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般若经讲记;己二 广叹显胜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印顺法师,庚一 正说, 辛一 独被大乘胜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 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般若的功德,那里说得尽?若要略的说:本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无边功德。思是内心的计算,议是口头的说明,称量是衡度他的多少。凡是可思可议可称可量,无论如何多,总是有限的有边的。般若与空相应,所以是不可以思议称量其边际的。这样大功德的妙法,如来不为小乘行者说,为发大乘心者说,为发最上乘心者说。大是广大义,最上是究竟无上无容义;形容法门的广大无边──含容大,至高无上──殊胜大。虽说为二名,并无差别,同是形容菩萨乘──行果的殊胜。

  这是但为菩萨说的妙法,所以如有人听了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就是菩萨。就为如来知见,而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即能荷担如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担是担在肩上,荷是负在背上。意思说:能领受信解的人 ,对于无上正等菩提,就能担当得起。如来证得无上菩提,为了救度众生;为众生种种教化,即是如来的广大家财──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能信受转化,即是能负起这度生重任,绍隆佛种!无上正等菩提,为佛的大智能,大功德,大事业,大责任,如无人担当起来,就是断佛种姓。如来所以为发大乘者 说,即希望他们能信解受持这般若大法,立大志愿,起大悲心,以无所得为方 便,负起度生的责任来!本来,无上正等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众生皆有此法宝藏分。但问题不但是愿承当或肯承当,而是能够承当。所以,发 大乘心者,要能信解此甚深教授,从无我大悲中去承当,从利他无尽中去圆成 !

  继承如来家业,这是第一等大事,所以如来不愿为学小乘者说的。因为好乐小法的人,住着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能于此般若深法,听受乃至为人解说的。小乘人为己心重,急急于『逮得已利』。他们但求解脱而已 ,何必修学广大甚深的教法?何必经三大阿僧祇劫?何必广行布施、忍辱,广度众生?只顾自己,所以说他们住于我见。他们既不求大乘,如来当然也不为他们说了!

  声闻者能得无我,这是佛教所共许的,这里为什么说乐小乘者住着我见呢?本经上文说:不得法空,即着我见,这是约三乘同入一法性说,是如实说;引导声闻行者不着于法相,回心大乘。此处说乐小法者住于我见,约他们不能 大悲利他说,是方便说;是折抑小乘,使他们惭愧回心。前约证理平等说,此约事行抑扬说。

辛二 世间所尊胜『须善堤!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 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佛对须菩提说:不论什么地方──在在处处,只要有此般若经在,世间众生即应当尊敬供养。因为,此经所在的地方,即等于佛塔的所在。佛塔,本是供养佛身的:僧伽蓝──寺院,是住出家众的。中国的佛寺,混合了这二者。反之,有些塔变成什么镇山锁水、凭人游眺了。佛塔,主要是供养佛的舍利、像设,舍利是如来色身的遗留。但佛说的教法,是如来法身的等流。证法性者名为佛;佛说的教典,是佛证觉法性而开示的,所以也称为法身。印度佛徒,每以缘起偈安塔中供养,名法身塔。所以,有经的地方,就等于有佛塔了。为 了尊敬法身,所以应尊重恭敬供养。供养佛塔,四分律等都有说明。佛在世时 ,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家佛弟子,每带香花来供佛。香有烧香、涂香、末香。烧香即我国常用以焚供的。涂香,也是末香 ,但以油调和后,涂在佛足上等。末香是细香末,是散在佛身或佛住的地方。 供佛如此,供养塔──色身塔、法身塔也如此。中国佛徒,对于佛经,也一向很尊重的。如丛林里的藏经,总说是请来供养的,这本来是不错的。不过,供养教法,除了敬礼,焚香、献华而外,还要读诵、思惟,广为人说,这也是供 养,而且是最胜的供养!

辛三 转灭罪业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 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依前所说,受持本经的,应该为人尊敬了!然而,有人从未为别人轻视, 等到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不但不因此而受人尊敬,反而遇到别人的轻视,这是常使人退悔的。然而不应为此而疑惑、退心!这即是前生恶业转轻或消灭了的象征。我们现生人中,无论境遇如何,过去所造的恶业,潜在而未发的极多。一遇因缘,就会感受应得的果报,或堕地狱、畜生等。謮诵般若经者,所有过去应堕恶道的罪业,因受持此经的功德力,而现世轻受了;受人轻视的微报,即不会再感恶道等报。如人有痘毒,若先种痘,让他轻微的发一下,就不致 再发而有生命的危险了。受人轻视,也是如此。而且种下了般若种子,将来定可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佛法说业力,通于三世。如专约现世说:有作恶的人,作事件件如意,多福多寿。有作善事的人,反而什么都不行,一切困难。尤其是恶人回心向善, 境遇倒一天不如一天,家产一天天消失,使人怀疑老天的公道!若信佛教的三世因果说,知有业现受,有业当来,即能深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而转恶行善了。业是行为的余势,行为的善不善,以心为要因,所以如有强有力的智能和愿力,可以使业变质的。业是可能性,不一定要发作,是可能转变的。因此,佛教主张有过去业,而不落于宿命论者。

庚二 校德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 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 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如来以自己经历的事实,证明受持本经的功德。如来说:我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前,即未见然灯佛以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佛。在这众多佛 前,都是一一的承事供养,没有空过的;所得的功德,真是无量无边了。释迦佛在然灯佛前,授记作佛,即明心菩提。以前,即从初发心以来的二大阿僧祇 劫修行。今说无量阿僧祇劫,约小劫说。承事有二:一、侍奉供给,二、遵佛 所说去行。明心菩提以前的功德,还没有彻悟离相,虽有智能功德,都是取相的,有漏有限的。所以,在末法时代,如有人能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随顺性 空法门,或者得离相生清净心。那他所得的功德,当然要比释尊供养诸佛的功 德,超胜得不可计算了。于本经受持读诵,顺向离相,即能超胜有相修行无数阿僧祗劫,这可见功德的殊胜!菩萨发心修行,以离相无住为本,这才是解脱 、成佛的要门,学者应以此为标极而求得之!

己三 结叹难思 『须善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 ,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上面虽广赞功德,其实受持般若经所得的功德,是不可尽说的。即使以如来无方辩才,无限神通,把他完全的说出来,人听了或许会发狂,或许会疑惑不信,因为这太出于常人的境界了。这与为井底之蛙,说虚空无边广大的那样难以信受一样。总之,般若经的般若相应的大悲妙行,甚深广大,是不可以心思言议的。所以,听闻、受持乃至为人解说等所得的果报,也出于常情的想象以外,不可思议!

乙二 方便道次第
丙一 开示次第
丁一 请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 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上来讲般若道,以下说方便道。方便道即现证般若,进而到达佛果的阶段。须菩提的请问,及如来的答复,与前一样。不同的,即在答发心的末后,多 了『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句。众译相同,惟有玄奘所译, 前文也有此一句。上来说到明心菩提,约从凡入圣的悟证说,是成果;但望于 究竟佛果,这才是无相发心的起点,即是发胜义菩提心。前文所问发心,以立 愿普度众生而发,是世俗菩提心。此处,由深悟无我,见如来法身,从悲智一如中发心,即诸经所说的「绍隆佛种」,「是真佛子」。前后同样的是发无上 大菩提心,所以须菩提又重行拈出旧问题,请示佛陀:应怎样安住?怎样的降 伏其心?

丁二 答说
戊一 明心菩提
己一 真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善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与前发菩提心同。因发胜义菩提心,即从毕竟空中,起无缘大悲以入世度生。以大悲为本的菩提心,始终不二,仅有似悟与真悟的不同而已。本文接着说:实无有法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前说所度的众生实不可得,如有所得,即着于我等四相,是就所观的所化境──众生而说。虽悟得补特伽罗无我,而在修证的实践上,不一定能内观无我,尽离萨迦耶见──我我所执。此处,即不但外观 所化的众生不可得,更能反观自身,即能发心能度众生的菩萨──我也不可得 。依修行的次第说:先观所缘的一切,色声等诸法,人、天等众生,都无自性 可得,不可取,不可着;但因萨迦耶见相应的能观者,未能遮遣,还未能现证 。进一步,反观发菩提心者,修菩萨行者不可得,即心亦不可得,不见少许法 ──若色若心有自性,可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才萨迦耶见──生死根拔,尽一切戏论而悟入无分别法性。中观者广明一切我法皆空,而以离萨 迦耶见的我我所执,为入法的不二门,即是此义。无所化的众生相可得,无能 发心的菩萨可得;这样的降伏其心,即能安住大菩提心,从三界中出,到一切 智海中住。

  多数学者,以为声闻能破我执,而大乘才能破法执,这应先破我执而后离相!本经前后大段,一般也判为先破法执,后破我执,即为大矛盾处。又、佛为众生说法,多明空无我,信解者还多。到了圣智亲证,反而偏执真常大我。 所以,本经于此智证的方便道中,特重于无我的开示。这即是说:即使是圣智现觉,也还是空无我的。末法众生,不闻大乘,如湛愚心灯录之类,以「我」为开示修行的根本,与我见外道同流,可痛!

己二 分证菩提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 ,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 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 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 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 法皆是佛法。须善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发胜义菩提心,即分证无上遍正觉。上文已明无法为发心者,这里说无法为证得者。佛以自己经历的分证菩提果,问须菩提:如来──释迦自称──从 前在然灯佛那里,有什么实法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深解如来所 说的,所以说:没有。佛说:是的,确乎没有什么为我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的。如有某种真实有自性法,如来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我就有我 我所执了;然灯佛也就不会给我授记,说我在未来世中作佛,号为释迦牟尼。因为当时,现觉我法性空,不见有能得所得,离一切相,然灯佛这才为我授记 呢!

  七地菩萨得无生忍,即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分得菩提,也即可名为如来。如来,外道解说为「我」,以为是如如不动而往来三界生死者,以为 是离缚得解脱而本来如是常住者。在佛法中,否弃外道的「我」论,如来是诸 法如义。如此如此,无二无别(不是一),一切法的平等空性,名为如;于此如义而悟入,即名为如来。既然是诸法如义,即无彼此,无能所,这是极难信 解的。因为常人有所思考、体会,是不能离却能所彼此的。如来既即为如义的 现觉,即不能说有能得所得。因此,如有人说如来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无疑是错误的,不能契会佛意的。

  如来所得(菩萨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现觉诸法如义。这是达一切法相的虚妄无实,离妄相而彻见如实相。但一切法自性,即一切法自性不可 得;以无自性为自性,这当然不可执实,又焉能执为虚妄。无实无虚的无上遍正觉,即离一切相,达一切法如相,这本非离一切法而别有什么如如法性,所 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百华异色,同归一阴』;『高入须弥,咸同金色』 。于无边差别的如幻法相中,深入诸法原底,即无一法而非自性空的,无一法 而非离相寂灭的。在圣智圣见中,即无一法而非本如本净的佛法。即一切相离 执而入理,即『一切法皆如也』。然而,即毕竟空而依缘成事,即善恶、邪正 、是非宛然。有人执理废事,以为一切无非佛法,把邪法渗入正法,而佛法不 免有失纯净的真了!

  如来才说了一切法皆是佛法,随即说:我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不要以为实有一切法,不要谤佛实有邪恶杂染的一切法。在胜义毕竟空中,是一切法绝无 自性的,即非一切法的。因为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佛证此一切法,所以假名为 一切法皆是佛法。这等于说: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即佛证觉的正法。

戊二 出到菩提

己一 成就法身『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 是名大身』。』

  菩萨得法性身,有二类:一、证得无生法忍时,即得法性身,如入涅盘者回心向大而发胜义菩提心。二、得无生法忍时,还是肉身,舍此分段身,才能 得法性身。智论说八地舍虫身,即此。所以,这一段,可判属明心菩提。但出 到菩提的圣者,是决定成就的。

  佛在上文,曾说人身如须弥山王;这里又同样的向须菩提说。毕竟须菩提是解空第一的圣者,听到「譬如人身长大」,即契会佛心而回答说:如来说的 长大人身,为通达法性毕竟空而从缘幻成的,实没有大身的真实性。悟法性空 ,以清净的功德愿力为缘,成此庄严的尊特身,假名如幻,所以说是名大身。

己二 成熟众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 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明心菩提以前,重在从假入空;到出到菩提,又从空出假,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以趋入佛果。现在,佛约出到菩提的成熟众生,对须菩提说:不特长 大的法性身,是缘起如幻的;就是菩萨的成熟众生,也还是如此。成熟众生, 以众生成就解脱善根而得入于无余涅盘为究竟。但在菩萨度众生时,假使说: 我当灭度无量众生,那就执有能度的菩萨,所度的众生,我相不断,就不配叫 做菩萨了。什么是菩萨,从最初发心到现证法性,到一生补处,无不是缘成如 幻;即一切法观察,即一切法真如,离一切法,离一切法真如,都是不见不得 有可以名为菩萨的,如般若经三假品所说。所以,佛说一切法──有漏的,无 漏的,有为的,无为的,世间的,出世间的无我,都没有菩萨实性可说,切勿 执什么真我才是!

己三 庄严佛土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 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严净佛土,就是化秽土而成净土,这是得无生法忍菩萨的大事。菩萨以法 摄取同行同愿者,以共业庄严佛土。但如菩萨在庄严佛土时,这样说:我当庄 严佛土,这就有能庄严的人及所庄严的法,取我相、法相,即不成其为菩萨。 要知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本无实性的庄严佛土可得,只是缘起假名的庄严吧 了!

  前明心菩提,约分证菩提而结说如来的真义。这里,约菩萨的严土、熟生 ,结明菩萨的真义。虽没有少许法可名菩萨,但由因缘和合,能以般若通达我 法的无性空,即名之为菩萨。这是说:能体达菩提离相,我法都空,此具有菩 提的萨埵,才是菩萨。所以智论说:『具智能分,说名菩萨』。这样,可见菩 萨以悲愿为发起,得般若而后能成就,这约实义菩萨说。

戊三 究竟菩提
己一 圆证法身功德
庚一 正说
辛一 知见圆明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 !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 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 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 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 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 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究竟菩提,即菩萨因圆,得一切种智,究竟成佛。佛有法身与化身二者。声闻乘也有立二身的,如大众部等说:『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 际,诸佛寿量亦无边际,念念遍知一切法』。这即是法身说,这是色心圆净的 ,不单是空性的法身,即如来的真身,惟大机众生──法身菩萨能见他的少分 。化身,如八相成道的释迦,适应未入法性的初心菩萨、小乘、凡夫而现的。 二身本非二佛,约本身、迹身,大机及小机所见,说为二身。此处先明法身。

  有人疑惑:佛说诸法皆空,怕成佛即空无所知。为显示如来的知见圆明, 超胜一切,所以约五眼一一的诘问须菩提,须菩提知道佛的智能,究竟圆明, 所以一一的答复说:有。

  眼,是能见的;有种种的见,所以名种种的眼。现分两番解说:一、五种 人有五种眼:世间人类的眼根,叫肉眼;天人的眼叫天眼。这二者,都是色法 ,都是由清净的四大极微所构造成的。天眼的品质极其精微,所以能见人类肉 眼所不能见的。如肉眼见表不见里,见粗不见细,见前不见后,见近不见远, 见明不见暗;而天眼却表里、粗细、前后、远近、明闇,没有不了了明见的。此外,慧眼、法眼、佛眼,都约智能的能见而说,属于心法。声闻有慧眼,能 通达诸法无我空性。法眼,是菩萨所有的,他不但能通达空性,还能从空出假 ,能见如幻缘起的无量法相;能适应时机,以种种法门化度众生。佛眼,即『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即空假不二而圆见中道。二、一人有五眼: 这如本经所说的如来有五眼。佛能见凡人所见,是肉眼;见诸天所见的境界, 表里远近等,都能透彻明见,是天眼;通达空无我性,是慧眼;了知俗谛万有 ,是法眼;见佛所见的不共境,即佛眼。又、佛有肉眼、天眼、实非人天的眼 根可比。后三者,又约自证说,无所见而无所不见,是慧眼;约化他说,即法 眼;权实无碍为佛眼。如约三智说:一切智即慧眼,道种智即法眼,一切种智 即佛眼。

  再举比喻来形容如来的知见圆明。佛问:恒河中的沙,我说他是沙吗?须 菩提答:如来是名之为沙的。再问:如一恒河中所有的沙,每一粒沙等于一恒 河;有这么多的恒河,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当然是多极了!如来所化的世界,就有那么多的恒河沙数那样多。在这么多的国土中所有的一切众生,他们的每 一心行,如来以佛知见,悉能知见。一世界中,单就人类说,已经很多,何况 一切众生?更何况那么多世界的众生?而且每一众生的心念,剎那生灭,念念 不住,每一众生即起不可数量的心呢!然而佛能彻底明见,佛何以有此慧力? 因为所说的诸心,即是缘起无自性的非心,假名为心而无实体可得的。无自性 的众生心,于平等空中无二无别;佛能究竟彻证缘起的无性心,所以『以无所 得,得无所碍』,无所见而无所不见,剎那剎那,无不遍知。

  为什么说缘起假名的心即非心呢?因于三世中求心,了不可得。如说心在 过去,过去已过去了,过去即灭无,那里还有心可得!若心在现在,现在念念 不住,那里有实心可得!而且,现在不离于过去未来,过去未来都不可得,又 从那里安立现在!倘使说心在未来,未来即未生,未生即还没有,这怎么有未 来心可得。于三世中求心自性不可得,惟是如幻的假名,所以说诸心非心。也 就因此,佛能圆见一切而无碍。世人有种种的妄执:有以为我们的心,前一念不是后一念,后一念不是前一念,前心后心各有实体,相续而不一,这名为三 世实有论,即落于常见。有主张现在实有而过去未来非有的,如推究起来,也不免落于断见。有以为我们的心是常恒不灭的,我们认识的有变异的,那不是 真心,不过是心的假相,这又与外道的常我论一致。佛说:这种人最愚痴!念 念不住,息息流变的心,还取相妄执为常!心,不很容易明白,惟有通达三世 心的极无自性,才识缘起心的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有不无。从 前,德山经不起老婆子一问──三心不可得,上座点的那个心?就不知所措, 转入禅宗,这可见毕竟空而无常无我的幻心,是怎样的甚深了!这惟有如来才 能究竟无碍的明见他。

辛二 福德众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 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 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上面说智能圆满,这里说福德众多。佛称两足尊,即以此福慧圆满为体。 今举比喻形容福德的广大,与校德不同。佛问:若有人以充满大千世界的七宝 ,拿来布施,这个人因此所得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此人因布施所得的 福德,多极了!佛随即说;不过,假使福德有实在自性的,那末,大千七宝的 布施,也不过大千七宝的福德吧了,佛就不会说他得福德多。因为福德无性, 称法界为量,布施者能与般若相应,不取相施而布施一切,所以能竖穷三际, 横遍十方,圆成无量清净的佛果功德,这才说是多呢?

辛三 身相具足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 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色身,是诸法和合的一合相;诸相──如三十二相,是色身上某一部分的特殊形态。如来法身,有相?还是无相?这在佛教界是有诤论的,有的说有相 ,有的说无相。其实,这诤论是多余的。如以佛有法身和化身,这法身是有相 的。假使说佛有三身(也可以有相)或四身,专以法身为平等空性,那即可说 法身无相。有相的法身,色身无边,音声遍满十方。在大乘(大众部等同)学初立二身说,法身即本身、真身,悲智圆满,如智不二,心色无碍。遍法界的 毘卢遮那佛,为大机众生现身说法。但此法身是无为所显的,相即无相,不可 思议!龙树论多用此义。

  佛问须菩提:可以从身色、诸相的具足中,正见如来吗?具足,即圆满。 色身的具足,依玄奘及笈多译,更有「成就」的意义,所以即圆成或圆实。凡 是自体成就,不待他缘的,即名为圆成实。法身色相,或称叹为圆成圆实的。 须菩提领解佛意说:不可!如来是不应以具足的身相而正见的。因为如来说具 足身相,是无为所显的,是缘起假名而毕竟无自性的,那里有圆成实体可得。 所以,即非具足身相,而但是假名施设的。

  本经概括的说诸相具足。常说佛有三十二相,是指印度诞生的释迦如来化 身而说。至于法身,有说具足八万四千相,或说无量相好。但有论师说:三十 二相为诸相的根本,八万四千以及无量相好,即不离此根本相而深妙究竟。

辛四 法音遍满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 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

  佛对须菩提说:不要以为如来会这样的想:我当为众生说种种的法,佛是 不会如此的。如有人以为如来有所说法,那不特不能知佛赞佛,反而是谤佛了 !以为佛也像凡夫那样的有能说所说了!要知道:法如实相是离言说相的,不 可以言宣的,所以说法即无法可说。无法可说而随俗假说,令众生从言说中体 达无法可说,这即名为说法了。有人偏据本文,以为法身不说法,这是误解的 。法身是知见圆明,福德庄严,身色具足,那为什么不法音遍满呢!

  未证法性生身的菩萨,说法是不离寻伺──旧译觉观,即思慧为性的麤细 分别的。如初学讲演,先要计划,或临时思索、准备,这都是寻伺分别而说法 的显例。已证法性生身的菩萨,就不假寻伺而说法。随时随处,有可化众生的 机感,就随类现身而为说法。究竟圆满的法身,更是「无思普应」。经论中, 常以天鼓──不假人工而自鸣的为喻。所以,如以为如来作是念,我当说法, 即是谤佛。

辛五 信众殊胜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 非众生,是名众生』。』

  年高德长的,智深戒净的,以慧为命,名为慧命。慧命,与上文所说的长 老,为同一梵语的异译。佛为须菩提开示了法身说法的真义以后,尊者就启问 如来:在未来世的时候,有没有众生,听了如所说的法身──知见、福德、身相、说法圆满,而生清净的信心?也可说:如上所说的法身说法,无说而说, 会有人因此种说法而生净信吗?这是佛果究竟深法,所以须菩提又不能以自慧 悟解,请佛解说。佛说:听闻如此说法而能生信心的,当然是有的,但此种信 众,已不是一般的众生;但他还没有究竟成佛,也不能不说他是众生。原来, 为凡夫、声闻、初心菩萨说法的,是化身佛,听众都是未出生死的异生──众 生。还有此土、他土的大菩萨,佛以法身而为他们说法。法身是无时无处而在 流露法音,大道心众生──大菩萨,也随时随地的见佛听法。听法身说法而生 净信者,即大菩萨,所以说彼非众生,又非不众生。如从五众和合生的众生说 ,众生无我,常是毕竟空,不过惑业相续,随作随受,于众生不可得中而成为 众生。

  此法身说法,利根凡夫,虽不能亲闻法音而生清净信,但能依展转得解大 乘深义,比量的信受。

辛六 正觉圆成『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 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法身佛以智见与福德为本,感得果德的无边身相,微妙法音;现身、说法 ,即有大菩萨为信众。这些,都因总修万善而同归无得,证无上遍正觉而得完 成。所以须菩提仰承佛意而问道:佛得的无上遍正觉,可是无所得的吧?佛赞 许他说:是的!我于无上遍正觉,连一些些的实性法,都不可得,一切都无所 得,这才证得无上遍正觉。然所以都无所得,这因为无上遍正觉,即一切法如 实相的圆满现觉,无所得的妙智,契会无所得的如如,这岂有毫厘许可得的! 所以,在此如如正觉中,一切法是平等而无高下的。高下,指佛果(高)与凡 夫(下)说的。平等法界,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这就名为无上遍正觉。这在因中,或称之为众生界,众生藏,如来藏;在果位,或称之为法身,涅盘 ,无上遍正觉。约境名真如,实相等;约行名般若等;约果名一切种智等,无不是依此平等如虚空的空性而约义施设。有些人,因此执众生中有真我如来藏 ,或者指超越能所的灵知,或者指智能德相──三十二相等的具体而微;以为 我们本来是佛,悟得转得,即是圆满菩提。这是变相的神我论,与外道心心相 印,一鼻孔出气!

  一切法虽同归于无得空平等性,但毕竟空中不碍一切。一切的缘起法相, 有迷悟,有染净,因为性空,所以有此种种差别,如中论所说。所以佛又对须 菩提说:无上遍正觉,虽同于一切法,本性空寂,平等平等。但依即空的缘起 ,因果宛然。无上遍正觉,要备两大法门而圆成,一、以般若空慧,通达法空 平等性,不取着我等四相。二、修习施、戒、忍等一切善法,积集无边福德。 此所修的一切善法──自利利他,以般若无我慧,能通达三轮体空,无所取着。般若摄导方便,方便助成般若,庄严平等法性,圆证无上遍正觉。法性如空 ,一切众生有成佛的可能,成佛也如幻如化,都无所得。然而,不加功用,不 广集资粮,不发菩提心,不修利他行,还是不会成佛的!

庚二 校德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 人以此般若般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 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是方便道中第一次校德。般若道中说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这里说七宝聚集像须弥山那么高──出海四万二千由旬──拿来布施,这数量 要比前说大得多。但虽以这么多的七宝持用布施,所得功德,还是不及读诵或 为他人说本经四句偈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