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宝积经讲记;正释

www.guiyifo.com皈依佛网;印顺法师,甲一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从诸佛土而来集会,悉皆一生当成无上正真大道。』

  以下正释经文。依一般释经的通例,分本经为三分: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序分中,一般有通序与别序。本经叙事简要,如佛说阿弥陀经一样,仅有通序,即如是我闻等;这是一切经典所共有的。约文体来说,这是佛经的特有体裁。是佛将涅盘时,告诉阿难,将来结集的佛经,应该说如是我闻等。约意义来说,『说时方人,为令人生信故』(智度论)。这部经,有时间、地点、说者与听法的大众,足见得信而有征,所以通序也叫做证信序。通序或分为六种成就,现在约五事来说:一、「如是我闻」,指出所听闻的法门。意思说,这一法门,是我所听闻来的。我,是结集经典者──阿难的自称。我闻,或者是亲从佛闻,或者 是从佛弟子展转传闻。阿难说我闻,表明了禀承佛说,而不是结集者的杜撰 。所以在当初大众结集时,阿难宣说如是我闻,经大众一致审定,公认为佛说,含有一致无诤的意义。也就因此,古德解说为『文如义是』。下面的文句,与佛说一样的(如),不增不减。其中的意义,正确恰当(是),不偏不倒。通序本以证信为主要意义,所以首说如是我闻,即表示了确而可信: 非杜撰,不错误,而为学者所可以信受奉行的法门。

  二、「一时」,是说法与听法的时间。说到时间,不但世间历法──年、月、日,种种不同;就是日夜,也不一定相同。如我们这里的时间,与菲律宾马尼拉,就差了一点钟。佛法是一切世间的,全人类的佛法,并不限于印度一地,所以只泛说一时──法会始终那一段时间,而不说年、月、日、时。

  三、「佛」,是宣说法门的法主。佛的意义是觉者,为一切究竟大觉者的通称;但这里,专指释迦牟尼佛而说。释迦佛,是出现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是在这世界,宣扬正法,救度众生的佛。为什么称为佛呢?众生一直在生死中,怎么也不得解脱,症结在情。情是迷情,情识;有迷情的,称为有情,以迷情为本的有情,可说是盲目的活动,糊胡涂涂,颠颠倒倒,没有自主的苦乐升沉,怎么也不得自在解脱。佛法,是能使有情获得究竟解脱的;也就是转化情识本位而成为正觉本位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义,能如实的觉了;能依于正法,一切随智能而行,得大解脱。所以佛法的特质,是般若 ,正觉。得『三菩提』(正觉)的,成就声闻与缘觉的圣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觉)的,成就佛果。圣者的证入,虽有浅深的不同 ,而都是以正觉为本的。所以究竟圆满的大觉者,也就约自觉、觉他、觉行 圆满的意义,而称之为佛。『佛为法本,佛为法根』,法门的宣扬流通,都由佛而来。

  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是佛说法,也是大众听法的地点。释迦佛出现于印度。中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叫王舍城;一向是国王的住处!所以叫王舍。当时,王舍城是印度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所以佛也常在这里教化。王舍城有五山环绕;耆阇崛山即五山之一。梵语耆阇崛,意义是鹫峰,从形势得名。安静而并不太高,离城而并不太远,这是释迦佛常住说法的道场。

  五、「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以下是列同闻正法的大众。这又有二众:一、(小乘)声闻众,二、(大乘)菩萨众。声闻的学众,有在家的,出家的,而以出家的为主。出家众又有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而以比丘为主导者。本经简略,所以但列比丘众为代表。梵语比丘,华语为乞士(男性)。是『外乞食以资身,内乞法以资心』;就是过着乞化生活,而专修佛法的出家者。比丘众同住在一起,叫俱。但这不只是群居,而是过着有纪律的(见和、利和、戒和)集体生活。在这听法的声闻众中,有凡有圣;圣众也有四果的差别;第四阿罗汉果有九种,其中得三明六通的俱解脱阿罗汉,为比丘中的大比丘。这样的大比丘,就有八千人, 可见参加法会的声闻众,人数是多极了!

  「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以下,列菩萨众。梵语菩提萨埵,简译为菩萨,华语觉有情。梵语摩诃萨埵,简译为摩诃萨,华语为大有情(大士)。菩提,是佛的大菩提──无上正等觉。萨埵是勇心,是强毅勇猛的愿欲。凡发坚固的大菩提心,依菩萨道而勤勇进修的,就名为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菩萨的阶位是不等的。高位的菩萨,如文殊、弥勒等,为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以叫菩萨摩诃萨。在这宝积大法会中,单是大乘众的领导者──菩萨摩诃萨,就有一万六千人!

  叙列同闻的大众,集经者每每称赞听众的功德。本经简要,所以比丘众没有赞德,菩萨众也仅以三句来赞说。「皆是阿惟越致」,指出了菩萨众的行位。阿惟越致,是阿毘跋致的旧译,华语为不退,就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不退有四类:一、信不退,在十信的第六心,对于大菩提的深信不疑,不会再退失了。二、位下退,在十住的第六住,不再会退证小乘的果证了。三、证不退,在十地的初地,证得甚深法性,一得永得,不会退失。四、行不退,在八地以上,清净心的德行进修,念念不断的向上, 不再会退起染心,或停滞不进了。以本经的菩萨摩诃萨来说,应该是行不退 。

  释迦佛出世时的印度,在家菩萨是少数的;出家菩萨更只是弥勒菩萨一人。所以宝积法会中的大菩萨们,都是「从诸佛土而来集会」的。十方的世界(佛土)无量,菩萨也无量;有些清净佛土,更是纯一的菩萨众。在释迦佛说法时,就有十方的菩萨们来会。这说明了,佛是平等而不分彼此的。菩萨们的来会,除了供佛听法以外,还起着庄严法会,赞扬大乘,及示范的教化作用。

  这些大菩萨们,「悉皆一生当成无上正真大道」。无上正真大道(古来多译菩提为道),是无上正等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旧译。正觉,是通于声闻的。正等(普遍)觉,是通于菩萨的。究竟圆满的大觉,称为无上正等觉,是佛所圆证的大菩提。这些大菩萨,都再是一生,就要当来成佛, 证得无上菩提。所以都是修证到邻近佛果,如弥勒一样的补处菩萨。