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 序 《圆觉经》或许可以说是家师初开法眼、深得法益的经典。从其著作《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民国七十五年出版)缘起中如下之记录得到证明:民国五十八年,奉师命至竹东五指山观音寺看庙。……每当课余无事时,便将圆觉经请出来,端坐恭诵。有一天诵到「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时,不觉顿时泪流满面。如此甚深微妙佛法,何幸得闻?仰感佛恩,无以为报。

在净苑开山前,民国六十一至六十二年间,家师于松山寺曾为几位早期的弟子们开讲过此经。净苑开山后,所举办第一次「大专青年佛学进修会」的课程也是《圆觉经》。惠敏幸得躬临当时两次盛会,虽然曾亲闻家师提起彼感悟「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之法喜经验,并且自己多次学习讲述此经,也修学过宗密大师所述的《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卍续藏一二八册)。但至今惠敏仍然是轮回中乱生乱死的流浪汉,岂是一句惭愧了得?

于民国七十六年三月至七十七年九月间,家师再次采用各人直接发挥及参考各家注疏的方式带领大众修学《圆觉经》。当时没有想到可记录出书,未与会者只得空叹法音散灭。所幸慧融法师有录下了大部分的实况,一向发心记录家师讲经实况的慧然法师,得知法音尚存,虽然录音带多达七十八卷,仍不惜花费心力,精勤不怠地完成一千多页之记录,其始终如一之菩提心实令人无限赞叹,今将以《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之书名出版。

惠敏彼时因留学于东京大学之故,未能参与修学,如今却奉命代为作序,依此因缘得以再学习《圆觉经》之「如幻三昧」,愿与所有见闻者同植无生种,勤修无生道,共悟无生法。
民国八十四年十二月二日释惠敏序于西莲净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

■第一次修学
师父:注意到,不可看注解。刚才我看下面有注疏,不可看!你先用你的悟性用功,然后对照,这本经注疏家悬殊太大。修学过两部经了(金刚经、心经),对于谛理多少有一点认识了,你不妨牛刀小试看看它锋利不锋利?我以前和大家讲,二谛有时不够用,所以他用三谛,其实三谛、二谛都是一谛,从一谛出。佛不是说吗?据理唯有一谛,此法无二无别。这是说唯有一谛,没有二谛、三谛,佛对众生方便说二谛、说三谛。

我们今天开始修学圆觉经,当然一切佛经不出谛理,连四谛都是二谛,四谛的苦集是二谛的世谛,灭道二谛是第一义谛,皆是二谛。不过二谛有四种用法。二谛在经上叫演说,把谛理演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世谛,如如不动──第一义谛。这有教理行果四种,在教理方面正是二谛,行果方面也出于二谛,引申涵义。教理方面引申涵义少,行果方面引申涵义多,大部分有引申涵义。如果你离开这个原则再去摸索,那是外道。

那么教理方面,我和大家讲过了,吉藏大师他探讨的多为教理,三论宗重在教理,少于行果。大家不相信,你看一看中论就知道了,仅仅在教理,很少行果。他破四谛品有点行果,其它的很少,是在教理方面。那么这个圆觉经在行果方面。

吉藏大师作了一部《二谛义》,他立出「于二谛」。二谛就是有和空二种谛理,一谛也是这样,有是一切,空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说的。空是实相,有是诸法,诸法实相,实相诸法,都是二谛。不过到了华严、法华,它是一实谛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一谛。诸法实相,实相诸法,是一谛。其余的经多部分用二谛,为什么?依众生方便,方便和众生说。方便于凡夫说,说有,真正的,你造作集就受苦,这是有的,这是实在的,所以佛说法是实。对圣说一切法都是空的,也是实在的,所以佛以实在法说叫一实谛。于圣说空,于凡说有,叫「于二谛」。佛说法,说有也对,说空也对,说亦有亦空也对,说非有非空也对,这是一实谛,那是「教二谛」。

于二谛、教二谛,那是三论宗它所立的。实在说,他不出教理方面,固然吉藏说,于二谛是教,有道理!可是不离乎于理。你说纯粹是教,没有理,那你吉藏说的不对。怎么知道呢?你自己说过了嘛!空就是有之空,空而不空;有是空之有,有而非有,你自己说的。般若也说,色即空,空即色,怎么会相离呢?所以我们根据他的意思就说,这个教是因理而出教,叫教;因教而明理,就是理。实在说起来,再分析的话,理是第一义,教是世谛。

那么今天我们修学的圆觉经,它是从这个阶段到行果阶段。所以说,不可死于谛理之下,死于谛理之下也是执着,执着也是外道。落于执着就是外道,要知道用引申涵义。引申涵义实在说是我给它的名字,大家要活用,所以我引用世间法「引申涵义」。譬如我说个简单的,二谛是一实谛,「清净」是什么谛啊?第一义谛,空啊!「光明」是什么谛啊?光明是世谛。这我们就可以领会到了,一开始他「入于神通大光明藏」,这还是不出二谛。大家脑筋要活用,不可死。这个不必急着要求,熟中生巧,你熟了以后,自然就会了。

圆觉经这部经注疏的不太多,所以有几位注疏的,各有高低,高低不同。在大家讲的时候,试一试你自己的功力,不可用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你总是讲别人的东西,得不到自己的东西。 

现在先试着看看前面的序分,其实序分里头倒没有什么。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师父:「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这名相我们不必讲了,主要从教理方面探讨。「入于神通大光明藏」,大家不妨运用运用,试一试!你理会理会!「神通大光明藏」,不必根据资料,从你的悟性下功夫,到底什么道理呢?「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这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说的不出二谛。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大家仔细看,「平等本际」是什么谛啊?你引申涵义想,不要脑筋太死了。「圆满十方」是什么?拿净土宗讲起来,「平等本际」是什么?无量寿啊!「圆满十方」,无量光啊!你看,都是这一套嘛!「不二随顺」,一实谛。「于不二境。现诸净土。」现诸净土是什么谛啊?(答:世谛。)大家慢慢理会!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某某人某某人,我们不讲了。「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这下面是文殊师利章了,我们不管他,就把序分这段文看完。

你要讲的,按照你的悟性讲,讲你的东西,绝对不讲别人的东西。看人家的,食人家的唾液,没有用的。不必都讲,你对那一点能够悟到的,你就讲那一点。大胆!要讲就讲,讲错了没有关系,听听人家的。用二谛去会!我们要以二谛会,分不开两个的,用一实谛去会。讲吧!

悦师:「入于神通大光明藏」,就是入于缘起,入于什么缘起?入于大光明藏如幻三昧,这里讲用。「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这是从他的体来看,由体起用,用全归体。

师父:慧悦讲的,大家认为怎么样啊?你有意见可以提出。你按照他的理路去看,「神通大光明藏」他说是如幻三昧,就是缘起边,世谛边。至于「是诸众生清净觉地」,他讲是体,体就是第一义谛边。想一想,圆成实、依他起,那都是二谛。千万不要解释它的文字相,那不是的。佛说过,一切法离言语相、文字相。谁还有要讲的?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是用,是不是?「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是体,他理会到的是这一点,你理会到的是那一点?讲吧!

彰师:「三昧正受」,在正定、正命当中能至于神通大光明藏。法在平等无碍当中,随缘现大神通,能无碍行神通大光明。「是诸众生清净觉地」,众生清净觉地就是自性真性。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这段就是说平等无碍当中,能随缘见大光明,入娑婆度众生,能圆满十方。圆满十方就是他的用,能够无碍随缘度众生的时候,体性本无性,本性空。在本性空当中,他的相能随缘,相是无相之相,能随缘广用到十方。这种是不能有名称的,才能圆满十方,这说起来是它的广用。阿弥陀佛!

师父:有些名相解释,你可以暂且不必重视。譬如「三昧正受」,三昧有等引、等持、等至,次第不同。你了解这个很简单,查辞典就知道了,不需要用你的悟性,查辞典就解释清楚了。「本际」我提醒大家,也叫真如,也叫实际。讲吧!

明师:我讲「身心寂灭平等本际」,身心是缘起的,因为缘起法就是无自性啊!无自性当下就是圆成实,所以圆成实就是不生不灭的。我们众生就是执着一切法有生有灭,执着生惑。世尊乃至诸大菩萨知道身心乃至一切法是缘起,是如幻的,所以在一切法当中能证到平等本际的法性,能够圆满十方,能够在一尘当中显现十法界。

师父:我问你,「身心寂灭平等本际」有分别没有?

明师:没有分别。

师父:没有分别,有碍没有碍?

明师:无碍。

师父:如果无碍是不是圆满十方?

策师:「入于神通大光明藏」,神通大光明藏是一切如来光明住持,就是实相,实相妙法。「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既然清净觉地、无相、不分别、平等,所以「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平等本际就是如如。这种如如的法,能圆满十方,竖穷三际,就是一切众生的清净心。

师父:慧策讲的也不错,他也是不离谛理。好!还有没有人讲?

洵师:「入于神通大光明藏」,这是指入法界。入法界的话,法界无界,这是以无谛来说。无谛就是三昧正受,入正定一切法都不受。如来的光严假名住持,其实这就是众生的清净觉地,就是第一义谛。所谓如来住持功德庄严,就是众生的清净觉地,众生本来的佛性。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就是入于无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本来就是清净平等的,他的体是清净,他的相用可以遍满十方。「不二随顺」,是说第一义谛、世谛是不二的,法身不动而遍十方,度化众生,「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师父:我再提醒大家,一般人的世俗观念,看「神通」两个字总从相边会,能够变化叫神通,其实那不是的。大乘法说神通,神通是无碍,无碍是不是清净啊?清净无碍是不是光明啊?至于一般人认为神通起变化相,那是世俗间的看法,不得大神通,不能入大光明藏。光明是不是无碍啊?有碍不称为光明吧!大光明藏、大无碍是什么东西?藏是含藏一切法。什么含藏一切法?横遍竖穷。好!现在大家开始查资料。

现在和我们修学金刚经、心经不同,金刚经和心经直接从教理,理教方面说,注疏家说得对,我们马上知道;说得不对,我们也马上知道。这个圆觉经不是那么简单了,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不敢讲对不对,只可看他的见地。凡是凡夫见地有所不同,有高有低。大家注意到一点,见地和功勋,见地就是见道,见道位到什么程度?功勋是修道位,到什么程度,有修没有修?有见地没有用,看有功夫没有,有修行没有。希望大家慢慢地开见地,都有修行才行。 

约小乘讲见地是初果的地步,这个功勋是二三果地步,一直到四果的无学位,四果见地、功勋都圆满了,那是小乘说。大乘,我和你们讲了,就是有学、无学,那也是论见地、功勋。

现在我们看看这个人见地怎么样?(大正三九‧圆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五二九上‧二九)「藏即宝性法界藏。起信心真如。是诸佛众生之本源。神通光明之性体。」大家看,和你理会的怎么样?他说大光明藏这个「藏」,这还容易了解,含藏一切嘛!我不是和大家讲横遍竖穷就是藏吗?法界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起信心真如。是诸佛众生之本源。」真如法性是诸佛众生的本源。他和你了解的怎么样?你了解到这地步没有?这是他的见地。现在我们和修学金刚经、心经不一样,不可直接判对不对,只可看他见地高深,是高是深是浅是薄。「神通光明之性体」,他说真如、法性、清净。

「尘沙德用并蕴其中」,和你的见地怎么样?你的见地和他的见地比较,或者有一点点相似之处。「百千通光皆从斯起」,皆从那里起?从清净觉地起,真如起,是不是?「故云藏也。亦名法性。」法性是什么?诸法以什么为性?(答:无性为性。)欸!往这儿会。诸法以无性为性,无性是什么东西?无性是二谛的什么东西?无性是圆成实,是第一义谛。

「土亦名常寂光土。息诸分别。智与理冥名为入矣。」,智是什么东西?理是什么东西?慢慢去体会!智有两种,理有两种。理的方面两种,真谛、俗谛。智的方面两种,是权智、实智,这不还是同样的道理吗?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一四上‧一)「安住藏中不受诸受。名为正受。」解释正受了。「此经说处。即事而真。」即事而真是什么?事是什么?世谛。真是什么?真谛,第一义谛。即世谛就是第一义谛,从世谛入第一义谛。

「匪离娑婆别论常寂」,娑婆世界的常寂光,你怎么从娑婆世界会到常寂光呢?娑婆世界是不是世俗谛啊?世俗谛无性,无性就是真谛。五阴皆空,不是没有五阴,外道执着没有五阴。五阴性空,五阴无性叫五阴皆空。这个人讲的见地很不错!

「为表正宗所谈觉性平等。凡圣同源。横亘竖穷不思议一。然理不自显。从理垂教。」「从理垂教」,拿二谛讲起来,就是理教了。「教主身土。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心是真谛,境是俗谛。

「故曰于不二境」,万法唯心,他从那儿说起来,心境不二。「现诸净土」,清净当中怎么现净土?我问大家,一切法清净是其体,是吧?清净怎么能现净土?清净就是净土。第一义谛是不是就是俗谛?它当然现啊!如果它不能现,不是成了断灭空了吗?你千万不要落入一边想,说清净怎么能现净土?你不知道净土就是空性,圆成实不就是依他起吗?是不是?依他起现的净土。你说圆成实怎么现净土呢?圆成实就是依他起,自然就是净土。世谛无性是真谛,真谛随缘是世谛,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无性就是性空,随缘就是缘起,不还是这个法吗?

「所现净土。即说法处之通序也。」这个人我们感觉起来,他见地不错,见地真。你看和你理会的怎么样?你心里要是还是一盆浆糊的话,你慢慢修学。你要是入的话,一定看出它,「哦!这个地方和我契机,那个地方和我契机。」一定有这个感觉。开始修学,难免心里一盆浆糊,搞不清!可是不要总叫它一盆浆糊。这个人见地不错,谁啊?(答:寂正大师。)

再看这个。(卍续一五‧圆觉经类解卷一‧七九三下‧五)「一代时教中佛所说有如来藏。有自性清净藏。有法身藏。有法界藏。」大家看过胜鬘经了没有?胜鬘经不是这么说吗?其实这里边有深浅,都是一个。如来藏就是自性清净藏,就是法身藏,就是法界藏,有深有浅就是了,他论的角度不同。

「恐滥彼故。今谓此是大光明宝性神通之藏。何谓之破名。佛恐后人不知法体本来平等。于平等中强生分别。以谓十方诸佛如来大光明藏。大包天地。光明烜赫。无所不照。无所不包。无所不摄。无所不容。有如此之名相。若作如此见解。遂成两个。故破其执心。即相无相。」这个人见地也不错,也很真。相是什么?无相是什么?相即无相,世谛就是真谛。

「故无大字名相。无光字名相。无藏字名相也。……」不着于相,不着于一切相,就是清净法体。大家看过般若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离一切法相就是法性。离一切法相就是法性是什么?离世谛就是真谛,知世谛无性就是真谛。

「论云。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遍照也。……」这个人见地非常正确,清净性就是遍照一切。「上至十方诸佛。下及六道众生。皆有此大光明藏三昧正定。且如何得入。但向十二时中。息诸妄想攀缘颠倒分别之心。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便入得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入大光明藏就是这么入的,起攀缘心,起烦恼心,起一切的妄想心,起一切分别心,不是清净。清净就是无碍,无碍就是光明。所以圆觉经是从行果方面论的。

「如来者即指化身也。光严者重重交光。照耀炳着。妙相之上。定住住持。永绝攀缘。不曾遗失。」所以学佛,不是叫你有所得,你本性真如。「永绝攀缘」,你就不曾遗失。本来你的性、圆觉都在此地,一攀缘失掉了,不现了。它不现也没有少,现了以后也没有多,在佛不增,在生不减。「所以序云。具足圆觉。住持圆觉者如来也。……诸佛证此境故得称住持。众生不证此境但具佛性故不得称住持二字。……」这个人见地非常正确,说这神通大光明藏在众生叫佛性,佛的时候叫大光明藏,就是佛了,我们都具足,都有,就是被你的攀缘心、烦恼心、妄想心、分别心给遮住了。

「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身即所执之妄身。心即所执之妄心。寂灭是毕竟空义。……以大悲故常在生死而不住涅盘。」这个人的见地很正确。你就体会你个人,你了解的和人家的怎样?这两个人仔细看,见地不同。讲起来,两个人的见地都很真,不过有深有浅,你们慢慢地久了以后就可知道,现在或许你看不出来,久了你就知道。

我们再把这段文会一会。「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上」,不必修学,你查资料,查注疏,查辞典,就知道了。「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不必修学,查辞典。「佛陀多罗」,查高僧传就知道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不必费神,查辞典,查资料都知道。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这是序分要紧的地方,我们大家都修学过了,自己下去以后再深入。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不必修学,查资料也可知道了。

「而为上首」,上首就是上座了,上座比丘、比丘尼。什么样的比丘、比丘尼是上座呢?还记得吧?下座的比丘、比丘尼是什么时候?受过戒到九夏是不是?中座是十夏到十九夏,上座是二十夏以上。满五十夏叫耆宿,那很难得了。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这个我们还没有修学,平等法会就是清净觉地,就是清净心了。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地!下面的部分我们下次再修学,其余的你查资料都可了解的。只准看经,不准看注疏,看经拿出来是你自己的钱,你腰里有几块钱,买几块钱的糖果吃,不可偷别人的钱买糖果,那不行的。今天修学到此地! 

■第二次修学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师父:第一次你一定迷迷糊糊,久了以后你慢慢入了,就逐渐逐渐深入了。不能完全答对了,近似一点是不是?不可日数他人珍,自无一文钱,你穷嘛!你有一毛钱就是一毛钱。

我们进入谛理,我是领导大家从般若入,大家知道吧!因为般若出生三世诸佛,及诸佛无上菩提,所以是法本。可是修学这个法门,要相当注意,佛说过,修行般若法门要相当精进,凡修行般若法门者,须是勇猛精进。因为魔发现佛弟子有修行般若法门者,用尽很多方便杀掉其慧命。如果有人勇猛精进,突破这一关了,进入般若法,魔就没有办法,所以希望大家勇猛精进!

佛说,魔拿着大刀站在路口,有要进这条路口的,就把他杀掉。所以我虽想和大家结伴同行,不知能过去几个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人过去?已经有很多人被魔争取去了,不知道你们如何?你真正得到般若法,不怕魔了。佛说就在将得未得之间,魔会杀你的慧命,希望大家注意到。现在我们看圆觉经!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这些大家查注疏、辞典都有解释。「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门。」这要了解了,不过佛在后面自己有解释。「本起因地」就是菩萨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这个虽然不是主要经文,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解它的意思。「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这个都可以不解释它了,你们以后慢慢自然一定会了解的。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个也可以不解释,这是名相部分。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我们修学到这部分,重要的是那几点?「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这个发挥要切实认清。「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这要发挥。「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这重要了。「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次要部分就是文殊所问的了──「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主要的是佛的解释,次要的是文殊师利发问的。其余名相部分,你们一定没有问题的,查注疏、查辞典都知道。这个是辞典没有,注疏发表不出来的。这几点写注疏的,有发表深的,有发表浅的,有发表对的,有发表错的,这是重点。大家仔细想一想! 

大家入谛理以后,要引申涵义,才能发挥般若精神。一开始文殊师利很有用意,文殊师利般若精通啊!文殊为始,普贤为终。事先不要参考注疏,你们悟到的地方,自己讲出来以后记住它,等会儿查注疏的时候,对证、印证。

闻师:我从「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先把圆觉和它作一个配合,因为我记得师父开示我们,佛讲法有「教理行果」,若约「圆觉」这句话来讲,是自体因果。前面有讲「一切如来。光严住持。」这是佛的果德,是无量的光寿。可是这无量的光寿却是众生的清净觉地,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圆觉是诸佛本具的,可是众生也是不失,只是被妄想执着所覆,不知不见。因为这个缘故,才开展这部圆觉经。圆觉经所开展的是从文殊师利作一个代表,师父开示文殊师利是表智。

文殊师利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如果要修圆觉,是不是应该慧解立行?因为我们有一个和如来一样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无自性的法体,我们才能契入圆满觉性,才能感满果,所以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能远离诸病。

下面讲「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跟前面配合起来。「因地法行」,谈到法,佛出世就是讲这个法,讲经一定要说法,法究竟谈起来是了义,什么是了义呢?约法华经讲,诸法是实相,这实相法事实上是离言语、心行的,究竟体会诸法无自性,一切诸法相即无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这样我们就不会着于两边。不着于两边,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就叫「中道」,中道第一义谛。约法华经讲,是诸法实相,约华严讲有它的讲法,这边是用圆觉来代表。

到底我们末法的众生应该如何来契入圆觉?应该用这「如来因地法行」,所以师父一直提醒我们文殊为首,有它特殊的意义,因为三世诸佛皆从般若出。般若简单说是从无所得心,为什么无所得?诸法无相。无相不得无相,无相无不相;不得无不相,无不相即无相。讲无相、无不相皆是要我们会到如来如何以无相的心契入无相法,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修行上生见,见就是分别心或取相心。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就来请教世尊,如何修行不落邪见?「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大陀罗尼门好象是「总持」是不是?总持一切法。总持,我们不能认为有一个法可以总持,如果约总持义来讲,它像虚空一样,虚空我们讲是法界。法界约另一个角度来讲,它是圆觉。约诸法法相讲,诸法实相,实相诸法,叫做圆觉,圆满无上觉,它可以流出一切清净真如。 

圆觉我们可以给它一个定义──毕竟空义。毕竟空为什么流出菩提涅盘、清净真如,乃至菩萨的波罗蜜法?因为法无性,待缘而成,流出一切清净真如,也就是毕竟空能建立一切法、菩提、涅盘。我们众生如果不知慧解立行,很容易堕入邪见、有所得见,见有菩提,见有涅盘。或见有实实在在的波罗蜜可以修、可证,那就违于清净法行,因为法要以无住心才能契入无相法。

我们常讲,一句佛号念念相续,为什么念念相续?因为念念不住。念念不住它不增,念念相续它不减,这不增不减圆满的毕竟空法里,却诸法森罗万象,皆依清净的圆照才能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还有一点,如果我们知道自性清净心只是被烦恼、妄想所覆的话,而这妄想我们认为它不实在。如果我们有这种体会,在修行上就不会落入有所得见、邪见。

师父:谁还要发挥?你们注意,这里有很多地方是双关语,就是六祖所说的「出语双关」。「圆」和「照」是不是一对啊?「清净」和「觉相」是不是一对?是那一对啊?

彰师:因地就是初发心的时候,法行就是一乘法。在初发心行一乘法,从缘起法会入圆成实,所以没有生邪见、一切诸病,所以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在菩萨行当中发菩提心,在缘起法直接会入性空,会入圆成实。为什么有诸病呢?诸病就是有漏法,有种种的五阴住着,着有十二因缘、四谛法。凡夫迷一切法实有,如果将缘起法会入圆成实,当然没有造作,没有造作就是远离诸病。

如来是根本智,福慧两足尊。根本智要有后得智来圆满成就,来圆现根本智,所以佛种从缘起,可以不变随缘来化度九道众生。每位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无上法王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真空妙有,无着无碍自在,自在就是大陀罗尼门,它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就是无漏法,得自在,不受一切罣碍的时候,叫做菩萨。

师父:我提供大家一个参考,你才能找出它的路线,慢慢才能入了。它说「远离诸病」,到底什么是诸病?「不堕邪见」,什么是邪见?总说一句是什么东西?

闻师:我们为什么在本自圆觉里又轮回六道?这依他起法本来就无自性,我们在依他起里落入遍计执,不会圆满的圆觉性,才落入生死。整部经是从这里来讲的。

师父:大家想一想,这病和邪见和遍计执有什么关系?你想一想!谁要讲?

悦师:「远离诸病」,就是远离遍计所执。因为凡夫他认为实在有一切法,其实一切法如幻如化,虚妄不实有,所以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我们说断空即是邪见。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这圆觉是讲圆成实性,就是所谓无自性。无上法王从无自性、毕竟空中,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就是毕竟空中建立一切万法,这是所谓依他起。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这地方我不会解释。「永断无明」,就是不落遍计执,会入圆成实。因为一切法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师父:我提醒大家,大家不妨参考。这个病和邪见,是不是遍计执?如果是遍计执,病和邪见是不是有所得心啊?如果出自有所得心、出自遍计执,它和清净真如有什么关系?假使真如不清净,唉哟!真如不清净会怎么样了?有所得、遍计执。大家慢慢地入,抽丝剥茧!讲吧!

策师:「如来因地法行」,可以说是自性清净心,因为清净心不落有所得心,不落遍计执,所以不堕恶邪见。

「无上法王」就是佛,佛有大陀罗尼,就是大总持门。「名为圆觉」,圆觉有多名,在这里是讲圆觉,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真法界、中道、实相。圆觉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它是常照常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圆成实性能够随缘不变,成就一切清净圆觉。圆成实无性能不变随缘,成就诸法,所以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乃至成佛。所以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是自性清净心,观照诸法缘起如幻不真实,所以永断无明。无明是遍计执,永断无明就是永断遍计执。所以如来因地法行就是远离遍计执,成就诸法,方成佛道。

师父:你们大家注意到,你们都很不错了。有一点要注意到,不是我和你们讲的,我没讲过,那你性里出的。也不是经文讲的,经文上没有,是你性里出的,你所讲的是你自己的话。所以大家就可知道了,有一些人问,这句话出于那本经文?那是多余的,废话。释迦牟尼佛根据那本经文成正等正觉?你们今天所讲的是根据那本经文?你要是总是依样画葫芦,怎么得法呢?那叫痴人说梦话啊!现在继续发挥。

洵师:「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这个法假名叫「圆觉」,我们如果白话翻译,翻译为「圆满觉性」。依大乘起信论来说,觉有本觉……

师父: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

洵师:佛是断烦恼、远离诸病、不堕邪见、总持,所以他是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因为佛证到圆满觉性,可以说不是证到,是他本来就具足的,一切众生本来就是有的。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就具足,只是凡夫是不觉,而佛是已经觉悟,所以具有「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等等的功德。据大乘起信论说,法者众生心也,自性清净心具足这样的功德。菩提、涅盘、波罗蜜都是无上法王所具有的自性清净心,所以才能「教授菩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无上法王最先开始了,发心了,依照这种本来的觉性永断无明。一切如来刚开始发心的时候都是依照本来的功德,本来的实相,断诸病及邪见,方成佛道。为什么说永断无明?真如是不变随缘,不变是具有圆照,前面说的大光明藏,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总持一切法。清净圆照,光明清净的实相,实相是无相无不相,如果是凡夫的话是无不相……

师父:陀罗尼门,什么叫陀罗尼门?怎么叫总持?能持能遮是吧?能持是什么?持善不失。能遮是什么?遮恶不犯。这大陀罗尼门是圆觉,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不必讲得太高了,持恶不犯和戒、定有什么关系?持善不失和慧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圆觉。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这点味道?圆觉和戒定慧好象是大同小异吧?是不是?大家参考啊!慢慢地入,慢慢地入……凭你的悟性用功,我不多讲,多讲遮你们的悟性。现在慧观讲!

观师:这边提到文殊师利问的问题,问题讲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末世众生怎样能心清净?这清净就是讲平等、慈悲,所以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刚才有讲到不堕邪见,就是无所得。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是般若的代表,般若的重点就是在讲无所得,我们修行时若能无所得,会让我们很有修行。

后面的果德讲到「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这个圆觉既然是大陀罗尼门,能持能遮。刚才师父有提到持恶不犯……

师父:不要说我提到,以你自己的悟性用功。

观师:哦!让我想到,我不敢讲,因为下一堂课师父就要讲戒体了,我在想这就是戒体。为什么我会这么讲?因为从这边看起来,圆觉其实可以名为般若,也可名法华、净土。为什么这么提呢?因为它后面讲「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教授菩萨。」既然是这样,这就是最圆满的,就是法华讲的,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也就是这样,众生才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可以以无所得心和大家修行。

后面提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在般若经有讲到,佛是以般若无所得,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也是以无所得证入菩提涅盘,所以我们凡夫在修行时,也是以无所得,可以断无明,成佛道。

师父:你们都差不多了,你们可以会到「本体清净」是心,一点也不错。慧观也会到这就是戒体,也不错。你们可以参考啊!这都会得不错。

甫师:师父,我要讲!我大概看一下,刚才慧悦师讲的,我有点所感,现在再讲一遍。所谓圆觉是讲圆照觉性,就是所谓无性,这无性不从他方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晓得为什么佛无所得?因为佛彻证这个道理,叫做佛。佛因圆果满,无性就是圆成实性。

刚才师父问邪见和遍计执有什么关系?我是想到永嘉大师有一句话,无明实性是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其实我们众生虽然被妄想执着所覆,可是当下就是圆成实性,因为它也是无性,只是我们不会而已。我们如果会到妄想虚妄,就会到圆成实性。众生执我执、法执,如果会到圆成实性,能远离邪见。凡夫是我执,落入生死;二乘是法执,所以不能行菩萨道。其实本具恒沙功德,我们假如能会圆觉的话,一切都是功德。菩萨因为他会圆觉的道理,所以能六度万行。

师父:所以大家要入法!不可着于文字。你没看到那写文章的吗?他虽然用文字写出来,有一种精神,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他能表达出来,那种应该要学。谁还要讲?好,慧修讲!

修师:我很浅显地讲。这里是文殊师利菩萨问佛「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本起因地法行就是问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时候,怎么样去圆满菩提行,成就佛果?「因地法行」,六度万行就是佛的因地法行,即最初发菩提心用什么方法去圆满菩提果?这叫因地法行。

「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发清净心就是发菩提心。「远离诸病」,如果发菩提心,像金刚经讲的,见有众生可度,有涅盘可证,这样就与菩提心相违背,因为这样就不能圆满菩提果。

「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如二乘人见空、证入涅盘,就是邪见。假如都是邪见,就没有办法成就佛果,没有办法成就菩提行。

佛回答说,「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因地法行就是怎么样圆满佛果,菩萨修行的方法。「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求佛果者能真正证到佛果,不入二乘,不堕邪见。

「无上法王」就是指佛,佛有大陀罗尼门,大陀罗尼门刚才讲是总持,持恶不犯,持善不失。因为一切众生要成佛都要经过这个方法,所以名为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圆觉就是佛,在众生叫做佛性。「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因为佛有智慧,能于自性中显现真如菩提、涅盘、波罗蜜来教授菩萨。可是众生的佛性被无明所盖,不知自有清净心,堕入遍计种种执着,没有办法显现这些法。佛因为圆满觉,智慧能从自性中显现这些法,可以来教授菩萨。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一切佛成佛都是依照圆满智慧,依照般若智慧来永断无明,因为智慧显现的时候,无明就没有了。本来无明就没有的,众生执着才有无明,智慧能显现的话,就没有无明,所以永断无明。

师父:慧明先等一等,我先提醒提醒大家。慧修他能发现也不错,本起清净就是菩提心,大家想一想,因地法行是波罗蜜,这也是他用自己悟性觉悟出来的,不是我讲的,也不是经上说的,这是法。大家会一会,给他印证印证,看一看怎么样。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到的,「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要是这么说的话,圆觉流出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那么前面因地法行是不是清净真如菩提涅盘波罗蜜啊?因地法行是什么东西?那么这么说起来,圆觉是不是本起清净?大家会一会,不要我障你的,你可以作一个参考。

再还有一个,这个「圆照清净觉相」,大家看一看,中国人好简称,简称的话是什么东西?(答:圆觉。)好,慧明讲!

明师:「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所谓清净心就是无所住心、无分别心,我们众生心起种种的分别,所以有诸病。而菩萨于一切法无所住、不分别,就能远离诸病。「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我们凡夫执一切法实在有,堕常边;二乘执一切法断灭,落断边。菩萨能行六波罗蜜,所以不着有,不着空。

从「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到「教授菩萨」,是讲佛的果位。「一切如来」至「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是讲因地。前面讲「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这是讲实相无不相。后面「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是讲实相无相。

陀罗尼又称真言,真言并不是菩萨有个真言,所以真言不可得。依中论讲,菩提涅盘及波罗蜜这些都是戏论,毕竟空中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的。说空说有都不违法体,毕竟空也是随缘,因为在毕竟空中无所住着,所以能够随缘显现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种种法。

师父:你们都不错,都是你们自己的东西,不是佛的,不是经上的,更不是我的。是你们自己的,现在你们得到自己的东西了。讲吧!

彰师:自性清净是远离烦恼,远离贪瞋痴。例如二乘贪着空,权乘菩萨住两边。远离诸病就是中道第一义,就是离边不住中。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这就是三业清净,就是无上菩提,它本来就是清净,从无数劫无明故才不觉知。戒体本来清净,就是无作戒体。

师父:谁要讲?

闻师:有一句话我很欢喜,佛在菩提树下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然被烦恼所覆而已,自性本具,既然自性本具,这个妄想到底有,还是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怎么去离?如果去离的话,就有一个所离、能离。如果我大胆讲一句话,离无所离,离无所离也离,离到无一可离处,就是究竟处。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法门。

师父:好!我提醒大家,大家可以参考,不要把我的话当作你的绊脚石。刚才慧闻讲的这段话,大家想一想,「妄」不可断,「真」不可得,它和本起清净有关系没关系?下面他讲「因地法行」,因地法行大家都知道有形有相,对不对?可是这个因地法行是什么?六波罗蜜,怎么叫波罗蜜啊?学长都讲过了,(答:三轮体空。)欸!三轮体空有能有所没有?这好象吻合了是不是?法是这个样,绝对不是文字相。

大家不相信,想一想!如果得这个法,你和佛一个鼻孔出气;只玩弄文字相,不叫学佛。谁还要发挥?大家所讲的,三藏十二部、一切诸师所写的注疏,没有。 

我们有一种感觉,讲这一点又触动你又想接着讲那一点,慢慢地别人讲的触动你悟性,又有所启发,那叫什么?那叫开小悟。你只求文字相,抄资料,得不到这个东西。查到注疏就上来写。

「日数他人珍,自无一文钱。」现在你摸一摸你口袋里,多少有一毛、两毛钱了。大家精进!精进突破这一关,突破这一关的很少,这条路上特别荒凉。久了深入的话,其它人的注疏是对是不对,你知道。对几分,你也知道,谁是高,谁是低,你也知道。

这么妙的佛法,这么好的东西,那有时间和人家争辩人我是非去呢?那有时间争名夺利去呢?弘教组的人注意到,出去讲经说法,心中总想有利于众生,千万不可把佛法当成你成名露脸的本钱,那是错的。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上‧二)「以此圆觉。为十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你们也讲过了,印证自己,你所了解的以人家的注疏印证。我们很可怜,没有佛怎么印证呢?藉善知识来印证。

「一大总相法门体」是什么东西呢?心!一心生万法是总相法门体。「一切圣凡。依正迷悟因果。皆依此圆觉一心。而为建立。……」这个人讲得很好,他抓住原则了,从一心讲起。

「迷悟因果。皆依此圆觉一心。」就是一大总相法门体。「然此觉体。为诸佛之法身。」法身无身,就是实相无相啊?

「为众生本觉之心地」,这讲本觉。慧洵也讲过了,他根据起信论讲,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虽染而不染。故曰清净。从来不妄不变。故称真如。……」解释得很好。「是故。一切如来成佛本起之因地。更无别法。皆依此圆觉自性之光明。还照寂灭清净之觉体。」各人藉人家的注疏,印证自己,你会到这地步没有?我和你们讲过,圆觉经注疏见地千差万别,或许你会到的比较低,或许你会不到,看人的更不懂。你如果能看懂了,「欸!不错。」那是你会到,会到多少不讲,见地的差别,千差万别了,你见到多少?千万不要讲:「他这个说法不对,某某人怎样,……」那根本是废话,那根本不得法。

再看他这个。(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一○上‧八)「大乘之体是本始觉。于觉悟中发菩提心。正念真如故清净矣。」也是不离原则,人家一开口就讲那个东西。好比抓痒一样,脊背痒抓胳臂没有用啊!他一动手就抓到痒处嘛!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本起清净,本起清净是不是发菩提心啊?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一五下‧五)「正念真如。故云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离一切相就是清净了,对不对?你会人家的法,印证自己,你会到没有?如果你看了根本不懂,那可能你会不到。如果你看到他的话,点头「嗯!差不多。」那可能你会到一点点了。金刚经所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是圆觉。「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萨。」这个人是根据般若所说。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一一上‧一四)「如来于法自在更无有上。陀罗尼翻总持。」大家都讲过了是不是?你没讲错,印证过来了,不过这还是名相。「谓圆觉体中有尘沙德用。从本以来持之不失故大。即当体无边。门者出入义也……。」门,他这是按照文句解释了,他说大陀罗尼门的「门」是出入之义。

「非别有法从中流出于外。但依觉性显示诸门功德。无有穷尽。应用无有疲厌。名为流出。……」这个流出啊!我提供大家一个参考,流出是一个还是两个?上面没有水它流什么?上面有水它怎么出呢?你会啊!我讲出来的话是我的东西,不是你的。你会出来,悟出来确实是你自己的东西。「流出清净真如」,它要是没有清净真如,好象上流没有水,它怎么流到下流来呢?

菩提涅盘及波罗蜜,以此六度万行能生物解,名为教授菩萨。「能生物解」,这唯识家用的名词,这参考唯识的。「觉相性也。圆照修也。」这是他见地。「全性发修。以修契性。性非染污。故云清净。无明体空。……毕竟寂灭。故云永断。成道者。觉智遍满。一成一切成。……一佛既尔。十方三世诸佛咸然。」这是他的见地,至于见地高低,你们自己慢慢会去,他如此见。好了!我们今天到此地。

■第三次修学

师父:老祖师见地都有点差别。再往深的,见地相同了,功勋有差别,就是功夫有高低了。

慢慢地,你再摸摸你口袋里,有一毛两毛的了,不像过去一样,天天数人家的钱。当会计的,天天数钞票,自己一毛钱也没有。这叫做什么?真功夫硬本领。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这段在讲无明。大家仔细用心,无明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再把它念一遍。「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这是要点,「无始」作何解释?「种种颠倒」,大家细看这意思,我不讲,你看。「犹如迷人」,他是举譬喻。这个文脉络我和大家讲。「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先不讲它。「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不管它。

以下以法合譬,「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大家就可以看出无明脉络来了,什么叫无明?「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大家仔细看,这一段文你先把它的脉络弄清,有些譬喻先把它简去。

我再把它念一遍,大家注意到。「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重点看出来了,把它譬喻先简去,然后再把譬喻加上,就了解意思了。「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要点看出来了吧!现在大家讲。这里头,看你们能不能从二谛发挥?谁讲?

闻师:一切众生明白如来因地法行才可以契入圆觉,下面就讲如何契入圆觉?有一句话「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现在讲无明。「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就是说诸法因缘所生,既然因缘所生,我们却在无生法里起种种见,总认为诸法是有生有灭的。「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这是说我们众生种种颠倒,妄见四大为自身相,就是遍计执,乃至认为「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种叫做无明,而无明非实有体。如果迷惑的话,我们总认为一切很实在,因为我们妄执遍计所执的缘故,使我们落入生死,「由此妄有轮转生死」。如果我们永断无明的话,就会到诸法无生,诸法无生就是妙真如性。

师父:你们都不错,能会到无明就是遍计执已经很不错了。大家仔细想一想,遍计执性是不是无明?谁还要讲?你们再把这段文和心经联想联想,也可有话讲了。

修师:无明就是没智慧,怎样没有智慧?「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就是说我们众生从没有开始以来,就有种种颠倒,像凡夫二乘各有四颠倒。好比迷路的人把东西南北搞错一样,其实也没有东西南北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把四大和合的色,执着为我的身,受想行识执着为我的心,不能了达于空义,不能了达五阴皆空,好比那个眼睛有病的人,他看到空中花及第二月,其实空中没有花,月亮只有一个,他执为有两个。 

「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虚空实在没有花,因为妄执的缘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如果我们执着有身的自性,不知它是因缘和合假成的。「亦复迷彼实花生处」,有人讲到我是从什么天来的,就是他执着有实在的来处,不知它是一真法界。因为众生颠倒,妄执十法界,不知道一切法空,如幻如化的。他执着实在有来处,由于妄执有,才轮回六道生死,这叫无明。师父:讲吧!

策师:一切众生,就像我,我就是那样,一念不觉,从无始以来就不觉,到现在还是不觉,所以落入生死。为什么落入生死?种种贪着,贪着色声香味触法。譬如早上有人骂我,心里放不下,就是认为声尘实在有,这个就是遍计执。本来这句话是无性,不可得、如幻。但是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就是这么愚痴,这就是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真的我,因为四大是因缘和合不可得,外面六尘也是因缘和合无自性。众生因为无明,一念不觉,所以起种种颠倒,沦落生死,叫做无明。

师父:大家已经提出来了,无明是遍计执性。遍计执性迷惑什么东西?不如实知什么法?你讲吧!

彰师:「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所谓众生,就是迷,于缘起法中有所得心,落入遍计执,没有会到法本无生,没有会到圆成实性,所以不得自在。有所得心就迷,起贪着,落入生死。迷四大为自身相,取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若于缘起法中会入无性,就得自在,就不会起一切的贪着。般若经说,一切法不生般若生。不会妄取、妄着,这样就不会落入生死。

师父:你们都不错了。刚刚慧策会到无始一念不觉,大家想一想,无始不是过去很久以前。如果过去很久以前,此人见地不真,怎么知道呢?很久以前是有始啊!慧彰也能从遍计执会入圆成实是无生,都是很重要的。慧修会到是空。心经不是讲过了吗?远离颠倒梦想,怎么远离颠倒梦想?慧洵讲!

洵师:「云何无明」,什么叫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其实无明本是没有的,可是众生无量劫以来的妄动,一念妄动,所以是无明。众生迷失了本性,所以执着实有,在毕竟空中执着一切法,起贪瞋痴,造种种业,所以有种种的颠倒。

譬如迷失方向的人,执南为北,执西为东。他迷失的时候,其实他的觉性还是不动的,只是迷失了方向。这种情形就是「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执着色身是实有的,不知五阴皆空,执着「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尘缘影」这是一个倒装句,应该是「缘六尘影」。其实尘是生灭的,众生的执着,所以起心动念执着有色声香味触法为自心的影像,随尘的生灭,心也生灭。他不知道尘本是空寂的。

「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譬如有病的人执着虚空的花,因为空中实在没有花,而是他眼睛毛病而生虚妄的影像,虚妄的执着。「非唯惑此虚空自性」,这种情形他不了解虚空的自性,虚空本来是清净的。所以迷惑的人,「亦复迷彼实花生处」,花的生处实在是缘起的。因为种种的虚妄执着,所以有种种的「轮转生死」,这样叫无明。其实这无明本是没有体的,不是真的有个无明,只是一念的妄动罢了。

如作梦的人梦中有虚妄的影像,可是他醒来时,了不可得。就像空中的花一样,虚空本来清净的,因为眼睛有毛病,所以虚空生起花来。因为妄见有花起,妄见有花灭,所以妄见花起于虚空,妄见花灭于虚空。但是不可说「定灭处」,因为无生灭故。

师父:大家整个的已经知道了,以下再逐句逐句地讲。「种种颠倒」,第一个大家讲出来了,遍计执是颠倒执。第二个,大家也讲过了,一切法毕竟空,于空中执有是不是颠倒?一切法无始,而执着有始,是不是颠倒?无始则无生,一切法无生,于无生中执着有生是不是颠倒?那么这说出来,原来种种颠倒,可以说出很多种来,很多种所以称为种种颠倒。

我提醒大家,「迷人四方易处」,有两种颠倒:一种颠倒,大家说出来了,迷东方为西方,迷南为北,一种颠倒。这种颠倒很不踏实。第二种颠倒是什么?我问大家,虚空中有东西南北没有?虚空中有没有东西南北?他迷有东西南北是不是颠倒?大家可以发挥这个意见。以上你了解的话,你再发挥!怎样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谁讲?

观师:刚才师父讲,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因为众生未成佛时本是佛,由于颠倒执着才落入生死,这个颠倒就是执着人我、法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能像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阴皆空,因为我们法身常六道,这个无明就是妄想。师父常常跟我们讲,有想是众生,无想是佛,就是这种妄想让我们轮回生死的。有一个方法可以对治,要老实念佛就没有妄想了。

其实我一点都不老实,不过要往这里来和大家共勉!因为只有老实念佛才能往生。用心经来讲就是要老实念佛,才能会到颠倒、无明,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师父:我和大家讲,好象八大人觉经讲过一句话,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他讲出来了,这颠倒我们已经了解了。心经上说「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对不对?下面是什么?「无色声香味触法」,那和这里讲的六尘缘影道理是一个吧?大家往这里会!有谁讲?

闻师:四弘誓愿有句话,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我们先要成就佛道。心经上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师父又提示我们,一念不生般若生,我们可以从这方向来检讨自己。有一次师父开示,我们打妄想以后再念佛,就晚一步了。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一切功德。就像文殊师利问佛,有没有人不知道生而无生的道理能了生死?佛说没有。他再问,有没有人知道生而无生的道理可是不了生死?佛说,有!这是见性的问题。你懂得道理,你可以会到众生本来有佛性。约法华经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性,可是一念不生般若生,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是打妄想后再念佛,没有会到实相。

我想到禅宗,禅宗和净土宗是很相似的,只是入门不一样。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大迦叶也笑,佛就讲一句话,实相无相,涅盘妙心,我今付嘱于汝。事实上,禅宗直入心性,如果约般若经讲起来是实相般若。我们既然办不到,但是无上佛道要成就,如果这么体会的话,念佛就比较用心。如果你佛号不断的话,虽然不是参禅的,也可以会到心性。我们是念佛人,这很方便,这方便从缘修,就是你假一句佛号,你心在一句佛号里,从缘修直接就可以入你的心性。可是也不见得,为什么?如果你不晓得生而无生这个道理的话,你虽然念佛,还是求定、求慧,求一些小小的境界,还是在无生里妄执有所得心。我想这就是「种种颠倒」,就是慧观师讲的妄想。

师父:大家本来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但是被你的妄想,被你的烦恼障住了,变成众生了。道理很明显,大家不能会入。你要想会入这个道理,不要用心机,心机是第六意识,不用心机就是你的性。现在大家天天用心机,你不是在菩提路上走。大家都往你地狱油锅里加油,等着你去享受去。这个道理,我提醒大家很明暸了。

四大皆空,有疑问没疑问?那你不知道,四大因为什么空?缘起性空,不出二谛吧!四大皆缘起法,所以四大皆空。你误认四大为自身相,是不是颠倒?执着地水火风为你的身相,天天爱护它,天天为它造业。六尘有没有?六尘没有,是诸法空相,无色声香味触法嘛!由于你天天动世间法的心机,结果障住不知道,不入法。只入世间法,不入出世间法。所以说六尘没有,皆是缘影,缘是什么?忘记了,障住了,你根本不知道,缘明明是缘起嘛!缘起怎么叫缘影呢?缘起怎么样啊?缘起性空啊!你认为它有,那不是缘影吗?缘影心是第六意识,天天用你的第六意识,不用你的性。 

以下「譬彼病目」,就慢慢慢慢一点一点了解它了。谁讲「譬彼病目」以下?谁讲?

四大本空,你认为四大有,不和病目是一样吗?六尘缘影本空,你认为它有,遍计执!那不是和空花一样吗?和缘影一样吗?你想一想,「见空中花」和「四方易处」,又有什么关系?谁讲?虚空中没有东西南北,好比空中没有花。大家逐渐逐渐增进自己的智慧,讲吧!

陌师:「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就是我们见的一切法实际是幻现假有的,可是众生边执着有、实有,轮回生死。佛知道它是幻有,离有离无。

师父:缘起法是幻有,你迷惑执着它为实有,称为遍计执。执着一定有色法,一定有心法,那是遍计执嘛!执着有空法、有法,都是遍计执。

「空中花」,空中有花没有花?颠倒!一种颠倒了,是吧?「第二月」,这个人把眼睛捏起来看月亮,一个月亮看成两个。又好比喝醉酒的人,明明是一盏日光灯,他看成两盏日光灯。喝醉酒的人,人家长一个头,他看成两个脑袋,就是那样。病目,眼睛有毛病,那叫第二月。这都说出来,实在没有,执着有。空中花幻有,执着实有就是遍计执。

修师:第二月可以说是二乘涅盘,因为本来是一佛乘。 

师父:也可以那么解释。回头来我们再来复习一遍,总说它错在什么地方?「空实无花。病者妄执。」这都能了解。「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这两句话谁讲一讲?由虚妄执着故,你一定迷惑了,第六意识心障住你。我提醒大家,虚空自性是什么?无性。无性怎么样?(大众默然!)障住了!无性不是不生吗?无性还是什么?(答:缘起。)缘起怎么样?换句话说,无性不是空吗?缘起幻有啊!他下面讲缘起了,你看看。「亦复迷彼实花生处」,有没有花生啊?空中花生不生啊?谁讲这两句?

观师:师父说出来了嘛!上句讲性空,下句就讲缘起啊!

师父:「惑此虚空自性」,惑空为有,惑无为有,惑无生为生,惑无始为始。第二句不是说「迷彼实花生处」,迷惑幻有为实有,迷惑假有为真有,它成遍计执了。「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这句话最重要了!大家再不要用第六意识心去妄执,虚妄想了。「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我们大有受用!有谁说一说,为什么有大受用处在里面?有谁说?

修师:虚妄执着一切法有相,不能会到缘生无相,轮转六道,不能显现真如法性不生不灭,这个都叫无明。 

师父:大家想一想,「妄有轮转生死」,生死有没有啊?生死原来好比空花,好比第二个月。我们大家是不是在无生当中,迷入生死?在空当中执着有生死?把幻生幻死,当作实生实死,对不对?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是不是了生死?大家仔细想一想,不要再用你第六意识障你自己。我们大家现在生死不生死?(答:不生不死。)

不生不死,你是什么?(答:是佛。)原来大家本是佛啊!就是用第六意识起妄想,计较人我是非,落入生死。这个生死是虚妄的,要是大丈夫,猛自回头,就了生死了,这是很重要的关键。

以前古德有人从这里下功夫,我把他下功夫以后讲的话讲给大家听。他说生死好比人作梦一样,在梦中感觉我醒过来了,其实还在床上躺着,还迷迷糊糊在睡觉,说:「我起来了!」其实手脚都没动。他说要是有一个大智慧者、大利根者,猛自抖擞,振奋精神起来,醒过来了是吧!所以他说有大智慧者、有大根机者,醒过来了,了生死,从这以后再不落生死了。大家都振奋精神,从这里振奋抖擞精神。以前有人做到了,他讲他的境界是「抖擞精神!」好象睡觉一样,瞪着眼睛,挺挺腿,用力醒过来了!了生死了,「啊!原来如此啊!」

圆觉经后面也讲,犹如昨梦,昨天的梦一样。他是这么醒过来的,大家还迷惑在里头,你想了生死,怎么了生死法呢?所以大家天天用你第六意识,起妄想生烦恼,不入此法。等于你天天往地狱油锅里加油,等你自己去喝去。

我们再回头看一次。「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种种颠倒,大家说什么样情形是颠倒?现在大家提意见说!(答:幻有执实有。)幻有执实在有是颠倒,是一个了。(答:执空为有。)是一个颠倒了。(答:执无始为有始。)是一个颠倒。你仔细想一想,看经上还有很多的。经上说的,你没有会到,这是一种颠倒。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四方易处,执东为西,执西为东,这是粗浅的颠倒。虚空中没有方向,他执着有方向,根本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四大有没有?你看,根据大家说的,四大是不是空?六尘是不是空?四大是不是无始?六尘是不是无始?四大是不是如幻?六尘是不是如幻?四大是不是无生?六尘是不是无生?执着不空,是颠倒,执着有,是颠倒,执着有开始是颠倒,执着有生是颠倒,执着实在有是颠倒,对不对?这就把它全文脉络摸清楚了。这种颠倒好比「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空中花有没有?是不是幻有?执着幻有为实有是遍计执,是不是?第二月是不是幻有?执着幻有为实有,是遍计执。 

「空实无花。病者妄执。」这是解释,说得已经很清楚了。「由妄执故」,由于这种妄执,「非唯惑此虚空自性」,虚空是空、无所有、无生、无始,再广说到无边、不可思议,那很多了。

「亦复迷彼实花生处」,迷惑幻有为实有嘛!「由此妄有轮转生死」,归结起来了,生死妄有,若有大丈夫抖擞精神醒过来,了生死!现在我们大家,如佛所说的,叫梦中梦,我们活在世界里是作梦,夜晚作梦是梦中所作的梦。大家从今以后,各自发心抖擞精神把它醒过来,不要再计较了,不要再动心机了,为什么不救你自己慧命呢?抖擞精神,咬紧牙关醒过来,那一剎那过去以后,再不落生死,知道生死幻有,就没有无明。你要是真有大根机的人,抖擞精神起来,你已经往生了。好!现在大家查资料。

佛道用功就是这样,这正是用功紧要关头。我们现在讲经都在说梦话啊!要是有人真抖擞精神醒过来:「你不要说了,我已经醒过来了!」唉!圆觉经,佛法无多子,一部圆觉经啊!所以大家知道,这个上根利智才能办得到,我说抖擞精神醒过来,那是上根利智的人。我们这个材料,作不了大用,赶紧念阿弥陀佛,求佛接引。求佛接引,就是叫你醒过来! 这真是无价之宝啊!还要什么东西?一切皆不要了。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一下‧一)「此释无明之元也。谓众生本有法身。元无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觉之无明。迷本来之佛性。起贪瞋痴。造种种业。妄取六趣之生死。故云种种颠倒。」大家应该会到,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圆成实,是不是?法身就是空,法身就是无所有,法身就是无生。「元无生死」,生死如幻的,是幻有的。所以大家用功啊!如果凭你自己的力量,可以斩关落锁,破生死关,你就过去了。如果没有力量,赶紧念阿弥陀佛,仗佛力破生死关。所以再不要起贪瞋痴了,造种种业,那是虚妄取六趣生死。不抖擞精神醒过来,还在梦中作梦,起贪瞋痴造诸恶业,多可怜啊!

「虽在往来生死之中。而法身湛然不动故。」虽然在生死之中,法身不动,因为什么原因呢?生死如幻嘛!是不是?生死是幻有的,法身本空,所以生死不动。举例子说,空中有花起有花灭,虚空不动啊!

「如人迷方而方实不转也」,这看你见地。「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认四大假合之幻身。为己身。妄认攀缘六尘影子妄想缘虑之心。为真心。……」起遍计执了。大家注意到,这段话你细看经文可以有新的体会。 

「病目喻无明。空华喻妄身。二月喻妄心。……」他把它分别配(以譬合法)。妄认是真,故颠倒。看人家讲的,印证你自己。

「此喻示无明之体也。谓法身本无身心之相。……」身心之相是幻有的,法身是空,无身心之相。无所有,无身心之相;圆成实,无身心之相;无所住,无身心之相;无始,无身心之相。「如空本无华」,这句话很重要了,大家深深体会!你可以深一层了解。空本无花,你体会,空有东西没有?深深体会啊!可以开你的见地。你的见地开了以后,和人家的见地,自己可以作比较了。

「今妄认四大为身。如执空华为实有。」空花幻有为实有,遍计执。「由妄执故。不唯迷本法身。……」迷失空性,迷失无生性,迷失无所有性,迷失圆成实性,故云惑此虚空自性。「亦复不知妄身从无明有。故云迷彼实华生处。」迷惑了一切幻有为实有了,是不是?迷惑缘起为实有,不知缘起性空。「由此颠倒故。有轮转生死。此乃无明之体也。」好!解释得好。你能不能会到这个地步?你会的是不是和人家一样,有几分相合吗?你已经有点进步了;说的和人家的完全两码事,那你错了。各人印证自己啊!这段话讲得很好!今天修学到此地。

自己有力量,斩关落锁,破生死关。自己没力量,赶紧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求佛带着我过生死关。要觉悟,如果还迷迷糊糊起贪瞋痴造诸恶业,那地狱油锅等着你下了。

有一个人觉悟了,谁啊?阿难陀,就是佛的弟弟。他不好好学道,习气很重,好女色,他太太叫孙陀利。有一天佛去度化他,到他家门口托,他一看是佛来托了,赶紧下来。他告诉太太说:「你等一等,世尊来了,我一定要下去。」佛看他下来了,托着走了。他拿着饭,没放到佛里,不敢回去啊!不得不跟着佛走。走到树林里,佛和他说,你跟我出家好不好?他以为佛开玩笑,就说好。佛把舍利弗找来,叫他为难陀剃度。难陀不敢拒绝,就这么剃度出家了。出家后怎么也不能安心修行,有一天,佛劝他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带他去忉利天,他很高兴啊!一看那天女美得很,有个天宫里空着一个坐位。「世尊!这个坐位怎么没有天子呢?」「你去问问!」他就问天女了,天女告诉他,这是佛有一个弟弟叫难陀,他命终以后生忉利天坐这个王位,我们在这里等他呢!唉哟!他高兴啊!回来和佛讲,佛说:「好!我们再逛一个地方。」带他到地狱去,地狱有油锅,烧得冒烟,没有鬼魂去炸。一个牛头马面,凶巴巴地站在那里。他问世尊:「世尊!这怎么没罪人去炸?」「你去问问那鬼卒去。」他去问鬼卒:「这个油锅怎么没人炸啊?」这鬼卒凶里凶气地说:「这是世尊有一个弟弟叫难陀,他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天福享尽下地狱。这个锅给他准备的,我在等他呢!」哎哟!难陀吓得不得了,回来他要求佛出家了。大家要提早觉悟!

■第四次修学

师父:入理不在看得多,入理在你的清净心,你要是心不清净,看等于没有看。小学生看书,他看等于没看,一字不入心。要想心清净,有一个办法,收摄六根。收摄六根以后,自然净念相继,那听到东西就入理了,禅宗所谓开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们看东西,不妨看,假使感觉自己有一点点的乱心了,赶紧修定。所以佛说定能发慧嘛!这是实在的。你们有很多人挂着耳机,天天吵自己耳根,不得清净啊!那要是学生去求学,可以的;修道,不是那个办法。

我告诉你,六根收摄的时候,先收摄耳根,耳根最利嘛!耳根收摄有效果的时候,好象有点重听。其实不是重听,他入耳根再不入意根了。现在你是声音一入耳根,意根马上起,非常伶俐。一入眼根,一入鼻根,一入舌根,一入身根,意根马上起。你收摄之初,意根不起了,初初不起的时候,你感觉你耳根重听了,重听大家懂吧?好象是有点聋了,不是聋。你要是再起作意的时候,还是照样伶俐。

大家要切实相信,清净心能种一切功德,所以定能发慧,这是佛说的。你不修行,不知道它的味道。佛法甚深,非证莫知啊!到你证到的时候,你才知道,六根所入的一切,皆是假的。我们修学圆觉经,大家也从这里以这个办法入。要不然这个甚深道理,明明是这个样,你怎么不知道呢?就被你六根障住了。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今天从这里修学起,这是讲无明。一般人不知道无明是什么东西?这段文就讲无明了。

「此无明者。非实有体。」非实有体,执着实有叫无明,大家就理解到了,什么叫无明。「如梦中人」,这是譬喻。「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还是譬喻。「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了,你要是以清净心就体会到了,于无生中生出无明来。「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地。

这段话是告诉你,什么叫无明。心清净自然入法!「此无明者。非实有体。」这句话最重要了,谁讲?心清净自己感觉得出来。如果你的心在文字相上不动,浮过来浮过去,不入。看是看了,眼睛用了,可是不入理,茫茫然无所知。我想你一定有这个经验,眼睛看着经本了,浮浮然不入,你看那个字是黑黑的,纸是白白的,不入。讲吧!

洵师:「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善男子,无明这个东西是幻化的,不是实在的东西叫无明。心经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像梦中人作梦时,他在作梦时也有虚妄的影像,等到他醒来时,那些幻化的就消失了。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因为他迷的时候明明是有这些幻相,可是梦醒以后,这些都是幻化的。就像眼睛有毛病,见空中有花,虚空本来清净,虚空本来没有幻花。等到他清醒的时候,幻花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眼睛有病,在虚空所见的花,就「灭于虚空」。因为这些幻花是他眼睛有毛病,所以幻花也是缘生的,不可执幻花有生处,有灭处。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就是一切众生在不生不灭中幻见生灭,这是众生的颠倒执着,这样假名叫轮转生死。

师父:大家讲的时候,发挥你自己的见地。这个无明,我提醒大家,它就是法,就差那么一点点。差一点点就是法,离开那一点点,就是无明。谁还讲?

闻师:「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无明本是虚妄,如果真正有体会的话,无明即是虚妄,虚妄本是无生。为什么说无生?因为从依他起的法,我们知道无性,就会入无生。这无生并不是离开现前一念有一个无生,就是你了知一切法本是无性的。既然是无性的话,就是虚妄的,如果对虚妄的法起颠倒、执着,认为法有自性的话,就不入谛理。

无明,我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因为后面经文讲到「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我们学佛道,有一句话说「要了生死」,生死上加一个「了」字,所以了生死我们可以作几点解释,你能了解诸法本来不生,而且你能彻入法性后叫了生死。生死,我们众生认为实有,所以了生死用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认为实在有生死可了的话,叫遍计执性。如果从生死了知它无性,当下就能破我们众生的无明,所以破一分的无明,证一分的法性,一切诸法从缘起边讲是如幻如化的。如幻无生,就会入圆成实性。 

诸法是依他而有,依他而有当体就不可得,不可得的法,我们假名叫无生法。所以说转烦恼为菩提,乃至了生死也是同样,要会入这个法性。因这个法,如法起修行,会到一切法本来是清净。这样法无生的话,实则无住,无住心就能契入无性法。他下面作一个譬喻,既然一切法无生,我们众生也没有生死,那我们怎么常常认为自己在沦落生死呢?

下面举一个譬喻,「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因为我们总认为一切法都是很实在的,没有办法将佛讲的经教销归于自性,从我们的生活如实去体会。「如梦中人梦时非无」,这么讲起来,我们生活上可以常常以念佛来销归自性。如果有人在烦恼的时候,迷惑的时候,认为很实在。他认为很实在的话,就要想种种方法来灭这个烦恼,这是一种修法。如果你真正将这个经法,用「慧解立行」来念佛的话,这烦恼是虚妄的,你这佛号怎么念?这时你会和以前不一样,你会至诚恳切念佛号。佛号里面没有染着,佛号里面没有遍计执,在佛号里面就能会入法性。所以烦恼就是无明,「如梦中人梦时非无」,我们还是认为很实在的。「及至于醒」,就是我们真正觉悟到,你少分觉悟也好,多分觉悟也好,它是本来无一物,那何处惹尘埃呢?

初修行的时候,你烦恼的时间很长,你慢慢会缩短一点,甚至到后来很快就不烦恼了,这看个人怎么用这个法。我们体会到烦恼就像「众空花」一样,你灭什么?就是你醒过来,叫做灭。并不是离开现前的法,有个灭,所以不得定有灭者。觉悟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名字,说这虚妄是不可得,叫觉悟,所以「无生处」。其实诸法本来无生,「是故说名轮转生死」,这是教我们如何会入圆觉法,如何依清净心来起无住行。

师父:慧闻刚才讲的,他的见地了解到依他起,依他起是法吧!依他起无过,依他起虚妄,虚妄就是圆成实。如果偏一点怎么样?落入遍计执,那叫无明,是不是?他见地是这样。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执──遍、依、圆出于楞伽经和唯识论,还有三无性。自在其中,你了解以后,一定在里面了。

他也了解到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很深,一般人不知道,念佛时你把那个不生不灭的念出来,真念佛。你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依他起,要是没有依他起的话,没有圆成实,所以一定念佛号。

大家既然慢慢入了,了解了,于依他起边起遍计执,叫无明。那还有呢!你可以再深入了解,开你的见地。你想,横遍竖穷,没有一法不是依他起。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是无明,再进一步说,没有一法不是圆成实。谁要发表你的见地?清净心自然入!心清净好比电门开关一样,碰到了就亮。

悦师:「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无明是虚妄的。既然我们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刚才慧闻师有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你认为有佛性,或者一起心动念,就乖这法体,就是无明。所以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如师父讲的那个圆成实性。我们不会圆成实性,落入遍计执。所以经文接着比喻无明,以世俗知道的「梦」来譬喻。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这句话跟慧洵师提到永嘉大师所说的意思一样:「迷时分明有六道」就是梦时非无;「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接着他说出第二个譬喻,这个无明「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因为一切法无生,既然无生,怎么有生灭?既然没有生处,怎么有灭处呢?所以下面接着讲「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一切众生不能会到一切法不生不灭的道理,所以在毕竟空中,在无生当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生死粗的讲叫生死,假如你生心动念,就是生灭。

师父:所以你修清净心久了以后,能慢慢知道对方的心心所,你们被一点东西障住了。依他起和缘起有什么关系?缘起和如幻有什么关系?如幻和梦中有什么关系?和空中花有什么关系?和生灭有什么关系?和轮转生死有什么关系?你们怎么不从这里入呢?这不是深深到你切身之处吗?谁发表他的见地?

修师:无明是从上面接下来的,因为众生虚妄执着有我,才轮转生死,这就叫无明。但是执着有生、有死、有我,有我在生死轮回的见,叫无明。无明起的烦恼,不是实在有它的体性。好比梦中人,他作梦的时候,明明就是有,可是等他醒来的时候,了无所得。就好比我们在梦想颠倒中,明明有我、我所,起我见、我爱种种烦恼。但是等到他觉悟以后,了无所得。因为知道一切法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同一法性,没有分别,所以无所得。

「如众空花。灭于虚空。」好比众因缘和合生的法,归于无性。「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因为它本来就是无性,所以它没有定灭处,只是会归于根本而已。本来就是如此,法尔如是,所以没有定灭处。「无生处故」,因为它没有自性的缘故,它本来无生,所以无生处。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一切众生都是于无自性当中,妄见有生有灭,有自性,所以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所以这样就叫轮转生死。 

师父:我再提醒大家,你知道无明无实有体,好象能会到一切法如幻了吧?会到一切法如幻,离开一切如幻法,你就能会到法性。会到法性的人,他总有一天入涅盘。

修师:「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我想到阿难,他在颠倒的时候,执着有我,只觉得我有这个身。那时候结集经典,大迦叶不肯让他进去,因为他执有我身,所以不能进去。等到他证阿罗汉果的时候,知道一切法空,就能以神通力钻进去。他那时身体还在啊!为什么能钻进去?因为他那时醒了嘛!一切法本来性空的缘故,所以能钻进去。

好比「梦中人梦时非无」,因为在颠倒生死中,明明有我啊!有个墙壁隔着我,进不去。可是等到他觉悟以后,本来都是同一法性没有分别,所以就能进去了。了无可得,也没有墙壁,也没有我,就好比众缘和合,归于空性。我刚才想到这段,觉得很有趣。

师父:由一个法了解以后,可以入法性。法性不是无实有体,有名有实,有名有实是不是实在有啊?法性如果实在有的话,还是依他起法,缘起法。法性无性,随缘成一切法。慢慢了解,慢慢深入!清净心和无相法慢慢契合以后,你可以入涅盘。入涅盘不可执着,执着就变成小乘涅盘了。好,慧策讲吧! 

策师:无明没有自性啊!它是缘起法。缘起法不可得,所以非实有体。但是「如梦中人」,众生落入遍计执,就取着我人众寿相,认为梦中的形形色色是实实在在的,不晓得缘起性空这个道理,认为实在有落入生死。若能知道缘起性空不可得,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一无所得,因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没有自性,所以了无所得。

「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众空花也是圆成实,也是依他起。依他起没有自性,没有处所,没有能所。「不可说言。有定灭处。」没有生灭来去,因为一切法没有自性,一切法无生。一切众生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法性中,妄起人我执,起憎爱二心,所以落入生死。

师父:你们要记住,不藉别人任何帮助,自己的见地发出来。不藉别人说话帮助,不藉注解帮助,不藉一切帮助,连佛都不要,你自己的见地发出来。讲吧!

明师:一切法都是因缘而有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而法本身是不灭的。我们众生不晓得这个道理,在无生法当中执着实在有的,认为一切法实在有,执着我人众寿相,产生遍计执。产生遍计执后,我们假名它叫无明,可是因为它产生无明,所以虚妄轮转生死。轮转生死时,就认为六道是很实在的,而六道生死本来是很虚妄的。如果你晓得六道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六道可得,也没有净土可得,那你当下就没有生死,没有无明。我们假名叫了生死,假名叫破无明。所以说,众生与佛在一念迷跟觉的差别而已。

修师:我讲「了无所得如众空花」,我用一个比较浅显的譬喻,好比水波它灭于水中,不可言定灭。就好比我们觉悟以后,就显现法身,一切幻化的法无非从法身所现,所以它没有定灭处。

师父:这是你的见地。慧明!

明师:阿弥陀佛!

师父:你刚才讲因缘来则生,因缘去则灭,这是三乘法,不是圆觉经的意思。我问你,因缘来则生,因缘去则灭,不还是生灭吗?你再深会,你再会因缘本身就是佛……好,你讲!

悦师:我感觉这段话,实在是说我们现在当下就是。

师父:这是你的见地。讲吧!

观师:刚才师父提到「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我想到一段话用来勉励自己,因为常常没有往法性上用心。我们怎么会是无明呢?因为于一切缘起起贪瞋痴,这就是无明。所以我们可以藉一个法门──念佛,藉念佛不起贪瞋痴,这样就可以契合心经上所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不过有个地方要注意到的,念佛要怎样念到不起贪瞋痴呢?最好的方法是师父跟我们讲的,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如果念佛念得不清楚,那样的话心中无佛,佛中无心,那不是在念佛,而是念贪瞋痴。

讲到贪瞋痴,怎样不起贪瞋痴?不起贪,我们出家人不贪名、不贪利,所以古德有这样的话,看了非常感动,埋光埋名养智养慧,假如把我们的名利埋掉的话,可以长养我们的智慧。提到瞋,我们常说,只见别人的过错,不见自己的过错,自己都有很多理由。由这里,我就想到,难怪古德会有成就,他们都是只见己过,不见人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往这里来努力。

提到痴,我们一般都不能深信因果,所以在因心上没有办法好好地照顾。菩萨就不一样,菩萨畏因,菩萨因心照顾得很好,菩萨都能往清净心上去用功,能清净自心。所以念佛要不起贪瞋痴,最好的办法就是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如果能这样的话,在一切境界上就像师父刚才开示我们的,能放下!放下!能这样的话就不是无明。

师父:好几个人提到念佛法门,一般人不知道念佛可贵处,虚妄谤法。道不在远,眼皮的底下就是道,他却舍近求远,得不到道。大家听我念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们听到了没有?阿──弥──陀──佛,你有什么感觉没有?其中有一个很妙的道理,阿弥陀佛生了,生过以后就灭,对不对?阿弥陀佛生了又灭,这是作法,知道了吧?你要想一想,里面有一个无作法,阿弥陀佛灭了,阿弥陀佛又生了,要是灭了的话,怎么能又生呢?你是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句句在生啊?是不是句句在灭啊?你怎么忘记里面有一个无作法呢?不生不灭的是谁啊?什么东西?有作法一定有生灭,生灭是什么?依他起啊!对不对?依他起无性啊!虚妄的,你为什么不会到圆成实呢?圆成实是什么?无作啊!念佛就是念这个东西。

譬如慧明刚才讲的,因缘来则生,因缘去则灭,它有生有灭,还有一个无作的东西啊!它不生不灭。所以因缘来它不生,因缘去它不灭,那是什么东西?深深体会!这个法不以清净心不能入。谁还有什么意见?发表你的见地。

洵师:所以这种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修行就是在生死当中了生死,不是在生死以外另求不生不死。

师父:你讲对了,可惜是一句话。六祖呵责神会知解之徒,就是这个地方,是不是?对是对了,可是又错了。要是有大根机的人,有大善知识,当下觉悟,大梦初醒。你从这里再进一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哦!如大梦初醒,抖擞精神醒过来,你这出离生死了。你讲不错,可惜是一句话啊!

洵师:什么一句话?

师父:一句话是如狗逐块,没有实义,所以学佛的人要讲实德嘛!谁都知道不起贪瞋痴对,这是一句话,它和真正不起贪瞋痴,毫无干涉。真正不起贪瞋痴是你的性,它和你的性没有干涉,你了解这个道理,知解。谁还要发表他的见地?讲吧!

明师:刚才说因缘生则生,因缘灭则灭,是不是可以说因缘所生法好比空中花一样,它在生灭,可是它是不实在的,是虚妄的。好比经上说的,空中花乱起乱灭。

师父:对了!你这叫一乘法,你刚才讲的是三乘法。说你讲对了也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大家知道吗?一句话嘛!仅仅是一句话。……

悦师:我不是要消这段文,是临时想到师父讲的,不会同性义啊!有一次六祖要洗袈裟,正好一个僧人前来,六祖问他,你在世俗做什么事情呢?他说,我是雕塑的。他说,你试着雕塑看看。其实他是要他讲出性来,他不会。他塑了一尊八尺高的佛像,六祖跟他说,你是善于塑性,不解佛性。这个法要往性上会,才不会枉费功夫,如狗逐块。

师父:如果有人离开「一句话」了,这个人得大自在。讲吧! 

闻师:师父讲自在,就用自在来讲。一切法自在,自在这句话是很圆满的,为什么这么讲?既然讲无明,如果众生心真有无明,应该三千大千净土都翻为娑婆五浊恶世。华严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说无明,一切是无明。如果体会无明它本来虚妄的,这一剎那就能翻五浊为佛剎。

一般用性相这两个字来讲,事实上言辞很难表达,你说事和理怎么圆融?你心里就是有「理事」这两个字在,你把一切都放下来了,其实什么都可以说。说理不可以立,因为不可得的缘故;说事不可舍,不可得的缘故。说依他起也不可得,说圆成实也不可得,在这一切不可得法当中,你认为什么是无明?你迷了就是无明。你认为什么是圆成实性?你觉悟了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话,这样就是圆成实。依他与圆成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的,如果离开我们的文字相、心缘相,乃至我们的思议心,我想应该是任运腾腾的。因为你说理,理是什么?说事,事是什么?事实上,它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的。如果我们有力量可以突破生死关的话,这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的,因为一即一切,有所说的话,一定有所住,不管理事讲得多圆融,还是在理事里面跑不出来。我想这是各人用功的问题! 

师父:这是慧闻的见地,他讲的这一套是楞伽、唯识的三无性。他自己会入,所以可以算是他自己的见地。 

这个法不离相,不离性,也非相,也非性。非相非性离四句,不离相不离性即四句。非相非性这个法不立一法,即相即性这个法不舍一法,大家体会吧!有一天你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就入了。你要是入的那天,你就知道过去所见所闻,皆同糟粕。好!还有意见没有?

融师:我试着讲看看。一切法本不生不灭,如果一念无明起,则八万障门开。如果我们把不实在的法:梦中人、空中花……幻现生灭的这些法会入无性法、圆成实的时候,就是了生死。

师父:好!大家看!看见了没有?你们都没有看见。这是什么?(慧策师答:性空!)慧策看到一点点了。手帕它是性啊!它是无明啊!这是不是缘起?这是不是如幻?是不是性空?是不是圆成实?是不是真如?既然是真如了,是不是法性?既然是法性,是不是佛身?你们都被六根、五蕴障住,不入此法。有一天你的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就入了。好,现在查注疏了吧!

你看它,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在它。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不过说它。谁找到注疏,自动上来写啊!孔子说,道在迩,远求非道。迩是近处,道就在你的眼前,向远处求的都不是道。你们大家看经、看论、看律,现在都还是垃圾,没有用!愈看多了,愈乱心。有一天你清净心契无相法的时候,你才发现你那个垃圾里有珍珠啊!现在不知道,真正契合无相法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看经真正发生用处了。真正发生用处的时候,你才知道你过去看经都不是啊!如果你认为还是的话,还是垃圾。古德讲过一句话,你们可以作一个参考──今天我才知道,以往错用心啊!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我的大恩人的时候,到那一天你才知道被释迦牟尼佛骗了若干年啊! 

(卍续八七‧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卷一‧六四○下‧一六)「无明因妄而起」,他从缘起边讲,从依他起边讲。「非实有体相也」,依他起虚妄,知道虚妄的会入圆成实。认为虚妄实有,落入遍计执。

「……无明既无实体。皆是本来圆觉妙心。」这是会到圆觉妙心是什么?无明既无实体,依他起没有实体皆是什么?原来圆觉就是圆成实。「故楞严云。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精真妙明中所现物。……」这个精真妙明是什么?你从这个文字上会啊!你乱心不入,清净心才入。原来「精真妙明」就是圆成实性,对不对?一切法都是圆成实性表现的。圆成实性也叫中道,也叫真如,也叫佛性,也叫实相,也叫法界。圆成实性无性随缘生万法嘛!皆是它所表现的。

「无明无体。以法性为体。」讲得很清楚了,是不是?我问你,无明无体,以法性为体,法性是不是体?法性这个体是什么东西?无性为体。如果法性有体的话,它是生灭法,不能是无作法。「无明转为明。如清浊水浊为本有。」这个我们可以会到,不必消文了。

再看下面「又推法性亦无自体」,这话讲得对,法性有自体是生灭法。法性无性,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以无明为体。以水为体。水以为体。」举例说,说得很对啊!他讲的是依他起,法性无体,以无明为体。无明无体,以法性为体,他讲依他起法。下面讲,我们就知道了,好比以水为体,水以为体。「各各自性。遇缘成就也。」对!缘起法。这个法是什么?世间法,这叫相待法。法性待无明而有法性,若无无明,不称为法性。无明待法性而有无明,没有法性怎么知道是无明?这是相待法。相待法是假,佛法叫相待假,所谓和合假、相待假嘛!都是讲因缘法。怎么知道相待是假呢?既然是相待,无明待法性而有无明,法性待无明而有法性,那么可以知道没有法性就没有无明,都无其体。 

什么原因呢?如果法性有、无明有,有三种情形:先有法性,或者先有无明,或者法性、无明同时有,都不成道理。先有无明的话,不待法性,不成相待。不成相待,怎么会有无明?先有法性,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法性的时候一定没有无明,没有无明,不成相待。不成相待,怎么会有法性?如果法性、无明同时而有,既然同时有,怎么成相待?不成相待怎么有无明有法性?他是讲这个道理,这个人讲得对。所以都是「遇缘」,慧明你这就知道了,绝对不是说因缘来则生,因缘去了则灭,那是三乘法,不究竟的,不了义的。其实说,这个法本来寂灭,因缘来不生,因缘去不灭。都是「遇缘成就」,遇缘成就,就是空。

「又须知。悟了即无明为法性。迷时即法性为无明。……」这句话讲得很好,你觉悟的时候,无明就是法性。说无明,一切无明;说法性,一切法性,当然无明就是法性了。迷惑的时候,法性变成无明。所以说这个话我们讲过了,迷的时候,法身常六道;觉的时候,六道常法身。「总是众生一念妄心……」,这都是一念妄心,法性与无明都是一念妄心。

「吾佛圆明之体。即是众生凡夫本具性德。……」佛生本是一如,对不对?说众生,一切众生;说佛,一切佛,对不对?这么说起来,无佛无众生,是不是?所以他说「凡夫本具性德」。

「如梦中人」,你分别一切法,好比是梦中人。「此谕众生迷时」,「谕」当「说明」讲。「深以无明为实」,以无明为实是什么?遍计执。「若觉悟之后。方知无明是幻。」无明是幻,是什么?幻法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圆成实了。「无明之灭。如空华之灭。」这是解释经上的譬喻了。「不可指说。灭处者盖无明本无生处故也。……」这没有什么解释的。「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此体空义也。醒时尚记梦中所作之事。则事事无实可见。」这没什么解释的。「体空者虽曰无明无体。人人未免全梦作醒。同醒作梦。」这是因为遍计执的关系。

「故云人人尽道。此身如梦何曾梦里知身。……」所以大家不知道,现在我们身心是不是全体无明?大家会到了吧!我们现在身心是不是全体无明?身心全体是无明,是不是身心全体是法性,是不是?全体是无明,身心是不是有生灭?全体是法性,有没有生灭?我们身心本无生灭,你迷惑执着有生灭,这就是大梦不醒。抖擞精神,振作精神醒过来,就解决了。「此言真妄同源。如众空华妄也。灭于虚空真也。……言有灭者。已知是妄。既知是妄。灭无生处。妄动而生妄灭即灭。本圆觉性谁生谁灭。众生未灭。妄见生灭。诸佛已灭寂灭为乐。」

你自己体会,和你所想的,所了解的,印证!把人家的东西当作善知识,印证自己。有一天你的无住心契无相法的时候,你可以印证他了。

一定要清净自心,不然你不入法,总在名相上浮来浮去。佛说得很清楚,由定生慧,不得定者,那得生慧?散乱心不发慧。不要认为多看点书,那是散乱心,那是不生慧的。如果没有智慧之火,油不会着的。

大家千万要相信佛语,不可自误。如果专求多学多闻而取着于相,自误一生,一生不得益处。此生一过,随业六道轮转,那就来不及了。由定发慧以后,逐渐逐渐可以看见生死边,能否了生死,看你的用功,不过你可以看见生死边缘。看到生死边缘的时候,还是不了生死,好比龙树讲,看到井里有水,不能喝,解不了渴。必须假修行功夫,打上来才能喝,要不然你们错走路,仅仅在取相多闻,误自己一生,那叫智障。

■第五次修学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师父:「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这是要点了,我过去有和大家讲过。「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到这一段,这一段有很多要点,抓住就知道。

我提醒大家,我不多说,以你自己的悟性会。「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这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修,下功夫,就无轮转了。在这段里头,你抓住一个要点讲也可以,很多个要点讲也可以。如果了解的话,真是修佛道的;如果不了解,那都是闲言闲语。谁讲?

霖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圆觉就是清净心,如来因地修清净心,他知道空花虚妄的,因为它是缘起,缘起就无其自性。这就像华严义海百门讲的,见到那个尘是无性的、虚妄的,所以当下即圆觉。

师父:对的!大家再发挥,我曾经和大家讲过,不要只取名相,要见一切法怎么样?一切法如幻,那才入了。我以前曾经讲过了吧?那就是知道空花嘛! 

策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就是如来修发菩提心,修圆觉性。一切法是缘起,一切法无生,知道一切法无生,不会像众生见一切法实在有。因为一切众生见一切法实在有,虚妄轮转生死,所以「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这里讲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佛知道一切法无生,就没有轮回了。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身心也都是无生,身心也都是缘起如幻,所以「非作故无」。不是说这种了生死是修来的,这种生死本来就没有生死,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自性。「本性无故」,本来一切法没有自性。

师父:讲吧!

闻师:师父,我简单讲一点。前面提到「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是空花,就是知道一切依他无性就是圆成实,因为空花依他而有的,依他既然无性,当下就是圆成实。知道空花如幻的话,就会入如幻无性,就能如如不动。这句话分作两个层次来讲,事实上依他离开遍计,就是圆成实。

后面讲「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身心就是前面讲的空花,「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就是说「即无轮转」。「非作故无」,这个法不是修来的,去造作的才是圆成实性,因为它本性就是虚妄的。因为是虚妄法,你离开遍计所执就是圆成实性,法性以无性为性。既然无性为性,所以生死本来不可得。

「彼知觉者」,这个知觉的话,它不是用能所来入的。「犹如虚空」,这是譬喻。「无知觉性」,因为般若无知能知一切法,既然离开遍计所执,心就能横遍,待缘而成,不假造作。

师父:好!我看大家的力量只能修学这一句。「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修学到此地。讲吧!

洵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如来以自性清净心知道空花是虚妄的。我们众生如果也知道空花是虚妄生的,虚妄灭的,没有实在的空花,就没有生死轮回。我们说五阴身心,没有真的五阴身心可受生死,因为生死是虚妄的。「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我们这个五阴身心它当下就是空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本来就是空的,不是造作以后才是空的,所以「非作故无」。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道空花是虚妄的,譬如圆觉的自性,也是像虚空一样。「知虚空者即空花相」,知道虚空的圆觉自性本是如幻的,也是像空中的花一样不可得……

师父:我们还是修学这一句好了,多了你们力量不够。大家进一步想,「知是空花」,什么法是空花? 

修师:「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佛要圆满佛果的时候,修菩萨行的时候,他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无自性,不住着,所以就没有轮转。就好象金刚经讲的,度尽无边众生,而没有众生相可度,所以「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因为他知道这样,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所以「不受彼生死轮转」。

「非作故无」,这不是造作才没有的,它本来就没有。「本性无故」,因为它本来没有自性,不可得的缘故。「彼知觉者」,知道这个因缘起没有自性不可得法,知道如幻三昧度尽一切众生,「犹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

师父:这段我们以后再修学。

修师:我想把它讲完。

师父:你们力量不够。我告诉你们「彼知觉者」是什么东西?是「知是空花」的那个「知」啊!不要认为有个知觉者,那就糟糕了。「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知是彼知觉者。慧悦讲吧!

悦师:记得师父曾经讲过,他看圆觉经讲十方国土犹如空花乱起乱灭,就可以说是体会到生死如幻的道理。「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也就是会到生死如空花如幻如梦,不真实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无性,会到无性就是缘起。因为前面经文讲到「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这下面讲「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不但生死如幻,也没有所受的身心,一切法如空花,如幻的。「亦无身心」,也没有能受生死的身心受彼生死。为什么呢?「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不是造作,也不是知觉才有的,它本性是如幻的、无性的,本性无故,因为一切法无生。

师父:大家想一想,「知是空花」,先从空花方面去想。

甫师:我们知道空花是无明所现,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晓得众生的生死就从这里来,执着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才落入生死。如果能放下四大、六尘缘影这些执着,也就是知道空花,它当下就没有轮转,所以转迷为觉。因为缘虚妄相而生无明,本来没有虚妄相,当下放下虚妄相就没有生死,所以没有身心受生死,因为身心是执着缘起才有身心。阿弥陀佛!

师父:大家了解了。当然我们知道原则是二谛理,一切法缘起如幻,皆如空花,因为如空花故,所以一切法无性。本来就是无性,无性谓之性,缘起谓之相,我们知道了,我现在问大家,根据经上讲,身心是四大五阴。四大是不是如空花?四大是不是缘起?五阴是不是缘起如空花?讲四大五阴有三种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一切国土是不是缘起?是不是如空花?你如果认为它实有的,都错了。它都是无性的,无自性的。

那么我们再讲起来,六根是不是如空花?十二入是不是如空花?十八界是不是如空花?四谛是不是如空花?十二因缘是不是如空花?六波罗蜜是不是如空花?世出世间法皆如空花了,是不是?佛的十力是不是如空花?佛的四无所畏是不是如空花?佛的十八不共法是不是如空花?这样你的思想才会开拓。佛的无上菩提是不是如空花?佛的究竟涅盘是不是如空花?从小乘一直讲到大乘,一切法皆如空花了。这一切法有谁知道的,谁知道如空花?佛性啊!对不对?就是觉性啊!这就是「彼知觉者」。

我再问大家,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如空花?阿弥陀佛是不是如空花?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如空花?三世一切诸佛是不是如空花?这从那边讲?二谛从那边讲?从世谛边讲,就是缘起边讲,不是说如空花没有。谁知道如空花的意思在那里?缘生无性啊!不是说没有啊!如果认为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上菩提、究竟涅盘、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皆没有,那你落入断灭空了。知道他们如空花皆无性,由于无性,你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所以知世谛就入第一义谛,入第一义谛就入涅盘。

修师:想要请教师父,「彼知觉者」是不是指圆成实性?

师父:欸!就是指它。所以「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这个知就是圆成实,无性啊!

再讲一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如空花,是不是?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贪,这个贪是不是如空花?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瞋,瞋是不是如空花?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痴,这个痴是不是如空花?这么说起来,金刚经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给它换一换,凡所有相皆是如空花,是不是这个道理?如空花的原因是什么?无自性。无自性是什么?圆成实,是不是?你会到这个地步,以下第二段你才能了解。

修师:「彼知觉者」,就是圆成实性,这个性就好比虚空不可得。因为我们都有知觉性,知道圆成实,知道空花性,就是缘起。

师父:这就是了。如果「彼知觉性」有的话,也是如空花。它没有,才是知觉性啊!大家知道如空花的是什么知道的?念佛的是谁念的?听佛号是谁听的?原来是大德的自性。所以观世音菩萨根据这个法门说出来,反闻闻自性。我们念佛也是念自己的自性……

修师:下面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就是不可以讲有知觉性,否则就着有边。

师父:不可着有,着有是常边。

修师:也不可说无,因为它能起一切法。

师父:那是断边。

修师:「有无俱遣」,就是随顺圆满觉性。

师父:好!现在我们大家先把这段结束。「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无法不是空花啊!你要是于一切法上取相,皆如空花。知道空花就入无自性,圆成实了。「即无轮转」,那就没有轮转了。圆成实性无性如虚空嘛!「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这不是讲得很清楚了,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不了解这意思的举手我看。好!现在查资料。不是造作以后它才是无,如空花它本身就是无。

洵师:照见五蕴皆空,五阴身心当中也是空花?

师父:就是这个道理。这个空,不是佛造作的无,不是声闻造作的无,不是缘觉造作的无,也不是一切外道造作的无,本性无。如空花,空花本性是不是无性啊?这就是有佛无佛,一切诸法皆如空花,是不是?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它都是空花相嘛!所以我劝你们,学佛不要只在相上去求,执相而求,咫尺天涯,那不会这个法。好,现在查注疏。

庶师:师父!我说说看。「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亦无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众生一念无明所以才落入生死流转,才有身心受彼生死,才有这个作。其实法不生不灭,你当下就是圆觉,所以本无圆觉,也无轮转,也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为什么?「本性无故」。

师父:对的!你们不从谛理入,不入这个道理。你只在名相上转,那都是假的嘛!所以大家知道,入谛理以后,横说也对,竖说也对。写吧!

注解不要看,修学过后才看。我实在告诉大家,在修学会得到的东西,有时候比我写的那本书还要高。这叫互相切磋,天天进步。我实在和大家讲,我现在比写圆觉经注解的时候,又多少有点进步了。你们可惜不听我的话,都是取着于相,结果无量劫以来停顿在那里不动。一切烦恼是不是如空花?你何必要起烦恼呢?一切名利是不是如空花?就被这一层障住了,不能进步。从无量劫以来,总在这个阶段退退进进,不出六道。 

你如果还茫茫然不知道,你想一想,实在可怜啊!所以佛说可怜愍众生嘛!

慧策啊!你天天吃饭,是不是皆如空花?

策师:对!

师父:所以禅宗古德讲,吃了一辈子饭,没咬破一粒米。因为什么没咬破一粒米?皆如空花故。

修师:可不可以说皆是法身佛?

师父:你要是知道一切法如空花,如空花无性吧?无性不是法身佛是什么呢?你们有人生烦恼时掉泪,眼泪是不是如空花?如空花吧!那有个名,那叫「天雨妙花」。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二上‧九)「此的示顿悟妙门」,这个「的」字念「ㄉㄧˊ」,的确,实实在在是顿悟。这是显示顿悟之法门,「以显圆照之功。唯一知字也。……」知就是圆照之性。圆照之性就是圆成实性。「唯以圆觉自性光明」,大家可以了解了,我们学华严也可配得上了,光明是代表什么?智慧。自性是什么?无性是不是?「圆照自心寂灭之体」,自心寂灭,一切法自心寂灭,怎么寂灭法?无性,一切法无性是不是寂灭了?一切法无生就寂灭了,这个寂灭本来是涅盘。 

「一念了知身心世界。如空中华。本来不有。」「身心世界」是讲一切法,一切法本来不有,「则生死当下顿断」。你了生死,你为什么不在生死当下了生死呢?生死当下怎么了生死?有谁知道?生死是不是如空花?空花有性没性?──你了生死了。所以六祖和永嘉大师讲,你为什么不生死当下了生死呢?就是这个样,生死如空花,空花无自性──了生死了。

「以身心本空故。无可受生死者。」这个大家很清楚了。「此非造作而后无」,不是经过佛造作而后无,不是经过声闻造作而后无,不是经过菩萨造作而后无,也不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造作而后无,它本性就无。为什么本性无?它无性嘛!本性就无。「特以本来自性元无故也」,本来自性元无是什么?就是无自性,就是圆成实,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中道,就是第一义,就是毕竟空,对不对?

看看这个人解得很对,和你解的有差别没有?你所悟解到的和人家的层次差多少?很简单的一点,如果你看到讲这段道理,还有点模模糊糊不是很清楚,那证明你的次第比他低。如果你看到这段文一目了然,最低限度你和他相等,就可衡量出来了。如果你看出他那句话讲得不够彻底,可能你比他高一点。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一‧一五三上‧五)「言汝所问如来本起因地修圆觉者」,是接上文,没什么意思。「而圆觉性实无可修。由众生病目妄执空华以为实有。故随华相轮转妄见身心实有生死。」这个大家了解,看看和你们了解的同不同。也是同样意思,这两个人讲的话虽然是两样,可是意义是一个。

「如来以智慧觉照彼无明本无。华相即灭。」这个你们也讲过了,提到上文的无明,你们会到的都不错。「则不随华相轮转。亦不随身心受彼生死。」这是按照经文直接解的,解得很不错。「所谓照见五蕴皆空」,你们也讲过了,「度一切苦厄」,你们也讲过了。「如来本起因地修圆觉者」,就是从般若修。

「然言无生死者。非若声闻析之使无。」分析使无,这桌子是木头造成的,木头是分子成的,分子是原子成的,那是分析空,小乘分析空,不究竟。当下就是空,缘起怎么样?(答:性空。)缘起就是性空,不必分析。「非若缘觉推之使无」,缘觉偏无、偏空,所以无明生则行生,行生则识生,……一直到老死生。要想修的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老死灭。可是心经怎么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那有无明灭呢?无明你要是认为它是如空花的话,空花有灭没有?这是讲声闻、缘觉不对。「非若三贤菩萨作种种幻行而灭之使无」,这是讲三乘法,三乘法讲次第。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般所说的三乘。这个三乘在三贤位,不入登地,也不是菩萨作种种幻化推之使无,也不是那样的。「直是照见清净觉心身心寂灭本来自无」,本来无自性,无自性怎么会有空花?我问大家,无自性怎么会有空花?(答:随缘成万法。)欸!大家都知道了,无性随缘生万法,所以它才起空花。如果知道万法是无性,怎么样了?那会入圆成实了。如果执着万法有性,怎么样啊?遍计执了。「故不随生死流转。而曰无明永断觉道方成耳。」好,这两个人讲得都很好。时间到了!

今天这段文要是搞清了,下一次修学下面那句话,就能直接了解了。如果今天这段文你还不了解,修学下面一塌糊涂。「彼知觉者」,知觉者没有嘛!修学了,将来你和人家讲,三不骗──不骗佛,深会佛旨嘛!深会佛意,不骗佛。不骗自己。和人家讲,不骗众生。这两个人讲的都不骗,你们没看出来,都有见地。

■第六次修学

师父:在讲圆觉经之前和大家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大家千万小心,男女众不可交谈,出手无禁,出脚无禁,没有禁制的,那不是修道人的行为。我告诉你们吧!你们动淫欲念的时候,我都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不要打妄想,我不是有神通,我从你们的音声、相貌就知道了。我没有神通,不要胡思乱想啊!你们刚刚有一点进步啊!自己又退了,一退退得垮兮兮,很多人都这样,实可怜愍!难道你不想做个大自在的圣者吗?如果你踏上这一步去,你能得到很大的自在。难道你不想得吗?你甘愿轮回六道吗?实在可怜愍!我每次苦口婆心地劝你们,你们都不高兴。大家不要疑心啊!我没有神通,不要乱讲,乱讲我犯戒的。我从你们的音声相貌就可以看出来了,就知道了。

你们以后莫待法鼓大擂,早上经堂。(弟子答:我没有听到铃声!)都有理由!这叫文过饰非。

第二点我和大家讲,修学经法要深入谛理,你入谛理以后就能得大自在。如果入四谛理,你开无漏慧,入一谛、无谛、二谛、三谛,可以开中道慧,在这里面见深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不入谛理的话,遇事则迷,不知道了。

我举个例子说,如秀和我讲,他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人出车祸,车上写一句阿弥陀佛,那怎么能辗死人呢?他不知谛理,所以迷惑了。大家要知道,如果以第一义谛说,如果说写阿弥陀佛不应该辗死人,我请问大家,第一义谛,那里没有阿弥陀佛?所以告诉大家防心如防贼,敬心如敬佛。尽虚空遍法界,你说那儿没有佛?这个人就不迷惑了。要是按照世谛,明世谛理就知道了,因果嘛!说有阿弥陀佛的地方不应该辗死人,那我认识总统,杀了人,我也不应该有罪,对不对?没那个道理的。总统住在我这里,我杀了人也不犯罪?有那个道理吗?因果不爽啊!不要说写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很多弟子还下地狱的。

大家逐渐就了解了,因果嘛!他没想到,佛教的法只在修因,不在计较果啊!众生愚痴见解,只见果不见因啊!你看佛说不可起十恶业,你不仔细想一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究竟在因上?在果上?不起五欲、五盖,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究竟在因上告诉你?在果上告诉你?佛在果上和众生说过,有六道轮回,你不要入六道轮回。不入六道轮回要不造其因啊!要不得苦报、离苦的话,应该断集啊!要证灭的话,应该修道啊!不都从因上告诉你?他在阿弥陀佛下面被车子辗死,那是他的因果报应啊!要是有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没有因果的话,那破坏因果了,不可那么胡涂见啊!你犯罪杀人,总统是你爸爸,你也要偿命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要是知道二谛就知道这个道理了。

佛说十二因缘是不是从因上说?不起无明就不受生死。一切法从因上说,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不都是因上说吗?佛说果上有六道轮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是从因上说吗?所以愚痴凡夫不见因,仅见果,你怎么会得解脱呢?希望大家深入谛理,好好修行。此中有大受用,不可不相信,要不然你六道轮回,实可怜愍!自做其因,还须自受啊!不可能没受的,所以大家要知道了,不要说马路上写着阿弥陀佛还是要受因果报应,大殿供了三尊佛,你要是造了恶因,就要受恶报。

佛仅仅告诉你不造恶因啊!如果造了恶因不受恶报,那叫不落因果。有一个老头子问百丈禅师说:「我错说一句话,堕野狐身五百年,求老和尚给我下一段语。」百丈说:「你说错什么话?」他说:「五百年以前我也是出家人,有人问我,修道人还落于因果吗?我说,不落。这一句错话,五百年野狐身。」那怎么不落因果呢?如果信了佛不落因果,佛没有因果,破坏因果,那不是谤佛谤法谤僧吗?所以百丈说:「那你问吧!」他说:「老和尚啊!修道人还落于因果吗?」百丈说:「不昧因果!」不造其因不受其果,叫不昧因果,大家记住啊!假如要是有人再这么问的话,你要了解,答复人家要会答。

四谛是因果法,第一义谛是无性法,你不了解就不知道了,你要是了解因果法世谛的话,可以通达四谛──苦集灭道。由世谛进入第一义谛可以了达一谛、无谛、二谛、三谛,希望大家各自谨慎啊!我们能不能了生死?能不能解脱?这一生实在是靠不住,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性太差了,智慧太低,不善根太重了。你再不小心,更可怜愍!我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人,他刚要往上爬的时候,爬上去又掉下来了,愈掉愈深!莫怪佛说众生实可怜愍,我看你们大家也实可怜愍!现在修学圆觉经。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师父:欸!太好了!大家看这段文,依二谛去会。你要是从文字上解,一辈子你不入佛法,多生多劫亦不入佛法。为什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呢?大家修学这么久应该知道,是不是就是那个灵性、灵知啊?无性能随缘,随缘不失性。诸善知识,你们会吧!

洵师:「彼知觉者」,就是知道那个空花的觉性,像虚空一样。这种觉性是虚妄的,知道虚空就是空花相,知道空花的觉性。知道空花的那个觉性不可说有个知觉性,但也不可说没有知觉性。本来就具足的,本来就有的功德,本性就具足的觉性叫净觉随顺。这种净觉随顺是无性的,既然是无性的,不可说有,也不可以说无,因为这种觉性是虚空性,是无性的,是湛然不动的,就是所谓的如来藏。

师父:我问你,你说「彼知觉性。犹如虚空。」是虚妄的,虚妄的怎么知觉呢?

洵师:虚妄是假名啊!

师父:虚妄能成为圆觉吗?你想一想,难道你成佛是靠虚妄性成佛吗?

洵师:这个虚空本来是清净的,知觉就像虚空一样清净。

师父:对!它不是虚妄的,虚妄的怎么「有无俱遣」呢?

洵师:「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师父:那是所知啊!

洵师:空花相就是一种虚妄。

师父:空花相所知是虚妄的。讲吧!

悦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觉者就是起知觉的用,这种用是缘生的,所以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你所起觉知那个用是虚妄之空花相,但是也不可以没有知觉这个性。没有知觉性怎么起用呢?所以这个时候,你不可说有,也不可以说无,所以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净觉随顺前面有讲过是「不二随顺」。

师父:「彼知觉者」和那无性有什么关系?这是不是无作法?大家想一想!「知虚空者」是不是作法?知虚空者是不是依他起、随缘无性?还有谁讲?

闻师:我想不要用作、无作来讲,因为师父讲过,无作就是无性,作就是无性能随缘。用另一种角度来讲,这里讲知觉,事实上这个知觉离我们很近,一念心不可得,就是知觉。为什么一念心不可得?像师父讲话,我们能听,这个能听的性就是知觉性,能听的话,表示无性随缘,表示知觉性是无性的,无性能常随缘,就是无作随缘起作,作法显现的时候,就是无作法的表现。

现前一念心它本来是非有非无的,为什么说非有非无?因为无性随缘的时候,它不能说有,虽有而常无性,虽有常空。空的话就能随缘,就在你现前一念表达出来,因为一念心无性,随缘能成就万法。

「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事实上知虚空这个知觉,你离现前缘起的话,根本没有所谓的知觉。「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现前这一念心是有无俱遣,为什么?说有,它常无性;说无性,它常缘成,事实上有无是不可讲的。「是则名为净觉随顺」,约一谛法来讲,它是中道义,中道义它非有非无,可是它不碍有无,常随缘。

师父:大家再想一想,「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和那个圆成实有什么关系?「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和依他起有什么关系?

彰师:以「彼知觉者。犹如虚空。」这句话和「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来说。虚空就是真空,知觉者就是妙有。「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你如果有第二念知虚空者即是空花相,即是虚妄。「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如果真正入这个法性的时候,知道法性无性,无性当然无碍。无碍遇到境界的时候,它能随顺,它没有阻碍。好比电无自性,所以一切的电器都可以适用。

师父:你说「知虚空者」是第二念,这个第二念和第一念有关系没有?

彰师:第二念就是有作法,第一念就是无作法。

师父:有作、无作是一个是两个?

彰师:无作以缘起性空来讲,无作是无性,有作也是无性。有作是缘起的有作,无作是性空清净。

师父:你要知道,你说无作就是有作,有作就是无作,那是一谛啊!如果你说有作外有无作,无作外有有作,那是虚妄说啊!大家要会到意思。这是文殊师利问佛:「世尊!第一义谛有世谛,世谛有第一义谛,那就是一谛。如果第一义谛没有世谛,世谛没有第一义谛,是不是如来虚妄说法?」从这句话,后来才讲「一法是佛说,二法是魔说。」

策师:「彼知觉性者」就是实相,实相无相犹如虚空。虚空无相所以能随缘现空花相,空花相就是缘起,缘起无自性会归圆成实,就是实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它能随缘变现,但是随缘变现就无性,所以不能说空,不能说有,「有无俱遣」,就是如来藏,就是法身。

师父:逐渐逐渐你们都能了解了,逐渐逐渐开你们自己的见地。你们讲吧!以你们为主。

甫师:「彼知觉者」就是圆成实,因为圆成实它可以圆满成就一切诸法性相,所以如虚空。因为虚空无所不是,无处不是虚空,所以才会讲触目皆道,我们触目所见都是,这是圆成实性。这里讲「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因为法依他起,圆成实就是依他起,如果如实知是空花相,就入圆成实。所以下面接着讲「亦不可说。无知觉性。」知空花相不可说有,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一切法当下就是圆成实,圆成实就是依他起,如果执着的话,就见「有」或「无」知觉性。如果没有这种见的话,才叫「净觉随顺」。

师父:大家开见地啊!你们讲的,有的讲实相,有的讲到作无作,有的讲……,讲很多,都不错!都有一点小小的见地了。讲吧!

修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这个「彼知觉者」就是前面讲的「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就是指知道空花的知觉,修圆满觉,也就是修佛道。知道一切法都是同一性,都是法身,就没有轮转。本来就是一法,有轮转就是因为我们法身常六道,迷惑的时候执着有六道生死。现在知道六道轮回都是缘起的,都是从法身而起,所以知道一切法都是法身,就没有轮转。「彼知觉者」就是圆满觉性,这圆满觉性就好比虚空,为什么?因为它遍一切处,无处非有,也就是佛的法身,好比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这是缘起,就是佛的方便智,因为不假方便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也不可说没有这个方便,这空花相就是指佛的方便智,但是我们不可说没有方便智。方便智就是实智,也就是说权智就是实智,本来是一法,不可以作二法会,所以说「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虽然一法不可以作二法会,可是一法也无,因为一切法都无性,所以「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例如心经讲无智也无得,「智」就是彼知觉者,「得」就是知虚空者,就是说有我去证涅盘,那是对待法。

师父:逐渐各人都有一点小小的见解了。我告诉大家,「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和下面一句是相对的,下面不是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吗?那就是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应该这么说,它省略了字。它说「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实在的意思就是「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也不可说无知觉性,它是相对的。慧悦讲吧!

悦师:师父讲得那么圆满,我就不会讲了。我是看到「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也就是前面讲「圆满十方。不二随顺。」所以我以不二法讲看看。「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彼知觉就是无性法,当然犹如虚空一样。「知虚空者犹如空花相」,无性法就是缘起,所以不可说没有知觉性。前面说不可以说有,后面说不可以说无,所以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这是不二法门。

师父:讲吧!

洵师:师父!「知虚空者」前面加一个「彼知觉者。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师父:什么?那个「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无性,知道吧?那个「知虚空者」上面应该加个「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下面就是缘起──依他起,你看不出来吗?第一句上面讲的是圆成实。

洵师:那这个「彼知觉者」就是空花相了?

师父: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就是依他起嘛!

洵师:那跟上面讲的有什么不同?

师父:上面讲的是圆成实,下面讲的是依他起。

洵师:那还是指那个知觉了?

师父:我们不抬杠,你们自己发挥!这不是抬杠的事情。

洵师:那知觉是……

师父:你要那么解就那么解吧!

洵师:我不是要那么解,……

师父:你说彼知觉性是虚空的,它怎么会虚妄的,圆成实成虚妄的了?你说「彼知觉性。犹如虚空。」是虚妄的,所以犹如虚空,那圆成实也是虚妄的?大家知道,这个法很深,它就是什么?作、无作是它,圆成实、依他起是它,真而如、如而真是它,诸法实相、实相诸法是它,法界无界、无界十法界也是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是它。所以说,大家以前探讨的那个戒体,无作戒体、作戒体就是这么解的。希望大家发挥你自己的佛性,希望你能透过去。讲吧!

闻师:试着讲讲看。「彼知觉者」,我们迷惑就是在这个地方,知觉者,我们都认为有个心是实在的。前面讲过「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我们本来现前一念心就是圆满的,因为无性它自然能起大用,所以它讲「彼知觉」,现前一念心,无性法起大用的时候,犹如虚空。所以下面讲「是则名为净觉随顺」,这时身心寂灭,因为知觉不外身心,这都随缘而有,依无性法而起的。「身心寂灭平等本际」,这种清净觉就像虚空一样。如果这样体会,就可以从现前一念大用,会归圆成实性,犹如虚空。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下面师父说要加上「有知觉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这是讲一切的缘起万相都是从清净觉地流露出来,从毕竟空所出的。「有无俱遣」,这里面没有办法加上众生的思议心,身心寂灭。这样体会,我们就不会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或者攀缘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众生在现前这一念心起大用的时候,因为我们迷此缘起,反而覆盖我们的真心。事实上,不是离缘起以外另外跑到一个生死的轮回去,就在这「如来光严住持」的当下这一念心,是蒙蔽我们的真心。如果着重在这里,可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得到的,可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个法离我们很近,它所以离得很远,就是我们众生贪瞋痴太重,习气很重,懂了没有用。如果平时用功学戒律、经法,它就能对治我们的迷惑心,或者对治我们的习气。下面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这个时候你体会到,这一念现前的心就是法界的缘起大用,十方如来就是证于这种神通大光明藏。「入于神通大光明藏」,就是三昧正受,它能会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有无俱遣。如果这么讲的话,我们现前这一念阿弥陀佛,它不是无量光、无量寿?也是啊!因为师父常常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久久熏习,自然可以找到一条了生死的路来。

禅宗有个公案(以前我对禅宗很喜欢,现在学乖了,知道我不是那料子。)有一天佛很奇怪,拿一朵花给大众看,大家都不会啊!尤其我们取相的众生,不会实相法的众生,没有办法体会。大迦叶破颜而笑,佛就讲,实相无相,涅盘妙心,我今付嘱摩诃迦叶。这是禅宗的开始,我想头摩花就是实相无相,那我们为什么把净土法门贬得那么低下,认为只有老太婆可以学呢?这一句佛号本来就是实相无相,众生把它念成一句名号,很可惜!因为这是我们现前诸佛如来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也是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所表达出来的,是圆满的。所以他下面讲「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清净觉它本身是无性,能随缘成就万法,无性待缘。这是我们的法界,也是我们学佛的一条大道。我想,如果众生学佛不能相信无性法,不能了解实相,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管我们能不能修。

师父:我领导大家,大家看看那个意思。我们第一个先用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来看,也就是圆成实、依他起来看。「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无性啊?无性不可说有吧?「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随缘啊?既然是无性能随缘,不可说无,对不对?随缘即无性,不可说有。这不是把「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会上来了吗?

我们再看一看,「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真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妙有?真空即妙有,不可说无;妙有即真空,不可说, 有,对不对?「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实相?「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诸法?那实相诸法,不可说无;诸法实相,不可说有,对不对?「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无作?「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作法?无作而作,不可说无;作而无作,不可说有,对不对?「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无量?如果是空即无量,不可说无;无量即空,不可说有,对不对?「彼知觉者」是不是如佛的法身?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佛的报化身?法身生报化,不可说无;报化即法身,不可说有,对不对?「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好比天上只有一个月亮?「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一月印千江?一月印千江,不可说无,对不对?千江只一月,不可说有,对不对?

这样不可说有,有不可得;不可说无,无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叫「净觉随顺」。是不是这个道理?不相信你再想,你们都讲了很多了,你再想一想,「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第一义谛?「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世谛?第一义谛就是世谛,不可说无;世谛即第一义谛,不可说有,对不对?所以「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再讲,「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是不是般若?「知虚空者即空花相」是不是方便?般若方便叫实方便智,不可说无;方便般若,不可说有。那么讲起来,佛说这个法,根据什么说的?(答:二谛。)根据二谛说的。「彼知觉者。犹如虚空。」虚空无形无相,是不是?「知虚空者即空花相」,这就有十方虚空,无形无相的虚空就是十方虚空,不可说无;十方虚空就是无形无相的虚空,不可说有,这是不是净觉随顺啊?

你如果入这个法的话,一点通,点点通,叫一通一切通。切实入以后,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洵师:这个知觉和知虚空是不是一样?这个知觉是不是本觉的觉性,那么知虚空者,是不是开始起觉了?

师父:是的!

洵师:要不然就是一样了。

师父:是的!本觉有没有?

洵师:本觉就像虚空。

师父:要是本觉,你能说它是虚妄吗?

洵师:可是这个知虚空就是从知觉性出来的。

师父:本觉无性啊!

洵师:这个本觉是由……

师父:你不要认为有本觉,始觉才有有、有无。

洵师:始觉是从本觉出来……

师父:不错!从本觉出来。

洵师:始觉是虚妄,本觉也是虚妄。 

师父:你不是本来是佛吗?你不觉悟怎么会成佛?

洵师:可是它觉性……

师父:你开始觉悟以后才叫始觉。

洵师:觉性也是虚妄的。

师父:觉性怎么会是虚妄的,要是虚妄的,那佛也是虚妄?

洵师:那始觉也是虚妄,因为……

师父:我们这不是抬杠的,你发挥你的见地,你的意见怎么样,你发挥你的,我不障碍你。讲吧!

策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我们可以用镜子来譬喻。彼知觉者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是清净的。因为心无所住,犹如虚空。因为镜子心无所住,所以它能造一切法,能够现一切法,能够现好恶、美丑,但是它心无所住,不会染着。所以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能照一切啊!不能说它有,它造一切的时候,心无所住啊!所以有无俱遣,这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因为这自性清净心,所以能够成就佛道。

师父:对!你们多少有点见解了。你要是知道虚妄就是圆成实了;如果执着虚妄实有,就变成什么了?遍计执。这个分水岭要把它分清啊!所以执着有,是不是遍计执?执着无,是不是还是遍计执?谁还有什么意见?

乘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这空就是理,相就是事,讲到理事无碍。因为「彼知觉者」是我们的自性,无性能随缘成一切万法。因为它无性的关系,所以如果空的话,用理来讲,因为空就是理。理能够像虚空一样,遍一切时一切处,因为它无性的关系,这是讲到理。因为无性能缘生一切万法,所以下面讲依他起,这一切法都犹如理能产生万法。万法也是无性的,因为无性,所以能随缘产生诸法,像空花相。我们所看到的相,其实这相不碍性,相就是色,色即是空。所以一切万法就是空,空能产生万法。

下面这句讲到「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就是说「有无俱遣」,因为我们说相的话,不离开性,所以讲到空,它不碍有。空它不碍有,所以它是真空,因为讲到空,不是断灭空。如果是断灭空的话,就不能产生诸法。所以空就是有,真空就是妙有;讲到有,不会落入自性实有,所以是妙有。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所以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这个法就是由于无性的关系,所以有无俱遣。这是由清净心所显现的,所以净觉能随顺,随缘能产生一切万法。 

师父:不错!你们都多少会到一点了。我提醒大家,说依他起虚妄的,并不是没有依他起,因为什么依他起虚妄?无自性叫虚妄,并不是没有依他起。依他起无自性称为虚妄,无自性就是圆成实。圆成实,没有圆成实,圆成实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依他起。这你才会入二谛。性空就是缘起,为什么性空就是缘起?性空无自性故不碍缘起。缘起就是性空,为什么?缘起无自性不碍性空。你如果说虚妄的依他起、虚妄的缘起没有,没有,上那儿得第一义谛呢?这样会入……讲吧!

霖师:「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师父在讲法华经有讲到,在心曰知,在眼曰见。知就是指我们的心体,觉就是心体所起的用,彼知觉者就是依心体所起的用。用是依心体随缘所起的,用是虚妄的,好比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就是说体也不是实在有一个体,离开用也没有体,这个体要以用来显。因为一切事法是无性而成,事相虚妄就是指这个体,所以离理没有事。可是理也不离事,事虚妄就是理。用虚妄就是体,体必须以用来显,所以心体即是用,就是讲到「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不能说离开觉知而有这个心体,这个体就是觉知。「有无俱遣」,就是说不可说有觉知,也不可说没有觉知,所以说「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师父:慧霖提出见来了,我告诉大家,我画一个图把这个道理和大家讲。无性和缘成,无性是不是缘成?如果有性的话不能随缘成诸法,对不对?无性就是缘成,缘成就是无性,对不对?因缘成诸法的时候,现有现无,是不是?这个无性是空,法是不是这个样?无性缘成,虽然无性,不可说无;缘成就是无性,虽然是缘成,不可说有,对不对?这里头还有两句,不可说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你看,你们大家都是从见方面去发挥。见无性,是无;见缘成,是有。你们大家要是从见方面去讲,是不是见有见无了,是不是?这是慧霖提出见来了,所以我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无性是圆成实,缘成是依他起。这个见是什么东西?遍计执嘛!你产生我见,不是遍计执是什么呢?这个见有两种,那两种呢?见到这边的叫断见,见到那边的是常见,常断二见不入中道。要是没有断见,没有常见,就是法,法就是中道义。法性本来如此,一切法缘成,缘成无性,无性缘成一切法。法性本来如此,就是真如,如真;真如,如实;实相诸法,诸法实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空即无量,无量即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如果产生见的话,错了!大家了解意思了吧!如果出于见的话,皆是遍计执。所以这个见,根本的有常断二见,从常断二见发生出来有六十二邪见,它怎么会对? 

悦师:师父!如果以见性来论的话,见的性……

师父:见这个性就没有我见,没有常断见了。知道这个法的时候,要是证到,叫见性,不是我们了解。这个法叫真如法性,也叫佛性。你看,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一月印千江,千江只一月;法身报化身,报化身法身;法身德是解脱德、般若德,般若德、解脱德就是法身德。

不要讲多了,再讲多了你们就迷惑了。不要起见,所以说般若经不是和你讲,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即住般若波罗蜜,不念一切法即念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法相应不相应即见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法有,不见一切法空,即见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法是佛法,是外道法,是世间法,即见般若波罗蜜。你稍微着一点点边,就是见。你不相信,你看这个地方,它不可着啊!缘成是不是无性啊!缘成不可着。无性是不是缘成啊?无性也不可着,这是无所着等正觉,无所着正遍知。你要是从这边讲的话,有五十六位菩萨。从这里讲,究竟处就是佛嘛!五十六位菩萨不在佛以外,佛不在五十六位菩萨以外,觉的程度深了就是佛,觉的程度浅了就是菩萨,不觉就是众生,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好!查资料吧!

大家不要小瞧,自古以来从这里迷的很多,觉的人也很多。程度高低、深浅都不同。会入此法的,我们说有点见地,修行此法得力用得功用,欸!有点修行,有点功勋。佛无量劫以来辛辛苦苦得到这个法,不容易啊!身为佛弟子应该尽心尽力护持这个法,出家为佛弟子,做什么事情来的呢?

修师:我想再讲一下。「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我有一个感觉,这个圆满觉性就好比虚空一样。有一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好比虚空一样,像我们现在,灵知虽然遍一切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契入这个法性,都不知道。你知道这个虚空就是知道法是空花相,就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如化,就是空。下面接着说「亦不可说。无知觉性。」虽然缘起是空,但是你不能执着它是没有,因为它是从心体所起的。

师父:空即缘起啊!

修师:就是从「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体所起的,所以你不可以说它没有,有无俱遣,这样才能随顺我们的清净心。是不是这样?

师父:嗯!你们大家应该知道,「彼知觉性」是你的觉性啊!你这个觉性是不是能觉知一切法?也知道有,也知道空,是不是?知道有也知道空,就不住有,不住空,那不是中道义是什么呢?那就是修学华严义海的心谛了,就是三谛里的中谛了。它知道一切法,你这个知觉性住于那个地方?有住没住?(答:没有住。)没有住。如果它住着于张三,不知道李四;住于李四,不知道张三。它知道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知道而它什么都不住,是不是?那是不是好象虚空一样?它好象虚空无性,无性是不是随缘啊?随净缘成佛,随染缘成众生,但看你随什么缘了。你的知觉性,你叫它随净缘成佛,叫净觉随顺;如果随染缘的话,落众生六道轮回,你叫它随顺那里?那里都可以随顺。不可说有,它无性嘛!不可说无,怎么可以说它无呢?它随顺净缘可以成佛,它不是无啊!随顺染缘,落入六道三涂。不是有,不是无,所以有无俱遣,有无俱遣以后是不是就是无性了?

洵师:从「知」上去讲,师父那本圆觉经注解是从有无分别智跟分别智去解……

师父:大家知道,以大家的智力,比一个人智力好多了。大家所发挥的,比我所注解的圆觉经不低啊!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看,这个圆觉经不和金刚般若一样了,不能直接讲它对不对,看它见地,它见地有高有浅。我们看他见地见到什么地方?

(卍续八七‧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卷一‧六四四上‧九)「彼知觉者。犹如虚空。觉上起知。所觉亦妄。如彼虚空了非佛性。知虚空者即空华相。心执顽空。还归色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不起断灭之相。有知无知。一无所着。故曰有无俱遣。」「彼知觉者。犹如虚空。觉上起知。所觉亦妄。」那失掉性空,失掉佛性,失掉中道义,失掉圆成实。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一‧一五三下‧三)「特显觉体了了常知。不落有无。方是大彻大悟之真知也。……必须不存知相方是真知。若存知相犹是幻知非真知也。以彼真知之体犹如虚空。不可以有知论。不可以无知论。故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大家看出来了没有?修学圆觉经要看他的见地了,你们大家仔细看这段经文,就知道见地有高有低。「不可以有知论。不可以无知论。故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引证起信论,引证得很好。

「若存知知此如空觉性为有知。即是头上安头。」对的!这个人有点禅家的味道。「同于凡夫之知。固是空华相矣。若存知知此如空觉性为无知。即是斩头觅活。……以圣心无知而无所不知。」对!「特显觉体了了常知。不落有无。方是大彻大悟。……必须不存知相方是真知。」不存知相,方是真知,对啊!你讲的(慧洵师),大概是根据他讲的。所以修学圆觉经以前不可看注疏,看注疏障你自己的悟性,你不入。大家仔细看他的文,评一评。

再看慧策写的。(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一八上‧一二)「知觉空者。泯彼能观。知能观空。亦空华相。」大家看出来了是不是?仔细看他的文,「知觉空者」就是知觉性,泯就是泯灭能观、所观。如有能观,知能观空,亦空花相,要是有能观、所观就是空花相。「如火之木。然诸薪已亦复自然。」这个「之」当「到」字讲,火到木。大家先给它消文,这个「然」就是「燃」,燃烧的燃。「此空观也。亦不可说无知觉性。假观也。有无俱遣。中观也。」这是根据天台的空假中讲的,根据三谛理讲的。「言虽前后。用在一心。」一心就是中,仁王般若叫心谛。「言虑顿忘」,这个「忘」应念「ㄨㄤˊ」,「没有」就是了。「故云净觉。觉智契理。故云随顺也。」这个人讲的见地也很好。今天到此地!

■第七次修学

师父:你们这么修学久了有什么好处?再看注疏他讲得对不对,你可以知道。

大家要同心协力建设这个道场,要把这个道场建设为少有所学,刚进门的比丘、比丘尼有所学,学法、学律。壮有所用,成长以后,护持常住弘法利生。老有所安,此地就是养老院,大家护持年老的比丘、比丘尼。死有所葬,我们下一步就努力找地方建设我们的骨灰堂了。生也在这里,教育也在这里,弘法利生也在这里,成道也在这里,希望我们师徒同心合力建设这样一个道场。不要只图自己的名利,只想自己成名露脸,如果有这么多的比丘、比丘尼因为我们而能够安身立命,成就道业,应该是一项很高兴的事情,比我们成名露脸要强得多了。我今天和大家讲,我智谕不敢要名,不敢要利,我要默默无闻地建设这个道场,老老实实地念佛。希望我们大家有志一同,一起来!

附带我和大家讲,我和大家一样,也是有病在身。要切实知道,病的原因是在业,如果业不除,病不会好。所以佛说心为恶源,形为罪薮,心造的一切恶因叫恶源,身受报称之为罪薮,造一切恶,三涂六道的恶业皆是心造的。你自己的心造,还要自己的身受,到什么时候才不受了呢?三果圣人就得身乐了,四果出三界,确实不受后有了。现在大家,你有病啊!都是你自己的业现前,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守自己的心,不可乱。一方面持戒念佛修功德,这个样才能出离,要不然只知道消耗福报去治病,将来有一天福尽命不尽就大苦临头了,那就糟糕了,大家千万要注意到!

你们练习讲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和你讲心为恶源,一切恶业因是心造的。心怎么造的?贪瞋痴。形为罪薮,你那个身子,一切苦乐皆是它受的,地狱、饿鬼、畜生皆是身受,希望大家这一夏好好警觉。现在我们开始修学圆觉经。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何以故。虚空性故。」他这是从上文来的,我们必须把上文搞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今天开始接这段了。「何以故」,为什么原因呢?「虚空性故」,虚空性是什么性?「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今天修学这段经文。

大家仔细想,他这是接上文的。为什么原因呢?「何以故。虚空性故。」虚空性是什么东西?用谛理去会。「常不动」是什么原因?「如来藏」,是什么东西叫如来藏?「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因为什么原因?「无知见故」,为什么无知无见?「如法界性」,法界性怎么样?「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个因地法行达到什么程度得到这个状态呢?「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注意到了,这是要点,如果发清净心怎么样呢?「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不堕邪见和发清净心有什么关系?大家看经文,看过以后,讲你的见地。大家要不离二谛。

悦师:师父,我要先讲,不然等一下他们讲那么深,我不会讲。

师父:不可看注疏。

悦师:不是注疏。「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一段文就是显真实义,也就是讲大方广圆觉的道理,是第一义边,下面是缘起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虚空性故」,就是大方广圆觉的体,此体犹如虚空,因为此体是无自性,犹如虚空常不动。「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既然无起灭,所以无知见,如法界性,好比一真法界性,它能究竟圆满遍满十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是答前面文殊师利问的「如来本起因地法行」,就是依刚才说的体起这种行,这也就是如来的因地法行,也就是菩萨于大乘中发这种的法行,这种的清净心也就是圆觉。末世众生依这个道理修行,可以不堕邪见。这段文讲到如来的因地法行,以及菩萨如何的发大乘清净心,及末世众生可以不堕邪见。

师父:慧悦现在进步得多了,不错。大家修学以前任何人都不可看注疏,凭你自己的悟性用功。谁再讲?逐渐逐渐地把它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彰师:先讲「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是显理性。「如来藏」,按理说起来,如来藏在众生的时候叫如来藏,在佛叫法身。但是他说「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就是说法身。法身没有分别知见故,就如法界性。在这里是全显那个理性,但是有一句话说,全理就是全事,全事就是全理。就是无自性故,就是无生故,无住着故,无碍故,它才能缘起遍十方,所以这样叫究竟圆满。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因地法行」,就是说行无漏法故,离三界故,所以这个叫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等一下想清楚一点再讲。

师父:慧彰讲得也不错了。不过我问你,你回答。你说行无漏法,有无漏法是不是虚空性?

彰师:无漏法无自性!无自性当然也是空性。

师父:无自性还有没有无漏法?

彰师:无漏法就是刚修行时发无漏法,无漏法无自性,会到圆成实当然是这样。 

师父:有无漏法的话,那是虚空性吗?那是不动吗?从有漏得无漏,它不动吗?是如来藏吗?是无起灭吗?不是无漏法,这个法没有漏,没有无漏,没有有为,没有无为,都没有。

彰师:那缘起嘛!缘起就有……

师父:这是第一义,你往那儿会,怎么能会到呢?

彰师:这个法从真谛无自性,说到缘起遍十方,遍十方就是缘起,缘起也是无自性啊!

师父:你要那么讲,讲你的意见,我们不抬杠。

彰师:我等一下想通再和您说。

师父:这个法要是有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法、出世间法、外道法、佛法、凡夫法、圣人法,皆是一切法,皆是如幻的,不可着这个边。他这是讲圆觉第一义嘛!大家仔细看。

法无有高下,无生无灭,无有分别。在这个法里面,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盘,无有涅盘佛。谁讲?我为什么不叫他说无漏呢?有漏、无漏如空花,有为、无为如空花,世间法、出世间法如空花,凡夫法、贤圣法如空花,外道法、佛法如空花。甚而言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空花,佛的究竟涅盘、无上菩提如空花,不可着。

彰师:我现在知道。可是不是我知道,是师父说了,我才知道。

师父:谁再讲?

闻师:前面讲过了,那我就沿着讲下来。「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有几层的讲法,慧悦师说可以约第一义来讲。我们可以讲,这里面有二谛的讲法,或者一谛的讲法。「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果约二谛来讲,这是讲无性,约真谛在讲的。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这是约缘起边讲。如来藏有所谓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就可以出十法界,可以演众生藏如来,如来藏众生。事实上这里是约缘起边讲,约如幻缘起讲的,也就是十法界。如来藏中无起灭故,观佛与众生都无起灭,因为是虚空性故,一真法界性,无自性故才能缘成迷和觉的十法界。「无起灭故」,事实上这里面不能有个佛众生的知见。

下面讲「如法界性」,就可以接着上面来讲。这个十法界同是一真法界性,叫做无性。因为这个原因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样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一段是衔接上一段文来的,因为是文殊师利菩萨问如来,「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我们众生就是堕于邪见,不懂得一真法界性,在一真法界性里掩覆自己的真如法性。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用般若来讲的话,就是无所得心。以无所得智得一切佛法,假名得佛法。「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邪见应该是一个重点,上面讲到虚空性、常不动、无起灭、无知见、法界性,乃至遍于十方,这都是去我们众生的邪知邪见。

我常常讲,我们为什么学习无自性这个法,乃至学习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呢?事实上它对我们是很有受用的。因为我们众生没有用谛理来销融习气的话,很难恢复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如果我们学大乘法的话,能让我们的种种邪见去掉,这是圆觉经的重点。

师父:讲吧!

修师:「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虚空本来就是假名,其性不可得,所以说虚空性本来是无性的。「常不动故」,因为它无性所以就不动。假如有生的话,有生就有灭,所以它有动。因为它无性,所以不生,所以不动。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因为法身本来是没有生灭的,在六道中轮回的时候,本来法身不灭;成佛的时候,法身也不生。所以如来藏中,一切法本来缘起性空,不可得,没有生灭的,所以它没有起灭。「无知见故」,因为没有生灭,一切法平等,所以没有知见,一切法平等不二不异,没有知见,以同一性,所以「如法界性」。因为「如」是不二不异,法界性是一性,一真法界本来是一性。一性也无,所以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因为它无性,所以遍满十方,这样叫因地法行。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是以这样无住着心契合无相法,这样叫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菩萨就是以这样来发大乘心,发菩提心,才能以无住心契无相法。末法众生也要依这样来修行,才不堕邪见。因为堕有边的话,就是邪见;堕空边的话,也是邪见。所以就是要以无住着心契无相法,才不会堕邪见。

师父:我提醒大家,大家都知道这段文是根据文殊师利上面那段问话来的,慧悦已经讲过了。可是你要知道,它不远啊!你看上面啊!「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这是解释净觉随顺吧?这个样叫净觉随顺,虚空性故、常不动故……,一直讲去,讲到后来「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发清净心是不是净觉随顺?那你就知道了,如果发清净心也算是净觉随顺,它和那个如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慢慢入,慢慢入!一定深入教理。谁讲?慢慢就把它来龙去脉摸清楚了。

你仔细看!「如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一段文是不是解释「净觉随顺」啊?那后面讲完「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发清净心是不是净觉随顺?看看他文的脉络。谁讲?

你要体会到了,修学这个经文必须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不是这个样?所以佛说法有深义啊!如果不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根本不知道。如来藏有人说过空不空如来藏,你再想何谓如来?金刚经怎么说呢?无所从来就不生不起啊!无所从去就不灭啊!谁讲?

观师:先从上文看下来,「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下面再讲原因。「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边提到「虚空性故」,虚空性无自性故,所以有无俱遣。下面「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如来藏中不生不灭。「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法界性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这边谈到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个就是如来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这个「此」就是讲因地法行,所以能在大乘中发清净心,所以菩萨能自度度人。而且重点在于菩萨能会到这种无性,所以就没有我人众寿相,而能发清净心,度化众生。「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我们末世众生依如来的因地法行来修行,可以不堕邪见。

师父:我再提醒大家,现在慧观说出来了,我再和大家讲。「有无俱遣」是净觉随顺,如果我们说有有为与无为,有有漏与无漏,是不是有无俱遣啊?没遣除。没遣除,如果不遣除有、不遣除无的话,是不是堕于邪见啊!所以我才不同意慧彰说的有漏、无漏。

慧观已经说出来了,大家再注意到,有无俱遣,假使不遣有、不遣无,是不是邪见?这个邪见是什么法啊?遍计执。讲吧!

策师:「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这种大乘就是知道一切法无性,知道虚空性不动故,如来藏不生不灭中,一切法无我人众寿相。菩萨于这种法了达以后发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我人众寿相,所以这样修行才能契合无相的法,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

师父:虚空性,如何遣有遣无?常不动,如何遣有遣无?如来藏如何遣有遣无?无知见,如何遣有遣无?大家慢慢就认识这个,原来如此啊!为什么遣有呢?(答: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遣无呢?(大众默然!)大家脑筋不转,不会。无性随缘怎么样?生万法,万法缘生无自性,是不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一边遣有一边遣无?依他起怎么样?依他起就是圆成实,是不是?它这是遣有遣无啊?圆成实就是依他起,是遣有遣无啊?如果不遣有不遣无,是什么东西?(答:遍计执。)欸!大家知道那是遍计执,那是不是邪见啊?谁再发挥?慢慢入这段文。

有的人可以入其皮,有的人可以入其肉,有的人入其骨,有的人入其髓。要是一点都不入的话,那就糟糕了!

闻师:「虚空性故」,虚空性,我们说它有,它非有;说无,它非无。如果我们作个譬喻,虚空性就与诸法同一法性,为什么叫它虚空性?缘起法就是无自性,第一个我们就把它的邪见遣掉,遣掉遍计执、有所得见。其实有见要遣四句,缘起法既然是性空,性空法不离缘起。既然性空即是缘起,第一个把无见遣去,无见也是邪见。既然也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也有也无,当然也离缘起即性空。缘起即性空,缘起即不可得;性空即缘起,性空不可得,这样它当然离也有也无、非有非无,这样就离四句,离四句事实上是离有所得心。因为邪见第一个是违背清净心,违背清净心就违背虚空性,虚空性不可以落入遍计执性,这样才叫常不动故。一落窠臼就是有所得心,不是落入动就是落入不动。 

下面再谈「如来藏中。无起灭故。」起是因缘起,因缘起则无自性,因缘起则无起无不起,灭也一样,灭是因缘灭,是因缘的话就无自性。灭的话,等同虚空,生无所从来,灭无所从去,是因缘幻有,幻有无性,所以不可说有起灭。在这一真法界中,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非无当中,你不能立知见。所以说知见立知为无明本,无明本简单讲起来是我们众生的遍计所执,这种不是法界性,法界性是十法界空为一真法界,以众生的遍计所执所以开出六道。我们知道翻迷成觉,觉诸法无相,会入相不离性,销融我们的遍计所执,这样才能发清净心。这清净心等同虚空性,所以讲「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如果我们要发心修行,就要会入这个法,也就是缘起法。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大乘有个特性,要将一切的凡情见遣尽,这样才能发清净心,我们末世众生如法修行的话,才不堕于邪见。这邪见如果讲离四句的话还不够,如果再翻回来讲,起用的话,必须要即四句,离即故为一真法界性。

师父:慧悦讲!

悦师:这是接上面「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师父说这是接着上面那一句。其实这个法,师父说它没有名,可是要说的话,它又有无量名。这个法不是有也不是无,可是如果在法华经就假名为实相,如果在华严就叫一真法界,在心经可能叫般若,如果在大乘起信论,它可能叫一大总相法门体,如果在圆觉经它可能会叫圆觉或叫诸众生的清净觉地。所以它没有名字,可是就是因为它没有名字,才可以取无量名。

形容它好比虚空性一样无起无灭、无知见、如法界性啊!以言语来说它。如果我们因此而修行的话,才不会堕于邪见。菩萨也是依这个法而发清净心,其实这个法也是无自性的。

师父:对!就这么修学,到了时间了,你们就爆豆子了。怎么叫「爆豆子」呢?修学佛法有几个阶段,哎呀!突然你了解了──开小悟。就好象锅里炒豆子,豆子静静地不动,热度够了,「啪啦!」爆一个,「啪啦!」又爆一个,热度成熟了,「啪啦!啪啦!」都爆开了,你们慢慢就可以到那境界了。谁讲?

明师:「何以故。虚空性故。」虚空性就是无性,因为无性能随缘,随缘能成就万法,就是遣无。无性它能够成就万法,万法导归毕竟空,就是遣有。「常不动故」,因为这个法是常不动的,你说它生的时候,它本性是不动的。「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如来者不来不去,它既不来不去,怎么有生有灭呢?「无知见故」,因为法是清净平等的,清净平等的法,你若以文字相、心缘相,它就和法界性相违背。「如法界性」,法界本无界,所以法界性是无性,因为它无性,所以它能成就万法,有十法界;十法界无性就是导归一真法界,假名因地法行。若你以这个法来修行的话,你就能契入无相理,契入无相理就是成佛。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所谓清净心就是无染着心,无住着心。凡夫就是住着于有边,二乘住着于断灭边。菩萨他不住着有,不住着无,所以他是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不堕有邪见,也不堕无邪见,就是离有无二边,也不住中间。

师父:你们都讲得沾点边。我讲过以后,我们就查注疏了。大家要知道,「虚空性故」,讲法身啊!以下讲法身啊!一切法是不是都如虚空性啊!哦!既然一切法都如虚空性,一切法都不动,都不起不灭,都遍满十方,这原来都是各位的法身啊!所以我们知道,一切法里头有六道众生,如幻如化犹如空花。既然知道它如空花了,就会入法身了。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犹如空花,知道它如空花,会入法身。八部龙神都如空花,知道它如空花,会入法身。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皆如空花,会入法身。如果着了边,一定着断见、常见、着有、着无,它有无不遣嘛!着有,落于常见;着无,落于断见。常断二见产生六十二种邪见,所以堕入邪见。

大家都发挥自己的见地了,你自己记住啊!你解悟到什么地方。现在开始查注疏,以注疏印证。事先任何人不准看注疏,障你的悟性。使你的悟性圆现啊!不是叫你发表的意见很正确,是根据人家的注疏的,那没有用的。

原来六道轮回生死皆如空花啊!实在讲起来,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如空花?你知道如空花就往生了。有人在佛法中求学问,求神通,他不知道那个学问、神通都如空花。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一八下‧三)「虚空性故常不动故真谛也」,他和你了解的怎么样?直接提出真谛,就是第一义谛嘛!就是圆成实嘛!「真性如空。本来不动。如来藏中等俗谛也。」如来藏为什么和俗谛相等啊?如来藏,慧闻讲过如来藏,为什么相等啊?如来藏有二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真谛,不空是俗谛,实在的清净本然嘛!「体具诸法。清净本然。生灭既忘。」忘就是无的意思。「知见宁及」,那有知见呢?生灭都没有,那有知见呢?这个人讲得怎么样啊?和你解悟的程度怎么样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人讲得不错,对的。「如法界性等中道也。究彻三际。圆十方。」中道就是无性,无性则无碍,无碍则遍十方啊!「绝待难思。互融互摄。」这有华严的思想了,互融互摄就是互入互摄嘛!这个「绝待」,大家千万不要当成「有」看啊!有个绝待,完蛋了。绝待就是没有相待,没有绝待,称为绝待。要是有个绝待,还落于有法。

「是三即一。举一即三。」一而三,三而一,就是华严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魔佛同途。依正何别。」魔佛皆归无性,所以同途啊!要是有佛有魔,落入有法,魔和佛是一个,同时具有,那不错了吗?魔无性,佛也无性,才同途嘛!依正无性,那有依,那有正啊!「前云有无俱遣」,你看他提到了,这个人简直是很不错。「中观双遮。此曰究竟圆满。中谛双照。」他提出中谛。中谛根据仁王般若讲的,就是心谛。一中一切中,说空的时候,中也空,假也空。说假的时候,中也假,空也假。说中的时候,空也中,假也中。所以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他说中谛,这个中谛就是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那个中谛。「观谛互显。十方故。」这个人很不错啊!很好,这个人他的见地是正确的。

再看看这个人。(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二下‧一七)「此征释所照寂灭心体」,看到这一句就知道不离大谱,第一句说出来就差不多。「重显绝待真心」,还是那点,大家可不要认为「绝待」是对相待而说绝待,不是有法的,有无俱遣叫绝待。「以示清净觉相也」,看这三句话就知道讲得不错。「何故要重重遣拂能所耶」,无能无所,一切法无能无所。「以寂灭心体本来如虚空性」,这两个人讲的都差不多。「常住不动。此显空也。谓今虽有身心生死。本来如空中华。」欸!讲得很好。各人印证自己,你解悟到什么程度,和人家差的高低,差多少。「以如来藏中无起灭故。不容有知见故。」有知有见,楞严经怎么说呢?是无明本嘛!所以破无明才没有知见,破空华、破幻有,才没有知见嘛!

「此显假也」,这个无知见故,无知见是显假。依他起,法是不是有依他起啊?如果要破法的话,依他起没有,是不是?如果没有依他起,有没有圆成实?那糟糕了!破了俗谛,把真谛也破了。所以这个破,不破依他起法,破你的那个见,破什么见呢?遍计执见。所以说古德和佛皆是破见不破法,法如虚空,怎么可破呢?

「如者称也」,称就是合乎,不二不异,就是那个意思。「谓称法界性。究竟圆满。周遍十方故。」不二不异,没有分别,无碍。这在佛经称为神通,所以它遍满十方。这慧彰现在了解了吧?如果你说出有漏法,不是它了。「此显中也」,这两个人都讲得差不多。「此实妙觉明心之实际」,实际就是真如,真如也是实际,也是本际,也是真际。「如来因地唯此而已」,所以两个人都提到心,这就是心谛,叫中谛,是仁王般若讲的,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

「菩萨发心。当因此而发。则为真因。」发清净心嘛!「众生依此而修。则为正行。故不堕邪见。」如果不依此而修,就堕入什么了?遍计执,当破。破你的遍计执见,不破法。法如虚空,法不动,怎么可破呢?这个人是什么人啊?好啊!原来是憨山大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师父:「智慧觉」,大家要注意到了,戒定慧三法。戒不落苦苦,定不落坏苦,慧可以不受行苦,三苦俱离,出离三界。出三界了生死,要靠慧,所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一定这么来。如果离开戒定慧,不出三界,不了生死,除去你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接引。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师父:「了达于无明」,无明如空花,是不是?「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觉了以后就知道梦就和虚空一样,「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戒定慧这个觉悟心遍满十方界,就成佛了。「众幻灭无处」,幻灭没有灭处。「成道亦无得」,成道也不增,没成道它也不少。「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这叫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我们下一次从普贤章开始。现在下课!
持戒不堕三涂,修定不堕欲界五趣。要是你发慧的时候,可以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