相,叫做句子,所以建立名句等法。
【无非是空。】
意思就是,这个【空】就是不实在的,声音、文字、经论,那都不是实在的,无非是空,就是这个都不是实在的。
【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
座主,也就是说你执着于教体,佛所教的这个体性里面,岂不落空?难道没有落空吗?
【法明曰:禅师落空否?】
禅师啊,你是不是落入虚无缥缈的东西啊?不扎实际修行的东西啊?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不落空。】
这里的【空】不是空性的空,这里的空是指虚无的东西,不实在的,不是真正在修行。大珠和尚说:不落空。修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曰:何以不落空?】
法明律师就这样问:你为什么没有落入虚无的空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文字就是【大用现前。那得落空。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
我们若是一法不达,不能叫做悉达。他将印度话的siddhartha误会成中国话。梵语【悉达多】是一切义成就,他现在将音译【悉达】是把它当作中国字,所以说知一切法不达。他解释为:【悉】就是一切,【达】就是达到,其实【悉达】,
不是这个意思,siddha那是一种印度音,他将之解释为中文,所以很吃力。所以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大珠和尚就这样说(【师曰:】):你这个学戒律的人,研究戒律的人,
【律师不唯落空。】
不是只落入空,落入不着实际的修行。
【兼乃错用名言。】
又用错文句了。律师作色,也就是不高兴,就问。
【法明作色问曰:】
也就是不高兴。
【何处是错?】
错在什么地方呢?
【师曰:律师未辨华竺之音。】
【华】就是中国,【竺】就是印度,你是学戒律的人,大家称你为律师,竟然连中国话跟印度梵音都分不清楚,大珠和尚说:
【如何讲说?】
要怎么为人解说呢?
【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师曰:岂不知悉达是梵语耶?】
你难道都不知道。佛陀所讲的这个都是印度话吗?他讲的siddha那不是中国话,不能解释说:【悉】是一切,【达】叫成就。不是这个意思哦。所以岂不知悉达是梵语?你难道不了解悉达是印度话吗?难道你不了解sidha是印度话吗?
【律师虽省过。】
省过就是反省:确实没有错,这是印度话,是我误解意思了,解释成一切通达,这样是错误的。
【而心犹愤然。】
心中还是有愤怒,这个就是修行没有从心地上下手。修行如果从心地上下手的话,连习气都断,连那个愤愤不平的习气都没有。所以讲实在话,禅还是最厉害的,即心即佛嘛。再看底下的小字。
【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
萨婆曷剌他悉陀,这就是【悉达】全部的语言,【悉达】的音就是萨婆曷剌他悉陀。
【中国翻云:一切义成。】
一切的道理都有成就。
【旧云:悉达多。犹是论略。】
还是错误,而且把人家省略了,虽然翻成:悉达多。还是一个错误,又把人家省略了,全部应该讲:萨婆曷剌他悉陀。那就是说,中国话翻译成一切义成就。以前翻译成:悉达多,还是一种错误。第九页。
【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
那是佛讲的道理。
【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
这个律师就这样问:经律论是佛讲的道理,我按照经典读诵,依教奉行,这么久都不能明心见性,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如狂狗趋块。师子咬人。】
【狂狗趋块】,太会形容了,这个禅师实在是太厉害了。【狂狗】就是比喻做学佛没有正知见的人,趋块就是比喻,执着文字、声音、笔墨的那个专门研究佛法的人。【狂狗】就表示说错用心,他学戒律,自称为律师,别人恭称他为律师,可是不懂得心地法门,不懂得明心见性的法门,【狂狗】表示知见,没有在心地上真的下功夫,【趋块】就是指执着于文字的律师。意思就是说,他外表看是依教奉行,可是心地上没有下手,只是变成学术的研究而已,虽然有一点点研究的功夫,可是习气不断、烦恼不断,不见性嘛,所以如狂狗趋块,就像一只狗,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家丢一块石头给他,他跑过去就要咬了,那个石头不是狗的食粮,狗吃石头是不会饱的,人家随便丢一个块状的东西过去,就跑过去咬了。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心要学佛,可是拼命在这个文字里面打转、打转,文字不是法,不是本来的东西,错用心就喻为狂狗,趋块就是执着文字的意思,就像狗,随便丢一块石头给它,或是丢一块骨头给它,那根本是吃不饱的东西,它也啃得很高兴,自己还觉得很有成就。狗正在啃骨头的时候,你要是走近一些,其实你只是想从旁边经过,你只要从它身边走过去,狗就凶狠狠的瞪着你,一直瞪着你,看你是不是要来抢它的骨头,等到你走远了,那只狗才会安心的啃骨头,不然就一直咬牙切齿,狠狠的瞪着你,意思就是说,你没看到我正在啃骨头吗?你休想跟我抢。人也是这样,执着在文字上,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就是这样:我是律师哦。律师,照样被治得服服贴贴的。不明心地,所以没有学顿悟法,就无法明心见性。狮子咬人,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狮子本来是不吃人的,它吃其他的动物的,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一个正常学佛的人,怎么在文字、音声里面打转呢?那根本就是错误嘛,要在本性上打转嘛。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饿昏了,没有东西吃就咬人,所以
【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
经、律、论,这是由佛的本性所流露出来的东西,我们按照着读诵,这是本性所产生的一种妙用之法,云何在文字、音声当中执着呢?经律论是自性用,所以一切经律论,都是通达我们本性在作用的东西,我们读诵的这些经典,这就是我们的性,本性具足的法。
【法明又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
他有姓名吗?
【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连学戒律的人,也无法胜过禅宗的人。再来,学戒律的还不够看,下面那个是三藏法师。
【有三藏法师问】
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者,凡是通达三藏,叫做三藏法师。有一个通达经律论的法师,或者也许是他的名字叫做三藏法师,他就问了。
【真如有变易否?】
真如是不是会变化呢?
【师曰:有变易。】
会变化,没有错。
【三藏曰:禅师错也。】
大珠和尚问(【师却问:】)。
【三藏有真如否?】
你有真如本性吗?
【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
因为不会变化嘛。本性若是不会变化,那么从前的贪嗔痴就无法转变。
【岂不闻善知识者。】
你难道不了解善知识者。
【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就是我们所讲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摄律仪戒就是说,我们修行人要持戒律、有威仪。摄善法表示一切善事都去做。饶益有情就是宽恕一切众生。那么这就是菩萨戒。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就是这样子,三聚净戒难得闻。
【回六识为六神通。】
我们的本性有真如,真如也是会改变的。回六识,过去是分别心、执着心,当下转过来,变成六神通。六神通我们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
【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你永远不会变啊,你过去是凡夫,现在还是凡夫,因为不会变嘛。所以说转识成智,这是一定会变的东西。
【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
就是刚刚。
刚才【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
那就是不开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虽然通达三藏也没有用,等于不通。
【如何即是的当?】
这样哪一个情形,才是真的是最恰当的呢?你先前说真如有变易,随后又说真如没有变易,我说真如有变易,你就说我是凡夫,我说真如没有变易,你又说我是外道,到底该怎么解释呢?大珠和尚说。十一页。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
如果你清清楚楚,明心见性的话。
【如摩尼珠现色。】36:58
摩尼宝珠无色。
【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你要说它变亦得,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你要说它变,它能够变烦恼为清净,但是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为什么?无始劫以来,它永远是这样子。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过去的祖师大德就讲过这句话,随缘认得性,如果你随缘能够认识一个无所住、清净的本性,无喜亦无忧,你也不会高兴,你也不会烦恼,这就是大喜。我们随缘就变了性,我们都是变性人,把本性变成烦恼。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同摩尼宝珠映现色彩,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也就是禅宗。【实不可测。】
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我告诉诸位,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我们每天在拜佛,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明心见性决定灭罪,没有大彻大悟,决定不能灭罪。何以故?还是继续造业。譬如说我今天拜佛求忏悔:我要改过自新。但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习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用意识心,你虽然不会去造杀盗淫,不过你内心起心动念的烦恼放不下,因为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空一切相、一切法了不可得的思想,所以存在我们心中的,都还是意识的分别。我们今天虽然拜佛求忏悔,不过到了明天,毛病又会起来了,所以拜佛无法灭罪。这就是凡夫,只能结个善缘。不过你说拜佛无法灭罪,也不对,明心见性的人,他拜佛就是拜自性佛,一切烦恼皆悉停止,当下都是大智慧的光明显现出来,所以他用一点观照的力量,就能烧尽一切烦恼,所以拜佛能够灭罪。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决定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还是继续轮回,就是这样,看你用什么心拜佛。
【有道流问:】
【道流】就是外道,学外道的人。有道流,有一个外道这样问:
【世间有法过自然否?】
自然就是没有什么道理,你直接就是必须接受它,叫做自然。世间有哪一种法超过自然否?
【师曰:】大珠和尚说,【有。曰:何法过得?】
哪一种法能超过自然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能知自然者。】
那就是超过自然。
【曰:元气是道否?】
我们人的元气、气脉,身体当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或是天地之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
【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
这是错误的。
【知无二人。】
知道元气跟道的,这是同样一个人。
【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
下面这十个字,你要划三条线,若是想修行,这十个字就是提纲挈领,修行所有的意思,都在这里面,就是这十个字。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就是这十个字。心逐物就是心理控制不住,一直被这个欲望束缚,一直追求这个欲望。【物】就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受到外在的力量的影响,意思就是只要你这个心,会受到外在的赞叹、欲望、感情的引诱,统统不是正。这个【物】包括有形无形的,有形的感情、无情的欲望,只要外在的存在的事物,会动到你起心动念,偏离这个空性,偏离这个正见的佛性,统统叫做邪,所以心逐物为邪。简单来解释,心若是追求欲望就是邪,再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心若向外追求就是邪,也可以这样解释,【物】就是外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了解,心外有法,这是外道。我们整天就是在追求这些外境,举一个例子来说,男人整天就是忙于事业,或是为了名投入选举,或是为了交女朋友,两个人就打架,读高中的学生都会这样,看到女孩子走过来:这个马子很正点。然后就凑上前去搭讪了。这个就是没有佛法的素养,所以为了争一个女孩子,就打起来了,甚至惹上杀身之祸。所以说:女人是祸水。应该说男人自己还没有觉悟,不能说女人是祸水,只是说女人比较喜欢斗争,气度比较狭小,若是男人能够掌握自己本身,这个不影响的,心逐物为邪嘛。对不对?不过讲归讲啦,因为我现在悟到了,才会讲这些,以前也是迷迷糊糊的,也是有一阵子茫茫然的,都一样啦,心逐物为邪。所以现在讲,是清醒时所讲的话,没办法,醒时说梦中事,现在算是检讨啦,在梦中也是觉得很美好,也是一样迷惑。应该算是先天性就让我的条件差,所以没有,我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你想想看,在打篮球的时候,读高中时考体育,考打篮球,队友拿到篮球,从来不会传给我,篮板球我也抢不到,就算拿到球也投不进篮框,我们那一队五个人,要是有我,就等于只剩四个人在打,我在队伍中算是多余的,所以每次都只能旁观,我就去福利社买支冰棒,坐在操场吃,每次打篮球都抢不到球,没办法。所以考篮球的时候,在高中考篮球的时候,考运球上篮,我们体育老师就说:一看就知道这个从来没打过球。就是一看就知道,我没有打过篮球。没办法,我不会的篮球,我最厉害的就是乒乓球,最厉害的,最拿手、最擅长的,打乒乓球不用靠身高,只要接得到球就行了。所以说:心逐物为邪,就是这样子。物从心为正,【物】就是说,一切境界都可以掌握在你的控制之下,你的心不会随着物的外表所转,也就是能够独立自主。简单来说,一切物、一切法不受,对你没有作用,简单来说,一切境界在你的心中显现的时候,完全没有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嫉妒、没有恨、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没有恶的这个念头,从来不想去害人,内心充满着慈悲喜舍。46:43物从心为正,所有一切境界,都可以在你的掌握之下,佛就是这种心境,可是我们没有这种功夫,我们没有办法掌握这个境界,境界来时,我们抵挡不住这个诱惑,所以我们的心都是邪的啦,骂人家:你这个外道。其实你也是外道,都一样,还没有找到内道。
【有源律师来问:】
有一个律师来,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你还继续用功吗?
【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饭。困来即眠。】
禅师在回答问题都很有趣,47:44肚子饿了就吃饭,人疲倦了就睡觉。
【曰:一切人总如是。】
这个世间人,谁不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
是哪种情形不同呢?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
我们吃饭时,哪有真正在吃饭?我们吃饭时总是挑嘴:这个好吃,这个难吃,这个很硬,这个煮得比较软,整天都在想:吃完这一餐,明天要去哪里,今天吃海霸王,明天去老李活海产,后天再去老地方。从前常常看到【老地方】的招牌,盘算着去那里大快朵颐。整天吃饭时就是一直分别,所以世人在吃饭时,不是真正在吃饭。
【睡时不肯睡。】
为什么?
【千般计校。】
我们想睡觉时却睡不着,晚上还要吃安脑丸,不然就是三更半夜爬起来绕佛,不然就是神经衰弱症,不然就是坐着一直想事情,百般的思索,所以千般的计校,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摆平不了这个内在,千般计校。
【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杜口就是无言以对,讲不过他。
【有韫光大德问:】
这个【韫】要卷舌音,不是一ㄣˋ哦,印光大师是念:一ㄣˋ,【印】是一的音,【韫】要念ㄩ的音,韫ㄩㄣˋ,我已经查过字典了,我就是有查过字典,才敢念这么大声,我要是没有查过字典,就会念小声一点,我今天就是有查过字典,才会念这么大声,ㄩㄣˋ四声韫,韫,【韫光】就是藏起来的意思,把这个光、光耀藏起来,韬光,【韫】就是隐藏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有一个大德叫做韫光,不是印光大师哦,不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那个印光大师哦,有一位韫光大德问:
【禅师自知生处否?】
你知道你从哪里来出生的吗?
【师曰:】
大珠和尚说:
【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
当下这一念就是无生,无生又如何论来处呢?
【无离生法说有无生。】
无离生法,不离当下这个生老病死的生法,当下而说这个无生,所以知生即是无生法,了解生就是无生法,不离生法,说有无生法,所以这个在小乘,小乘可能很少讲这个。新加坡来的法师,你听得懂吗?I
use Taiwan language
understand?新加坡来的,没办法,他师父在泰国,我去新加坡演讲,他就说要来依止我,但是他是受英文教育,只好一步一步来。小乘就没有讲到这个无生法,很少谈到这种东西,他们一定有:有苦可断,有集,苦集,有灭,有道可修。我们大乘佛法不是这样,知生就是无生,知生当下就是无生。无生,不离生法,说有无生,不能离开这个生灭的法,而说这个无生法,生法就是我们现在的躯壳、烦恼等等,身心,现在的身心都叫做生法,当下就叫做无生,所以
【祖师云:】
祖师这样说。
【当生即不生。】
把笔拿起来。若有所生,若将来有所生的话,也是不生,这句话要注意听:当生即不生。如果说,讲将来有所谓的生,那当下也是不生,方便讲当生。
【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师曰:自不见性。】
是你自己没有见性。
【不是无性。】
有一个徒弟,修行很久都无法见性,他师父是个大彻大悟之人,徒弟就来问师父:师父师父,我修行这么久了,都无法明心见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师父回答了一句话,很奥妙:你自己没有见性,不是本来没有性,是你自己没有见性,性就在你面前,你自己不认识啊。本性有何过失呢?哪里有离开你呢?是你离开本性啊,你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层无明啊。哦,原来就是这样子啊。所以说,本性本来就存在,它没有得罪你,它也没有离开你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了解,本性当下就是,是你自己自不见性,不是无性。
【何以故?见即是性。】
注意听哦。这个【见】,如果用意识心的话,叫做眼识,如果用本性的话,叫做识性,意识当下就是本性,叫做识性。本性当下就是有见,见就是性,性就是见,性本来就有见的能力。也就是说,见本来就是性。我现在再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如果你用平等心见,无所执着心的这个见,见当下就是性,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见一切物,你用平等、无所住、空性、毕竟空性、妙有去见,一切见就是你的本性。也就是当你见一切境界,不让你有任何压力的时候,不让你有任何分别、执着,这一念见,就是本性的见,就是这个意思。那就很快乐了,你听经闻法,若是听到这一句话就很快乐了:我以后就用这样去看。不过可不要像师妈讲的:我没有去想它,奇怪,妄想就自己跑出来呢。能这样运用,见当下就是性,性本身就有见,见性。
【无性不能见。】
没有本性,你要见什么东西呢?你说眼睛失明,并不是因为本性失明,失明是因为眼睛不能看到光线,没有光线助缘,或是眼球损坏了,这个性还是存在的啦,本性还是存在的,你的眼睛失明,是因为眼睛这个肉体毁坏,本性并没有损失,并没有消失,还是见啊。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
【识即是性。故名识性。】
意识当下如如不动,就是我们的本性,故名识性。
【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了,了即是性,就是说你用一点功夫下去用功的话,你怎么用功都是本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能生万法。唤作法性。】
我们的本性是空无一切法,随缘,一切在因缘法当中处处显现。记住。再讲一遍。本性无一切相,于一切缘起当中,显现本性的作用。所以你说本性是无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因为一切事相都是无常。你说本性是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呢?本性虽然随一切因缘,但是不随一切因缘变,这样说也对。所以本性是常,亦是无常,这样才正确。常就是永恒,本性是无常,它可以随缘啊,为什么?空一切法,它不离一切法,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能生万法,这叫做法性。
【亦名法身。】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法身。
【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
心若起心动念。
【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我们的法身是无相,【应物】就是应一切因缘,而现这个形,所以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我现在说法的就是。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你们听法的就是,你们听法的当下,用清净心、无所住心,随一切因缘法,声音一直产生,你们一直接受,以无所住心,行一切道,以无所住、清净心听一切法,你现在就是佛。无说法者,亦无听法者,能所决定双亡,一切法毕竟空性,无法可说,无法可求,无法可得,应物现形,我们现在就是应物,应一切物,当下一直现这个形出来,言语过了就消失,未来还不到,现在虽然显现,但是没有一样是真实性的东西,当下就是空,就是无所住的东西,一切法毕竟不可得。就是这样,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不是人死了才入涅槃,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性,当下我们就进入涅槃。应物现形,因此叫做
【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所以这才叫做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鬰鬰黄花。无非般若。】
这样讲才对嘛,因为我们的本性,随着一切万物而现这个形。鬰鬰黄花就是茂盛的意思,鬰鬰黄花就是指很茂盛的黄花。59:58青青翠竹,这就是我们的法身,鬰鬰的黄花无非是般若,这就是我们的心境,随一切境界而不转变,当下就是般若的思想。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
现在讲禅,禅跟唯识学不一样,唯识学是指相分是随着见分而转,见相二分是随着自证分而转,禅不承认,禅不承认共业所感的无情相,禅只承认我们这一念心性,可以配合一切缘起,所以这一念心性是般若,但是他不承认,这个无物、无情的众生它可以转。意思就是说,我们心地是佛的话,看出去一切都是佛,是这样可以,而唯识学它可以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禅的角度,跟唯识的角度不太一样。因此禅宗的禅师说:黄花若是般若,那么般若就跟无情一样,不能分别,不能善加分别。
【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口+契)笋。应总(口+契)法身也。】
因为无情的笋子就会变成我们的法身了,意思就是说,我们就吃到自己的法身了,我们应该会有感觉才对,可是我们吃笋的时候,毕竟是吃笋,并没有吃到法身。
【如此之言。宁堪齿录。】
这样的话怎么也把它节录下来呢?【齿录】就是说由嘴巴讲出来的,又把它节录下来,叫做齿录。
【对面迷佛。长劫希求。】
什么叫对面迷佛呢?对面迷佛就是你当下这一念,你迷了自性,等于迷了佛,迷了自己本性的佛。对面迷佛的意思就是你本身就是佛,这个对面迷佛,【对面】就是指自己,你自己当下这一念迷了佛,你内心自心的佛,你长劫以来向外求佛,叫做长劫希求,你却向外的一直求这个佛。你对面,【对面】就是指我们自己,当下这一念就是佛,迷自性佛,长劫以来一直求,求外在诸佛。
【全体法中。迷而外觅。】
迷了之后,一直向外觅佛。
【是以解道者。】
若是了解,解道就是悟道,解道,一切都悟,悟了一切都了解。
【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很棒!很棒!这句话把它划下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大德又问:】
太虚,太虚就是虚空。
【太虚能生灵智否?真心缘于善恶否?】
我们的本性,是不是有缘于善跟恶呢?
【贪欲人是道否?】
贪欲心重的人,是不是有道呢?
【执是执非人。】
执是执非的人,执着于是,或执着于非,意思就是说,执着于是非心很重的人,执是执非表示是非心很重的人,是非心很重的人。
【向后心通否?】
向后心通否,【向后】就是说他能不能前后贯通他的思路呢?意思就是说,他是不是能够得无碍的意思,往后看,他能不能通呢?是不是能够贯通无碍呢?叫做:向后心通否。执现在的是,执现在的非,那么他往后的心能通吗?
【触境生心人有定否?】
什么叫触境生心呢?很容易受干扰的人。触境就是遇到一点外境就承受不了,有的人是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人家,有的人是一直想置人于死,随随便便的很容易受人影响。触境生心人,是不是有定呢?
【住于寂寞人有慧否?】
心中骄傲的人。
【怀高傲物。】
怀高:怀着一个高傲的心,瞧不起众生。
【人有我否?】
是不是有人我相呢?
【执空执有人有智否?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
这是不是能说有道,说是在修行呢?
【此皆称道否?】
这个【称】不是赞叹,这个【称】就是合于。合于道吗?这些人有道可说吗?就是说按照文字,执着取证的人,或是修苦行求佛的人,或是离心求佛的人,执着心是佛的人,这种人是不是有合于道呢?有道可合吗?
【请禅师一一开示。师曰:】
太虚,在虚空当中,是不可能产生我们本性的智慧。(【太虚不生灵智。】)这个灵智是指本性的智慧。太虚,虚空当中决定不能产生灵智。
【真心不缘善恶。】
我们的本性若是缘善恶,那么就变成落入善,不然就是落入恶,变成二元对立的东西。
【嗜欲深者机浅。】
嗜欲就是欲望太重的人,欲望太重,什么事情都想享受,睡也是睡得很舒适,吃也要吃得很丰盛,欲望是斩不断,那就是嗜欲。嗜欲深者,包括男女啊,感情啊,衣啊,食啊,名啊,利啊,欲望太重的人,根器太差、太烂了,平淡的人才能修行。
【是非交争者未通。】
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你看他在摆平这个是非就晓得了。师父从前就告诉过你们,凡是一天大发牢骚的,凡是一天是是非非的,他的心一定不通,他根本没有道可谈,是非交争,一天到晚讲是讲非,一天到晚论谁对谁错,一天到晚从不顾自己的生死,你想想看,他的心会通吗?所以是非交争者未通,一定的道理。
【触境生心者少定。】
碰到这个境界,生心,这是指分别、分别心。碰到了境界,一下就产生分别跟执着的心,当然他就没有什么定可言。
【寂寞忘机者慧沉。】
寂寞忘机者就是说,一个人在空空洞洞的一个人时,没有人做伴的时候,忘机就是忘记了回光返照。这个【机】不是根器,这个【机】是指反应,观照的意思。一个人在无伴的时候,他又忘了自己的观照的能力,这个就没有智慧。我们人往往受不了这个寂寞,世间人总会这样,坐着时,他没有观照的能力,他就会想:我去隔壁下一盘棋吧。坐着时就想:我要去学插花。不然就想:我要去学烧菜。学烹饪。我们凡夫俗子,一定会藉着外面的外缘,或学习些什么,不然精力太多,不晓得做什么。老和尚就不是这样子了,禅师就不是这样子,禅师坐着,说亦定,不说亦定,他独自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他永与佛同在嘛,才不是像世间人,前一秒还在高唱:当我们同在一起,真快乐无比。下一秒钟就吵架了。我们同在一起就真快乐无比,没有这个道理。禅师坐着,他就是佛。禅师禅师,你难道都不会寂寞吗?哎呀,有佛陪伴,怎么会寂寞呢?他心中有佛啊,他已经大彻大悟,他怎么会寂寞呢?他不会寂寞。所以往外求的人,还不够资格闭关,一定要悟道的人,他才够资格闭关。为什么?他心中有佛,心中有佛就不会感觉寂寞。不然那有人闭关时,在关房里整天不晓得做什么,要不然就养几只狗,或是养几只猫,养一些鸽子,老是逗鸽子玩,为什么?没事做啊,消磨时间,闭关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只是把自己抓去关起来。其实关闭,注意,闭关是闭关自己的恶业,叫做闭关。如果是悟道者,他已经不造业了,你抓进去关跟不关统统一样,他没有恶业可造,闭什么关?闭关是要认识我们的本性,闭掉永远的恶业的关,把恶业全部关闭起来,叫做闭关,不是把人抓去关起来叫做闭关,对不对?把人抓去关起来,那你的脾气还是坏死了,贪嗔痴不断,那关在里面跟关在外面有什么不一样?只是里面比较小,外面空间比较大,那你的心还是被关起来啊,这样听懂了吗?(第十一集)关在外面的人笑:法师你被关起来了。他在关房里面也笑你:你也一样,只是被关在较大的范围中。都一样,你也是被关在地球里啊,谁笑谁还不知道,听懂了吗?被抓去关在关房里,那只是范围比较小,关房里的人也是笑你:你也是被关起来。关在哪里呢?你被关在台湾,被关在美国,不论关在哪里,也离不开地球,你也是被关起来,还不是一样。或许会说:空间较大不是比较自由吗?不是这样的,心若是解脱,处处都自由,你住在地球打转,而我遍游虚空,不一样啊。开悟的人就是不一样,纵横自在,处处都解脱,他才不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他根本是哪里都是他的家,怎么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整个虚空都是他的家,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本来的本性,无处不是他本来的面目。若是有人问:你家在哪里?你就回答:哪里不是我的家?就是这样。开悟真是好,很好,日子很好过,不会有障碍。
【傲物高心者我壮。】
这个【壮】不是指那个健壮,这个【壮】的意思是固执的意思,坚固的我相叫做我壮,傲物就是看不起别人,骄傲、狂妄,讲话都是傲视凌人。一个骄傲心很重的人,我见很重,【我壮】就是说,坚固自己的看法。
【执空执有者皆愚。】
执着有、执着空的人,都是愚痴。
【寻文取证者益滞。】
这个【益】是更,更增加,【滞】就是停顿、不通,意思就是着文字相的人,那就不通,益滞,【益】就是更加。所以我的名字叫做林益谦,姓林的更加的谦虚,或者是有谦虚就有益处啊,我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知道吗?
【苦行求佛者俱迷。】
苦行,日中一食啦,或者是说把自己闭关啦,或是不穿鞋子啦、苦啦,或者是使这个肉体吃任何的苦,没有用啊,为什么没有用?心中没有佛啊,苦行求佛者俱迷,还是迷惑颠倒。
【离心求佛者外道。】
离心求佛者是外道,所以我们把这个佛像拿来前面拜,其实你不晓得你就是佛,佛拜佛。
【执心是佛者为魔。】
执着一个:心就是佛的话,为魔。3:17意思就是说,真正的佛,是连这个心都不能执的,没有可执的东西,执着你的心就是佛的话,那也是魔,因为心是无执的东西。
【大德曰:若如是应毕竟无所有。】
照你这么说,应该毕竟无所有罗。大珠和尚说。
【师曰: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
这句话看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法师看得懂的举手,不用问这些在家人,在家人一定看不懂,什么叫做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知道意思吗?把笔拿起来,我如果添加两句你就知道。师曰,毕竟上面写两个字,【若悟】毕竟空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这个【不是】上面还加一个:而。再讲一遍,若悟到毕竟空,才是真正的大德,4:32则是所谓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
【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就是差那两句话而已,就看不懂了,差几个字就看不懂了。所以不是自己看才比较节省时间,听懂了吗?是来听课才比较节省时间。
【师上堂曰:】
大珠和尚上堂这样说。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就是说我们最好是做一个无事之人,我们人假使【苦死造作。】苦死造作就是硬要造这个生死业,叫做苦死造作。禅师一再劝导我们,要放下,要自在,要纵横自得。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诸人】就是大众,【幸自】就是最好能够做一个没有事的人,所以说没有事不要找事做,有事不要怕难做,就是这个道理。无事不要找事做,没有烦恼,你不要一直找自己的烦恼,你不要找烦恼。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大众,我希望你们是一个无事之人,你们不要苦死造作,硬是要造业,那个是【要担枷落狱作么?】就是为什么又要这样子啊?担枷,【枷】就是锁的意思,又要加上一个枷锁。落,就是掉到地狱去做什么呢?为什么你们要苦造生死业呢?这个【苦】就是拼命,苦死造作呢?拼命造这个生死业呢?而且造这个生死业之后,又担枷,还要加上锁,又要掉到地狱,这样做什么呢?【作么?就是做什么呢?何必要这样子呢?
【每日至夜奔波。】
每日至夜奔波,我们是不是这样呢?修行人一天到晚都说:我在参学学道,参禅学道。那么世俗人忙于什么呢?至夜奔波,每天都在奔波,为了什么呢?赚钱养活妻儿啊,不然就是为了三餐,到了晚上就是妄想一大堆,白天已经很忙碌了,晚上又妄想一大堆。这也是什么?奔波啊。道我,【道】就是说,
【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
整天都说:我在参禅学道。整天都说:我了解佛法了。
【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他说:这样只是转无交涉。无交涉就是悟不到本性,完全没有消息,无交涉,与本性没有交涉,那当然就没有机会悟道。转无交涉也,就是转来转去,统统不与本性交会,永远悟不到本性。只是逐声色走,你只是跟着外表的声、色走来走去,追逐名利,何时歇时。把笔拿起来,这个【歇】就是悟道,停止妄想,歇,真正的休息。所以我说:开悟、大彻大悟的人,才是真正的休息,没有大彻大悟的人,用意识心,虽然晚上在睡觉,照常不能休息,意识继续作用,做梦啊。我们何时才能停止下来休息呢?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休息呢?所以大彻大悟的人,行住坐卧,完全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的功夫。我们听经闻法这么久了,几时听过这么好的法宝呢?我们过去在听,都是听一些因果啦、故事啦、不要造恶啦,都是听这些,现在讲的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哦,男人也有、女人也有,小孩也有、大人也有,9:14狗也有、猪也有,一切众生悉皆具足,统统具足。我们今天听了,若是还不会运用,那就很悲哀了,枉费我们的外表那么庄严,我们的心却不庄严,世间人会打趣说:穿得美美,等着领薪水。现在则是穿得美美,等着做佛祖,修得福慧具足,好做佛祖。现在知道心要如何解脱了。【贫道。】布袋戏常常会用这种腔调:贫道。
【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就是马祖道一,他说:你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
【一时】就是当下就放下,【休去】就是全盘放下。
【自己财宝。随身受用。】
自己的财宝就是智慧之宝,无量的本性之宝,随身受用。所以什么人最富有呢?大彻大悟的人最富有,充满了智慧。
【可谓快活。】
实在太棒了。
【无一法可取。】
把它划起来。
【无一法可舍。】
你也不必刻意的要舍什么东西,因为毕竟空的东西,没有取,也不必要去舍,碰到善,当下空,碰到恶,毕竟空,碰到得,毕竟空,碰到失,毕竟空,碰到色声香味触法,当体就是空,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布施千千万万的钱,无一钱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
一切法能所双亡。
【不见一法去来相。】
不来,也无所谓去,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
【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
不必怀疑。最后一行,拿笔划起来。
【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
不要加一个思想,也不需要刻意的往外求,放下就是道,心性本来清净。不用此性修,是大痴人啊。所以《华严经》说:
【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众生就不一样了,众生是一切法常常生,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事他就偏偏要找事,一开口就是要挖苦人,就是要批评别人,一句话就是讽刺别人,讲一些不必要的话,然后再引起冲突,这根本不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人就是活在多余的痛苦,不必要的痛苦中,自己创造痛苦的动物,愚痴,人类就是自己称为无明,每天都在创造痛苦,这句话就明明不必讲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讲?对不对?某一些话根本就不需要说,你说这些话干什么?一切法,他不讲很难过啊,讲出来更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习消化嘛,要学习消化这种是非、善恶、得失,把它当作无事,一切法都没有。这才是真正了不起。所以圣者是一切法不生,而我们是一切法常常生。我们哪一天不是一切法常常生?气度狭小,每天看什么都不习惯,看那个不顺,看这个不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能任劳,也不能任怨。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划起来,划起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一切法,能生的东西当体即空,所生的境,当下就是没有,也没有所谓的灭,随缘幻化,就像水泡,一下子就破灭,没有了,一下子又破灭,又没有了,随缘显现随缘无。自性本空不必慌,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什么是佛?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即是佛现前,若悟此理者,即是佛。
【又净名经云:】
《维摩诘经》这样说。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下面再划起来。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
你如果不随着这个世界的外境的声色起心动念,你也不要追逐这个虚妄的外貌而生解。
【自然无事。】
这个划起来。
【去。莫久立。珍重。】
这个不必划。去,莫久立,你站在那里没有用,我这里无一法可得,你不必站那么久。意思就是谦虚。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你看看,自然无事。你看大彻大悟的人在讲话,一句话就一针见血,而我们今天刚好相反,随时都随声色动念,随时都逐相貌生这个解。相貌就是有实体的外在,叫做相貌。如果你不随这个声色,不随相貌,自然无事,莫久立,珍重。禅师讲话都多一句珍重,祝福你的意思。
【此日大众普集。久而不散。师曰:诸人何故在此不去?贫道已对面相呈。】
我已经是将我所说的送给你们了。【相呈】就是恭恭敬敬的呈现给大家了。
【还肯休么?】
这个句刚好是颠倒,倒装句。还肯休就是,难道你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得下吗?说:还肯休么?这句话刚好是倒装句,颠倒用法,还肯休么?难道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呢?
【有何事可疑?】
你有什么事情怀疑呢?
【莫错用心。枉费气力。】
我们今天就是全部错用心,我们全部用错心。有一个在家居士,师父是很敬佩他,但是他就是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他就是很认真的拜佛、念佛、打地钟、用功、拼命修行,但是走到哪里就是称赞自己:我一次打坐就是三小时,我见到佛光了,我到目前已经打过几次佛七了,我看过那些经典,我一盘腿,可以维持三小时不下座。我内心里面本来要告诉他,但是因为他的执着很重,我是要告诉他:这样叫做障道啊,虽然是修行,但是这还是一种障碍,法执不断嘛,对法的执着,那个我相不断,还有一个认为自己有修行的我相,那当然就是没有修行嘛,以此心成佛,了不可得,往生有希望,因为他很精进,大家也是要向他学习,他很精进,早课、晚课,都有订固定的功课,不过我相太重,他可以往生,但是要成大器,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成大器没有办法?成大器的人,一定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定要发菩萨的菩提心,才能成大器嘛,执着于自己很有修行的话,就变成法执,障道了,这个不可以的。下面,有何事可疑,莫错用心,枉费我们的气力。
【若有疑情。】
如果有什么怀疑。
【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你们若是有什么怀疑,要赶紧来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
【云何是一体三宝?愿师垂示。】
希望为我开示。
【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划下来。
【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划到这个地方。你的心就是佛,不要将佛又求佛。所以我们要念佛,能够念实相佛是最好啦,但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干脆就执持名号,不得已之下,你就执着于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他发的愿力,我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样子。你不能念实相佛,那你只有执持名号罗。所以不要将佛求佛,因为你就是佛,你又求什么佛呢?心就是法,心当下就是法,为什么?你具足智慧,你就具足法,不用将法求法,你充满了智慧,你求什么法呢?佛法,佛本身的智慧,运用于外在叫做法,内心的称为智慧,所以内在的佛,运用在一切境界叫做法,佛跟法就是无二。和合叫做僧,所以僧就是代佛说法,这个叫做僧,【僧】就是和合,所以【僧】就是无诤。凡是出家人,第一个遵守的戒规就是无诤,才能称为僧,僧团、僧团,和合的团体叫做僧团。因为我们内心有智慧,又有法可求、可得,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
发脾气也是一心,也是我们这个心,欢喜心也是我们这个心。
【实无二体。】
没有两种体。
【本智法尔无漏现前。】
就是这样子,本智法尔,无漏就是现前。
【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所以【性本清净。不待修成。】
不待修成,不必经过造作,而有所修成,本来就是清净,放下就是。
【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把笔拿起来,要加几个字,若说有法可证、有法可修,就是我们所讲的增上慢,加下去的话就比较清楚。若说有证有修,若是说有法可证,或是有法可修行,有法可证得,或是说有法可让我们修行,这个就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误解,以为自己是圣人,其实只是相似的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圣人,这叫做增上慢。因为他很肯修行,很肯精进,但是悟到的却不是真正的道,有点相似,但是却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所以叫做错觉。相似道以为是真正的道,这个叫做增上慢。
【真空无滞。】
真正毕竟空,它是无障无碍。
【应用无穷。】
一个人的心,达到毕竟空的境界,没有一件事情看不开,没有一种东西放不下,没有一法障碍得了他,那么他的应用就无穷。
【无始无终利根顿悟。】
无始无终,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点,利根的人就能顿悟。
【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阿耨菩提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哪一种情形是最微妙的色身?心如果无相,那就是最微妙的色身。
【无相即是实相法身。性相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我们一切相、一切性,体当下就是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
我们的法身,是一切万化之本。万化之本就是千变万化的根本,因为法身是空一切法。
【随处立名。】
去到何处就安排什么名字,到什么地方就安排什么名。
【智用无尽。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万法归如。名如来藏。】
智用无量,我们的智慧若是无量无边,称为无尽藏。能生万法,称为本法藏。具一切智慧,名智慧藏。若是万法归如,名如来藏。若是众生烦恼,名为团团转。团团转,我们现在就是在团团转、团团转,转了老半天,还是转不出什么消息来。
【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叫做如来呢?一切法就是不动,当体就是无生,【如】就是不动,就是无生。
【又云: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义不归如也。】
为什么?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当然就是如,世间的一切生生灭灭,没有一种道理不是归无生,没有一样不归无生法。【如】就是无生的意思。
【有客问云:】
有客人,有一个人这样说,这样问。
【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
哪一种人才是最殊胜呢?
【愿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夫律师者。】
这很不简单。
【启毗尼之法藏。】
毗尼就是戒律,引导众生,【启】就是开,开这个戒律的法藏,佛法藏。
【传寿命之遗风。】
寿命就是我们说:毗尼若住世,佛法永不灭。毗尼寿者,是佛法寿也。就是说毗尼,众生若是持戒律,佛法就不灭。所以启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寿命就是说持戒律,这个世间若是有持戒律的三宝,那么佛法就不灭。
【洞持犯而达开遮。】
【洞】就是明瞭,就像挖一个洞,使这个光透过来,所以【洞】就是看得很清楚,【持】就是持戒,【犯】就是犯戒。什么是持戒?那一种是犯戒?而达到,【开】就是开缘,【遮】就是停止,哪一种情形可以开缘?哪一种情形应该停止?而且【秉威仪而行轨范。】【禀】就是按照,【禀】就是说依照佛陀的教化,有这个威仪,而行这个轨范,很有威仪。
【牒三番羯磨。】
牒就是一,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的,三番羯磨就是三次的决定。开会当中问: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这个叫做三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四果就是阿罗汉。
【若非宿德白眉。】
【宿德】就是很大德,很有威德。出家很久的叫做宿德。白眉就是年纪大了,所以我也要来黏上几根,黏几根白眉。
【焉敢造次?】
怎么敢造次?造次就是说,超越他呢?怎么敢随随便便的讲呢?怎么敢说跳越他呢?不敢这样讲。意思就是说,律师是不容易的。
【夫法师者。】
什么叫做法师呢?
【踞师子之座。】
狮子座就是说法的地方,叫做狮子座。从前的人在讲经说法时,一定在座椅的两边手把上雕刻一个狮子相,在手把的地方,做一个狮子座,狮子相,所以升座说法的时候,就是狮子座,这是出自《维摩诘经》。狮子座,说法者所坐的地方,叫做狮子座。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了,现在已经没有了,也没有什么狮子座了,狮子雕刻不成,反成猫,雕刻起来变成猫。狮子座现在没有了,都是随便拿张藤椅来坐而已。
【泻悬河之辩。】
【泻】就是一落千丈,【悬河】就是高挂在虚空当中的河。一下子落下来,就是形容不可遏止的辩才,泻悬河之辩,就是指法师。
【对稠人广众。】
【稠】就是众多,密密麻麻叫做稠,人太多的地方。30:00对大众、广众。
【启鑿玄关。】
启鑿,【鑿】就是开。玄关,就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开启这个玄关。
【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
没有我人,以及所施的物,或者所施的法没有中间。
【若非龙象蹴蹋。】
蹴ㄘㄨˋ这个是ㄘ的音,不是两撇一竖的彳,是这个ㄘ。蹴蹋,【蹴】就是走得很快叫做蹴,【蹋】就是我们脚踏车的【踏】,这个【蹋】跟那个脚踏车的【踏】是一样,蹋就是我们所讲的是,就是龙象走过的地方。要成为法师,没有那么简单,佛门的龙象,那当然就是只有法师了。
【安敢当斯?】
这没有那么简单,律师不简单,法师也不容易的罗。
【夫禅师者。】
什么叫做禅师呢?
【撮其枢要。】
【撮】就是什么?取,取他的最重要的。
【直了心源。】
直接说本性的东西。
【出没卷舒。】
出没就是说,出没卷,【卷】就是收回来,【舒】就是放,出没卷舒就是说,他的应对千变万化,出没不定的意思。直了心源,出没卷舒,无论他能出,也能够没,也可以开,也可以收回来,就是禅师他为了要让你开悟。
【纵横应物。】
纵横就是千变万化,应一切众生。
【咸均事理。】
都合,【均】就是合,都很合这个事相跟理体。
能使你【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
因为你没有本性的功夫,你一定会烦恼,你不知所向,你不知道如何用功,虽然念佛也念得很痛苦,念佛也念得很烦恼。顿悟这一门,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是一直讲净土宗经论而已,讲讲讲,那些老菩萨听法师开示说要念佛,他就一直念阿弥陀佛……可是烦恼不断啊,为什么?他不了解禅啊,不懂啊,禅这种东西又听不懂,他只懂一门睡禅,听不到几句话就睡着了。所以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没有在讲本性的东西。我从三十三岁的时候,对本性上稍微有所了解、有所悟,我发现,修行若是没有用本性修行,你根本就不能修行,你光是烦恼就烦死了,你光是烦恼、气愤就够你受的了,一般的众生在修行,都是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累积的一种经验,累积的经验反射出来的,就是一个我相,那么任何事情都夹杂一个我,就是不见性,我们现在用无我,马上就入道,用无我才是真正的法,无我就是实相,用清净心、用菩提心、用无所住的心,用这种心去念佛,如日当空,万里无云万里天,如太阳当空,统统无遮无障,为什么?没有烦恼啊,没有烦恼,这一句佛号一提起来,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是实相念佛,哪一个不往生极乐世界呢?所以你若是没有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你就一头雾水,你根本不晓得怎么修行。
【随机授法三学虽殊。】
随机授法,三学就是戒、定、慧,虽然不一样。
【得意忘言。】
得到佛的宗旨,就可以把它放下这个不必要的语言上的执着。得意,【意】就是佛的心,你得到佛的清净心的这个宗旨,即心即佛,你就可以把它忘掉这个文字上的执着,得到佛的心,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忘】就是放下语言的执着。
【一乘何异?】
当下就是一乘实相。
【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十方世界都是只有一乘,就是讲无生、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统统叫做一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了佛方便所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
只是假借着,但以假名字,只是假借着这个假的名相,来引导诸众生。
【客曰:和尚深达佛旨。得无碍辩。】
到此时就很赞叹了。35:58好,今天到此为止,下星期《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总共到五十八页而已,我们总共还剩下三十二页,下星期就可以讲完了,一天讲十六面,像我们今天从第七页开始,二十二减七就是十六页,下个礼拜,星期天、星期一,就可以将《顿悟入道要门论》讲完,如果没讲完,最迟再多讲一天,再来就要讲《维摩诘经》了,因为我不喜欢拖时间,买录音带的人会很痛苦,录了一大堆,听了会很痛苦,好像永远讲不完,一卷也是要六十元的。有一个人去跟广化法师抱怨,抱怨说慧律法师卖的录音带比较贵,说外面一卷卖四十,我们这里卖八十。我说:怎么可能会这样?我开店也不过是现在的事,最近才开始而已,是他们不要做了,师父才把它承接起来,讲这种话真是很没有良心,去跟老法师造谣,我们一卷录音带是卖六十,孙居士都用很好的母带,孙居士告诉我,把我们的录音带拆开,用力扯也扯不断,听几百遍也不会损坏,关键在于带子的品质,带子的品质有差别啦,而且我们也只卖六十元,哪有卖到八十元?所以我说人很奇怪,吃饱没事不晓得去跟老法师讲这个做什么?老法师昨晚十点打电话给我,他说:我是怕这个坏人害你啊,现在已经有人这样表示意见了,就表示人家又在用尽心机要诽谤你了,你自己要注意。我说:事实也不是这样啊,我们一卷录音带也不是卖八十元,卖六十元而已啊,我们那个品质是真的很好啊,不能这样造谣,这样很没有良心。(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啊……没良心的人。这样不好,真的不好,对不对?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表白,而且讲的也跟事实不符,怎么可以造谣呢?没办法,总而言之,因为我出名啦,你们若是不会受人影响,我是没关系,反正我也是将死的人了,我也无所谓,你们要是了解师父讲的法是正知正见,你们就不要受别人影响,知道吗?永远是连听都不须要听,法才能入你的心,法才能入,那么你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今天还有什么事要做吗?没有了。昨天很感谢诸位大慈大悲帮忙装信封,听说昨天装了六七千封,非常感谢,在此还要感谢诸位,虽然说师父的钱还凑不够,还差好几千万,但是还是非常非常感谢诸位菩萨,大家已经尽心尽力在标会了,已经尽力借钱给师父了,师父也是非常感谢你们,不管钱能不能凑足,总而言之,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信徒的热诚,大家已经尽力了,我就没有什么话讲了,不够的地方,师父会想办法,没有关系,能够的话,当然就减轻我们的利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佛教徒确实是很合群,尤其我们高雄的这个众生,大家都很尽心的要帮师父。有人说:师父,再等几天,我还有一个会没标到。40:18没关系,我可以等。我们法禅师借来一张票,到期日竟然是五月十五日,我说:到五月十五就饿死了。那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开五月十五的票,你干脆等到期了再拿来借来,开五月十五的票,我要等那张票二、三个月,现在才三月初九而已呢,你开五月十五的票,能够撑到那个时候吗?命已经去掉一大半,只剩奄奄一息了,等到五月十五,装助呼器也救不活了。要是那种远期票的,现在就不用拿来,支票开二、三个月以后的,现在不用拿来,等到期时,再拿来给我就行了。现金对我来说是比较适合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卷下的二十三页,第一行中间。
【又问:】
又这样问。
【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
【儒】就是孔子所说的道理,【道】就是自然的道理,【释】就是佛教智慧的道理。这三教是同或是不同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大量者用之即同。】
大量的人,就是表示大彻大悟的人,开发出我们的本性,不管怎么运用都相同,因为他已经悟道了,悟道以后,儒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佛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所以三教就相同。
【小机者执之即异。】
小机就是说根机差的人,硬是要把儒道释分开来,因为他不悟本性嘛,没有悟到本性,这个跟一贯道所讲的是大不相同。一贯道讲的是五教合一,他们那种合是很勉强的,他们那种合是以他们的意思,自己说是同样的合。以一个道,无形的道,认为是一样的,但是在这里说:大量者用之即同,这是指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高僧大德、诸佛菩萨,才够资格说这个同。所以说小机者,就是不悟道的众生凡夫,因为执,他就认为不同。简单来说。
【总从一性上起用。】
怎么讲?【总】就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都是从本性上在起作用而已,总从,统统是,都是从本性起作用,而我们众生不是从本性起作用,众生是从我执、法执、无明起作用,所以我们所运用出来的东西,所产生出来的东西,总是斗争、是非,因为我们没有本性的功夫。祖师大德已经大彻大悟,他虽分别,不作一切分别想,虽运用一切智慧,不产生一切的执着,因为都是从本性起作用。
所以【机见差别成三。】
根机不同的人,就变成三种。
所以【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
也不在教本身的不同。意思就是说,若是迷,诸法就千差万别,若是悟,那么法法皆同。
下面说【讲唯识道光座主。】
道光老和尚,这个【座主】就是升座说法的主人,所以叫做【座主】。【座主】简单讲就是主导,这个法会是谁来负责任的。就是说有一位讲唯识学的人,叫做道光和尚。
【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师曰:老僧无心可用。】
这句【老僧无心可用】,就是因为他是大彻大悟的人,所用的都是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是无形相的东西,无一切妄念,所以老僧无心可用就是说,老僧没有凡夫这一些心在运用,都是用本性清净心,本性的清净心又无法形容,智慧心即是,所以对凡夫来说,老僧无心可用。假使这个老和尚,这个禅师反过来说:老僧有心可用。也对。因为大彻大悟的人,不管说有心、无心都对,老僧有心可用,有什么心?有清净心可用,无量的妙有可用。所以他若是说:老僧无心可用,是没有凡夫、二乘人,我法二执的心可以用,这些心统统是不清净的。简单来说,老僧没有无明心可用,也就是所用的都是智慧之心。所以不管他说无心或是有心,都是看你如何运用。老僧无心可用,无什么心呢?无凡夫心可用,凡夫用的都是贪嗔痴,这些他都没有。
【无道可修。】
因为本性是本自具足的东西,若说可修,变成外道,心外求法,即心即佛,当然我们就无道可修,本来就是佛,更要修什么呢?
【曰:既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修道?】
这个讲唯识学的人就有怀疑了,你既然说无心可用,无道可修,那么为什么每一天都集合大众说:你们要学禅,要修道啊?
【师曰:老僧尚无卓锥之地。什么处聚众来?】
老僧尚无卓锥,这个【卓】站立叫做卓,直立叫做卓。锥呢?它本来的意思是尖锐的钻孔的器具,也就是物的末端最尖锐的地方,那个叫做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卓】就是站立,【锥】就是一点点,简单来说,老僧尚没有站立一点点,没有站到一点点的地,哪里有地方有聚众说法,劝人修道呢?再讲一遍,老僧尚无卓锥之地,【卓】就是直立,【锥】就是一点点,老僧连站到一点土地都没有,你为何说我有聚众说法呢?意思就是说,他已经通达我相空了。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们人若是了解自己的心,大地的寸土,全部粉碎成当体即空的东西,粉碎成当体就是空的东西。他连站一点点土地都没有,你怎么说他聚众来学道呢?简单来说,就是空到连他的我相、身心、天地万物,全部无挂碍了。他虽然在运用说法,但是一切都是虚妄,刹那间变化的东西,他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意思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这种相,连这个站的地、时间、空间的相都没有,连我相都没有,连众生来听经闻法的相统统没有,也就是无相。下面,道光就问:那你为什么聚众来啊?答:老僧哪里有聚众来啊?二十四页。
【老僧无舌。何曾劝人来?】
老僧连舌都没有。无舌,我根本不曾劝人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切法都是毕竟空,哪有什么舌劝人呢?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求,本自如如,不用求解,当下放下,就是本来面目,所以说:老僧无舌,根本就不曾劝导人。这位教唯识的道光老和尚说。
【曰:禅师对面妄语。】
你打妄语。意思就是说,你每天都劝人参禅修道,你现在却说没有。
【师曰:老僧尚无舌劝人。焉解妄语?】
我已经跟你讲过了,我连舌头劝人都没有。【焉】就是怎么,【解】这个不是说所谓的了解,这个解,焉解妄语,这个【解】不是当作了解的意思,这个【解】要当作有所谓,【焉】就是怎么,怎么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跑出来呢?这个古时候的古文,如果你按照文字上来解释,这是很严重的错误。焉解妄语,你不能解释成:怎么了解这个妄语,这样解释就错了。老僧尚无舌劝人,我连舌头劝人都没有,焉解妄语,怎么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呢?他连舌头都没有,哪里有所谓的妄语这个名词出来。
【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
这个讲唯识学的人说,【却不会】就是无法了解,我实在是无法了解,禅师你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明明是有的东西,为何你说没有呢?其实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样,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非一般众生所能了解。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老僧自亦不会。】
我也是不会。会的话就变成分别意识心了,讲不会就是本性透出光明,老僧自亦不会,我也不须要强加分别讲会,本自如如,无会跟不会的问题。下面,有讲《华严经》的人,这人叫做志和尚,志座主,志和尚,简单,从前称呼师父,都是一个字而已,志座主。
【讲华严志座主问:】
何故,为什么?
【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鬱鬱指茂盛,茂盛的黄花。
【鬱鬱黄华。】
就是指茂盛,这个黄花开得很茂盛。
【无非般若。】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鬱鬱黄花无非般若。大珠和尚曰。
【师曰:法身无象。】
法身是无相的东西。
【应翠竹以成形。】
翠竹是法界里面的一个形状。
【般若无知。】
但是无所不知。
【对黄华而显相。】
就是说法身也好,般若也好,都是无相的,所以法身因为无相,那么应这个翠竹,以因缘果报所产生的业力,翠竹就显现。般若是无知,对黄花来说,它现这个相出来。
【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水中月】就是指不实在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这样,我们众生今天在做什么工作?叫做水中捞月。我们坐在河边,或是在潭旁边,看到潭的中间有一个月亮很漂亮,其实那是影射下来的,从天上影射下来的相,你在水中怎么捞都捞不到月。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在这个虚妄的世间祈求快乐,祈求人家安慰我,祈求人家支持我,祈求人家来照顾我,祈求有快乐可说,有欲望可以追求,我们今天跟水中捞月没有什么两样。缘起法、诸法,当体就是空性的东西,就算你达成希望,你总有一天要死亡。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都是水中捞月,一直追求欲望,追求到最后,全是空的东西。我们今天一直想要将河中的月亮捞上来,是永远捞不到。意思就是说,你冀望在这个娑婆世界,无常不实在的世间,你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是永远不可能。所以我上次跟诸位讲过,有个四十几岁的人,因为先生外面有外遇而自杀,我说:不值得同情。就是这个道理。我问人家:她学佛一年而已吗?他们说:不止,学佛很多年了。学佛多年的人,会因为感情的事自杀?这个就是水中捞月的东西。这根本就是当体即空的东西,这不可能得到什么叫做快乐的东西。你为何因为婚姻有些变化,就去自杀呢?本来你今生可以好好修行,来成佛作祖,至少你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嘛,你不能大彻大悟,至少你修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念佛,你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嘛,你云何为了一点感情的挫折而自杀呢?所以我并不同情这个人。人家说:师父你慈悲,帮她超度一下。我说:她都不度她自己,我哪里有办法?她强迫她自己去自杀,为什么师父要救她呢?师父,你也知道人都会业障现前。我说:学佛的人业障现前,是应该忍耐,不是用自杀来解决的,对不对?人都有业障,你要忍耐,要欢喜心接受业障,而且事情也是可以处理的。你活在这个世间,你还有可能改变你先生不要去娶小老婆,你自杀了,正好满他的所愿,对他而言是正中下怀。男人只是在你死的时候会觉得伤心,伤心几天之后,他就另寻新欢了。那正妥当了,现在都没有人管了,那你不是满他的愿吗?你要是厉害,就留在他身边,硬是跟他吵,吵到他受不了,这样才是厉害,怎么会去自杀呢?所以我把话先说在前头,以后你们谁去自杀,都不要来告诉我,也不用来找我,我不同情这种人,来的话我就叫人拖到旁边去,与我无关。师父,你很不慈悲哦。你都不会照顾你自己,我如何救你呢?我已经跟你们说过了,救生圈不是为那些自杀的人而创造的,每间体育用品店都有在卖救生圈,你硬是要跳下去自杀,要救生圈做什么呢?消灾法会也不是为了那些自杀的人超度的,没有用啦。现在可能在枉死城受苦了,命不该绝嘛,你自杀什么嘛?何必这样呢?对不对?我今天若是走结婚这条路,我老婆若是红杏出墙,我岂不是也要去自杀了?我老婆要是红杏出墙,对我正妥当,我才不会像她那么傻。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什么事情看不开的,笑死人了。我就会问她:你跟着他会幸福吗?会啊。你肯定吗?会啊。那去吧,去吧。送给他,免费送给他,别跟我拿聘金就行了。很简单,既然两人在一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硬是勉强对方有什么意思呢?对不对?不须要这样。在这个世间,你看去年的户口调查,离婚七万多对,离婚,有调查出来的七八万对,都是离婚的,这是很正常的啦,normal,normal正常的,太多太多了,不计其数,现在工商业发达嘛,谁还存着封建思想那种包袱,我永远的爱你,或是说我嫁给你就要嫁鸡跟鸡飞,嫁狗随狗走,现在都不是这样了,变成嫁鸡就跟狗走,嫁狗就跟鸡飞,现在都乱了伦常了,几时还在按照传统走?都没有这样了。从前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现在没有了,现在是我走我的独木桥,她走她的八线道,现在女性空间大,都是任她跑跳,随便她去找。女人只要不怕死,我告诉你,谁阻挡得了她?拉都拉不住,天不怕地不怕的,她认为她很有本钱,没办法。所以在感情上,你若是不能很平淡的处理,一生当中,你一定难免会遇到,一定会遇到感情的挫折,难免会遇到。所以你内心要有心理准备,嫁到好丈夫,师父当然要恭喜你,嫁错了丈夫,你也不必太怨叹,也更加不要自杀,要是自杀了,你也不必来找师父,你也不必在遗书上交代,妈妈要去自杀了,把我的尸体交给师父处理,来的话就直接丢出去。来的时候希望师父帮你盖往生被,想得美,随便剪块白布去盖就好了,连往生被都不让你盖。这就表示说自杀的罪过是很严重的,不须要用自杀来解决你的问题嘛,自然能解决什么呢?你自杀之后,业始终随身,随着你去枉死城。不须要这样,笑死人了。所以说,下面,一切都是水中月,世间都是这样,水中月,无实体可得,没有真正的快乐,在这个世间,你要追求快乐,没有真正的快乐可以追求。只有充满了智慧,当下学着放下,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
翠竹如果是法身的话,那应一切物现形。所以【座主会么?】这样你了解吗?
【曰:不了此意。】
我不了解这个意思。
【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
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了。因为摆平了自己,就没有所谓的是跟不是。记住师父的话,当你摆平了你自己,你不要强迫自己去分别,这个世间的是跟非就没有作用了。有一个人来问师父。你注意听哦。师父跟他回答这句话,你注意听,听听看师父的用意。他说;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够没有是非?我就跟他讲:从你开始。你们听懂了吗?这样听得懂我的意思吗?参,参。有一个人来问慧老:师父,如何完全没有是非?我回答:从你开始。这样你们开悟了吗?对啊,就是从我们个体开始,什么都没有啊,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就是没有嘛,从我们开始,就什么是非都没有。所以个人有个人的立场。今天吴妈妈说:师父,我上班上到二十日,我不能再为师父煮饭了。她再上班五天,她的身体不好,静养一阵子之后,就准备开素食馆了。我说;个人有个人的前途,世间无常,就是真理。在社会上工作,你来文殊讲堂工作,一定会有来跟去的变化,自过去的工作人员到现在,到目前为止,整间讲堂中上班的小姐,只剩一个美金姑还没有换过而已,只剩这一个还没换过而已,她是希望下楼来看店,其他的都换过了,全部都换上新面孔了,无常嘛,这个世间就是无常的东西,对不对?所以现在还要请一个负责煮饭的,你们若是有想来讲堂煮饭的,第一、这个煮饭的跟那边的小姐不同,那边请的小姐是没有家庭之累,所以要请小姐,可是这个煮饭的,一定要结过婚才行,因为她是要在讲堂这边进出的,若是未婚的话,也要长得丑一点才要请,稍微丑一点,一看到就很难过的,但是要很会烧饭,可不要请一个花枝招展,打扮得很漂亮的,每天来这里煮饭,这些法师怎么受得了,那不行。所以要请这个煮饭的,一定要已婚的,身强体壮,也不一定要很丑啦,还是要稍微能看的,真是长得很丑的话,饭也吃不下去了,崇拜的偶像,变成呕吐的呕,整天看到就想吐了。上次有一出电影这样演,1:06:39有个女人从背影看非常漂亮,结果突然一回头,满脸都是黑斑、痘子,倒是不用请个这么离谱的啦。师父处理事情就是这样,对。所以她今天说:师父,我要辞职。这就是无常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来,本来就不来嘛。文殊讲堂在她没有来以前,也是这样过日子,对不对?现在她要辞职了,我们也是要这样过日子嘛。所以我跟她说:吴妈妈你慈悲,法会的时候,你就要好好的来帮忙。师父,我一定来。那就感谢。她说八关斋戒,人多的时候,她还要来帮忙。这样就很了不起了。所以你们考虑看看,哪一个会煮饭啊?要女众,若是男众有意愿的话,我看男众是没办法,要有煮饭经验的人,而且要已婚的,不要请个七十岁的,七十岁的难以负荷,差不多是四十几岁,已婚又生过几个小孩,这样是最适合的,不要太年轻,来煮饭的那个不能太年轻。下面,所以说,若见性人,道是也是,道不是亦得。你讲你要辞职,要住也可以,不住也可以。为什么?这世间本来就是这样,是跟非,常跟无常,都是人在订的啦,你留也留不住啊,就是直接接受这种事实。
【随用而说。不滞是非。】
随用而说,不要停顿在是跟非里面。
【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
说翠珠就执着翠珠(人名),这样就很麻烦了。
【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师父就告诉你们,要没有是非,从你开始。就这样子嘛,你自己要是没有是非,你要是摆平自己,谁都没有你的办法,我就不讲是非,反正我就没有是非,你什么是非、天地万物都跟我们无关,听懂了吗?所以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最大的宇宙,就是没有是非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清净的宇宙,就是从我们本身做起,没有是非,什么事都没事。这是指正常人,如果对神经病的来讲的话,是跟非,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神经病的,他不了解这个事情是什么嘛,所以你讲是跟非,对神经病来讲,有时候就要示现一下了。所以皆成诤论,为什么我们会争论?就是摆平不了自己,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摆平自己,所以我们会争论,所以以后要是有人跟你辩论,你就说:你对,你对!他对,也不代表我们不对,是我们比较有修养,让他对。这人世间,两人在讲话当中,一定是抢着自己要赢嘛,你若是抢着要赢他,你一定会很凄惨,你会很痛苦,所以他要是抢着赢,你就说:这样你对。这样就没事了,告诉他:你对。随后自己再一个定论:疯子。我都是这样子,告诉他:你对。自己加句:疯子。没有啦,不会这么没有修养啦。二十六页。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
将心修行就是说以心来修行。将心就是说,硬要使自己分别有一个真正修行,这句话是这个意思。认为自己心里有在修行,就是说拿这个心在修行,意思就是说,他有一个修行的观念,这样叫做将心修行。我若是以心来修行,什么时候能得解脱呢?
【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
愈洗是愈肮脏。你的心若是存着一念:我要来修行,要如何用功。如滑泥洗垢,滑泥洗垢是什么意思呢?用污泥想把垢秽洗掉,那永远不可能。因为【般若玄妙。】这个般若不可思议的智慧。
【本自无生。】
当下就是无生的东西。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一切法不染着的东西,云何说有心可以修行呢?你动到一个念头,有心可以修行,如滑泥洗垢,用肮脏的污泥,就像我们的鞋子、锅子,我们拿污泥来把它洗一洗,你说要洗到几时才洗得干净呢?若是认为,心里要是动一个念头:我想要修行。有这个保持一个说:我将心修行,我要拼命的修行。有这个念头,你就失去了般若,般若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本自无生。
【大用现前。不论时节。】
时节就是时间跟空间。以前,有一个老和尚,整天吃饱饭就是跑去睡觉,空闲时就去外面散步,也从不跟大众一起做功课,也没有在修行。所有的人都对老和尚反感,老和尚就跟他们说:哎呀,不要瞧不起别人哦。人家总认为:不修行还自我解释。到最后老和尚用站着的方式,老和尚说:为了要让你们了解我的功夫。站着合掌,站立而脱,站着就往生了。所以说,若是想从外表上看修行,你怎么看也看不出端倪。论修行,你不要看他整天睡觉,或是无所是事,你根本就看不出来,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不要用凡夫心来测圣人的量,就是这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是怎么修行的。大用现前,不论时节。3:09
【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
大珠和尚说。
【见性者即非凡夫。】
明心见性的人,当然就不是凡夫了。
【顿悟上乘。超凡越圣。】
越圣就是超凡入圣。
【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槃。】
生死是对立涅槃来讲的,涅槃是对生死来讲的。超越生死的人,他没有这个涅槃跟生死的对立观念,涅槃也是一个名相。
【迷人说事说理。】
简而言之就是说,悟的人即事即理。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讲而已啦。迷的人说事说理:这个是事相、这个是理。悟道的人即事即理,事相当下就是真理。一切事相,当下就是本性的东西。
【悟人大用无方。】
大用无方,无方这个【方】就是没有一定,就是可以随时将妙有就拿出来,无量的财富嘛。悟到的人大用无方,没有一定。
【迷人求得求证。】
拼命的求。
【悟人无得无求。】
这句话划下来。觉悟的人就无得无求,所以你求什么?你对这个世间求什么?你说。希望人家回馈吗?不必啦。希望人家对我好吗?不必啦。你求什么?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悟道的人,他就无得无求,况且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不可得的东西,你想得到什么东西呢?拥有的东西,只是暂时的啦,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是暂时借我们居住,借我们使用而已,也不是我的,不然哪一样是你的,你说来听听看,哪一样是我们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就会运用金钱。为什么?他的金钱都用来救人,愚痴的人,他也在运用金钱,所有的金钱都是在束缚自己,总是起贪念,增加自己的贪念。
所以【迷人期远劫证。悟人顿见。】
迷的人,【期】就是很久远劫才会修证,才能够得到。【期】就是无量,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个劫,才能证悟。悟人顿见,悟的人就是一句话而已,放下就是。
【维摩座主问:】
维摩诘居士这样说,经典这样说,维摩座主就是讲《维摩诘经》的人,以前讲经说法的人,统统称作座主,所以讲《维摩诘经》的人,叫做维摩座主,讲唯识学的人,叫做唯识座主。讲《维摩诘经》的人就这样说。
【经云:彼外道六师等。】
外道六师比喻作六根,我们的六根。
【是汝之师。】
这一段不容易了解,是你的师父。因为他的出家。
【因其出家。彼知所堕。】
对他来说,我们知道他一定会堕落。那他一定会堕落,那你跟着外道出家修行,你也会堕落。
【汝亦随堕。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如果有布施给你的人,不名福田,这不能叫做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意思就是说,谤于佛就是说不执着于佛,这个不是诽谤佛,千万要注意。谤于佛就是说,不执着于佛求的人,他能够把这个求佛的心放下来,他求自己。毁于法,毁于法就是不执着法,放下这个法的执着,离法的束缚,不入众数。【众】就是僧,【入】就是着,不执着众僧。也就是不着于佛、法、僧的人,那当然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谤于佛、毁于法,不入众数,能够不执着于佛的求,能够不执着于外在之佛的求,放下法的执着,亦不执着僧数,不执着这个众僧的数,终不得灭度,那么智用现前,大智慧就会现前,终不得灭度,只有智慧,它不会灭度,我们的妄想可以灭度。我们现在有妄想,只有智慧,它不灭度。智慧它要妙有,它现前,它当然不能灭度了。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你若是能够做到这样,你才可以取食。
【今请禅师明为解说。】
因为一定要先从前面的意思解释到后面,之后你再来看,才能够了解。
【师曰:迷徇六根者。】
迷的众生。【徇】就是依附在六根里面,去分别、去执着。
【号之为六师。】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整天所起的都是六识的分别,都是六识的执着,这叫做六师外道,因为心外求法,统统叫做外道。我们的六根攀缘六尘,以为有法可得,有乐可求,这都叫做外道。向外追求,名为外道,这个叫做六师。我们的六根,就变成六师外道。
【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
有物,还执着。有物可施就是还不能达到三轮体空,你认为还有东西可以施舍,那么不名福田。为什么?那你没有种到福田。
【生心受供。堕三恶道。】
你只要产生:我在接受人家的供养,我很有办法,人家供养我。那你就会堕三恶道。
【汝若能谤于佛者。是不着佛求。】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是求心外佛,就算是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也要念自性佛,我们自性本心也是佛。因此我们在念佛,若是能够用无生法,或者是实相法念佛,那是最好的啦,不得已的话就执着佛号,不得已的话就执持名号,念久了,你心中就是佛。所以你若是能够谤于佛,是不着佛求。
【毁于法者。是不着法求。不入众数者。是不着僧求。终不得灭度者。智用现前。】
只有智慧不会消失。
【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禅悦之食。】
你就能够得到法喜充满。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这样问。
【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
一字法门就是【佛】、【法】,就是一个字,叫做一字法门,这样不知是不是可以?
【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
鹦鹉学讲话也是这样,就是跟着人一直念。我们要是养一只鹦鹉,有人走过去时,它就会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蒋经国你好。从前有一只鹦鹉,主人教他说:蒋经国你好。听说让店面的生意很好。那只鹦鹉就挂在外面,逢人就说:蒋经国你好、蒋总统你好,你好。我以后要是养一只鹦鹉放在外面,都它说:信徒请进来坐,来点灯消灾哦。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参加。结果隔天去看,死在外面了,结果是讲错话了:信徒啊,你明天要往生了。讲错话,被捏死了,一命呜呼哀哉了,讲错话了。所以鹦鹉学讲话。
【自语不得。】
自语不得就是说,让他自己讲,却没有办法。鹦鹉学讲话,它有办法,自己讲却没有能力。【自语】就是让他自己讲,他就讲不出来,因为没有智慧嘛。
【为无智慧故。譬如将水洗水。将火烧火。都无义趣。】
以水来洗水,那一点意义都没有,拿水来洗什么水呢?拿火来烧火,一点意义都没有。
【人问:言之与语。】
我们讲的言语,语、言,言、语这两个字,所以我们一般来讲,连贯的言叫做语,所以叫做语。言之与语。
【为同为异?师曰:一也。】
一样。
【谓言成句名语矣。】
言若是成一句或者是名相,这个语就成了。
【且如灵辩滔滔。】
灵辩就是指智慧,机智很快,滔滔是指辩才无碍,灵辩滔滔。灵辩就是说充满着智慧,辩才无碍,讲起话来大用现前。
【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
峻机就是一层又一层,非常厉害,大川之流如万马奔腾,奔流直泻而下,控制不住。【峻】可以解释做高,很高峭、陡峭。峻机叠叠,一波接一波的涌起,就是表示不能遏止,千军万马不可遏止。
【如圆器之倾珠。】
圆器,倾珠,倒下来是无障无碍,圆的珠,圆器倾珠,珠也是圆的嘛,器也是圆的嘛,倒下来时,珠就一直落出来,控制不住。
【所以廓万象。号悬河。】
【廓】就是包括,所以廓万象就是包容万象,号悬河,悬河就是口若悬河,就是一泻千里。
【剖乎义海。】
剖乎义海就是分析,【剖】就是分析这个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很多,譬如大海那么大,大藏经大得一部好像道理的海。义海,道理很多叫做义海,剖乎义海,也就是分析这个道理,很多的道理。
【此是语也。】
这就是语言、语也。
【言者一字表心也。】
我们说话,就是表示我们的心。
【内着玄微。】
【玄微】就是不可思议的智慧,我们内心里面,【着】就是拥有,我们内心里面,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
【外现妙相。】
外面现出来,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个相。
【万机桡而不乱。】
千万人来动到你,动摇你,都不乱。
【清浊混而常分。】
清跟浊混在一起,也清清楚楚。
【齐王犹惭大夫之辞。文殊尚叹净名之说。】
这是比喻,这个【惭】跟惭愧的【惭】一样。这个齐王,他认为自己很有办法。有一次,他听听这个大夫的话,结果他觉得很惭愧,意思就是说,连士大夫有时候讲的话,都比齐王更有道理。意思就是说,智慧是在里面,不是说你论地位来说的。那么文殊尚叹净名之说,文殊是个大菩萨,净名是一个在家居士,就是维摩诘,但是文殊也是赞叹他所说的不二法门。
所以【今之常人。云何能解?】
现在的这个凡夫,怎么能够了解这种不思议的境界呢?
【源律师问:】
所以大珠和尚也算是很倒霉,大家都要来问他,学律的啦,学《华严》的啦,学唯识的啦,或是学其他,大家都拼命的问,所以可见你有一点成就,人家内心里面就会不服,人家称你是大师嘛,大的禅师,就来给你考试看看。所以以后要是有人来问,人家要是问:慧律法师,什么叫做禅?这就是有人去问广钦老和尚这句话,有人去问老和尚,所以我现在要来学广钦老和尚。有人去问广钦老和尚:老和尚,什么是禅?什么才叫做禅呢?老和尚说:禅我是不懂,不过我只会念佛而已啦。他就是不要叫你搞这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禅是陪衬的,好好的修行,放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所以以后要是有人问我:慧律法师,什么叫禅?我就答:禅我是不懂啦,不过我只知道要念佛啦。就是这样子。简单来说,念佛比修禅更重要。所以即心就是佛。源律师说。
【禅师常谭。】
这个【谭】跟我们谈话的【谈】一样。禅师常常说。
【即心是佛。无有是处。且一地菩萨。分身百佛世界。】
这是指天台宗的思想,别教的初地菩萨,就可以分身百界作佛。
【二地增于十倍。】
就是一千个,千界作佛。
【禅师试现神通看。师曰:阇梨自己是凡是圣?】
你是凡夫还是圣人呢?有点鼻塞。三十页。
【曰:是凡。师曰:既是凡僧。能问如是境界?经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此之是也。】
这就是了嘛,你自己的心有高低,你没有按照佛的智慧,就是不依法。
这个律师【又问:禅师每云:若悟道。现前身便解脱。无有是处。】
这是不可能的事,哪有可能现在就解脱呢?
【师曰:有人一生作善。】
做到大家都公认他是善人,
【忽然偷物入手。】
偷拿东西入手。
【即身是贼否?】
那么你看他是不是贼呢?
【曰:故知是也。】
他是故意的,他不可能是贼啊。
【师曰:如今了了见性。云何不得解脱?】
现在就了了见性,你怎么能说不得解脱呢?
【曰:】
这个律师就再说了。
【如今必不可。须经三大阿僧只劫始得。】
意思就是说,【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所以古文很不容易了解。如今必不可得,这个按照中文来讲,是很难理会的,那么按照现代人的话来讲,应该讲说:如今,就像你这样讲的,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若是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必不可】就是难道不必。难道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道吗?
【师曰:阿僧只劫还有数否?】
是不是有一个数目呢?意思就是说,三大阿僧只劫还是一个念头而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大阿僧只劫,阿僧只劫是数目,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就像你从小活到现在,你说你今年二十四岁,你动一个念头,二十四岁完全在你的脑筋里面,知道吗?时间变成一个念头而已,我们活过了二十几岁、二十五岁、三十岁,我们的生命三十岁,变成一个念头,累积的经验变成一种念头而已,所以这个劫数,这个数目本来就是不可得。
【源抗声曰:】
就是表示不满。
【将贼比解脱。】
这个禅师也真是奇怪,将贼比喻做解脱。
【道理得通否?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阇梨自不解道。】
是你自己不了解道。
【不可障一切人解。自眼不开。嗔一切人见物。】
自己饭量吃得少,尽是担心别人吃三大碗,就是这样,自己食量不够。所以我若是跟人家出去吃饭,我一定吃亏。譬如吃一桌饭,八个人分摊,我是肯定吃亏的,要是这样的话,我不要,你们七个人自己去吃就行了,因为我的食量很少。七个人若是花二千一,一个人要分摊三百,实际上我还吃不到五十元,被占了二百五十元的便宜,所以若是平均分摊吃一桌饭,我一定不要,因为我的食量很少。自眼不开,嗔一切人见物。
【源作色而去。】
就是说不高兴,他就离开了。下面这一句你们一定看不懂。
【云:虽老浑无道。师曰:即行去者是汝道。】
这一定看不懂。虽老浑无道,意思就是说,虽然你是很老,【浑】就是搞不清楚,是老,但是你并不很清楚,一点道都没有。虽老浑,虽然老,但是一点道都没有,也就是不高兴了。禅师就说,大珠和尚就说:即行去者是汝道。【即】就是正要,【行去】就是正要离去者,也就是指源律师。正要离去的这个人,就是你所说的老浑无道,也就是在骂他,他本来骂禅师,禅师就反唇相讥,即行去者是汝道,这个正要离开的人,就是你所说的那个老浑无道,就是你自己。
【讲止观慧座主。】
讲天台宗止观的慧座。
【问:禅师辨得魔否?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
没有这个念头,就随想入阴嘛,就是阴魔。
【或起不起是烦恼魔。】
有时生起烦恼,有时不起烦恼。
【我正法中无如是事。】
我没有这种事情。
【曰:一心三观义又如何?师曰: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于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曰:禅师不解止观。】
意思就是说:禅师,你根本不了解天台宗的止观。
【师曰:座主解否?】
那么你了解吗?
【曰:解。】
我当然了解止观啰。禅师就问:如智者大师。
【师曰: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止没生死。住观心神乱。为当将心止心。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若无心观。是断见法。亦有亦无。成二见法。请座主仔细说看。曰:若如是问。具说不得也。师曰:何曾止观?】
这段比较不容易了解,我解释一下。师曰:座主解否?你了解吗?曰:解。大珠和尚说:如智者大师所说,说止破止,意思就是说,我们说有一个止就是定,可是我们不能执着这个定。破止就是说,说止,不能执着止,26:21说这个定,而不能执着有一个定。说观破观,我们说有一个能观,有一个所观,也要破除那个能观、所观的观念。如果你安住在止,止的话变成有一个住,会执着,住止没生死,你安住在一个境界里面,止就是定,安住在一个境界里面,有境界可定的话,那就会变成生死,生死难了。那么住观心神乱,如果你安住有能观、所观这个观照,你的心会乱,因为还有一个能所不亡,住观心神乱,因为住观就是能所不亡,为当将心止心,你是拿什么心来止那个心呢?你到底是把心,用心去止那个心,那止到什么时候呢?你用心要止这个心,那么你要止到什么时候呢?或是起心观照这个观照的心呢?或者是复起心观观,就是说,或是你起这个心来观照你所观的那个念头,那么若有心观,怎么样?是常见。若有心观的话,变成说能观照的心、所观照的境,那么谁来观照这个能观的心呢?是常见,把笔拿起来。一直推下去的话,犯无穷的过患,这个要写下来,是常见,就是变成无穷的过患,是常见,就是一直推论下去的话。把笔放下来,我现在讲的你要听啊。好,这个杯子是所观,这是能观,能观照的,这是能观、这是所观,能观、这所观,那么谁来观照能观呢?好,麦克风这个念头来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来观照呢?这支麦克风又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观照呢?这个桌子来观照这个,那么这个又是谁观照呢?你懂吗?意思就是犯了无穷的过患,所以师父早就告诉你,天台宗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修天台宗要成大器的,很难很难,为什么?因为你一直一直切割,一直分这个无明,一直微细嘛,一直微细的切割,那还是有啊。一切法本来不可得的东西,你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那你有能观、有所观,谁来观照能观呢?又有谁来观照能观的能观呢?对不对?所以一个观照一个……变成怎么样?无穷的过患,犯了一个很严重的过患,所以说: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常见就是什么呢?永远有一个能观的东西,你甩不掉,知道吗?那还是执啊。是常见法,简单讲,叫做自性见,自境,以为有能观照的东西,那么永远落入一个自性见。若无心观,是断见法。如果你用无心去观,那就变成断见了。那么你讲也有、也无,就变成二见法了,本性不是这样子的,所以请座主你详细说说看。试说看,六祖常常讲的:试说看。哑口无言。曰:若如是问,那你这样问我,俱说不得,统统没办法讲了。师曰:何曾止观?一切法无生的意思啦。何曾止观,就是说哪里有所谓的止跟观?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当下就是一切法无生,不生不灭的涅槃。止什么?观什么?就是这个意思。
【人问:般若大否?师曰:大。】
阿尼基(日文)大、老大。
【曰:几许大?师曰:无边际。】
大到无边际。
【曰:般否小否?】
般若智慧是小吗?
【师曰:小。曰:几许小。师曰:看不见。曰:何处是?】
哪一处叫做般若呢?
【师曰:何处不是?】
你告诉我哪里不是?所以你讲不赢他,反正你就是讲不赢他。
【维摩座主问:】
讲《维摩诘经》的这个弘法的法师这样问。
【经云: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是究竟否?师曰:未是究竟。】
这样不究竟。
【圣意若尽。】
圣意若尽,如果圣人的意思,诸佛菩萨的意思,如果这样就没有了,如果这样就究竟了,意思就是说,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诘居士以默然不语显示,这样是不是究竟呢?这不究竟。如果这样子,圣意若尽,如果这样就结束的话,那么《维摩诘经》【第三卷更说何事?】那何必再说一些事情呢?意思就是说,沉默不代表一切入不二法门的究竟。
【座主良久曰:】
讲《维摩诘经》的这位法师就说。
【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师曰:】
大珠和尚说。
【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呼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诸菩萨各说不入不二法门。以言显于无言。】
我们说一切法都要用语言,师父在此说法,也是用语言来显示无言之法。
【文殊以无言显于无言。】
无言就是沉默,显于这个无言不思议的境界。三十四页。
但是【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
所以默然。收前面所说的一切话,(【故默然收前言也。】)我们下一回就会讲到《维摩诘经》,可能是下个礼拜。
【第三卷。从默然起说。又显神通作用。座主会么?】
这样你了解了吗?
【曰:奇怪如是。师曰:亦未如是。】
也不一定是这样。
【曰:何故未是?师曰: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
只是为了暂时破众生的执着,才作如是之说。
【若据经意。只说色心空寂。令见本性。教且伪行入真行。】
我们教化一切众生。伪行就是只是藉着语言、文字、音声,是假的修行,入于最后的无生的真正的修行。【教】就是佛法,佛法教育我们,佛门教育我们,师父教育我们,如何教我们呢?是伪行,这个【伪】不是虚伪,是假借着语言、文字、音声,叫做伪行。弘法的法师,藉着语言、文字、音声,以这个伪行,不真实的,令你契入真正的无生法门、不二法门。
【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
你不要执着语言,或是在文墨、纸张上讨这个意度,揣测叫做意度。
【但会净名两字便得。】
【会】就是悟。你只要悟,你只要悟到【净名】两字。
【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
迹用就是妙用,事相叫做迹,本体叫做理,净者是理,名者是事相。所以净者就是我们的本体,清净就是我们的本体,名就是迹用。
【从本体起迹用。】
从我们的本体起妙用。
【从迹用归本体。】所以【体用不二。】
如水与波。
所以【本迹非殊。】
【本】就是本体,【迹】就是妙有。虽现妙有,当下就是本体,虽有本体,不离妙用,所以本迹不殊,并没有什么差别。【非殊】就是平等,理事圆融。
【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但是【不思议一也。】
不思议的境界是一样。
【一亦非一。若识净名两字假号。】
这个注意,这个【识】不是了解,这个识,是如果你悟到【净名】这两个字是假的名号。
【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无前无后。】
就不会说什么究竟或不究竟了,他也无前也无后。
【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理。】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若是没有明心见性,你终其一生都无法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听经,有些人是来听结缘的,有些人是想求解脱的,有些人是听一听心情比较爽快,若是想要大彻大悟,我看是很困难。有些人是来听个结缘的,有些人是听了知道很好:师父讲得是很好啦。可是要运用时,奇怪,就是运用不出来,还是一样愚痴,还是滞碍不通,没办法。所以人家说:患有气喘的人,偶尔也会咳嗽几声,你的烦恼若是仍然存在,偶尔还是会浮现的,带有坏习惯的人,偶尔还是会再犯的。譬如爱赌博的人,好赌成性的他说:你要是肯嫁给我,我以后一定戒赌。不可能。患有气喘病的人,你跟他说:以后不要再咳嗽了。他也不可能。所以我们若是带有坏习惯,那很难很难改变。我们若是无明、无智慧,常常有束缚,除非亲近善知识,常常听经闻法,我们才能解开结缚。今天有一个人来问师父,新加坡来的,今天新加坡来了两辆游览车,有人就问师父:请问师父,无明重要如何修行?我说:很简单,无明重,一定要具足三个条件,你才能够破除。第一、一定要亲近善知识;第二、一定要有同参道友的道场勉励你;第三、要有自觉的功夫,自己观照的功夫。若是做不到这样,不论你如何的斩断无明,你都没办法,尤其是第三个,要有自觉的功夫,佛法就是自己觉悟啊,老是祈求佛菩萨来帮忙你,那怎么行?所以今天我对新加坡的信徒开示时这样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有些人念的曲调很好听,从前人家在念消灾延寿药师佛:消灾延……曲调很好听,结果还是不能消灾,法器也打得很好听:延寿药师佛……那些比丘尼念得很好听,念完一下来就起争执了,两人就开始大呼小叫了。我有一次去天母那边,那些比丘尼有多厉害呢?在打那些法器真是厉害,一手敲一种法器,实在是厉害,一只手夹着敲打,当……那种功夫真是不得了,也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一结束后,又闹得不愉快了,所以我才告诉诸位,我们众生根本就不了解经典的意思,经典是佛讲的,我们今天诵经、持咒,我们今天诵经,是要开发我们的本性,所有的经典,都是要开发你本性的觉悟,你懂吗?不是叫你在那边鹦鹉学讲话,你懂吗?所以我跟新加坡的信徒讲得很清楚,你今天一直的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可是你不开发你本性的东西,你一天到晚,一开口就要伤害别人,39:56一开口就要讽刺别人,要挖苦别人,总是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而且每次总是我慢,讲两三句话就跟人家打起来了。我说:这样你想消什么灾呢?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为什么不求自己,只会一直求佛陀替你消灾?今天我们若是学着有修养,别人讲什么都听而不闻,不要纷争,尽量处处宽恕别人,度量放得很大很大,你想想看,你不用念药师佛就能消灾了。有人说:既然是这个意思,师父,照你这样讲,念《药师经》不就没有效了?不是这个意思,还是有效啊,只是说不如你自己觉悟的功夫。今天我自己要如何才能消灾呢?第一、我要学习有修养,我不能树立敌人。我如何才能消灾?我若是没有烦恼,就是大消灾。你藉着外在的力量要消灾,这种力量不够啊。就像灯泡,光线从外面一直照它,可是里面的钨丝断了,灯泡本身不会发光,你从外面照十年、二十年,这个灯泡也没有作用,对不对?因为它本身不会发光,自己没有能力啊,藉着外面的光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在拜佛、念佛就是这样,只希望佛陀保佑我们,41:25佛陀你要解救我,千万不能把我忘了。我们只求外在的佛来救我们,但是我们不点亮内在的智慧,就像灯泡的钨丝断了。钨丝断了就表示我们的心没有智慧观照自己。我们现在不须要,我们不须要藉着别人的手电筒来照明我们,不必,我们把自己的钨丝接好,也就是通这个智慧,光明一刹那间马上现前,你自己有智慧最重要。我们自己有智慧,我们内心充满了智慧,就如同一盏灯光,我们自己的这盏灯光就能照天照地,那才是了不起的人。否则整天只会念经,对任何事情还是一样操心、烦恼,叫他放下,他偏偏不肯,老是这样气,那怎么有办法呢?对不对?所以有一位老菩萨来,也不算老啦,才四十几岁哪算老?他说:师父,我好烦恼、好痛苦,我现在很痛苦,你可不可以帮我解决,救救我。42:28我说:把烦恼拿来,我帮你摆平,赶快拿出来。他说:我就是找不原因,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无明就是一直生起来。我告诉他:烦恼又不像瘤,要是烦恼像瘤,我就把你的脑袋剖开,把那颗瘤割掉,然后恭喜你:菩萨,你没有烦恼了。你要是长瘤,还有个形相可以帮你割掉,可是你起烦恼,我要割哪里呢?我问你啊。解铃还得系铃人啊,你冷静啊,你冷静啊,所有的经典都是教你自己觉悟,自己保护自己啊,要记得佛法究竟之处,当下你就是佛,世间放得下,他就是圣人,放不下,你就是凡夫,就是两个角度而已啊。整天只想搞是非、搞动乱,你到几时才能了生死?要了到几时,你的生死才能了?不可能的事。所以啊,所以更说什么究竟不究竟,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所以只示众生的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理,终其一生都不能见到道理。所以你若是了悟【净名】两个字,什么事都解决了。
【僧问:万法尽空。识性亦尔。】
识性也是这样子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问:万法一切皆空,那么我们的识性,是不是也是这样,一切皆空呢?
【譬如水泡。散更无再合。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无。何处更有识性?】
这就是提出疑问,用这个问,用这个譬喻来问禅师。
【师曰:泡因水有。】
泡散,你不能说没有水(【泡散可即无水。】),还是有水啊。我们的身体,是因为本性迷了,变成意识(【身因性起。】)。
【身死岂言性灭?】
身死,你不能说本性无。
【曰:既言有性将出来看。】
也就是拿出来看看,既然说你有本性,你拿出来看看。
【师曰:汝信有明朝否?】
你相信有明天吗?
【曰:信。师:曰:】
大珠和尚说。
【找将明朝来看。曰:明朝实是有。如今不可得。】
现在拿不出来啊。
【师曰:明朝不可得。不是无明朝。汝自不见性。不可是无性。今见着衣(口+契)饭。行住坐卧。对面不识。】
【对面】这个不是说站在前面,是当下你不了解它,【对面】应该讲,你这一念你根本不悟道,不是说你站在它的前面。对面不识就是说,就在你这一念头,就在你正前方,那是指念头,不是指面。就在你正前方,你当下这一念,你不悟。
【可谓愚迷。汝欲见明朝。与今日不异。】
跟今天没有不同,完全跟今天一样。
【将性灭性。万劫终不见。】
将这个性来灭这个性,万年、千百万劫你也不能见性。
【亦如有人不见日。不是无日。】
譬如说一个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他会说:没有太阳。不能这样讲。所以我们有本性,不是无性。
【讲青龙疏座主问:】
《青龙疏》是一本注解,讲这本注解的人问。
【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禅师如何体会?】
什么叫做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呢?禅师,请你为我开示,要如何体会呢?
【师曰:为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
我们的般若本性是清净自在,无一物,智慧心就是,我们的智慧心就是,智慧是无形相的东西,充满了虚空,遍法界,是名无法可说。
【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河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中,就像现在,什么是佛?现在说法的就是。什么是佛?现在听经闻法的诸位就是,你们悟了吗?
【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讲华严座主问:】
讲《华严经》的人这样问。
【禅师信无情是佛否?师曰:不信。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
为什么呢?死人就变成佛了。
【死驴死狗亦应胜于活人。】
因为无情就是佛嘛,但却是活人才能作佛,死人是无法作佛的。
【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一切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
太厉害了,讲不赢他,你现在马上去死好了,你就可以作佛了。大德如今便死。意思就是,你说无情就是佛嘛。
【有法师问:持般若经。最多功德。师还信否?师曰:不信。】
跟我讲的一样,我刚才告诉诸位,诵经不是诵给佛陀听的,是诵给你们自己听的,你们懂不懂啊?我们人有没有心地功夫,修行就会有差别,你诵经,譬如说你诵《地藏经》、《金刚经》,你只是藉着外在,那么你的力量就不够,若是要修行的人,你要从内心观照,放下,那么貌相、外表的洒脱自在就一直显现出来,透出智慧的光明。上次有一个人起乩,起乩跳动起来,说是她的冤亲债主,他是自杀的,现在附着在她身上,是跟成龙拍过电影的女主角,起乩要说话,她说她跟成龙拍过电影,来找师父时,整个人很呆滞、恍恍惚惚的,恍惚的说她被恶鬼附身,这个人就是自杀。自杀之后,他就跟她来,跟这个女的灵魂来,来的时候,就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我跟他说:你离得太远了。来的时候就开始讲了:他是鬼,动作很恐怖。我跟他说:你离得太远了,你靠近一点,我听不到。他说:我靠近不了你,你旁边有人啊。我看一看:没有人啊。师父旁边有站人吗?他说:不是啦,旁边有护法,我近不了身。我说:你站近一点,你站那么远,我听不到。结果无法近身。所以这就是说,我们在修行,如果在心地发真正的善良,像师父没什么修行,都有善神保护我了,何况你们这么善良的大菩萨,你们都是维摩诘居士呢,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些出家人都是佛陀呢。所以我们讲堂楼上楼下,不是维摩诘居士,就是释迦牟尼佛,你们都是佛陀,只有师父一人是凡夫,我都多少有护法在护持了,更何况是你们呢?所以说我们修行,要由心地上好好下过功夫,所以说我们持经、诵经也是一样,要符合我们心地的功夫。师曰:不信。若是这样说。
【曰:若尔。】
如果你说持《般若经》功德最多,那么【灵验传十余卷。皆不堪信也。】
师曰,意思就是说,像你这样不相信有灵感,那么灵感那么多,就不应该相信罗。
【师曰:生人持孝。自有感应。】
世间人行这个孝,都会有感应。
【非是白骨能有感应。】
不是白骨能够感应,这是因为人的孝心感动天。
【经是文字纸墨。文字纸墨性空。】
因为是缘起法,幻化在我们眼前的东西,白纸印黑字,这能有什么感应呢?所以能感应的是我们的心,感应诸天、诸佛菩萨。
【何处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
什么是感应呢?感应是我们人用心在感应。
【所以神通感物。试将一卷经安着案上。】
着案上,案上就是桌子。把经典放在桌上,没有人受持。
【无人受持。自能有灵验否?】
这样看它有没有感应?所以还是心的问题。
【僧问:】
有位出家人这样问。
【未审一切名相及法相。语之与默。】
【语】就是讲,【默】就是沉默。
【如何通会。】
要怎样才能会通呢?
【即得无前后?】
如何一心通达呢?
【师曰:一念起时。本来无相无名。】
我们一念起的时候,本来是无相无名。
【何得说有前后?】
我们的思想动一个念头,本来是无的东西,你说有说无、说有相无相,这也都是假的名相,如何说有前后呢?
所以【不了名相本净。妄计有前有后。】
这句话要划下来。我们因为不了解名相本净,今天我们就是死在名词、外相里面,妄计有前有后。今天全部的众生,都是死在这个地方,所有的众生,都是死在不晓得这个语言、文字、外貌统统是假相,全部死在这个地方,妄计有前有后,所以你就执着有一个真实性的东西。
【夫名相关锁。】
这个【锁】就是我们打锁的【锁】,锁东西的锁。
【非智钥不能开。】
没有这个智慧的钥匙,他没有办法开。
【中道者病在中道。二边者病在二边。】
中道,他以为有中道可得,其实中道是不可得。二边就是空有,空有两边,病在两边。
【不知现用是无等等法身。】
不知现用。你现在当下这一念平等用,无等等法身,你当下不分别、不执着,一切法不受,毕竟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当下你就是无等等法身,遍一切处,都是妙有。
【迷悟得失。常人之法。】
迷跟悟,这是世间人【自起生灭。】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自己产生生灭。
【埋没正智。】
埋没了正确的智慧,正知正见。
【或断烦恼。或求菩提。背却般若。】
我们违背了毕竟空的般若。
【人问:律师何故不信禅?】
这个禅师,大珠和尚就说。
【师曰:理幽难显。名相易持。不见性者。所以不信。】
就是说因为禅,有人问:律师何故不信禅?师就这样说:因为道理不容易,名相是比较简单。也就是说,学律宗的人,按照名相来做是比较容易,没有见性的人,所以他不相信。
【若见性者。号之为佛。识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远人。】
佛并没有离开我们,【而人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啊。所以从前有一个人要去参访禅师,从远远的地方就问了,这个人没有什么礼貌,他听说某位禅师很厉害,他便前去参访,才走到门外他就问了:请问禅师,什么是佛?禅师说:来来来。因为太远了,禅师讲得很小声:来来来。禅师说:把耳朵靠过来。他想:奇怪。为什么讲个佛法还要这么神秘?禅师说:来,来,把耳朵靠过来。然后大喊一声:你就是啦。禅师说:你就是佛啦。我就是啊?对啊,你就是啊。小声的叫他来,还叫他把耳朵靠过来,这个禅师也是很有趣。所以人远佛。
【佛是心作。】
佛就是我们的心造作的。
【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无心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现前。】
迷的人是向文字当中求,我们就是这样,悟的人向心去觉悟。所以在座诸位,为什么你习气不能除?为什么你烦恼不能断?你不肯下功夫去观照啊,谁拿你有办法呢?没人有办法。迷的人修这个因等待这个果,就好像守株待兔一样,慢慢的修。不必!悟到的人,了无心相,当下他就是。迷的人,执物守我为己,执着外境或是修我相,认为自己在修行。悟到的人,般若应用现前。四十一页。
【愚人执空执有生滞。】
【滞】就是停顿,三点水再一个带,就是停顿。愚痴的人,不是执空就是执有,产生停顿。
【智人见性了相灵通。】
了相,了这个相灵通。
【干慧辩者口疲。】
【干慧】就是智慧少的人。干慧,你对这个智慧少的人,辩者口疲,要跟他讲的话,你会很累人,干慧辩者口疲,想讲也讲不出来,所以智慧少的人,他这个口才是很困难的,讲不出来,没有智慧啊。
【大智体了心泰。】
大智慧的人悟了,【心泰】就是没有事,完全没有事。【菩萨】也就是发大心的人。
【触物斯照。】
菩萨,发大心的人,触物斯照,【物】就是境界,碰到一切境界,统统清清楚楚。【斯照】就是智慧现前,就像灯光一样,走到哪里,灯光都现前。
【声闻怕境昧心。】
小乘心的人,发小乘心的人。声闻,发心小的人,很怕接触境界。【昧】就是迷昧了真心,怕被迷惑了,要是菩萨就不怕了。
【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
见前就是现在前面的东西就隔着佛。悟道的人,每一天在运用,每一天都无生。所以我们只会开世俗的金库,只会去顾那个金库,我们都不会顾我们内心这个智慧宝藏的金库,我们都不会开启心中的金库,把它运用出来。人人有金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金库,但是我们人都只知道穿一件内裤,却不会运用心中的金库。可怜,可怜。所以悟到的人,是世间最快活的人。迷的人见前隔佛。下面。
【人问:如何得神通法?师曰:神性灵通。遍周沙界。】
我们的神性灵通,遍一切法界。
【山河石壁。去来无碍。刹那万里。往返无踪。火不能烧。水不能溺。】
也就是漂,不能淹没、淹死。【溺】就是沉没。
【愚人自无心智。】
愚痴的人就没有智慧。
【欲得四大飞空。】
他想要四大飞空。
【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无相即是实相。实相体空。唤作虚空无边身。万行庄严。故云:功德法身。即此法身。是万行之本。随用立名。实而言之。只是清净法身也。人问:一心修道。过去业障得消灭否?师曰:不见性人。未得消灭。若见性人。如日照霜雪。】
清晨所看到的霜雪,一下子就消失了,日光若是照到霜雪,瞬间就融化了。
【又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
明心见性的人,业障就算积草如须弥山那般高。
【只用一星之火。】
为什么他只用一星之火?他只要用平等的智慧,毕竟空的智慧,一星之火,只要用一点点的观念,也就是无相,就可以化尽一切的业障。【一星】的意思就是,只要用一点正确的理念,就是用无相修行,业障马上化消。
【业障如草。智慧似火。曰:云何得知业障尽?】
要如何才知道业障尽了呢?
【师曰:见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前佛后佛。万法同时。】
这句话比较不容易了解。见前心通,看到前面的事,也都不会误到,见前面以前的事情,能够会通,4:54就表示不会停顿在记忆的残影里面。说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历史,只是记忆里面的幻影,不要去执着它,历史只是一笔烂帐,不要去执着它。所以见前心通,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停顿在你的错误的记忆里面,痛苦的记忆里面,放下,你的心自然就会通,我们今天起不要想:过去那个人对不起我。我们现在整天都想: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你现在每天这样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要是对不起别人,这是我不对,若是别人对不起我们,这就不重要。前后生事,前面、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犹如对见。【对见】它不是说对面见,这意思就是说,非常清楚,不被迷惑的意思。前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就如同在你的眼前这样清楚,就是因为有大智慧,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大智慧。所以前佛后佛,万法同时。这个前佛后佛是指智慧心,前面的智慧心跟后面的智慧心,统统是同时,叫做前佛后佛,有明心见性就是佛,有智慧的人就是佛,所以前面的智慧心、后面的智慧心,因为是平等无相,当下都是同时。
【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划起来,太棒了。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成就一切智故。】
你看这个多美啊,多美啊!一念知,你当下这一念悟,哪里统统都是道场,任何一处都是道场,不用跑到深山林中,还得担心被老虎吃掉了。成就一切智故。有个比丘说要住茅蓬,我说:有这个必要吗?他先前也是在僧团中,跟大众一起生活。他说:我很懈怠,我的生活习惯跟别人不同,别人也不太能够原谅我,我也觉得很惭愧,我对不起别人,我想干脆独自去住茅蓬。我说:既然有惭愧心了,更应该符合大众。他还是不愿意,就上山去了,去住茅蓬了。经过半年之后,他又下山来,来跟师父见面,我问他:你近来怎么样了?他说:下山了。我问他:为什么?有人去打扰你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为什么?有蛇吗?他说:也不是。我说:大藏经看不懂吗?他说:也不是。那就是看得懂罗?他说:还是看不懂。莫非是明心见性了?也没有。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光是被蚊子叮就受不了了。光是蚊子这一关就抵挡不住了,真的是这样啊,不相信的话,你去雷音寺看看,去美浓镇福安里……(客家话)那真是很吓人的,那边蚊子的腹部是有记号的,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纹路,雷音寺的蚊子,一飞过来还会发出声响。你们看过蚊子腹部有记号的吗?一层白、一层黑的,你们见过吗?而且体形很小。光是那些蚊子就让人受不了了,全身都红肿成一块一块的,一被叮到就红肿成一块,在雷音寺真的就是这样。光是蚊子就受不了了,住山上就是这样,而且还会有蛇,有一次蛇跑进我的房间,吓了我一大跳,还有蜥蜴,还有蚂蚁,山上的蚂蚁是不计其数,真是不计其数。所以我说,住茅蓬想要不杀生,可以说是不可能。你住茅蓬,你说你要不杀生,可以说不可能,走到哪里都会踩到小动物,没办法。不然你就要拿放大镜边走边照,没办法。所以说住茅蓬也有住茅蓬的苦恼,蚊子啦、蛇啦、蚂蚁啦,而且晚上冷风嗖嗖的,加上又怕鬼的话,那就很凄惨了。我已经打电话跟吴老先生讲了,我跟他说:七月我就要叫我的徒弟去住了,七月之前你若是还不搬家,你自己要想办法,你要去租房子。我从去年跟你买道场,你到现在还没有搬走,你本来跟我承诺过年前新房子会盖好,到现在已经三、四月了,我跟他说:再三、四个月,我就要派徒弟上山去住了。那里可以住十五个人,所以要他们开始赶工。她先生是基督教徒,她先生是不信地理的,我跟他妻子谈过之后,才比较有在进行了,她很相信地理,所以她要等到三月初四才动工,还是农历哦,到现在还没有动工,到现在还没有跟我办交屋,哪有人这么慈悲的。卖给我四千多万,到现在房子还是让他住,现在产权都转移到我们财团法人的名下了,已经完成过户了,房子还是免费让他住。我跟他说:到七月你的新屋若是还没盖好,你自己要想办法,你就要搬走。七月马上就要派徒弟上山去,要开始整理了,盖厕所,不然以后要怎么办?10:52派徒弟去那边住,一次派几个去,派两个去。派徒弟去之后,我每天会打五通电话去查,他就没空开溜,哪里也别想去,我自有办法啦,我人不在山上,他以为可以到处乱跑了。他想:师父不在这里,自由了。不可能的事,我每天有空就一直打电话,他哪里也不能跑。他要是跑出去,马上就记上一笔,然后再准备一台传真机,电话打不进去,就用传真的,要是传真还不够,再派人去。山上的路已经铺好了,花了三百八十多万,土木工程花了二百多万,这还只是最后一期,土木工程已经花了一千三百多万了,到现在又花了二百万,总共花了一千五百多万,铺设那条路,到现在我们总共花了二千万,山上建设到现在花了二千万,所以才要借钱,借得满头大汗,到现在也没有人拿钱来借我了,可怜,突然就停止了,停下来了,停下来了,现在都无声无息的,前几天还有人拿来,现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会花这么多钱,就是用在这些地方,就是为了要栽培下一代,道场啊,再来就是做一个文化区,我们要形成一个文化区,就是这样。好了,今天跟诸位讲经就讲到这里,希望诸位发心印《楞严经》,还有就是我们这里要办短期出家,因为师父现在经费不够,我希望每个人能出五百元,昨天讲一千元,都没有人发心,再降低一点,现在降价,剩下五百。我昨天宣布:我要办短期出家,大家支持我,因为师父没有钱,也没看到大家有行动,没有人写赞助短期出家,所以要写上:赞助短期出家。你们这些法师,师父的经费若是足够,录音带我们赠送给你们结夏安居,知道吗?我虽然没有钱,但是我还出得起。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明天我们就可以把《顿悟入道要门论》结束,下个礼拜就讲《维摩诘经》,明天一定讲得完,因为到五十八页而已,明天可能不到九点就讲完了,因为不要拖,不要拖拖拉拉的,请诸位支持师父的理念,共同建设佛教的清净之道场,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卷下四十三页第四行。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这样问。
【云何得住正法?师曰:求住正法者是邪。】
就是内心有所求,动一个念头:说正法住于我的心。那么这一念若是没有放下,就不是叫做正法。
【何以故?法无邪正故。曰:云何得作佛去?】
怎么能说求正法,安住于我们的心作佛呢?因为佛是无一切法,所以说,无一切法才是正,你有所求就变成邪。那么如何才能作佛呢?
【师曰:不用舍众生心。但莫污染自性。】
你只要不离开现前这一念,当下这一念心,只要不污染我们清净的本性。污染就是执着。所有的污染,都是从【执着】这两个字的角度来说的。简单来说,放不下叫做污染,只要你有事情放不下,这都叫做污染。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以及一切众生,这是三无差别。
【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脱否?】
若是这样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是这样来解释,是不是能够解脱呢?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又没有人束缚你,你须要解什么呢?若是说有绳子绑住你,我还可以帮你解开,现在连结缚都没有,本性本自清净,连结缚都没有,更有何人须要求解呢?
【法过语言文字。】
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所说的正法,这些真理,【过】就是不落入,或者是指超越,超越语言、文字。
【不用数句中求。】
【不用】就是不是在数目,或者是句子里面去求。不是用数目,或者是文字、语言所产生的一句一句当中去求。
【法非过现未来。】
法:佛所说的真理,是要让我们体会当体即空的东西,完成无量劫以来,当下就打破无明束缚的自觉性,所以法并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因为过去已经不可得,若是现在,刹那间在变化,在生灭,若是未来,也还未到。
【不可以因果中契。】
【契】就是合。因为因自性也是空,果当体也是空,因果是生灭法。修因待果,这是世间人的角度,诸佛菩萨大彻大悟,即因当下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因果,从因到果,就是有增加,有减少,才能产生因果的这个角度。譬如说一棵树木,这棵树的种子种下之后,一定要浇水、施肥,慢慢的,这棵树就会开花结果,茁壮,到现在结果。从困到果都是有增有减,既有增减,统统叫做生灭法,生灭法里面,永远不能成佛。那么有人说:十二部经典当中都是讲因果,师父你为何说因果当中不能成佛呢?佛是不昧因果,他不能超越这个因果,也不能落入这个因果,超越这个因果的话,佛就自己打自己嘴巴,佛不能离开因果,但是佛不是因果法,佛若是因果法,因果就是变成生灭法。可是他也不能离开因果法,离开因果的话,那么在事相当中就无法解释,所以佛从因地修行到果地的觉悟,这是在事相、生灭法上,对众生的共业来说,为了使人方便了解,佛自无量劫以前,是如何修行达到果位,其实佛达到果位,当下就是他因地自性空的东西,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东西,因为自性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若是说:修因达到果报,这是不得已的,对众生方便来说:佛已经成佛了,其实在自性空性的宇宙,无量无边、无一切法当中,既然法界藏身,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怎能说有一个因、一个果呢?你说在虚空当中一百公尺赛跑,从这里跑到那里,你哪里做起点呢?一个人已经完成宇宙的觉性的时候,他就没有所谓的起点,就没有所谓的终点。他既然没有起点,没有这个终点,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所有起点,自性就是空,所有终点,自性就是空,终点跟起点,都是我们自己假设出来的东西,所以佛非因果法,不离因果,不立因果。佛若是立因果,那么永远在生灭法当中,不能成佛,佛若是离因果,那么佛就自打嘴巴,因为所有的事相都讲不通,所以佛也是在因果法当中修,但是佛当下就超越这个因果的束缚,叫做不昧因果。那么我们就知道,不昧因果,就是现实里面讨论因果,但是当下就是超越,现实当下就是超越,超越的本身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因果法,现实就是生灭法,所以现实就是事相,超越就是理性。也就是说,不可以因果中契,也就是说,他不是因果法、生灭法里面的东西,为什么呢?下面。
【法过一切。不可比对。】
因为因果它要有比对啊,对果来讲,这是因,对因来讲,那是果,由彼讲此,由此讲彼,从今天来讲,讲未来的明天,那你今天当体即空,那你的未来还是空,今天就是未来,未来就是今天,今天就是过去,过去就是现在,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一念,就是尽虚空界、遍法界,就是我们的家,一切智慧圆满,福德全部具足,你说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这样你们悟到了吗?开悟了吗?有人在点头了。所以法既然不可比对,那么简单来说,法身无相。
【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应物现形。你说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什么都是因,什么都是果,什么都是缘。在《俱舍论》里面,在因缘果当中,它没有分得很清楚,也无法划分得很清楚,也没有办法,所以应物现形。
【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离开世间就是生灭法。你离开世间,离开这个生灭法,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法的涅槃,所以说不能离开这个世间而求解脱。意思就是说,当下这个世间,你当下就是解脱,因为全宇宙当中,你走到任何一处,都是缘起法,都是生灭法,都是因果法,除非你这一念不受影响。所以你想要完成无上的觉悟,只有在你的内心里面,自我回光返照,除了这条路以外,其他没有路可以走。所以我们去看人家闭关,看到老和尚就笑他:老和尚你被关在里面了。老和尚也笑你:你被关在外面了。你冷静的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子?老和尚被关进去,你也是被关进去,都一样,彼此都被关起来了。可是老和尚并没有真正被关起来,他只是身体被关起来,他内心里面大彻大悟,整个宇宙都是他的生命,整个宇宙都是他的智慧,26:08整个宇宙都是他本来的面目,是我们自己被抓去关在烦恼里面,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僧问:何者是般若?】
什么叫做般若呢?
【师曰:汝疑不是者说说看。】
你疑不是,你只要有怀疑的,你说说看,哪一法不是般若呢?为什么呢?你眼睛所看出去的东西,只要你看得到的,都是生灭法,生灭法当体就是空,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看到茶杯,这就是般若啊,这就是在为你说法啊;下雨天,雨下个不停,淅沥哗啦的。从前我住的全自动的房子,屋顶都铺上沥青布,雨水落下时就会发出声响,上面用砖头压住,风要是吹动沥青布拍打屋顶,就会发出一阵阵的声响。雨声,生灭法。去上厕所,去看瀑布,也是生灭法,我们自己排泄出来的尿,就是瀑布,有的是黄色的瀑布,表示火气比较大,有的是白色的瀑布,也是生灭法。你眼睛所看到的,哪一样不是生灭法?生灭法当下就是空性,所以说你要找道场,你何必找什么道场呢?道场就在我们的心。所以广钦老和尚说:我们寄形于天地万物,哪里都是我们的道场。若有所悟,悟就是我们的道场。如果你不悟,你哪里都不是道场。你走到哪里都跟人家不合,不能完成一合相。一合相就是事理圆融。跟任何人都理事无碍,大修行人是抉择这个智慧,不是抉择道场。
【又问:云何得见性?师曰:见即性。无性不能见。】
我们的本性就是见,无性不能见,所以见有分别心,性是平等心,所以虽分别,当下就是平等,虽平等,当下就有分别的能力,所以见就是性,性就是见,所以无性不能见。
【又问:如何是修行?】
哪一种人才是真正在修行呢?28:52这个把它划起来,这个讲得太好了。
【师曰:但莫污染自性。即是修行。】
你注意听祖师这一句话在讲什么,你不要愣头愣脑的,整天都在求法,整天就是只会听经闻法,祖师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但莫污染,就是修行。广钦老和尚教人家怎么修行呢?很简单,广钦老和尚在修行,像我们今天诵戒,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教我们如何修行呢?他说:我们若是看到别人的过失,都认为是我们的业障,那是我们的问题。所以人家在我们面前,说长道短的,讲是是非非,我们就听而不闻。譬如我们今天,在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时,就有讲到一段,他说有一个人来向另一位传某师,老和尚的弟子都是传某师,来讲是是非非,讲谁怎么样怎么样,等那个人离开之后,广钦老和尚就告诉这个徒弟:我们修行人对是非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别人跟我们讲什么,我们就应付几句,不要失了他的礼,我们不要跟着他去,那是要往地狱的路。意思就是说,来讲是非的人,都是要牵引你堕地狱的,你不要被是非卷走了,太了不起了。所以广钦老和尚开示录,请一本回去看,那真的很棒。所以古时候佛陀所制的戒律,所以今天我告诉徒弟,什么叫做持戒,心得自在,得大智慧,得解脱,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你要搞清楚。能够得到自在,得到解脱,不看众生的过失,这才是真正的持戒。不是只用嘴巴说说,不是说日中一食便是。你看广钦老和尚开示里面讲到,有一个人打饿七,传某师,好像是传能或是什么人,打饿七,饿了一星期,饿七就是一星期不吃饭,打饿七,结果饿死了,往生了。所以开示录里面讲到,有一个人问广钦老和尚:师父,我也想学日中一食。广钦老和尚说了一句话很有趣:你给我正常的吃饱饭,好好的去敲钟,才有力气工作,你不要给我学那些。意思就是说,不要学那些奇奇怪怪的事,你给我正常的吃饱饭,好好的敲钟打鼓,才可以替常住做一些事。的确,讲得没有错。所以说,但莫污染自性,就是修行。但莫污染,简单来说,就是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来到我们的自性,都是见如不见,闻如不闻,都是这样,那么就没有事。
【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莫自欺诳就是不要骗人。有一个小姐很喜欢说谎,也是学佛的人。我要是问她:你一天念多少遍往生咒?因为师父在问她了,她又没有修行,觉得很不好意思,她就说:我每天念三百二十四遍,我从家里坐车到公司,我可以念上三百多遍。结果我一打听起来,都不是真的,太会说谎了,很会白七(说谎),欺骗别人。这样不好,没有修行就没有修行,像我没有修行,我就自己说没有修行,对啊,我没有修行,我都只有修剪胡须而已,只有刮胡子而已,你看,都刮得干干净净的。所以说:莫自欺诳。有修行就有修行,没有修行就没有修行,为了爱面子,骗人家说自己一天念多少佛号,欺骗别人,这样就不好。我们是要往生的人,怎能一天到晚讲谎话呢?不要欺骗别人,就是修行。
【大用现前。】
大用现前就是妙有,就是平等心现前。
【即是无等等法身。】
大用,你要永远记住,大用就是只有四个字,【无相平等】就是大用,所有运用在宇宙当中的法,无相的运用叫做大用,平等心就是大用,无分别心,平等心,那就是大用。若是有分别心,这不是大用,这叫做障碍。即是无等等法身。
【又问:性中有恶否?】
在本性当中是不是有恶呢?善都立不了,怎么会有恶呢?
【师曰:此中善亦不立。】
如何论善恶呢?完全不立,善也不立。
【曰:善恶俱不立。将心何处用?】
那么我们的心要如何运用呢?
【师曰:将心用心。是大颠倒。】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的心本来是放下,无一切相,我们又勉强自己,要产生一种观念,我们不是由本性,流露出一种自然清净、平等、大慈大悲的念头,我们现在就是强迫自己产生一种念头,因为设立一个标准,变成产生一个对立,因此我们都是错用心,我们无始劫以来,统统是水中捞月,镜中像、水中月、海市蜃楼,我们现在所抓的都是这样。所以因明立所,所既妄立,就是这样。因明立所,因为我们想要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本性,这一念想要更清楚,就把本性转成无明,本性自有智慧去分别一切相。见,见就是性,无性不可见,性就是见,见就是性,见就是分别心,本性就是平等心,所有的见,都是由平等心出来的,所有的本性平等心,自然就有清净的分别心。但是我们不是,我们不能了解,那个平等心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硬是要把自己推向分别心,所以强迫自己烦恼,强迫自己痛苦,强迫自己看不破,搞到后来自杀。谁强迫你?什么人给我们自己痛苦?是自己逼上自己的梁山,逼上梁山,逼上死路,就是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将心用心是大颠倒,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心可用,就是大用。
【曰:作么生即是?】
他说:这样生就是吗?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的意思,这样就是吗?
【师曰:无作么生。亦无可是。】
无这么生就是没有所谓的生,亦无可是,也没有所谓的是,太厉害了。他说:这么生就是吗?也没有所谓这么生,也没有所谓的是。所以说大彻大悟,讲生也对,讲无生也对,讲是也对,讲非也对,讲一也对,讲多也对,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空的东西,应众生的方便,看你要讲什么都没关系,你要讲什么事相都没有关系,因为所有事相、理体,没有是跟非,求一切法,就是离一切法,对不对?你拥有正法,你的心就是邪,连正法都不立,就是真正的正法,正邪都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就是这样。无这么生,也无这么是。
【人问:有人乘船船底刺杀螺蚬。】
这个念:蚬(ㄒ—ㄢˇ),我有查过辞典。蚬就是软体动物,如蛤蜊、蛤仔,螺蚬(ㄒ—ㄢˇ),蚬就是像蛤仔之类的。人坐船,船从沙滩上拖入海中,船底滑过沙堆,压到蛤仔把它辗破了,把它压死了。
【为是人受罪。为复船当罪?】
意思就是说,人乘船过去辗死了蛤仔,将来,【为是】就是将来,将来是人要受果报呢?还是船要受果报呢?
【师曰:人船两无心。罪正在汝。】
罪就是在你,意思就是在受罪的那个人。
【譬如狂风折树损命。】
不小心压死了人,38:30意思就是说,譬如台风来临时,台风来时,掀起一阵阵狂风,风吹得树摇摇欲坠,我们走到树下时,刚好断裂,被树木压死了。风也无心、树也无心,它也不是存心要压死你的,那就是【无作者无受者。】你只要没有无明去造作,你就不会受这个果报。
简单来说,【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只要你无明不断,不管在哪里统统会受到这个果报。所以说不是你无心,这样就没有罪,你无心还是有罪,还是要受果报。对不对?还是要受果报。譬如说我正在做水泥工,我手上一块砖头,不小心掉落到楼下,打中路人的头,头颅破裂了,当场死亡,被砸死在楼下。那么你说这个人有没有犯戒呢?没有犯戒,那么有犯因果吗?有犯因果,犯什么因果呢?无明的因果,不小心的因果。所以我们若是在厨房煮饭的时候,戒律讲得很清楚,烧得滚烫的热水,不能倒进水沟,因为倒进水沟的话,水沟里有很多虫,会马上被烫死,无心之罪,无心之过。你们不晓得,那是很微细的。从前我们在忏公那里,米里都会长米虫,就要把米虫一只只捡出来,而且总是叫我去捡,我又近视,就慢慢的来,也不也捏死它。夹完之后,在罐子里放些米让虫吃,算是把它养起来,好像养蚕一样的,没办法,不敢杀生,所以要这样子做。你若是要讲到持戒律,你就是要这样子,不然没办法。有一次,我跟常禅法师开玩笑,我说:常禅法师,米里面的虫这么多,该怎么办呢?他说:煮熟就浮上来了嘛。他是在开玩笑的,当然他是不会这样做,这是大家在开玩笑的,没错,煮熟一定浮上来的,这还用讲?那是在开玩笑的,当然法师也不会这样子啦,这是大家私下讲讲笑话啦。41:21既然是一个法师,大家都是出家人,怎么会说这样去杀生呢?对不对?不可能。所以说,狂风就是比喻作我们人的无明,这个无明的造作,就会受到这个无明的果报。所以你坐船过去,刺杀这个螺蚬,无心报,无心造也是无心报。四十六页。
【僧问:】
有一个出家人这样问。
【未审托情势。指境势。语默势。乃至扬眉动目等势。如何得通会于一念间?】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没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古字读起来很艰涩。【未审】就是不了解。【托情势】就是人情世故当中,应该怎么样做,才叫做圆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叫做托情势。这个【势】就是一种情况,在人情世故这种情况当中,要怎么样才能够在一念间完成佛道。指境势,这个【指】就是对,对境,【势】就是一种境界、情形,面对一切的环境,境界现前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会通我们的起心动念,才能完成佛道呢?语默势,【语】就是说,【默】就是不说,在说话或是不说话当中,要如何才能在一念之间,会通完成佛道呢?乃至扬眉动目,扬眉,我们的眉毛,扬眉动目,像这样子,扬眉动目,转动眼睛,表示我们五官的变化,这种情形,如何得通会于一念之间呢?
【师曰:无有性外事。用妙者。动寂俱妙。心真者。语默总真。会道者。行住坐卧是道。】
讲得实在是简洁又有力,既单刀又直入。无有性外事就是说,一切法都不能离开我们的本性。为什么?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用毕竟空的功夫,走到哪里都无碍。无有性外事,用妙,若是能够运用奥妙不可思议道理的人,动寂俱妙,不论是在动态,不论是在沉寂思处,都是很奥妙的。若是心真,心真就是悟道的人,心若是真,只有本性是真的嘛,语默总真,不论是在说话时,他也是开悟,不论是在沉默时,他也是开悟。我们人就不同了,高兴的时候,是拼命的一直讲话讲不停,要是不高兴的时候,他就愁眉苦脸,静静的不说话。有一天,我跟一个同学出去买东西,买东西时,碰到一个人,她儿子刚考上大学,这个母亲带着儿子来买东西,这个母亲得意洋洋的,非常高兴。我们在店里挑选东西,正在到处看看,就听到她母亲很高兴的炫耀着: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们今天要来跟你买东西,那个生意人看到逮到机会了,知道她儿子考上大学,她心情大好,一个热水瓶就卖她两三百块,从前一支热水瓶才几十块而已,却卖给她两三百块。然后住校要棉被,需要买一件多大的棉被,一件棉被就敲她多少钱,反正她儿子考上大学了,她很高兴,她心情正好,不论跟她讲多少钱,多少钱都没关系,马上就付给人家了。人就是这样,得意就忘形。我就跟我同学说:那个人的钱马上就会花光了,人家准备敲她竹杠了。被我说中了,生意人都是这样,所以做生意不犯妄语戒的,不可能,光是我看到的,就没有一个逃得过妄语戒,很困难。所以说,我们要了解,众生高兴的时候,就一直拼命的讲话,唯恐别人不知道她儿子考上大学了。要是开悟的人,说也是这样,不说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差别。会道者,行住坐卧都是道。
【为迷自性。万惑滋生。】
万惑,迷惑就一直产生。因为迷了自性,万惑滋生。悟了就毕竟空,什么都没有,空一切法,你若是迷了自性,什么都产生了。所以说,什么事情都会再产生,这种事情永远会再产生,永远都会。有人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历史的重演。永远在重演历史,叫做人生。我们人就是这样,你想想看,过去追求名、追求利的人,譬如项羽、刘邦、三国时代的孙权,拼得你死我活,到今天还是这样,政治的斗争,还是一样,参议院、众议院,美国现在要选总统了,对不对?我跟他们说:新闻报道,每天没有什么叫做新闻,都是重复的啦。土耳其昨天大地震,死了四千多人,六点八级的大地震,过去也曾经发生大地震。每天的新闻报道,不外是奸杀、谋杀、掳人勒索,每天都有,经常看得到,政局动乱,政治的问题。所以说每一天有新闻吗?实在讲是没有新闻,听懂了吗?是没有新闻,因为都是杀来杀去,灭尸、掳人勒索、火灾,不相信的话,在座诸位,你今天回去后,我教你怎么看新闻报道,你拿一张纸写起来,报道掳人勒索,你今天就记起来:掳人勒索。明天再报道时,你就知道这个昨天报道过了,虽然不同,只是不同的案子而已,记上:掳人勒索一件。经济犯、政治斗争、选举风暴,民进党在抗争,你就写上:民进党抗争。你持续的写下去,写到最后,你就发现没有新闻可以看,因为都在你写的里面,你相不相信?医学报道、体育报道,每天都在报道,橄榄球报道,你就写下来:橄榄球比赛、美式足球赛,顶多是一次新鲜的,篮球比赛,琼斯杯每年都在打,谁打赢了,也跟我们无关。你看,新闻报道有什么新鲜的呢,对不对?都差不多,你看还能报道什么?每天都是古闻,没有新闻,几千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在从前就发生过的事情,到今天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不是政治斗争就是经济,不然就是灾难,要不然就是娱乐,要不然就是体育,统统一样,全部一样。有人说:师父,你怎么常常在看新闻报道?没办法啊,因为要讲给你们听啊,不然我怎么会有资料,对不对?每天在听经,听这么多经典,你不讲一些事相的东西要怎么办?对不对?一定要这样。所以会道者,行住坐卧都是道;迷惑的人,就是万惑滋生。
【又问:如何是法有宗旨?】
什么情形是法有宗旨呢?
【师曰:随其所立即有众义。】
随其所立即有众义,只要它安立于什么地方,它就有种种的意思产生。
【文殊于无住本。】
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以无住为本。
【立一切法曰:】
曰,就是问。
【莫同太虚否?】
难道这个跟虚空不相同吗?太虚就是虚空。难道这跟太虚空不是一样吗?
【师曰:汝怕同太虚否?】
意思就是说,太虚就是无量无边,懵懵懂懂的,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他说:你怕同太虚吗?落入懵懵懂懂的太虚里面吗?
【曰:怕。师曰:解怕者不同太虚。】
【解怕】就是能够了解这个太虚的话,了解你如何怕,那么就不是太虚。解怕者就是说,如果你了解怕的原因在哪里,你就不要怕。所以我们今天会怕死,如果你了解生死的原因,对这个道理彻底的了解,你就无生无死,你就不用怕了。
【又问:言方不及处。如何得解?】
言方不及处就是说,只要动到语言,任何一物就统统不是,那么要如何去解呢?如何去了解呢?言方不及处就是说,这个佛法说一物即不中。言方不及处就是说,我说什么东西统统不对,那么要怎么样去了解它呢?就是言方不及处,这个【方】就是任何一物,你讲到任何一物,统统不是,就是言方不及处,你只要讲出一样有形的东西,就不是本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尼?要怎么解呢?
【师曰:】
禅师就这样说。
【汝今正说时。疑何处不及?】
你怀疑何处不是呢?
【有宿德十余人同问:】
【宿德】就是很有德行的人。
【经云:破灭佛法。未审佛法可破灭否?】
佛法是不是会破灭呢?意思就是说,是不是有人会去破坏佛教呢?佛法是不是能让人毁灭呢?
【师曰:凡夫外道。谓佛法可破灭。二乘人谓不可破灭。我正法中。无此二见。若论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恶人。】
恶人就是不发大心的人,二乘也是恶人。佛讲的:焦芽败种,自私自利。只要你不是到佛的境地,不发大心,不想度众生,就是恶人。
【又问: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种性否?师曰:夫法虽无种性。应物俱现。】
随着外境,随着一切境界,全部映现出来。四十八页。
【心幻也。一切俱幻。】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所有的念头,都是幻化出来的意识的分别心,既然是幻化出来不实在的,当然一切就是不实在的东西。
所以【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
意思就是说,若是有一法不是幻化出来的,那么这个幻化出来的东西,变成有一个固定的东西,这样就不对了,因为一切法都是幻化出来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定相。所以说,无有一法不是幻法,若是有一法不是虚妄的东西,那么这个法就有定相。因为无一法不是幻法,所以所有幻法都是不定相。
【心空也。一切皆空。】
我们的心一尘不染,一丝不挂,无所分别,平等慈悲,一切全盘放下,一切皆空,就是这样。
【若有一法不空。空义不立。】
空义:空的道理不能成立。只要有一法不空,那么空的道理就不能立。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
所以迷惑的众生,就很容易受人影响。受什么?法的执着。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人就会追求法。所以有人来参访时:请师父开示一下。我就像大珠和尚这样告诉他:你自家的珍宝不顾,为何跑这么远来?你自己就具足了,对不对?你自己就有一支智慧的锁匙,用它来开启佛库,你就有无量的智慧。用智慧,用无所着的这支锁匙,用无相这支锁匙开启它,全是你的财库,用无相、平等心之法来开启,都是你自家宝藏,现前的都是平等,都是无相,那么就无碍,全是你的宝藏。一切法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不立,空的道理就不能成立。迷的时候是人追法,悟的时候,法由我们操纵,从本性流露出一切法。
【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
所以森罗万象,到最后就是化作虚空。
【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分经。五部毗尼。】
十二分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五部毗尼就是比丘戒,分作五个、五篇。
【五围陀论。】
那就是比佛在世时,比佛讲的经论更早。围陀又称吠陀,专门讲业力,讲我们的业力,宗教的仪式。
【至心而极。】
讲到最后,讲到业力的问题,那还是讲心的问题。
【心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
万法的来源。
【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槃。】
无住涅槃,因为不生不灭嘛。
【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
【尽】就是全部都是心的不同的名号,叫做尽心。这个【尽】你不要当作是尽力哦,那不是这个意思,要讲:全部都是心的不同名号。
【又问:如何是幻?师曰:幻无定相。如旋火轮。】
旋火轮就像人家在变魔术的时候,拿一支火把一直转动,看到火像是一个圆圈一样,其实是只有一支火把而已,速度快一点,就好像是圆圈一样。如旋火轮,会让我们产生错觉的意思。
【如乾达婆城。】
乾达婆城就是我们所讲的海市蜃楼,以前都读错了,读作:海市唇楼。那个字念:蜃(ㄕㄣ、)楼。
【如机关木人。】
像各种机关、各种木头的人,意思就是种种的形态不一样,变化无穷。
【如阳焰。】
阳焰就是不实在的。夏天的阳焰,太阳照射之下,幻化出来海市蜃楼。
【如空华。】
空中的花。眼睛坏了,就看出空中有花。
【俱无实法。又问:何名大幻师?师曰:心名大幻师。身为大幻城。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
其实我们若是了解这些,什么事都解脱了,既然是幻化出来的心,幻化出来的身体,幻化出来的衣,幻化出来的食,名相也是我们幻化出来的衣食,因为我们依靠着名相在过日子嘛,他把它当作是,好像我们的衣食、日常用品一样,意思就是说,名相就是我们平常在用的,7:41那么就是如同我们的衣食那么贴切,所以用:名相为大幻衣食。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一切都是幻外。
【凡夫不识幻。】
凡夫不了解这是假相。
【处处迷幻业。】
迷在这个幻业。就像这个小的时候,常常唱这个:只要我长大,只要我长大。现在我长大了,如果没有学佛,不晓得做什么,迷迷糊糊的。那个小学生很高兴的唱着,还跳得有模有样,其实什么也不懂,问小学生:你要做什么?我要当科学家,都是随便乱讲的。林益谦,你将来要做什么?从来没想到要当法师,也不懂、不明白,我的将来,写作文,My
future,我们大学进去第一篇作文,My
future,我的将来,我的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所以我跟人家讲过一句话,我本身,假使说来世,来世我知道,我今生今世是慧律法师,我将这一生所拥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智慧,都带到来世,这样我就不怕了,我什么都不怕,向前走。问题是来世不晓得会变成什么,也不能预知,所以我会怕,我样样都害怕,因为来世会变猪,变狗也不晓得。我来世要是真的说我知道自己是慧律法师,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带到来世,我就敢再来投胎,早就通达了,前世都已经研究过了,还担心什么呢?对不对?问题是不晓得来世会如何,就是不知道啊。来世若是有钱,有钱娶了十几个老婆,在街头巷尾遇到时还要问:你是第几号的?不知道她是几号老婆,因为娶太多个了。然后也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孩子,还要问他:你妈妈是什么人?你妈妈排第几号?从这一间店面排过去,一、二、三、四……你是在第几间出生的?我住在第八间。才知道原来是第八个老婆生的。真糟糕,世间就是这样,不然要做什么?就是这样。来世改头换面之后,就一头雾水了。所以不能等到来世,所以我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至死都不改变。我从一开始学佛,亲近李老师、忏公,到今天我都没有改变,十几年将近二十年,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到今天,包括我现在讲的统统是,我没有改变我的初中(初衷)以及高中跟大学,完全没有改变,永远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要是说来世我没有隔阴之谜,那么我就敢再来,为什么不敢呢?能够多度一些众生,怎么会不敢呢?以我这种智慧,来世再来讲经,10:58可是不行,不稳当,来世要做什么不晓得。所以说:无有幻化事,凡夫不识幻。凡夫不了解这个世间是幻化出来的东西,处处迷幻业,处处都迷惑。
【声闻怕幻境。】
声闻会怕,怕度众生,他怕被迷惑了。声闻尚且会怕,证阿罗汉果还会怕,那我们算老几?我们连初果都没有,我们只有山上的一些荔枝。阿华打电话告诉我:师父,你的福报真是大,山上四周围的果园,都有严重的蚜虫害,师父你那块地很奇怪,满山开花,开得很漂亮。现在有人要来跟我包荔枝了,你想想看,所以人作善就有报应,真的。我前天去为林师兄的母亲助念,林师兄跟我讲什么呢?他说:师父你不晓得,我们对面要盖高尔夫球场,有一天我去山上的时候,跟人家聊天:你们前面是在进行什么工程?他说:要盖高尔夫球场啊。那你为什么会来这里?这块地是我师父买的,我师父买下来了。他说:你知道吗?前面一甲地叫价到一千多万。你师父买了多少地?我师父在这边买了四十二甲。你师父发大财了,发大财了,四十二甲,正好是四亿二千万,这下发财了。从前买是一百万,现在叫价一千多万,前面要盖高尔夫球场,他跟林师兄说:你师父发大财了。若是有人要买,我愿意卖,那就轻松了,四亿二千万,你想像得出来吗?用一大卡车来载,一千元的大钞要装一大卡车,几亿元,吓死人了。若是有人要买,我愿意卖,我邀这些徒弟再去买块小一点的地。赚钱了,早跟你们说过我会赚钱,我就跟你们说,我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一买下之后,地价就涨得惊人。
【(日+水)心而入寂。】
(日+水)心,这个字我一直找这个康熙字典、辞汇、辞海,都找不到,我都找不到这个字,以前好像读过,可是我忘记了,法观有没有读过?你记得吗?讲错你负因果哦,你不要乱讲,肯定你才讲,你不要一直比,好像什么,不能讲好像,这个一念错的话,整个录音带出去,几万个人统统念错的哦,这不是开玩笑的哦。所以这个字暂用我的:(日+水)(ㄇ—、),我不知道什么音,但是我念ㄇ—、觉得很顺。【(日+水)】就是埋没的意思,(日+水)心而入寂就是说,把这个佛的心已经沉没了,变成一个寂静处了,就是说我们将佛的大慈悲心已经没有了。(日+水)就是没的意思,没,沉没的【没】,就是没有的【没】,没,沉没,(日+水)心而入寂。
【菩萨识幻法。】
菩萨了解一切都是虚妄的东西。
【达幻体。不拘一切名相。】
了解一切都是幻体,所以不会束缚在一切名相里面。你说我是猪就是猪,你说我是狗就是狗,你说我不是人就不是人,那我就是佛啦。人家骂:你不是人。对了,你讲对了,你看,佛怎么写,一个【人】,一个【弗】嘛,弗不嘛,不是人就是佛,你骂我就是赞叹我。自己往好的一方面去想。
【佛是大幻师。转大幻法轮。成大幻涅槃。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转河沙秽土。成清净法界。】
都是幻化的东西。
【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
唤作客语就是外来的话,从外面学来的,不是自己的东西。
【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
它不能了解人的意思。
【经传佛意。】
经典是在传佛的意。把它划起来,【意】就是心,佛的心,所有的经典,就是要叫你会合佛的心。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统统是宗教的一种仪式而已,因此我那一天去前镇分局演讲的时候,我就跟那些警察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都是宗教的仪式,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宗教的仪式,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真理,真理就是佛的心。所以经典是传佛的意。
【不得佛意而但诵。】
只是诵念并没有用。
【是学语人。】
就像鹦鹉学讲话。
【所以不许。曰:不可离文字语言别有意耶?】
那么是不能离开文字、语言的分别,而另外有意思罗?
【师曰:汝如是说。亦是学语。】
这也是一句语言。
【曰:同是语言。何偏不许?师曰:汝今谛听。经有明文。】
【经有明文】就是讲得很清楚。
【我所说者。义语非文。】
我所讲的都是道理,就是要叫你悟入那个道理,而不是要叫你在文字里面打转。义语非文,非文字。
【众生说者。文语非义。】
众生说的是文章、语言,不是佛真正的道理,也就是着这个文字、语言。
【得意者越于浮言。】
你若是能够得到佛的心,你就超过一切浮言。【浮】就是不实,不实的语言,所以语言就是假的。你若是在美国,在路上骂人家:你这个畜生。你面带笑容的骂美国人:你这个畜生。美国人还会很高兴的答你:Hello。他还会跟你打招呼,因为他不知道你在骂什么,你笑笑的骂他:你这个畜生。他还是会说声Hi。他也不懂,他还跟你点头,因为他听不懂。你要是骂他:You
are indeed animal。Indeed animal就是你这个畜生,那你就惨了,他就开始破口大骂:fuck
you。你娘。对你破口大骂了。Fuck you
这句英文就是骂人的意思,但是他没有讲得很难听,只是讲:你娘。这还不会很难听,不像我们台湾人会骂四个字:你娘的。他没有讲这样子,他讲得很文雅:你娘。很棒,他没有讲得很难听,fuck
you,骂人,美国人在骂人的话。要是日本人骂人王八蛋,就是:巴格野鲁(日文)。这都是很不好听的。所以你要是去日本,骂台湾话也没用,所以这就是语言不通,在我们台湾认为难听的话,很不文雅的话,在美国人看很轻松,他不认为有什么,他看你面带笑容的跟他讲话,他还很高兴,他不懂还装懂,你骂他:你这只猪公。他还笑得很开心,他不懂还装懂,他认为他懂中文,其实他不懂,你跟他说:你这只猪公。他还跟你说:是,是。Yea,yea,I
am
猪公。语言、文字都无碍,他不了解这个是真实性的东西,所以说这是假相。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作用,在美国就没有作用,你现在认为不好的语言,是因为大家共同认为这个是不好的语言,那么你在美国,在日本,它就不是什么不好的的语言,对不对?所以这个语言是一种外相,是假的,不是真实性的,非语非义,得意者越于浮言。
【悟理者超于文字。】
悟到道理,就超过文字。
【法过语言文字。】
一切法都是超越这个语言、文字。
【何向数句中求?】
你怎么能够在数目、文句里面求呢?
【是以发菩提者。】
发觉悟的人,得到佛的宗旨,就要放下这个语言。
【得意而忘言。】
不是这个意思,是要放下的意思。如果你得到佛陀即心即佛的宗旨,你就要马上放掉这个语言的分别。
【悟理而遗教。】
你悟到这个道理而忘记。而这个遗教,悟到这个道理,而留下这个教。
【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四+弟)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悟到这个道理,而没有佛陀留下来这个文字的教化,那么等于说,你就是得到鱼忘筌,【筌】就是捕鱼的竹篓。从前人家在抓鱼的时候,这种东西我曾经看过,都用竹子编成一个篓,竹篓编成之后,有孔洞可以漏水。所以竹篓放入水里时,鱼就会跑进去,跑进去之后就跑不出来了。它编织的设计,就是只能进不能出,所以鱼在里面还能存活,拉上来之后,一整篓都是鱼。【筌】就是捕鱼的竹篓。那么得兔忘(四+弟),捕兔的网叫做(四+弟),抓兔子的网子。所以我们悟到这个道理,要放下这个教,就是语言上的东西,我们就得鱼而忘筌,就是你得到了鱼,你就放下了这个捕鱼的东西,你得了兔,就离开这个网子。意思就是说,那将来就不能再有所收获了。所以悟到这个道理,还是不能离开文字,放下这个文字,但是不能离开文字,不是抛弃这个文字。
【有法师问:念佛是有相大乘。禅师意如何?师曰:无相犹非大乘。何况有相?】
无相都不能讲有一个大乘的念头了。
【经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执着这个外相的凡夫,随这个一切法而说,随宜而说,随这个权巧方便而说。
【又问:愿生净土。未审实有净土否?】
你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未审实有净土否?是不是真有西方极乐世界呢?
【师曰: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你若是想得生清净国土,要净其心。
【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譬如生国王家。决定绍王业。】
【绍】就是继承,决定继承王业。你若是出生在国王家族,你就是太子,太子将来决定做国王。
【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
所以若是施舍不出来时,我都会有这种想法,人若是悭贪时,我都这样想:你想想看,我今天是应该悭贪,让身上拥有这么多钱,来收集众生这么多钱,将来堕恶道、三恶道,不去利益众生,而高兴这一辈子,我身上有这么多钱,24:49衣食富足,免于劳苦,我自己来享受,还是说我应该把钱一直运用出去,一直奉献、贡献、施舍救众生,穷得一毛钱也没有,来利益众生,将来一阖眼之后,去极乐世界清净国土。依你看,哪一种人比较聪明呢?是要贪着眼前暂拥有的一点金钱,就算让你拥有一两亿好不好?林师兄说我发大财了嘛,是应该贪着这些钱,还是要拿这些金钱赶紧来利益众生,赶紧来建立佛教的机构,好好的来推动,来栽培僧才、建立道场,买大藏经或是录音带,散发到全台湾省。你冷静的想想看。所以我才告诉你们,你把钱存在银行叫做寄在国库,寄在师父这里,叫做佛库,国库遍台湾,佛库遍十方,你们想通了没有?赶紧拿来寄吧。你看,真爱钱,讲到最后还是要钱。真的啊,国库遍台湾,佛库遍十方。你冷静的想想看,师父刚才分析的有没有道理,看是应该贪着眼前,让我自己轻松,而将来堕三恶道,贪心、悭贪不舍,会堕三恶道啊,还是应该放下,一切都给你们,保持我的心清净,我去西方极乐世界。又不是痴人,大家都会选去极乐世界,全部放弃,大家都要去极乐世界,谁要去执着身上的那一点钱呢?放心施舍出来,对不对?所以你冷静想想就知道,你怎么会施舍不出来,怎么会贪着金钱,与人斤斤计较呢?不会这样。
【又问:每闻说道。未审何人能见?】
意思就是说,每一次讲明心见性的道,到底是哪一种人才能够了解呢?
【师曰:有慧眼者能见。曰:甚乐大乘。如何学得?】
我很爱好大乘,要如何学大乘呢?
【师曰:悟即得。不悟不得。】
你要去悟,你才能够得,你不悟的话就没有办法。
【曰:如何得悟法?】
要怎么样才能悟呢?
【师曰:但谛观。曰:似何物?师曰:无物似。】
什么东西都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像。
【曰:应是毕竟空。】
那么照禅师这样说,是不是毕竟空呢?
【师曰:空无毕竟。】
这句话要注意听,一定要注意听。我们平常讲毕竟空是方便讲,禅师说:空无毕竟。就是说空当下就是平等,不能加一个毕竟,有一个毕竟,就变成有一个不毕竟的空。因为空本来就是,当体就是没有绝对的东西,加一个毕竟只是形容。如果说有毕竟,那还有一个不毕竟的空,那就错误。所以空无毕竟就是,空没有一个毕竟的观念,空就是当体就是什么都没有,叫做空无毕竟。意思就是说,空性没有所谓的毕竟,空性就是一切法就是平等,没有所谓的加一个毕竟的东西,叫做空无毕竟。
【曰:应是有。】
照这么说应该是有罗。
【师曰:有而无相。曰:不悟如何?】
那么不悟的话要怎么办呢?
【师曰:大德自不悟。亦无人相障。】
你自己不悟,没有人障碍你,是你自己不悟。
【又问:佛法在于三际否?师曰:见在无相。不在其外。】
见性,是在于无相才能见性,所以见在无相。意思就是你想要见性,是在无相法里面,哪里有什么三际呢?所以不在外。
【应用无穷。不在于内。中间无住处。】
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三际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大混】就是搞不清楚,听起来让人家搞不清楚。
【师曰:汝正说混之一字时。在内外否?】
你说这个【混】字,混淆、大混这一个字,是内是外呢?
【曰:弟子究检内外无踪迹。】
我说这一个【混】字,我遍寻内外都找不到。
【师曰:若无踪迹。明知上来语不混。】
【明知】就是可见。你找不到踪迹,可见刚才我说的并不混淆,清清楚楚嘛,一切法无相嘛。
【曰:如何得作佛?师曰:】
禅师说。
【是心即佛。是心作佛。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
现在正在作恶的时候,是不是有善呢?
【曰:无。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
这个贼性若是不改,就是不改。窃贼的头脑都很厉害,贼的智慧是过于状元郎的。有一个窃贼被判官抓去了,判官拍板说:你知道为什么抓你来这里吗?这个窃贼就说:我只是去办年货。判官说:岂有此理!去办年货,怎么会被抓起来呢?从来没听过办年货被抓起来的。窃贼说:因为我提早去办年货。判官说:岂有此理!提早办年货会犯什么罪呢?你几点去办年货的?窃贼说:商家还没开店以前我就去办年货了。也就是偷窃的意思,还没开店以前办年货,就是还没有开店以前就去偷窃了,但是他讲得很文雅:我是在商家还没开店前就去办年货了。你看他有多厉害,你看他讲的那些辩词,反正就是很厉害,那种智慧的反应非常厉害,用这种办法狡辩,很不得了。所以佛用就是佛性,作贼用就是贼性。
【作众生用是众生性。】
所以我小时候去算命,算命的这样说我:哎哟,你这个孩子可要走对路,你看他那一道眉毛,杀气腾腾的,这个孩子如果让他走对了路就没关系,这个孩子要是走错路,众生就很凄惨了,这个是黑道的一条龙,这个是很不好惹的人,你可要让他走对路。这个孩子要是走对路,众生就有福了,就可以利益很多人了。说我是这样子的人,从小人家一看到我的眉毛就下定论了,其实我才没有这样子,都是乱讲的,你们不晓得我从小到现在心地有多么善良,真的啊,真的很善良啊。对啊,我才不是这样子,误会我了。作众生用就是众生性,性无形相。
【性无形相。随用立名。】
随一切作用立名。
【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无为法就如同虚空,一切法都因为虚空而缘起,而转变,所以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如同虚空,虚空就像无为法一般。
【僧问:】
有出家人这样问。
【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曰:何者是法身?师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即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摩诃衍就是大乘的道理。就是因为我们这个众生的心,依照这个心,去显示大乘法的道理。这个《起信论》,我们要在唯识学研究以后,在研读班要开《起信论》,这个《起信论》虽然有的人讲它是伪论,不究竟法,道理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道理还是很重要。所以《起信论》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按照众生的心,当下就能为你开示即心即佛的大乘的道理。
【又问:何名有大经卷?】
什么叫做大经卷呢?
【内在一微尘。师曰:智慧是经卷。】
因为智慧是无形的。
【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内在一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
一念心,师父上次就解释过了,一微尘表示我们的念头就像微尘那么小,其实是没有,我们的念头连微尘都没有,它没有方分,方是正四方形的【方】,分是分开的【分】,方分就是不可以solution,不可以再解,不可以再分开、解剖,没有办法。没有方分,《俱舍论》里面讲的。所以一尘者,是一念心尘,就是我们的一念。
【故云:一念法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所以我们一念当中,就能演出河沙的偈,时人自不识。不然我请问你:你看从师父这个脑袋里讲出多少录音带,你去看看有多少录音带,都是靠什么呢?都是靠这个小小的脑袋,你看我这个脑袋,能装进那么多录音带吗?不可能。看到的东西我就记起来,这也没办法,脑筋这么好,我也没办法,可以说是过目不忘,看到之后,我就背起来了,全部背起来了。现在渐渐在老化了,有一点老化了,血管阻塞。
【又问:何名大义城?】
什么叫做大义城呢?大义这个【义】就是道理,哪一种是大大真理的城墙呢?
【何名大义王?】
什么人能够当作大道理的王呢?
【师曰:】
禅师说。
【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云:多闻者善于义。】
注意听。
【不善于言说。】
要注意听,这里的意思一定会弄错。多闻者,真正修行的人,多闻者,真正要听经闻法的多闻者,善于义,这个【善】就是很容易悟入,悟入这个道理。不善于言说不是说他不会讲话,而是不执着语言,这个不能误会,因为这句话,他用词是用我们一般的名相,但是实际的意思不是这样子。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简单讲,真正多闻的人,是应该很容易去悟入这个道理,而不会去执着这个语言,这个就是多闻者。
【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
我们的心能够悟到一切道理。
【若不了了识心者。】
不清清楚楚了解我们这个心。
【不名善义。】
这样不名善于了解悟入这个道理。
【只是学语人也。又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九类众生就是《金刚经》讲的若有想、若无想等等这一些,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等,九类众生就是这个三界的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
我们的无明就是像卵生,无明就像这个卵一样。
【烦恼包裹为胎生。】
包在里面,我们现在就是被烦恼包覆住了。【爱水】,爱水就是我们的情执不断。
【浸润为湿生。】
我们的爱水不断,我们的爱心,就是我们的情执。浸润,继续滋润我们的生死,为湿生。
【倏起烦恼为化生。】
烦恼无缘无故的就跑出来,化生。
【悟即是佛。迷号众生。】
【号】就是叫,迷叫做众生。
【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菩萨只是怜愍众生,念念为了众生,为方便。
【若了念念心体空。】
我们若是念念了解,这个心当体就是空。
【名为度众生也。】
注意听,我们每一念都是度众生。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有人来请教:哎呀,我先生不学佛。那一天新加坡来的信徒就请教师父:请问师父,我先生不信佛,我要怎么样度他?我就这样告诉她:你先度你自己。你若是内心清清楚楚,了一切是空,你内心的众生就全部度尽了。所以说,佛是度尽一切众生。为什么?他没有烦恼嘛。什么叫做众生?众生就是因为烦恼一直众多而生叫做众生。现在所有众多的烦恼不生,就是度尽了一切众生。就是这样,佛已经度完众生了,你们度完了吗?度完你就成佛了。
【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
本际上度于无形,【本际】就是本体、自性。
【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样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你若是知道无众生可度,你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日日在度众生,讲经说法,日日不着相。
【僧问:】
有一位出家人这样问。
【言语是心否?】
我们讲话这个是心吗?
【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曰:离缘何者是心?师曰:离言语无心。曰:离言语既无心。若为是心?】
那到底什么是心呢?【若为】就是那到底什么是心啊?
【师曰:】
禅师说。
【心无形相。非离言语。】
不能离开这个语言。
【非不离言语。】
也不能离开语言,也不能说不离开语言。非离语言就是不能离开语言;非不离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开语言。所以第一个【非】也不可以说不能离开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语言,不离语言的话,变成执着语言。对不对?
所以【心常湛然。应用自在。】
五十八页。
【祖师云: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你若是了解我们的心,当下就无一切法的心,我们若是了解心,当下就是非心。始解心心法,你就会了解真心之心法。所以若是加两个字,你就容易了解。你就了解心心法,第一个【心】就是真心之心地法。所以加两个字你就了解了。始解真心之心地之法,这样就了解了,你若是了解,我们当下这个心,就是非一切心,因为我们若是了解,非心就是无一切妄想。若了心,你若是彻底了解我们的心,非心,就不是一切凡夫的妄想心,当下就是一切空性,你就了解真心之心法,这样你就了解了。
【僧问:如何是定慧等学?】
什么是定跟慧之, 学呢?
【师曰:定是体。慧是用。】
定就是体,智慧就是作用。
【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
没有前面也没有后面,水就是波,波就是水。
【名定慧等学。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
出家儿就是出家人。不要只跟着语言,随语言当中追逐。
【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
所以师父常常鼓励你们:要将本性拿出来。
【什么处与道不相应?且住一时休歇去。】
且住一时,请安住于无所住,这刹那之间放下一切。【休歇去】就是请你放下一切。最后一个字,你要划三条线。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
太棒了!老和尚讲最后这一句,实在讲得是太迷人了。若不随外境之风,你若是不随着外境团团转,那么就全部没有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什么叫做大修行人?天大地大的事都没有事,人家恨他,他也不知道人家在恨他,人家在讲他是非,他也不想去了解人家在讲他什么是非,人家伤害他,他也不需要了解,人家赞叹他,他就感谢人家:感谢,感谢你赞叹我。你就是不随着外境之风转。你稍微想想看,在这个世间当中,哪一个人能够避免是非、对跟错呢?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认知度不一样,对不对?就算佛,也照常没办法,就是佛来做,都没有办法,所以圆融、理事无碍,是本事的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觉悟,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对得起三宝,对得起佛教,对得起众生,再来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不管别人怎么误解我们,像广钦老和尚讲的,他说:我们不要跟别人辩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明明知道对方诽谤我们,我们也是一笑置之。我们明明知道他确实是诽谤我们,我们也不必解释。所以广钦老和尚最常讲一句话:忍辱第一道。这是广钦老和尚每一次开示都会讲的,不相信你打开语录看看,他都告诉你:忍辱第一道。他说:这就是有机会,让我们学忍辱,不加辩白。刚好有这个机会,忍辱就是修学的第一道。所以在广钦老和尚座下修行当中,徒弟若是在起烦恼的时候,老和尚都这样跟他说:这个叫做修行嘛,逆境才叫做修行,就是要有这些多多少少的刺激才叫做修行。对对对。所以我们的本性,若是常自湛然,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一切都没有事情,别人讲,那是别人的事情,别人负因果,我们不讲,我们没有事情,身、口、意,我们清净的本性的水,常常清清净净,这跟我们无关。这样我们就不违背因果,别人要堕地狱,那不关我们的事,所以我才说:你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我也是跟在家居士这样说。人家说:师父,你怎么常常劝人不要诽谤三宝?我说:经典就是这样讲的啊。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你要注意听哦,你会下三途,不好。你将来的果报会很苦。而你要是有智慧,照顾自己的本性,无事珍重,那么就全部没有事,也不要听是非。依法,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祖师大德讲的法。那么下面,《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就是结束了,到最后五十九页这些,这就要自己看,那么下个礼拜,下星期的礼拜天,也不算下礼拜,今天已经是礼拜一了,明天共修,星期四我们请法观,我们这一次第一次请法观,来领导这个消灾的点灯法会,大法会,你们那个《药师经》准备好了没有?够不够啊?药师法会你们要来参加,知道吗?所有的法师、在家居士要来参加,法观要念《药师经》消灾解厄,你们也要参加。你们若是没有空,当然是没有话讲啦,因为一星期已经要上四天的课了。若是要赞助我们这个印经典的,或者是赞助这个短期出家的,就交到那边去。说明一下:赞助短期出家,我是希望每一位信徒可以帮助一千块,假设不够的话,五百,如果实在不够,没有办法,就五十,就是这样。有这个机会,大家做做功德,就是这样子。那么《顿悟入道要门论》已经讲完了,等一下我去问孙先生,总共讲几卷录音带,讲这样的速度很快了,买录音带的人比较没有负担,负担不会太重,录音带要切得恰好一点,因为很多人跟我反应,有时候我们的空档好像比较多,其实那一天我有听孙居士说,因为我们买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别人的带子比较短,我们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所以录我们的录完了,别人的还没完,因此你就认为空格好像比较大,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们的带子比较好又比较长,我听孙居士是这样解释。有的人说:我们卖的录音带,因为现在都是贴文殊讲堂的标志,有的人说:师父,后面都还剩下一大段。这就表示我们的录音带比较长,品质也比较好一点,不是那个故意给你们这样做的。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事要讲?要不要发表意见?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没有。教观纲宗也讲完了,大珠和尚也讲完了,我看再讲上两年,不晓得还会讲多少,我看一定讲很多,十四卷?十五卷。若是要买《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看是去跟孙太太订也可以,或是跟玉清订也可以,或是去101订也可以,都可以,我们请孙居士大量的录,要订《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这样一次可以先做几百套,才不用赶时间。好,没有事,无事珍重,再见,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